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新材料 >

關愛殘疾人事蹟(精選5篇)

關愛殘疾人事蹟(精選5篇)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許多人都寫過事蹟吧,事蹟是指對本單位具有突出事蹟的集體和個人整理出的文字宣傳材料。那麼事蹟怎麼擬定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關愛殘疾人事蹟(精選5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關愛殘疾人事蹟(精選5篇)

關愛殘疾人事蹟1

為了進一步弘揚中華民族扶弱助殘的傳統美德,逐步形成全社會都來理解、關心、幫助殘疾人的社會氛圍,營造扶殘助殘的社會風尚,增強殘疾人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的信念。5月13日,在第31個全國殘疾人日來臨之際,龍巖新羅禾康攜手區民政局及各鄉鎮民政辦在新羅區開展“關愛殘疾人獻出一份愛”為主題的送温暖活動。

慰問組分成5組,走訪了新羅區東肖鎮、龍門鎮、江山鎮、鐵山鎮及紅坊鎮的28户重度殘疾老人家庭,送去了温暖和慰問品。每到一户,民政辦工作人員及禾康志願者們都與他們親切地交談,聊聊家常,仔細瞭解他們的家庭現狀和生活情況、身體健康狀況,以及面臨的實際困難和需求後,鼓勵他們樹立生活信心,樂觀向上,勇於面對困難,堅強生活。

當大家走進龍門鎮湖一殘疾人陳阿平的家,瞭解他的身體狀況及家庭生活狀況。現年64歲的陳阿平由於意外受傷致使高位截癱,從此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身邊只有老伴一人照顧,目前領着殘疾人補貼等政府救助維持生計,生活十分艱難。民政辦工作人員和禾康志願者們鼓勵他保持樂觀的心態面對生活,並送上慰問品。陳阿平激動地連聲道謝:“感謝黨,感謝政府,感謝禾康公司的關心與幫助,讓我增強了對生活的信心!”

通過此次活動,為這些困難殘疾人送去了温暖,讓他們充分感受到了來自黨和政府及社會大家庭的温暖。殘疾人事業是一項需要全社會關心的事業,希望更多的愛心人士走近殘疾人,瞭解殘疾人,為殘疾人奉獻愛心。

關愛殘疾人事蹟2

為了進一步讓全社會了解我市殘疾人事業發展狀況,加強殘疾人羣體的社會交流,助力殘疾人事業的發展,促進社會文明的健康和諧,2020年4月2日上午,由珠海市殘疾人聯合會、珠海四川商會、珠海傳媒集團廣播節目中心聯合開辦的《與愛同行》欄目正式開播。參加該欄目首期嘉賓是,珠海市殘聯黨組書記、理事長樑壯,珠海市殘聯副理事長馬軍威,我會常務副會長兼祕書長趙順志,珠海市殘聯辦公室主任成文峯,市殘疾人綜合服務中心副主任張成濤。

首先,樑壯理事長向珠海四川商會、珠海電台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謝。他説到,一直以來,市委市政府對殘疾人事業非常重視,《與愛同行》欄目旨在創新服務方式和模式,大力宣傳我市殘疾人典型事蹟,弘揚自尊、自信、自強、自立的精神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營造殘疾人平等、參與、共享、融合的良好環境。

我會常務副會長兼祕書長趙順志代表會長繆克良以及全體會員向嘉賓及全市朋友們致以最誠摯的問候。

珠海四川商會於2016 年 12 月 24 日正式成立,是巴蜀兒女在珠海的家,是川渝在珠海商界人士的發展平台,是促進川渝粵三地經濟交流合作、促進川渝家鄉發展的紐帶!三年多來,在四川省駐廣州辦事處、珠海市工商聯領導下,商會秉持“包容、和諧、奉獻、分享”的'價值觀,搭建平台,以資本為紐帶,以經濟實體為載體,整合資源優勢、管理優勢、人才優勢,堅定團結,同舟共濟,抱團發展,實現資源共享,成果分享,促進珠海經濟發展,反哺巴蜀振興。百川異源,巴蜀同宗!目前會員已發展至200餘家,產業涉及信息電子、農業、建築、法律、金融、教育、媒體策劃、貿易等多個行業和領域,並擁有多家知名優秀企業,已然成為一支戰鬥在珠海市各行業有素質的商業化隊伍。

“同舟共濟,扶弱助強”是珠海四川商會的使命。從成立起始終致力於慈善、公益事業的開展。一直關注着殘障人士,在盡一份社會責任感的同時,呼籲更多有愛心的人聚力助殘,把助殘善舉堅持做下去,做得更好,把愛傳播出去,鼓勵更多人加入到扶殘行列中來。

集眾智可定良策、合眾力必興偉業,只要有生命存在,人生就有希望。只要有愛心常在,人間温暖常駐。希望我們聚更多的力量,與愛同行!

關愛殘疾人事蹟3

黃文建,男,漢族,1986年出生,四川鄰水人,大學專科,中共黨員,現任四川鄰水縣黎家鎮搭界寺村村支部書記。2008年一次意外事故摔傷了左手手臂,造成左手關節壞死,經過長期的治療,成了一名肢體三級殘疾人。大學畢業工作不久,憑藉自己的勤奮和努力,當上了年薪20餘萬元的科技公司總經理,而且連續開設了三家品牌服裝專賣店,然而,正當身邊的親朋好友都在為他事業上的成功感到高興和自豪的時候,他卻決定辭去高薪工作,跳回“農門”回家當農民。

返鄉種植生態果蔬

剛回到老家的他,好不容易找到種植生態果蔬這一個好項目,卻又缺乏技術和門路。雖然起步困難重重,他積極向縣、鄉的相關部門諮詢發展政策、路子,向身邊的種養殖業能人請教。

他發現大規模發展現代農業,最重要的就是將農民手中的土地流轉出來,集中進行科學化的管理和使用。為此,他首先將自己老家鄰近的幾個社作為目標,讓村民們將土地流轉給他集中統一管理使用。

2013年5月,成功創建“黎家鄉殘疾人創業園”,並帶頭成立了“文唏果蔬專業合作社”,專業種植高山綠色生態瓜果蔬菜。

2015年黃文建建立多種利益聯結模式,通過眾籌、土地入股,資產收益扶貧等模式,把分散農户組織起來,解決單家獨户辦不了、辦不好、辦了不划算的許多問題,他在採取1+3+6(園區6成+貧困農户3成+村集體1成)的經營模式,在當地得到廣泛相應。

帶領全村脱貧攻堅

黃文建任職村支部書記後,黃文建為300多户貧困户解決增收難問題、解決羣眾出行難的問題、解決了全村的安全飲水問題。

截至目前,全村“一低五有”情況已全面達標,2019年實現全村順利脱貧。2019年黃文建同志被評為廣安市脱貧攻堅先進個人。

關愛殘疾人事蹟4

鄰水縣“麟龍”掛麪掌門人昌桂容,自小身患先天性髖關節脱臼(俗稱“跛足”),歷經43載春夏秋冬,一瘸一拐,跛腳而行,身殘志堅,自力更生,敢想敢幹,百折不撓,不僅自己創業實現理想抱負,並且帶動眾多殘疾人士脱貧致富,成為鄰水殘疾人勵志自強創新創業的典型代表。

年少持家,身殘志堅勇擔當

1988年,昌桂容家遭不幸,父母相繼生病住院,家中負債累累,舉步維艱。為了幫助家庭減輕負擔,年僅13歲的昌桂容忍痛放棄學業,隨親戚到廣東打工。因身體殘疾,四處碰壁,幾經波折才在親戚的幫助下進了一家毛紡廠當“縫盤”學徒。

返鄉創業,自強不息展抱負

十年艱辛,十年付出。1997年,為了回家照顧體弱多病的父母,昌桂容揣着在外打工掙得的3萬多元積蓄,從廣東回到鄰水老家。

在親戚幫助下,昌桂容盤下縣城繁華地段的一家乾鮮店,初次經商,缺乏經驗,不善經營,當年就虧損2萬多元,門面租金都難以支付。但這並沒有讓她意志消沉,而是更加堅定了她幹就幹好的信心和決心。通過認真分析市場需求、改進銷售模式等方法,生意開始步入正軌,同時逐漸向經營廣安特色農產品轉型。

時至2008年,鄰水特色農產品在市場長期供不應求,昌桂容代理的手工掛麪、手工空心面常常“斷貨”,昌桂容決定創辦一家屬於自己的手工面加工廠。同年9月,她拿出多年經商的全部積蓄,租賃400餘平方米的生產廠房,註冊“麟龍”手工面認證商標,當年生產“麟龍”牌手工面20餘噸,實現產值30餘萬元。2012年又投資100餘萬元,新建1000餘平方米的工廠大樓,全新升級生產設備。

2015年8月,昌桂容被四川省殘聯授予“殘疾人自強模範”稱號。2016年3月被鄰水縣人民政府殘疾人工作委員會評為鄰水縣殘疾人自強模範。同時,因誠信經營,昌桂容被縣個協吸納為會員,先後擔任組長、理事等職務,被廣安市個協評為優秀理事。

心懷感恩,致富不忘饋桑梓

在“麟龍”手工麪廠成立之初,她積極與縣殘聯、縣就業局對接,主動聯繫有就業、創業意願的殘疾人,並通過中介市場、張貼招聘廣告、工友介紹工友等方式,廣泛吸納殘疾人入廠就業。

每逢“全國助殘日”期間,她都積極配合縣殘聯工作,自發組織企業殘疾人宣傳隊,每年都能募集資金近2萬元,為縣委縣政府和縣殘聯爭取社會支持、形成合力共同發展殘疾人事業做出了表率。

10年來,她先後幫助100餘名殘疾人實現就業創業,目前企業尚有常年務工殘疾人23名,年均務工收入達3.5萬元以上。與此同時,她還積極響應“脱貧攻堅”號召,全力投身公益事業,2016年5月,她出資在九龍鎮補巴橋村建造一座公路橋,解決了鄉鄰出行難題,並長期聯繫資助3名殘疾學生。如今,昌桂容已經成為鄰水縣殘疾人創業的一面旗幟,她的故事激勵了越來越多的創業者守護夢想、砥礪前行。

關愛殘疾人事蹟5

呂劍平,男,漢族,國中文化,現年55歲,四川省鄰水縣柑子鎮桅子村5組建檔立卡貧困户。

身殘志堅不向命運低頭

幼年時的呂劍平得了一場重病,然而幾十年前的桅子村交通不便,未能及時得到治療的他患上了小兒麻痺症致右腳殘疾,從此勞動力也基本喪失。

1988年,父親離開了人世,留下母親一人獨力撫養帶大兄弟四人。等到三個兄弟結婚獨立生活後,因不願打擾他們的生活,成為他們的負擔,呂劍平和母親相依為命。他決定在自家山周圍摘野菜、採藥材,用販賣來的錢貼補家用。從那以後,呂劍平無論天晴下雨,每天都是一瘸一瘸的上山,然而大多時候因地勢陡峭、雨天濕滑等原因無功而返。得來的錢對這個家庭來説無疑是杯水車薪,但呂劍平也從未放棄過!

精準扶貧點燃致富夢想

2014年對於呂劍平來説是充滿希望的一年,隨着精準扶貧的深入開展,他被鎮村評定為桅子村建檔立卡貧困户。在第一書記及駐村工作組的幫助下,為自己規劃了一條脱貧致富路。他先是申請到了C級危房改造的項目,對年久破敗老房子和泥濘的院壩進行整改,徹底改善了母子二人的居住環境,呂劍平平日裏在院子裏種些花草樹木,有空就到村圖書室翻閲一些種植書籍學習,慢慢的積累了點苗木花卉栽種培育的經驗,他決定向村上申請小額貸款,弄一個花卉培育地,他爭取到了兩萬元小額扶貧信貸,並邀請縣鄉兩級農技專員為自己規劃花卉苗木培育項目,2015年初種植花卉苗木200餘株,他通過向縣農業局技術專家學習苗木栽培技術和購買了許多花卉苗木培養專業書籍自學研究,很快他就掌握了營養缽調配、插苗、等專業技藝。

2016年8月呂劍平成功註冊了鄰水縣豐景苗木培養場,擴大種植花卉苗木,發展中藥材種植。2016年底他們家就摘掉了貧困的帽子。

帶領羣眾脱貧致富

“自己成功脱貧了,事業也有了初步規模,能不能幫助村民一起致富呢”,他積極動員周邊農户一起發展中藥材種植,全村30餘户村民共種植黃精100餘畝,2018年實現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增收400餘元。其中有6個村民在呂建平的培育場務工,每人每月可收入1000餘元,呂劍平還參加了電商培訓,在淘寶網開闢網上營銷渠道,拓展花卉和中藥材(黃精)銷售市場,花卉和中藥材通過線下銷售到重慶、達縣、廣安等周邊地區。呂劍平説,他一定會堅持將花卉苗木和中藥材(黃精)種植事業做下去,還要擴大規模,帶領更多的鄉親們脱貧奔康。

家庭和睦,微笑奔康

呂劍平家庭和睦,團結鄰里,樂於助人,是鄰里眼中的“模範家庭”。他用實際行動帶領村民構建和諧村莊。通過努力,他是遠近聞名的致富帶頭人,是村民們眼中的“人生贏家”。

2016年底,四川省作協創作辦主任馬平來桅子村寫生,呂劍平及其事蹟激發了馬平的創作靈感,以呂劍平為引子創作了反映脱貧攻堅題材的中篇小説《高腔》。2017年小説《高腔》被改編為同名話劇。2018年在成都首演,呂劍平作為特邀嘉賓出席首演式,並與作者、導演、演員合影留念。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cailiao/5olg2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