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新材料 >

中國天眼之父南仁東事蹟

中國天眼之父南仁東事蹟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事蹟了吧,事蹟具有觸發力大、感染力強的特點。擬事蹟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中國天眼之父南仁東事蹟,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中國天眼之父南仁東事蹟

中國天眼之父南仁東事蹟1

南仁東,我國著名天文學家,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中國天眼”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簡稱FAST)工程的發起者和奠基人,被譽為“天眼之父”。他主導提出利用我國貴州省喀斯特窪地作為望遠鏡台址,從論證立項到選址建設歷時22年,主持攻克了一系列技術難題,為FAST重大科學工程的順利落成發揮了關鍵作用,作出了重要貢獻。他不計個人名利得失,長期默默無聞地奉獻在科研工作第一線,與全體工程團隊一起通過不懈努力,邁過重重難關,實現了中國擁有世界一流水平望遠鏡的夢想。20xx年9月,南仁東因病逝世。

南仁東是在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創新型國家進程中湧現出的時代楷模,是新時代科技工作者的傑出代表和光輝典範。他是勇擔民族復興大任的“天眼”巨匠,為科學事業奮鬥到生命的最後一刻,用無私奉獻的精神譜寫了精彩的科學人生,鮮明體現了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愛國情懷,敢為人先、堅毅執着的科學精神,淡泊名利、忘我奉獻的高尚情操,真誠質樸、精益求精的傑出品格,不愧為廣大科技工作者的優秀代表,不愧為全社會學習的榜樣。

20xx年11月17日,中央宣傳部向全社會公開發布南仁東的先進事蹟,追授他“時代楷模”榮譽稱號。20xx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授予南仁東“改革先鋒”稱號,並頒發改革先鋒獎章。

中國天眼之父南仁東事蹟2

1月11日,“中國天眼”順利通過國家驗收,靈敏度達到全球第二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的2.5倍以上。通過國家驗收,是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工程成功的標誌,意味着“中國天眼”完成了工程師和科學家之間的交接棒,同時吹響了凝練科學方向、集中科研力量、全天候觀測、加快科學研究的集結號。(來源:新華社)

從器不如人到技高一籌,這一變化體現出中國望遠鏡技術實現了從追趕到局部領先的跨越。

中國人經歷過技術落後,受人欺凌的時代,更懂得珍惜每次的技術突破,也更明白每一次的技術進步甚至領先意味着什麼。而對於我們來説非常重要的技術進步背後,是默默奉獻、不為人知的科研人。

南仁東被稱為“中國天眼”之父,他是“中國天眼”的主要發起人和奠基人,幾乎參與了“天眼”建設的全部環節,為工程順利落成發揮了關鍵作用。從1997年提出FAST工程概念後他力主中國獨立建造到20xx年逝世,他花了二十多年的時間全身心投入到中國射電望遠鏡的建設上,期間為了尋址,十二年裏幾乎跑遍了貴州所有窪地,工程建設的五年半他牢牢紮根在現場,他曾説“(天眼)如果有一點瑕疵,我們對不起國家”,其中體現出的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值得所有人為他豎起大拇指。“年過古稀未伏櫪,尤向蒼穹寄深情”,在本該安享晚年的年紀將所有的精力放在“中國天眼”的建設上,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彰顯品格之高尚,精神之偉大。截至目前,FAST已發現132顆優質的脈衝星候選體,其中有93顆被確認為新發現的脈衝星。

中國天眼之父南仁東事蹟3

20xx年1月31日晚8點檔,中央廣播電視總枱央視綜合頻道(CCTV-1)大型文化節目《故事裏的.中國》第二季播出《“天眼之父”南仁東》,以“天眼之父”南仁東的逐夢故事再造了新時代中國故事的經典,致敬時代精神,讓璀璨的中國星光閃耀世界!

節目現場邀請到曾經與南仁東先生一起參加FAST建設工作的三位工程技術人員和南仁東的夫人郭家珍女士,共同回顧國家科研重器的誕生史,講述中國“天眼”的感人故事,其中就包括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的青年技術骨幹、河北師範大學校友甘恆謙。

甘恆謙是我校物理學院物理學專業20xx屆本科畢業生,並於20xx年考入北京大學天文學系攻讀碩士研究生。在研究生學習階段曾師從南仁東先生學習射電望遠鏡有關技術,並在南仁東指導下,開始仿真計算FAST焦面場,進行項目相關的可行性研究。博士畢業後,他直接進入國家天文台FAST項目組工作,負責接收機前端射頻電路的設計與組裝,並參與FAST電磁兼容測試工作。甘恆謙回憶説,20xx年3月FAST正式開工建設,當年秋天他第一次來到FAST施工現場時,看到的還是佈滿泥濘的土地與稜角尖利的石塊,“當時的大窩凼,是個不想再去第二次的地方”。但他和建設團隊一起,在FAST首席科學家兼總工程師南仁東的帶領下,經過5年多的艱辛努力,克服重重困難,終於在20xx年9月建設完成這座具有自主知識產權、世界最大和最靈敏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就在那間辦公室裏,我們經常和南仁東老師一起工作到凌晨三四點。”南仁東的學生甘恆謙回憶起為FAST奮戰的日日夜夜忍不住感慨,“南老師這20多年幾乎沒幹別的,就專注在FAST工程這一件事情上。”

跟隨南仁東先生15年的甘恆謙也成長為FAST望遠鏡的技術骨幹,現任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FAST運行和發展中心電子與電氣工程部主任,負責FAST強、弱電系統與接收機系統的運行維護和必要的升級工作,曾獲中國電子學會"科技進步一等獎"、中國科學院“西部之光青年學者”等榮譽稱號。

本期《故事裏的中國》戲劇部分,採用透視、投影和大屏等多媒體手段,打造出一個光影縱橫的“星空宇宙”。從小懷揣星辰大海的少年南仁東和帶領團隊攻堅克難的南仁東,在同一個星空下對話,完成一場信念和精神的接力。

在排練過程中,節目特別邀請到FAST運行和發展中心高級工程師甘恆謙進行現場指導。跟着南仁東學習十五年的甘恆謙,不僅幫演員深入認識南仁東,還為劇組提供了更加準確的天文知識。當被問及大家管南仁東叫“南老”還是“南老師”的時候,甘恆謙説:“大家都叫南老師,他七十多歲,其實看上去還是很年輕、很朝氣。南老師非常喜歡的一個詞叫年富力強!”南老師對工作要求十分嚴格,“如果我們在工作上出現稍微的失誤,他的脾氣一上來就是瞪着眼睛拍着桌子,基本上一句好話都沒有!”。甘恆謙表示,“感謝劇組的付出,讓南先生的事蹟讓更多的人知道。”

FAST是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的簡稱,又被譽為中國“天眼”,坐落在貴州省平塘縣大窩凼,目前是世界最大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並將在未來20至30年保持世界一流地位。其科學目標主要包括:將中性氫觀測延伸至宇宙邊緣,重現宇宙早期圖像;探尋發現脈衝星,建立脈衝星計時陣,參與未來脈衝星自主導航和引力波探測;主導國際甚長基線干涉測量網,獲得天體超精細結構;進行高分辨率微波巡視,檢測微弱空間信號,參與地外文明搜尋等。截至20xx年底已新發現了200多顆脈衝星。

中國天眼之父南仁東事蹟4

你是天的眼,讓我們聽見遠空的呼喚,宇宙因你不再遙遠……”踏平坎坷,22年鑄就大國重器,南仁東在生命最後關頭的奮力一搏,打開了“天之眼”,卻又匆匆化作星辰而去,留下遺詩言志。“感官安寧,萬籟無聲。美麗的宇宙太空以它的神祕和絢麗,召喚我們踏過平庸,進入它無垠的廣袤……”

逝世兩年之後,南仁東被授予“人民科學家”國家榮譽稱號。在羣山之間,在貴州的大窩凼裏,他犀利的眼神化身巡天的利刃,追尋着那浩瀚的天際,在茫茫宇宙裏探索着未知。發現近200顆優質脈衝星候選體,首次捕捉到重複爆發的快速射電暴……調試3年間,FAST(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的出色表現,足以告慰南仁東的在天之靈。如今,一波又一波的科研人員堅守在大山深處,他們繼承了南仁東的遺志,繼續看護着FAST。

身上有股少有的“狠勁”

“深切緬懷敬愛的南老師……”9月15日晚,正逢南仁東逝世兩週年祭日,張蜀新在微信中發了幾張南仁東的老照片。那是南仁東留下的工作瞬間,為數不多卻彌足珍貴。流傳最廣的一張,是站在FAST圈樑上,戴着藍色頭盔的南仁東側身回望,那眼神,犀利、堅毅。

身為FAST工程副經理兼辦公室主任,張蜀新也是一位攝影行家。在並肩作戰的無數個日日夜夜,一個偶然的機會,不經意間,抬手“咔嚓”一聲,張蜀新拍下了一個傳神的南仁東。

在人生的最後22年,如果沒有踏平坎坷的決絕,南仁東不可能完成這個看似空中樓閣的浩大工程。在FAST項目現任總工程師姜鵬的印象中,為了FAST,這個執拗的老頭幾乎就沒為任何事低過頭。

1993年,國際無線電聯盟大會在日本東京召開。科學家們商議的是,要在全球電波環境惡化到不可收拾之前,建造新一代射電望遠鏡。南仁東忍不住敲開中國參會代表的門,“咱們也建一個吧!”

當年,中國最大的射電望遠鏡口徑為25米,要建一個500米口徑的射電望遠鏡,在全世界都獨一無二。拋開昂貴的造價不説,去哪找一個合適的地方啊?在多少人看來,這樣的想法“不可思議”。

南仁東卻我行我素。從1994年到20xx年的11年間,他坐着綠皮火車,“咣噹咣噹”一趟趟前往貴州,一頭扎進亂石密佈的喀斯特山區。踏遍幾十個候選窩凼,在貴州平塘,直到四面環山的大窩凼出現在眼前,南仁東才停下了腳步。

選址,論證,立項,建設。沒有人知道,南仁東到底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委屈。可在團隊面前,他永遠是一個硬槓槓的漢子。爬坡上坎,每每見有人上前攙扶,他都會毫不猶豫地甩開別人。幹起活來,身上永遠有一股年輕人都少有的“狠勁”。

20xx年,開工建設沒多久,FAST就遇到了致命難題。要造一口這麼大的“鍋”,市面上的鋼索無法滿足施工要求,南仁東二話不説,親自上陣奮戰700多天,在經歷近百次的失敗實驗後,方才解決了索網疲勞問題。

遇山開路,逢水搭橋。沒有成熟的經驗可以借鑑,南仁東帶領他的團隊一步一個腳印,最終建成了舉世矚目的大國重器。

20xx年9月25日,FAST落成。

工人的事他都記在心裏

FAST真是一個龐大的工程,涉及天文學、力學、機械工程和巖土工程等各個領域,每一個領域幾乎都是開創性的工作。曾擔任南仁東助理的姜鵬覺得奇怪,都説術業有專攻,偏偏南仁東什麼都懂,沒有哪個環節能“忽悠”他,似乎這個項目就是為他而生的。

南仁東甚至笑納了別人送他的“天才帽子”。一次和張蜀新的閒聊,他掏了心窩:“你以為我是天生什麼都懂嗎?其實我每天都在學。”

然而,天妒英才,就在FAST建成一週年前夕,罹患肺癌的南仁東悄然駕鶴西去。

因為在南仁東出國治病之前,沒能見上最後一面,姜鵬至今心存遺憾。剛得病時,南仁東就説過,“如果有一天我真的不行了,我就躲得遠遠的,不讓你們看見我”。姜鵬原以為這只是一句玩笑話,沒想到一語成讖。

據説,在遙遠的古代,大象在生命的最後時光會悄悄離開象羣,獨自在某個地方,等待那個時刻的降臨。一生剛強的南仁東,也選擇了這種特殊的告別方式。

蒼天、星空、宇宙、永恆……這些宏大空靈的字眼,放在南仁東的身上,總是讓人覺得恰如其分。縱觀他的一生,波瀾壯闊,大開大闔,一如浩瀚之蒼穹、巍峨之羣山。

高山仰止,卻並非高高在上。

在FAST施工期間,得知工人們來自雲南的貧困山區,家裏都非常困難,南仁東悄悄打電話給現場工程師雷政,請他了解每個人的身高、腰圍、鞋碼等情況。當他第二次來到工地時,隨身帶了一個大箱子。當晚,他提着箱子去了工人的宿舍。打開箱子,都是為工人們量身買的T恤、休閒褲和鞋子。“這是我跟老伴去市場挑的,很便宜,大夥別嫌棄……”回來路上,南仁東對雷政説:“他們都太不容易了。”

更早的時候,在去大窩凼的路上,南仁東遇到放學的孩子們,見他們衣衫單薄,回到北京後,他給當地幹部寫信,隨信附上轉給貧困孩子的500元。此後,連着寄了四五年,資助了七八個學生。

“他有些品質我永遠也學不會,比如憐憫之心,我可能永遠也做不到他那麼善良。”姜鵬説,他同情弱者,願意以弱勢羣體的角度審視這個世界。“很難想象一個大科學家在簡陋的工棚裏與工人聊着家長裏短,他還記得許多工人的名字,知道他們幹哪個工種,知道他們的收入,知道他們家裏的瑣事。”

給FAST人留下寶貴精神財富

“調試工作推進到這個節點上,現在最想聽的就是您的評論,哪怕只有一句話也可以。也可能我只是想念您的聲音。以往跟您在一起的時候,都是您説我聽。今天我説的這點兒話,算成數據量可能也就1KB多點兒。您一定也有很多話想對我們説吧,我不知道FAST從太空接收的5PB數據裏,會不會有您慣常的聲音。如果有的話,我們一定不會錯過。”

這是南仁東去世後,FAST調試組副組長甘恆謙寫給他的“信”。片言隻語,滿屏哀思,讀來讓人動容。

調試3年來,FAST的出色表現,足以告慰南仁東的在天之靈。截至目前,FAST已發現近200顆優質的脈衝星候選體,其中有100多顆已被確認為新發現的脈衝星,還首次捕捉到了距離地球約30億光年的神祕射電信號——多次重複爆發的快速射電暴。作為目前世界上最大單口徑、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FAST在靈敏度和綜合性能上,比德國波恩100米望遠鏡和美國阿雷西博350米望遠鏡分別提高了10倍,而且覆蓋了當今射電天文的三大主流熱點方向:宇宙演化、探測脈衝星和星際分子。可以預見,在正式投用後,FAST將以高靈敏度巡視宇宙中的中性氫、觀測脈衝星、探測星際分子,甚至還可能搜尋地外生命,也就是人們朝思暮想的“外星人”發出的星際通訊信號。

不誇張地説,是南仁東,為中國開啟了射電天文學10年至20年的“黃金期”。

可喜的是,更多的後來者,守護着FAST。FAST調試組成員黃琳説:“每當我們遇到困境,就會仰望滿天繁星,想想南老爺子的付出和心血,就沒有什麼過不去的坎,也沒有什麼解決不了的問題。”

FAST調試組成員鄭雲勇講過一個小插曲。一個炎熱的下午,當調試好的多波束和下平台同時運行時,立即出現報警現象。正值調試關鍵時期,當晚還有觀測計劃,這下可把大家急壞了。同志們關在蒸籠一樣的饋源艙裏,不管白天酷熱難耐,也不顧天黑升艙的安全風險,忙活了七八個小時,有人還中暑了,可誰也沒有怨言,直到最終排除了故障。鄭雲勇説:“那一刻我明白了,這就是咱們FAST人的精神,是南老師留給大家的財富!”

八字鬍、戴眼鏡、小個頭、一身工服……如今,南仁東的塑像,佇立在貴州大窩凼:他彷彿正在和同事們討論,左手插兜,右手在圖紙上指點。塑像凝固了南仁東在FAST工作的一個瞬間,更凝聚着中國科學家的夢想、執着和忠誠,記錄着他們為國家和民族不斷超越、永不停歇的逐夢姿態和奮鬥精神。

“感官安寧,萬籟無聲。美麗的宇宙太空,以它的神祕和絢麗,召喚我們踏過平庸進入到無垠的廣袤……”南仁東用詩一般的語言,帶給人們無限憧憬。此時,天上的那顆“南仁東星”,正熠熠生輝。

標籤: 南仁 天眼 事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cailiao/62436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