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個人範例 >職業 >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力開展,我們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為某一行動所制定的具體行動實施辦法細則、步驟和安排等。那麼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1

一、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掌握服裝設計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能適應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需求,具有人文精神、服裝藝術設計與技術創新能力,熟悉設計程序和相關法律,瞭解中外服裝藝術設計的發展動態,實踐能力強,能在服裝設計教育、研究、設計、新聞等生產和管理領域從事相關服裝藝術設計、研究、教學、管理等方面工作,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的應用型人才。

二、培養要求

服裝設計方向突出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學生主要學習服裝藝術設計方面的專業基礎理論和基礎知識,受到服裝設計方面的設計思維與方法及基本設計技能、技巧的訓練,具有服裝設計與實踐、教學和研究等方面的專業知識、能力與素質。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潛力,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意識和創新精神。

1、堅持厚基礎、寬口徑、新思維、重創造的基本原則和理念,使學生具有一定的人文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基本理論知識,掌握服裝設計專業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技能,瞭解服裝藝術設計學科前沿和發展動態,具有獨立獲取信息、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基本能力及開拓創新的精神,具有一專多能的知識結構,具備較強的從事服裝藝術設計專業工作的能力和素質。

2、知識結構:具有較紮實的服裝藝術設計專業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瞭解本專業學科的新成就、新發展,獲得服裝藝術設計的初步訓練,具有一定的設計鑑賞能力和創作能力,懂得藝術設計學科的一般規律,能勝任相關單位的服裝設計工作和研究工作等。

3、素質結構:熱愛社會主義祖國,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具有敬業愛崗、遵紀守法、團結協作的品質;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會公德和職業道德;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高尚的審美情操,堅強的意志和較強的應變能力,養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個性。

4、畢業生應獲的知識和能力:服裝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要具備較強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熱愛服裝藝術設計事業,具備基本服裝藝術設計中獲取信息、處理信息能力,服裝設計組織管理能力,並有較強的使用現代技術及計算機輔助設備能力;具有服裝藝術設計學科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有較高的美學修養;掌握服裝藝術設計學科的基本技能和學術研究、創新方法;掌握和運用現代設計技術,特別是平面輔助軟件、網絡技術的能力;掌握並能夠初步運用營銷學、心理學、設計美學等基礎理論,具有良好的設計師職業道德素養和從事服裝藝術設計的基本能力;瞭解服裝藝術設計行業的前沿理論、應用前景及發展動態,以及平面藝術設計行業的新成果,具有一定的創造能力和自學能力;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

三、主幹學科

藝術設計學、文學。

四、主要課程

服裝概論、構成藝術、服飾圖案、服裝效果圖技法、服裝設計基礎、主題設計、專題設計、服裝結構設計、服裝工藝學、服裝材料學、服裝色彩設計、服裝立體裁剪、針織服裝設計、服裝CAD、服裝推板排碼、計算機輔助設計。

五、主要實踐教學環節

教學實踐、服裝市場調研、服裝設計實習、專業考察實習、畢業實習等等,四年共按排 4~5次,累計6~15周。

六、修業年限及授予學位

四年,文學學士。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2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遵循素質教育的思想,根據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的需求,突出職業教育的特色,倡導

“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的課程理念,以全面提高學生的專業知識技能和綜合職業素質為宗旨,學前教育專業在教學中應體現以下原則:

1、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全力提高專業教學的針對性

關注市場變化和企業用人需求,調整人才培養規格、知識技能結構、專業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逐步實現供給課程向需求型課程的轉化。

2、以職業能力為本位,全面打造學生的綜合職業素質。

以先進的教育觀念、教育內容和教育方法,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全面的綜合素質。加強實踐性教學環節的科學安排與指導,培養學生有較強的崗位適應能力和可持續發展的職業基礎。

3、以“學生怎樣學”為中心,着力培養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

儘量使學習內容的設計適合學生的知識結構,大膽採用新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正確的審美觀、創新意識和能力。

二、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培養規格

1、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與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要求相適應的,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能適應當代幼兒園教學工作、文化傳媒等企事業單位工作的教師和文員。

2、人才培養規格

(1)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與道德品質,具備自我學習的能力和與人合作的能力。

(2)有較強的心理承受能力和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

(3)具有較強的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能力;

(4)具有創新精神和較強的職業轉型能力;

(5)取得本專業的普通話、聲樂或鋼琴或舞蹈等級證。

3、專業基本能力

(1)、掌握從事幼兒教育工作所需要的中等文化科學知識、技能。

(2)、掌握開展羣眾藝術活動及文化傳媒活動所需要的藝術、禮儀、語言表達的基本知識和相應的技能技巧。

(3)、能説標準的普通話,具有較強的文字表達能力和公關協調。

(4)、具有計算機的基本知識,能熟練地進行文字錄入與處理,能設計製作簡易的電教軟件,正確使用常見的電教設備。

(5)、掌握基本的手工製作及技巧,具有繪畫的基本知識和表現手段。能創制簡易的教具,掌握開展各項教育活動的一般知識和方法。

4、專業專門化方向和就業崗位

本專業畢業生主要面向幼兒園、傳媒等企事業單位,從事幼兒教育、羣眾文藝及傳媒類工作。

三、修業年限

學習年限:三年

學習方式:全日制

招生對象:國中畢業生

辦學層次:普通中等職業教育

畢業生標準:

1、按規定修滿所有文化類課程,成績合格。

2、學前專業各項技能,經公開考試合格,達到了中職層次技能標準。

3、按規定完成了畢業實習任務,按要求完成畢業論文的撰寫,經鑑定合格。

4、獲得了普通話水平測試合格證書、計算機一級證書、英語應用能力證書。

達到以上四條要求,為合格畢業生,予以發放畢業證書。

四、課程設置

學前教育專業的知識結構為必修課、限選課和任選課三類。

1、必修課

主要包括文化基礎課程、素質拓展課、專業基礎課、專業主幹課、實踐實習課。

(1)文化基礎課程:具有必備的文化基礎知識。主要包括語文、數學、英語、體育、德育、計算機應用基礎、職業生涯規劃、職業道德與法律、就業與創業指導等基礎知識。

(2)素質拓展課:主要包括社交禮儀、中國歷史與文化、人文與旅遊講座。

(3)專業基礎課:主要包括聲樂基礎、樂理視唱練耳、美術、手工、幼兒文學。

(4)專業主幹課:主要包括幼兒教育學、幼兒心理學、幼兒衞生保健、普通話、鋼琴基礎、舞蹈基礎、唱歌、幼兒園教育活動。

(5)實踐實習課:主要包括軍訓與入學教育、專業綜合實習和畢業綜合實習。

2、限選課

主要包括鋼琴考證、舞蹈考證、聲樂考證、幼兒歌曲演唱、幼兒歌曲彈奏、幼兒舞蹈創編、幼兒英語口語、幼兒美術等方面的知識。

3、任選課

主要包括英語等級證、計算機等級證、專業技能證、其他技能證書的考證輔導。

五、課程設置

(1)課程安排

專業:學前教育

學制:三年

招生起點:國中

序號

類別

課程名稱

每週課時數

全日制

第一學年

第二學年

第三學年

第一學期

第二學期

第三學期

第四學期

1文化基礎課

安全教育

1111

實習2

語文23

數學24

英語225

職業生涯規劃16

德育27

禮儀118

體育22229

計算機基礎4410

職業道德與法律111

應用文112

普通話2213

就業指導114

五筆輸入215

專業課

聲樂基礎24216

樂理與視唱練耳444317

舞蹈基礎4418

鋼琴基礎34219

美術(簡筆畫)220

手工製作221

幼兒衞生保健422

幼兒教育心理學323

保育員知識與技能424

音樂鑑賞225

少兒舞蹈426

兒童舞蹈創編427

幼兒英語428

幼兒歌曲彈唱429

幼兒文學230

幼兒園教育活動3

每週合計課時

30303030

六、課程簡介

學前教育專業的課程可分為必修課、限選課和任選課三大類型,每門課程註明了參考學時或教學週數。

必修課

1、文化基礎課程

(1)語文

在國中語文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現代文和文言文閲讀訓練,提高學生閲讀現代文和淺易文言文的能力;加強文學作品閲讀教學,培養學生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加強寫作和口語交際訓練,提高學生應用文寫作能力和日常口語交際水平。通過課內外的教學活動,使學生進一步鞏固和擴展必需的語文基礎知識,養成自學和運用語文的良好習慣,接受優秀文化薰陶,形成高尚的審美情趣。

(2)數學

在國中數學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數學的基礎知識。必學與限定選學內容:集合與邏輯用語、不等式、函數、指數函數與對數函數、任意角的三角函數、數列與數列極限、向量、複數、解析幾何、立體幾何、排列與組合、概率與統計初步。選學內容:實用微積分。通過教學,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培養學生的基本運算、基本計算工具使用、空間想像、數形結合、思維和簡單實際應用等能力,為學習專業課程打下基礎。

(3)英語

在國中英語的基礎上,鞏固、擴展學生的基礎詞彙和基礎語法;培養學生聽、説、讀、寫的基本技能和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使學生能聽懂簡單對話和短文,能圍繞日常話題進行初步交際,能讀懂簡單應用文,能模擬套寫語篇及簡單應用文;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和繼續學習的能力,併為學習專門用途英語打下基礎。

(4)體育

體育與健康是在國中相關課程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體育與衞生保健的基礎知識和運動技能,掌握科學鍛鍊和娛樂休閒的基本方法,養成自覺鍛鍊的習慣;培養自主鍛鍊、自我保健、自我評價和自我調控的意識,全面提高身心素質和社會適應能力,為終身鍛鍊、繼續學習與創業立業奠定基礎。

(5)德育

《德育》是我校各專業的公共課,堅持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從學生的思想實際出發,以學生的思想、道德、態度和情感發展為線索,圍繞學生德育需求,生動具體地對學生進行公民基本道德、心理品質、法制意識教育,進行社會經濟、政治常識的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幫助學生初步形成正確觀察社會、分析問題、選擇人生道路的科學人生觀,逐步提高參加社會實踐的能力,成為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素質的公民和企業歡迎的從業者。

(6)計算機應用基礎

在國中相關課程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計算機的基礎知識、常用操作系統的使用、文字處理軟件的使用、電子表格軟件的使用、數據庫基本操作和使用、計算機網絡的基本操作和使用,掌握計算機操作的基本技能,具有文字處理能力,數據處理能力,信息獲取、整理、加工能力,網上交互能力,為以後的學習和工作打下基礎。

(7)職業生涯規劃

通過教學使學生掌握職業生涯規劃的基礎知識和常用方法,樹立正確的職業理想和職業觀、擇業觀、創業觀以及成才觀,形成職業生涯規劃的能力,增強提高職業素質和職業能力的自覺性,做好適應社會、融入社會和就業、創業的準備。通過本課程的教學,學生了解職業發展的階段特點;清晰地瞭解自身角色特性、未來職業的特性以及社會環境;瞭解就業形勢與政策法規;掌握基本的勞動力市場相關信息、相關的職業分類知識以及就業創業的基本

知識。並讓學生具備自我認識與分析技能、信息搜索與管理技能、生涯決策技能、求職技能等,提高學生的各種通用技能,比如溝通技能、問題解決技能、自我管理技能和人際交往技能等。

(8)職業道德與法律

遵循中職學生成長成才的規律,以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行為方式、良好的法律行為方式、良好的心態與行為調節能力為己任,以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法律素質和心理素質且可持續發展終身受益為課程歸宿。幫助學生了解文明禮儀的基本要求、職業道德的作用和基本規範,陶冶道德情操,增強職業道德意識,養成職業道德行為習慣;指導學生掌握與日常生活和職業活動密切相關的法律常識,樹立法治觀念,增強法律意識,成為懂法、守法、用法的公民。

(9)就業與創業指導

《就業與創業指導》是遵循職業教育規律,針對中職學生特點而組合開設的一門體現中職教育就業導向的綜合性課程,強調理論性和實踐性的有機統一,內容包括創業基礎理論、創業意識、就業相關基本知識。通過課程學習,讓學生樹立職業生涯規劃理念,掌握創業基本知識和技巧、增強創業意識和精神、瞭解國家就業方針和政策。開設這一課程,是引導中職學生理性規劃個人職業生涯發展的一項重要措施。對於幫助中職學生了解社會需要及認識自身優勢,促進學生職業素質發展,激發創業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素質拓展課

(1)社交禮儀

本課程為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在畢業後能有較好的社交禮儀規範,主要包括了社交禮儀的涵義、社交禮儀的職能與原則、社交禮儀的基本行為規範、日常社交禮儀及儀容儀表禮儀等,學生通過學習和掌握基本的實際操作知識,有益於個人修養、社會生活交往素質的提高,為擇業打下基礎。

(2)中國歷史與文化

本課程主要介紹了中國歷史與文化的基本知識,主要內容有:中國歷史、思想文化、制度文化、民俗文化、傳統藝術文化、器物文化、景觀文化、飲食文化等。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能較系統地瞭解中國古代傳統文化基礎知識,認識中國文化發展的基本規律,增強愛國主義思想感情。

(3)人文與旅遊

本課程主要介紹中國旅遊名勝的人文、歷史和自然景觀,詳細講述祖國各地的旅遊名勝。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感情,豐富學生的地理旅遊知識,擴大視野。

3、專業基礎課

(1)口語

本課程為學前教育專業實踐性較強的理論課程,主要包括普通話訓練、一般口語交際訓練和幼兒教師職業口語訓練等,使學生掌握教師口語訓練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以及技能訓練的示範和基本要求,以保證學生課內外口語技能訓練做到有序、有效,為學生以後教育、教學工作打好基礎。

(2)樂理視唱練耳

樂理學習五線譜記譜法、簡譜記譜法的有關常識,介紹首調唱名法、固定調唱名法。認識樂譜中的力度記號、速度術語、表情術語、裝飾音和其他常用記號。掌握音階、調號、調式(大調式、小調式、中國民族調式)的有關知識。掌握和絃(三和絃、屬七和絃)的一般知識。

視唱課程包括了視唱發聲、音準等基礎知識,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能掌握基本視唱技巧,為聲樂和鋼琴課程的學習打下基礎。

練耳是視唱練耳課中的一項內容,它是培養音樂聽覺能力的一門重要的基礎課程,是從事音樂表演、音樂創作、音樂理論、音樂教育的專業及業餘音樂工作者的必修課程,內容包括旋律聽寫、和聲聽寫,通過本課程的學習,讓學生掌握聽覺練習,以此為學好音樂課程和鋼琴課程打好基礎。

(3)美術

主要是掌握繪畫的基礎知識,培養對美術的興趣。學習內容包括素描、色彩、構成(平面、色彩)、藝術欣賞、美術史等,通過學習使學生具備初步的藝術鑑賞能力與較強的藝術實踐能力。

(4)手工

本課程主要包括摺紙、泥工、剪紙、撕紙、教具製作等內容,通過學習使學生學會怎樣選擇手工材料,掌握手工製作的基本技巧,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陶冶學生的情操。

(5)幼兒文學

本課程主要包括低幼兒童文學概論、兒童詩歌、童話、寓言、兒童故事、兒童圖畫讀物、兒童科學文藝等內容,通過學習使學生對低幼文學的主要內容有個全面的瞭解,在掌握低幼文學基礎知識的基礎上能根據實際教學情況對兒童作品進行創編與改編。

4、專業主幹課

(1)幼兒教育學

本課程為幼師專業理論課程,主要包括幼兒教育的意義與發展,我國幼兒教育制度與基本理論,幼兒的全面發展教育,幼兒教師,幼兒園的環境與制度,幼兒園的教育活動及教育的銜接與合作。通過本門課程的學習,使學生對入學前兒童的教育問題形成基本的認識和態度,掌握從事幼兒教育工作的基本知識與技能。

(2)幼兒心理學

本課程為幼師專業理論課程,主要包括幼兒的感知運動、注意、語言、思維、想象、情緒、個性、氣質、社會性等。通過本門課程的學習,使學生着重瞭解學齡前幼兒心理髮展的歷程與特徵,為學生以後教育、教學工作打好基礎。

(3)幼兒衞生保健

本課程主要包括人體概述、幼兒解剖生理特點及衞生、幼兒的生長髮育、幼兒的生活制度、幼兒的營養衞生、幼兒的心理衞生、幼兒的常見病和傳染病及其預防等內容,通過學習使學生知道幼兒衞生保健是一門研究如何保護、增進幼兒健康的課程。

(4)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

本課程為學前教育專業實踐性較強的理論課程,主要包括如何確定幼兒園的活動目標、幼兒園活動設計的基本原則、幼兒園活動設計的模式、組織幼兒園教學活動的方法、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手段的選擇等。通過本門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幼兒園的主要課程模式、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師必備的教學技能,學會設計並組織幼兒園教學活動,為直接服務於幼兒園教育教學的實踐奠定較為堅實的基礎。

(5)舞蹈基礎

本課程是幼兒師範專業舞蹈教學課,主要包括舞蹈基本功訓練:把杆訓練、地面訓練、跳躍訓練、技巧訓練等,所學舞蹈的種類有:民族舞、古典舞、芭蕾舞、現代舞等,其中以民族舞蹈為主要學習方向。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舞蹈教學的基本要求和舞蹈技巧,為以後的幼兒舞蹈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

(6)鋼琴基礎

本課程為演奏技術課程,其主要學習內容是讓手指靈活有力,獨立不倚、平均發展,手腕鬆動自如(左、右手須要有同樣的能力);掌握一定的演奏技巧:音階、琶音、顫音等,使學生有演奏一定難度作品的能力,為以後即興彈奏打下良好的基礎。

(7)唱歌

本課程的主要是學習歌唱發聲的基礎知識和嗓音保護常識,掌握正確的歌唱姿勢和呼吸方法,做到有氣息支持地歌唱,使中聲區的發聲自然統一。學習韻母的正確發音和連音、頓音唱法,歌唱時應注意咬字吐字準確、清晰。學習共鳴調節,並且適當擴展音域。學習演唱不同題材、體裁、風格的齊唱、獨唱、二部輪唱,做到音高、節奏準確,歌唱時應具有一定的表現力。

(8)音樂鑑賞

本課程的主要目的是以審美為核心,培養學生健康審美情趣和感受體驗,鑑賞音樂美的能力,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突出藝術學科特點,寓思想品德教育於音樂之中。陶冶情操,提高修養。促進學生全身心全面健康發展。

本課程教學環節包括講授和以聆聽音樂為主,引導學生在情感體驗上對音樂作品進行分析,比較與評析。使他們在欣賞音樂的實踐中認識理解、鑑賞音樂,掌握必要的音樂知識與欣賞方法,注意學習各國、各地區、各民族、民間音樂作品,以開闊學生的音樂視野,啟迪智慧,促進學生全身心全面健康發展。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

(9)兒童舞蹈創編

本課程從幼兒舞蹈表現形式入手,結合《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的要求,通過幼兒舞蹈不同形式、不同創編方法訓練,使學生全面瞭解掌握幼兒舞蹈創編的技術技能,找到兒童舞蹈創作的規律和方法,自如運用所學知識。同時讓學生對中外各民族舞蹈文化的深度內涵有所瞭解,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增強創造力和表現力。

1、懂得幼兒舞蹈創編在幼兒園、國小舞蹈教學的重要意義和基本特點,能根據兒童的心理及生理特點、生活情趣、審美標準,掌握幼兒舞蹈創編的內容、方法,培養學生具有一定的幼兒舞蹈創編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2、以培養合格的、業務素質優良的幼兒教師為出發點,遵循美學的基本原理和舞蹈教學規律,發揮學科的特點,在舞蹈創編藝術實踐中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良好的師德。

(10)保育員知識與技能

通過專業理論知識學習與操作技能訓練,使保育員初步掌握嬰幼兒生理、心理髮展的特點及衞生保健知識;初步掌握托幼機構的法規知識及嬰幼兒教育的目標、基本原則與方法;熟悉托幼機構常用護理方法及意外事故的初步處理方法;具備靈活配合教師組織好嬰幼兒生活、遊戲、學習、運動的能力與部分專業技能技巧。

5、實踐實習課

實踐實習課安排為:軍訓1周,專業綜合實習二、三、四學期為1周,第五學期為9周,第六學期為全期。軍訓活動培養了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堅強的意志。專業綜合實習通過檢測學生對課本知識靈活運用情況,來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

(二)、限選課

(1)鋼琴考證

以輔導考社會藝術水平的鋼琴等級證為主。

(2)舞蹈考證

以輔導考社會藝術水平的舞蹈等級證(分教師類與學生類)為主。

(3)、聲樂考證

以輔導考社會藝術水平的聲樂等級證為主。

(4)兒童歌曲演唱

本課程的主要內容包括兒童歌曲的演唱技巧、幼兒嗓音特點、保護幼兒嗓音常識、幼兒聲音訓練的基本方法,通過學習使學生學會如何演唱不同題材、不同風格的幼兒歌曲。

(5)幼兒美術

本課程的主要內容包括簡筆畫、裝飾畫、卡通畫、構成(立體)和陶藝製作等。主要是培養學生動手的實際操作能力。

(6)幼兒歌曲彈奏

本課程的主要內容為和聲、樂理、視奏、即興彈奏,通過學習使學生能掌握幼兒歌曲彈奏和即興伴奏的方法和技巧。

(7)幼兒舞蹈創編

本課程是幼兒師範專業中舞蹈基礎的一個延伸,課程主要依據幼兒舞蹈本身所具有的天真、單純、活潑、形象、誇張和擬人化為特點,突出幼兒的表現力,根據各種幼兒歌曲、童謠為創作源泉,使學生掌握幼兒舞蹈的各種特點,為以後舞蹈教學中遇到的幼兒舞蹈編創做準備。

(8)幼兒英語口語

本課程為幼師專業英語口語課程,主要內容包括幼兒教師應掌握的基本的英語詞彙和英語日常口語等,使學生能掌握英語基礎知識,講出清晰正確的英語口語,為今後的學習和工作打下基礎。

(三)任選課

主要是英語等級證、計算機等級證、專業技能證、其他技能證書的考證輔導課程。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3

一、人才培養方案創新思路

(一)確定專業定位

學生的職業生涯是實現學生自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結合。專業定位立足於學生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職業生涯發展,使學生獲得個性發展與企業工作崗位需要相一致的職業能力,為學生的職業生涯奠定基礎。

(二)實施以崗位任務為導向

課程設置課程設置與崗位任務相匹配。按照城軌交通運營領域行車、客運二大崗位羣的崗位任務的內在邏輯關係設計課程,從崗位需求出發,為學生提供體驗完整工作過程的學習機會,逐步實現從學習者到工作者的角色轉換。

(三)突出以崗位能力為核心

組織課程圍繞行車、客運二大崗位羣的崗位能力的形成組織課程內容,以崗位任務為中心來整合知識、能力與素養。注重職業情境中學生職業素養養成和職業能力培養。

(四)以崗位任務難度為線索

由易到難課程安排行車、客運二大崗位羣所主要從事的工作任務具有由簡單到複雜難度逐步遞增的內在關係,據此將學習領域課程合理排序,學生系統學習後,獲得完整的崗位職業能力。

(五)突顯以運輸組織模式為依據

實施教學以車站行車工作、調度指揮等運輸生產任務為載體,依據城市軌道交通運輸生產高度集中、統一指揮、逐級負責的組織特點,設計學習情境,組織學生扮演不同的崗位角色,在真實的體驗中強化崗位意識,獲得崗位職業能力,內化職業素養。

二、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方案創新點

(一)確定人才培養規格方式創新

為確定人才規格,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成員深入企業,進行專業人才需求調研;對畢業生跟蹤調查,對調查問卷進行分析,確定本專業畢業生所應具備的知識、能力、素養規格。

(二)人才培養策略創新

本專業崗位羣內部崗位之間由低到高呈遞進關係,崗位之間的遞進關係是由不同崗位所需不同能力形成的,能力與崗位的遞進關係成正相關。針對該專業對應的崗位羣能級關係的特點,在本專業推行“循崗施教”的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方案。

(三)課程體系創新

1.課程體系構建方法創新對崗位羣工作任務進行分析、歸納、總結,按照基於工作過程的課程模式,確定《城市軌道交通車站行車工作》、《城市軌道交通調度指揮工作》、《城市軌道交通應急處理》、《城市軌道交通客運組織》和《城市軌道交通客運服務》等5門學習領域課程,系統設計與“以崗促教、突出應用”人才培養方案相適應的專業課程體系。2.新課程體系通過“理論+實踐、實踐+理論”,合理配置,將理論穿插在實踐教學中,“邊理論邊實訓、以實訓促理論”,建立以職業能力培養為主導,涵蓋基本技能、崗位技能和職業能力等多層次,循序漸進的課程體系。

(四)教學模式創新

改革傳統教學模式,推行教學做一體角色扮演等多樣化等教學模式。

(五)評價體系創新

1.評價主體由一元化變為多元化成立企業人員、教師、學生共同參與的課程評價體系。建立與不同能力水平相適應的評價辦法,根據學生的學習日誌、實習總結、管理制度、實訓評價等,對學生職業素養和職業能力進行全面評價。2.評價指標由單維度變為多維度評價方式由單一化變為多樣化;評價結果由終結性評價為主變為形成性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形成性評價佔60%,終結性評價佔40%。3.全面評價學生的知識、能力與素養有利於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和職業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組織管理能力的培養,符合人才培養目標和課程目標的要求。

三、新人才培養方案實施效果

(一)立足一線,適應發展

深入城市軌道交通企業調研,深入研究職業技能標準與工作任務。

(二)任務驅動,項目教學

按照“職業崗位—職業能力—工作任務—教學項目—教學做一體化教學—評價評估”組織教學。

(三)策略靈活,適應訂單

訂單班有很大的隨機性,有時在進校就組班,還有的在畢業時組班。

(四)工學結合,上崗對接

實現學生上崗對接。通過學生2年在校內學習,1年在企業的具體真實工作崗位頂崗實習和畢業實習,基本實現“上崗對接”。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4

一、培養目標

本專業旨在培養德才兼備、具有創新意識與國際視野的通用型翻譯專業人才。畢業生應具有紮實的雙語基礎、較寬廣的知識面、較高的跨文化交際素養和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瞭解中外社會文化,熟悉翻譯基礎理論,較好地掌握口筆譯專業技能,能熟練運用翻譯工具,瞭解翻譯及其相關行業的運作流程,並具備較強的獨立思考能力、工作能力、溝通協調能力和良好的職業道德,能夠勝任外事、商務、教育、文化、科技、軍事等領域中一般難度的筆譯、口譯或其它跨文化交流工作,能夠成為國家哲學、社會科學走出去戰略,引進國際先進技術與文化的生力軍,適應地方經濟、文化和社會發展需要。

二、培養要求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語言和翻譯的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接受漢語和外語兩方面語言技能和語言知識的訓練,掌握跨文化交際和漢外口筆譯基本技能,具備口筆譯基本能力,並掌握一定的科研方法,具有從事翻譯、研究、管理等工作的專業水平及較好的素質和較強的能力。具體要求如下:

1.擁護中國共產黨,熱愛祖國。具有改革創新意識和國際競爭意識,具有奉獻精神和團隊精神;具備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養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個人行為規範,誠信守法、公平競爭的意識;

2.具有廣闊的國際視野、較強的自主學習能力、英語口頭及書面表達能力、與海內外人士交往的社交能力,以及使用計算機及網路技術不斷獲取知識的能力;運用專業知識發現、分析、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創造性思維能力和科學研究能力;

3.掌握語言知識與能力,包括外語語音、詞彙、語法知識、外語聽説讀寫能力,漢語知識與寫作能力,演講與辯論能力,語言學習能力;

4. 掌握翻譯學科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與能力,包括口筆譯技能、口筆譯理論、跨文化交際能力以及譯者綜合素質;

5.具有第二外語實際應用能力,具備一定的國際視野和國際交流與合作能力;

6.掌握翻譯需要的相關知識與能力,包括中外社會文化知識,語言學與文學知識,使用現代信息技術和翻譯工具的知識、國際商務知識、公共外交知識;

7.具有較強的外漢語轉換能力。

三、學制與學位

學制:4年,實行3到6年的彈性學制。

學位:文學學士

四、核心課程

綜合英語、英語閲讀、英語聽力、英語口語、英語寫作、現代漢語、古代漢語、高級漢語寫作、翻譯概論、英漢翻譯、漢英翻譯、應用翻譯、聯絡口譯、交替傳譯、中國文化概覽、英語國家概況、跨文化交際。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5

軟件開發技術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掌握至少一種主流軟件開發平台,具有較強編程能力的高級實用型專業人才。為更為有效的培養人才,提高教學質量,很多高校開展了項目化教學改革。作為項目化課改的一部分,考核方式的改革必須緊隨其後,筆者所在學校為此專門成立了“卓越技師”實驗班,從考核方式改革入手,着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現已形成了一套較為完備的形成性考核方案。

一、以學習小組為考核主體

借鑑企業團隊合作的工作思路,在學生入學初期成立考核小組。考核小組成立後作為獨立的開發團隊,有自己的名稱,在以後各門課程實施過程中,小組是學習的主體和考核的對象。考核小組以3到5人為宜,成立後為每個組建立小組工作檔案,記錄各種考核的過程性材料。

過程考核和答辯考核是面向課程的,不同課程在工作檔案中有自己的課程子檔案。過程考核是每次課形成一個過程文件,答辯考核是針對項目個數形成相應的過程文件。兩類考核的成績加起來作為課程的最終成績,每類考核佔有50%的比重,即:

課程成績=過程考核(各次的平均分)+項目考核(各項目的平均分)。

面試考核是針對個人的,每次考核的記錄也存入小組對應的工作檔案中。三次面試測試均不通過的不允許參與最後的畢業設計工作。

第二課堂考核的結果決定學生的綜合測評分,用於在獎助學金評定、推優樹先等工作中進行參考。

二、結合慕課學習平台,明確過程考核的要點和方式

結合軟件開發的特點,在小組工作檔案中為每次課設計《任務實施過程記錄表》和《實施過程考核表》,考核表將工作紀律、自我學習等10個方面作為考核要點,重點評價學生在知識、技能、工作紀律、團隊合作、職業態度等各方面的水平。授課教師負責為各考核小組打分,然後根據小組的得分名次為各個組分配不同的總分。得分第一名的小組總分為:人數,得分第二名的小組總分為:人數,依次類推。每個考核小組的組長根據得到的總分為組員分配分數並記錄在工作檔案中。對學生個人而言,小組分數與個人分數的平均分作為本次課程的過程考核分數。

三、用項目答辯考核代替期末終結考核

每門課程取消期末終結性考核,改為按照課程項目劃分進行的項目終結答辯考核,多個項目的總分取平均即為該課程最終的終結考核成績。答辯考核能夠直觀的考核學生運用技能的情況,通過成果展示應用的熟練性、準確性和靈活性;能夠考查學生掌握技能的深度和廣度以及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利於學生展示自己的創造性見解和技能拓展水平,也為所有學員提供了一個增長見聞,交流信息的平台。答辯考核能夠培養學員的勇氣、才能、智慧,能夠鍛鍊學生的表達能力。

四、面向課程體系進行面試的綜合考核

借鑑社會培訓班的考核模式,從第三個學期開始增加期末綜合考核——面試考核。對於軟件開發人才的培養而言,成績與技能的最好展現方式就是能夠被企業接受。模擬面試可以有效的告訴學生欠缺的技能和素質,以利於學生在後續學習中進一步彌補和完善。因此增加期末的面試考核是十分必要的。

我們發揮校企合作理事會的作用,成立專門的面試團隊,在每個學期末根據學生所學課程的崗位面向,選取一至兩個崗位進行模擬面試。面試的結果計入學生的工作檔案。對於連續兩次沒有通過面試的學生,要進行單獨訪談,幫助其分析原因,樹立成長目標。連續三次沒有通過面試的學生不允許參加最終的畢業設計工作,需提交延期畢業申請,進行相關技能的強化訓練。

五、加強第二課堂的考核

第二課堂的考核成績作為綜合測評的主要依據。第二課程考核在每學期進行,旨在提高學生社會服務、組織協調等綜合能力,開拓學生的視野。第二課堂考核分為必修和選修兩部分,選修內容包括社會志願者活動、社團活動、技能競賽、校內工作室服務等,由學生每學期自由選擇一項,並在學期末彙報工作內容,相關項目的負責人給予考核評價和工作量認定。

在“卓越技師班”中應用以上評價體系,有效的提高了人才培養的質量,在現有的一屆畢業生中,對口就業率和學生滿意率均達到100%。因此,下一步的工作重點是進一步完善和推廣該考核體系,以提高軟件人才的培養質量。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6

一、培養目標

1.物流管理方向(Logistics Management)

在工商管理學科的基礎上,培養跨經濟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科,適應國家經濟發展特別是珠三角經濟發展的,具有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紮實的理論基礎和文化素質,掌握物流系統化管理的理論和方法以及基本的應用工具和技能,具備較強的實踐能力和國際化運作能力,能夠從事企業物流管理、物流企業經營以及相鄰專業業務工作的高素質的應用型專業人才。

2.採購與供應鏈管理方向(Purchasing and Supply)

在工商管理學科的基礎上,培養跨經濟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科,適應國家經濟發展特別是珠三角經濟發展的,具有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紮實的理論基礎和文化素質,系統化掌握採購與供應鏈管理的理論和方法,具備較強的實踐能力和國際化運作能力的,能夠從事企業採購與供應鏈管理、政府採購管理以及相鄰專業業務工作的高素質的應用型專業人才。

3.國際物流方向(International Logistics)

在工商管理學科的基礎上,培養跨經濟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科,適應國家經濟發展特別是珠三角經濟發展的,具有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紮實的理論基礎和文化素質,系統化掌握國際物流管理和經營理論和方法,具備較強的實踐能力和國際化運作能力的,能夠從事國際物流管理、物流業務以及相鄰專業業務工作的高素質的應用型專業人才。

二、基本業務規格

1.具有良好的社會道德和職業道德,瞭解行業相關的法律、法規,身心健康;

2.有較全面的計算機科學、經濟學、管理學的理論基礎,掌握物流管理專業的基礎知識,掌握分析設計物流管理系統的基本方法,能對各種企業物流方案進行經濟分析,對物流活動進行管理;

3.瞭解我國政府的宏觀經濟政策、產業政策和企業政策,熟悉國際物流發展的最新動態,能適應物流企業管理工作的需要;

4.瞭解本學科的理論前沿和發展動態,具有較強的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具有一定的創新精神和初步的科學研究能力;

5.具有較強的語言與文字表達能力、人際溝通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和信息獲取能力。

三、基準學制

基準學制為4年,實行彈性學習製為3-8年。

四、授予學位

管理學學士學位

五、主幹學科

工商管理學科

六、專業主幹課程

運籌學、物流學、生產運作管理、供應鏈管理、倉儲管理與庫存控制、運輸與配送、物流設施設備、港口物流等。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7

為進一步深化本科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不斷明確人才培養目標,整體優化人才培養方案,持續創新人才培養過程,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切實增強學生的適應能力、競爭能力、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根據學校工作部署,學校擬實施新一輪税務本科人才培養方案的調整工作。現對調整20xx級本科人才培養方案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指導思想、改革目標與工作重點

(一)指導思想

主動適應社會需求,自覺遵循高等教育規律,將科學發展觀內化為學校的辦學觀、質量觀和人才觀,按照入主流、定好位、辦特色的要求,整體優化人才培養方案,持續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堅持實施國際化、信息化、一體化三大發展戰略不動搖,堅持規範與創新相統一,堅持以育人為核心,進一步夯實基礎,明確導向,拓寬選擇,強化實踐,在新的起點上不斷提高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

(二)改革目標

培養具有較高素質,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應用型人才。

(三)工作重點

圍繞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指導思想和改革目標,本次調整人才培養方案擬總體解決以下四個問題:

1. 堅持寬厚的基礎與明確的就業導向有機結合。

2. 堅持“三商並舉”、“五能並重”,把能力訓練系統化落到實處。

3. 堅持應用型人才培養走交叉複合的路子。

4. 建立學生畢業後以基本薪酬為主導的就業層次與就業率評價體系。

具體實施以下五項改革:

1. 進一步深化通識教育課程改革。

2. 大力推進職業發展教育、創業教育、第二課堂活動的一體化建設。

3. 切實加大公共基礎課程改革力度。

4. 着力實施專業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改革。

5. 進一步完善實驗實踐教學體系。

二、培養目標與培養模式

學校本科各專業人才培養的總體目標定位是:在堅持寬口徑、厚基礎、強能力、高素質、重應用的前提下,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知識、能力、素質結構優化,具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適應能力和競爭能力,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應用型人才。

各專業應根據學校總體人才培養目標,針對社會需求、學科領域、職業指向以及學生面對的就業層次等,在綜合考慮、嚴格論證的基礎上,提出各自專業人才培養的具體目標,尤其要認真研究並明確各專業的培養規格,充分體現專業的核心競爭力;按照寬厚的基礎與明確的就業導向有機結合的要求,進一步明確學生將來就業的領域、崗位和行業,並在培養目標中進行準確描述,既與學校的總體要求相統一,又彰顯專業特色,突出比較優勢。原則上不在現有專業中設置專業方向。

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要充分體現學校倡導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基本內涵,進一步完善“2+2”分流培養的原則、要求、路徑與舉措,實現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理論學習與實踐鍛鍊、課堂講授與自主學習、集中討論與相互交流相結合,實施通識教育基礎上的專業教育,切實加強學生自主學習、課堂討論、實驗實踐、科研訓練等培養環節,着力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複合知識結構、綜合素質以及實踐能力。

三、具體要求

(一)主要內容

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應包括:專業培養目標、培養規格、就業導向、主要課程設置、實踐性教學環節設計、第二課堂活動安排、修業年限、授予學位、課程結構分析表、教學計劃進程表、必要的説明等主要內容。

(二)學分分配

四年制本科各專業總學分一般控制在175學分左右。其中課程教學160學分左右(必修課程118學分左右,選修課程42學分左右);實踐性教學環節、第二課堂活動等15學分左右。

(三)課程設置

1. 通識教育課程

按照“通、寬、厚、透”的要求,依據人文科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綜合類知識等四大模塊分類設置,由教務處統籌,從第二學期到第七學期開設,要求學生修滿12學分。

具體實施辦法參見《南京財經大學通識教育課程及教學改革方案》。

2. 職業發展教育類課程

(1)必修課:《職業發展與就業基礎》,2學分,第二學期、第七學期開設。

(2)選修課:《職業探索與職業化素質》,1學分;《創新思維與素養》,1學分;《KAB創業基礎》,2學分;《創新與創業》,1學分;要求學生修滿2學分。

具體實施辦法參見《南京財經大學關於推進職業發展教育、創業教育、第二課堂活動一體化建設的實施意見》。

3. 公共基礎課程

(1)“兩課”:保持現有基本框架不變,開設4門,計12學分。

(2)大學英語課:繼續實施“平台+模塊”的教學改革,其中“平台”課程第一、二學期開設,計8學分;“模塊”課程第三、四學期開設,計4學分。

(3)數學公共基礎課:按照不同要求,實施分層分類教學,第一、二、三、四學期開設,計16學分(法、工、文、理類各專業結合專業實際,設置數學課程)。

(4)計算機公共基礎課:實行統一目標下的多維度考核,重點進行教學內容改革,強化應用,計10學分(其中1學分計算機基礎模塊課程學生需通過“自學+輔導+機試”的方式獲得;其他課程,各專業與信息工程學院相互協商,取得共識後由信息工程學院負責開設)。

(5)大學語文課:按照提高學生的文學藝術鑑賞能力、溝通能力、寫作能力的要求進行改革,3學分。

(6)體育課:第一、二、三、四學期開設,每學期34學時1學分,計4學分。

4. 專業課程

(1)按照專業基礎入主流、專業主幹顯優勢、專業複合呈特色的要求設置專業課程。

(2)專業基礎課:經管類專業按照基本維持“2+2”培養模式總體框架不變,前兩年相對統一,堅持打通培養的原則,設置14門左右,42學分左右;法、工、文、理學類專業參照經管類專業的模式設置,要求在各自學院內基本打通培養。原《學科導論》的相關內容納入《職業發展與就業基礎》課和相關專業課程中,不再單獨設置。

(3)專業主幹課:按照“主、精、特、復”的要求,設置反映本專業領域最基本的理論、知識和技能的課程6—8門,21學分左右,時間可以提前至第四學期起開設。應進一步拓寬基礎,擴大專業適應面,與社會需求緊密結合,減少重複,體現專業的核心問題,避免課程越開越細。

(4)專業選修課:按照交叉複合、體現特色的思路設置選修課程。緊密型複合對應專業限定選修課,以體現專業要求;非緊密複合對應專業任意選修課,目的在擴大選擇。限定選修課和任意選修課要求學生修滿24學分左右。為滿足學生的選擇要求,應提供數量充裕的選修課程;為避免選修課程類別過多,跨學科類選修課程暫不單獨設置,納入任意選修課程,希望各學院、各專業在任意選修課程中儘可能設置部分跨學科類選修課程。

(5)每個專業至少開設2門雙語課程,主要從通用性較強的課程中選擇設置。

5. 實驗課程

(1)基礎實驗納入正常教學,不另行單獨計算學分。

(2)課程實驗由各專業根據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實際需要設置:經管類各專業至少開設2—3門實驗課程;理工類各專業應進一步加大綜合性、設計性實驗的比重;文法類專業應結合專業特色,設置相應的實驗課程。

(3)綜合性實驗應立足於國民經濟信息化的要求及學生就業領域所需綜合知識的需要設置,循序漸進,逐步完善,保證各專業設置1個,2學分;名稱可以暫定為“某某專業綜合實驗”。

(4)有條件的也可以設置跨學科的綜合性創新實驗課程,提供學生選修,進行網上實驗,並給予創新學分或獎勵學分。

6.實踐性教學環節

(1)認知性實踐:第三學期前暑期設置,1學分。

(2)文獻綜述:1學分。

(3)畢業實習:2學分。

(4)畢業論文(設計):3學分。

7.第二課堂活動

按照“三商並舉”、“五能並重”的要求,設置社會實踐、社會工作與社團活動、演講溝通、綜合寫作、參加講座、讀書活動、科技文化活動等7個模塊,要求學生修滿6學分。

具體實施辦法參見《南京財經大學關於推進職業發展教育、創業教育、第二課堂活動一體化建設的實施意見》。

8. 創新學分

各專業總學分是學生畢業的最低學分或畢業資格學分。學校鼓勵學生多修學分,特別是鼓勵通過各類創新活動獲取學分,具體辦法另行制定。

(三)有關説明

1.工商管理(環境商務,中加合作)專業和會計學(中英合作)專業的培養計劃應按照加拿大和英國合作學校的要求設置相關課程,重點是確保英語教學有的放矢,滿足需要。

2.相關專業要為“專轉本”學生專門設置第五至第八學期的課程,基本要求是夯實基礎,加強專業,注重訓練,適當降低畢業論文要求。

3. 進一步明確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分流培養的方案及實施細則,應具備針對性、可行性和操作性。

四、組織實施

(一)按照學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總體安排,教務處提出調整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實施意見。

(二)專業負責人(系主任)作為專業建設第一責任人,直接負責各自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調整、修訂工作;在本院領導下,統一認識,集思廣益,討論研究,充分論證,必要時應組織校外專家諮詢審核。

(三)各學院負責指導本院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調整、修訂,並加強與相關學院之間的交流、溝通和合作;教務處具體負責組織、協調、統籌工作以及人才培養方案的整理、彙編工作;學校教學委員會審定後由教務處組織實施。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8

【摘要】生物工程產業作為一個正在崛起的主導性產業,已成為產業結構調整的戰略重點和新的經濟增長點。本文確定了以就業為導向、以工科為背景、以化工學科為優勢、以生物學科為基礎,制定了滿足社會需求的生物工程專業培養方案,並根據社會需求、生源質量和未來就業方向提出一種新型的人才培養模式——分類人才培養模式(研究型、應用型、複合型),在學生個性化下功夫,培養滿足社會同一行業不同單位對不同規格的生物工程專業人才需求。

【關鍵詞】生物工程;培養方案;分類人才培養模式

生物工程專業是教育部於1998年正式成立的專業,包括生物化學工程、微生物製藥、發酵工程、生物化工等專業,並且首次將生物工程列為本科專業目錄中工學門類中的一種,與化學工程、輕工等並列,對生物技術領域產業化發展以及人才培養都具有極其重要意義[1,2]。隨着時代發展生物工程已經逐漸發展成主導性產業,在國家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必將成為國家大力發展生產力,實現跨越式發展極大的推動力。生物工程專業發展迅速,但近年大規模擴招和許多學校現有辦學條件的限制,致使生物工程專業建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1)教學資源緊張且師資薄弱,教學質量方面出現較多問題,更為重要的是經費嚴重不足導致辦學力不從心;(2)由於目前生物工程沒有形成大規模的產業化,許多高校又增設了生物工程專業,導致畢業生就業出現困境;(3)生物工程本科專業為一級學科,但卻沒有生物工程碩士和博士點,從而導致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出現脱勾現象,對於生物工程領域高素質、高水平人才培養非常不利,為此應加快生物工程碩士和博士點建設,切實制定相應的質量標準,加強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培養滿足社會需求的各種規格的生物工程專業人才是當務之急。目前部分高校也實行創新型、複合型或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但是同一個專業只實行一種培養模式,一種培養方案,學生入校後,只能按照事先設計好的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去學習,學生卻沒有選擇餘地,結果導致同一專業培養出來的學生規格全國差不多[3-5]。而社會同一行業用人單位對同一專業的學生要求卻不同,即雖然來自同一專業畢業生,其工作崗位性質要求是不同的,然而學生在學校培養規格基本一樣,這樣的畢業生就不能滿足社會同一行業不同性質崗位的需要。比如現行生物工程專業按照教育部教學指導委員會制定的規範要求,生物工程專業按照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進行培養,而學生畢業後有的出國、有的考研、有的到研究性質的單位、有的到技術崗位、有的到本專業管理崗位工作等等。如果按照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和與之配套的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進行培養,這樣的畢業生是無法滿足上述這些不同崗位工作的要求。所以説現實社會中,需要各種培養規格的生物工程專業人才,如研發型人才、技術型人員、專業管理人才、教學型人才等不同規格的`各類人才。因此,必須對人才培養模式加大研究力度,培養不同規格的人才,以滿足社會和學生本人的需求,從而培養出高質量的人才,進而適應日益激烈的人才市場競爭。為此,我們確定了以就業為導向、以工科為背景、以化工學科為優勢、以生物學科為基礎,制定滿足社會需求的生物工程專業培養方案,並根據社會需求、生源質量和未來就業方向提出一種新型的人才培養模式——分類人才培養模式(研究型、應用型、複合型),在學生個性化下功夫,培養滿足社會同一行業不同單位對不同規格的生物工程專業人才需求。我院圍繞學校的辦學定位和特色專業建設目標,認真總結專業辦學經驗,深入開展本專業人才需求調查和分析,進一步明確新形勢下本專業在人才培養中對於創新能力和自身素質要求,對人才培養方案不斷進行優化,突出專業特色。以增強人才創新性、實踐性、前瞻性和適應性作為根本原則,構建合理的課程體系和教學計劃,並做到持續改進,以保證課程體系和教學計劃適應企業、行業、社會對人才需求的變化。着重建設實踐教學環節,重點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強化學生獨立獲取知識、終身學習的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培養,真正為企業提供高素質的對口人才。

1拓寬專業口徑,制定生物工程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方案

1.1準確定位生物工程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目標

緊密追隨社會經濟發展需要,按照企業和市場需要不斷調整和重組現有專業,使生物工程專業更好的適應國家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另外要不斷拓寬就業基礎,着重增強創新能力和高素質的人才培養,改變過去專業意識強和“填鴨式”的知識傳授,按照社會發展需要使人才的知識能力和素質結構更加合理。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知識結構體系。遵循“橫向拓寬,縱向理順,加強基礎,調整結構,更新內容,精簡學時,突出實踐”的原則,並根據吉林化工學院本科專業培養方案修訂的原則和意見,重新構建培養方案,使其更加符合人才培養需要,其主要特點是:(1)注重知識能力和素質的協調發展,培養目標更加明確;特別是增加了本科生在讀期間,必須修滿4個創新教育學分,否則不能畢業;(2)明確主幹課程的同時重點建設實踐教學環節;(3)拓寬專業口徑,把注意力放在創新能力的培養;(4)採用3+1模式,即大一到大三學年主要學習理論知識,大四學年重點進行實踐環節教學。新培養方案更加符合人才培養目標,有利於提高人文素養和科學素質,符合新時代對於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要求,對於學生實踐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打下堅實基礎。由此,我們確定了生物工程專業創新型人才的培養目標:培養具有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高素質創新型人才;具有紮實的理化知識、社科知識和人文素養;具有較高的外語水平和計算機應用能力,具有學會學習和較強的實踐能力;能夠掌握生物工程與技術領域的基本理論和技能,從而成為在該領域從事技術研究和產品開發以及生產管理等方面的應用型人才。

1.2明確生物工程專業分類人才(研究型、應用型、複合型)培養要求

以“注重素質、強化基礎、拓寬口徑、增強能力、開拓創新”為教學指導思想,融業務培養與素質教育為一體,融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為一體,融教學與科研為一體,培養素質高、基礎厚、知識寬、能力強和具有創新精神的生物工程技術人才,並對素質結構、能力結構和知識結構均做了明確的要求。對於素質結構要求具備較高的思想道德素質、較高的文化素質、良好的專業素質和良好的身心素質,只有具備健全人格、人文素養、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質才能發展成為高素質的人才。對於能力結構要求具備獲取知識的能力、應用知識能力和創新能力。只有具備這些能力才能在相關領域進行獨立研發和生產設計,才能運用創造性思維進行科研開發。對於知識結構要求具備自然科學知識、人文社會科學知識、工具性知識、專業基礎知識、生物工程專業知識、工程技術知識和管理知識。只有掌握這些基本的理論和知識才能熟練解決生產實踐中遇到的問題,才能成長為社會發展需要的研究型、應用型、複合型人才。

2注重課程建設,建立科學、可行的創新人才培養的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體系,修訂與之適應的教學大綱

按照拓寬就業基礎和增強創新能力和高素質人才培養的思路重新設計教學計劃,綜合考慮學生知識能力和素質結構的協調發展,改變過去專業意識強和各門課程相互獨立現象,增強不同學科間的交叉融合,積極推進教學內容和手段的改革。新的課程體系既體現了學科交叉融合和文理工滲透也體現了上下游技術結合。設置的課程選擇性更強,專業任意選修課由原來的14門增加至20門,並且強化實踐教學環節,突出各專業主幹課程綜合大實驗的重要性,設置了《基因工程綜合實驗》、《細胞工程綜合實驗》、《生物分離工程綜合實驗》等綜合大實驗課程,並增加了《發酵工程課程設計》。增設文獻檢索與科技論文寫作、英語聽力課。同時修訂生物工程專業課程教學大綱。並確定重點建設《基因工程》、《生物化學》、《微生物學》、《生物分離工程》等課程,每門課程均設課程負責人,由課程負責人制定本門課程的教學大綱及組織課堂教學。另外,加強教材建設,制訂“生物工程專業教材選用原則”,優先選用教育部獲獎教材、優秀教材、規劃教材、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引進國外優秀教材的中文譯本、高等教育出版社和科學出版社近3年出版的教材。同時學院編寫了生物類優秀教材推薦目錄,供任課教師在徵訂教材時參考。

3更新實踐教學內容,構建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實踐教學體系

生物學是一門實驗科學,而生物工程專業是生命科學從實驗室研究通向工業生產的橋樑。所以,我們高度重視實踐教學環節的建設,充分發揮科研的支撐作用,合理安排實驗課程、課程設計、專業實習和畢業論文等教學環節,建立一定的研發訓練體系;而全程導師制的實施,進一步提高了大學生課外創新實踐活動的質量,貫徹了“全人教育”的思想,保證了本專業培養目標的實現。

3.1結合生物學科特點,統籌安排實驗教學

生物工程專業原來專業基礎實驗課大多為驗證性實驗,這樣不利於交叉學科、前沿學科內容的引入,更不利於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為此,重新構建了實驗課程教學內容,優化了實驗教學體系內容,增加了綜合和設計性實驗。將所有實驗課分為專業基礎實驗和生物工程綜合大實驗兩大類,按照由易到難、由簡單到複雜的特點組織教學,突出實驗教學的綜合性和創新性。按照新思路,我們將生物學基礎實驗課程內容按基本技術、宏觀水平、細胞水平和分子水平四個層次重新組合,優化課程體系,打破課程界限,內容合理銜接,由易到難,避免重複;將實驗課程分為學科基礎實驗、專業基礎實驗和專業綜合實驗三大類,使本專業的實驗教學具有基礎性、系統性、綜合性和先進性。另外重視學生的求知慾和探究精神,鼓勵學生進行獨立研究並營造一個寬鬆的環境,着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引領學生積極參與到導師的科研課題以及各種學術講座和Semi-nar形式的學術活動,這樣學生才能充分了解本領域的發展前沿,從而使其明瞭自己的研究方向,增強了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最終成為具有創新能力的應用型人才。

3.2建立“四個三”實踐教學體系,符合學生認知規律

實行“四個三”實踐教學體系,即三個實驗層次:宏觀水平、細胞水平、分子水平;三種實驗類型:基本驗證實驗、專業綜合實驗、研究設計實驗;三種教學途徑:必修實驗、開放實驗、創新實驗;三種考核方式:實驗習慣養成和基本儀器使用、實驗報告、實驗操作考核。通過“四個三”實踐教學實施使學生充分認識了各門課程的內在聯繫,極大地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推動了學生進行獨立研究從而培養了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實現了知識能力和素質的協調發展。

3.3尊重教師科研背景,理論實驗同步建設

我們充分尊重教師的科研背景,使課程或部分教學內容與教師科研方向一致,使之能將科研成果及時融入理論與實驗教學。由主講理論課程的教師總體負責對應實驗課程的建設,使之合理銜接,內容融匯貫通,從而促進了課程的整合和理論、實驗教學內容的更新。

3.4技術方法合理綜合,內容與科研、生產有機結合

根據實驗內容的內在聯繫,科學綜合實驗技術和實驗方法,基本技術不計學時學分,實行實驗室開放性訓練,合格者方可進入實驗環節。結合“本科生創新教育基金項目”引入科研成果和社會應用項目,為學生開出設計創新性實驗。另外導師將個人的科研成果進行重新設計轉化為學生能夠操作的綜合性大實驗,通過學生再現科研成果可使學生明白科研成果必須能夠復現並且經得起推敲,從而大大增強了學生的科研興趣。逐步實現了與教師科研課題相結合的基礎實驗技能化、實驗平台多元化、實驗思維科研化、培養過程個性化的實驗教學體系。

4結束語

教育是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的奠基工程。教育的產品——人才已經成為未來社會的焦點,為此,如何培養出一專多能、幾專多能的高質量的人才來滿足形勢發展的需要,已是擺在高等教育面前十分突出的重要課題。目前部分高校也實行創新型、複合型或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但是同一個專業只實行一種培養模式,一種培養方案,學生入校後,只能按照事先設計好的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去學習,學生卻沒有選擇餘地,結果導致同一專業培養出來的學生規格全國差不多。而社會同一行業用人單位對同一專業的學生要求卻不同,即雖然來自同一專業畢業生,其工作崗位性質要求是不同的,然而學生在學校培養規格基本一樣,這樣的畢業生就不能滿足社會同一行業不同性質崗位的需要。現實社會中,需要各種培養規格的生物工程專業人才,如研發型人才、技術型人員、專業管理人才、教學型人才等不同規格的各類人才。因此,必須對人才培養模式加大研究力度,培養不同規格的人才,以滿足社會和學生本人的需求,從而培養出高質量的人才,進而適應日益激烈的人才市場競爭。因此生物工程專業建設應抓住機遇創新發展,不斷地探索改革培養方案,最終實現培養生物工程領域研究型、應用型、複合型人才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崔鳳傑,孫文敬,黃達明,錢靜亞.生物工程專業培養方案的修訂與實踐[J].輕工科技,20xx,29(4):142-144.

[2]潘志明,孫林,周福才,等.生物工程專業卓越工程師培養方案的實施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xx,51:268-269.

[3]江成英,劉曉蘭,鄒東恢,等.生物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的優化[J].高師理科學刊,20xx,33(6):118-120.

[4]張德華,江瑜,陳存武,等.應用型本科院校生物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框架結構與教改探索[J].皖西學院學報,20xx,27(5):53-56.

[5]付明,吳鏑,鄒娟,等.生物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課程體系的構建[J].懷化學院學報,20xx,34(5):90-92.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9

摘要:現如今我國高等教育在不斷的加快發展進程,高等職業教育的規模也在迅速擴大,且取得了較為矚目的成績,當前的高等職業教育通過不斷的實踐獲得了豐碩的成果。我國的高職計算機應用技術也隨着信息技術和高職教育的發展而取得了較為長遠的成果。它在不斷地進行改革和自我完善,並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計算機專業是一門技術滲透到各個社會領域的課程,而且從社會的角度來看對於計算機專業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斷的提升,其不僅僅只滿足於會應用計算機操作計算機的人才,而且更要求有專業的應用型人才應用到計算機和計算機網絡的管理當中。所以本研究主要就基於項目課程的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人才的培養方案的設計進行簡要分析,希望所得內容能夠為相關的教育領域提供可行的有價值的參考。

關鍵詞:項目課程;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人才培養

我國社會的各個領域對於計算機人才的需求都在不斷的提升,所以需要計算機專業的人員能夠更好地應用到各個行業當中,因此需要充分的對計算機的開發和利用進行開發,同時不斷地對計算機和計算機網絡進行維護。基於以上情況,在對計算機進行應用的時候培養計算機專業人才需要實行平台聯合崗位,並且將工作過程作為導向,設計以專業技術為主要的課程目標,以課程設置為主體的計算機開發模式的探索實踐,不斷地適應社會各個行業對計算機相關行業人員的需求,以此來促進計算機行業的發展以滿足各個行業對於人才的需求。

1基於項目課程的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的設計研究

在當前社會背景之下應該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需要綜合的促進教育理念和教育工作,不斷地符合課程開發的理論指導,並且在此根據之下提出以平台聯合崗位,以工作過程作為嚮導,並將項目課程作為主體的課程開發模式。平台聯合崗位主要是指在確保學生綜合能力的前提之下,通過開設多個崗位方向的培訓課程來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能夠儘量地確保學生做到一專多能。這樣能夠有效地增加學生的就業機會和就業能力,其中平台主要是對計算機應用的技術專業學生進行行業通用技術和智能的培養,可以有效地確保專業素質的提升,也能夠更好地使學生達到專業的基礎人才的要求[1]。崗位主要是按照相關的崗位設置嚮導的方向,嚴格的圍繞着技術智能的培養,提升學生能力的培養,促使學生達到專業的應用人才的要求。這對計算機專業人才的相關崗位和畢業生就業狀況以及學生的能力分析,畢業生的就業狀況和學生的能力等諸多情況,都為我們將專業方向設置為軟件開發技術、網絡技術和信息化辦公技術的三個方面。在工作過程當中,做過程導向主要是在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的範圍之內做好計算機課程的開發,同時根據相關崗位的職業能力進行有效分析,並且不斷地整合相關理論和實踐教學內容,工作的過程作為一項基礎射擊訓練項目,並且建立起工作任務和工作支持以及工作技能的聯繫,有效地增強學生的主體和直接體驗,同時不斷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地以教學內容為工作過程的導向,不斷地促使學生完成工作任務,同時積極地為學生提供體驗完整的工作過程和學習機會。項目課程主要是一種以工作任務為中心,選擇和組織學習為主要工作知識的課程模式,這種工作是典型的產品生產以及服務等項目為載體的設計。所以它具有明確的工作任務,也能夠有效地將工作內容和理論知識進行合理的整合[2]。所以這和企業的生產過程具有直接的聯繫,學生可以在一定的時間內和一定的範圍之下,有效地組織自己的學習行為,能夠明確的制定相關的學習計劃,收穫到較為有效的學習成果。高職計算機的應用技術專業課程,能夠理解成一個企業網站的建設和管理,它可以當做是一個信息系統的軟件的開發過程,可以當做是一次會議材料的準備。

2項目化教學模式之下的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實踐以及存在的問題分析

程序設計是主要的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這也是一個以工程實踐為主的專業。在項目化教學當中,它需要必要的工程應用項目作為支撐,同時也必須促使企業積極參與其中,不斷地發揮出企業的重要作用。要制定項目化的教學模式,促進人才培養,需要將企業因素和企業的相關方案實施並考慮進去。在制定項目化教學模式的人才培養方案的時候,其所涉及的問題主要從如下幾個方面進行考慮。2.1課程體系的建立在建立課程題的時候,製作過程需要有項目化課程程序的參與,同時這又和其他的學科以及傳統課程具有一定的差距。在傳統的課程方面,因為知識點存在着相對獨立的情況,所以課程體系的設計只考慮知識點在內的邏輯先後關係,但是項目化課程卻主要以主線項目為主,而這有可能是跨學科系的[3]。舉例來説,比如説,一次為主的程序設計課程,它的課程主要是通過網頁設計和數據庫設計為主,同時也涉及,對於軟件工程和軟件測試等多個學科都有所涉獵,通過這些學科綜合組成一門課程,而且在項目進度和客廳之間沒有嚴格的先後順序。因此怎樣合理的優化其,促使他能夠更好地符合項目教學,這是課程體系制定的基於項目化人才培養的方案所要解決的一個重要的問題。2.2企業的參與項目化教學需要將項目作為載體,同時將工作任務作為驅動,這樣以項目的完成情況作為對教學模式進行考核的一個基礎點,那麼項目的目的就是將校學理論進行職業化,並做好相關的培養。企業是人才培養和質量效果評價的最終評價方,而企業的真實項目是項目化教學的項目基礎,因此制定項目化教學的人才培養方案需要有企業的參與,那麼企業需要採用什麼樣的教育途徑實現人才培養方案,那麼就需要充分的對培養效果進行優化,這也是本研究所要研究的一些問題。2.3人才培養方案的實施項目化教學的人才培養方案主要應該以項目作為主線,傳統意義上的教學主要是學科課程為主,這種教學方式去按照徐其先後的分散形式進行設計,不能更好地滿足教學的跨學科形式,對於企業來説也不無法做到企業的共同參與。所以研究合適的基於項目化教學的人才培養方案是十分重要的一個項目。

3項目化教學模式下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的問題研究

3.1基於工作過程構建項目化教學人才培養方案工作過程指的是個體完成一定工作任務而所需要的一個時間,它是一個完整的工作程序。分析工作過程的着力點,不能夠完全等同於工作過程本身,而需要採用一定的技術和手段來對工作過程進行包裝與設計。這能夠使其在一定程度上滿足教學的需求,有時也可以使課程內容更好地和工作過程相統一。對IT軟件進行開發可以研究企業的調研,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主要涉及需求分析、UI設計、數據庫設計、代碼編寫以及軟件測試等典型的工作。從從業人員具有能夠確定的網站功能和風格來分析,它可以根據網站需要來進行內部或外部的CSS樣式的UI設計,也可以根據網站功能進行相關的數據庫表的創建,通過對客户的需求進行分析完成相關網站的開發和設計,可以根據所掌握的網站測試工具的方法以及核心工作的能力來進行。計算機應用技術的專業主要需要依據基於工作過程的項目化教學模式對其課程進行領域的劃分,主要可以劃分為公共學領域,專業學領域和拓展學習領域等。這門課程需要和項目關係的課程劃分為外延輔助課程與及核心課程[4]。外延輔助課程主要是通過外延來提升網頁設計使得整體技能,拓展,其專業的就業出口。比如説photoshop的平面設計,比如説flash動畫的設計等等,核心課程主要是專業課程的核心,比如説php程序設計,數據庫的建模以及數據庫程序設計等等。在其構建工作過程當中需要做好課程體系的構建工作,需要明確企業參與以及研討和設計等。3.2需要不斷地強化校企合作的效能企業主要是項目的來源,而且一般都是為了謀求利潤的最大化,所以在進行項目設計的時候要兼顧企業的利潤,同時也要提升教學的最大效果。所以基於這個過程可以完成一個完整的任務,同時與企業產生相關的共同點,又有效地促進企業生產效益,通過不斷地探索和分析能夠得出,當前計算機應用專業主要是課堂聯合工作室模型出現兩者相結合的,而課堂的教學主要採用了真實項目進行分割,它是一種有效的仿真教學。企業在共同的參與下進行項目的外包服務,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實踐經驗,也可以在這種教育模式之下為學校提供有效的項目化實踐平台,促使企業的利潤最大化,有效地提高了校企合作的積極性。同時需要兼顧人才培養,傳統的人才培養主要是通過課程設計實施有效的並形式的開課方式進行教學。比如説photoshop平面設計和網頁設計進行共同的開課。這種開課主要是並行時的開口方式,它能夠有效地將知識點進行分散,同時將完整的項目集中在某個階段進行更好的知識點的支撐。通過不斷的實踐研究可以看出,計算機應用專業技術通過對分段式的教學進行應用,可以採用模塊涵蓋知識點多少的形式,安排多名教師和設計人員共同參與,它能夠有效地集中分段式教學,這也可以使其教學更加地貼近生活場景,和工作任務的融合,也有利於學校以及企業之間的更好對接。3.3特色人才培養方案的創新分析需要通過對職業能力進行分析,以此來形成提升階段性的課程內容,並且不斷地進行分解和重構,這能夠有效地實現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融合,最終形成項目化的課程。要不斷地和新興的產業緊密相掛鈎,實際不斷地形成一個“一主線二融合三階段”的課程體系,不斷地構建以實踐能力培養為主要核心的實踐教學體系平台。要不斷地深化改革,以能力特點為主要特徵,通過項目實踐聯合崗位就業,做好人才培養模式的建立,並且將項目課程作為核心載體,一課程實施作為重點,將校企合作作為校內外實訓的主要工作平台。在此基礎上要不斷地健全評價體系,因為考核評價和定性定量相結合,需要重視考評的過程,在量化評價過程中不斷地對作品評價和競賽評價進行突出,以技能考核作為主要的考核方式。

4結語

高校的教育主要是階段性的職業教育,它主要需要為社會培養出一批具有大學知識能力,而且具有專業素養的人才,需要確保這批人才能夠將其知識體系合理地應用到實際工作當中,所以具有實踐能力是十分重要的。一基於項目課程為主的計算機應用專業人才的培養,它能夠有效地幫助社會培養出各類的適應性人才,也能夠更好地提高人才的質量,使人才更好地適應社會,可以對人才的培養目標進行了調整,也搭建了合理的課程結構體系,所以需要不斷地發揚和應用。

參考文獻:

[1]鄒華福,周楊萍.高職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研究[J].科技信息,20xx,21(21):54-55.

[2]王自榮,焦阜東.能動就業型高職人才培養方案設計探析[J].蘭州石化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xx,20(2):487-488.

[3]程真啟,高峯,倪偉.高職船舶電氣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優化[J].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xx,20(3):572-573.

[4]李俊秀,馬應魁,王瑾,殷培峯,李泉.基於工學結合的高技能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的探索[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xx,13(17):535-536.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10

一、培養目標

本專修課程為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對創新創業人才的緊迫需求,培養具有創新創業的基本知識與應用技能,能結合所學專業開展科技競賽、科技項目、科技項目轉化的應用性複合型專項人才。

本專修課程結合學生所學專業,發展學科專業創新能力,培養學生紮實掌握創新創業基本理論和知識,具有基於項目開展創新創業活動的方法與技能,以綜合性、創新型人才為目標,提升創新創業意識與實踐能力,能結合科技產業變革和經濟社會發展所需從事創新創業項目研究及創新創業項目轉化的應用性複合

二、培養要求

通過專修課程的學習,使學生具有較好的創新創業意識,較強的科技競賽、創新競賽、創業競賽能力,能具備參加省、國家級競賽的能力,並且獲得省、國家競賽的獎項能力,能熟悉國內外創新創業的發展現狀和趨勢,系統掌握創新創業項目、市場調研、成果轉化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具備一定的創新創業綜合應用能力。

通過系統的課程學習和實踐實訓,學生在知識、能力、素質三方面達到以下的培養要求:

(1)知識要求:掌握創新創業項目實施全流程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方法和基本流程,以TRIZ創新方法理論為基礎,學習創新方法理論,創新方法實踐,將創新方法與專業結合,設計創新產品;瞭解在科技產業迅猛變革和“互聯網+”時代下經濟社會發展現狀和趨勢,能夠正確選擇和把握創新創業方向;熟知創新創業項目運營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類風險問題,並能夠獨立思考、妥善解決問題。

(2)能力要求:使學生在批判性思維、創造性解決問題能力、跨學科學習能力、信息捕捉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廣闊國際視野、領導力與決策力、人際交往能力等核心通用能力方面得以提升。

(3)素質要求:具備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與身心能量,有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價值觀、擇業觀和社會責任感;具備良好的法律意識;具備創新的思維方法、創業意識與創業精神。

三、培養特色

根據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對創新創業人才的迫切需求,依託學校綜合性大學的學科優勢,發揮學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全國引領作用,以“注重多種學科交叉融合,強化實習實訓教學環節,突出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為專業優勢,使培養的學生掌握學科專業科學研究能力,具備參加學科競賽、創新創業競賽,創新創業項目研發,創新創業項目轉化的能力。

(1)注重多種學科交叉融合:實現“創新方法+創業理論+專業技術+競賽技能”等學科交叉等專業知識融合,並注重基礎理論與實務運用相結合;

(2)強化實踐實訓教學環節:開展基於創新創業項目的“課程教學+立項研究+競賽訓練+模擬運營+創業孵化”等豐富的實踐實訓,提升人才培養目標的達成度與適用性;

(3)突出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採用“創新方法+競賽實訓+項目運營”模式進行人才培養,並突出專業方向打造與培養規格預期目標能力培養相融合。

四、培養模式

採用創新方法實踐,競賽模擬訓練,創業模擬訓練,“以政府政策為引領,以經濟社會產業需求為導向,以學校教育教學為主體,以與企業與科研院所聯合為支撐,以項目成果落地與轉化投融資介入為合作”五位一體“政產學研資”相結合的培養模式,並以此為基礎建立校內外實習實訓基地。走出課賽一體化,優質成果創業化,通過創新方法培訓,科技競賽技能訓練,創辦企業專項知識的講授,培養學生熟悉與掌握創新創業型企業經營管理的基礎知識與基本理論;通過理論教學和實習實訓,突出學生專業特長,培養具有較強創新創業意識與實踐能力的應用性複合型創新創業人才。

五、教學形式

(1)理論教學環節:採用研究性教學和探究式學習方式,培養學生掌握創新方法知識,學科競賽訓練,創新創業的基礎理論及基本知識,利用科技作品設計,科技競賽模擬,熟悉當前科技創業變革和經濟社會發展的理論前沿和趨勢,能夠獨立運用相關理論和知識解決現實的實際問題。結合創新創業型企業的經營特點與發展規律,採用小組討論、頭腦風暴、案例等互動式教學方法開展教學,以加深學生對該領域的理解和探究。課程教學內容緊緊圍繞科技作品設計,創新方法實踐過程進行,使學生全方位掌握科技競賽的能力,創新方法的知識與技能。

(2)實踐教學環節:採用“科技項目設計導引實訓型”實踐教學模式,訓練學生對科技作品構思、設計、製作、演練等環節的能力,所學理論及相關創新方法的融會貫通,培養學生在科技實踐環節,創新理論應用環節,實踐、協作、探究的能力和解決實踐中具體問題的能力,使學生能夠從事科技競賽、科技發明、科研論文撰寫相關工作。一是基於大學生科技競賽、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開展科技作品設計、創新創業項目研究、創新創業模擬訓練;二是結合各級各類的創新創業大賽,開展創新創業項目路演及創新創業型企業設立;三是依託創客空間、創業園為載體,引導學生創新創業項目落地、運營與成長。

在教學方法上,配備多媒體、實驗設備、單體桌椅等教學設施。課程採用啟發式教學、案例分析、專題討論、分組實踐、模擬實訓、活動開展等教學方法,組織學生參與實踐專業創業項目研發與運營。

在教學手段上,利用思維導圖課件、多媒體教學、網絡教學、模擬教學和實踐教學等現代教學手段提高教學質量。

在師資配備上,建立跨學科專業的教學團隊,除校內專職教師授課外,同時聘請競賽評委、競賽命題成員、校外專家、企業家、創業者、政府官員等授課、講座或指導學生。

在課程建設上,成立專修班顧問團,以傳授實踐項目、科技論文、發明專利等分組模式進行,在校外聘請科技競賽的評委、產業企業家、創業者擔任顧問,對專修班課程設置等進行指導。

在項目組建上,在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中,組建跨年級、跨專業、多學歷層次的創新創業小組。

在考核環節上,本專修課程各門課程考核,都採取靈活機制,採取實踐項目設計、論文發表、科技專利申請、競賽獲獎等方式進行考核。

六、課程設置

該專修班根據人才培養目標,設置四大課程模塊:創新方法課程模塊、競賽綜合實訓課程模塊、創業綜合實訓課程模塊、創新創業基礎實訓課程模塊。

課程採取理論授課、實訓實踐結合,講、練結合。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11

1 我國高校金融專業的研究現狀

我國金融院校的教育目標是將學生培養成為具有極強的理論素養、實踐能力,並且富有國際化的創新意識的全能型人才,但是由於我國部分金融院校長期以來對於金融專業的教學定位尚不清晰,金融專業的基礎課程教學以及教育資源等多方面的建設較為欠缺,導致高校金融專業的學生畢業之後很難找到與之相適應的工作,同時金融市場難以招聘到人才,這就使得金融專業的學生、金融市場兩者之間存在一個嚴重的問題,即學生難以滿足金融市場的用人需求,而學生也面臨着就業難的局面。如何提高金融專業學生的就業能力,同時又滿足金融行業的人才需求,這就要求將校急需對金融專業現有的教學模式、管理制度等進行改革創新,將高等院校的教學優勢充分發揮出來,使得金融專業的教學能夠從市場需求出發,達到國際化的金融水平,進而滿足金融行業的用人需求。目前我國部分高校的金融專業教學質量難以提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1 金融專業教學現狀

首先,部分高校的金融學專業缺乏強有力的高素質教學團隊,或者現有教師的教學經驗不足等,均對金融專業教學造成了影響。雖然很多金融院校也在進行教育改革,更新教師團隊,增加金融教師的比例等,但是大部分的金融教師都是從金融院校畢業直接應聘到學校教學,這類教師缺乏足夠的金融經驗,加之從金融企業、部門等聘請的教師有限,這就使得金融專業的教學力量不足,影響教學質量。其次,金融專業的課程具有技能性、技術性以及實用性等特點,按理説對學生的吸引力應該比較強,但由於教師的授課模式枯燥、單一,從而大幅度降低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難以體現學生的主體位置,老師注重講述,不注重學生的實踐培養,導致學生長期被動地接受知識,再加上師生之間缺乏互動,久而久之就降低了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熱情,所以難以提高教學效果 。

1.2 金融專業的教學管理現狀

目前,高校對於金融專業的教學管理,管理制度較死板,缺乏靈活性,因此創新教學管理模式,重視課堂網絡教學、課堂討論以及課後作業等有效融合,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同時金融專業的教學管理也要遵循金融行業的發展趨勢,理清金融專業教學的基本思路,通過轉變教學觀念,添加教學內容以及設置合理的教學課程、創新教學模式及手段等各個方面,實現金融人才培養的目的 。

2 金融專業管理制度現存的幾個問題

2.1 教學管理模式單一

目前很多高校的金融專業,主要採取課堂教學的模式,雖然也藉助了多媒體等手段,但高校的現代化教學優勢並沒有被充分體現出現,也未對師生之間的科學互動給予重視,使得案例教學、實際調研等沒有落到實處,而對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等能力方面缺乏培養,進而抑制了學生創新能力發展。

2.2 教學管理競爭機制缺乏

良性競爭能夠促進金融教師中和水平不斷提高,而金融專業教學管理中缺乏合理的競爭制度,而且師資人才引進制度欠缺,使得教師之間無競爭壓力,難以發揮益性競爭的效果。此外,部分教師熱衷於科研,這就會分散一定的教學精力,加之輔教人員不足等,均對金融專業教學造成了嚴重影響[3]。

2.3 缺乏完善的教學評價制度

對教師教學質量進修科學評價,並建立合理的評價機制,能夠為教學質量提供基本保障。部分高校雖然建立了教學質量的評價機制,但並沒有落到實處,再加上配套制度的缺乏,例如信息化評教制度、評價結果量化考核以及評價結果公開制等,不利於教學水平、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

3 金融專業教學管理的改革路徑

3.1 對高校金融專業的教師團隊建立長效機制

針對高校金融專業培養學生的目標,可以從引進教師、保障教學質量兩方面建立相關的管理制度。首先,高校應根據教師團隊的需求建立教師團隊的管理制度,將教師分為固定編制、流動編制兩大類,其中固定編制可以按照專職教師、實驗人員、管理人員等崗位進行分類,進而確保教師團隊的可持續性;其次,為了激發教師教育熱情,高校需建立有效的獎懲機制,對教師的教學質量進行評價,同時將配套制度建設完善,例如學生評價機制等,讓學生對教師的教學質量進行評價,也可以通過其他專業人員進行評價,然後由學校根據評價結果為教師給予相應的獎勵與懲罰[4]。

3.2 創新學生實踐制度

為了給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校環境,激勵其參與到創新實踐當中,高校應當結合金融學專業學生的學習特點及實際情況,從以下幾個方面全面改善學生創新實踐的激勵制度:第一,加強建設學術科技、創新創業機制。高校可以建立大學生創業實踐及創新教育等實踐基地、平台,並且為該機制建立與之相適應的獎勵機制來鼓勵學生參與到創新及實踐項目當中,比如建立一套與創新實踐有關的評價制度,並且對積極參與其中的學生給予實質性的獎勵,對具有一定創新成績的學生給予特殊獎勵,例如學習成績加分、成績對等替換學分等機制或者免除學生選修其他課程等,通過一系列的鼓勵,激發學生積極參與創新實踐的熱情與積極性。第二,不斷深化並改革學生的獎學金機制。高校可以積極爭取更多社會支持,藉助捐贈、輔助等手段設立更多獎學金項目,加強學習獎學金對學生的積極制度,並不斷擴大受激勵的羣體。比如學校可以與一些金融企業建立合作關係,為學生提供實踐平台,通過校企合作的平台針對金融專業學生設立相應獎學金,藉助校企合作提高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同時豐富學生的經驗,有助於其將日常所學理論知識應用到實際,進而為學生將來的就業奠定牢固基礎[5]。

3.3 創建教學質量監督、控制、評價制度

第一,高校可以設立一個金融教學質量監督、控制及評價中心,邀請3~4位教學經驗豐富的老教授來成立金融教學質量監督、控制及評價中心,專門對教學質量進行研究、評價。同時負責提出一些有建設性的教學管理措施,並對教師的日常教學質量展開抽查及評價,這樣有助於及時發現教師教學過程中的一些不足之處,便於及時採取有效措施來解決教學問題;第二,對教學質量實行量化考評,有教學質量管理中心制定金融專業課程教學質量考評方法,對教師的日常課堂教學以及實踐指導、畢業設計等進行考察,加強每一個教學環節教學質量的監督與評價,然後根據教師的教學效果時實施量化考評,進而金融專業的教學質量實施綜合評價,有助於教師團隊綜合教學能力的不斷提高,增強金融專業的師資力量[6]。

4 結語

總而言之,高校承擔着向國家、向社會輸送人才的責任,應當重視對人才綜合素質、專業技能的培養,從而滿足市場對人才的需求。隨着國際金融市場規模的不斷擴大,高校金融專業教學更應當以金融市場需求為教學出發點,加強對學生的教學及管理,通過制定相關教學質量管理制度,強化教師的教學意識。合理、科學、有效的教學管理,能夠為提高教學質量提供有力保障,所以高校金融專業應當給予重視並不斷對現有的管理模式、教學方法等進行創新,重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促進金融專業學生全面發展,進而為國家、社會等培養出更多具有極強的創新、實踐能力且具有國際化金融水平的人才,為我國的金融行業注入更多新鮮活力,以促進金融行業穩定、持續地發展。金融學作為一門經濟類學科,其教學效果一直備受關注,可以説金融與我國經濟發展有着密切關聯,金融市場規模不斷擴大,金融行業的發展推動着我國市場經濟的快速增長。金融學與國家未來經濟戰略需求、社會發展之間具有十分密切的關係,而金融人才的緊缺也會對金融市場的發展造成一定影響。高校金融專業承擔着向國家、向社會輸送金融人才的責任,對於全能型金融人才的培養,一直都是人們關注的重點,基於我國金融市場迅猛發展的現狀以及對金融人才的緊缺,金融院校應務必加強教學管理力度及教學改革創新,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同時培養金融專業的學生具備極強的創新及實戰能力,提高其綜合素質及專業能力,便於向國家金融市場輸送大批全能型金融人才,促進我國金融市場穩定、持續發展。

1 我國高校金融專業的研究現狀阿

我國金融院校的教育目標是將學生培養成為具有極強的理論素養、實踐能力,並且富有國際化的創新意識的全能型人才,但是由於我國部分金融院校長期以來對於金融專業的教學定位尚不清晰,金融專業的基礎課程教學以及教育資源等多方面的建設較為欠缺,導致高校金融專業的學生畢業之後很難找到與之相適應的工作,同時金融市場難以招聘到人才,這就使得金融專業的學生、金融市場兩者之間存在一個嚴重的問題,即學生難以滿足金融市場的用人需求,而學生也面臨着就業難的局面。如何提高金融專業學生的就業能力,同時又滿足金融行業的人才需求,這就要求將校急需對金融專業現有的教學模式、管理制度等進行改革創新,將高等院校的教學優勢充分發揮出來,使得金融專業的教學能夠從市場需求出發,達到國際化的金融水平,進而滿足金融行業的用人需求。目前我國部分高校的金融專業教學質量難以提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1 金融專業教學現狀

首先,部分高校的金融學專業缺乏強有力的高素質教學團隊,或者現有教師的教學經驗不足等,均對金融專業教學造成了影響。雖然很多金融院校也在進行教育改革,更新教師團隊,增加金融教師的比例等,但是大部分的金融教師都是從金融院校畢業直接應聘到學校教學,這類教師缺乏足夠的金融經驗,加之從金融企業、部門等聘請的教師有限,這就使得金融專業的教學力量不足,影響教學質量。其次,金融專業的課程具有技能性、技術性以及實用性等特點,按理説對學生的吸引力應該比較強,但由於教師的授課模式枯燥、單一,從而大幅度降低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難以體現學生的主體位置,老師注重講述,不注重學生的實踐培養,導致學生長期被動地接受知識,再加上師生之間缺乏互動,久而久之就降低了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熱情,所以難以提高教學效果 。

1.2 金融專業的教學管理現狀

目前,高校對於金融專業的教學管理,管理制度較死板,缺乏靈活性,因此創新教學管理模式,重視課堂網絡教學、課堂討論以及課後作業等有效融合,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同時金融專業的教學管理也要遵循金融行業的發展趨勢,理清金融專業教學的基本思路,通過轉變教學觀念,添加教學內容以及設置合理的教學課程、創新教學模式及手段等各個方面,實現金融人才培養的目的 。

2 金融專業管理制度現存的幾個問題

2.1 教學管理模式單一

目前很多高校的金融專業,主要採取課堂教學的模式,雖然也藉助了多媒體等手段,但高校的現代化教學優勢並沒有被充分體現出現,也未對師生之間的科學互動給予重視,使得案例教學、實際調研等沒有落到實處,而對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等能力方面缺乏培養,進而抑制了學生創新能力發展。

2.2 教學管理競爭機制缺乏

良性競爭能夠促進金融教師中和水平不斷提高,而金融專業教學管理中缺乏合理的競爭制度,而且師資人才引進制度欠缺,使得教師之間無競爭壓力,難以發揮益性競爭的效果。此外,部分教師熱衷於科研,這就會分散一定的教學精力,加之輔教人員不足等,均對金融專業教學造成了嚴重影響[3]。

2.3 缺乏完善的教學評價制度

對教師教學質量進修科學評價,並建立合理的評價機制,能夠為教學質量提供基本保障。部分高校雖然建立了教學質量的評價機制,但並沒有落到實處,再加上配套制度的缺乏,例如信息化評教制度、評價結果量化考核以及評價結果公開制等,不利於教學水平、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

3 金融專業教學管理的改革路徑

3.1 對高校金融專業的教師團隊建立長效機制

針對高校金融專業培養學生的目標,可以從引進教師、保障教學質量兩方面建立相關的管理制度。首先,高校應根據教師團隊的需求建立教師團隊的管理制度,將教師分為固定編制、流動編制兩大類,其中固定編制可以按照專職教師、實驗人員、管理人員等崗位進行分類,進而確保教師團隊的可持續性;其次,為了激發教師教育熱情,高校需建立有效的獎懲機制,對教師的教學質量進行評價,同時將配套制度建設完善,例如學生評價機制等,讓學生對教師的教學質量進行評價,也可以通過其他專業人員進行評價,然後由學校根據評價結果為教師給予相應的獎勵與懲罰[4]。

3.2 創新學生實踐制度

為了給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校環境,激勵其參與到創新實踐當中,高校應當結合金融學專業學生的學習特點及實際情況,從以下幾個方面全面改善學生創新實踐的激勵制度:第一,加強建設學術科技、創新創業機制。高校可以建立大學生創業實踐及創新教育等實踐基地、平台,並且為該機制建立與之相適應的獎勵機制來鼓勵學生參與到創新及實踐項目當中,比如建立一套與創新實踐有關的評價制度,並且對積極參與其中的學生給予實質性的獎勵,對具有一定創新成績的學生給予特殊獎勵,例如學習成績加分、成績對等替換學分等機制或者免除學生選修其他課程等,通過一系列的鼓勵,激發學生積極參與創新實踐的熱情與積極性。第二,不斷深化並改革學生的獎學金機制。高校可以積極爭取更多社會支持,藉助捐贈、輔助等手段設立更多獎學金項目,加強學習獎學金對學生的積極制度,並不斷擴大受激勵的羣體。比如學校可以與一些金融企業建立合作關係,為學生提供實踐平台,通過校企合作的平台針對金融專業學生設立相應獎學金,藉助校企合作提高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同時豐富學生的經驗,有助於其將日常所學理論知識應用到實際,進而為學生將來的就業奠定牢固基礎[5]。

3.3 創建教學質量監督、控制、評價制度

第一,高校可以設立一個金融教學質量監督、控制及評價中心,邀請3~4位教學經驗豐富的老教授來成立金融教學質量監督、控制及評價中心,專門對教學質量進行研究、評價。同時負責提出一些有建設性的教學管理措施,並對教師的日常教學質量展開抽查及評價,這樣有助於及時發現教師教學過程中的一些不足之處,便於及時採取有效措施來解決教學問題;第二,對教學質量實行量化考評,有教學質量管理中心制定金融專業課程教學質量考評方法,對教師的日常課堂教學以及實踐指導、畢業設計等進行考察,加強每一個教學環節教學質量的監督與評價,然後根據教師的教學效果時實施量化考評,進而金融專業的教學質量實施綜合評價,有助於教師團隊綜合教學能力的不斷提高,增強金融專業的師資力量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12

一、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適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掌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基本理論,掌握計算機軟硬件、網絡與大數據技術等方面的基本知識,具有軟件需求分析、軟件系統設計、程序實現及其測試、網站搭建等的基本能力,能夠在計算機及其相關領域從事軟件的設計開發與運營維護工作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二、培養要求

1、知識要求:

(1)掌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及相關的專業基礎知識;

(2)掌握計算機程序設計的基本知識;

(3)掌握搭建網站的基本知識;

(4)掌握移動互聯軟件應用開發的基本知識。

2、能力要求:

(1)具備計算機程序設計開發能力;

(2)具備人機交互界面設計實現的能力;

(3)具備開發互聯網及移動應用軟件的能力;

(4)具備數據庫設計與開發的基本能力;

(5)具備文獻檢索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

3、綜合素質要求:熱愛祖國,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養和職業精神,較強的法制觀念和創新意識,較高的科學素養和人文素養,較好的身心素質。

4、適宜就業方向:在計算機軟件、移動信息服務、網站設計與開發等行業,從事信息技術應用、軟件系統開發和運營維護等工作。

三、修業年限

準學制2年,學習期限為2-3年

四、畢業學分與授予學位

畢業學分:55個學分

授予學位: 工學學位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13

【摘 要】隨着軌道交通系統的快速發展,交通運輸應用型本科專業人才需求越來越大,本文通過對當前軌道交通行業大環境及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過程中普遍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對人才培養模式進行了大膽的探索與研究,力求找到在專業教學中加強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實施的途徑。

關鍵詞軌道交通;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方案;教學改革

隨着軌道交通的迅猛發展,交通運輸行業在管理、技術、技能人才上都很短缺,在規劃、建設、運營、經營等各環節都缺乏高素質的羣體。面對我國交通運輸業的快速發展和高等教育體制的進一步深化改革,如何培養出適應新形勢需要的交通運輸專業人才,是值得研究的一項課題。通過對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普遍存在的問題及我院現狀進行分析,確定了“厚基礎、強能力”的交通運輸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1 軌道交通行業發展態勢及人才需求

近年來,隨着我國鐵路、城市軌道交通的迅速建設、發展,到20xx年,全國鐵路營業里程將達15萬公里左右,其中快速鐵路達3萬公里;全國城市軌道交通建成總里程達 6000多公里 ,到20xx年底,基本建成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部分地區和領域率先基本實現交通運輸現代化。

交通運輸行業的廣闊發展前景,促使該行業急需一批在鐵路運輸、城市軌道交通運營部門從事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第一線需要的實踐應用型人才,而對從業人員的專業素質要求很高,用人需求量也很大,其供求緊張關係不可能在短時間內達到平衡,呈現一種供不應求的局面,同時隨着科技技術含量的提高,辦公自動化程度的全面實施,將會對鐵路、地鐵員工的素質、技能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

2 交通運輸應用型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教學改革與實踐的研究背景

(1)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方案普遍存在的問題

1)培養目標模糊、定位不明確。[2]部分本科院校大多重視學術型人才,而輕視應用型人才。部分高校明確提出進行應用型人才培養,可是在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上,卻按照學術型人才培養,培養目標模糊,使學生在學習過程過程中沒有明確的定位,學的知識多而雜,最終使培養的應用型人才應用性不強。

2)實踐教學力度不夠。目前部分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過程中偏重理論教學,忽視實踐教學。由於理論教學大多采用以課堂講授的傳統教學模式,實施起來輕車熟路,教學成本較低;而實踐教學對場地設備有較高的投入還要不斷探索創新,因此部分高校對於模擬仿真教學、現場教學、校企合作等現代化的教學模式則較少採用,致使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鍛鍊不夠。

3)師資力量薄弱結構不合理。地方本科高校普遍存在師資隊伍整體薄弱,缺少優秀的學科帶頭人,師資隊伍學緣結構、專業結構、年齡結構、職稱結構不盡合理。尤其是需要一大批熟悉業務和專業知識的“雙師型”教師,而大部分高校教師多年從事理論教學工作,缺乏在相關行業企業實際工作的經驗,培養應用型人才的任務往往不能落到實處。

(2)我院人才培養目標定位

西安交通工程學院是經國家教育部批准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院校,是陝西省唯一一所以軌道交通類專業為主的普通本科高等院校。當前,同類重點高等院校注重理論知識及學術研究,實踐技能相對薄弱;而同類高職院校雖具備較強的動手操作能力,理論知識卻有侷限。交通運輸專業本身就是一個具有很強實踐性、應用性的專業學科,專業性質和將來的職業都決定了學生必須具備紮實的專業基礎和較強的實際操作能力。所以我院在交通運輸本科專業人才培養上,始終堅持以培養高技能應用型人才為目標。因此,注重加強實踐環節的教學、注重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與動手能力,增強學生就業的競爭力,“厚基礎、強能力”的培養目標必然成為人才培養內容的重中之重。

(3)我院落實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的實踐平台及有力措施

西安交通工程學院按照“彰顯特色、系統集成、合眾舉一、各盡其能”的建設思路,集中全院各種資源支撐軌道交通大系統建設。

我院“城市軌道交通實訓基地”、“地鐵車輛結構與運用實訓基地”分別被確定為“省級高職教育實訓基地”和“省級高職示範性實訓基地”。城市軌道交通實訓基地設有城軌行車調度指揮實訓室、城軌綜合仿真駕駛實訓室、安檢實訓室、旅客自動售、檢票系統實訓室等;軌道交通綜合實踐基地新建了425米電氣化鐵路線路,配套了“交院號”電力軌道車、貨運油罐車、貨運敞車、客運空調軟卧車,以及渼陂車站、牽引變電所、行車調度室、檢修棚、綜合檢修工區、通信信號系統等,完全滿足學生的實訓、實習的需要,學生可以在基地實踐不同的崗位角色,鍛鍊和提高業務操作水平,可以模擬不同的設備故障、特殊情況下的應急處理作業流程,實現特殊作業的鍛鍊。另外,學院還投資建設了TDCS鐵路行車調度指揮實訓系統,同時,還在校外企事業單位建設有22個實習實訓基地。

實訓基地的建設,將為交通運輸專業進一步推進理實一體化與實訓教學發揮更好的作用,也為我院實現真正有特色的實踐應用型人才目標提供了有力保障。

3 交通運輸應用型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教學改革與實踐的研究內容及方法

(1)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方案的研究內容

1)以市場對人才的需求,確定培養目標。我院組織教師和學管人員到新豐鎮、西安西站、寶雞車站、户縣車站等地實地學習,組織專業教師到西安鐵路局、西安地鐵等用人單位對本專業的崗位設置、崗位技能要求進行調研,確定培養目標。

2)改革傳統課程設置模式和教學內容,構建應用型教學體系根據交通運輸專業培養目標的要求。從課程內容的基礎性、學生崗位能力要求及綜合能力的發展,在教學計劃、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及教學質量監督和評價體系等方面進行大膽的探索和實踐,改變了傳統課程體系設置模式。

3)在應用型人才培養與專業教學的關係中,應用型人才培養在專業課教學中佔據基礎地位,這是由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功能所決定的,應用型人才培養為專業教學提供良好的能力基礎,為專業教學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所以在專業教學中應加強研究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實施的途徑。

(2)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方案的研究方法

1)通過就業單位的信息反饋找準培養方向;同時通過對其他同類高等院校交通運輸專業實訓教學的現狀進行調查和分析,找準我院存在的問題,增強課題研究的現實性和針對性,使課題研究成果具有實踐價值和推廣價值。

2)採用問卷調查法對採用新的實訓大綱和教材、評價體系的學生和教師進行效果調查,及時調整方案和修改實訓內容,保證我院交通運輸專業實踐教學質量。

3)對我院同專業不同年級學生分別採用上述新人才培養方案和傳統人才培養方案進行效果對比。兩個年級的課程設置、教學環境和授課教師均相同。期末考試按教學大綱要求命題,實行教考分離,採用同樣的試題及實訓模塊進行考評,對比教學效果及實踐動手能力。

4 總結

交通運輸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的改革與實踐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我們在加強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實施的途徑上也僅初步確定了研究內容及方法,所以在今後的教學及教科研工作中,需進一步加強研究,在實踐中實現“厚基礎、強能力”的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

【參考文獻】

[1]吳彪,龐然,齊曉傑.應用型本科交通運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

[2]項華錄,何春豔.地方本科院校應用型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合作經濟與科技.20xx.3.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14

人才培養方案是學校實施人才培養工作的指導性計劃,體現學校的辦學思想和育人理念。獨立學院辦學方法和人才培養目標、方案與普通高校存在着差別,獨立學院是應用型本科院校,不同於研究型大學的一本院校,也不同於教學研究型大學的二本院校,它更注重學生的應用能力培養。同時,獨立學院又屬於本科院校,不同於強調技能的高職高專,它的辦學目標是為地方經濟與社會發展培養具有較強綜合能力的本科應用型人才。因此,獨立院校應根據自身辦學特點,從專業定位、培養目標、專業特色、課程體系等方面不斷進行改革,以適應社會發展需求。本文以廣西大學行健文理學院為例,探析獨立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改革。

一、獨立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設置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漢語言文學專業是高等院校設置最普遍的文科專業之一,為國家培養了大量從事文祕、記者、編輯、教師等相關工作的人才。隨着我國社會與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對綜合應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高等教育也隨之轉變為精英教育與大眾教育的結合體。以新機制、新模式設立的獨立學院在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培養方面面臨新的挑戰。獨立學院培養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應用性人才,關係到傳統專業向現代專業轉型和發展的問題。

獨立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目前普遍存在着專業定位與培養目標不夠明確的問題。大多數獨立學院在設置漢語言文學專業初期,人才培養目標往往完全參照一本、二本院校的人才培養方案,照搬其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追求理論系統性、完整性,以學科理論為中心,注重傳授知識。而獨立學院的綜合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目標和學生的素質基礎與一本、二本院校有許多差異,完全照搬其人才培養方案,不僅會影響獨立學院綜合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更會導致所培養的學生缺乏鮮明專業特色和實用技能。

二、獨立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改革的意義

獨立學院的發展已初具規模,改革與實施綜合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在獨立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提升自己競爭優勢和滿足社會需求方面有着重要的意義。隨着社會的發展,只有在實施過程中對已制定的人才培養方案不斷地調整和創新,才能較好地滿足社會對大學畢業生的需求,解決獨立學院畢業生的就業問題,使他們在工作中儘早地適應崗位。同時,應在對已畢業的學生就業情況進行追蹤調查、研究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綜合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

根據獨立學院的辦學宗旨,其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在理論能力方面應比高職高專學生強,在職業技能方面又要比一本、二本院校的學生強。既要具備本科的理論專業知識,又能把知識運用於實踐,具有一定的職業技能,這是培養綜合應用型人才的基本要求。因此,獨立學院的漢語言文學專業既要重視理論課程的教學,又要重視職業技能的培養。通過人才培養方案的改革與實施,人才的多元化培養,在原來專業理論學習的基礎上,加強相關技能的培訓,尋找專業教學與社會需求的切合點,拓展專業就業方向,充分發揮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的理論技能與應用能力,使學生在激烈的就業競爭中有更大的生存與發展空間,以滿足社會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

三、獨立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改革的具體措施

與着重培養研究型、複合型、創新型人才的一本、二本院校不同,獨立學院的學生理論知識要求有所降低,但實踐能力要求有所增強。與專門培養技能型人才的高職高專也不同,獨立學院的畢業生應是理論基礎相對紮實的高級應用型人才。漢語言文學作為應用型專業,找準定位、設置合理的人才培養方案成為專業建設的一個重要問題。

獨立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應為:改革理論教學、實踐教學和素質教育的體系,以構建學生的理論知識、應用能力、素質結構。為達到這一目標,在教學內容和方法上,應以課程改革為核心,優化課程內容,增加實踐環節,調整並優化理論教學與實踐模塊的結構比例,構建綜合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並付諸實施。

(一)優化課程,建立和完善教學保障機制

實施綜合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必須建立有效的教學質量保障機制。除了擴大自有的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師隊伍,加大自有師資隊伍培訓力度,還應從電台、電視台、報社等單位聘請具有雙師素質的兼職教師任教,建立一支專兼結合,以白有專職教師為主、兼職教師為輔,結構合理的高素質教師隊伍。

廣西大學行健文理學院修訂教學計劃,全面實施課程改革,優化課程,增加實踐環節,建立以“應用”為特徵的理論教學體系,以實踐應用能力培養為主線的實踐教學體系,採用以基地、學校、行業結合為主的教學模式,建立漢語言文學專業與行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合作機制,使學生能夠理論聯繫實際,在具體工作實踐中提高應用能力。

(二)調整課程模塊比例,注重實踐教學

教學計劃的修訂、課程的調整,既要滿足地方社會經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又要滿足學生個人未來的發展,使學生既有紮實的理論基礎,又有實用的專業技

能。廣西大學行健文理學院組織專家修訂教學計劃,優化課程體系,注重實踐、應用性課程的開設。構建“教學+實踐”的課程體系,根據綜合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調整基礎課、專業技能和人文社會科學有關課程的設置,增加技能課的開設,多方位拓展專業方向。一方面,根據學生就業興趣和計劃,優化學生的專業知識結構,為學生進入某工作領域發展打好基礎,做到學有所長、學有所用;另一方面,根據社會發展需要,有選擇地傳授新聞宣傳、文書檔案、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知識,並進行相關技能培訓,使學生具有從事相應工作的能力。為突出實踐能力和就業能力的培養,設置相關職業課程,例如言語藝術、祕書學、公共關係學、文祕寫作、新聞採訪與寫作、檔案學、實用禮儀等課程,提高學生應用知識的技能,提高學生採編寫、組織、協調、交流溝通等能力。為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提升職業競爭力,學院鼓勵學生在完成規定課程教學後參加各種職業技能培訓和技能考試、測試,取得職業技能資格證書。要求學生參加科技創新與素質拓展活動以獲得相應學分,如普通話測試。此外,根據學生就業興趣和計劃,開設多門選修課,如速記學、人力資源管理、會計學原理等課程,滿足將來從事不同工作的學生有目的地選擇相關課程,使學生成為具有實用技能的複合型人才。

目前,我國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課程設置中專業課佔45%以上,文化類和教育理論類課程佔25%,實踐課程僅佔5%,這樣的設置很難使學生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因此,必須對現有漢語言文學專業的課程結構和培養模式進行改革,增加實踐環節和實踐時間,形成以實踐應用能力為主、突出學生理論與技能相結合的培養模式,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適應能力以及學生在生存中求發展的能力,使學生的整體素質得到提高,充分體現獨立學院的辦學特色。

廣西大學行健文理學院調整並優化理論教學與實踐模塊的結構比例,實踐課程學時增加15%以上,第一學年設置為期2周的社會調查或文學採風活動,第二學年設置為期2周的社會工作實習,第三學年設置為期4周的社會工作實習,第四學年設置為期2個月的畢業實習。同時,構築並實施綜合應用型人才實踐能力培養體系,通過加強校內外實訓、實習基地建設,為學生提供實踐機會,如與一些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共建實習基地,已建好的語音實驗室、線性編輯實驗室、攝影攝像實驗室和《天行健》校刊、《晨曦報》、廣播站等為學生提供了實踐機會。

(三)發揮學生社團作用,提高學生實踐能力

獨立學院綜合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除了要加強校內外的實訓、實習基地建設,還要充分利用校內資源,鼓勵學生積極參加社團活動。學生社團是發揮學生組織協調、管理溝通能力的重要平台,在社團活動中,學生可以將專業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可以發揮活動能力強、參與意識強的特點,提升自我培養意識和能力。因此,獨立學院在制訂人才培養方案時,應致力於發揮學生社團作用。

廣西大學行健文理學院以培養高級應用型人才為目的,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與提高。為了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挖掘學生的潛能,該學院在第二課堂組織開展眾多與社會實踐相結合,與專業相結合,以求實創新、鍛鍊自我為宗旨的特色活動,使學生的潛能、才華及創新精神得以盡情施展與發揮。學院定期舉辦社團活動、班級特色活動、學科創新活動,充分挖掘、發揮學生才能,培養和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形成“人人有舞台”的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促使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提高。

總之,獨立院校應根據自身辦學特點,在教學實踐中不斷進行探索和改革,在培養綜合應用型人才培養定位下,充分利用地方優勢資源,強化專業特點,使培養目標與社會發展相適應,培養出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15

 論文摘要: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質量是保證人才培養質量的前提,各高職院校應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不斷調整優化人才培養方案,準確定位人才培養目標,突出高職特色,加強管理,促進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論文關鍵詞: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方案;人才培養質量

隨着經濟社會的發展,我國高職教育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為社會培養了大批急需的各類專門人才,但縱觀高職教育人才培養工作的全局,還存在着諸多問題,如辦學特色不鮮明,課程及教育內容體系不合理等,嚴重影響了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的質量,導致高職就業缺乏競爭力。為改變這一現狀,各高職院校正積極探索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筆者擬以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為切入點,來談談通過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優化改革來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是人才培養工作的總體設計和實施藍圖,是學校組織教學過程、安排教學任務、對教學質量進行監控和評價的基本依據,可以説人才培養方案的設計與制(修)訂,是高職院校所有改革與建設工作的“總綱”,優化人才培養方案,突出高職特色,是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基本要求。

一、準確定位人才培養目標,突出高職特色

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是人才培養方案首先要解決的問題,人才培養目標是整個高職教育的領航塔,引領着高職教育前進的方向。雖然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高職教育有了很大發展,但發展過程舉步維艱,到目前仍然是高等教育的薄弱環節,發展不平衡,吸引力不強,高職教育的入口——招生和出口——就業,都處境艱難,這一方面是由於中國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更是由於高職教育在其本身的發展過程中,未能準確定位,不能彰顯其人才培養的特色。當前,我國的高等職業教育在育人方面,很多地方仍然是普通高等本科教育的簡單複製,或是普通中專的合併與升格,相對於本科而言,高職教育“職”的類型特色不明顯;相對於中職而言,高職教育的“高”又無處體現。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沒有與中等職業教育或普通本科教育形成差異化競爭。

高等職業教育作為我國高等教育體系中的一種類型,有其自身的特點與規律,它以培養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為根本任務。與普通本科高等教育相比,它的教育模式是以職業能力為中心,而不是以學科知識的內部邏輯體系為中心,高職教育中的“職”決定培養出來的學生必須具有突出的實踐操作能力;與中等職業教育相比,它是高層次的職業教育,高職教育中的“高”決定培養出來的學生不是隻會動手的技術工人,還應具有一定的思考能力、研究能力和創新能力,還可以向更高層次的崗位發展。因此,必須根據高職教育的本質特徵定位人才培養目標。

首先,在人才培養目標總體定位中應滿足如下要素:(1)滿足職業崗位(羣)所必需的職業技能及職業素質;(2)滿足合格的高等教育屬性應使學生具備的職業發展與遷移所必需的某一專業技術領域的基礎知識和專業技術理論;(3)滿足合格的高等教育屬性應儘可能在人文素質、思維方法及終身學習能力等方面,為學生成就其人生的事業打好一定的基礎。

其次,面對繁多的就業崗位需求,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定位要向多元化轉變,要研究不同區域、不同行業、不同職業針對性的具體培養目標和培養規格,完善符合客觀需求的多元化目標體系。由於我國區域廣闊,經濟社會的區域差異十分顯著,高職教育作為直接服務於區域經濟發展的教育類型,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應根據區域差異的不同而進行調整,每一所職業院校在確定其培養目標時,都應該充分考慮學校所在地的區域經濟,如廣東地區,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發達且需要大批高技能人才,面向廣東的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應定位於培養具有精湛技藝和創新能力,掌握現代服務技術的高技能人才。

二、構建適應社會需求的高職課程體系

課程是所有教學理念的承載者和體現者,合理的課程設置是整個高職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核心,當前,高職學生就業缺乏競爭力,原因之一就是課程設置不合理,導致培養的學生知識、能力、素質結構不合理,無法滿足職業崗位(羣)的要求,一些學校的課程設置趨向於強調學科知識的系統性、完整性,形成了“本科壓縮型”的學科型課程體系,使得大量的知識學而無用,不能支撐就業技能的發展需要,有些學校則將職業教育的定位和含義狹隘化,課程設置過分強調職業發展要求,形成了培訓課程體系,導致學生擇業能力差,自我完善和發展的知識基礎薄弱,職業遷移困難,無法適應社會發展要求,因此,加快高職課程建設改革,是高職教育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按照現代教育學的課程概念,應從兩個層面入手,一是課程體系的建設,二是每一門課程的建設。

第一,在課程體系的構建上,要打破依據知識本身的邏輯設置課程和組織內容的傳統學科課程模式,要根據崗位定位進行職業能力分析,按照職業崗位(羣)的任職要求設計專業課程體系。首先,通過市場調查分析,明確專業所對應的核心就業崗位,並預測分析經過3-5年的工作後,學生向更高層次發展的可能,確定其發展崗位。其次,進行崗位能力分析,明確專業的能力目標,核心崗位所必須具備的職業能力就是該專業的核心能力,發展崗位所必須具備的職業能力就是該專業的拓展能力。最後,在崗位能力分析的基礎上,根據崗位核心能力的要求確定4-6門專業核心課程,形成核心課程系統,根據學生可持續發展的要求確定5門左右的專業拓展課,形成拓展課程系統。公共基礎課程也要適時進行改革,根據職業崗位對人才的職業素質要求,完善職業素質課程體系,作為通識課程,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態度、職業道德,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這樣,組成通識課程、核心課程、拓展課程科學組合的現代高職課程體系。

第二,在具體每一門課程的建設上,首先,每一門課程要與整個課程體系相一致,課程與課程之間,要體現職業能力培養的邏輯主線,前後銜接,內容不脱節。每一門課程在整個課程體系中的作用,主要解決什麼問題,主要講授哪些知識點,要讓學生掌握哪些知識和技能,都必須明確。其次,進行課程內容整合,根據實際的職業崗位工作過程,把相關的理論知識、技能訓練進行任務式或項目化的整合,不斷提高課程教學過程與實際工作過程的仿真度,從而提高整個人才培養的質量和水平。再次,在教學模式的選擇上,要摒棄以往的學科型理論化教學模式,要以培養技術應用能力為目標,注重強化智力技能和操作技能的訓練,建設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並行、互動的教學內容體系。

三、加強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執行管理

以現代高職教育理念為指導,制(修)訂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要切實貫徹到真正的學校教學活動中,才能真正在人才培養中發揮作用。因此,強化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執行管理至關重要。

1.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打造“雙師”素質教學團隊

師資隊伍素質的高低是人才培養方案能否取得實效的關鍵。人才培養方案需要通過教師去實施,如果沒有一批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去實施,再完美的人才培養方案其效果也會大打折扣。建設和培養一批高水平的教師隊伍是學校各項工作的首要任務,對高職院校而言,就是要建立一支高水平的“雙師”素質教師隊伍,這是由高職教育的本質屬性所決定的,高職教育是類型性(實踐性)和層次性(高教性)兼具的一種教育類型,其培養的人才既要適應社會經濟的發展,應對職業崗位繁雜多樣且靈活多變的形勢,又要具備一定的適應未來職業技術變化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這些都決定着高職的師資隊伍既要有比較豐富的理論知識,又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和較強的動手能力,既要能“教學生動手”,又要能“教學生動腦”。

培養具有“雙師”素質的師資隊伍,應採取“請進來”與“走出去”的雙重策略,與行業企業合作培養專業教師,將具有行業企業工作經歷作為新引進專業教師的必要條件,引進行業企業能工巧匠擔任兼職教師,承擔實踐教學任務。對已有的專業教師實行下企業掛職鍛鍊的制度,以保證其實踐能力和對產業行業的瞭解,強化其職業教學能力。

2.加強實訓基地建設,保障實踐教學

高職教育培養的是一線應用性人才,這類人才的鮮明特徵在於不僅應具有基本的專業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具有過硬的、優於其他教育類型的專業技能和實際操作能力,在高職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具有獨特功能與價值的實踐教學體系是高職教育區別於普通高等本科教育的主要標誌。有效的實踐教學需要學校軟硬件資源的共同支持,一是校內外實習實訓基地的建設,它是實踐教學的物質載體,二是實踐教學以何種方式組織實施。

校內外實訓基地建設是實踐教學的物質保障,各高職院校要加大實訓基地建設的力度,開拓校企合作途徑,高職教育實訓基地的建設需要高昂的投入,單靠學校一己之力,很難承擔,學校應積極開展校企合作,一方面,引入能代表區域支柱產業的實力型企業,建設生產性校內實訓基地,共同制(修)訂實踐教學計劃,共同開發實踐教學特色課程,呈現真實的職業環境,企業補充設備、師資、技術、管理,讓企業生產與學校育人有機結合,互惠共贏。另一方面,積極建立穩定的校外實習實訓基地,為學生能夠真正參與實際的生產、工作過程創造條件,把實踐教學搬進企業,在工作崗位上對學生進行實際訓練,使學生熟悉現代化生產工藝,學會運用先進的技術和設備,積累實際操作經驗,增強創新能力,真正形成“第一線、應用性、高素質、技能型、零距離”的實踐教學特色。

3.加強人才培養方案執行過程的監督管理與指導

人才培養方案是學校權威性的基本教學文件,各教學單位必須嚴格執行,需根據人才培養方案落實每一門課程的授課教師、教學大綱、教材,安排好各教學環節,並以此進行規範的教學管理。為了保證人才培養方案的實施,應制訂相應的人才培養方案實施管理規定,對執行人才培養方案過程中教學計劃的調整和各個環節落實都要作出明確的規定,人才培養方案中設置的課程、學時及開課學期等,任何單位和個人未經申請同意不得隨意變更,定期進行教學計劃執行情況的檢查,強化執行過程的監督管理與指導,確保人才培養方案的有效實施。

標籤: 人才培養 方案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gr/zhiye/g41v7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