當前位置:學問谷 >

個人範例 >心得體會 >

基礎教育改革心得體會範文(通用28篇)

基礎教育改革心得體會範文(通用28篇)

在平日裏,心中難免會有一些新的想法,常常可以將它們寫成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可以幫助我們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從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那麼問題來了,應該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基礎教育改革心得體會範文(通用28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基礎教育改革心得體會範文(通用28篇)

基礎教育改革心得體會範文(通用28篇)1

今天我參加了學校組織的“職業教育課程改革”的專題講座,專家精彩的講解,讓我對職業教育有了新的認識。

首先我先回憶一下專家講解的主要內容。第一,專家主要講解了課程改革思路與實踐,第二是課程體系建設的內容。

其次我就這次講座談談自己的感受和體會。通過這次學習,我認識到技能人才培養的出發點是人才觀、評價觀、能力觀、教學觀。瞭解了新的職業教育課程設計遵循六大原則:一是以職業活動為導向,而不是以知識系統為導向;二是以能力為目標,而不是以知識為目標;三是以素質為基礎,而不是以應試為基礎;四是以學生為主體,而不是以教師為主體;五是以項目為載體,而不是以邏輯為載體;六是以實訓為手段,設計出知識、理論、實踐一體化的課程,而不是知識、理論、實踐分離的課程設計。

鑑於以上幾點,我覺得在今後的教學中,要注意:

(1)將課程按照實施的時間劃分為單元。確定每單元課程目標,首先要準確敍述課程的能力目標,然後確定相應的知識目標、情感目標、素質目標等。

(2)課程的評價標準和課程所有的活動,必須以學生為主體。

(3)選定每單元課程訓練單項能力的任務。強化課程的實踐環節,準備大量訓練任務,進行反覆訓練。用各種方法鼓勵學生積極參加課程實踐,提高學生的感受能力和操作能力。

(4)設計“能力的實訓過程”,確定演示、實訓、實習、實驗的內容,做好實踐教學的各項準備。整個實訓過程要以學生為主體,以專業活動為導向。以學生能力的提高為目標,安排訓練的項目任務,不是僅着眼於具體的拆平和任務。

(5)做好有關的知識準備。但首先不是“系統的理論知識”,而應儘可能是“系統的應用知識”,教師應當從使用出發,對原有的知識體系應用的角度進行新的系統的改造。以課程任務的需求為主要依據,確定課程涉及的知識內容。於是,“知識理論夠用為度“就有了實際可行的依據——以課程的項目任務為衡量基準。系統的知識不是不要,而是通常在完成任務之後,歸納總結出來。

(6)涉及課程內容的引入、驅動、示範、歸納、展開、討論、解決、提高、實訓等過程。教師要學會使用行動引導教學法。從直觀實例開始,按照初學者的認知規律,引導學生興趣,提高學生能力。在有限的時間內儘可能增加信息量,選擇合適的台階,小步快進,力爭提高課堂效率。

(7)做好板書、演示、展示、示範操作設計和實物準備。

同時,在課程的建設中,專業教師應注意一下幾點:

(1)要教“課”,不要“書”。“課”的內容是根據畢業生職業崗位要求制定的,“書”的內容是按照知識體系或敍述體系設計的。課程教學必須以課程目標為準,不能以課本為準。

(2)要設計,不要照本宣科。對於課程教學而言,沒有一本是可以照本宣科的,自己寫的課本也不行。因為書寫的邏輯和講課的邏輯是不同的,從課本到課堂需要一個教學設計過程。

(3)要應用,不要單純知識。職業教育要求打破單純傳授知識,盲目積累知識的教學方式。突出能力目標就是要讓知識為做事服務。

(4)要能力,不要單純理論。在做事的過程中學習相關知識,這是高效學習的必有之路。

(5)要一精多能,不要泛泛應付。教師要有精品意識,要把自己有興趣的課做好、做精。以這個課為中心,逐步提高自己的授課水平和教學水平。

(6)教無定法。要認定原則,但固執堅守某種具體的模式和方法。課程評價則最終目標是效果,要鼓勵創新。

通過學習,我認識到:職業院校改革的核心,是在學校創造企業換進和企業氛圍,以企業理念、企業文化要求師生;以企業理念、企業威化改革課程和教學;以企業理念、企業文化改革學校管理。

基礎教育改革心得體會範文(通用28篇)2

十年教育改革,相對與鄧小平爺爺的“百年大計,教育為本”來講,只是一個短短的十年,相對於中國教育迷失的這麼一段時間以來,也是一個不長不短的時間段。

中國教育在近幾年以來,一直被老百姓所詬病,遙望十年之前,大學生的社會地位是一個令人神往的境地,如今卻是民工,藍領,還是白領,都會有大學生的影子,在城市,被稱為蝸居,蟻族;在城鎮家鄉,被稱為啃老族;在自己的世界裏,對於未來分外的迷茫十年反思。我們模仿西方教育,國小中學的義務教育逐漸健全,但是卻因為升學率等面子問題,讓我們的下一代在學校失去了童年的,少年的,青年的樂趣,過上了比成年,中年,老年人更繁重悲慘的生活;高中大學的高等教育,因為急功近利,高校擴招,教育產業化,導致現在的大學,甚至研究生含金量直線下降,學術腐敗,學校學習氣氛極差,甚至培養出一批連生活抖很難以自理的大學生。

“亡羊補牢,為時未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意見徵集稿,就是為了改正錯誤。犯錯不可怕,只要認錯,就怕錯了不認。長期以來,積蓄在心裏對於教育的一切問題,都在這個綱要裏面提到了,讓我們對於未來十年的教育改革充滿了憧憬。但是也看到了很多相互之間難以協調的內容,比如培養同學的個性與全面發展之間的矛盾,這些都是需要在實踐的過程中,慢慢協調的。

下面我就以具體內容來談談自己的看法。

首先本綱要在戰略的角度談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改革的目的性。“優先發展,育人為本,改革創新,促進公平,提高質量”,作為二十字的工作方針,確定了教育改革的重要性以及目的性。教育作為一個國家的根本,個人認為是跟國防,經濟,同樣重要的三個點。任何一個點失去了平衡,都會導致國家機器的運轉不能。而教育恰恰是關係到未來的國防,經濟的運轉正常,所以教育可以説是國家的第一重點。

學前教育主要是為了培養兒童的思維方式以及生活習慣,這個是至關重要的。三歲看大,七歲看老,一個人在這個階段,主要是學校和家庭兩方面的教育,做好學前教育,教育機構必須歷盡全責,而更重要的是向家庭,家長灌輸學前教育的方法方式,幫助兒童在小的時候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可以為以後孩子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還有重點發展農村學前教育的提出,農村因為家長基本忙於生活的奔波,比如外出務工或者下地勞作,會比較缺乏時間對孩子進行學前教育,或者送孩子上學前教育班,我建議國家應該出很大的資金和宣傳,選一批有愛心,希望從事教育事業,希望迴歸田園的大學生或者培養一批這樣的人,深入到農村,為農村的學前教育服務。

高中階段教育,我覺得高中階段最重要的是一個人人生觀建立的過程,就現在的高中生,甚至大學生而言,包括我們當時在高會考大學的時候,對於自己的人生究竟應該走怎樣的路,還是相當的迷茫的,我覺得高中階段,在加強價值觀德育教育的同時,應該加強世界觀,人生觀的教育,同時,綱要提出的高中教育多樣化,應該是我們非常想看到的。

繼續教育,這是一個新概念,學習型社會就是因此而來,其實先進社會,稍微繁華一點的地方,已經漸漸的植入了這種思想,在社會的競爭壓力下,不學習的同志,會被時代的浪潮所拋棄。如果全民都列入了繼續教育的範圍,中國以後的社會,必定是競爭激烈,也必定是蒸蒸日上,飛速發展的。

綱要還提到了特殊教育,對於特殊教育的人羣,社會和國家都應該給予充分的幫助和正確的態度,同樣是為了穩定社會,發展社會必不可少的部分。

綱要第三部分體制改革,作為很多概念的更替,學術交流,師資力量,大學聯考問題,教育腐敗等,這些都是教育體制的諸多問題,在綱要中充分做了很多的任務安排以及戰略部署,我個人認為教育最薄弱的環節還是師資,老師作為古代天地君親師排位的第六位,在現代社會,完全沒有資格上排位,並且也處於一個比較弱勢,或者比較奇怪的位置。老師自己不尊重自己,學生不尊重老師,家長不尊重老師,社會不尊重老師,導致老師在這樣的環境中,對學生的責任感相當的有限。在教育學生知識的同時,老師應該隨時保持高尚的情操,對自己的價值觀不斷的鞭策,因為你們要教的,是中國的未來,而不僅僅是那麼幾個學生。綱要提到了很多改良師資力量的方法,我覺得最重要的還是組織老師學習,需要老師隨時保持用人格魅力吸引學生,再達到德育學生的目的,最後才是知識的教育,向這樣的老師,才能在這個世紀中擔起中國教育的重任。

綱要的最後,就是一些試點改革的注意事項,以及實踐過程中的注意事項,相信通過這一輪的教育改革,中國的未來,也許會相對明朗一些。

現在《規劃綱要》所提出的改革創新的舉措大體沿着這兩個方向推進。我們相信,在這些宏偉目標的指引下,教育能夠真正成為人民滿意的事業,成為羣眾擁護的工程。

基礎教育改革心得體會範文(通用28篇)3

教育改革不需要“坐而論道”,需要的是“起而行”,需要的是創造性的“行”。

創造性的“行”首先要“敏於行”。先進的東西是有有效期的,學了要馬上用,不然再好東西也會“過期的”。我們經常看到許多教育界同行學習的機會不少,國內外到處跑,可實際工作改進不多,究其原因就是“行”比較遲鈍的緣故。因此,學到的先進東西和思考到的好點子要馬上付諸於行動,不要依賴“等、靠、要”。學校的發展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諸多有利條件,但我們決不能坐等好的條件從天而降,不要等萬事俱備才邁開腳步,創新的路是“等不來的”。“上路了,夢想才真正開始。”,先行一步,先做能做的改變,在路上不斷完善才是我們應走的正確之路。

創造性的“行”還要“勇於行”和“智於行”。創造性的“行”就意味着要走一條新路,一條難路,這需要勇氣與智慧。許多教育者都糾結在這樣一個問題上不得解脱——教育的大環境並不是那麼有利於教育改革時我們該怎麼辦?是抱怨不休?止步觀望?還是逆水行舟,知難而上?我的答案是後者。任何的改革都不會有坦途,不怕承擔風險,不怕失敗,迎難而進,以改革家的氣度領導學校工作,開拓發展,是校長成功的動力。悲觀的人老是抱怨不利因素,積極的人勇於創造有利因素 ,擺脱不利因素,創造有利因素,學校辦學品質就一定能得到提升。

解決了“勇於行”還要解決好“智於行”。行動智慧決定了行動質量,校長的辦學智慧應體現在其“領”與“導”上。“領”首先要領對路,要科學地把學校引領到適合自己學校的發展之路上,這是一條實事求是的路,這是一條先進的路;這是一條堅守育人為本,遵循教育規律的教育綠道。“領”還要領得好,要領得有藝術,要做思想的引領者,要有感召力地、吸引力地把學校師生引領到一個人人都想為之奮鬥的共同發展願景中去。“領”還得領在前,率先垂範要體現在行動的領前上,要求師生們去做的自己先要做到。“導” 首先要疏導學校困節,師生們們難以解決的困難就是需要校長站出來去幫助解決的事,它包括學校管理、後勤、社會資源以及教師思想、業務、家庭等不利學校和師生髮展的一切問題。“導”重在疏導與疏通,“導”不是簡單的高壓和控制而是服務、支持、溝通與指導。“導”要“導心”,人文關懷和人性化管理是“導心”良方。

行路難,不等於無路可行。面對教育改革大潮的襲來,校長作為學校的領路人需要帶來大家“敏於行”、 “勇於行”和“智於行”,相信一定能行出一條教育綠道,一條生機盎然的教育發展之路。

基礎教育改革心得體會範文(通用28篇)4

一、主要內涵

1、自主學習。通過校本課程“高效學習技能”和其它有效途徑及措施,使全體學生端正學習態度,激發學習興趣,增強求知慾望,充滿學習激情,掌握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方法,形成較強的自學能力,養成良好的自學習慣。

2、自我教育。通過學生參與設計並自主組織系列“主題班會”,自主參與組織藝術節、科技節、讀書節等活動,特別是自主組織“班級自我管理競賽”活動,實現學生在德、智、體、美等方面的自我教育和全面發展。

3、自覺發展。在學生自我教育達到一定水平的基礎上,通過自主開展人生理想規劃與追求、生涯設計與實踐的系列活動(如成年儀式),引導學生走上人生自覺發展的道路。這是學生自我教育的高級階段。

4、教學創新。通過實施“大課堂導學用合一”學案導學的教學策略,大力精簡和優化教學內容,強化教學評價的矯正與改進功能,大幅度提高教與學的效率,為教學改革探索出一條真正實現增效減負的成功之路。同時,逐步打造出經得起推敲和檢驗的高效課堂,總結形成具有修文中學特色的“導學用合一”各學科教學範式。

二、核心理念

1、好奇與求知是人的本能,每個孩子都是天生的學習者,只要教學方法得當,所有學生都能獲得學業成功。沒有學不好的學生,也沒有不會教的老師。

2、教師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在教學生學;教的法子必須根據學的法子(陶行知語)。課堂教學過程就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讓每個學生學會學習,是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是教師永恆的追求。教是為了不教。

3、人的生理、心理個性差異,決定了其學習方式的差異。教學的首要任務就是發現和研究學生的學習潛能和個性差異,探索適應每個學生有效學習的教學方法,從要求學適應教轉變為教適應學,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4、教師應向學生充分展現所教學科的獨特魅力,採取多種有效手段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使其掌握高效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親其師,信其道。

5、沒有自我教育就沒有真正的教育。(蘇霍姆林斯基)教育的目的在於使人能夠繼續教育自己。(杜威)

6、賦有良好素質的教師,總是年復一年地大力精簡教材,最後達到必不可少的最低限度,這才是真正的教師(第斯多惠)

課堂是教育教學的主要載體,是教育理念和教學方式的集中展現。素質教育的重心應該並且只有落腳在課堂上才是持久的素質教育,才不是課外活動式的點綴。以“自主學習,自我教育,自覺發展,教學創新”為核心理念的“三自一新”改革就是真正的在課堂上落實的素質教育,目的就是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和自主管理能力,培養學生的小組合作和展示交流能力。活動以來,大部分學生都切實感受到了小組合作正紮實推進,自我管理已蔚然成風,自主學習成效明顯,班級呈現均衡化發展的良好態勢。

以檢查反饋,點撥提升,記憶訓練,當堂檢測為框架的課堂模式,改變了過去教師在課堂上喋喋不休地包辦代替,教師講得累,學生學得苦的局面;改變了過去對學生已掌握的知識再次甚至多次講解而造成的課堂時間的浪費的情況;改變了過去學生解題不規範,語言表達缺乏邏輯思維混亂的現象;改變了過去教師需要一邊上課一邊維持紀律的尷尬境地;改變了過去教師提問時學生低頭不語和無人應答的問題;改變了過去把小組討論只當做公開課時的點綴和花樣的應付心裏;總之,這一系列的改變,其實質就是改變了學生們的學習狀態和老師們的工作狀態,既解放了學生更解放了老師。

任何改革都會帶來陣痛和困惑。從目前實際情況來看,有下列應該引起我們的反思。

(1)學案多,作業量大。部分學生忙於應付老師對學案的檢查,缺少獨立思考,鑽研探究。少數學生只停留在學案上的空填上了,檢查時不會挨批,展示時能抄寫到黑板上,僅此而已。根據學科和課時安排嚴格控制學案數量和學案上的題目數量,要確保學生學習數學和英語的時間,要確保學生查缺補漏的時間,儘量減少純複製式的學案。

(2)檢查反饋訓練展示,有機械化和簡單化傾向。個別課堂上把檢查反饋和訓練展示的環節變成了比着學案念、比着學案抄,成了另外一種時間的浪費。一是要做好課件,新授課時重點檢查原理和概念的來龍去脈,也就是知識的內涵和外延,複習課時通過簡單題目的形式進行梳理和檢查;二是要課堂不能等同於學案,學案只是一種載體,課堂是學案的整合和提升。學案相對課堂來説,只是個半成品,要把學案上冷冰冰的題目變成學生在課堂上的收穫和喜悦。課堂要有學案上沒有的新意。

(3)新授知識的鞏固訓練不夠到位。某些時候,某些學科如英語,前一天晚自習是預習,第二天課堂是學習,當天晚自習又要預習新學案,由於高中英語的知識難度相比國中大的多,沒有鞏固訓練是不行的,特別是我們學校的學生。重點難點知識,要放慢進度,要讓大部分學生跟得上,特別是新授課。

(4)點撥提升過於抽象,不夠形象直觀。某些時候,老師點撥的很精彩,但是學生聽起來很迷茫。點撥過高了,學生聽不明白,點撥過低了,學生沒有興趣。方法還是要從題目中來,到題目中去。

(5)完全忽略情景導入。其他學科個別知識的引入,在新授課上,應該還是要有一個情景,通過問題串的形式,把知識完整的呈現出來,不要簡單的機械的變成高三式的複習課。編寫學案時,要設計好學習活動,小步子,低台階的原則還是要堅持的。對於新授課學案的編寫,要突出導,而不僅僅是練。

雖然,在實踐過程中有各種困惑,但是,要知道這是改革的必然經歷,三自一新的路是對的,這是不容置疑的,我們大家應該對改革有着充足的信心,而不是觀望。要迎難而上,想盡辦法解決出現的問題和困惑,倒退修文中學永遠沒有出路。從來沒有一種現成的經驗能夠解決一切問題,幻想一把鑰匙能開所有的鎖是不科學的。學科與學科不同,課型與課型不同,內容與內容不同,教師與教師不同,學生與學生不同,就決定了我們的課堂不能簡單化,機械化,三自一新課堂只提供基本的框架和方向,這是一片大有作為的天地,等待着每一位教師去開發、去實現,在三自一新的指導下實現我們的課堂理想,讓學生得到快樂和成長。讓學生得到認識的快樂和得到掌握知識的過程中克服困難的快樂,這是教師的天職。只要路是對的,就不要怕路有多難,路有多遠,只希望我們越來越好。

基礎教育改革心得體會範文(通用28篇)5

本學期,按照學校和數學組的要求,我們認真學習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根據綱要內容,我們展開交流討論。下面市我的體會:

教育優先發展,以人為本,均衡公平的發展,也就是國力增強,必須以提升人的素質,更新和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為基礎。同時提高教師道德水準和專業化素質。

我想到中國的許多大集團大企業,都是在運用人才資源方面成功的典範。比如:北大方正集團公司,將產、學、研一體化,知識分子和科研人員自主研發中國第一代計算機“奔騰四”,中國第一台激光照排打印機。讓中國信息產業技術建設,走在時間的前面。海爾集團也是在運用中國自己的人力資源,創造了世界品牌,走向世界。中國經濟建設高速發展,必須要走獨立自主創新發展的道路,就必須依靠人才資源建設。教育的進步,將源源不斷的為社會培養數以千萬計的普通勞動者和無數專家學者等專門人才。“行行出狀元”,只要是有社會責任感,具備實踐創新能力,敬業奉獻精神,為國家為社會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並有所貢獻,都是社會需要的人才。

由此更深刻理解了陶老先生“生活即教育”,孩子有能力在體驗後思考和決定,在犯錯誤和改正錯誤中有效地學習。孩子由此獲得的學習能力是可持續的,由此獲得的成長動力也是可持續的!因此我們更應該“

1,解放孩子的頭腦;

2,解放孩子的雙手;

3,解放孩子的嘴巴;

4,解放孩子的空間;

5,解放孩子的時間。”(陶行知先生《創造的兒童教育》(1944))因為在玩中學習,是遵循了興趣牽引孩子進步的規律,由此獲得效率,不是約束和傳統的激勵可以實現的!

如何讓孩子愛上學習,喜歡挑戰困難呢?聰明的父母和教育工作者,總是在孩子自然流露的言行細節中,捕捉教育的切入點和時機,獲得針對性與效率。

堅持能力為重。就是着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教育學生學會知識技能,學會動手動腦,學會生存生活,學會做事做人,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和行為習慣,養成善於思考、實踐和創造的優秀品質,促進學生主動適應社會,開創美好未來。

堅持全面發展。就是要求我們嚴格執行課程計劃,貫徹新課程理念,開齊開足上好每一門課程。堅持文化知識學習和思想品德修養的統一、理論學習與社會實踐的統一、全面發展與個性發展的統一。加強體育,牢固樹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切實保證體育課和體育鍛煉時間,增強學生體質。科學安排學習、生活、鍛鍊,保證學生睡眠時間。開展“陽光體育”運動,保證學生每天鍛鍊一小時。加強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體魄強健、意志堅強;加強美育,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情趣和人文素養。重視可持續發展教育、國防教育、安全教育。促進德育、智育、體育、美育有機融合,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使學生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綱要》是我國當前及以後一段時間教育發展的一個綱領性文件,它包含的內容深刻而廣泛。由於學習時間很短,加之水平有限,所以認識也很膚淺,不對的地方請大家批評指正。當然我將進一步深入學習領會,努力開拓自己的視野。

基礎教育改革心得體會範文(通用28篇)6

我仔細研讀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尤其是學前教育這部分。做為一名幼兒教師,瞭解到國家政府非常重視學前教育,深感欣慰。目前學前教育的形式着實讓人揪心。

學前教育對於人的行為習慣和個性養成非常重要,是一個人接受教育的根基。人們越來越清楚這個道理。可很多原因致使我們國家的學前教育停滯不前,甚至混亂。我認為應從以下方面來加強。

一、加大政府投入。

學前教育投入不足時我國學前教育發展薄弱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規範學前教育市場管理。

當前全國範圍內學前教育市場混亂,各類機構魚龍混雜,國家要加強對學前教育市場的管理和規範,市場價格差距過大。

三、規範教育內容。

國家沒有同意幼兒教育的時間要求和教學內容要求,通俗的講,就是沒有教材,沒有教學大綱,幼兒園到底教什麼?學前教育到底要達到什麼目的?以致市場上五花八門的教材都有,有些人挖空心思編教材來賺錢,令幼兒園不知用哪套教材好,今年用了五大領域教材,過了兩、三年又改成了建構式教材,有的幼兒園還用了整合式教材,今年用了五大領域教材,過了兩、三年又改成了建構式教材,有的幼兒園還用了整合式教材。國家應統一幼兒園的教材。

四、提高教師待遇。

目前幼兒園教師的績效工資得不到保障,而幼兒園教師又是最辛苦的,當自己的付出未得到回報時,教師的積極性又從何調動,所以説應把學前教育納入義務教育裏去。

五、提高師資力量。

當前幼兒教師的後備力量都來自一些小中專學校,而目前該類學校都處於倒閉邊緣,可想而知該類學校人力資源差,幼師隊伍整體素質難以提高。建議一些本、專院校設立幼師專業,加強幼師後備力量的建議

基礎教育改革心得體會範文(通用28篇)7

在學習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後深刻的感受到《綱要》是一個“人民羣眾滿意、符合中國國情和時代發展要求的高水平規劃綱要”,既是國家意志的體現,也反映了人民的期盼,更表達了廣大教育工作者的意願;一個國家的發展離不開教育。要使我們國家儘快走上繁榮富強、邁入世界發達國家的前列,應該對教育問題形成共識,抓緊抓實抓好。《綱要》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位置,這為實現我國由人力資源大國向人力資源強國的轉變奠定了基礎;教育要發展,根本靠改革,核心是改革人才培養機制,提高人才培養水平;必須樹立以提高質量為核心的教育發展觀,注重內涵發展,才能出名師、育英才。

人民教師的神聖職責就是傳授知識,傳承民族精神,弘揚愛國主義,為祖國和人民培養合格的人才。教書者必先強己,育人者必先律己,教師的道德品質和人格對學生有重要的影響。我們應注重言教,更要注重身教。我們的日常工作雖然是平凡的,但教育工作的意義卻是不平凡的。我們既應有腳踏實地、樂於奉獻的工作態度,又應有淡泊明志、甘為人梯的精神境界。以自己的高尚人格教育和影響學生,努力做學生的朋友,成為全社會尊敬的人。

我們要真正做到切實減輕中國小生課業負擔,就必須進行教學改革,力求真正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給他們自主學習的機會,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應;教學生學會如何學習,掌握認知的手段,而不僅在知識的本身,學生不僅要學會知識,還要學會動手,學會動腦,學會做事,學會生存,學會與別人共同生活;注重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教會學生如何思考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

教師在教育創新中承擔着重要的使命,教師富有創新精神,才能培養出創新人才。我們應該具備求真務實,勇於創新,嚴謹自律的治學態度和學術精神,努力發揚優良的學術風氣和學術道德。教師是知識的重要傳播者和創造者,連接着文明和進步的歷史、現在和未來,更應該與時俱進,不斷用新的知識充實自己,成為熱愛學習,學會學習和終身學習的楷模。

基礎教育改革心得體會範文(通用28篇)8

近期大家圍繞着此綱要做了多次討論,深入探討了未來國家對中長期教育的改革和發展中可能出現的各方面問題。綱要內容豐富,在研讀之後我對其中的第三十一至三十三項有些感想和自己的看法。

在教學工作中,我很注意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在備課的過程中以學生的角度出發,選擇適合他們學習的課堂例子和素材。並根據各個院系的培養目標,在保證基礎知識的講授之後調整不同的側重點,講授與專業相結合的知識,使其可以作為他們進一步學習和專業知識相結合的課程打下良好的基礎。另外,在教學的過程中我也更注意了全面協調這一點,在授課的過程中把每一節課的內容與整學期的學習目標相結合。這樣可以使學生在一學期的學習之後腦子裏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記的也更牢。在學習下一步與專業相結合的課程的時候,也可以構成更完整的知識脈絡。這與綱要中所指出的深化教育體制改革,更新教育觀念,改革人才培養體制,提高人才培養水平等培養觀念相吻合。要尊重個人選擇,鼓勵個性發展。以培養應用型、複合型人才為出發點,使學生基礎紮實,知識面寬,應用能力強,素質高,有較強的創新精神,能夠自主學習。

在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問題上。我遵循教育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嘗試探索多種培養方式。比如,要注重學思結合,倡導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等多種教學類型,幫助學生學會學習。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營造獨立思考、自由探索的良好環境。在未來的幾年內,我想逐步建立已經在國外被證實效果良好的先進人才培養方法,在計算機學科內給予學生一個完整的學習規劃。對在計算機方面有濃厚興趣,並願意在課餘時間深入學習的學生,首先給他一張與所學專業有關聯的軟件列表,使學生對於未來要學習的工具軟件有個總體認識。然後我再向學員明確地闡述每一項計算機能力後,會和學員一起用評價標準測量他的學習基礎。根據每位學員的不同起點,及自己設計的最終目標分別為他們逐一確定教學計劃。學生按與我一起商定的教學計劃,到學習網站或在教師指導下,利用個人時間逐一模塊的學習。學習網站內有很多學習包,每個學習包上貼有某個專項能力的標籤,包內放有形成該專項能力直接相關的課堂講稿、工具軟件使用手冊、目錄、説明書、期刊摘錄等等。學生很容易根據表上的位置找到下一步要學的專項能力的全部學習資料,並在這裏自學。學習包不是為教師,而是專為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學習專項能力用的。學員當確信自己已掌握了某項能力時,可進行自我評估。這種人才培養途徑非常靈活,不管是在何院系,都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適合的學習內容和日程安排方式。也就是説學生可以在校學習,也可以在工作場所學習,在家裏學習或在任何一個地方學習。

注重因材施教,關注學生不同特點和個性差異,發展每一個學生的優勢潛能。在不同院系中改進優異學生培養方式。設立健全的選拔方式。改革教育質量評價和人才評價制度。改進教育教學評價。根據培養目標和人才理念,建立科學、多樣的評價標準。開展由學校、社會等各方面共同參與的教育質量評價活動。完善學生成長記錄,做好綜合素質評價。探索促進學生髮展的多種評價方式,激勵學生樂觀向上努力成才。改進社會人才評價及選用制度,為人才培養創造良好環境。樹立科學人才觀,建立以業績為重點的學生評價指標體系。

教育是一種積極的影響,一種對人類認識和改造客觀世界及自身的積極的影響。教育的最終目的是達到教是為了不教!尤其是在計算機學科,每天都有海量的諮詢與更新,每年都有數以萬計新的軟件工具出現。讓不同專業的學生都學會自主學習,瞭解軟件的使用規律,住要比學習具體軟件的使用方法更重要。

由此規劃中可以看出,國家對中長期教育中投入大量精力財力,而我應該努力配合師資隊伍的建設工作,加強自身教學業務水平,培養具有合格計算機操作能力的藝術人才。

基礎教育改革心得體會範文(通用28篇)9

開學以來,我認真地學習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深受鼓舞,感受、感觸頗深。《綱要》事關民族興旺、人民福祉和國家未來。黨中央、國務院歷來高度重視教育事業,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現結合學校工作,談談自己的認識。

綱要指出:要切實減輕中國小生課業負擔。要減輕課業負擔,必須進行教學改革。對於教學改革,教師、學生包括家長都反映強烈,希望課程設置更貼近學生的實際,貼近社會的實際,要求減輕學生負擔。改變教師的教,目的是促進學生的學,轉變現有的灌輸式,積極提倡啟發式、探究式和合作學習。其實,教學不光是課程的改革,應該是整個教學的改革,課程是其中的一部分,而且是很重要的一部分。現在,在教學中我們比較注重認知,認知是教學的一部分,就是學習。在認知方法上我們還有缺陷,主要是灌輸。其實,認知應該是啟發,教學生學會如何學習,掌握認知的手段,而不僅在知識的本身。學生不僅要學會知識,還要學會動手,學會動腦,學會做事,學會生存,學會與別人共同生活,這是整個教育和教學改革的內容。解放學生,不是不去管他們,讓他們去玩,而是給他們留下了解社會的時間,留下思考的時間,留下動手的時間。我認為學校更應注重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培養,教會學生如何思考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學校給予的是啟蒙教育,但更重要的要靠自己學習。學和思的結合,行和知的結合,對於學生來講非常重要,人的理想和思維,老師是不能手把手教出來的,而恰恰理想和思維決定人的一生。這不是分數能代表的。教學改革還要回到學、思、知、行這四個方面的結合,就是學思要聯繫,知行要統一。綱要提出減輕中國小課業負擔,最重要的是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應。不要搞一刀切,全部不留作業或規定死寫作業時間,而是引導教師關注課堂教學效率,同時改變教育評價機制,才能有效抑制過重課業負擔。

總之,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覺得不光要響應各級領導的號召,爭取考出好成績讓家長滿意,心中更要有一杆秤:我們培養的是國家的孩子,祖國的未來,孩子們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同樣重要,甚至更重要,這才是向社會、向國家交上的一份滿意的答卷!

基礎教育改革心得體會範文(通用28篇)10

近來,我校掀起了基礎教育綜合改革大討論,結合我校師生實際情況,經過學校組織集中學習和自我學習,結合本人半年多年的教育教學經驗,談談我對基礎教育綜合改革大討論的學習感受。

我國為什麼要進行課程改革?眾所周知,每個時代的教育方式的確立是受社會經濟發展因素制約的,傳統的教學方式也許適合當時的經濟發展,但隨着改革開放的深入,經濟體制的變化,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知識的更新越來越短,面對這些新問題,傳統的教學方式必然有諸多不適應現代社會的需要。過去的教學方式是有許多弊病的,如強調共性,忽視個性,重視知識的傳授,忽視能力的培養,重視學習結果,忽視學習過程。現代教學理論強調的是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要求學生實質性地參與教學過程,自主地進行反思與總結,而不是被動的接受知識,因此作為教師,要把育人放在第一位,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教育是要培養社會需要的人才,為國家的發展和壯大儲蓄新的原動力。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把學生培養成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在基礎教育的改革中,要求新課程使學校的管理模式發生變化,使教師的教育理念、教育教學評價、教師"教"的行為發生變化,重要的是使學生"學"的方式發生變化。

作為教育改革下的中學數學教師,應該營造一個開放式的課堂教學模式,促進學生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協同發展,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更多的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應當學會蹲下身來欣賞學生,瞭解學生內在需求,瞭解學生的心理,善於幫助學生髮現自己的優點,保護學生的自尊,相信學生的能力,滿足學生的知識需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

教師要真實地感受學生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隨時掌握課堂上的各種情況,遵循學生髮展的需要,發揮教學機智,靈活調整教學內容。課堂教學中要給學生創造一個有情境的教學環節,將學生置身於一定的情境中,使之產生新的問題,與已有的知識經驗產生碰撞,達到其認識衝突的臨界點,從而產生一種心理困境和心理需求,表現為一種渴求解決的情緒狀態,能夠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發展學生的智能,對教學質量的提高也會產生積極的作用。 課堂教學中要搭建一個“師與生、生與生”對話的平台,讓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彼此敞開自己的精神世界,進行真誠的交流和溝通,從而使課堂充滿生命力,使教師激情洋溢,使學生激動不已,師生將在對話的課堂中共同發展。

從事基礎教育工作的老師應更多的體現“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成功的一堂課,或者説成功的一次互動合作離不開師生之間的有效的、和諧的交流與溝通。尊重每一位學生的想法,不管對與錯不給出批評,應該給予更多的讚揚和默許,一些錯誤的觀念讓學生在探究和學習中加以改正。

現在的中學生不再是幾年前的中學生了,在網絡信息社會,他們思維活躍,興趣廣泛,獲取信息的渠道多,對新事物的追求與敏感往往超越了我們成年人。這就要求我們這些基礎教育工作者要勤於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基本素養,以滿足新時代的教學需要,課程改革的教學模式突出的是“探究”,要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學習當中,要讓學生去想、去做,從而在這個過程中去感悟知識。因此,這不僅要求教師要善於捕捉和激發學生思維的火花和學習的靈感,發現和挖掘學生

發展潛能,提高學生思維的積極性,還要有靈活的課堂應變能力,以保證雙方的協調發展,所以教師自己要給自己“充電”,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才不至於被社會淘汰。

在學習教育綜合改革的過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基礎課程改革即將改變學生的學習生活,同時也將改變教師的教學生活和教學理念,以及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學生由被動接受知識變為主動探究學習,學習中寓教於學。

基礎教育改革心得體會範文(通用28篇)11

執教一年以來,聽到最多的就是小班化教學,而最有爭議的恰恰又是小班化教學。小班化教學,以我的認知來看:就是班中幾人為小組,上課可以組內成員相互交流討論,然後請代表發言或者上台展示自己小組的勞動成果。但是,在這樣一種小班化教學中,我存在着困惑:用原來的教學模式上課,原本可以完成的任務,現在都完成不了了?小班化教學的理念就是師生融一體,將學生的想法推向課堂。但是如果這樣,課堂教學實踐就會大大縮短,本堂課的內容就會很難完成,也就達不到我的教學目標了,這可怎麼辦?帶着這樣的困惑,帶着對“四色學習單”的好奇,我參加了這次的小班化改革培訓。

很榮幸,我與我校的各位老師被選為一日國小生,有幸加入了周老師與何老師的課堂。説真的,坐在下面當學生,起來回答問題,依舊緊張。但是,更多的則是對於“四色學習單”在課堂中如何操作,如何演繹的一種期待。

“四色學習單”,這是一種全新的理念,是一種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形式載體。在課堂上,周婷校長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每個小組有四名學生,分別為“紅、黃、藍、綠”,根據每個學生的特點,他們在組裏分工不同,任務不同,做到因材施教,增加學生的凝聚力,提高孩子的參與性,關注不同學生不同的發展。起初,“四色學習單”紅、黃、藍、綠代替作業的難易程度,用於課堂教學。隨着改進,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形狀繪製四色學習單,也可以代表組內不同的成員,真正的體現了學生學習的差異性。

例如,周婷老師帶來的《滷蛋》繪本讀寫課中,滷蛋是一個小男孩,這個孩子是一個整日在祈禱的孩子,許下了許多有趣的願望。課堂上,周老師採用了“四色學習單”,給每個學生設置的學習任務都是用紅、黃、藍、綠四種不同顏色來表達的。不同顏色的卡片上代表不同的角色和任務,學生則根據自己的興趣,分組、分角色完成不同難度、不同特色的學習任務。最終在周老師的帶領下,理解了作者想傳遞的情感和意義,走進作者用文字呈現的世界裏。同時周老師還對我們提出了像滷蛋一樣説出心中真實的想法,模仿有特點的章節練寫的要求,和同伴一起分享童年的心聲,創編出了一本屬於我們自己這一組的繪本。

再舉個例子,周老師舉出的一張學習單。紅色孩子解決小詩人想變成什麼?做什麼呢?指向課文。黃色孩子解決他還想變成什麼,做什麼呢?則是一種指向性的拓展。藍色孩子解決你最想變成什麼?為什麼?聯繫了生活。而綠色孩子解決你最喜歡哪一種變化?也就是引導性的評價。這就是四色學習單的顯著作用。根據學生本身的差異,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任務。

同樣,由特定的紅、黃、藍、綠組成的四人小組也不是固定不變的,隨着教學內容與教學要求的變化,可以重新組合承擔不同的任務,實現不同的發展。不難看出,四人小組的打亂,實際上是再次打破慣有的學習方式,不刻意追求知識內容的系統完整,重在引發興趣,重在對某一問題充分思考、研討和交流,特別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

而四色學習單的誕生,正如周老師所言:精化小班發展內涵、深化小班學習文化、優化小班教學質量、亮化小班學校品質。有如此多特點的四色學習單,又衍生出了四色預習單、四色交流單、四色整合單、四色拓展單等。

基礎教育改革心得體會範文(通用28篇)12

認真學習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根據綱要內容,我們應該將教育的眼光放得更長遠,從國家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和培養方面提出我們的教育觀必須要適應現代化建設的需要,應該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堅持以人為本、推進素質教育是教育改革發展的戰略主題,普及學前教育、鞏固提高九年義務教育水平、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加快發展繼續教育等都緊緊圍繞着“優先發展教育,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的戰略部署,全面提高國民素質,促進教育事業科學發展。

一、農村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目前,我國農村(少數發達地區、富裕地區除外)廣大地區,教育現狀堪憂,校舍破舊(或者根本就是危房),實驗室缺乏(或者乾脆沒有),運動場不標準(或者壓根兒沒有),醫療衞生設施缺乏,教學設備不足,住宿生活條件差以及師資特別是合格師資嚴重缺乏,教學質量不理想等問題,

1、教學設施的改進:

配備實驗課(實踐課)所必需的標準的設施、場地,儘可能為所有農村學校建標準運動場,這是培養健康人才所必需!配備必要的取暖、降温、飲水等設施,避免廣大農村師生在痛苦的煎熬中上課。為所有的農村學校設立醫務室、心理諮詢室,保障廣大師生健康。

2、師資隊伍建設:

建立城鄉學校教師定期交流制度,特別是城鎮教師定期到農村學校支教的制度:目前,我國優勢教育資源絕大部分集中在城市,這是造成農村學校教學質量普遍不高的重要原因,要改變這種不合理佈局,就必須建立城鎮學校教師定期到農村學校支教的制度,具體做法:

二、教育教學及管理體制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1、高中階段應取消文理分科,高中階段的文理科課程都是學生必須掌握的基礎知識,分科之後造成很大弊端,使學生的知識面非常狹窄、偏科!這大大降低了我國人才的國際競爭力!也降低了我國人才的創造力!包括我本人在內的很多人都是文理分科的受害者!希望這種悲劇儘快結束!

2、減輕中國小生學業負擔的辦法措施:

A:轉變觀念;改革學生、教師考評制度,目前我國中國小生學業負擔重的原因從根上講有體制的原因,也有觀念的原因,目前的體制和觀念直接導致了應試教育和填鴨式教學方式!

B:減少學生作業;刪掉某些陳舊過時的課程,增加選修課(如藝術類、科研類、體育類等課程);減少課時、增加課外活動時間;減少一些不必要的考試。

3、改革考試、招生制度:考試製度改革,我主要談升學考試,這方面我國應參考發達國家經驗,一方面可以增加升學考試次數,比如一年搞兩次。另一方面,升學考試不能以一張試卷定終身!還應參考學生平時成績、社會工作(志願服務)、特殊才藝、誠信記錄、身心健康狀況及面試表現等綜合因素。招生制度:我國目前的招生制度明顯存在幾個不平衡,城鄉之間、東西部之間、沿海與內地之間、發達地區與落後地區之間。農村學生、落後地區學生在高校學生中的比列越來越小,長此下去,會形成惡性循環,降低整個國家的競爭力!

4、在整個綱要中,一共有7個明確的“教育公平”的表述,促進教育公平的一種方法就是遠程教育,而且在報告的各處都有所體現。注重遠程教育教學資源的開發,尤其是中國小的教學資源,同樣也體現了促進教育公平的思想。這裏的遠程教育主要針對的目標是成人教育,需要提供硬件以及資源,同時也要具有多樣性和靈活性。對於終身教育來講,遠程教育的作用是無可取代的。可是目前人們對它的認識還不夠,所以需要建設的不但有一些資源性的軟件,而且還有基礎作用的硬件。國家重視少數民族地區建設。但在將遠程教育應用於少數民族地區時,因當學習者的可能特徵,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遠程教育的相關要素可能要有一定的變化,這樣才能更好的為少數民族地區的人民服務。《綱要》中提到對“農遠工程”的進一步開展,同時,也看到了“強化信息技術應用”這一説法,我們很多地方的教師,信息技術素養還有待提高。這一點,也是我們教育技術應該努力的。

基礎教育改革心得體會範文(通用28篇)13

(一)學習體會:加強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展開本科層次職業教育試點,是暢通技術技能人材成長渠道的重要措施,也是“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是兩種不同教育類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體現,還是培養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高層次利用型人材的必要途徑。

(二)實行建議:不管是本科職業教育,碩士職業教育,還是博士職業教育,建議都依照“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進程與生產進程對接”的要求構建新的培養模式,建立職業教育重要的思想,創設與產業需求相適應的專業羣,校企合作搭建與市場標準相適應的課程體系,培養能夠實現教學進程與工作進程對接的師資隊伍,展開教學進程與工作進程對接的教學。

任何職業院校,只要做到“三個對接”,辦學質量就一定高。

基礎教育改革心得體會範文(通用28篇)14

通過自學,我進一步瞭解和掌握了新課改的發展方向和目標,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作為一名教師,我深知自己在教學過程中還存在太多的問題,但是經過這一段時間的學習,我相信自己是有所收穫的。這本書集對教育教學工作很有見解的專家以鮮活的案例和豐富的知識內涵,給了我具體的操作指導,使我們的教育觀念進一步得到更新,真是受益匪淺。

教師的課程觀不能停留在課程即教材這一層面上,課程也是師生共同構建學習經驗的過程。課程不再是由專家編制、教師執行的,物化的、靜止的、僵化的文本形態,課程也是師生在教學中共同創制的、鮮活的、過程性的、發展着的活動形態。課程不是一種結果,而是一種過程,更是一種意識。

正如著名課程專家斯騰豪斯所説,課程本質上是一種藝術,藝術的本質是一種探究。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具有探究、創新的精神。課程是教師與學生共同建構的一個藝術品。其次,課程是開放的、民主的科學的。所謂開放,是指課程的開發要全社會關心教育事業的人共同參與;課程要在實施過程中不斷修改,不斷趨向完善;課程的設計要為孩子個性的發展留有一定的空間。所謂民主,就是課程決策、課程編制的過程應該是對話式的;課程實施的過程也應該是師生交互並生成意義的過程。所謂科學,是指課程是孩子的課程,課程必須迴歸孩子世界、適應不同孩子的發展需要,使不同層次的孩子都能獲得成功感。

教師要充分信任孩子,相信孩子完全有學習的能力。把機會交給孩子,俯下身子看孩子的生活,平等參與孩子的研究。教師把探究的機會交給孩子,孩子就能充分展示自己學習的過程,教師也就可以自如開展教學活動。新課程實施的靈活性大,讓教師覺的難以駕馭教學行為,課堂教學中表現為過多的焦慮和不安。那麼,怎樣調動孩子的思維參與呢?專家認為,應當創設情景,巧妙地提出問題,引發孩子心理上的認知衝突,使孩子處與一種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狀態。

同時,教師要放手給孩子,給他們想、做、説的機會,讓他們討論、質疑、交流,圍繞某一個問題展開辯論。教師應當讓孩子充分思考,給孩子充分表達自己思維的機會,讓學生放開説,並且讓儘可能多的孩子説。這樣,孩子自然就會興奮,參與的積極性就會高起來,參與度也會大大提高,個體才能得到發展。

基礎教育改革心得體會範文(通用28篇)15

新一輪課程改革是一場傳統教學方式與學習方式的革命,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是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顯著特徵。新課程倡導的新的學習方式是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這也是實施新課程最為核心和最為關鍵的環節。因為教育必須着眼於學生潛能的喚醒、開掘與提升,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必須着眼於學生的全面成長,促進學生認知、情感、態度與技能等方面的和諧發展;必須關注學生的生活世界和學生的獨特需要,促進學生有特色的發展;必須關注學生的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的形成,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回顧我們所走過的歷程,其中有艱辛也有欣慰,有苦澀也有甘甜,有挫折也有進步,使我們對新的課程改革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也使我們有了全新的轉變,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教師角色,從“前台”向“後台”定位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首先必須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樹立“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的思想。教師的角色由教學中的主角轉向“平等中的首席”。課堂不再是教師表演舞台,而是師生交流、互動的天地。教學不是為了控制學生,而是為了促進學生髮展。因此,教師首先應當準確定位,從講台走向學生,以追求進,以學論教,以學定教。將課堂教學的視線集中到學生身上。把課堂還給學生,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師進則生退,師退則生進。教師在課堂為學生學習騰出的空間有多大,學生髮展的餘地就有多大。

例如在《桂林山水》一課中,教師剪輯了一段與課文內容相匹配的錄像,讓學生在課堂裏朗誦,製作一個簡易版的現場MTV。學生情緒高漲,自排自編,分工合作。而教師則在旁充當助手。

二、師生交往,從“學説”向“對話”發展

現代心理學認為:兒童在無拘無束的時候,在輕鬆、愉快、和諧的環境中,思維活躍,想象豐富,記憶力增強;反之則思路阻塞、反應遲緩、心靈封閉、無創造性可言。在新課程理念下,“學生不再是知識的容器,而是一個充滿激情與活力,有待於點燃的火炬。”因此,課堂改變教師的“話語霸權”,構建新型的師生關係,創設平等的教育環境顯得尤為重要。通過交往,重建和諧、民主、平等的師生對話,開放學生的心態,凸現學生的主體、張顯學生的個性、解放學生的創造性。改變以往“教得辛苦,學得痛苦,結果還是不滿意“的現狀。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學的統一,這種統一的實質是交往。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

例如,在教《記金華的雙龍洞》時,先讓學生跟着小導遊邊看錄像邊聽解説,到金華的雙龍洞去走一趟。接着讓學生按用文章中的一句話説説金華的雙龍洞是一個怎樣的地方,然後讓學生質疑,學生提出的大多數問題集中在“雙龍洞有哪些特點”這一關鍵問題,抓住了這個問題,也就解決了文章的重點。這節課的一開始就給學生創設了新穎獨特的學習環境,激起學生質疑、解答的興趣。學生通過自己的參與,體驗到創造性學習的樂趣,因而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三、學習方式,由“教師講解”向“自我感悟”深化

目前的語文教學似有“滿堂灌”走向“問答式”的傾向,包括所謂的“啟發式”教學,有的實際上走進了“問答式”的“衚衕”,只是略變了一點花樣,由教師講變成了學生講。從教學發展的現狀來看,這種教學存在着以下不足:

1、不利於培養學生“善思”的品質,“分析課”往往不需要學生去思考,“問答式”教學也只能讓部分學生髮展表“高見”,造成大多數學生思維的禁錮。

2、不利於形成學生良好的學法。教師的講解往往只是“一孔之見”,學生還是不知道怎麼學。

3、不利於陶冶學生的情操。閲讀不單是認知活動,更是情感活動,應在一讀一研一悟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披文入情,悉心品味,與文中人物同悲歡、共愛恨。這種情感是語言難以表達的,教師和學生的感受也只是一家之言,難以引起共鳴。

具體而言,培養學生的自我體悟應經歷以下三個階段:

1、朗讀領悟。這實際上是學生個體獨立學習的過程,共內容大致包括:文章的寫作背景,作者的生平資料,瞭解本單元訓練重點和本課的特點,讀準、認清文中的易錯字詞,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瞭解文章的大概內容,質疑問難中找到有研究價值的問題。

如在教《鯨》一課前,學生通過各種渠道蒐集了很多鯨的資料,從鯨的樣子,種類,生活習性等不同的角度作了生動的介紹,使大家對鯨有了一個初步的感性認識,也一下子激起了他們學習課文的興趣。

2、深究感悟。學生在讀書過程中對“問題”形成的認識質量如何,自己還要通過聯繫學習和生活的原有認知,進一步領會、反省、驗證,在聯繫中“澄清”對問題的認識。

3、討論省悟。在反饋中評議,在評議中內化,鼓勵學生暢所欲言,提自己的疑惑,談自己的感悟,抒自己的情感。學生通過自評和互評的形式,回顧自學內容,交流學習收穫及其他方面的收益,同時引導學生就自主研究過程中自己及同學的參與度,自主研究的質量、速度等方面展開評議,以改進原有的不習方法,歸納出新的學習策略等。

四、教學平台,由“封閉型”向“開放型”轉變

課堂教學“封閉型”主要表現在:

1、教學內容固定,語文課僅僅圍繞教材進行教與學。

2、教學手段單一,通常的語文課,教師主要靠一本書和一支筆,較少使用錄音機和投影儀,更不用説是“網上”瀏覽了。

3、教學形式呆板,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這種教學組織導致的後果,一來扼殺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二來縮小了學生的語文視野。古語有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尤其在瞬息萬變的現代社會,拓寬學生的知識層面更是刻不容緩。

語文課堂如何走向開放呢?

1、教學內容開放。以教材為主,輔之以國內外重要新聞,本地區的熱點問題,以及與課文相關的名著和佳作等。

2、教學手段開放。信息時代的語文課堂教學迫切需要現代教育技術的幫助。多媒體課件的製作運用,增大了學生的信息量,縮小了讀者與作者之間在時空上和認識上的差距,使教學課堂實現了由平面、單向向立體、多向的轉變。

3、教學形式開放。語文課堂的教學組織可以是教師,也可以是學生;可以在教室,也可以走向社會;還可以圍繞每個階段的語文學習內容,設計不同的語文綜合活動。如在教《西門豹》、《田忌賽馬》兩課時,我設計了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現這些故事內容。結果,有的學生“講評書”,有的畫“連環畫”,有的進行“賽場實況轉播”,有的排演課本劇……學生準備的過程中需要對課文內容進行反覆地推敲,反覆研讀,有的還要看“電視書場”,聽“實況直播”。整個過程,學生興趣盎然。在此基礎上,我還向學生推薦相關書籍。這樣的語文學習,不僅學生喜歡,而且在真正意義上幫助學生構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學習過程中的收穫,已遠遠超越了語文學習的本身。

五、作業設計,從“剛性”向“彈性”過渡

教師應該將學生看成是有個性的學習者,根據循序漸進的原理對各種練習材料加以提煉和編排,為學生留出選擇和拓展的空間,向學生布置分層作業。從眾多方案和活動中選取與他們的知識、技能水平相當的作業,以滿足不同學生的需要和興趣。象愛因斯坦這位善良的老人所説的那樣:“學校所規定的作業會被當做一種禮物來接受。”那麼如何讓作業變成禮物呢?我認為可以採取以下幾種形式:

1、觀察作業。如學了《爬山虎的腳》後,讓學生到大自然中去觀察爬山虎到底長什麼樣,爬山虎到底是怎麼往上爬的。

2、調查訪問。學生自由組合成調查小組,到學校各個班級收集名人名言,並做成一份手抄報;調查同學的生日,聯繫方式,製作“班級同學聯誼卡”;由家長帶領到超市去參觀,做一份“超市物價、品種”調查表。學了《只有一個地球》後,讓在調查訪問後設計保護地球的廣告,寫一條新穎有趣的廣告詞。

3、課外閲讀。其一,閲讀與所學課文相關的文章。如學習《景陽岡》、《草船借箭》等故事時,可鼓勵學生閲讀原著:《水滸傳》、《三國演義》,以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量。其二,閲讀其他各類書刊,包括中外名著、散文、詩歌等等,以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

4、動手操作。例如,教學《富饒的西沙羣島》這一篇課文後,讓學生通過各種渠道收集有關西沙羣島的知識,並用各種形式展示在同學們面前。做這樣的作業,學生興奮,老師高興,有時連家長也會參與,一舉多得呀!

5、表演劇本。在學完了一些故事性比較強的課文後,可讓學生排演成課本劇。如學了課文《晏子使楚》後,讓學生試着把這個劇本演一演,將文字轉化為具體的形象。

6、預習新課查閲資料。預習新課,收集與課文內容有關的資料,是我們每週五必須佈置的家庭作業。同學們通過上網,去圖書館,進行社會調查等多種方式獲取書本上沒有的知識,並在來校後和同學們交流。這項作業激發了同學們對語言學習的興趣,也增強了他們學習語文的自信心。收到了課內外結合的理想效果。

六、評價模式,從“單一化”向“多元化”提升

現代評價要求不僅要關注學生在語言邏輯和數理邏輯方面的發展,而且要通過建立新的評價指標和改革評價方法,發展學生其他方面的潛能,諸如與人交往的能力、適應環境的能力等。評價應充分了解學生髮展中的需求,關注個別差異,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走進新課程後,評價方式也多樣化,不僅重視量的評價,還注重質的評價。

1、促進學生髮展的課堂教學評價。在課堂教學中,充分調動不同的評價主體開展評價活動,而且也要尊重每個學生的不同意見,鼓勵學生有創見的思想,特別是在有爭議的問題上更要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創新精神。

2、促進學生髮展的課外活動評價。學生能力的體現是多方面,多層次的,而在活動中最能夠展示學生的能力,同時會使每個學生受益匪淺。在活動中對學生進行評價不愧為促進學生髮展的良好時機。在活動中對學生進行評價,如開展“書海競帆”讀書活動、“妙趣橫生”的講成語故事比賽、“未來之星”習作大賽等。

3、促進學生髮展的生活評價。對學生的評價是多方面的,既包括學習,又包括生活的多個層面。可以每月制定一個目標。這樣有助於目標的實現,也會使學生感到實現目標的喜悦之情,體驗成功的快樂。在每月底對班內進行一次月總結,對錶現好的學生給予獎勵。分設“表現突出獎”和“突出進步獎”。當孩子們的努力得到回報的同時,心中也會暗下決心,以後一定要表現得更好。起到了發展性評價的作用。

總之,新課程是一片廣闊的天地,不但改變了教材和教法,它更從思想深處改變了教師的教育理念,現在,新課程已經越來越深入人心,它需要我們第一線的教師們認真地鑽研、紮實地實踐,及時地總結,長此下去,新課程之花必將越開越豔,並能結出素質教育的累累碩果。

基礎教育改革心得體會範文(通用28篇)16

新學期,新挑戰,新起點,新目標!為落實縣領導在“抓落實、勇擔當,提振幹事創業精氣神”實踐大會上的講話精神,2月13日下午,我校召開了“抓落實、勇擔當,走品質化辦學之路”動員部署會。

羅校長主持了會議,他向全體教師傳達了黃局長在1月20日全縣中國小(園)工作亮點展示評估會和2月10日《“抓落實、勇擔當,推動教育改革發展”》兩個會議上的講話精神。並針對我校今後如何實施品質化辦學提出了具體的目標和實施舉措,一要提振精神狀態,全力提升師表形象;二要落實精緻管理,持續提高教學效益;三要拓寬德育渠道,提升學生文明素養;四要搭建成長平台,打造優質師資團隊;五要推進重點項目,做好西通北征工程;六要樹立標杆意識,創建和諧平安校園。

作為一名實小教師,選擇了教育,就選擇了擔當。敢於擔當是一種責任、一種勇氣、一種能力,要敢於承擔自己所應該承擔的責任、敢於破解困難、敢於承認工作中的失誤、敢於工作中提出自己的見解。

要做敢於擔當的教師,首先必須自身過硬,敢於衝鋒在前,要有一流的能力、水平,有智慧、有本事。需要認真學習,認真專研,潛下身來搞調查和研究,不斷積累知識,做到厚積薄發。只有不斷提升自己、完善自己,才有敢擔當的自覺、善擔當的本領。

敢於承擔自己所應該承擔的責任

作為一線老師,“擔當”就是兢兢業業完成自己的本職工作,就是上好每堂課、批好每本作業、管好每個學生;作為管理人員,“擔當”就是盡職盡責完成自己的崗位工作,做實每件事、做細每件事、做好每件事;作為校長,“擔當”就是全心全力做好服務工作,為學生成長服務、為老師進步服務、為學校發展服務。進一步講,在家長面前、在學生面前、在人民羣眾面前,我們就代表教育。社會表揚每件有關教育的事情,我們每個教育人都會臉上有光,社會指責每件有關教育的事情,我們每個教育人都應面帶羞色。所以,面對教育責任,我們是責無旁貸的,是無法逃避的。

敢於承認工作中的失誤

在失誤面前善於總結反思,勇敢地進行批評和自我批評,積極主動加以彌補和整改。在教育教學中,有時難免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失誤,但我們必須勇敢面對,做誠實守信的表率。實則其背後是一種品格、是一種境界,是一種人格魅力的昇華。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説: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教師教學生“求真”、“學做真人”。

此次動員大會進一步統一思想,凝聚共識,明確了工作任務與要求。新學期,新希望,大家擼起袖子加油幹!為實小美好的明天儘自己的一份力量!

基礎教育改革心得體會範文(通用28篇)17

近年來,無論是高等學校或是普通中等學校,先後陸續地進行名目繁多的教育評估,可謂你方唱罷我登場。提起檢查、評估,教育界的人士並不陌生,它們不僅給學校帶來了沉重的負擔,影響了正常的教學工作,而且伴隨檢查與評估而滋生的不正之風,給教育界造成了極大的傷害。

在各種檢查和評估活動中,義務教育達標檢查無疑是影響最大的,它不僅涉及面最廣,而且持續的時間也最長。

眾所周知,義務教育起源於歐洲,最早德國於1619年就頒佈了義務教育法,到20世紀初歐美國家大都頒佈了義務教育法,實施年限不同的義務教育。目前,發達國家都是實行巧年的義務教育,甚至連我國的香港和澳門也都實行了巧年的義務教育。因此,義務教育是國際規範的法規和政策,它具有特定的內涵,不能隨便使用。義務教育是由英語的pulsory edueation一詞翻譯過來的,它的意思是強制性的、強迫的或被強迫的教育。強迫誰呢?義務教育主體雙方都要受到強迫,即政府和受教育者或其監護人。按照義務教育法,政府必須為受教育者支付全額的學費,而受教育者或其監護人,必須保證完成義務教育,任何一方違約,都將承擔法律責任。真正的義務教育法,政府與受教育者或監護人是對等的,而我國早先的義務教育法是不對等的,政府擁有權力,而不履行義務。當然,政府方面也許會説國情特殊,但就不該使用國際規範的“義務教育”這個名稱。

值得注意的是,自1993年開始的義務教育達標檢查和評估,是認認真真地走過場,雖然教育部向全世界宣佈已經普及了義務教育,可是國際上並不認可,他們批評説,中國的義務教育法“形同虛設”,“是把國家本應投資的學費轉嫁到民間”。由於對這種不實事求是的評估沒有總結教訓,錯誤未能得到糾正,所以各種假評估的做法越演越烈。最典型的莫過於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評估,不僅廣泛受到關注,也普遍受到批評。

前車之鑑是一句告誡人們要總結和吸取教訓的成語,它是説前面的車翻倒了,而後面的車不能再重蹈覆車之轍。如果説我國過去的教育評估搞砸了,那麼今後的評估應當吸取前面的教訓。可是,我們的教育似乎並沒有吸取教訓。這幾年,在基礎教育領域裏,又開展了內容涵蓋很廣的督導評估。8月,教育部印發了《關於教育督導與評估工作的意見》的通知,8月,又印發了《中國小體育工作督導評估指標體系》的通知。於是,在全國範圍內,又開展了各式各類的督導評估。這些評估都與明確的功利目標掛鈎,如示範學校、合格學校、“普九”達標學校、普通高中星級評估、衞生達標創星工程、語言文字規範化示範學校、依法治校合格學校,等等。案例中披露,一個基層學校在9至11月的3個月中,要接受12個內容各異的檢查與評估,平均每個月要完成4項評估。試想一下:面臨如此之多的檢查和評估,學校領導哪還有精力抓工作,教師何以能安心備課教學,學生怎能靜心學習?對此,學校反映説,這種檢查嚴重地干擾了學校的正常教學,不是促進而是幫倒忙!

過去檢查和評估的一般程序是,教育領導部門提前發出檢查的通知,規定檢查和評估的內容,而下屬學校都要成立專門迎檢小組,制定和部署迎檢的計劃,甚至還要寫出規範的迎檢歡迎詞。由於各種評估太多太濫,所以各個學校都有了應付檢查的辦法,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有人形容説這種評估是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也就是説上面各領導部門都要向學校下達檢查和評估的任務,使得學校不堪重負。這種窮於應付的檢查和評估,必定導致走過場,甚至弄虛作假。

教學檢查和評估,作為教育管理工作的一種手段,如果正確地使用,是具有一定的督促作用。我們質疑我國過去所進行的教學評估,並不是籠統地反對一切教學檢查與評估,而是不贊成運動式的、行政化的、勞民傷財的和不真實的各種檢查與評估。經驗表明:運動式的檢查,必定是一陣風,正如羣眾説的,運動來了一陣風,運動過後無影蹤。同時,檢查過多,多則必濫。如果評估過於功利化,也必然導致弄虛作假。這些都是前車之鑑,不可不牢牢汲取,以防重蹈覆車之轍。

那麼,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教育檢查與評估呢?根據國外的經驗,為了適時地、真實地反映教學工作的狀況,應當採取獨立的、隨機式的和非功利化的檢查與評估。首先檢查和評估必須去行政化,實行獨立的檢查與評估。所謂獨立的評估,是指建立獨立的教育檢查與評估機構,既不隸屬於教育行政部門,也不受他們的指揮與支配。這種機構由懂教育的專家和高素質的專業人員組成,他們具有較高的法制和公平意識,具有高度的責任感,能夠按照教育與管理規律辦事,不受賄、不拘私、不講情面,他們只受法律和職業道德的監督與制約。這樣就避免了一些領導的官本位主義,為了炫耀自己的政績而自吹自擂,甚至弄虛作假。

其次是隨機式的檢查與評估。這種檢查與評估,是由獨立的評估機構設計出科學的評估體系,事先不12全文查看發通知,不公佈檢查的項目和內容,由獨立的評估機構掌握並對受查學校進行隨機調查,作好檢查的記錄。也許,一次的檢查不足以説明一個學校教學工作的全貌,如果把一年或幾年的隨機檢查統計出來,其綜合的調查結果就具有客觀性、代表性和科學性。

再次是非功利化的評估。這種由獨立評估機構進行的評估,不設定評估的功利性目的,既不劃分等級,也不頒發獎勵,只公示獨立評估的結果。這種公示的信息,對於所有的單位都是公開的,也是公平的。至於這種評估的信息有何用處,各部門和各單位,都可以根據需要採用。例如,教育部門可以據此評價學校的水平,甚至劃分學校的等級;人事部門可以據此錄用人才;學生可以選擇自己滿意的學校;各專業部門,也可以據此評價學校某方面的工作。這樣既能反映學校的真實情況,又避免了多頭檢查與評估,大大減輕了學校的負擔。

學校的中心任務是培養人才,因此學校的檢查與評估工作必須圍繞着這個中心進行,千萬不能面面俱到。上面提到的某學校接受的13個項目的評估,如普法、敬老、廉潔文化、衞生安全、全員德育、民主評議行風、綠色生態區等,似可不必單獨進行檢查與評估。教育評估應當重點圍繞着學校的辦學理念和領導作風,教師的水平與職業操守,學習的風氣與教育質量等。那種事事都要檢查和評估。事實上是不相信辦學者的表現,是不尊重他們獨立自主辦學的權利。檢查與評估不是目的,而只是一種手段。我相信,一個學校只要有了先進的教育理念,有了堅強有力的領導,有了良好的學風,那麼其他許多日常工作都可以帶動起來,何必搞那些勞民傷財的不真實的檢查與評估呢?

基礎教育改革心得體會範文(通用28篇)18

1、“完善學歷教育與培訓並重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意思是指:職業院校應實行兩項功能:學歷教育、職業培訓。這兩項功能是我國1996年開始實行的《職業教育法》規定的。20多年過去了,我們沒有履行好,所以需要完善。

2、學歷教育與培訓關係的認識。這裏的“培訓”應當非常明確:主要指職業技能培訓,簡稱為職業培訓。學歷教育與職業培訓兩者有同有異:

(1)兩者同的地方主要表現為:都要以就業為導向,都要以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材為目標;都屬於國家人力資源開發系統的重要環節。

(2)兩者異的地方,一是性質不同。職業教育的學歷教育是國民教育和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組成部份,職業培訓是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組成部份,屬於非學歷的技術技能培養;二是功能不同。學歷教育兼具準職業人培養功能和專業進修功能;職業培訓則兼具受訓者就業功能和技術技能提升功能;三是對象身份不同。學歷教育對象主要是校內學生;職業培訓主要對象是校外勞動者——願意參加就業技能培訓、崗位技能提升培訓、就業創業培訓的學員;四是雙證書要求不同。學歷教育要求實行畢業證書與職業資歷證書或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兼具,職業培訓沒有雙證書制度的強迫性要求;五是學習制度不同。學歷教育的時間是全日制的;職業培訓時間是碎片化的長短時間不一的。

可以説,職業學校教育與職業培訓兩者之間,既有亦此亦彼的模糊地帶,也有非此即彼的本質辨別。

3、完善固然非常必要,但,從現代中國發展對現代職業教育的要求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如果僅僅包括這兩項功能明顯缺少應有的社會貢獻度。

4、“暢通技術技能人材成長渠道”的認識。從學歷教育與職業培訓的角度談“暢通技術技能人材成長渠道”,那就是:學歷教育方向,暢通的渠道主要是職教本科、職教碩士等學歷學位的銜接;職業培訓方向,暢通的渠道主要是各專業技師(工程師)類、高級技師(高級工程師)類的職業技能等級聯通。

(二)實行建議:

1、“學歷教育與培訓並重”的建議。首先,建議要轉變職業院校普遍存在的重學歷教育,輕職業培訓的觀念,建立用辦學歷教育的態度辦職業培訓的信心;其次,建議設立專門機構,配備足夠人員負責具體運作;再次,建議依照業務相連、資源同享、師資通用、課酬分開、標準相同、方法多樣、齊頭並進原則制定相干政策,提供培訓條件。

2、職業院校不但要學歷教育與培訓並重,還建議斟酌四個功能、兩類院校、三種辦學情勢:

(1)四個功能:學歷教育、職業培訓、職業技能評價、就業創業服務。

(2)兩類院校:中高職院校、中高技院校。

(3)三種辦學情勢:全日制教育、職業技能培訓、非全日制教育(如企業新型學徒制教育)。

基礎教育改革心得體會範文(通用28篇)19

在市教育局和進修學校的領導和組織下,我學習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和發展規劃綱要》,這是黨和國家歷來高度重視教育的具體表現,讓我們不僅看到了未來的希望,重新燃起了更多欲望,同時也再次深感作為人民教師所肩負的重大責任。

“國運興衰,繫於教育;教育振興,全民有責,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中,必須始終堅持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位置。”其實,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國家的教育一直在不斷進步:實施中國小九年義務教育;建立“希望工程”等扶困助學工程;認真落實“兩免一補”政策,確保每一位義務教育段學生不因貧困而失學;認真解決農民工和貧困子女受教育問題;在全國義務教育階段推行“一費制”;完善公辦高中招收擇校生的“三限”政策;嚴格考風考紀,確保教育的公平、透明等都已惠及了全國人民。國家對職業教育的發展給予了相當高的重視,在發展目標中,職業教育在未來必將得到更多的政策支持、社會認可。科園的教育理念、教學模式以及教務管理上是符合國家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的精神和思想的,我們前進的方向是正確的,所走的道路是順應時代要求的;同時,我們在教學管理上的探索和研究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我們應該以此次《規劃綱要》的學習為契機,以提高教學服務能力為推手,促進我校教學質量的提高。

農村遠程教育網的資源共享,信息化現代化的城市班班通建設,當代教師再不是處在只能使用“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一本教材”的三大教具時代。“一貧如洗、兩袖清風、三尺講台”也再不是現代教師的真實寫照,“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提高教師工資待遇”不再是句口號,每年參加教師資格證考試的紅火場面足以向世人昭示教師職業的巨大吸引力,越來越多的知識型人才開始青睞教育事業,“中國小教師實行績效工資”更加穩定了基礎教育的教師隊伍。

“中國未來發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靠人才,根本在教育。”

怎樣的人算人才,培養什麼樣的人才?“樹立多樣化人才觀念,尊重個人選擇,鼓勵個性發展,不拘一格培養人才”讓我們看到了努力的方向,“因材施教”再次成為本綱要中體制改革的關鍵性問題。教師的任務是努力關注學生不同特點和個性差異,發展每一個學生的優勢潛能,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樂觀向上、自主自立、健康成長,而不是批量生產統一型號統一性能的某種產品。

因此,樹立職業理想、提高職業道德、提升自身專業水平和教學能力、增強教書育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做讓家長滿意、讓社會放心的教育,是我們當代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基礎教育改革心得體會範文(通用28篇)20

目前,我又一次學習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通過這次的學習,對於一個從事教育的我再次豪情滿懷、熱血沸騰,對祖國的教育事業充滿了堅定的信心和久久的希望,從而對我國目前的教育和未來教育發展前景有了更深刻的認識與理解。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通過這次學習,我覺得作為一名教師,充滿了責任感和事業心,國運興衰,繫於教育;教育振興,全民有責。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中,必須始終堅持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位置。按照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要求,適應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需要,堅持育人為本,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促進公平為重點,以提高質量為核心,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推動教育事業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科學發展,加快從教育大國向教育強國、

從人力資源大國向人力資源強國邁進,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人類文明進步作出我個人更大貢獻。

作為教育戰線的一員,學習貫徹綱要精神,就是要加強自身師德修養,積極參加教育教學研究,不斷學習,努力提高教學業務能力,愛崗敬業,愛生如子。

我一定要忠誠於黨的教育事業,把自己的教學工作當做一種職業,做實做好,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教學質量。《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是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時代要求,作為教師學習之餘應該認識到四個堅持的重要意義:即是教育改革發展的戰略主題,堅持以人為本、推進素質教育是教育改革發展的戰略主題;堅持德育為先。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堅持能力為重。優化知識結構,豐富社會實踐,強化能力培養;堅持全面發展。

今後我將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方針,自覺遵守教育法律法規,依法履行教師職責權利。不得有違背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的言行。忠誠於人民教育事業,勤懇敬業,甘為人梯,甘於奉獻。對工作高度負責,認真備課上課,認真批改作業,認真輔導學生。不得敷衍塞責。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拓寬知識視野,更新知識結構。潛心鑽研業務,勇於探索創新,不斷提高專業素養和教育教學水平。

基礎教育改革心得體會範文(通用28篇)21

通過學習《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我感到這份廣集眾智、凝聚共識、力求完善的綱要處處體現着黨和國家重視和發展教育的堅定決心,釋放出“不破不立”的改革信號。根據學習重點,談一下自己的學習體會:

一、領會《綱要》精神,明確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內涵

通過學習,我感覺《綱要》的每一條都是針對一些相應的實際問題有的放矢制定的,脈絡很清晰,應該説把握住了我國教育還不適應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羣眾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感觸最深的就是《綱要》中提及的“育人為本、改革創新、促進公平、提高質量”的工作方針。國家把教育擺在了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這種高度是體現了教育在新時期的重要地位。

把育人為本作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作為一名幼兒教師要以幼兒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充分發揮幼兒的主動性,把促進幼兒成長成才作為教師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關心每個幼兒,促進每個幼兒生動活潑地發展。

把改革創新作為教育發展的強大動力。教育要發展,根本靠改革。知識社會、信息時代,人們對於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前所未有的重視,我認為幼兒教師自身創新能力的提高是育人理念的關鍵因素。

把提高質量作為教育改革發展的核心任務。

二、落實《綱要》精神,不斷提升自身整體素質

《綱要》指出:要把提高質量作為教育改革發展的核心任務。樹立科學的教育質量觀,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適應社會需要作為衡量教育質量的根本標準。制定教育質量國家標準,建立教育質量保障體系。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整體素質。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要傳道必須精於道,要授業必須精於業,要解惑必須先自知。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應時刻不忘記學習,善於學習,具有學習意識,努力提升自己的素質。幼兒教師是一個引領幼兒成長成才的人,我們應當不斷地提高自已的專業素養。能夠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並不斷的完善自我,充實自我。“學高為師,身正為範”,當今社會,知識更新日新月異,因此幼兒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更新觀念,鑽研業務,成為有良知、有新知、有真知的合格幼兒教師。

總之,學習《綱要》,就是要把綱要精神植根於具體的工作中,在教育教學的實踐中,不斷加強自我修養,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增強創新能力,為海曙區幼兒教育事業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微薄之力。

基礎教育改革心得體會範文(通用28篇)22

通過對新課程改革的學習,使認識到只有不斷地改革,才能不斷地進步,因此新一輪的課革不僅是教育發展的需要,也是時代發展的需求。今年我國實行了第八次課改,其根本的目的是促進教育的發展,符合社會發展的需要。

一、教學改革的意義

1.改革的特點。

教學尤其是課堂教學,是實施學校教育的基本途徑,因此,教學改革日益被提到改革日程上來。我國在教學改革方面做了許多努力,但從總的形勢來看,由於受應試教育和實踐的深遠影響,人才選拔的機制不完善,所進行的教育改革仍有許多沒有擺脱應試教育的影響,尚未能構造出一種真正體現素質教育思想的教學新體系,這些,既有教學改革本身不夠到位的原因,也有受課程制約的因素。因此,素質教育的成效還不夠明顯,教學實踐中,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狀況普遍存在,這些都是本次教學改革要着力解決的主要問題。

本次教學改革,由於有了上世紀80年代以來的改革成效作為基礎,有了深刻的反思,對存在的問題有了檢討與共識,因些可望有針對性地、實實在在地展開。更為重要的是本次教學改革作為新一輪的課程改革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而進行的,新課程、新教材既在教學改革提供了一個嶄新的平台,一個很好的支撐點,同時對教學改革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因此可望教學改革有實質性的全方面的推進。

2.教學改革的主要任務?(究竟要改什麼?)

首先,要改革舊的教育觀念,真正確立起與新課程相適應的體現素質教育精神的教育觀念。

其次,要堅定不移地推進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轉變。先進的教育觀念要通過先進的教育方式體現出來,教育觀念轉變本身也要在教育方式轉變中進行,二者是相輔相成的關係。觀念不轉變,方式轉變就沒有了方向,沒有了基礎;方式不轉變,觀念轉變就失去了歸宿,失去了落腳點。所以教學改革要重視觀念改革的先導作用,又要重視方式改革的載體作用。本次教學改革不僅要我們教師改革教育觀念,還要改革我們教學方式、教學行為。

我們教師們觀念、方式的轉變要落實到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上;因為學生的學習方式的轉變將會牽引出思維方式、能動性、創造性才真正得到張揚、提升,而且還將成為生活的主人,成為獨立的、積極參與社會的有責任的人,學習方式的轉變因此被看成本次課程改革的顯著特徵和核心任務。

再次,致力於教學管理制度的重建。

二、教學是課程傳遞和執行的過程,還是課程創生與開發的過程?

傳統的(簡單説)教材是什麼?學校規定什麼、政府規定什麼,我們教師就教什麼?學生就學什麼?具體一點説:教學過程就是忠實而有效傳遞課程的過程,不應當對課程做出任何調整和變革,教師只是規定課程的闡述者和傳遞者,學生只是規定課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

新的課程的內容和意義在本質上並不是對所有人都相同的,在特定的教育情境中,每一位教師和學生對給定的內容都有其自身的理解、對給定的內容的意義都有其自身的所讀。

從而對給定的內容不斷進行變革與創新,從而使給定的內容不斷轉化為自己的課程。教師、學生都是課程的有機組成部分,是課程的創造者和主體,共同參與課程的開發的過程。這樣的教學就不只是課程傳遞和執行的過程,而更是課程創生和開發的過程,這就是新課程的教學觀。

三、教學是教師教學生學的過程,還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助、共同發展的過程

教與學是教學過程的重點問題:傳統的,教師負責教,學生負責學,我講你聽,我問你答,我寫你抄,我給你收。本是雙邊活動變成了單邊活動。新課程強調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助,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現,師生間形成一個學習共同體,在這個共同體中,教師不再僅僅去教,而且也通過對話被教,學生在被教的同時,也同時在教;對教學而言,交往意味着人人蔘與,意味平等對話,意味着合作性意義建構,它不僅是一個認識活動過程,更是一種人與人之間平等的精神交流;對學生而言,交往意味着主體性的凸顯,個性的表現、創造性的解放;對教師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課不僅是傳授知識,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促進學習;教師在教學中主角轉向平等中的首席,困此教學是師生互助、互惠的關係。

四、教學是重結論還是重過程?

結論和過程的關係是教學過程中一對十分重要的關係,與這一關係相關的還有:學習與思考、學習與會學、知識與智力、繼承與創新等關係。從教學角度來講,教學的結論,即教學所要達到的目的、結果,教學的過程即達到教學目的、結果而必須經歷的活動過程。我們教學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使學生理解和掌握正確的結論,所以必須重結論,但是如果不經過學生的一系列的質疑、判斷、比較、選擇,以及相應的分析、綜合、概括等認識活動,即如果沒有多樣化的思維過程、認識方式,各種觀點的碰撞、論爭、比較,結論就難以獲得,也難以理解、鞏固。從學習角度講,重結論輕過程,即重學會,輕會學,學會重在接受知識、積累知識,是一種適應性學習,會學重在掌握方法,主動探求知識,善於發現新知識、提出新問題,是一種創造性學習,因此在重結論的同時更要重視讓學生從學會到會學的轉變。

五、新課程中教師的教學行為必將發生哪些變化?

新課程的核心理念一切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因此,新課程要求教師在提高素質、更新觀念、轉變角色的同時還要求我們教師的教學行為產生相應的變化。

1.在對待師生關係上,強調尊重、讚賞。

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核心理念,我們教師必須尊重每一位學生做人的尊嚴和價值,尤其要尊重這些學生,如學習成績不良的學生、有過錯的學生、有嚴重缺點或缺陷的學生、智力發展不好的學生、孤獨的學生、與自己意見不一致的學生,同時要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如不體罰學生、辱罵、訓斥等等,我們教師要學會讚賞每一位學生,讚賞他們的興趣、愛好、專長、微小的成績進步,讚賞他們的善意,讚賞他們對教材的質疑和對自己的超越。

2.在對待教學關係上,強調幫助、引導。

教的職責在於幫助。①幫助學生檢查和反思自我,使學生在明白學習什麼、獲得什麼、達成的目標;②幫助學生尋找、蒐集和利用學習資源;③幫助學生設計恰當的學習活動和形成有效的學習方式;④幫助學生髮現他們所學東西的個人意義和社會價值;⑤幫助學生營造和維持學習過程中積極的心理氛圍;⑥幫助學生對學習過程和結果進行評價;⑦幫助學生髮現自己潛能和性向。

3.對待自我上,強調反思。

教學反思是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反思分為教學前、教學中、教學後三個階段;在教學前反思,使教學成為一種自覺的實踐;在教學中反思,即及時、自動在行動過程中反思,使教學高質高效;教學後反思,有批判地在行動結束後進行反思,可使教學理論化。

六、教師地位的轉變

由傳統課堂教學中的以教師為中心的主體地位,轉變為教育課堂教學活動中的組織者、設計者、指導者與參與者。

在傳統的學習方式中,課堂成了教案劇出演的舞台,好學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數學生只是觀眾與聽眾。在課堂上,學生被當成是單獨的學習個體,而教師往往居高臨下地對待學生,有點唯老師獨尊的架式,而且一味地強調學生接受老師灌輸的現有知識,很少甚至沒有考慮過學生的真實感受。

而此次課改中強調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同時認為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老師應儘可能地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儘可能多的學生參與課堂,把主宰權還給學生。我認為,學習的目的是為了學以致用,而不是單純地為了考試,為了升學,因此,作為教師確實有必要轉變一下自己的角色地位,順應課改的需求,把放飛心靈的空間和時間留給學生,營造寬鬆自由的課堂氛圍,在這種輕鬆的氛圍裏真正地引導學生們積極、主動地學習,這樣一來,學生有了較自由的學習窨,有了與老師平等對話的機會,變得越來越大膽,在課堂上踴躍發言,積極地表現自我。

七、學生地位的轉變

變過去傳統的被動學習狀態的客體地位為主動學習的主體地位,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我愛學、我會學,真正讓學生成為主宰學習的主人,學習活動參與者、探索者與研究者。

學生是共同管理學習過程中的參與者,這個觀點必須牢固地札根於教師的頭腦中,切實貫徹於課堂教學的實踐中,這是培養學生主體的必然要求。因為只認識到這一點,教師傳統的一些做法才會相應地改變,才不會像以往那樣強迫學生學習,使得大部分的學生失去學習的主動性。

而今,通過課改,教師的觀念轉變了,方法也改變了,成為學生學習的幫助者、引導者。如此一來,學生學習的積極自然而然地提高了,變得愛學習了。

八、教學評價體系的轉變

打破過去單一地以考試分數為評價手段的一統天下,建立全方面、多角度,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多元化的教學評價體系。

以往,不管是評價教師的教學能力,還是評價學生的學習能力,都是以考試作為手段,從而形成了考,考,考,老師的法寶;分,分,分,學生的命根的局面。

而今,按照課改的精神,將不再以分數作為的評價手段。我們的知識評價與考試主要是為了發現學生的進步與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礎上促進學生髮展和改進教學。如果只在學習期末對學生評價和考試則不能有效地達到這一目的;而且有很多的學業與非學業的內容不適合通過一次評價與考試進行檢查,某些考試也要求評價不能侷限在很短的時間內,如需要較長時間的任務和活動。因此,現在我們提倡學期末對學生的評價應根據不同的內容確定期末評價與平時評價相結合,這樣既能減輕學生的期末考試的負擔,避免出現臨時抱佛腳的現象,同時也有助於通過不斷的日常評價更好地促進學生髮展和改進教學。

基礎教育改革心得體會範文(通用28篇)23

12月8日由中國名校共同體、《中國教師報》全國教師培訓基地邀請,在遼寧省瀋陽24中舉行了“高效課堂”教學研討會。對於我來説,這次出來的參觀、學習與交流,收穫很大。瀋陽之行,我思緒萬千,感觸特多。

一、課上:

20%(約10分鐘)——教師指導、點撥、答疑

70%(約30分鐘)——學生自學、討論、展示

10%(約5分鐘)——學生自結、鞏固、檢測

“高效課堂271法則”,即課堂45分鐘分別按照2:7:1的比例,劃分為“10+30+5”。要求教師的講課時間不大於20%,學生自主學習佔到70%,剩餘的10%用於每堂課的成果測評。

該課堂在前十分鐘,首先對今天的導學案完成情況進行總結,及時表揚優秀小組和優秀個人,尤其是對中下學生的表揚;其次學生齊讀學習目標;然後老師引導小組之間進行交流。每組派一名代表(每節課輪流),提出本小組預習過程中出現的疑點或新發現的問題,教師對各小組表現情況進行鼓勵性評價。在調動各小組充分發言的同時,又要保證整個過程時間控制在十分鐘以內。課堂中段30分鐘,教師針對各小組提出的問題迅速進行組織整理並結合自己已準備好的新授課的導學案,對學生提出的疑點和相關的新發現問題進行點撥、引導、分析、講解,此間儘可能地安排學生輪流進行展示、點評,教師要做到“放”和“等”,並及時對各小組的表現進行評價,充分利用組與組之間的競爭,最大限度地調動每位同學主動參與的積極性,讓課堂因互動而精彩。

課堂後段5分鐘,要求學生迅速整理本節課的知識結構及知識要點,請學生根據學習目標做出本節課的小結。教師還要評出優勝組和最佳個人。最後做當堂檢測題,爭取做到堂堂清,課課清。

分組合作,討論解疑

展示點評,總結昇華

清理過關,當堂檢測

讓學習目標成為貫穿每堂課的的主線和靈魂

二、課下:

課前準備緊鑼密鼓。

首先,班主任對全班學生按性別、成績、能力等因素進行均衡組合,分成若干個小組,並由每個小組推選出一名學生任組長。

其次,任課老師將根據所教學生層次準備導學案。導學案要有學習目標、課前預習、課內探究;課前預習要有概念填空、概念理解小題以及課前簡單熱身小練習;課內探究根據本節課內容的應用選題,讓學生展示、點評、總結。導學案,必須要做好前期的準備,大量蒐集資料,並對資料進行認真篩選,領會消化。因此,編寫使用導學案對教師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確確實實感到了壓力。

最後,備課過程中準備好的導學案提前一至兩天發給學生,便於學生預習準備。在老師上課之前,要批閲學生的導學案;課後,老師要再次批閲學生的導學案。雙批雙改——達到了導學案的充分利用以及學生的充分預習和認真的參與,使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和自覺性被充分調動起來。

一個班級的師生就像一支運動隊,教師就是那教練。”每一節課就象一次訓練,沒有科學的方法就不能產生劉翔、王軍霞這樣的世界冠軍;同時,沒有足夠的訓練強度,也不會出現中國女排。光教師“一頭熱”是很難產生高效課堂的。

如果每個學生都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全力參與,再配以我校教師認真準備、辛苦付出,爭取實現我校的課堂教學的最大化努力!

基礎教育改革心得體會範文(通用28篇)24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作為一項關係教育全局的.系統工程,正大步向我們走來。新的課程理念、新的教材、新的學習方式、新的教學評價,強烈地衝擊着原有的教育體系,對廣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的確,二十一世紀的人類在認識自然,利用自然和控制自然的方面,取得了輝煌的成績,科學技術得到了空前的發展,二十世紀的教育也發生了許多變化,尤其是教育觀念的轉變,教育內容的更新,教育手段的日益先進,都真正意義上醖釀着教育領域內的全面革命。面對二十一世紀教育的出路,作為一名教師,我深刻的認識到教育改革的緊迫性和必然性。由此,產發了以下幾個方面的思考:

一、面對二十一世紀教育技術得到廣泛的應用,教師應當怎樣應怎樣認識?

我認為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在於教師要有新的教育觀念,首先是新的人才觀念,其次是要認識到自身角色的變換,要對立大教育觀念,成為教育過程的設計者,助學者,行為品質的示範者。只有改變以往家長式的教師角色將目光放遠,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才走上了樹立暫新的教育理念,告別舊的教育觀念的道路。

二、教師應當有更新自已知識的能力。

二十一世紀要求年輕一代具有廣闊的胸懷,豐富的知識,聰敏的智慧,開拓的精神,高尚的道德完善的人格。這一切都不是在書本上可以全部學到的。不管是什麼樣的時代,教師在培養人才中的作用是不可磨滅的,因此,我認為教師自身素質的高低將成為教育成敗的關鍵。

作為教師,無論是教什麼專業,都需要提高人文科學素養,只有這樣,才具備了二十一世紀教育觀念上的第一步突破,如果教育者自身知識陳舊、落後,又怎能培養出符合時代要求的人才呢?

三、在樹立全新教育觀念的同時,努力掌握現代教育技術及操作技能。

本人認為掌握教育技術本身就是一個知識更新的過程,這是作為新觀念教師所必備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素質,正如文中所談到的:“如果教師的觀念還沒有轉變,即使有了出色的多媒體軟件教材,他也只能當作一個簡單的教具。”

因此,只有更新教育觀念才能將教育技術和教學方法緊密相結合。

總之,教育技術在教學中,乃至未來的教育中,都將佔有重要地位,二十一世紀的教育觀念,已經為廣大教師開闢了一條提高課堂教學含金量的大路,我們只有順應時代要求,才能在未來有所收穫。

基礎教育改革心得體會範文(通用28篇)25

本人本期積極聽課、評課,大膽嘗試,認真寫好教案、學案,要求學生預習,課前提出知識要點,學習難點,以及有待解決的問題,把全班分為幾個學習小組,對各組預習筆記,討論筆記嚴格檢查,課堂教學採取教師引導,學生大膽上台演説,讓學生當老師,同學間互相討論,積極發言,補充不夠全面的發言及回答,讓學生吃透知識。教室共有四塊黑板,一般前面塊給教師及上台講解知識的學生用,其他幾塊分配給各學習小組用,各組以激勵性的稱謂給自己小組命名,如精誠合作、勇往直前等等,學生都很積極。

本人在數學科的教學上,已基本形成一定模式,課前寫出學案,每小組發一份課前預習,讓學生根據學案進行預習,探究知識。課前讓各小組彙報預習情況,每組派一人講述本節課的知識要點,重難點以及碰到的問題,探究知識過程中發現了什麼,有什麼疑問,詢問學生通過預習學到了什麼知識。然後教師對學生的預習彙報予以肯定及適當解釋,用十分鐘左右時間引導學生髮現歸納新知識,然後練習鞏固,讓學生講解解題過程,從分析到運用新的知識點,解題演算,一步步要求學生像教師一樣能破解知識,這樣學生能吃透知識,達到舉一反三、靈活應變、學習積極主動的目的。最後教師引導學生共同歸納本節課所學的知識。

通過大膽嘗試,學生學習興趣濃厚,討論問題積極,發言的同學越來越多,表達知識的口述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晚自習討論題目很激烈,各自表達自己對問題的見解,有的問題爭執不下,才請教老師。但有部分學生性格孤僻,膽小,語言表達能力差,他們仍然很不適應這種教法,還需多鼓勵他們,幫助他們樹立學習的信心,讓他們大膽發言,彼此互相幫助,互相當教師。

換位教學法不是簡單的變換思維,要結合本校學生及教材實際,從思維上徹底更新,讓學生展現自己才華的時間更多,努力實現三維目標。

總之,本人積極推行換位教學法的新課改,不斷嘗試新的有效的教學方式,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教育事業貢獻更大的力量。

基礎教育改革心得體會範文(通用28篇)26

近幾天學習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在學習中,我認真研讀了文件內容,並結合文件傳達的精神針對我自身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反思。作為一名國小教師,我認識到了教育的重要性,特別是義務教育階段起着承上啟下的關鍵作用,不僅承載着繼承中華傳統文化的重任,而且還承擔着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人才的重任。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基石,是提高國民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根本途徑,寄託着億萬家庭對後代的殷切期望。特別是當今世界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科技進步日新月異,人才競爭日益強烈……這一些,都告訴我們培養人才的重要性。通過學習和研究,我對文件也有了一定自己的認識,現結合自身情況決心從以下幾點做起:

第一、提高認識,增強優先發展教育的使命感、責任感、緊迫感。

從學習《教育規劃綱要》,我認識到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質、發展科學技術是首要的。隨着時代的進步、科學技術的尖端化,我明顯的感覺到自身的知識遠遠趕不上時代的需求。作為一名國小教師,一定要儘快學會製作課件、熟練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還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搞好教學和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上去。

第二、擺正思想,將改革創新作為教育的動力。

教育要立足世界,就要創新。教師的工作對象是學生,是有思想、有創新力的活生生的人,世界上沒有同樣的人,所以我們媒體的工作沒有重複性,天天都是挑戰,天天都是創新。創新是學生的希望,也是學校的希望,更是整個國家、社會的希望。一個不懂創新的人,遲早會被淘汰。我們平時要注意積累、多學習,常讀書、看報,利用各種電子化、網絡化平台拓寬知識面。

第三、減負重趣,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

《教育規劃綱要》明確指出“減輕學生課業負擔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政府,學校、家庭必須綜合治理,標本兼治。”我們只有在課堂教學中不斷創新教學方法,不斷吸引孩子,激發他們的興趣,努力向高效課堂邁進,將減負落實到課堂教學的全過程,促進學生快樂學習、健康成長。全國優秀教授高菊英曾説過“教育賦予我們多重角色,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道德的引領者、心靈的指導師,有時我們要以、設計師、魔術師的身份出場,以引起學生的注意力。”

總之,通過學習,作為一線教師,我們不止成為傳道、授業、解惑的師長,也不止成為教育智慧、人格修養的楷模,而應成為學生心靈的導師,無愧於“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讓我們全身心的投入到偉大的教育事業中,用我們的光和熱成就一代代新人!讓他們面對日新月異的國際化競爭,勇於擔當起21世紀社會和諧發展的重任!

基礎教育改革心得體會範文(通用28篇)27

教育部近日出台《關於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若干意見》,其目的是要通過系統設計,多方位深入推進職業教育教學改革,以增強學生就業創業能力為核心,有效提升職業教育服務現代產業發展的能力和水平。

學生個性化成才是中心

職業院校的中心工作應該遵循職業教育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圍繞不同個性和不同職業發展需求的學生,做好頂層設計,暢通人才成長“立交橋”,制訂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實施多元化、個性化教學,保障學生學以致用、學用相長,習得一技之長,順利進入社會穩定就業、成功創業,成就出彩人生。

樹立正確的人才觀。進入職業院校求學的學生,絕大部分是傳統應試教育相對低分錄取的學生,但他們絕不是“二等公民”,職業教育教學的首要任務就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讓每一個學生重樹信心,關注自身職業生涯發展,努力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

服務學生個性化發展需求。職業教育教學要以人為本、因材施教,努力讓志願儘早就業的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專業偏好習得一技之長,努力讓志願繼續讀書的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奮鬥目標逐步實現進一步深造的人生理想,努力讓每一個學生通過就讀職業院校改變自己和家庭的命運。

文化技能並重並舉。目前,個別職業院校由於辦學條件制約,技能教學仍是在黑板上教學生開機器;一些職業院校僅僅重視職業技能訓練,不開設或很少開設文化基礎課程……諸如此類的教學方式要堅決予以摒棄,要以學生成長成才為中心,堅持立德樹人,堅持文化素養教育和專業技能教育並重並舉。

專業特色發展是基石

職業院校要緊貼市場、緊貼產業,科學定位,合理調整設置專業,堅定不移地走內涵發展、特色發展道路。

調整優化專業結構和佈局。目前,我國不同區域產業發展基礎不同,對專業技術人才的培養需求也不一樣,迫切需要地方加大統籌力度,協調職業院校建立健全專業設置動態調整機制,及時按照國家“一帶一路”“互聯網+”“中國製造20xx”等戰略部署,依據行業企業用人標準、崗位要求和區域產業結構調整需求,前瞻性地調整區域職業院校專業結構和佈局,加快形成與區域現代產業相適應的職業教育專業結構和佈局。

服務產業特色發展。如何依託產業辦專業、辦好專業促產業,需要職業院校結合自身優勢,通過深入市場調研,找準專業定位,集中人力、物力、財力,對接區域優勢產業、特色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着力培育特色專業(羣)、打造品牌專業(羣),逐步從對接產業、服務產業向提升產業、引領產業發展,穩步提升專業服務產業的能力和水平。

避免低水平重複建設。全國職業院校部分專業招生、在校生人數一直位居各專業前列,造成低水平重複建設,難以形成特色。對此,職業院校要積極推動國家產業發展急需的示範特色專業建設,圍繞先進製造業、現代服務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需要,積極推進裝備製造、軌道交通、現代物流、電子商務、文化創意等專業建設,突出專業特色,打造專業品牌,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增強專業核心競爭力,提升職業教育吸引力。

校企協同育人是主線

校企協同育人是職業教育的生命力之所在,也是提高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質量的核心。

抓緊構建校企協同育人長效機制。湖南、河南、寧波、深圳等省市先後出台職業院校與行業、企業合作辦學的促進意見、管理辦法或者地方性條例,我們應當積極學習借鑑先行者的經驗,立足所在地方、行業和學校實際,在行業指導、企業參與、學校管理等方面探索建立長效機制,明晰校企合作雙方或多方的責、權、利,充分調動行業、企業協同育人的積極性,發揮行業、企業在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培訓中的主體作用,有效提升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適應性。

着力創新校企協同育人平台。推動行業部門、行業協會探索建立行業人才需求、預測與發佈機制,協調好技術技能人才供需關係,提高人才培養的針對性。積極推進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依託行業龍頭企業或示範性職業院校,通過集團內科研院所等成員單位的有效溝通與互利合作,發揮好優質資源共建共享優勢,積極開展學生頂崗實習、應用項目攻關、特色專業共建等多方位合作,推動校企共生共榮發展。學校要積極與企業共建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在人才培養方案制訂、現代學徒制試點、生產技術攻關等方面密切合作。

教師素質提升是關鍵

整體提升職業院校教師隊伍素質,是保障教育教學質量的關鍵。

建立一支專業的管理團隊。職業院校的院校長及其管理團隊應具備豐富的職業教育教學管理經驗,瞭解經濟社會和相關行業產業發展趨勢,懂校情,知學情。

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職業院校要大力加強“雙師型”教師的引進、培養和培訓,通過“教學名師”“專業帶頭人”“優秀教學團隊”等措施激勵教師努力提升自身素質;要根據專業調整和產業發展態勢,主動從行業、企業聘請能工巧匠和一線管理專家擔任兼職教師,充實學校專業教師隊伍,保障教育教學內容跟得上相應產品生產技術、工藝流程、營銷策略等前沿變化。

鼓勵創新教學方式方法。“互聯網+”新時代,教師傳道、授業、解惑的方法和手段日趨多樣化,要大力普及項目教學、案例教學、情境教學、工作過程導向教學,積極運用啟發式、探究式、參與式教學,促使教師和學生全時空互動,調動教師教書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學相長,提高教學效率。

教學管理規範是保障

管理出效益,管理出質量。現代職業教育在我國發展的歷史不長,發展基礎相對薄弱,加之專業多樣、學生多元,管理難度很大。

注意規範引導。近幾年來,教育部適時修訂了中職、高職專業目錄,完善了專業設置管理辦法,並在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標準制訂、國家規劃教材建設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要貫徹實施好這一系列標準,需要地方積極探索開發具有地域特色的專業教學指導方案和課程標準,需要職業院校積極借鑑引入行業龍頭企業的崗位規範和職業標準,在保障專業人才培養核心技能達標的同時,鼓勵地方和職業院校因地制宜、特色發展。

加強常規管理。教學管理是學校管理工作的中心,職業院校需要切實加強教學常規管理,嚴格執行國家有關教學文件,完善教學管理制度,以教學為中心,以學生為本位,進行精細化管理和人性化服務。

開展診斷評價。職業院校教學質量的高低,更多地取決於用人單位的反饋評價以及畢業學生和家長的口碑。這就需要職業院校在教學工作全過程適時進行診斷、技能抽查、綜合素質測評、畢業生跟蹤調查,組織行業企業專家、教育管理專家、專業教師進行鍼對性研究分析、績效評價,實事求是改進教育教學。

基礎教育改革心得體會範文(通用28篇)28

本週,我參加了人文教育學院組織的教育教學改革學習培訓,目的是讓我們這些職業院校的老師更快了解職業教育、瞭解近期國家對職業教育要求和規劃。本次培訓採用集中和分散學習兩種方式:本週前三天系部老師集中學習討論,後兩天自主學習。培訓過程中我學習《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職教20條)等相關政策文件,其中“職教20條”給我留下深刻印象。通過培訓,我在思想認識上有了很大的提高,開闊了職業教育的視野,在教育理念上也發生了很大的轉變,彷彿接受了一次全方位的“洗腦”。以下就職教20條的內容談談我的理解。

國務院頒佈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職教20條)提出了7個方面20項政策舉措。一是普通本科高校嚮應用型轉變。“職教20條”提出,到20xx年,職業院校教學條件基本達標,一大批普通本科高等學校嚮應用型轉變,建設50所高水平高等職業學校和150個骨幹專業(羣)。通過運用項目建設和試點遴選的方式,從簡政放權、專業設置、招生計劃、教師聘任等方面對試點高校給予支持,以激發高校嚮應用型發展的內生動力與活力。二是“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職教20條”提出,從20xx年起,職業院校、應用型本科高校相關專業教師原則上從具有3年以上企業工作經歷並具有高職以上學歷的人員中公開招聘,20xx年起基本不再從應屆畢業生中招聘。

到20xx年,“雙師型”教師(同時具備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能力的教師)佔專業課教師總數超過一半,分專業建設一批國家級職業教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20xx年,我國職業院校專任教師133.2萬人,其中,中職專任教師83.4萬人,高職專任教師49.8萬人。“雙師型”教師數量穩步提升,總量為45.56萬人,其中中職26.42萬人,佔專任教師比例31.48%;高職19.14萬人,佔專任教師比例39.70%。當前,學校新的職稱評定方法也已出爐,裏面明確要求專兼職教師定期要到企業或者生產服務一線進行實踐。因此,於公於私,都要重視自己的實踐教學能力。三是啟動1+X證書制度試點。“職教20條”提出,從20xx年開始,在職業院校、應用型本科高校啟動“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試點(以下稱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試點工作要進一步發揮好學歷證書作用,夯實學生可持續發展基礎,鼓勵職業院校學生在獲得學歷證書的同時,積極取得多類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提高就業創業本領,緩解結構性就業矛盾。這是一種新型證書,也是畢業生、社會成員職業技能水平的憑證,是對學習成果的認定。證書體現崗位(羣)能力要求,反映職業活動和個人職業生涯發展所需要的綜合職業能力,全面涵蓋專業知識、職業素養和技能操作,分為初級、中級、高級。但學生自主選擇參加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培訓與考核,不作為畢業的限制條件。四是啟動實施“特高計劃”。“職教20條”提出,啟動實施中國特色高水平高等職業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下稱“特高計劃”),建設一批引領改革、支撐發展、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高等職業學校和骨幹專業(羣)。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司長王繼平強調,“特高計劃”中央早就有部署,我們一直在推動這項工作。這是涉及中國職業教育往何處走,辦成什麼樣,具有何種地位的一個大問題,所以進行了充分的論證,我們也向各方徵求意見。“‘特高計劃’的核心任務,一是集中力量建成一批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培訓基地,二是建成一批技術技能創新服務平台”。

今年上半年“特高計劃”已經啟動。學校是大家的學校,成為引領改革、支撐發展、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高等職業學校,不僅需要領導們進行佈局指導,還需要我們每一個教師不斷努力,不斷學習,從嚴要求自己,多去學習新知識。五是建設多元辦學格局。“職教20條”提出,經過5~10年左右時間,職業教育基本完成由政府舉辦為主向政府統籌管理、社會多元辦學的格局轉變,由追求規模擴張向提高質量轉變,由參照普通教育辦學模式向企業社會參與、專業特色鮮明的類型教育轉變,大幅提升新時代職業教育現代化水平,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提高國家競爭力提供優質人才資源支撐。也就是説,以後不僅要大力支持公辦高職的發展,還要社會資本進入職業教育領域,使之與公辦高職院校良性競爭,賦予職業教育新的生命力。

這次培訓使我提高了對職業教育的認識,昇華自己的理論水平,更對職業教育的未來充滿期待,對自己在今後工作中發現自我,完善自我有着深刻的意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gr/xinde/vj1pl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