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個人範例 >職業 >

淺談高職文祕專業課程編制的價值取向探析

淺談高職文祕專業課程編制的價值取向探析

探討文祕專業課程編制合理的價值取向,是促進高職教育文祕專業良性發展的勢在必行的舉措。

淺談高職文祕專業課程編制的價值取向探析

一、課程編制的內涵

課程編制是課程研究領域的一個重要課題,又稱課程編排或課程編。從狹義上來理解,課程編制就是制某個學程的具體活動的過程;從廣義上來理解是指幾乎包含所有形式的課程變化。英國學者菲利普泰勒認為,課程編制是指通過精心計劃的活動,設計出各種學程或教育活動方式,並將它們提供給教育機構中的人,依此進行教育。這種理解是一種比較折中的定義。我國學者對課程編制的含義爭議不大,普遍認為課程編制就是完成一項課程計劃的整個活動過程。

隨着對課程編制的認識和研究的深入,人們歸納出來一些特定的課程編制的模式,例如過程模式、環境模式、目標模式等,總結出了一些相關理論和具體做法。

二、高職課程價值取向的基本理論

課程的價值取向是課程主體在課程活動中根據自身背景、立場等需求進行價值選擇時所表現出來的價值傾向性,以實現自己所追求和嚮往的價值理念和目標。隨着高職課程的不斷豐富與發展,課程的價值取向出現了以掌握學科知識為核心的學科本位、以完善人格為核心的人格本位和以形成職業能力為核心的能力本位等多種理論。

1.學科本位論

學校課程的開設都是按照學科的體系設計的,任何一個學科都離不開知識本身的關聯性,即由本科所構成的一個知識體系。以學科為本位編制課程就是以學科內容為中心設計課程,其課程強調教學的整體性和文化基礎知識的系統性,它關注的焦點是學科或知識。為了保證學科的獨立性,學科的課程體系、課程內容安排嚴格遵守學科的相關性和邏輯性,並注重先後順序的安排。目前,學科課程在各國的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中應用得比較廣泛。但對於高職教育來説,由於其與職業教育課程定向性的要求相距甚遠,不適合對應用型人才的智能結構要求,滿足不了社會需求。近年來,學科本位論在職業教育的領域受到了較多的質疑和批判。學科本位課程過分強調理論知識的講授,重理論知識的完整性和系統性而忽視了實踐能力的培養,導致學生動手能力較差,缺乏足夠的實踐技能訓練,適應能力也不強。這是學科本位論在職業教育領域受到批判的主要原因。

2.人格本位論

人格本位論強調理性與非理性、人文與科學間的互補關係,可持續發展是其追求的目標。人格本位嚮往的是人格的和諧發展,注重以能力為基礎,希望的是在寬厚的文化底藴上進行專業課程的編制。這種價值取向體現的是以素質培養和人的和諧發展為核心目標。它主張要通過知識傳授等方式使人在人格魅力、知識方法、智慧技能或職業倫理等方面實現完善與發展。它反對將知識傳授作為課程的根本目標。目前,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課程價值取向追求的就是人格本位。

3.能力本位論

能力本位論注重以職業崗位羣所必備的能力、知識和素質為依據來構思培養方案,強調以培養技術應用能力為主線來開設課程。其衡量的角度主要是課程的設計是否合理,這種設計培養出來的學生能否達到行業中的能力標準和能否滿足社會崗位的需求,所以它編制課程的出發點都是緊緊圍繞從事某一職業崗位應具備的理論知識和必須掌握的基本操作技能而設計的。學科的課程之間不再過分強調原屬學科性、學術性和系統性,打破傳統學科的限制,而是以職業技能為中心,根據本職業崗位的需要,重新整合將來所從事專業必須要掌握的知識。按照職業教育的規律,創新課程編制,形成具有職教特色的新課程。能力本位論注重實際技能的訓練,強調理論教學要為技能訓練做服務支持,讓學生在實際職業活動中掌握本職業崗位的能力。能力本位雖然對基礎理論課程削減得比較多,但並不是完全拋棄理論基礎知識,它只是要求給予必須用的理論知識講授,要求培養的人才能掌握與本職業崗位或相近的崗位羣必須具備的基本技能,以適應米來職業崗位的發展和變化。這種課程的價值取向將成為當今職業教育課程發展的主流趨勢。

三、高職文祕專業課程編制應以職業能力為本

1.關於職業能力

有時我們的理解並不到位,甚至還過於片面和狹隘,總有人將一些孤立的技能也界定為一種能力,或者認為職業能力就是一種素質,可以廣泛應用到各個崗位中。這種認識的確具有片面性。單純的技能也是一種能力,但它只是職業能力的一部分,並不是完整的職業能力。完整的職業能力應是單純的技能與綜合知識相結合,這種能力才是我們高職院校培養的目標。要想掌握簡單的單純的技能,完全可以去社會上的職業培訓機構學習。職業教育培養的學生能力是有別於職業培訓的,這也正是職業院校職業教育的功能的體現。通常認為,工作崗位上特定的職業能力不能用一般素質來取代。如果脱離職業活動的素質訓練,那麼必然是又走向了學科本位,職業院校存在的價值也就失去了。關於能力,概括地講,就是指一個人完成某種活動所具有的能動力量。能力要通過人的具體活動來體現,人是能力的載體。因此,在社會分工中,我們所講的職業能力要經過系統的、嚴格的職業培訓和教育才能實現和獲得。這也是職業教育的任務和使命所在。高職院校培養的學生獲得的技能不應只是掌握一項或幾項簡單的操作技能或動手能力,而更應該是人的素質,包括心理素質、身體狀況、思想道德修養、文化知識、經驗、技術與技能、人格意志、審美觀、生活態度等的全面提升。這種能力實際上就是一種綜合職業能力,這也是我們所倡導的職業能力。這種綜合職業能力不是一些毫不相干的孤立的能力的機械相加,也不是單一的一種能力,而是相互影響、相互聯繫的各種能力共同構成的一個複雜的有機的整體。即個體將所學到的知識、技能和態度在特定的職業活動或情境中進行類化、遷移和整合所形成的能完成一定職業任務的能力。這種綜合職業能力包含兩個層面:一是近期的職業流動的職業能力,二是長遠考慮的個性發展所需的一般素質和能力。掌握了這種綜合職業能力使就業者能很好地適應所從事的職業,即使崗位發生了變化,面對新的職業時,也不會因為原有的技能和知識不適應而不知所措,反而會在新的職業環境中重構自己的知識。

2.能力本位與人格本位的爭論

其實,課程編制價值取向的爭論一直就沒停止過。爭論的焦點主要體現在能力本位和人格本位的定位上。人格本位論指出,不能過分強調職業能力的培養,以能力本位設置課程忽視了學生個性的發展,從課程內容到課程的目標,能力本位時刻都在以職崗位所需設計課程,更多地關注生產世界,其結果是導致了高職課程過多地陷入了技術與操作的層面,技術、規則、標準等成了衡量課程與教學的關注點,以能夠滿足社會崗位需要為出發點,過分突出教育的經濟職能;這樣一來,就忽視了學生精神世界的完善與發展,不利於對學生個性的培養,不利於學生潛能的開發和綜合素質的提高,偏離了馬克思主義強調的人的全面發展的軌道。其實,這是對職業能力一種狹隘的`理解,其原因在於對高等職業教育的本質內涵認識不夠。

教育不管形式、層次如何,歸根到底都是為了實現人的全面發展。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一再強調教育應當促進每個人的全面發展,即身心、智力、敏感性、審美意識、個人責任感、精神價值等方面的發展。同樣,教育不僅是要培養一個高素質的公民、一個全面發展的人,更為突出的是要培養一個具有較強職業崗位能力的勞動者。正如我國著名教育家黃炎培所説的,職業教育的目的乃在養成實際有效的生產能力,使無業者有業,有業者樂業。同時他又指出,凡教育皆含職業之意味。蓋教育雲者,同授人以學識技能,使之能生存於世界也。推動社會的發展進步,離不開這些勞動者,這也是高職教育得以生存的基點。

3.高職教育應以能力本位為價值取向

高職教育的職業性特點要求其以能力本位為價值取向,在課程編制中突出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培養,這是高職教育的生命力和靈魂所在,也是在教育競爭一中求得生存、求得發展的基石。

高職文祕專業是高職教育中的一門常設專業,它的課程編制也離不開高職教育的原則,以職業能力為本是核心,所以培養學生祕書職業能力是出發點,在做好職業能力分析的基礎上,以祕書崗位的職業特點選擇教學知識,描述與構建課程結構,編制出反映培養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課程體系。課程編制過程中要淡化理論教學,着重介紹理論應用範例;在照顧到學科的系統性、完整性的基礎上,加強實際操作與技能的演練,搞好實踐教學環節,改變偏重於理論驗證的教學模式,為學生米來適應祕書崗位工作搭建一個良好的平台。使學生獲得相應的職業能力是文祕課程教學和質量評價的標準,也是課程編制的出發點和終結點。鑑於社會對祕書工作的要求已經轉向複合型和多功能型,應及時調整文祕專業的培養目標,合理編制課程內容,突出祕書職業教育,講求實用與實踐,使培養的學生掌握一定程度的理論知識、具備較強的技術應用能力和較高的身心素質,這也是我們文祕專業教師的職責所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gr/zhiye/0v5yd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