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新材料 >

聶耳的感人事蹟

聶耳的感人事蹟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事蹟吧,事蹟是用於表揚先進、樹立典型,使廣大幹部羣眾見賢思齊,有所效仿,從而盡心竭力地做好本職工作而如實記載和反映工作、學習中湧現出來的先進集體、先進人物的優秀事蹟的書面材料。想擬事蹟卻不知道該請教誰?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聶耳的感人事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聶耳的感人事蹟

聶耳的感人事蹟1

聶耳的父親聶鴻儀在昆明甬道街72號開了一家成春堂藥店。 1912年2月15日,聶耳出生在藥店的樓上,原名紫藝。不久,父親死了,藥店由母親經營,殷實的聶家開始中落。在幼年聶耳的記憶裏,母親經常坐在燈下,撥拉算盤,算完賬後,歎氣,發愁。聶耳曾暗許心願:今後一定要“讓母親過好日子”。他到上海後,在寫給母親的信中,屢屢提到“匯錢”之類的字眼。

母親是聶耳的牽掛。從照片中看,母親彭寂寬是比較典型的傣族婦女的長相。令人佩服的是,彭氏沒有上過一天學堂,但跟着丈夫,居然能夠讀醫書,丈夫死後還能坐堂把脈問診,養家活口。彭氏的聰慧,顯然也遺傳給了兒子。聶耳是家裏最小的`兒子,乖巧伶俐,一支簡陋的竹笛能吹得五彩繽紛,甚得親友疼愛。

母親能唱各種民歌,包括在昆明等地民間廣泛流傳的洞經調、花燈調、洋琴調,等等。動聽的歌曲與歌曲裏的故事讓小聶耳着迷。蔡鍔功成名就之時,聶耳還是黃口小兒,但他從母親的歌裏認識了蔡鍔。蔡將軍雲南首義討袁護國的壯舉在他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象,習武從軍曾是少年聶耳的一大志向。十六歲那年,聶耳終於憋不住了,揹着家人偷偷參軍,被編入十六軍湖南新兵隊受訓,後投考黃埔軍校不果,又被軍隊遣散,習武之念才在無奈之中打消。不得已,轉而讀書、演戲、作曲,但成就偉業之心未了。

在一篇《我之人生觀》的中學作文中,聶耳表示,如果有可能,他不會從事宗教、哲學和科學的行當。他的理想是先上大學,然後出外遊歷,是出國,行路讀書,增長見識,學術上有所建樹。最後掙幾個錢,與幾個談得來的朋友,找一處山清水秀的地方,讀書,彈琴,度悠閒時光。他還特意表示,昆明的西山將是自己隱逸的首選。

待到年長几歲也就是中學畢業考入雲南省立師範學校後,聶耳又寫了篇《我之人生觀》,他的學生腔明顯少了,代之而起的是,希望學工科,研究點藝術,做一個“並不是魯濱遜那種個人主義的思想”的遊歷家,然後“以實在考察之所得以建設新的社會”。

聶耳的感人事蹟2

“起來! 不願做奴隸的人們! 把我們的血肉, 築成我們新的長城!....... 每一次看到五星紅旗冉冉升起,耳邊響起了這首鏗鏘激昂的國歌聲時,自己彷彿已經置身於那個戰火紛飛,到處充滿白色恐怖的的紅色革命時代。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歌,至今仍激勵着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為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鬥。這是每一箇中國人都會唱,都要唱的一支歌,這是響徹全中國,響徹全世界的《義勇軍進行曲》。它的旋律,它的氣勢,是那樣的高昂、雄壯、堅定、有力,那樣的`強烈,那樣的令人振奮,熱血沸騰!它巨大的號召力,鼓舞所有中國人“萬眾一心”,“前進!前進!前進進!”它的曲作者是聶耳。

聶耳,雲南玉溪人,19年2月15日,誕生在昆明甬道街72號他父親聶鴻儀開辦的“成春堂”小藥鋪樓上。聶耳4歲喪父,靠母親行醫賣藥清貧度日。 聶耳自幼表現出對音樂的興趣和多方面的才能。學童時就學會了笛子、二胡、三絃和月琴等多種樂器,求實國小組織“學生音樂團”時,聶耳被選為樂隊的小指揮。他十分喜歡家鄉豐富多彩的民間音樂,尤其對雲南花燈與洞經音樂有濃厚興趣。

聶耳先後加入了共產主義青年團、中國共產黨,聶耳的音樂創作生涯雖然只有1933年至1935年這短短的兩年,卻創作出《開路先鋒》、《畢業歌》、《賣報歌》等幾十年來一直膾炙人口的歌曲。1934年7月,田漢決定創作一部以抗日救亡為主題的電影《風雲兒女》,並將聶耳創作的《義勇軍進行曲》作為該影片的主題歌。隨着電影的公開放映,《義勇軍進行曲》很快傳遍了神州大地。由於震撼人心地唱出了團結戰鬥的意志,唱出了時代的呼喚和人民的心聲,它不僅在民族危機日益深重的當時,在以後的抗日戰爭和民族解放戰爭時期,也一直猶如進軍的號角,激勵着人民的革命熱情和戰鬥意志。《義勇軍進行曲》在國際上也有着廣泛而深刻的影響。著名黑人歌王羅伯遜曾深情地説:“這首歌不僅唱出了中國人民爭取自由解放的決心,也唱出了全世界被壓迫人民、包括美國黑人在內的爭取解放的決心。1978年第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義勇軍進行曲》被正式確定為國歌。

我為家鄉雲南有這樣偉大的人民音樂家讓我們感到驕傲和自豪,今天的我們更要珍惜這來之不易的美好和平生活,懷着聶耳那不屈不撓、堅持奮鬥的精神學習、工作和生活!

聶耳的感人事蹟3

聶守信年輕的時候,對音樂特別敏感。大家都説,只要能從耳朵進去的,都能從他嘴裏唱出來。久而久之,大家都叫他“耳朵”。

一次聯歡會上,聶守信不但能表演舞蹈,模仿各種人説話,而且還能讓兩隻耳朵一前一後地動,這是一般人很難做到的,大夥兒都被逗得大笑起來。總經理給聶守信送禮物,並稱他為“聶耳博士”。聶守信笑着對大家説:“你們硬要把一隻耳朵送我,也好,四隻耳朵(“聶”的繁體字“聶”)連成一串,不像一個炮彈嗎?”從此,聶守信改名為聶耳。

熱愛音樂

聶耳在北平時窮得買不起棉衣,卻在秋末深入到貧民區天橋等地,用有限的幾個錢來收集北方民間音樂素材,並在“充滿了工人們、車伕、流氓無產階級的`汗臭”環境中聆聽賣嗓子、賣武功的吼聲,從中知道了他們“生命的掙扎”的心曲;他在上海一年的苦苦積攢,才買到一把夢寐以求的廉價小提琴。在上海,他經常踏着晨霜夜路體驗女工上班的辛苦,從而創作出《新的女性》。聶耳還與小報童交上了朋友,天天問寒問暖,那首著名的《賣報歌》正是在這種環境下吟誦出來的。

聶耳沒有像樣的創作條件,到上海一年後經過苦苦積攢,才買到一把多年夢寐以求的廉價小提琴。他居住的斗室冬冷夏熱,到北京一次連續登台演出四天僅得6元錢報酬。這不僅使他從心底更憎恨資本家老闆剝削的冷酷,其作品也不斷呼喊出人民要求解放的心聲。

創作國歌

20世紀30年代中期,日寇侵佔東北後又把鐵蹄伸向華北,國內的反動腐朽勢力卻仍沉溺於紙醉金迷中。社會上充斥着“桃花江”、“毛毛雨”、“妹妹我愛你”一類萎靡喪志的淫歌豔曲。共產黨員作家田漢找到聶耳,認為如此“唱靡靡之音,長此下去,人們會成為亡國奴”。二人就此議定,要創作一首歌,來戰勝“桃花江是美人窩”。二人研究了《國際歌》、《馬賽曲》和《船伕曲》,認為很有氣勢,可以借鑑。1935年初,田漢改編了電影《風雲兒女》,並寫了一首主題歌——《義勇軍進行曲》。由於發現國民黨特務已來追捕,他倉促間在一張小小的香煙包裝紙上寫下歌詞,就被抓進監獄。

夏衍拿到田漢留下的劇本,在裏面發現了那張寫着歌詞的香煙襯紙。不久,聶耳來找夏衍,聽説此事後,主動提出:“作曲交給我,我幹!”聶耳根據同田漢一起提出的構想,帶着滿腔激憤,只用兩天時間便譜寫了初稿,隨即因躲避追捕到了日本。在那裏,他一方面受到友好人士的熱情接待,一方面也看到軍國主義分子大肆鼓譟“擴大在支那利益”,並磨刀霍霍。聶耳由此更激發了創作靈感,迅速將歌曲定稿寄回國,其旋律更加高昂雄壯。

聶耳的感人事蹟4

每一個地方都有名人,而我們春城也有一位名人,他的名字叫聶耳。我的家離聶耳的故居只有200米左右,我有幸成為他的鄰居,這使我感到非常自豪。聶耳不僅是一位愛國人士,還是一位關心他人,一生都在報效祖國的人。正是他熱愛音樂、祖國的情懷,使他創作了激人奮進的《義勇軍進行曲》。

為了瞭解這位愛國的音樂家,我查閲了很多資料,其中最詳細的是他創作《義勇軍進行曲》的故事。1935年初,聶耳聽説電通影片公司正在籌備拍攝影片“風雲兒女”,影片內容是號召文藝青年起來抗戰,走與民眾結合的路。故事梗概是田漢寫的,後因田漢被捕入獄,由夏衍寫成電影劇本。田漢被捕前危急倉促,主題歌的歌詞寫在一張包香煙錫紙的`襯底上。聶耳知道此事後,立即跑去找夏衍,主動要求為主題歌譜曲。他從夏衍手中奪過歌詞,一看題目是“義勇軍進行曲”,激動地説:“作曲交給我,我幹。” 他以極大的熱情徹夜不眠地投入了創作,“義勇軍進行曲”那充滿愛國激情的歌詞使他熱血沸騰,腦海中閃現出一個個畫面:在戰火紛飛的戰場上,中華民族的英雄兒女們鑄成了鋼鐵長城,與侵略者浴血奮戰,前仆後繼,冒着敵人的炮火勇往直前。一幅幅畫面化成了一個個鏗鏘有力的音符!

他用小號響亮的音調作為歌曲的前奏,像是吹起了進軍號角。他很快就完成了初稿,交導演徵求意見,準備進一步修改。當時,黨組織為了聶耳的安全及音樂水平的提高,安排他先去日本考察,然後再赴西歐留學。聶耳到日本不久就將歌曲定稿寄回。

1935年5月1日,“中華日報”發表了這首歌,影片“風雲兒女”首映,主題歌立即傳遍全國,成為號召人民奮起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戰歌。

1949年9月27日,在全國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上,著名畫家徐悲鴻首先提出以“義勇軍進行曲”為代國歌的提案,被大會通過。 1982年12月4日,全國五屆人大第五次會議又通過決議,確定這首歌為正式國歌。

聶耳在創作上最注重生活的體驗和感受,他創作的音樂情感樸實無華,真誠而凝重,是心泉中流淌出來的,動人心絃,使人產生強烈的共鳴。每當我在電視上看到中國體育健兒奪得冠軍,聽到賽場上響起國歌聲的時候,我就感到心潮澎湃,熱血沸騰,一種強烈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令人痛惜的是這位天才的音樂家,還不到24歲就離開了人世。但是,他的名字和《義勇軍進行曲》永遠佇立在人們的心碑。

標籤: 感人事蹟 聶耳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cailiao/1wnj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