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個人範例 >心得體會 >

寒假讀書心得體會範文

寒假讀書心得體會範文

當我們經過反思,有了新的啟發時,寫一篇心得體會,記錄下來,這樣我們就可以提高對思維的訓練。那麼要如何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寒假讀書心得體會範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寒假讀書心得體會範文

寒假讀書心得體會範文1

利用這個寒假我讀了兩本書:《第五項修煉》和《杜拉拉昇職記》,我從書裏看到的似乎只是一些表層的東西,卻也足以讓我受益。

先看的是《第五項修煉》,剛開始看着那些環行線路圖和那些專業術語,有些為難,有些看不懂。真奇怪它怎麼能以連續幾年名列全美暢銷書的排行金榜。慢慢我讀懂了。呵,那感覺真的像作者彼得聖吉博士坐在我面前,我像一個國小生樣端坐着,聽着他從內心深處流淌出的肺腑之言,看着他為我開啟了一扇重新看世界的窗,那些經典的事例那些睿智的語言那些寓意深刻的小故事,還有那些我還是有些不感興趣的圖表,都在給我以啟迪以思考。

我喜歡那個水煮青蛙的小故事:如果你把一隻青蛙放在沸水中,它會立刻跳出。但是如果你把青蛙放在温水中,然後慢慢加熱,當温度慢慢上升時,青蛙將變得愈來愈虛弱,最後無法動彈。雖然沒有什麼限制它脱離困境,青蛙仍留在那裏直到被煮熟。為什麼會這樣?因為青蛙內部感應生存威脅的器官,只能感應出環境中激烈的變化,而不是針對緩慢漸進的變化。所以我們要學習看出緩慢漸進的過程,放慢自己認知變化的步調,並特別注意那些細微以及不尋常的變化,避免被煮青蛙的命運。

《第五項修煉》有五項主要的內容:分別是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理想、團隊學習、全局思考。每個團體都有自己的特點,彼得聖吉博士的`觀點是要我們去發展學習型的團隊合作。更重要的是,我們應該從中學到自己需要的理論,並把這項理論運用到實踐中去,真正做到活學活用,學以致用。《第五項修煉》字字如玉,發人深思,催人覺醒,授人以漁,引人成功……

讀《杜拉拉昇職記》完全是抱着一種輕鬆愉悦的心情,卻也看到了許多許多的東西。這是一本貼近現代生活的書,是對我們現代生活的一個真實寫照。書中的主人公,那個具有時尚名字的杜拉拉,因她身在世界500強之外企職場,執著上進踏實勤奮,用一般人難有的勤奮,再加上不斷學習聰明的大腦,為她自己加薪晉級換來了機會,最終成長為這個大公司的hr經理,併為自己贏來了理想中的愛情。

我們必須面對這樣一個奇怪的事實:在這個世界上,成功卓越者少,失敗平庸者多。成功卓越者活得充實、自在、瀟灑,失敗平庸者過得空虛、艱難、猥瑣。人活着就像航海,“如果一個人連自己的目標在哪裏都不知道,那麼任何風向對他來説都是不順的”。對於剛剛踏出校門的人們,每個人都會懷揣各種各樣的夢想,然而當你真正步入一個公司,處於一個職位的時候,你可能會發現其實現實與自己所想象的情況是不同的,這樣有些人非要逆流而上,而有些人則會順流而下,然而時間和實踐證明往往後者會走的更遠、更好、更順利,而前者多會在抱怨中生活。因此,當你發現自己不適應當前環境的時候,我覺得其實改變自己比起改變環境更容易一些,也更實用和實際一些。這樣在工作中不論環境如何改變,你都可以應對自如,因為你本身就在改變。而另一方面,對於工作和環境的不斷變化,在你的身邊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而對於這些問題,我們還應具備的就是“思考”。其實在工作中會思考的人要比只會努力的人更輕鬆、更有效率、更有前途。

作為一名現代社會的大學生,我們也很快將要走出校園,踏上社會,有屬於自己的一份工作。想要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有所作為,我認為向杜拉拉學習是很有必要的,尤其是她的善於改變勤于思考。

生活可不是想象中的那麼簡單,你若青澀,便還能成長;你若熟透,便將腐爛。只要你還肯學,就能不斷成長。

寒假讀書心得體會範文2

我閲讀了《做不抱怨的教師》一書,我感受頗深。一直以來,教師這一職業被認為是天底下最光輝的事業。可是隨着時代的發展,獨生子女是越來越多,家長對教師的要求也是越來越高,這就無形之中給我們教師帶來壓力。所以我們教師要調節好自己的心態,對生活充滿信心,對工作有較好的滿意度,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這樣才能生活的簡單而充實。

抱怨產生不了任何喜悦,也不會讓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添姿加彩,反而會讓我們的負面情緒不斷疊加,從而產生更多的不快。教育是一種智慧,教師要具有育人的智慧。在我們的教育工作中,如果拋棄讓學生人人“燦爛”的想法,順應自然,那麼孩子們的笑臉會不會更多些呢?就像有些老師,學生考了96分還是不夠,似乎只有100分才能算優秀。我們教師總是不滿足於孩子的成績。就像有的學生上課稍不認真,一旦被老師抓住,馬上就會被批評一頓;下課跟同學有些小摩擦,又被認為是打架。其實冷靜下來,仔細想想,一堂課40分鐘,誰能保證什麼小動作也不做。只要學生改正過來就行了。“很多時候,學生之間的小摩擦,也不那麼緊要。”這正如自然萬物的生長一樣,在摩擦的過程中,學會了與他人相處的藝術。因此,我們教師讓學生在摩擦中學會生存,在摩擦中成長,這是一種自然選擇的過程,而在此過程中,我們教師不必代勞。

我們教師經常也會抱怨:現在的孩子怎麼那麼不聽話?怎麼那麼坐不住?怎麼那麼難教?怎麼那麼不愛學習?家長怎麼也不管管?其實,冷靜想想,可能是我們教師有些小題大做了,上課思想開小差,我們提醒一下就行了;和同學鬧矛盾,告訴他們要友好相處,不能太沖動。其實轉臉他們也就忘了所有的'矛盾了。有的同學作業沒做齊,可能確實是家裏有事,給耽誤了,也只是偶爾沒有完成。有的同學考試沒考好,因為他就只能考成那樣,也就那水平,他已經盡力了。當面對學生的問題時,我們教師要試着相信自己的學生,試着控制自己的情緒,這樣一來,不但問題能迎刃而解,師生雙方都學會了好多道理。

有的事情,我覺得只要跟孩子好好説説就行了。畢竟沒有不犯錯的孩子,關鍵是他不要放棄學習,繼續努力,我們沒必要嚴加管教,另眼看待,不能帶着有色眼鏡看學生,對學生要多加鼓勵,少些批評,鼓勵他們。

每個孩子成長階段的需要不盡相同,懵懂無知的時候要知道灌輸引導;漸漸長大些便要放手;等他完全獨立了還有鞭策鼓勵。愛不是隻用單一的方式一路貫徹到底,愛是講層次的。只要善於引導,靈活多樣的使用教育方法,對症下藥,天才可能就出現我們的手中。我們應該更用心的去教學生,去感受學生。去感受生活帶給我們的另一份財富。如果用心,是可以教給學生很多東西的,不僅僅是學科知識!學生成不了博士不要緊,使他們成為一個有用的人,對社會有貢獻的人意義更大一些!我們給學生希望,他們就成為我們的希望了。你是笑着面對自己的希望呢,還是苦着面對自己的希望呢?笑着面對希望,希望會越來越多,你會找到越來越多的快樂!生活就是一面鏡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時時注意,保持快樂的心情,做個陽光老師。用一顆寬容的心對待每一個孩子!

寒假讀書心得體會範文3

在這短暫的一個假期裏,我讀到了平時沒看過的書,讀書成了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這一個假期裏,我感覺收穫頗豐。以下就是我這一假期來讀書的心得。

常言道:"茶亦醉人何必酒,書能香我不需花。"我們渴望讀書,渴望獲得知識,但是我們卻常常會有這樣的疑惑:我們應該如何讀書?自古以來,人們獲取知識的途徑多種多樣,而讀書作為其中一種既普通又直接但卻非常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作為教師,從書本中獲取知識就顯得尤其重要。人類創造的知識財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為我們教師需要加強各方面的修養來提高自己。所以我們理應多讀書,用書來淨化心靈,用書中的知識充實自己。同時我們也應拋棄古時舊的求知理念,什麼"書中自有黃金屋"等等,都不足取。

為了使讀書達到更好的效果,我除了善於動腦,找到所讀文章的`“眼睛”,心領神會之外,還寫和。當然讀書要有好的效果,思考是最重要的,但是正如俗話所説:"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把思考的結果整理出來,寫成筆記和感想,既有助於思考,也可以幫助我們記憶思考的結果,便於日後比較、綜合、分析。如果所讀的書是自己的書,我還在書的空白處寫下自己看法、疑問、評論等,或做一些記號,它會加強我們對文章的理解、記憶,作文時如果要參考、模仿渡過的文章,有沒有做過評註的,效果大不一樣。

常聽學生家長説“我家的孩子只聽老師的,老師的話簡直比聖旨還靈,回到家裏就誰的話都不聽了。”在研讀中,我想到了學生的向師性,這是一種純潔的美好的心理品質,我們當教師的要好好地利用和開發。在教學中,我有意或無意中出了這個那個錯,學生都會及時地為我指出,這樣不僅師生之間的關係逐漸融洽,班級氣氛也極為活躍。

寒假讀書心得體會範文4

這個寒假,我讀完了四大名著中的一本,書名是《三國演義》。書中一個個故事、一個個傳奇,構成了一本讓人津津有味、百看不厭的歷史書。

這本書生動有趣的寫了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故事中刻畫了近兩百個人物,以曹操、劉備、孫權為首的魏、蜀、吳三個政治、軍事集團之間的矛盾和鬥爭。

《三國演義》裏讓我記住了許多英勇威武的人物,如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忠膽狹義的關羽,粗中有細的張飛,赤膊上陣的許褚、抬棺上戰的龐德、陰險狡詐的曹操、軟弱無能的劉禪、仁慈寬厚的劉備……,其中,最讓我敬佩的是諸葛亮。

諸葛亮從火燒新野,罵死王朗、空城計、妙錦斬魏延等一系列計策中顯示出他的非凡才智。可他也並非神仙,如他讓馬謖去守街亭,導致丟失了街亭、柳列城兩個軍事重鎮,一出祁山失敗,自己也被降職。料事如神的諸葛亮尚且如此,更何況我等凡夫俗子。所以我們沒有理由苛求別人和自己不犯錯誤,不應該因為別人的一點過失而橫加指責,也不應該因為自己的`一次考試沒考好的分數而灰心、氣餒,更不應該為自己取得的一點點小成績而沾沾自喜。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我們身上也一定存在着需要充實改進的地方。

讀完一本《三國演義》,不禁感歎歷史潮流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之大勢,祖國和平統一,人民才能安居樂業。《三國演義》真的為讀者生動活現地演義了一個個歷史故事,也讓我從中學到了一些為人處世之道,難怪人們説:“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

寒假讀書心得體會範文5

我有幸讀了《學學孔子怎樣當老師》,深受啟發。受益匪淺。

只感覺自己教學的心旅又多了一份堅定和從容。讀完此書,如沐春風,豁然開朗。做教師若不學孔子乃是一種缺憾。孔子不僅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和政治理論家,而且是我國古代的教育家,曾被評為“世界最的文化名人”之一。他所積累的豐富教學經驗,形成的博大精深、獨具風采的教育思想,是我國傳統教育思想中的寶貴遺產。

孔子的教育思想十分廣泛而全面:從教育理念到治學理念,從治學原則到教學目的,從教學態度到教學方法,從教師修養到教育手段,形成一套他獨創的、完整的教育思想體系。這是我們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教育思想源泉。

通過讀《學學孔子怎樣當老師》這本書,我覺得在今後生活、教學工作中應該像孔子一樣誠實守信、以身作則、像孔子一樣約之以禮、重視自省、做到終身學習、不斷進取。像孔子一樣誨人不倦,對待學生一視同仁,關愛每一位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運用啟發式教學,讓學生自主學習。像孔子一樣學思並重,因材施教。像孔子一樣教學相長、重視實踐,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學生正確的思想觀念,科學的思維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審美情趣和積極的人生態度,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學習中學到知識,使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

總之,孔子的教育思想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我們取其精華融於現代教育的實踐中,這是保證我們的教育,特別是教育健康、持續發展的寶貴財富。

寒假讀書心得體會範文6

書,一道彩虹。既明亮,又多彩。讀書,如涓涓清流沁人心脾,又似熊熊烈火促我激情。讀完書,帶給我更多的思考:

教師的教學技能對於教師自身素質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作為一名年輕教師還需不斷學習,潛心鑽研,勇於探索創新,不斷提高專業素養和教育教學水平。

對有效的教學而言,學科的課程並非是包羅萬象的百科全書,所以教師要做的是不僅要了解起學科課程,而且要能夠將知識傳達給學生,因為傳達知識的能力絕非簡單地瞭解知識,這就是為什麼許多大學教授儘管在自己所從事的領域裏才華橫溢、知識淵博,但教起學生來卻捉襟見肘,條理紊亂而詞不達意。所以掌握教學技能對一個教師來説便成為關鍵所在。故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年齡、教學目標以及其他因素的差異性來完成教學任務:激勵學生、管理課堂紀律、評估先前知識、有效地表達觀點、考慮學習者的各種特性、評估學習結果,以及複習等,許多事實證明了這些任務完成的多寡,直接決定了教學質量的好壞,亦即決定了“好”與“壞”的關鍵。

人們常説:“要讓學生得到一杯水,教師先得有一桶水。”而這桶水永遠都裝滿鮮活可口的聖水。我崇拜竇桂梅老師,記得在一書中曾寫道竇老師在平時工作之餘大量閲讀有關教育的書籍,並做好讀書筆記,幾年來記的筆記有10萬字之多,多篇發表。正是在她不斷的學習、符號學中,自身修養日益提高,才能在工作中高瞻遠矚地指導實踐。

這使我想起了宋代學者朱熹的一句詩“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這源頭活水不正是我們發展提高的最關鍵所在嗎?“得天下英才而教之,其樂無窮;得大道恩師而學之,樂在其中。”我們青年教師是二十一世紀教壇的`主力,繼往開來是我們使命。用我們的不懈的追求、堅定的信念、永恆的執着去不斷學習、探索教育教學的規律,才能實現我們的遠大理想,實現自身的人生價值,才會無愧於自己的一生。

我們不僅僅要學習教育方面的知識,在知識爆炸的今天,我們要掌握的東西太多了,如英語、計算機等等。樂在學中,樂在超越自我之中。

寒假讀書心得體會範文7

最近讀了《賞識你的學生》一書,讀後感受頗多。全書用許多生動的案例詮釋了“期待效應”試驗、“需要層次”理論、“多元智能理論”等教育理論知識,闡釋了實施“賞識”教育的重要性、可行性,通過一個個令人扼腕歎息的教育故事,喊出了教師要善待每一個生命的教育理念。

一、讓人人都享受一份關愛

德育需要一種寬鬆、寬容和温馨的環境,對學生偶然的錯誤和閃失,不要過分求全責備,因為教師偶爾也會有背離道德的言行。學生在形成良好品行的過程中,尤其需要教師的關愛。愛,是一種重視,一種呵護。我們要站在珍視每個生命價值的高度去關愛每個生命個體的成長,像呵護荷葉上的露珠一樣,去保護學生的自主發展權。我們要重視每個個體的存在,每個人都是同樣重要的。所有的人都應該得到發展,不管是優秀的,還是發展有困難的,甚至是家庭特殊的,要不帶任何功利的

心理學家威廉傑姆士説:人性最深層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別人的欣賞和讚美。因此,當教師能夠以“賞識”的言行對待學生,就會激勵起學生無窮的勇氣,喚醒他深埋的潛能,鼓舞他向着成功之路大踏步前進。而要讓教師擁有“賞識”這一法寶,根本就是要激發起教師的愛,讓教師出於愛來工作,而不僅僅把教育當成一個職業或是一種謀生的手段。“疼愛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熱愛別人的孩子是神聖!”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育中傾注了愛,教師就會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孩子,欣賞孩子每一個幼稚的想法和行為。教育中傾注了愛,教師就會以寬容之心對待孩子,理解孩子身上存在的不足。教育中傾注了愛,教師就會理解、接受、運用“賞識”這一有效的教育手段,在教育的花園中耕耘

二、讓人人都享有一次機會

“以人為本”,“一切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是新的課程理念。每一個學生的潛力是巨大的,而發展潛能的金鑰匙就是自信心。學生在形成良好的品行過程中,尤其是後進生特別需要教師的鼓勵和表揚。鼓勵和表揚的力量大於批評和處分的力量。學生在校接受教師的表揚和讚揚中,他會自覺地放大自己的優點,對自己表現出強烈的自信,極力使自己變得優秀,一些不良的品行也會在不知不覺中消除。針對學生的特點進行賞識。“賞識”這個詞,《現代漢語詞典》給出的解釋是:認識到別人的才能或作品的價值而予以重視或讚揚。這就告訴我們每一個教育者都必須首先認識到學生的才能,然後再予以重視和讚揚,要有針對性。也就是説並非“拉到籃裏就是菜”,胡亂指着學生的某一言或某一行大加讚揚、誇獎之能事,而是針對學生的特點進行賞識。賞識是一門藝術、一門學問,是教師的一門必修課。教師要通過不斷的鑽研、深入的學習,掌握賞識這一有效手段,並在適當的時機、合適的場合發揮其的作用。

三、賞識不是萬能的,但可以接近萬能。

《賞識你的學生》中無數的成功者的經歷都告訴我們:外因並不是決定因素,內因才決定了事物的最終走向。學生的成長應該是學生自己的事,只有調動和依靠學生自身積極因素才能真正做到。美國作家巴德舒爾伯格七八歲時寫了第一首詩,母親對他的評價是“精彩極了”,父親的評價恰恰相反:糟糕透了。從母親的“賞識”聲中,他得到了愛的候,經常唱一首偈語:掃地掃地掃心地,心地不掃空掃地;人人都把心地掃,人生何處不淨地。當時讀這則故事,只是覺得好玩,後來隨着年齡的'增長,對這則故事也有了自己的禪機。其實,在喧囂的社會中,選擇讀書,何嘗不是清掃心地的過程。“唯書有色,豔於西子;唯文有華,秀於百卉”。

“閉門即是深山,讀書隨處淨土”。這句名言即是讀書人千錘百煉得出的歷史感悟,也是讀書人內心深處的吶喊。東晉詩人陶淵明曾在詩中説: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只要自己的內心遠離江湖的是是非非,又何必管塵世間車水馬龍之門。日子久了,心中的那份幽靜便如天街小雨,慢慢酥倒你的一顆曾經浮躁的心。然而如果你的內心馬蹄聲聲,劍氣如虹,即使身在萬籟俱寂的深山,也得不到半點的清靜,又何談讀幾頁書,清掃自己的心地,使之成為淨地呢?

“閲世長松下,讀書秋樹根”。當然,這裏的書是歷經的開卷有益的好書。好書隱藏着巨大的祕密!道本無言,文以顯道。通過讀書,浮躁的內心能在喧囂的紅塵中打開一扇靈魂的窗,讓靈魂的潔淨展現在的碧藍如洗的天空之下。讓心靈藉助文字讀書這一“火把”的光亮,我們可以穿越那遙遠的歷史,窺見芳草鮮美落英繽紛黃髮垂髫怡然自樂的桃花源,進入另一個乾淨的靈魂家園。

夜晚,一盞孤燈在案,一杯清茶幽香,從書海中取一瓢啜飲,端詳着那些內心歡喜的文字,隱隱能感受到其中的祥和與寧靜,一盞心杯似水平。心中漸漸明朗,疲憊漸漸消散,心境的枝枝丫丫毛毛草草,都被梳理得清明柔順,心平,氣和,神清,意朗!閉門即是深山,讀書隨處淨土”。

希望在黨的教育方針的指引下,新世紀的教師在讀書浪潮的號召下,與書為伴,和書交友,讓書沐浴我們成長,讓書滋潤我們這片土地,讓祖國的未來開放出最美的花朵。

寒假讀書心得體會範文8

為了更好的教育孩子,妻子在江油書城淘會一本《猶太人教子》,不經意間我隨手翻閲就被前言所吸引:猶太人之所以以超凡的智慧縱橫於世界舞台,最重要的原因就在於猶太民族在求知、交友、處世、自我修養等各方面的良好傳統,使他們具備了超羣卓越的文化素養。猶太民族一直以人才輩出聞名於世。偉大的政治思想家馬克思、無產階級革命導師列寧、精神分析學的開創者弗洛伊德、現象學大師胡塞爾、泛神論大師斯賓諾莎等;西方現代派文學的奠基人卡夫卡、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貝婁、詩人海涅、作曲家馬勒、世界超現實主義畫家畢加索、音樂家門德爾鬆等都是猶太人;金融領域中所羅門兄弟、摩根、萊曼等都是頂尖級人物;《紐約時報》的奧克斯等都是猶太裔。猶太人自稱是上帝的選民,我認為可以這樣稱謂。因為沒有猶太人,世界的歷史將會重寫。

猶太人是世界上最聰明的民族,也是苦難深重的民族,在這個民族4000多年的歷史中,有20xx多年他們沒有家園,流離失所。他們遭遇過形形色色的排猶主義,在二戰中,600多萬猶太人死於納粹魔掌之下。但他們不屈不撓,依然執着地在夾縫中求得生存,併為世界文明做出巨大的貢獻。猶太人成功的根源在哪裏呢?那就是獨到的家庭教育造就了無數的精英,熔鑄了民族之魂,托起了美好的希望。一口氣讀完此書,回味悠長。

《塔木德》是猶太人繼《舊約聖經》之後的最重要的典籍,猶太人人手一本,從生到死一直研讀,這本書教會了猶太人如何思考和思考什麼,在書中多次提到了《塔木德》中的故事。如:書是甜的在每一個猶太人家裏,當小孩稍微懂事時,母親就會翻開聖經,點一滴蜂蜜在上面,然後叫小孩子去吻聖經上的蜂蜜。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998年的一次調查表明,在以猶太人為主的以色列,14歲以上的以色列人平均每月讀一本書,全國450萬人,就有100萬人辦有圖書證。猶太人重視學問、重視智慧、重視教育,在這些文化傳統的影響下,猶太人對書的特殊愛好使他們成為“書的民族”。猶太人歷來尊崇學者,教師和有智慧的人享有很高的聲望。他們認為教師才是民族利益的守護者,在希伯來語中父親一詞就有教師的意思,因此教師的職業是一種神聖的職業,每個孩子都要像尊重上帝一樣尊重教師。正因為如此,猶太民族能得以歷盡磨難而卓然超羣,其中的原因與整個民族高度重視教育、高度尊重教師有着必然的聯繫。

猶太人在長期的民族災難中,背井離鄉,流散於世界各地。他們頑強地保持着自己的文化,同時也吸引了所在國的文化精華。猶太民族傑出的科學創造力,源於這個民族特有的開放式社會文化生態。許多猶太家庭主動與其他民族接觸,大量地汲取其他民族的文化養料,這樣就有了更加開闊的視野和更加豐富的`知識養料。正是這樣善於尋找生活中的榜樣,學習和借鑑別人的經驗,這正如我國文學之父魯迅説的拿來主義。吸取精華,去其糟粕,使其文化之根,枝繁葉茂。

諾貝爾獎獲得者、美籍猶太人赫伯特·布郎説:“我的祖父常問我,為什麼今天與其他日子不同呢?他總是讓我自己提出問題,自己找出理由,然後讓我自己知道為什麼。我的整個童年時代,父母都鼓勵我提出疑問,從不教育我依靠信仰去接受一件事物,而是一切都求之於理。我以為,這一點是猶太人的教育比其他人略勝一籌的地方。”幾乎每個猶太家庭的孩子都要回答這一個問題:“假如有一天你的房子被燒燬,你將帶什麼東西逃跑呢?”要是孩子回答是錢或鑽石,母親將進一步問:“有一種沒有形狀、沒有顏色、沒有氣味的寶貝,你知道是什麼呢?”要是孩子回答不出來,母親就會説:“孩子,你要帶走的不是錢,也不是鑽石,而是智慧。因為智慧是任何人都搶不走的,你只要活着,智慧就永遠跟着你。”猶太人一心追求知識,並以不同尋常的方式運用知識來謀生的特點代代相傳。

猶太家庭不但重視知識,而且更重視才能。他們把僅有知識而沒有才能的人喻為“揹着很多書本的驢子”。他們崇尚創新,認為沒有創新的學習只是一種模仿,學習應該以思考為基礎,要敢於懷疑,隨時發問。懷疑是開啟智慧大門的鑰匙,知道越多,就越會發生懷疑,而問題也就隨之增加。所以,許多猶太人家庭裏碰到放學的孩子,第一句話就是:“你又提問題了嗎?”有人稱猶太民族是一個企圖揭示自然和人類祕密的哲學家民族。

有對比才能看得出差距,為了孩子我們應該有所改變,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

寒假讀書心得體會範文9

為了更好地提升本身的素質,在我這個寒假,我利用假期多讀好書,寫出心得。希看通過讀書能有所得、有所收穫、有所感悟,讓自己可以在書中學到更多的東西。讓自己可以在如本日漸喧鬧的城市中找到心靈的棲息地,找到屬於自己的“黃金屋”。在這個假期中,令我很有體會的是高爾基寫的一部小説《童年》。這是高爾基以本身經歷為原型創作的自傳體小説三部曲中的第一部。這部小説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作家童年的成長經歷,描繪了19世紀末俄羅斯社會生活的畫面。

這本書主要講述的是阿廖沙(高爾基的乳名)三歲到十歲這一時期的童年生活。小説從"我"隨母親往投靠外祖父寫起,到外祖父叫"我"往"人間"混飯吃結束。外祖父開了家染坊,但隨着家業的逐步衰落,他變得吝嗇,貪婪,跋扈,殘酷,常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們,狠心腸剝削手下的工人。有一次阿列克謝由於染壞了一匹布,竟被他打得昏死過往。幼小的阿廖沙也曾被他用樹枝抽得失往知覺。他還背後放印子錢,乃至鼓動幫工往偷東西。兩個舅舅也是粗野,自私的市儈,整日為爭取家產爭吵鬥毆。在這樣一個瀰漫着殘酷和冤仇的家庭裏,幼小的阿廖沙過早地體會到了人間的痛苦和醜陋。舅舅們為爭取家產而爭吵鬥毆的情形使小阿廖沙飽受驚嚇。這一幕真實反映了底層人民沉重的生活狀態,批評了小市民的自私殘酷。

然而就是在這樣一個可怕的環境裏,也有暖和與光明。這就是阿廖沙的外祖母和另外一些人,過的另外一種生活。外祖母慈愛仁慈,聰明能幹,酷愛生活,對誰都很忍讓,有着聖徒一般的寬大胸懷。她如一盞明燈,照亮了阿廖沙敏感而孤獨的心,她對阿廖沙的影響,正像高爾基後來寫的那樣:"在她沒有來之前,我恍如是躲在黑暗中睡覺,但她一出現,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領到光明的地方,是她那對世界忘我的愛豐富了我,使我佈滿堅強的氣力以應付困苦的生活。"外祖母使他在黑暗污濁的環境中仍保持着生活的勇氣和信心,並逐步成長為一個堅強,英勇,正直和佈滿愛心的人。

幸福的童年都是類似的;不幸的童年各有各的不幸。《童年》以小主人公阿廖沙在外祖父家的生活經歷為線索,刻畫了一羣性情鮮明,生動的人物形象:這裏有嚴厲而急躁的外公,有慈愛的'外婆,有愛飲酒的舅舅,有漂亮而憂鬱的媽媽,還有會舞蹈的"小茨岡";有抬起長腿踢媽媽的繼父,有稱為"奶奶"的綠老太婆,有孤僻而執著於化學實驗的房客"好事兒",有自殺的小偷彼得伯伯,還有一羣玩草鞋大戰,往雪窖冰天的小島上偷木板過活的仁慈小流浪漢。

而小阿廖沙正是以一顆脆弱而敏感的童心生活在這羣人中,體驗着人生的酸甜苦辣。愛豐富了他,使他佈滿了堅強的氣力往應對困苦的生活;苦難讓他明白,俄羅斯人大多像小孩子似的,喜歡拿哀傷來逗樂,玩弄,不為做不幸的人而慚愧。正是從這個足跡裏,走出來了一個文學偉人,世界因他而增輝。《童年》,也為我們認真瞭解一個偉大民族打開了一扇小小窗户。

讀完這本書後,我不但從中讀到扣人心絃的故事情節,取得珍貴的精神糧食,而且還學習了作着刻畫人物性情的獨具匠心和簡練的敍事風格。高爾基的生平教會我如何從容平靜地往面對人生的危機與挑戰;我遭到了一次靈魂的洗禮,心靈如雨後的晴空,清新,明淨,一片湛藍。相信自己在以後的生活和學習中也能夠從中取得從容面對的勇氣。

寒假讀書心得體會範文10

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給教師的建議》,我受到了深深感觸。的確,這些建議使作為教師的我們有了更明確的方向,給了我們極大的幫助,它就象一盞指路明燈一樣。

《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建議:那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我們總在抱怨着時間的流逝如水似箭,可老天總是最公平的,它給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天24小時,問題還是出在疲於應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後面追着自己而沒有主動去做是事。

書中提到:“讀書是節約老師時間有效的方法之一。讀書不是為了應付,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試問,從古到今,哪位成功者不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呢?俗話説:“活到了,學到老”,作為一名新時期的教師,我更應當主動地學習。因為只有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才能學會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贏得自身的發展,這是作一個‘真正的教師’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蘇霍姆林斯基也説:“一個真正的人應當在靈魂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這就是他通宵達旦地讀過一二百本書。”我再反省自己:我又看了多少書呢?時也向我們展示了共同體的無限魅力。在這個共同體中,誰是主體呢?既非教師和學生,也非學科或關於它們的課本、解釋它們的理論,而是求知者永遠聚集其周圍的“偉大事物”。那麼,怎麼來解釋這個偉大事物呢?作者做了如下的例舉:“我所指的是生物學的基因和生態系統、哲學和神學的隱喻和參照系、文學素材中背叛與寬恕以及愛與失的原型。我所指的是人類學的人為現象和族裔,工程學的原料的限制和潛能,管理學的系統邏輯,音樂和藝術的形狀和顏色,歷史學的奇特和模式,以及法學領域裏難以捉摸的正義觀等。”

這個“偉大事物”也許難以定義,但通過這麼多的例舉我們應該都能理解。當我們都關注於這個“偉大事物”,為這個“偉大事物”深深吸引和着迷時,教育的共同體就會處於最佳、最優的狀態。比如,圍繞“偉大事物”而產生多元的觀點;對一些現象採用多重含義的.解釋;歡迎有創見性的爭論,沒有憤怒和偏見;彼此間真誠相待;體驗謙卑,心存敬畏等。

就我的理解,教育共同體中的“偉大事物”,其實也造就了所有捲入者的共同願景和目標,大家專注於“偉大事物”這一主體,彼此尊重,坦誠相對,教師既不是絕對的權威,學生也不會永遠不犯錯誤。為了説明什麼是真正的教育共同體,作者為我們描述了這樣一個場景:一位優秀的教師與一羣五歲的小孩圍坐在地板上,一齊讀一個關於大象的故事。透過那些孩子的眼睛,幾乎可以看見圓圈的中央真的有一隻大象!而且以那件偉大事物作為媒介工具,其他的偉大事物也進入房間,例如語言和傳達意義的符號。

寒假讀書心得體會範文11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説起關於昆蟲的書,最著名的非法布爾的《昆蟲記》莫屬了。

這本書講述了豐富多彩的昆蟲世界,各種各樣的昆蟲的習性,製作巢穴的方法,產卵的時間、地點以及捕食的過程等等。在這眾多介紹昆蟲的文章中,我最喜歡的就是《大孔雀蝶家族》這篇文章了。

這篇文章主要講述了法布爾在實驗室裏培育出一隻大孔雀蝶,引來了一大羣孔雀蝶的故事。法布爾見了這一大羣“外來者”,顯得異常興奮,迫不及待地説“快!咱們去看看那稀罕玩意兒!”從這句話我們就可以看出法布爾對昆蟲是多麼的喜愛、痴迷。

為此,法布爾還專門對大孔雀蝶進行了實驗—減掉他們的觸角,看看他們能否返回這裏。結果卻讓他大失所望,兩次實驗都沒有成功。作者筆下的大孔雀蝶裝備精良,穿越重重障礙,勇往直前,目標準確。

作者將大孔雀蝶在黑暗中飛舞的狀態描寫得惟妙惟肖,彷彿我的眼前就有一隻只大孔雀蝶在翩翩起舞!

大孔雀蝶到底是靠什麼樣的信息器官來感知環境的呢?

帶着這個疑問,作者對大孔雀蝶展開了一系列實驗,雖然最後都失敗了,但是作者卻意外地發現小孔雀蝶卻是可以晝間活動的,它們可以在光天化日之下舉行婚禮。這與大孔雀蝶是截然相反的。至於大孔雀碟為什麼在夜間活動還需後人進一步研究。

法布爾的《昆蟲記》,使我走近了昆蟲,走進了大自然。要知道,以前我連一隻瓢蟲都害怕,現在我竟然覺得它很可愛!我喜歡這本書,它讓我改變了對昆蟲的看法,讓我走進了昆蟲世界的大門。

《昆蟲記》的內容豐富而有趣,這是一部描述昆蟲們生育,勞作,狩獵的科普書。我在裏面學到了好多知識。例如:螳螂是怎樣產卵,蜣螂是如何把另一隻蜣螂的糞球搶走的……

我覺得這本書中講的幾個昆蟲中,最笨的是蟬,它在產卵時,有一種比螞蟻還小的小蟲子,也會在那一堆卵裏產上它的卵,而這種小蟲發育要比蟬快好幾個月。這種蟲子的幼蟲便是拿蟬的卵作為食物。

在裏面,我最喜歡的是母甲蟲,並不是因為它有美麗的外表,而是因為它對孩子的愛。我最討厭的就是賊甲蟲,是因為它們不靠自己的勞動來尋找食物,只會有卑鄙的手段來獲取別人辛辛苦苦找到的食物。

《昆蟲記》這篇著作是法國的著名科學家,法布爾。看完這本書,我懂得了看問題不能光聽別人講,而要自己去觀察,思考,實踐,探究,從而尋找正確的答案,而且觀察事物要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要一分為二的'去研究和思考問題。

《昆蟲記》不同與小説,它是最基本的事實,是法布爾生活的每一天,每一夜,獨自的,安靜的,是幾乎與世隔離的寂寞和艱辛。

《昆蟲記》不僅讓我瞭解了昆蟲,改變了我對昆蟲不正確的看法,它還教會了我許多的道理,學會了如何去觀察事物和研究問題。

我挺佩服法布爾的,因為他不怕困難,不論是夏日炎炎,還是寒冷的冬天,他都要捉到活着的昆蟲來觀察,法布爾每次出去,都要裝兩口袋昆蟲來觀察,而且還會保護它們。

如果我們平時學習也像法布爾這麼努力,堅持不懈的話,那我們一定會取得好成績的。

寒假讀書心得體會範文12

最近看了學校發的一本書《中國教室的奇蹟》節選,看完頗感震撼。書中主要講的是俞玉萍與她的百合班的故事。她把教育教學的細節做的非常好,她的“名片”,她的期末“頒獎詞”,她的照相機的運用,都深深的啟發者我,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愛學生的方式多種多樣,只要你肯用心,告訴我教育的方式不是單一的,生活中任何一點小事都能成功“教育”的素材。

俞老師所做的事情都是小事情,但能把這麼多點滴的事情匯聚到一起也體現了她無私的奉獻精神。我們不僅僅要學習她做教育的有心人,更要學習她對待學生因材施教的方法,在教育中不僅要傳道授業,更要學會讓學生體會真情與發揮教育的功能。無論是她寫的那些信,製作的名片、書籤、寄語等,都體現了她的愛心。我們作為老師有的時候並不能做到盡善盡美,但是也很少能反思自己的存在的不足。俞玉萍老師説教室不就是出錯的.地方嗎,我們怎麼能過分的苛責孩子們盡善盡美,不是應該在錯誤在學習,錯誤就能成為教學中的“鹽”,使生活變得更加有滋有味。在教學中,俞玉萍老師的善於開發學生的思維更是值得我們借鑑。在平時,我們通常只想着把知識填鴨給學生,並未上升到“思維”。豈不知這才是教學中最重中之重的事情。學習就是開啟學生的智慧,培養學生的靈性,絕不是簡單的搬運工作,這點真的值得我深思。

在平時的體育教學課堂中,我對於一些學生老師隨意講話、神思遊離、做小動作有點束手無策。卻在事後又忘記反思,忘記深究原因,想想學生的這些壞習慣,不正是曾經我們也有過的嗎?而做這些不僅僅是單單的批評,而是應該告訴學生好習慣是什麼,樹立好習慣,鼓勵好習慣,用好習慣根治教育中存在的鄙陋。雖然我們高中的孩子已經有了一定的價值觀,知道孰是孰非,但長久以來形成的壞毛病不是一夕可以改觀的,依舊需要我們老師有足夠的耐心和愛心去糾正他們。用以身作則、用正確的方式教導與感染他們。

這本《中國教室的奇蹟》雖然只有俞玉萍老師一人的教育方式,卻一樣深深的讓我震撼,這些優秀的故事讓我不斷回味,它們必將激勵這我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及教育方式,把教育,把體育當初自己終身學習的事業,不斷努力不斷進步,像俞玉萍老師學校,把光和熱散發給學生。

寒假讀書心得體會範文13

作為一名年輕的班主任,我在處理班級一些棘手的事情時會感到有些迷茫,特別是針對國小一年級的孩子,他們天真可愛、活潑好動,有着較強的好奇心,但是缺乏正確的判斷能力,如何讓孩子們更好地認識自我,認識到問題的正確性,如何與這些充滿童真的孩子進行有效地溝通、交流,對於我來説非常重要。寒假裏,我再一次認真閲讀並細細品味了孫蒲遠老師《美麗的教育》這本書,確實是受益匪淺,感受頗深。這本書,就像黑夜裏的一盞明燈,給我指出了前進的方向,我不再迷茫,也不再困惑,一個個鮮活生動的例子,似曾相識,孫老師是那麼耐心細緻、不厭其煩地去處理去對待,她時時刻刻用她那平凡而偉大的愛心去温暖着每一位孩子。

孫蒲遠是愛的大師,是脱離了浮華的愛的大師,而《美麗的教育》一書確實值得我們認真閲讀,認真思考。

書上有這樣一句話:班主任是世界上級別最低的主任,但又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主任。讀完了這本書,我的確有這樣一個感受。在與家長朋友的溝通中,家長也經常説:"孩子聽老師的要比聽家長的多很多。"還有人會説:"看,這個班孩子的做法真像他們的班主任。""這一看就是某某老師帶的班。"其實,這都是班主任在平時的工作中對學生的一種耳濡目染,一種側面薰陶,使孩子在無形中形成的一種定勢,一種傾向。正如孫老師説:"班主任在國小生心目中的地位是至高無上的,孩子對自己的班主任簡直到了崇拜的程度。國小班主任對自己的學生影響非常大,班主任提倡的東西將會釀成這個班的班風,班主任常説的話將成為這個班的,班主任的好惡將會成為這個班學生的是非標準,班主任的言談舉止對學生性格氣質的形成都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讀了孫老師的書,讓我更加意識到,教育孩子不是光靠老師尊嚴,師生關係的融洽,關鍵在於教師要千方百計營造一種和諧寬鬆的氛圍,這樣孩子才願意接近你,也願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你,這不僅需要熱情和堅忍不拔的精神,更需要師生間的心靈溝通。我從孫老師的身上找到了作為一名班主任,首先要具備什麼,要有一顆可貴的童心,我們只有變成孩子,才能懂得孩子,理解孩子,教育孩子。

教育過程中,要把尊重孩子放在首位。從小被人尊重的人,有很強的自尊心、自信心,容易形成完善的人格。而我們不管作為教師還是家長,一味的希望孩子能聽我們成年人的話,常常忽視孩子的需要,不考慮孩子在想什麼,不體諒孩子的處境,不顧及孩子的自尊心,不瞭解孩子的苦惱和心理障礙,只憑着我們想象的情況去教育孩子。一旦孩子的行為出乎我們的預料,或者孩子沒有按我們的要求去做,我們就可能對孩子不滿意,甚至批評孩子。孫蒲遠老師告訴我們"懲罰是教育失敗的根源",懲罰的結果讓學習吃力的孩子更加自卑,讓常常出現問題的孩子更加自暴自棄,讓本來就頑皮的孩子喪失自尊心和自信心,讓這樣的孩子失去了童年的快樂。那麼,當孩子犯了錯誤的時候不許批評嗎?不是!沒有批評就等於放縱孩子的不良行為,但是批評的時候,一定要講清其危害,告訴孩子這樣做為什麼不可以,這樣做對別人、對自己、對集體有什麼不好。

教育孩子,老師要有一顆寬容的心。寬容不同於縱容,寬容的'前提是理解。教育家陶行之曾説過:要想做孩子的老師,你首先要變成孩子。淘氣是孩子的特點,是正常現象,犯錯誤是難免的,我們不可能限制他,我們要從他的淘氣中找尋身上閃光的地方,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孩子的淘氣,這時我們的工作就會變得主動和輕鬆起來,甚至還可以從中得到很大樂趣。當然,老師對學生的寬容不是對學生無原則的遷就和讓步,他是以學生認識錯誤為前提的。對已經認識到錯誤的孩子的寬容是啟發孩子自我教育的有效方法。孫蒲遠老師教給我們很多寬容的方法,給膽小而又出錯的孩子一句安慰;給知道自己錯了的孩子台階下,用顯微鏡找淘氣包優點,給矯情的學生一個存在的空間,包容學生進步過程中的反覆…

讓我們牢記孫老師"寬容與賞識讓教育更美麗,愛心與智慧讓教育走得更遠。"的經典話語,讓我們把寬容、賞識、愛心、智慧給予我們的孩子,老師愛學生,學生感到幸福,老師也會感到幸福;同樣,我們也會得到了學生最真摯的愛。這就是所有班主任的幸福,這樣的教育也是最為美麗的教育。

寒假讀書心得體會範文14

《簡·愛》這部小説是英國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寫於19世紀早期,以當時的英國偏遠鄉村為背景,講述了一個出身卑微、相貌平平的女主角與不公的命運作抗爭的故事。女主人公簡·愛是一位孤兒,被疼愛他的舅舅收養,但舅舅的早逝讓年幼的簡在寄人籬下的生活中受到了舅母與表哥的虐待與嫌棄,但正是這樣的環境下才練就了一個外表柔美而內心強大的女主角形象。簡在舅舅家寄住10年後送到了洛伍德慈善學校,在這個慈善機構學校解釋了資本主義上層社會的黑暗與醜陋,簡在這裏完成了學業併成為了一名家庭教師,他被桑菲爾德莊園聘用並在裏面認識了莊園的主人羅切斯特並與之相愛,但他們的愛情經歷坎坷阻礙,但二人終於破鏡重圓。這部小説塑造了一個不卑不亢、敢愛敢恨、高尚純潔、敢於追求生活與平等的`女性形象。

她是不屈服於命運,與這不公平的人生抗爭到底。

在寄人籬下期間,簡受盡舅媽和表哥的欺辱,但她並沒有讓仇恨腐蝕了心靈,她寄望於書海中靈魂遊離,在知識的海洋中滋潤了她的靈魂,最終她用知識讓活了自己成為了一名家庭教師。飢餓與貧困時時相伴,但她不覺得這比沒有靈魂更加痛苦的事了,她掙脱了命運的鐐銬,去尋找和追求自己理想的生活,讓自己的靈魂更加充實!即使現實在她的愛情上開了痛苦的傷,重傷的她也並未放棄過生活,頑強地活着是她精彩的畫筆。

她不卑不亢,視金錢如糞土,她是如此的“傲慢”。

簡·愛被桑菲爾德莊園聘用,即使在男主人面前,她也不放棄追求平等,她曾對羅切斯特説:“我和你的靈魂都一樣平等。”她昂首挺胸做人,並驕傲的活着。她曾意外獲得一筆巨大的財富,但她並沒有迷失自我,將這筆錢贈給了自己的表弟妹。她鄙夷那些充滿銅臭味的資產階級上層社會的人,她認為親情比金錢更可貴。

她敢愛敢恨,為愛可以不顧一切。

她與莊園主人羅切斯特相遇、相識、相知、相愛,但遭受了相愛不能相守的挫折,她敢於同羅切斯特説出自己的愛意,並勇敢追求自己的真愛。當他們即將成為夫妻時,卻被告知羅切斯特的合法妻子依舊在世,雖然深愛着羅切斯特並渴望相守,但是為了捍衞自己婚姻的高尚、純潔、合法,她選擇了離開。但當羅切斯特被莊園的大火燒燬容貌並瞎了眼,她又義無反顧回到羅切斯特身邊不離不棄。他們終於能相伴一生。

簡·愛的人物形象成為了當下我們的正能量,她詮釋了一位女性追求理想生活和平等的真理。

寒假讀書心得體會範文15

初次邂逅《陪孩子走過國小六年》這本家庭教育書籍,是在長春的聯合書城。當時和好朋友一起去買書,為了湊夠買300元錢的書就可以辦一張會員卡,我就毫不猶豫的聽了書店工作人員的介紹買了這本書,理由是這本書書是師大附小的老師推薦給家長看的。

回到家之後,利用空閒時間慢慢品讀,更有一種相見恨晚的感覺。讀了一遍後,又挑重點地方讀了第二遍。本書的作者是劉稱蓮。她是一個普通的母親,在培養自己孩子的過程中,注重營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從實踐中摸索出了豐富的家庭教育經驗,倡導和諧的親子關係,用科學的方法培養自己的孩子,18年的時間,她培養了一個素質全面,成績優秀的女兒,她的女兒同時被北大和香港大學錄取。本書重點記錄的她的女兒在國小階段成長的點滴。

讀完此書,作為教師的我才感覺到對自己兒子的教育與人家相比真的是汗顏。在培養孩子的寫作能力上,我沒有像作者那樣給孩子寫“下水”作文;在培養孩子的耐心時,我不會像作者那樣陪孩子一起玩拼圖,讓孩子從中體會到“輸得起”的人生態度;在節假日,我沒有把逛書店作為孩子休閒交流的地方,讓孩子泡在書海中學習和感受……這一樁樁事例,無不體現出作者的出發點,都是基於有利於孩子成長來考慮的。

此書讓我的收穫頗豐,現在談談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

一、讓孩子泡在書海中。以前我總是説自己的孩子不喜歡讀課外書,其實是我沒有找到正確的引導的方法。首先家裏要有適合孩子閲讀的書,父母更要和孩子一起讀書,這一點和我校的親子共讀是一致的。讓孩子讀感興趣的書,哪怕開始的時候和學習的書並沒關,但是當孩子的興趣培養起來後,他就會不知不覺中要求看更多方面的書,這是名著和文學書籍就會走近孩子的視野中。從我兒子的身上我就明顯的感受到了這一點,以前的兒子從來不讀課外書,是一本校園文學書《淘氣包馬小跳》讓他愛上了校園文學。那次我和他一起去書店買學習用品,兒子自己挑了一本《淘氣包馬小跳》。回到家後,我陪兒子一起看,兒子一看就上癮了,連上廁所的時候都在看,看完後,又央求我給他買另一本。

看到兒子有主動讀書的願望,我沒有吝嗇錢,在網上給兒子買了全套的《淘氣包馬小跳》共20本。看到兒子捧着新愛的'書讀的時候,我真的感覺的由衷的高興,當兒子讀完這一套之後,又讀了楊紅櫻的《笑貓》全套16冊和《漂亮老師和壞小子》系列。現在每當我和兒子去吉林或者長春的時候,孩子最愛去的地方不是遊樂園,而是書店。我們母子都喜歡在書海中漫步,暢遊。如今,兒子讀完的書已經有幾十本了。這中間包括校園文學、四大名著、科普知識等等,只要是兒子買書的要求,我一律同意。現在我感覺到兒子寫作文不在像以前那樣“詞窮”了。書讀多了,他的想象力也豐富了。每天我家睡覺前都會看到我和兒子各持一本書在牀頭品讀,雖然是個讀個的,但孩子真的是愛上了閲讀。

二、愛在自由裏。孩子不是機器,教育不能揠苗助長,教育不僅僅是大道理,而是把父母的愛化做涓涓細流,時刻滋潤孩子成長的心田,與孩子合拍。在教育孩子方面,要懂得孩子就是一個獨特的存在。不要因為虛榮心而一味的在孩子成績方面和別人攀比,在孩子國小六年的生涯中,用教育學的眼光看待孩子,慢慢等待孩子一點一滴的成長,多一點耐心與愛心,讓他把各方面基礎都打紮實了,正如厚積而勃發。在給孩子學習時間的同時更應該給孩子玩的時間,有的時候,玩中也是一種學習。讓孩子在快樂中成長,相信是每個為人父母的的心聲。

讀完此書,收穫還不僅僅是這些,我會把我學到的教育理念不單用在自己孩子的身上,也會用在我的學生身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gr/xinde/www5q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