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個人範例 >職業 >

高校個性化職業指導論文

高校個性化職業指導論文

①隨着高校的招生規模迅速擴大,大學畢業生人數呈逐年上漲趨勢,但社會就業崗位的增加數卻並不樂觀,從而導致大學生的就業壓力不斷增大。為了緩解大學生的就業壓力,幫助大學生找到適合個人發展的職業,眾多高校展開了職業指導。然而,目前大多數高校的“職業指導”都淪為“就業指導”,注重面向畢業生,強調就業率,忽視了學生的專業特點、年級特點、性格特點等,從而導致學生的職業意識薄弱,職業理想模糊,職業能力不足,就業質量普遍不高。為了提升高校的職業指導水平,筆者提倡推進高校個性化職業指導,強調以充分滿足大學生共性的、個體的職業需求為導向,展開全程性、發展性的職業指導,從而為大學生成功就業提供全面保障。

高校個性化職業指導論文

  一、開設專業化職業指導課程。

個性化職業指導重視學生對自我職業意識與職業發展的認知與培養,所以高校應為學生提供專業的職業指導課程,以促進學生在職業指導教學中獲得深刻感悟,學會進行自我職業規劃,並在無形中提升專業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不過,很多高校的職業指導課程多以選修課的形式開設,無法引起學生的重視。同時,大多采取大班授課的方式,不同專業不同系別的學生教學的內容相同,缺乏實用性與針對性,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效果甚微。為了推進高校個性化職業指導,應開設專業化的職業指導課程,以滿足學生專業化的職業指導需求。

高校教育是與學科專業知識緊密結合的教育,專業是個人職業選擇與發展的基礎,離開了專業特色的職業指導勢必是低效甚至是無效的。因此,個性化的職業指導課程應彰顯專業性,強調職業特色與就業需要,注重結合專業特點,將職業指導與個人的職業規劃與職業前景相聯繫,以提升職業指導的針對性、實用性,增強學生的就業信心與就業能力。比如對於專業特色較為鮮明的醫學類專業,在進行職業指導的過程中,可以結合一些臨牀類的具體生動的例子來講解,還可以邀請臨牀醫生對於專業要求做一些專題講座,這樣學生聽課的積極性會大大提高,接受的效果也更好。

很多高校職業指導課程所覆蓋的對象主要是畢業生,職業指導課成了應急的就業指導課。事實上,職業指導課應是一門長期、系統的課程,應注重層次性,具體可根據年級特點分階段逐步完成職業指導的教學目標。如大一新生因社會經驗少、生活閲歷簡單,自我認知、職業認知較模糊,所以該層次的課程重點應為專業的職業特性、職業生涯規劃理論、職業認知的方法與手段等內容,以指導學生儘快樹立職業意識,培養自我管理、自我規劃與自我提高的實際能力。大二、大三學生的課餘時間充裕,但缺乏磨鍊,常常覺得無所事事,所以該層次的課程重點應加強對學生的創業指導,注重課堂教育與創業實踐相結合的教學形式,加強人際關係教育、挫折教育、創業教育等,以培養學生的創業精神,提高創業能力。大四學生面臨就業壓力,對職業前途有焦慮感,所以該層次的課程重點為就業擇業指導,包括就業形勢分析、求職準備、應聘實力、擇業就業心理調適等,以幫助學生儘快適應社會。

  二、指導發展性職業生涯規劃。

開設個性化職業指導課程的目的,在於幫助大學生掌握較完善的職業理論與能力,為走上社會奠定充分的思想基礎。但是,由於高校實行學分制,課程學習本身帶有一定的功利性,而很多學生也往往重考試分數輕學習過程,嚴重削弱了理論教學的價值。職業生涯是一個人一生的職業工作經歷,職業生涯規劃則是個人根據對自身主客觀環境的分析,以規劃出一生中在事業發展上的戰略設想與計劃安排。目前,大學生的就業形勢日益嚴峻,很多大學生則直到畢業階段方才意識到社會的殘酷與職場的現實,缺乏準備的結果就是影響了理想工作的獲取。由於課程時間安排的不合理,一些院校只是把開展職業指導課當成一項任務,並沒有真正考慮課程的時間安排,在低年級的時候就早早把這門課上完了,很多畢業生等真正要用到相關就業知識的時候,早已回憶不起上課教授的這部分內容,導致了就業過程中遇到很多不必要的麻煩。為了協助大學生進行理性的個性化職業選擇與追求,就必須推進高校個性化職業指導,注重職業指導的全程化與發展性,指導學生進行個性化的職業生涯規劃,以增強學生職業的目的性與計劃性,助其實現職業目標和自我價值。

大一為職業生涯規劃引導期,該時期旨在培養大學生的職業生涯意識,使他們意識到職業生涯的重要性。應側重向學生灌輸職業生涯規劃的理念,讓學生了解專業設置情況,明確未來的就業方向,並綜合考慮學生的個人專業、興趣愛好、性格特點、人生目標等,指導其制定一份既符合個人實際又適合社會需求的職業生涯規劃。同時,引導大學生合理安排和管理時間,有意識地加強專業技術學習、輔修或選修相關課程等,以縮短大學生活的適應期,為今後的順利就業奠定良好的能力基礎。

大二為職業生涯規劃調整期,該時期旨在夯實大學生的專業基礎,培養其綜合能力,解決他們的職業生涯定向問題。具體應結合職業發展趨勢與職業心理測評,幫助學生進一步認識自己的優劣勢,以及職業興趣、職業能力,並指導學生修正調整職業生涯規劃與學習目標,積極參與學生會、社團等組織,努力取得英語、計算機等相關資格證書,以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踏實穩步地執行職業生涯規劃。對於一些不適應最初選擇專業的學生,應引導在這一時期好好調整和規劃,儘早重新選擇滿意專業,為今後更好的發展事業打下基礎。

大三為職業生涯規劃實踐期,該時期旨在培養大學生的職業工作能力與創新能力,以提高其未來的就業競爭能力。具體應鼓勵學生參加各種校園文化活動、社會實踐活動、創業計劃大賽,或組織人力資源部門的主管與學生交流,幫助學生了解不同企業的文化,得以鍛鍊與提升社會交往能力、專業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同時,全面檢驗和熟悉自己的知識和能力結構,在實踐中進一步修正職業生涯規劃,為順利走向社會作好準備。

大四為職業生涯規劃完善期,該時期以就業服務為重點,旨在提高學生的就業層次與就業率。具體應指導學生做好就業準備,並開始瞭解就業指導中心提供的用人單位資料信息,強化求職技巧、進行模擬面試等訓練,積極參加招聘活動,在實踐中校驗自己的積累和準備,初步完成從學生到職業者的角色轉換。

  三、開展體驗式職業指導。

大學生在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時,往往帶有明顯的盲目性與感性,即使參考了指導老師的意見或職業測評的結果,建立了較科學的職業生涯規劃,仍無法保證其能認真地執行或實踐。目前,大學生就業難的重要原因是高校的人才培養模式與職業實際需求脱節,為了降低用人成本,很多用人單位都不願意錄用應屆畢業生。為了幫助大學生及早獲取職業經驗,培養和提高大學生職業能力,高校學生管理者應推進個性化職業指導,強制開展體驗式職業指導,以助於學生更好地調整、修正、完善職業生涯,進而促進學生的職業化與社會化。

社會職業調查體驗。雖然經過專業職業指導課程的認真學習,有利於促進大學生對未來職業建立基本的認知,但也僅停留在教材的理論層面上,缺乏時新性和實踐性。高校學生管理者可開展社會職業調查體驗,具體可要求大學生利用寒暑假時間,結合社會實踐的要求,在每學年根據本專業的行業特點,以及該專業的`相關職業發展現狀與前景、職業在人才方面的需求、職業在用人方面的標準、職業成功人士的成長曆程,以及在相關領域的經營思想等情況,對企業、企業主管或校友等進行走訪,結合相關的文獻參考資料,對職業進行綜合分析,並寫出相應的調查報告或心得。在活動結束後,及時組織學生相互交流,可以利用 PPT 等形式彙報自己的調查成果。通過這些途徑,使大學生對職業與職業生涯的認識從抽象上升到具體,從感性上升到理性,從而增強對職業的認同感,為在本領域做出一番成績,為成為優秀的職業人而不斷提升自己。

職業技能實習體驗。當前,只有讓學生提前接觸職業知識,走上職業崗位,才能不斷適應和滿足職業要求,並對職業與職場獲得直接、客觀、準確的認知,從而促使其主動調整心態和預期,擴充職業技能、增強職業信心,最終得以實現用人單位與大學生的雙贏。高校學生管理者應通過提供校園創業活動、搭建校企聯合實踐平台、組織學生走上街頭或社區,運用所學到的專業知識開展各類便民服務,安排學生到用人單位進行短期實踐。通過多種形式來積極開展職業技能實習體驗,幫助學生走進企業、瞭解企業、深入崗位、瞭解崗位,以促其更加堅定自己的職業信念,學會樂業、勤業和敬業,以從容面對各種外界變化與挑戰。

  四、實現個體化的職業諮詢服務。

相同專業的學生往往具有相同職業方向與職業訴求,所以可以通過共性的、多元化的職業指導,滿足大多數學生的個性化需求。但是,一些表現出羞澀、自卑、內向、脆弱、焦慮等個性特徵的特殊羣體的學生,往往由於不善表達與交流,使其在規劃職業生涯或職業體驗時,即使心存困惑卻無法得到有效的解決,從而缺乏積極的職業動機,並給未來的擇業與就業帶來較大的不良影響。為了推進個性化職業指導,就必須立足於全體學生,在滿足共性需求的基礎上,還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實現一對一式的個體化職業諮詢服務②。

雖然大多數具有職業心理問題的學生存在通過外界幫助解決自身困惑的願望,但往往缺乏主動性。因此,高校應建立職業諮詢服務三級網絡系統。一級網絡由學校職業指導機構從事職業諮詢的專兼職教師組成,建立校職業諮詢中心,總體負責全校的職業諮詢工作,並對二、三級網絡成員進行專業培訓; 二級網絡由各系部職業指導教師為主,主要負責所在系部的職業諮詢工作,並積極配合校職業諮詢中心開展相關工作; 三級網絡由班級職業發展委員組成,每班可設男生和女生職業發展委員各一人,專門將職業關注熱點及時上報,使教師能夠準確瞭解學生中的最新思想動態,儘早為之排憂解難。通過建立職業諮詢服務三級網絡系統,有利於形成全校統一指揮、分工協作、職責明確、層層負責、齊抓共管的工作局面,能夠最大限度地實現個體化的職業諮詢服務。

要想通過諮詢談話達到預期的解決大學生職業困惑的問題,職業指導教師就必須掌握一定的諮詢服務手段。其中,較重要的有以下兩種。一是開展職業測評,即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的職業測評工具,包括職業能力傾向測評、人格測驗、職業心理測評、職業興趣測評等③,以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我,提高自我調節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協助其理性尋求最佳的人職匹配。二是提供職業信息,即通過向學生提供就業信息、面試技巧等,以豐富和擴展學生對現實世界、職業社會的認知,幫助其樹立信心,走向成功。通過這兩種手段,使廣大學生能夠更加全面準確的認清並把握自己的求職方向,為更好就業做好充分準備。

大學階段是職業方向探索的重要時期,而做好高校個性化職業指導工作,不僅利於幫助大學生實現自身的職業願望,利於提升高校的教育質量,更利於推進人力資源強國的建設目標。面對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各高校應突破盲目化、短期化、標準化、理論化的傳統職業指導,結合大學生的實際情況,轉而從“開設專業化職業指導課程、指導發展性職業生涯規劃、開展體驗式職業指導形式、實現個體化職業諮詢服務”等方面出發,推進個性化職業指導,突出對學生個性化需求的滿足。同時,幫助大學生正確認識自我,提升自我,準確選擇職業方向,並在今後的職業生涯中不斷學習與創新,從而最大化的實現自己的職業目標。

  註釋:

①徐德斌: 《高校職業指導模式個性化創新探索》,《長春大學學報》,2009 年第 2 期。

②郭捍華: 《高校職業生涯個性化指導實用模式探析》,《職業》,2010 年第 35 期。

③李子超: 《對高校職業指導實踐新模式的探索》,《考試周刊》,2012 年第 26 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gr/zhiye/mk3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