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個人範例 >職業 >

探討高校室內設計專業的教育改革

探討高校室內設計專業的教育改革

一、室內設計專業的產生及發展

探討高校室內設計專業的教育改革

追溯室內裝飾的歷史,可以從原始萌芽狀態的純裝飾形式開始,經歷與構造結合的古希臘、羅馬時期,為裝飾而裝飾的巴洛克、洛可可時期,一直到把裝飾形式與功能相結合的現代室內裝飾和空間概念的產生,這是一部漫長的發展史。

“室內設計”代替“室內裝飾”成為一門專門的學科只有幾十年的時間。1931年,美國室內裝飾者學會成立,成為美國室內設計師學會的前身,該時期內出現了專職室內設計師。到了五十年代,由於建築用途、功能的複雜化,使室內設計更加專業化。如:大型商場空間的設計,辦公空間的設計等促成了室內設計的獨立。至此,“室內裝飾”已演變為全方位的“室內設計”,“室內設計師”的稱號在世界範圍內得到承認。1957年美國“室內設計師學會”成立標誌着這門學科的最終獨立,同年,我國也在中央工藝美院成立室內系。而我國“室內設計”作為一門學科得到真正的發展卻在20世紀80年代之後,該時期由於我國的改革開放,建築業的迅速發展促使了建築裝修業的興起,“室內設計”作為一個獨立的專業也開始迅速發展起來。1990年前後,相繼成立了中國建築裝飾協會和中國室內建築師學會,在眾多的藝術院校和理工科院校裏相繼成立了室內設計專業,據行業主管部門統計,我國的室內設計師人數至今已達六十萬,設有室內設計專業的高等院校已有八百多所。

二、高校室內設計專業教育目前存在的問題

相關數據顯示,2006年,全國室內設計師存在近50萬的人才缺口,這對於高校室內設計專業來説毫無疑問是個大好的信息。而另一方面的數據卻顯示,我國每年從事室內設計工作的的應屆畢業生合格率卻只佔總量的10%-20%。[2]從客觀上分析,這種現象存在的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

一是目前從事室內設計師職業的人員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從建築設計、藝術設計、工業設計、裝潢設計、平面設計等專業畢業,這些設計師並沒有經過室內設計系統專業的教育和培訓,從而導致設計水平、裝修質量等多方面問題。

而另一方面,我國高校室內設計專業教育本身也存在不少問題。

(一)教學模式上存在的問題

目前,高校室內設計專業依然延續傳統教學模式,普遍採用老師講、學生聽的灌輸式教學方法。根據對目前重慶市開設了室內設計專業的幾所高校調查得知,就室內設計專業的幾門主幹課程而言,幾乎所有高校都採取課堂教學模式。室內設計專業的幾門主幹課程如《室內設計原理》、《裝飾工程施工管理》、《裝飾工程概預算》、《建築裝飾材料》等清一色採用理論教學模式,半數以上學生反應以上課程知識抽象難懂、枯燥乏味,80%學生在完成以上課程學習後1-2個學期內對課程知識陌生甚至完全遺忘,另外不少高校就《室內設計》課程採用了理論講授與設計案例練習結合的教學,從教學成果看,該課程並未取到應有的效果,在設計任務的佈置上,各高校所編設計任務書脱離實際、過於理想化,設計案例也過於陳舊,甚至有些高校的設計案例幾年、十幾年都未更改過,完全不合現實。在學生設計成果的批改上也採用過去批改作業的方式,過於注重形式而忽略內容。根據對一些用人單位的調查,通過傳統教學模式培養出來的學生普遍存在以下問題:具備知識過於鬆散,缺乏作為一個室內設計師最重要的認識能力與創造能力。

(二)培養模式上存在的問題

根據對我市各高校室內設計專業的培養計劃調查得知,幾乎所有高校的培養計劃都寫到:本專業培養社會主義建設需要的,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掌握室內裝飾工程設計、概預算、施工與組織管理能力,從事室內裝飾工程設計、施工管理、預(決)算等崗位的高素質技能型複合人才。目前我國開設室內設計專業的高校普遍為高職院校,學校在培養方式上採用一刀切的方式,一方面,在短短的兩年半時間內要培養室內設計專業學生的室內設計、施工管理、預(決)算等諸多方面的能力難以達到,另一方面,這種培養模式往往忽略了學生的基礎素質與興趣偏向。這種培養模式下的畢業生往往出現“樣樣通,樣樣鬆”的問題,普遍的用人單位反映目前室內設計專業畢業生到了企業後完全不清楚自己的專長,找不到發展方向。

三、高校室內設計專業教育改革的幾個措施

教育應該為社會服務,同樣室內設計專業的教育應該結合社會的發展建立一套完善的人才培養機制,更科學、更有效的為行業培養室內設計人才。這就要求教育者應該打破傳統教育的束縛,樹立現代教育思想,建立獨特的適合自己的教育體系。本文以建築行業對建築裝飾技術專業人才的需求為目標,從室內設計專業教學模式和培養模式兩個方面提出改革思路。

(一)室內設計專業教學模式的“項目化”改革

在現代教育的發展史上,德國國立包豪斯為適應現代社會對設計師的要求,建立了“藝術與技術新統一”的現代教學體系,就是將教學、研究、實踐三者融為一體的“工作坊”模式。[3]包豪斯的“工作坊”模式廣泛地被西方國家的現代設計教育所採納,結合我國高等學校室內設計專業教學的發展現狀和特點,筆者提出“項目化”的教學模式改革。所謂“項目化”教學模式改革就是將原先的單純課堂理論教學模式內容與實際項目相結合,將室內設計專業的各專業課程實踐化。“項目化”可以從兩個方面依次進行,同時提高學生的理論與實踐結合的能力。

1、校內“項目化”。 校內的“項目化”可在校內實驗室的基礎上發展演變得來,它屬於模擬實踐操作。結合室內設計專業的.特點,建立起一套囊括專業方向研究、教學內容理論完全結合實際的校內工作實驗室模式。

室內設計專業的校內“項目化”覆蓋該專業的所有主幹課程,可直接體現在“室內設計—裝飾工程預(決)算—裝飾工程施工管理”這一知識體系上。首先,在通過前期專業基礎理論與實作培訓的基礎上,室內設計課程方面可以引用實際任務書完成模擬實踐操作。在室內住宅設計課程教學上,筆者曾收集了目前重慶市別墅、花園洋房、一般商品房等已完工且具有代表性的各類住宅案例,並分別就各類型住宅特點進行設計要點分析及講授;其次,設定練習前提如案例環境、“甲方”要求等安排學生就各類案例進行包括設計、概預算、施工組織設計在內的練習,該過程中,聘請原案例操作人員如設計師、預(決)算人員、施工負責人等到學校就該案例實際操作內容與學生進行交流;最後,讓學生自己學會總結各方面的知識,重新安排設計項目,讓學生獨立完成各項操作內容。同樣,商業空間的室內設計教學也以該種方式進行,且在進行過程中結合該課程特點進行調整,比如讓學生組合成多個團隊的形式共同完成一個項目,一方面培養學生的協作意識,另一方面也可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興趣。

2、校外“項目化”。校內“項目化”是一個通過理論指導實踐的過程,而校外“項目化”則是通過實踐提升理論的過程。校外“項目化”應是室內設計專業教學模式的一種,以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為目的。目前許多高校在最後一個學期讓學生完全自主地選擇校外實習,實際上是讓學生提前畢業,和教學模式上的校外“項目化”並不相同。

教學模式的校外“項目化”可以多種方式進行,最為直接的就是通過教師或學校合作企業的校外實際工作項目帶動學生進行實作,讓學生切身體會實際操作。雖然這種方式比較直接有效,但易受到各種客觀條件制約,可變因素較多,按照該方式制訂的教學計劃容易受到影響。為避免受此侷限,可將實際項目進行“工廠化”操作,所謂“工廠化”就是將實際項目內容安排在“工廠空間”這樣一個校外實驗基地進行,該 “工廠空間”屬於學校實驗室基礎上集設計案例提供、現場施工可行、預算內容可證的一塊“試驗田”。我校已建立的室內設計專業的“工廠空間”就是作為校外“項目化”的一個體現,在該空間內,可以任意定義不同的業主方關於經濟、風格、功能等各方面的要求,學生完全按照實際操作流程完成該項目設計及預算,並將其付諸施工,提前感受到從設計到預(決)算、施工管理的實戰氛圍。

室內設計專業教學模式的“項目化”改革對於培養學生理論結合實際的能力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通過這一模式培養的室內設計學生一方面具備比較完整的知識體系和良好實際操作能力,另一方面,也培養了學生的認識能力與創造能力。

(二)室內設計專業培養模式的“訂單式”改革

室內設計專業培養模式的“訂單式”改革前提是適應學生的學習興趣,目前室內設計專業一刀切的培養模式忽略了學生的基礎素質與興趣偏向,違背了可持續發展的人才培養理念。所以,在室內設計專業的培養模式上,應本着學生學習興趣為出發點的基礎上有區別的進行。這一方面可結合教學模式改革同時進行,在“項目化”教學過程中按照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教學分組,有目的地培養學生。

室內設計專業培養模式的“訂單式”改革的目的是適應社會對室內設計專業人員的需求。這個目標的實現一方面要適應社會發展的總體趨勢,另一方面,學校在室內設計專業人員的培養過程中應隨時和用人單位保持聯繫,瞭解用人單位的人才需求,與其簽定人才培養協議,按需培養人才。室內設計專業培養模式的“訂單式”改革同時也是提高學生就業率,避免盲目的人才培養模式帶來的損失的有效手段。

四、結語

室內設計專業改革是基於舊的教學模式和培養方式上進行的,其目的是為社會提供更優質的建築室內專業設計、預(決)算和施工管理人才。本文提出從室內設計專業教學模式和培養模式兩個方面進行改革,通過教學模式的“項目化”改革提高學生的理論與實踐結合的能力,通過培養模式的“訂單式”改革,一方面適應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適應社會對該專業的人才需求,為室內設計專業的可持續發展提出新的思考。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gr/zhiye/joovj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