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個人範例 >心理學 >

《發展心理學》讀後感6篇

《發展心理學》讀後感6篇

讀完某一作品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發展心理學》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發展心理學》讀後感6篇

《發展心理學》讀後感1

看了一下大家的讀後感,很多都是概況一下論文的內容,大同小異,當然了,也學到了很多同學的思路,的確有點收穫的,下面説説我的讀後感吧,也是一些概括,不過很多人説過的就省略一點了,《進化發展心理學》讀後感 45號黃霖。文章想介紹進化發展心理學,但這個相對生僻的概念不容易一下就讓人理解與接受,而進化心理學已經是比較為人所知的領域了,就是説,在本文章中,進化發展心理學的提出是建立在進化心理學的基礎之上的,文章先介紹進化心理學也體現了這一思路。既然是建立在進化心理學之上,那麼進化發展心理學觀點的提出就自然的會與進化心理學的觀點相對比。

就如進化發展心理學中的第一個基本觀點就是:研究進化的、漸成的程序的表現。這個就是保持了進化的觀點,而第二第三個觀點強調童年期,這就是對進化觀點只強調成年的不足做了補充,而觀點四更在生命各階段體現了其觀點,更突出了發展的概念。總的來説,感覺進化發展心理學的觀點就好像名字一樣,很大程度上是將進化的理念放到了人的各個階段,但不是一味的機械的結合,也有反駁之前觀念的東西。基本理論之後就是研究領域,因為進化發展心理學也強調了環境的作用,就顯得比傾向於基因決定論的進化心理學更加全面,而研究的領域也加入了“父母的投入”,這也是一個創新了吧,其他的就好像和進化的概念有重疊,但領域的重疊不代表思想的重疊,畢竟是新的,不會和以前的一樣。最後就説説這篇文章中好玩的理論吧,有句原話是:“越老的男性喜歡越年輕的女性”。以及其他的關於理想伴侶的性別差異的理論比較好玩吧。還有就是抑制的性別差異,但這個好像和現實不是太一樣勒,搞不好是基因的作用在現代社會不那麼強烈了。

《發展心理學》讀後感2

兒童發展心理學是研究兒童心理系統發生發展的過程和個體心理髮生髮展規律的一門學科,相對於從種系的角度或動物演化的過程來研究的系統研究,兒童發展心理學探討的是如何從簡單低級水平向複雜高級水平變化發展規律的個體研究。李丹老師著的《兒童發展心理學》分別就兒童發展心理學的總體論述;認知的發展;認知發展理論評介;情緒、個性和社會性的發展共分四篇十五個章節進行論述。我讀完此書後,真是受益匪淺。它讓我對兒童心理髮展的規律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給於我的小課題研究提供了很大的幫助,在今後的教育教學中建構了理論基礎。

國小生課堂上回答問題不積極,原因之一就是內心產生恐懼感。他們一方面從內心害怕老師,不敢與老師交流;另一方面對於自己沒有信心,恐怕自己的答案不正確,如果説錯了,也害怕同學笑話。這樣就促使一部分學生有意識的不去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要想改變學生的這種心態,老師要下一定的功夫。第一,教師要努力改變自己的'形象,始終以微笑的一面面對學生,使老師與學生之間拉近距離產生親切感。第二,課堂上形成鼓勵性的評價機制。學生回答對了要大加讚揚;學生回答的不正確要用鼓勵性的語言去引導、評價。這樣使學生從心理上消除了顧忌心理,讓他們敢説話、想説話。第三,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這個思想教育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方面教育學生要有自信心,要相信自己;另一方面要用正確的眼光看待別人,同學之間要互相激勵而不要相互譏笑。從以上三個方面努力,營造班級良好的學習氛圍,活躍課堂學習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發展心理學》讀後感3

下班了,伴隨着同事們關門鎖門的聲音,靜下心來,結合自己近年來與心理學接觸的有限經歷,以及最近閲讀《發展心理學》第一章《畢生發展緒論》的有限心得,提煉出“從盲人摸象到睜眼觀象”這個自認為還算形象的題目。

因為從事婦女兒童工作的原因,斷斷續續接觸到一些與心理學有關的書、人、事、物,東一榔頭西一榔頭,腦海裏星星點點記錄下或模糊、或碎片的概念,就象盲人摸象般,覺得心理學是張德芬、是家排、是心理動力學、是海藍博士、是曼陀羅、是海靈格、是催眠……這個領域的知識始終是一團亂麻,和完全不懂的人還敢白話兩句,在專業人士面前只能噤若寒蟬。

今年2月下旬從朋友那裏得知景老師去年組織了一個《發展心理學》的主題閲讀羣,大家通過共同學習竟然意猶未盡,紛紛建議“重走長征路”,感到既好奇又興奮,立即購書入羣。按照要求僅讀了1個章節便有了豁然開朗的感受,心理學這頭“大象”一下子立體起來,原來不是“扇子”,不是“柱子”,更不是“一堵牆”。“畢生發展”是考察個體在生命歷程中行為的發展、變化和穩定模式的學科領域。這本被北大心理系選中作為教材的大部頭,以全面的視角,按照時間發展順序縱觀個體從產前階段到成年晚期和死亡的發展過程,其完備、條理的編書特點極其符合自己的學習口味,雖然專業性很強,但讀起來充滿了樂趣感。

當然,由於零基礎,底子太薄,專業術語前面讀後面忘,邏輯分類前面記後面丟,年近半百怎麼也無法與青春年少的好時光攀比。只有一個辦法,就是重複讀,擠時間將前30頁品讀了3遍,每一遍都有新發現、新理解和新風光。

儘管如此,依然感覺沒有讀透,好在這是緒論,很多內容在後面的章節都會展開來講,相信隨着課程的不斷深入,在景老師的引領以及各位學友的共同參悟下,《發展心理學》會滿足自己的諸多期待。

《發展心理學》讀後感4

剛剛意識到,什麼叫自己的選擇。我現在正在做的事情就是我的選擇。並且我可以選擇其他的方式,不一定是此時此刻我要做的事情。

我希望我以後可以做一個執行力強的人,從這一分這一秒開始。剛剛看到了著名心理學家阿德勒的諮詢室放着一個三面柱,柱子的一面刻着,我很可憐,另一面刻着“別人很可惡”,最後一面刻着“怎麼辦”。每次有來訪者到他的諮詢室裏,他都會拿出他的三面柱,問來訪者:“你選擇談什麼呢”。

我決定也做一個自己的三面柱,遇到事情或者任何非休閒休息的時間都可以問一下自己,“我選擇讓自己的大腦想什麼呢?”

淘寶買的柱子已經在路上了,回頭用A4紙手寫上幾個選擇就好了。提醒也已經做好了。為了不給自己太大的心理壓力,寫上了,簡易版,只要能表達清楚意思就好。不要想着做一個特別精美的插畫做背景啥的。因為那樣會導致自己的行動力為0。畢竟以後可以慢慢升級。

討論對錯的思維方式,它通常會假想一個受害者和一個施害者。所以,以後不要認為自己錯了,可以説自己做的不夠好。也可以説對方還有改進的空間。大家都沒有錯,不是嗎?需要思考有沒有用,我沒有辦法改變,也許不是我的錯,可是,最終誰要為結果負責呢?還是我自己。所以做一點有用的事情吧。

每一次思考的結論應該是我應該做點什麼來改變現狀。而不是自我憐憫,自我指責。陳海賢老師説讓我找一個目前最想改變的目標。那麼就是行動力了,具體一點就是做出我自己的面試題小程序。

你為自己不改變找的所有藉口,統統都是你的選擇。甚至連你告訴自己,“我沒有選擇”,那也是你的選擇。這一句話太有用了,值得我反覆來回敲,來回看。

《發展心理學》讀後感5

今天,我又坐在合德熟悉的教室裏,聽由楊老師講《發展心理學》。不一樣的是這次我聽課的角度有所不同,原來注重的是課程的內容,這次我不但温習了課程內容,也重點關注了楊老師講課的一些技巧,有以下幾點感想:

1、課程開始,老師用了謎語與論語的經典句子來推出本門課程,人的一生,發展心理學。

2、課程中,老師用了很多提問的方式來引出重點內容。對於學員回答問題後,不論對錯,給予鼓勵,從而激發學員回答問題的積極性。

3、下午的時間特別容易犯困,老師採用遊戲的方式與大家進行互動,讓大家振作下精神。這個關於“觸覺”的遊戲,我上次參與過,這次作為觀察者看大家做這個遊戲。事實上,個人感覺這次,部分同學不夠投入,結束的時候,在老師未做指示前,就各自回位了,效果並不是那麼理想。但是,楊老師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每個班級表現不同,感受不同,我接受大家的不同”。確實,作為老師,也許都會有期待,但是並不是每一次都會達到相同的效果,所以即使同樣的遊戲,對象不同,結果會不一樣,接受不同,多麼重要。

4、以往聽課的時候,對於書本的知識理解就基本夠了。但是,對於授課的老師,相對的深度與廣度就不同。課程外要做的功課還有很多,許多延深知識點需要用案例來讓學員更容易理解。比如:生活中與孩子的交流、英國的紀錄片內容,心理學家做的實驗“打玩偶”模仿遊戲等等,個人感覺,自己在這方面很欠缺。

5、發展心理學理論內容比較枯燥,楊老師的講課語速、聲音用平鋪直述的方式進行授課,部分學員也許會注意力不夠集中。所以,個人感覺語速、聲調也是技巧。

6、這一章的內容還是比較多,從概述到人的一生各個階段。這次,楊老師講課的重點在前面一、二節花了比較多的時間,最後中年與老年期內容來不及涉及了,只能留待下次時間。所以,怎樣在有限的時間內把內容講述完成,時間控制也是需要我們關注的。

《發展心理學》讀後感6

我的感受

第7,8章主要介紹認知發展:信息加工的觀點;智力:心智表現的測量。

儘管嬰幼兒有很強的記憶能力,但大多數成人對他們三歲前發生生的事無法回憶起來。那是因為他們早期的記憶的存儲方式與成人不一樣,而且早期的記憶是以非語言符號的形式保存的。即使他是有記憶的,但卻無法用現在的思維方式提取出來。智力定義為一種或一系列能夠使人更有效地解決問題的特質。遺傳和環境對智力表現都有重要作用。智力成就這一發展領域同時受到天性與教養兩種強大力量的指引。

聚合性思維要求個體找出問題的一個最佳答案,並且要精確,這正是智力測驗所測量的內容。相反,發散性思維要求個體發現問題的各種不同的答案和解決方法,沒有絕對的正確答案,創造力是發散性思維。發散性思維與智商分數之間只存在中度相關,家庭環境對發現性思維的影響作用似乎比遺傳因素更強。那些創造力強的兒童的父母經常鼓勵他們的好奇心,並給他們充分的自由去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進行深入探索。

我的思考

創造力在現在的社會比智力和知識更重要。想培養孩子的創造力,要鼓勵孩子多提問和冒險,培養孩子的堅持性和內在興趣,儘量少要求孩子死記硬背或者避免正確答案唯一的問題,強調對問題的討論過程,找出多種答案,有助於發展他們的發散性思維,但現在中國的功利性教育和應試教育卻扼殺了孩子們的創造力。

我們以前的學習氛圍沒這麼壓抑,都是在國中或高中時才開始發力,辛苦學習。而現在的國小生的作業已經要寫到晚上九點或十點了,每個作業父母都要簽字,弄的親子關係比較緊張。或許我們應該樹立一種觀念,小孩在學校學習狀況與將來的生活質量是中度相關的,不是完全成比例對應的,多給孩子一點寬鬆的環境,讓他們有一個可以回憶的美好的童年,或許對他將來的事業、生活有更大的幫助。

標籤: 讀後感 心理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gr/xinlixue/l926o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