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個人範例 >心理學 >

有關心理學的開題報告

有關心理學的開題報告

心理學包括基礎心理學與應用心理學兩大領域,其研究涉及知覺、認知、情緒、思維、人格、行為習慣、人際關係、社會關係等許多領域,也與日常生活的許多領域——家庭、教育、健康、社會等發生關聯。下面,小編為大家分享有關心理學的開題報告,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有關心理學的開題報告

論文題目:大一新生生活事件的應對方式及心境與心理健康的關係研究

1.選題的來源、目的、意義、基本內容和研究方案

1.1選題來源:

由導師給定的參考方向受到啟發,選定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有關的方向,通過在中國知網上檢索和查閲大量的有關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相關研究的文獻,最終選定了這個題目。

1.2研究目的:

(1)在生活事件範圍內,研究有關應對方式與心理健康之間的關係

(2)將心境當做一箇中介變量引入到生活事件與心理健康的關係中,考察生活事件與心理健康關係中,積極心境(情感)和消極心境(情感)對心理健康是否有影響

(3)生活事件、應對方式、心境和身心困擾之間的具體關係

1.3研究意義:

1.3.1理論意義

(1)説明大學大一新生對於生活事件的應對情況,以及在生活事件應對中的心境狀況

(2)研究主要生活事件和日常瑣事、應對方式和心境與個體心理健康的關係

(3)説明在日常生活學習中,積極心境和消極心境的發生情況及其與大一新生心理健康的關係[1]

1.3.2實踐意義

(1)對於學生個人來説,本研究可以為他們提供一個參考依據,調節和改善其自身對於生活事件的應對方式,以及引起他們對自身心境的重視[2-3].

(2)對於學生家長來説,也可以引起他們對於大一新生的應對方式與心境的重視,在家庭教育中加以注意,在學生離開家上大學之前與其多溝通與交流,對於他們的問題進行開導。

(3)對於學校來説,為提高大學生整體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理論,對於大一新生中大部分處於身心輕度困擾的學生進行教育與疏導,避免其程度加深,以便於更好的開展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工作。

(4)對於社會來説,目前在國內,如何提高大學生的心理素質、改善他們的心理健康情況已被列為高校的一項重要任務[4],本研究可以為促進大學生的整體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一個依據。

1.4基本內容:

(1)考察某大學大一新生心理健康的一般狀況

(2)研究某大學大一新生對生活事件的應對方式與其心理健康的關係

(3)加入了心境作為中介變量,考察積極心境和消極心境分別與大一新生的生活事件應對方式和心理健康的關係

(4)引入了性別、文理科、城鄉等因素,考察大一新生在生活事件、應對方式、心境和身心困擾中是否存在性別差異、文理科差異、城鄉差異

(5)對生活事件、應對方式、心境和身心困擾做相關分析

1.5研究方案:

1.5.1被試

隨機抽選某大學的200名大一新生

1.5.2研究方法 (1)文獻檢索法 (2)問卷調查法 (3)個案訪談法

1.5.3研究工具

大一學生生活事件問卷

採用常逢錦的大一學生生活事件問卷,該問卷的編制參考了楊德森修訂的生活事件量表,劉賢臣修訂的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和Mustafa Baloglu(2001)所編制的量表。共有39個項目,分為兩部分:

A.基本情況:包括性別、年齡、專業和來自城鄉。

B.生活事件,分二部分:主要生活事件和日常瑣事。

問卷採用五等級計分,先是定性選擇:是否遇見過該項事件,如果選擇“否”,計分為O;如果選擇“是”,再定量選擇對其身心的影響程度,計分為:1=無影響,2=輕度影響,3=中度影響,4=重度影響。

經編者常逢錦研究驗證,問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5].

大學生身心困擾調查表

採用常逢錦根據Bernadette ella(1991)編制的大學生生活困擾調查表,依據我國大一學生的特點和實際情況,進行修訂後的,大學生身心困擾調查表。

問卷共有26個項目分為三類:心理困擾、生理反應和認知評價。

採用五等級計分評定每個項目,1=從不,2=很少,3=偶爾,4=經常,5=大多數時間

經編者常逢錦研究驗證,問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姜乾金修訂的特質應付方式問卷[6]

該問卷為自陳式問卷,共有20個項目,分為兩個成分:消極應對和積極應對。採用四等級計分,1=肯定是,2=偶爾是,3=有時是,4=肯定不是。問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情感平衡量表(Bradburn,1969)

該問卷共10個項目,分三個維度:消極情感,積極情感和平衡情感。本研究只考察被試對積極情感、消極情感的反應情況。是一系列描述“過去幾周”感受的是非題。如對正性情感項目回答“是”得1分;對負性情感項目回答“否”也得1分。問卷的信效度良好。

1.5.4研究程序

(1)由主試整理好調查問卷,設定好指導語

(2)在某大學的大一新生中,隨機抽取200人發放問卷,指導語統一,當場回收問卷

(3)整理所回收問卷,剔除廢卷,保留有效問卷

(4)用SPSS15.0對所回收的有效問卷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5)抽取個別心理健康狀況處於亞健康狀態的大一新生進行訪談

1.5.5研究假設

(1)某大學大一新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受到其生活事件的影響

(2)某大學大一新生的心理健康狀況與他們對生活事件應對方式有關

(3)在大一新生生活事件的應對方式和心理健康的關係中,積極心境和消極心境與心理健康有密切關係,積極應對能促進身心健康,而消極應對只能使煩惱增多

(4)應對方式在性別、文理科、城鄉上有差異

1.5.6研究時間安排

(1)20XX年X月XX日-X月XX日 查閲文獻資料,瞭解研究動態,確定研究內容,完成開題報告。

(2)20XX年X月XX日-X月XX日 制定研究方案,確定研究方法,開展研究工作。

(3)20XX年X月XX日-X月XX日 完善研究工作,彙總資料、整理數據,分析取得研究結果。

(4)20XX年X月XX日-X月XX日 根據某大學本科生畢業論文規範,完成論文撰寫工作。

(5)20XX年X月XX日-X月XX日 打印定稿論文,根據論文答辯的要求,認真準備論文答辯工作。

2.國內外研究綜述

2.1國外文獻綜述

2.1.1關於應對方式的研究

應對的概念

應對(也叫應付)這一概念源自弗洛伊德的心理動力學模式。在該模式中,應對被視為一種防禦機制,即它能使人應付無意識的、性行為的和攻擊性的衝突事件[7].

應對方式的概念

應對方式(Coping Style)是指個體面對不同的應激源時所採取的認知調節和行為努力的策略和方法。 [8] 它是心理應激過程中一種重要的中介調節因素,個體的應對方式影響着應激反應的性質和強度,並進而 調節着應激與應激結果之間的關係。

應對的理論

(1)應對特質理論[9]

應對的特質理論認為個體採取的應對策略具有跨時間跨情境的穩定性,個體在不同的情境下會採用自己偏好的應對策略,從而形成自己的應對風格。

(2)應對過程理論

雖然Lazarus提出的應對過程理論認為個體的應對會隨着情境的變化而變化、不同的應激事件會引發個體不同的應對行為,但是也強調“應對行為與其所出現的情境是一致的”,並且認為個體的應對策略也具有一定的跨情境穩定性,而且正是這種中等程度的穩定性對個體的長期心理健康帶來了影響[10].

已有的關於應對的研究

將應對從日常生活概念引入科學領域的是Lazarus(理查德。拉扎勒斯)在1966年出版的《心理壓力與應對過程》及其隨後在1984年與Folkman合作撰寫的《壓力、評價與應對》書中,明確地將應對從早期的心理動力學的防禦機制以及Selye的固有的生物反應和直接關注轉向積極的認知評價過程,摒棄了以往着重強調特質的傾向。在Lazarus的理論模型中,應對被視為在特定情境中個體與環境間的一種認知處理,即應對是通過認知評價過程和行為反應來實現的。[11]

Edler等人(Edler&Parker,1990;Grove&Heard,1997)在提出“迴避應對方式”後,被後人完善為:應對方式可分為積極應對和迴避應對。積極應對是指積極對待壓力,採取辦法解決或消除內心不安。迴避應對也叫消極應對,是指消極對待壓力,沒有任何行動去解決問題,逃避壓力和自己的情緒思想。目前國內也多采用這種應對分類。

Andrews發現個體在高應激狀態下,如果缺乏支持和良好的應對方式,則心理損害的危險度可達43.3%,為普通人羣危險度的2倍以上。[12]

Vitaliano發現良好的應對方式有助於維持心理平衡,保護心理健康,反之,不良的應對方式不僅不能緩解壓力,反而會加重壓力的負面影響。[13]

2.1.2關於心境的研究

心境的定義及特點

心境是一種深入的、比較微弱而持久的情緒狀態[14].心境具有持續而微弱、穩定而彌散的特徵。積極的心境使人愉快、振奮、樂觀,能增強人的活動能力,提高工作效率,維護身心健康。反之,消極的心境使人優悶、消沉、悲觀,會明顯減弱人的活動能力,降低工作效率,導致種種身心疾病[15].

有關心境的研究

如何評價一個人所處的心境的優劣,成為中外學者關注的重要課題。1971年,首先由美國的麥克奈爾(ir)等人編制出一種情緒狀態評定量表,即心理狀態剖面圖[16-17].它包括6個分量表,共65個形容詞。聯邦德國運動心理學家Abele和Brehm於1986年編制了一份德語的心境測量與描述工具BFS[18].

關於積極情感與消極情感的研究[19]

20世紀60年代,Bradbm提出,積極情感與消極情感並不是同一維度的兩個方面,而是彼此獨立的維度,並且二者都與主觀幸福感有關。隨後,有研究表明積極情感和消極情感相對獨立,個人在積極情感上的得分並非必然地預示他在消極情感上的得分,反之亦然。

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在慢性應激情境中,積極情感發生得很頻繁。護理者研究表明,護理者雖然經歷很高的應激,併產生有害影響,包括高水平的應激或負擔及身心健康問題。但同時,護理者也報告護理給他們帶來了積極結果,如滿意、支持和積極情感。

標籤: 開題 心理學 報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gr/xinlixue/6y1vo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