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個人範例 >職業 >

專業無論冷門熱門,這幾點要注意

專業無論冷門熱門,這幾點要注意

☆每年大學聯考填報志願時,如何選擇專業成了各位家長比較揪心的事。選擇“熱門”專業吧,分數推得很高,難於報讀。選擇“冷門”專業吧,現在大學的就業率本來就低,讀出來不是更難找工作。其實,家長這一擔心並不無道理,但問題的關鍵是專業的冷熱就真的就直接導致就業的好壞嗎?無論今天所謂的熱門專業還是冷門專業,做出選擇時,關鍵是你得摸得着“門道”,真正搞懂這些專業的現狀和發展的未來。

專業無論冷門熱門,這幾點要注意

◇冷熱專業並不等於冷熱就業◇

填報志願時, 各專業的就業率無疑是考生和家長最為關注的問題。全國大學畢業生平均只有70%的就業率更是讓考生和家長心驚膽戰。於是大家爭相挑選“熱門”專業,以為這樣便能為四年後的就業買下一份保險

以就業率作為大學聯考志願填報的風向標,很簡單,很實用:冷門專業意味着社會需求少、就業率低,熱門專業則表明就業率高。它存在一定的合理性,但不能將它無限放大。第一,我們不能由就業這一個要素來決定自己在四年裏應該學什麼;第二,此時的“熱門”並不代表今後會一直熱門。

前幾年會計專業被人們吵得很熱,各大高校都想方設法在自己所屬院校開設會計專業,搶佔這一市場熱點;可好景不長,大家一窩蜂的上,帶來的結果就是沒有幾年,會計專業就人滿為患,嚴重滯剩,成為一個“冷門”專業。所以,冷熱專業只是一個相對概念,沒有永遠熱門的專業,也沒有永遠冷門的專業,只有市場行情的自動調節轉換。

而且,一個“熱到發燙”的專業裏,也有同學找不到工作;很冷門的專業裏,卻有“牛人”可以任意挑選自己想從事的工作。所以,對一個大學生而言,有沒有好工作,更直接的因素更應該是大學四年你究竟學了什麼、做了什麼,而不僅僅是背了一張專業的“皮”,更重要的是這張“皮”下的真正能力。

◇專業無好壞適合自己才最好◇

被譽為“職業輔導之父”的帕森斯認為,在選擇職業的過程中,涉及三個主要因素:對工作性質和環境的瞭解,對自我愛好和能力的認識,以及兩者之間的協調和匹配。這個理論 同樣可以用到專業選擇上來

據調查發現,考生在填報志願時,和父母一起商量決定的人最多,佔到調查人數的 56.7%;其次是與老師商量決定,佔調查人數的 20%;15.9%的`人自己決定;而依據職業測試、心理測試專家建議的有7.4%。可見在報考志願時,很多學生是與父母或老師商量決定的,甚至有家長代替孩子作決定。

其實80%的孩子,對於今後自己從事什麼等都無明確的界定,這時藉助科學的專業測試和心理測試就顯得很有必要。一個孩子不僅要知道“我喜歡什麼”、“我擅長什麼”還要知道“我能做什麼”,只有這樣,他的選擇才是自己愛好、自己喜歡、並有能力達到的。我們前面提到俱樂部所用的《北大方正專業測評》就是一個“性格+特長+興趣”三位一體的科學評價模式。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沒有一個人單憑一個興趣就能把事情做好,它需要相關的品格特質去支撐,需要相關方面的能力去實現。

比如説新聞專業不僅對學生的綜合能力要求高,對性格也有一定的要求。試想,一位害羞的記者如何與採訪對象順暢地溝通,一位不喜交際的媒體從業人員如何獲得最新最有價值的消息。如果單單是缺乏經驗,那還可以在挫折和抗擊打中茁壯成長,可要是性格與之相排斥,改變起來難度相當大。

職場中,很多企業在招聘新人時,也將性格測試放在重要地位。他們認為,一個人能力不足,可通過培訓提高;但一個人的性格與專業、職業不匹配,要改變起來,就困難多了。“性格+特長+興趣”才是一個人成功成材最給力的保證。

標籤: 冷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gr/zhiye/6vy1k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