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工程 >

環境工程課程的設計教學論文

環境工程課程的設計教學論文

一、環境工程專業課程設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環境工程課程的設計教學論文

(一)管理制度不健全。對於其它實踐教學環節如畢業設計,學校往往制定了詳細的質量標準與評估指標,而對課程設計的教學缺少系統性、實質性監管和獎懲措施。

(二)學生思想不重視。一般課程設計都是安排在學期末,學生忙於準備期末考試,臨近假期又着急回家,不能將全部精力投入到設計中,而且抱着交個材料上去就能過關的心理,對課程設計敷衍了事,得過且過。

(三)單個課程設計學時不足。環境工程專業的課程設計主要集中在第三學年,開設的有環境工程課程設計(一)泵站、(二)管道、(三)水處理構築物、大氣污染控制工程課程設計、環境監測與儀器分析課程設計等,種類較多,但是單個學時較少,一般只有1~2周,設計深度不夠,只能淺嘗即止。

(四)題目單一陳舊。課程設計的指導老師往往由相關的理論課老師擔任,一個老師要同時指導環境工程專業兩個班的學生,而課程設計僅有1~2周,時間少,老師精力有限,基本上所有學生只能共用一個題目,題目類型由指導老師來確定。由於教師所掌握的工程資料有限,課程設計的選題往往已使用多年、比較陳舊,工程實踐性不強。

(五)設計脱離實際。現在進入高校的門檻越來越高,基本都要求有博士學位,這些年輕教師往往從學校畢業後直接到學校任教,沒有經過嚴格、系統的業務技能和專業實踐訓練。環境工程專業課程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實踐性和應用性,教師若只有理論知識,缺乏工程實踐經驗,在授課時照本宣科,不能很好地將理論與工程實際相結合,最終將導致學生感覺工程理論基礎知識枯燥、抽象、理解困難。學生在進行課程設計時也就只能依葫蘆畫瓢,設計與實際脱節,無工程實際意義。

(六)考核指標片面。課程設計的考核主要是指導老師根據學生提交的設計説明書和圖紙進行成績評定,缺乏對過程的監管,使一些學生產生偷懶心理,之前不認真查資料進行設計,臨時抱佛腳找其他同學的隨便改改交差了事。這種片面的考核方式不能客觀真實的反映學生的實際設計水平,還嚴重影響了學生的積極主動性。

二、面向卓越工程師培養的課程設計教學改革

(一)加強監管,提高教學質量。健全課程設計的監督、管理和檢查機制,從學校、學院和教師三個層面制定詳細的課程設計教學管理流程,對課程設計的質量進行有效的監控。同時加強教務處及學校督導組對課程設計教學工作的抽查監控力度,對教師指導課程設計工作、課程設計質量、成績評定等各方面進行檢查,促進課程設計教學質量的提高。

(二)強化教師的工程背景。當前學校對教師的考核存在重科研輕教學現象,使老師大量的精力投入在科研上,部分教師的教學積極性沒有發揮出來。教師忙於跑項目、寫論文、出成果,忽視了科研成果的轉化,逐漸脱離了實際應用,有工程實踐經驗的就更少了,即使有也是陳年的'經驗了,而課程設計的教學需要的就是實踐經驗,因此學校要加強對教師隊伍這方面的培養,定期送教師去企業交流,使教師能接觸生產一線,掌握生產實踐的新動向。同時建立青年教師參加工程實踐的激勵機制,支持教師與企業合作承擔科研課題,開展應用型科學研究,實現學術水平與工程實踐能力的雙提升。

(三)深化校企合作。鹽城工學院“卓越計劃”試點專業實行校企聯合培養模式,培養分為校內培養和企業培養兩個部分:本科生保持4年學制不變,優化提升“3+1”模式,在校學習時間2.5~2.8年,在企業學習實踐累計1.2~1.5年。中國鹽城環保產業園和江蘇科易達環保科技有限公司作為環境工程專業主要的校外實踐基地,能為學生提供良好的企業實際工程環境和實踐教學資源。但是實踐基地這些優秀的教學資源不應該僅僅用於最後一年多的企業實踐階段,前期教學中的理論學習,如課堂的工程案例分析、課堂討論及佈置的課下作業都可以結合工程實際。課程設計的題目設置也要是真刀真槍,來自於企業的項目實例,體現當前行業的技術發展水平,這樣才能真正有助於提高學生的工程意識、工程素質和工程實踐能力。

(四)建立課程設計題庫。針對課程設計題目單一陳舊的問題,可以通過建立設計題庫的方式來解決。指導老師平時注重收集素材,每兩年更新一次,淘汰陳舊的題目,增添新的,與時俱進。題目多樣化,根據題目的類型分若干個模塊,每個模塊包含若干個主題,每個主題下設置一些題目。如環境工程課程設計水處理構築物的設計題目可以分物理處理構築物和生物處理構築物兩個模塊,生物處理構築物模塊下包含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和厭氧生物處理技術三個主題。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題目,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並且能有效地防止抄襲現象。學生在理論課程的學習時,看到感興趣的題目,經老師確認有可行性,符合課程設計的要求,也可以加入到題庫中。

(五)拓展課程設計教學環節。目前課程設計的指導老師基本上由相關理論課老師擔任,那麼在課堂教學中要避免“滿堂灌”,可以引入工程思想、原理和方法系統,推行啟發式、研討式、案例式教學和研究性學習,使學生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學以致用。通過淡化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界限,將理論知識融入到“模擬企業、模擬項目”的情景中,培養學生工程意識,提高工程實踐能力。課程設計不應該僅僅侷限於完成基本的教學任務,對於一些創新性比較強的設計,可以鼓勵學生參加各類各級環境工程專業相關的設計競賽,如國家級的全國高校環保科技創意設計大賽,校級的環保創新設計競賽等,進一步增強學生的理論功底,培養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和自主創新精神。

(六)注重專業素養的培養。在教育部制定的“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的通用標準中第一條就要求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及較強的社會責任感,這與我國高等工程教育一貫倡導的“以德為先、能力為重、全面發展”的人才培養理念是一致的。課程設計作為環境工程專業實踐教學的重要環節之一,應該在培養學生成為未來工程師所必需的職業道德、安全意識、環境意識等基本素質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在課程設計之初,可以聯繫相關企業組織參觀、座談、調查研究、考察等活動,幫助學生了解本職業應具備的基本能力與素質。課程設計時,真題真做,增強學生將所學的理論知識應用於實際生產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按照自願的原則組成3~4人的團隊,一起討論設計方案,分工合作,最終完成一個綜合性的設計,不僅可以杜絕混學分現象,還培養了學生的責任感和團隊協作能力。

(七)改革考核方式。完善考核體系,嚴格考核制度,提高課程設計質量。改變原來單一的考核制度,注重全過程的考核,增加設計中期進度檢查,設計後期答辯環節。完善評分體系,對設計成果從創新性、規範性、嚴謹性、科學性等方面進行逐項打分。不合格的設計給予一次修改機會,若還不能達到合格要求,須下次重修,從而引起學生對課程設計足夠的重視。

三、結語

在卓越工程師教育背景下,課程設計作為環境工程專業實踐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在培養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方面應該發揮重要作用。通過改進傳統的教學模式,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加強學生專業技能訓練,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造意識和實踐能力,使學生成為能夠服務於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第一線的環保專業人才,為“沿海大開發”背景下的海塗生態與環境保護服務,為區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服務。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gongcheng/6y4ww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