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建築 >

建築調查報告13篇

建築調查報告13篇

隨着社會一步步向前發展,我們使用報告的情況越來越多,報告包含標題、正文、結尾等。那麼你真正懂得怎麼寫好報告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建築調查報告,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建築調查報告13篇

建築調查報告 篇1

按照省、市關於做好建築業經濟形勢分析工作的通知要求,為全面掌握我區目前建築業經濟走勢,優質服務於經濟發展,區統計局迅速安排相關工作人員深入企業,採取實地查看與召開企業座談會相結合的方式,圍繞省市確定的調研內容和問題開展了調研活動,下面將調研情況把作以詳細彙報。

一、建築業運行情況

1、生產形勢良好,總產值穩步增長。**年前三季度,全區建築企業完成建築業總產值**億元,比上年增長1.9倍。其中,建築工程產值15億元.

2、新籤合同額快速增長。全區全年資質內建築業企業簽訂合同額20億元,同比增長96%。其中,本年新籤合同額15億元,同比增長51%,佔總合同額的77%。

3、房屋施工規模繼續擴大,新開工面積明顯上升。**年前三季度,全區建築企業房屋建築施工面積207萬平方米,比去年增長67%。其中,本年新開工面積**萬平方米。

4、竣工產值與上年持平,建築業企業完成竣工產值3.3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無明顯增幅。

二、調研中存在的問題

(一)本區建築業市場份額被擠佔,沒有區外市場份額。由於我區資質等級的建築業企業大多為三級、二級,缺乏核心競爭力和帶動力,很難在大項目競標中與區外建築業企業相抗衡,很難與有實力的外來建築業企業搶佔市場。雖然我區建築業企業新簽訂合同額快速增長,但都侷限在本區範圍內,沒有區外建築業市場份額,更沒有在外省完成產值。

(二)專業技術人員比重偏低,降低了企業盈利水平。建築業企業施工人員隊伍大部分是農民工,知識水平相對低,專業工程技術人員不足,對拓展建築市場也有一定製約作用。20xx年,全區建築業企業年末從業人員為10758人,工程技術人員只有1133人,僅佔全部從業人員10.5%。一級建造師23人,僅佔全部從業人員0.3%。持證上崗人員3873人,僅佔全部從業人員的34.9%。

(三)項目各類手續還不完善。有些新開工建築業項目手續不全問題嚴重,影響新開工項目建檔工作的順利進行,並給新開工項目入庫帶來困難,無法及時將這些投資項目納入建築業統計範圍,一定程度上影響建築業統計數據質量。

(四)建築業企業總體實力較弱,高資質企業比重有待提高。目前建築業企業面臨的不僅是本區內的競爭,而且是全省全國甚至還有境外的企業競爭,沒有強大的實力很難取勝。

(五)經濟效益水平仍有待提高。建築業一直是國民經濟中的“微利行業”,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後建築業進行了多項機制體制改革,情況雖有所好轉,但建築業的發展仍沒有改變依託人力和資本為主的局面,現代化程度總體上還處於一個不高的水平。我區建築業產值利潤率和產值利税率都於偏低水平。建築業的收益水平較低的狀況,不僅僅影響到它的產業地位,影響到它競爭力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影響它自身的成長髮展。

(六)制度改革步伐仍須加快。一是國有企業和集體企業所佔總產值比重高於全社會的平均水平,私營企業所佔比重低於全社會的平均水平;二是總承包和專業承包企業實收資本中國有資本和集體資本數量大、比重高。這“一高一低”和實有資本的構成説明建築業國有資本退出的步伐和產權制度改革工作仍須加快。

(七)建築業企業的多元化經營能力,尤其是資本經營能力不強。總承包和專業承包企業的營業收入主要靠工程結算收入支撐,一旦工程不能銜接上,企業的存續、人員的安排就都會出現大問題。因此,為了提高企業的抗風險能力,需堅持量力而行的原則,有序地培育和提高企業的多種經營能力。

(八)從業人員素質亟待提高。由於建築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進入門檻低,導致進城務工人員的三分之一集中在建築領域,建築業成為農民工就業的主要行業之一。低文化程度人員大規模進入城市施工作業,高學歷人員、高技能人才的缺乏,導致工程質量和施工安全缺乏保障,更不利於建築業的持續健康發展。為了實現建築業的又好又快發展,只有不斷提高從業人員的科學文化素質、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工作,別無他途。

三、推動建築業又好又快發展的幾點建議

**年是“十二五”的第二年,隨着我區固定資產投資的高速增長,對建築施工企業來説既是機遇,也是挑戰為促進我區建築企業做大做強,現提出以下四點建議:

(一)加快建築業產業結構調整。隨着建築市場的不斷開放,建築企業“准入”門檻低,導致建築隊伍急劇膨脹,遍地開花。但現代建築已非“鋼筋加混凝土”那麼簡單,對建築主體質量、工藝技術等都有很高的要求。我區建築企業雖數量眾多,但規模大、上等級、能承接大項目、競爭力強的企業還不多,目前全區特級企業還是空白。要在繼續做大做強傳統土建工程的同時,積極向基礎安裝、裝飾裝璜、市政工程、路橋、水利、電力等專業施工領域拓展。主動適應國家投資結構的調整和建築市場的發展變化,進行專業結構調整,積極培育以總承包為龍頭、專業承包為依託、勞務分包為基礎的承包商體系,提高我區建築企業的綜合競爭力。適應國際化趨勢,大力推行工程總承包建設方式,發展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和綜合管理能力的工程總承包大型企業集團和項目管理公司,有條件的建築企業可通過發展房地產、建材、物業管理等業務,延伸產業鏈,做大做強企業。

(二)依靠科技進步推動建築業技術創新。 黨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作為國家發展戰略的核心。對我區建築業而言,也必須把依靠科技進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作為推動產業升級的核心和關鍵。“十二五”期間我區建築行業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依靠科技推動產業升級。一是加強研發中心建設。有條件的大型專業企業,加強與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建立起本企業的研發中心,開展工藝和工程技術研發,重視技術的引進、消化、吸收與創新,發展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專利和專有技術,加快企業信息化建設,從而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進而帶動全區建築業科技水平的提升。二是加大建築業科技投入,建築企業可以從工程結算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資金,作為企業技術進步發展資金。三是加大人才體系和職工隊伍建設,重視企業家隊伍建設,對二級以上建築業企業家進行全面培訓,提高其專業知識水平和駕馭市場的綜合能力。

(三)不斷拓展建築業的發展空間。 持續加大省內外市場的開拓力度,注重鞏固和擴大傳統市場,以佔領制高點、減少空白點為思路,為建築市場可能面臨的戰略轉移建立“根據地”。支持企業以獨立承包或與外埠承包商聯營合作等方式,積極參與省內外承包市場競爭。財政、金融、建設等部門要從多方面大力支持建築企業走出省界,拓展市場,重點作好授信額度、投標保函、履約擔保、國際工程承包資格、市場信息服務等工作。

(四)進一步優化建築業發展環境。建築業在薛城區國民經濟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各級政府要積極支持建築業的發展,把建築業擺上重要議事日程,謀劃建築業發展思路,認真研究制定切實可行的措施,為建築企業排憂解難,多辦實事。各級建築行業主管部門要加大服務力度,幫助企業把脈市場,儘快把建築業税收優惠政策落到實處,在利税、擔保基金、人事用工、養老和醫療保險、企業減負等方面給予必要的政策扶持,推動建築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加大建築市場監管力度,健全建築市場監管體系和行業信用體系,加強工程招投標管理,重點完善工程勘察、設計、監理和材料、設備採購等招投標制度,進一步規範工程發包和承包行為。大力推行工程擔保制度,加強建設工程結算管理,建立工程款結算、協調、仲裁和清算的約束機制,遏止竣工不結算等拖欠行為。繼續扶持非國有建築企業,支持骨幹企業做大做強,促進我區建築業持續健康發展。

建築調查報告 篇2

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高堂大廈、瓊樓玉宇,由於自然或人為的火災,頃刻之間化為烏有。近代就有天安門城樓遭雷擊起火。秦代的阿房宮、始皇陵,“楚人一炬,可憐焦土”;明清兩朝的北京故宮,幾百年間燒燬過多少次,現在真正的明代以前建築,已經所剩無幾了。古建築古建築起火,造成的火災損失是無法以金錢來估量的。除建築物本身的藝術價值以外,在建築物內一般還保存着大量的歷史雕塑、繪畫、古代碑刻等具有極強欣賞價值的珍貴文物和藝術品。古建築是祖先給我們留下來的珍貴遺產,一旦發生火災,造成嚴重的後果,我們都有可能成為歷史的罪人。

古建築往往和當地的自然景觀融為一體,成為當地的旅遊資源。成為當地政府收入的一部分,一旦發生火災,肯定會造成重大的經濟損失,同時如果火災撲救不及時,造成遊客傷亡事件,會造成很大的不良影響。20xx年xx月xx日臨汾市堯廟發生特大火災,燒燬廣韻殿磚木結構建築一座,堯王等泥塑9樽,直接經濟損失450多萬元,損毀的歷史文化價值更為巨大。

其次,我認為引起古建築火災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從古建築存在的火災隱患上來看,古建築大多以木結構為主,因為年代久遠,絕大部分未經防火處理;用火用電管理不嚴,電器線路老化與私拉亂接現象嚴重;缺少消防給水,沒有消防專用供水管網;消防車道不暢,消防車幾乎根本進不去古建築區等。例如:20xx年xx月xx日,湖北省武當山遇真宮因承租單位私拉亂接照明電線,電燈泡長時間烘烤可燃物引發火災,燒燬遇真宮主殿荷葉殿正殿3間,建築面積236平方米。這些都是目前所看到的古建築的火災隱患。據調查顯示,大部分引起古建築火災的原因可以總結為一下幾個方面:

(一)木質建築,極易燃燒。

因為大多數古建築都是木質建築,木材經過一百多年或幾百年的乾燥,成了極易燃燒物品,特別是一些枯朽的木材,火災載荷遠遠高於現行的國家標準所規定的火災負荷量,火災危險性極大。再加上古建築一般都有油漆彩繪以及屏風、掛畫垂簾等大量可燃裝飾,一旦失火,室內散熱差,温度升高快,很容易引起轟燃。

(二)人為火災隱患較多。

隨着人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各類假期的不斷延續,旅遊和宗教活動越來越頻繁,寺、廟等古建築逐漸成為人們遊玩和觀光的勝地。一些遊人吸煙後亂扔煙頭,舉行大型宗教活動時僧侶、小孩燃放煙花爆竹等都可能引發火災。另外一方面是古建築內工作人員的生活和工作用電,有些私拉電線,大功率用電器的使用,電線老化等問題也可能人為引發火災。例如:20xx年xx月xx日,山西省寧武縣小石門仙人洞因僧人使用蠟燭照明不慎引發火災,燒燬清代磚木結構建築86平方米;例如:韓國崇禮門縱火案:都是人為的因素是古建築遭受火災。

(三)自然災害可能引發古建築火災。

現有的古建築一般都安裝避雷針、避雷網用作防雷保護,但不少設施由於環境濕度大,鏽蝕、損壞嚴重,又幾乎都沒有定期檢測維護,雷擊時很難發揮作用;許多古建築架空線路在引入建築時,均未安裝避雷裝置,極易被雷電波侵人造成失火;一些古建築羣不斷地改建擴展,但單體建築防雷接地之間沒有作統一協調,易於造成雷電反擊等火災事故。例如20xx年xx月xx日,山西省稷山縣大佛寺大佛殿因雷擊起火,將大佛殿二層建築及一層部分建築燒燬,直接經濟損失25萬多元;再次,我國的古建築,由於容易發生火災和蔓延,難於施救,是消防工作者千百年來棘手的問題。對於古建築滅火的複雜性有以下幾點來決定的。

(一)建築部局決定了其滅火的複雜性。

古人基於空間和相互照應的初衷把古城內的建築設計成了珠聯璧合式的構造,形成一種:登上一户屋頂便可遊萬家燈火的奇觀。這就決定了一旦起火,即有可能形成火燒連營的後果。如 964年,承德外八廟的普佑寺遭雷擊燒燬,今僅存遺址; 985年4月坐落在甘南高原上的拉卜楞寺大經堂發生火災,連同正在展出的 000多件珍貴文物,被無情大火毀於一旦。

(二)人口眾多決定了其滅火的複雜性。

古建築往往都是旅遊勝地,遊客往來眾多,一旦發生火災 ,現場混亂不堪,如果是在平常,工作人員如果疏散得當,會減少人員傷亡,如果是在大型宗教集會活動時,一旦發生火災,很有可能造成人員傷亡。

(三)交通不暢決定了其滅火的複雜性。

有的古建築遠離城鎮,建於偏遠的高山深谷之中,交通不便,有的消防車根本無法通行。一旦發生火災,消防部隊鞭長莫及,延誤了滅火戰機。有的古建築還設有門檻、台階,消防車根本無法通行,只能望火興歎。

(四)設備不足決定了其滅火的複雜性。

古建築設計建造時並不像現代人設計樓房那樣把消防設施都列在其中,大多數古建築周圍都缺乏滅火設備。後期為了保護古建築原貌,不破壞建築的完整性,很少在古建築中增加現代建築消防設施,這就造成古建築一般無消防水源、無消防車救火或有車無路、有水無設施的尷尬局面,唯一能夠用的多是一些輕便滅火器、消防桶等簡單的滅火設施,對於燃燒猛烈、蔓延迅速的古建築火災真可謂是杯水車薪。

古建築是歷史文物的一個重要方面,具有重要的歷史、藝術、科學研究價值以及重要的紀念和教育意義。古建築是珍貴的,其價值也是無法估量的。根據“預防為主,防消結合”的方針,我們非常明白,防火工作是主要工作,是第一位的。以上的情況是我們不願看到的,我們從事消防工作,應該“憂天下之憂而憂,樂天下之樂而樂”。那麼我們怎麼才能有效的預防其火災的發生呢?我覺得我們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做好它。

首先,解決軟件方面的原因,也就是古建築在消防管理方面的原因。

應提高認識,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各級政府、文物主管部門和宗教事務管理部門應該高度重視消防安全工作,認識到古建築的火災危險性和其諸多消防安全隱患問題,切實加強古建築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同時要確定一名行政領導為該單位的消防安全責任人,全面負責本單位的消防安全工作,認真履行《消防法》賦予的責任,並建立防火安全領導小組,形成行之有效的消防安全管理議事決策機構,合理編制古建築消防設計和城市消防規劃,結合城市環境建設進行相應的消防改造,拆除存在火災隱患的舊房,徹底整治古建築周邊的火災隱患,逐步建立規範化的消防安全環境。

加強措施,嚴格落實各項制度。根據《古建築消防管理規則》建立一些行之有效的規章制度,使消防安全管理有章可循,有令可遵,儘量做到自防自救等等;認真落實消防責任制和崗位防火安全責任制;嚴格執行各項防火安全管理制度;明確單位的消防安全管理人負責本單位日常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落實夜間巡查制度;定期組織防火安全檢查,及時整改火災隱患;建立防火檔案;組織開展防火宣傳教育;制訂滅火應急方案,並組織滅火疏散演練。加強火源管理,從根本上切斷古建築火災之源。古建築內必須設置“禁止煙火”的明顯標誌,劃定燒香燒紙的專門活動區域,且必須做到專人管理;制定行之有效的用電用火安全管理規章制度,嚴格控制古建築內用電用火,建立健全防火巡查制度,強化火源的監督管理;禁止在古建築物內使用液化石油氣和安裝煤氣管道,在生活區的炊煮爐灶與煙囱的設置,必須符合防火安全要求;禁止在供遊人參觀和舉行宗教等活動的地方吸煙。最大限度的降低人為引起的火災。

其次在解決硬件方面的原因,也可以説是古建築在防火設計和功用性質等自身方面的因素。我們可以參照以下幾個方面來預防古建築火災的發生。

(一)對古建築進行防火技術處理,降低發生火災概率。對已建的柱、樑、枋、檁、椽和樓板等主要木質構件,在木材的表面塗刷或噴塗防火塗料,造成一層保護性的阻火膜,以降低木材表面燃燒性能,阻滯火災迅速蔓延。儘可能地解決防火間距和分隔。擴建、改建、維修的古建築,設計時要注意防火間距。原有的古建築周圍亂搭亂建的建築物必須拆除,對確實無法解決的防火間距,可按具體情況建立防火牆,實行防火分隔。同時,在不影響古建築整體景觀的條件下,儘可能的修繕消防車道,以利於火災撲救。

(二)改善古建築的消防安全環境,做到有備無患。對於古建築交通不暢的重大問題,首先要開闢消防通道,使消防車能靠近重要的古建築。開闢消防通道要處理好文物保護和消防安全的關係,對於古建築羣在不破壞原佈局的情況下,應考慮設置環形消防通道。搞好消防水源建設。地處城市的古建築,應利用市政供水管網,在殿堂外、庭院內修建室外消火栓,確保每幢古建築都在室外消防栓的保護半徑以內。

(三)增加消防設備,把火災撲滅在初級階段。設置火災報警、自動噴水滅火系統。在不影響原有古建築結構的完整性和古建築藝術風格的前提下,有條件的可安裝火災自動報警和自動噴水滅火系統。配備足夠的移動式滅火器,及時有效地將火災撲滅在初起階段。增加中小型消防車和消防摩托,一旦古建築發生火災,如果道路狹窄,只有小型消防車和消防摩托才能夠基本上深入任意起火源。完善防雷避雷措施。中國古建築中遭雷擊起火的案例已屢見不鮮。古時候就十分重視建築的避雷措施,現在應當在不影響古建築外部結構的基礎上,利用現代防雷技術,防止古建築遭雷擊起火。

清明節期間,廟宇燒香拜祭、宮殿的祭祖、祭天地、焚香紙等宗教等活動眾多,所以我們更加要細心全面的做好古建築的防火安全工作。古建築是不可替代不可再生歷史文化遺產,是人類智慧結晶。古建築消防安全方面還需要大量的積極的工作,作為消防工作者,要對古建築區的特點以及歷史的火災特性做深入的研究,及時掌握古建築防火的現狀,逐步探索出一套古建築防火經驗,制定並完備防範措施,對今後一個時期內古建築的消防問題作出一個整體的規劃,有效防止古建築火災的發生,為保護祖國曆史文化遺產做出應有的貢獻。

建築調查報告 篇3

一、前言

調查時間:8.24下午

調查地點:安徽省黃山市屯溪老街

調查方法:實地考察、網上查閲 調查內容:屯溪老街座落在安徽省黃山市屯溪區中心地段,北面依山,南面傍水,全長1272米,精華部分853米,寬5至8米。包括1條直街、3條橫街和18條小巷,由不同年代建成的300餘幢徽派建築構成的整個街巷,呈魚骨架形分佈,西部狹窄、東部較寬。因屯溪老街坐落在橫江、率水和新安江三江匯流之處,所以又被稱為流動的“清明上河圖”,是中國保存最完整、最具有南宋和明清建築風格的古代街市,也是中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9年,屯溪老街與北京國子監街、蘇州平江路一同當選為“中國歷史文化名街”。

在屯溪老街我們主要參觀了具有“青磚小瓦馬頭牆,迴廊掛落花格窗”的典型特色的徽派建築,品嚐了看着恐怖吃着香軟的安徽特色小吃毛豆腐,品茗了安徽著名的黃山毛峯以及貢菊茶。“不吃汪一挑,白走老街這一遭”,這句話就是形容赫赫有名的主人公汪一挑餛飩的,時間關係我們沒有品嚐就在外面留了影,也是留下了一點遺憾。

調查目的:1、能夠加深對徽派建築的理論知識以及實踐知識的理解

2、建立人文旅遊資源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3、能夠對老街人文旅遊資源背景進行分析

指導老師:王瑾老師、劉佳雪老師、餘子萍老師、孫景榮老師

徽派建築之安徽屯溪老街

概述:區域位置:屯溪老街座落於安徽省黃山市屯溪區中心地段,北面依山,南面傍水,全長1272米,精華部分853米,寬5至8米。坐落在橫江、新安江、率水三江匯流之處。

歷史:清朝初期,老街發展到,清末,屯溪茶商崛起,屯溪綠茶外銷興盛,茶號林立,茶工雲集,各類商號相繼開放,街道逐漸從八家棧逐漸像東延伸,形成老街。民國時期,屯溪老街曾名中山正街,已有滬杭大商埠會。新中國成立後改為人民路,1985年定名老街。

建築:老街建築保持着傳統的徽州古建築風格大都為二層,屬典型的下店上房。老街的整體建築具有宋代徽派居民的風格與特徵,因而屯溪老街又被稱為宋街。徽州文化:徽州文化的眾多門類在屯溪老街都有很好的表現。整條老街店鋪300餘家,其中歷史悠久的就有60多家,“同德仁”“茂槐”“老福春”“汲古軒”“藝林閣”“徽寶齋”等老店,都掛有“老字號”牌匾。老街店家主要經營文房四寶和土特產品。遊客可以購到徽墨、歙硯、徽漆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工藝品,“祁紅”“屯綠”“黃山毛峯”“太平猴魁”等享譽中外的名茶,可以品嚐到各種地方糕點小吃,遇上節日盛典,還可以觀看到豐富多彩的民俗活動。屯溪老街是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的集中展示窗口,以粉牆黛瓦馬頭牆和磚雕、石雕、木雕為主要特徵的徽派建築文化,以同德仁藥店為代表的新安醫學文化,以書畫、匾額、楹聯為代表的新安書畫文化,以老街一樓、老徽館為代表的徽菜文化,以歙硯徽墨為代表的文房四寶文化,以三味茶館等為代表的徽州茶文化,以及以館藏器物和工藝品為代表的民間器物文化,構成獨具特色的文化旅遊休閒街區。設計到營造的各個環節的深刻影響,通過對人的生活、居住環境的選擇與處理,以滿足人們避凶就吉的心理需要,而實質上是古人用來協調人與自然關係的一種手段;審慎周密地考察、瞭解自然環境,利用和改造自然,創造良好的居住環境,贏得最佳的天時地利與人和,達到天人合一的至善境界。(1)哲學思想。程朱

的創始人程順、程頤兄弟以及朱熹原籍都在徽州。其中朱熹多次回到徽州講學,弟子眾多,影響很大。理學思想在徽州得到了徹底的貫徹和實現。“禮儀之國,有先王遺風焉”,這裏推祟的是知書達理、循規蹈矩。程朱理學賦予了徽州建築內斂的品質與淡泊的色彩。(2)徽商的影響。徽商的發展積累了大量的財富,為徽州文化的發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質基礎。他們捐置田產,興辦書院,培養了大批的人才。同時,徽商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了當地人們的價值觀念。中國傳統社會對商業是極其蔑視的,“士、農、工、商”中以商為最低階層。然而經商在徽州己成風氣,為人們所接受和推崇。但即使經商,他們也以儒家理論規範交易行為,保持着亦儒亦商的特質,在其經營活動中表現出以誠待人、以信接物、以義為利。因而徽州的建築也體現出中庸對稱的祥和感。

徽派建築特點

徽州古代民居、街巷與村落在其發生、發展和演變的過程中與其周圍的自然與社會環境構成了一個相對和諧的體系,形成了自己的地域風格,即聞名遐邇的“徽派”。徽州現存的古蹟有宏村古村落、西遞古村落和潛口民居、歙縣古城、漁梁古鎮等明清民宅,都比較集中地體現了徽派建築風格[2]。

建築單體

徽州民居的平面佈局基本方整,絕大多數都以圍繞扁平長方形天井為基本單元,單元之中的房屋呈三面或四面圍合,軸線取中,兩廂對稱。正房一般面闊三間,明間臨天井。兩側闢有廂房,可住人或起到調節起居的作用。徽州地區民居的屋面幾乎都是雙向坡頂,覆以青瓦,在附屬房屋部分也間以寬窄不同的單向坡屋頂。山牆多數作成硬山封火山牆,牆頭部分的造型豐富。徽州民居在裝修雕飾上突出的地方性特色,是將架樑斧砍略帶弧形,做成月樑。一般樑斷面粗大,樑頭部淺刻一條凹槽曲線,形似新月。另外窗扇的形式規整美觀,窗下的木雕鏤刻欄板刻工精細。連續的排窗襯托在大片木牆之間,相互對比,顯得格外精巧細緻。外部的磚雕,無論是出現在門罩窗媚上,還是庭院隔牆上,刻工磨工都堪稱藝術佳作。徽州民居混合運用了幹欄巢居的穿鬥式與北方四合院的抬樑式結構,各取其長。這種混合木構架既滿足了住宅使用空間功能劃分又發揮了兩種木構架的材料力學性能。室內隔牆用木板鑲嵌在柱間。一般不作吊頂,樓層用擱柵樓板。 街巷

徽州的街巷多半不是平直的,穿透的距離不遠。不同走向的街巷交織成網狀的交通。不迷失其中需要依靠街巷中的標誌,在此一塊石頭、一眼井都是人們定位的標誌。另外,徽州街巷序列本身也可以形成方向感,它是主街一巷道一次巷道的環狀多級網絡系統。徽州街巷疏密有致,寬窄變化呈現出一種舒緩的狀態,所以連續性好,而且體現出變化多樣的特點。

街巷交叉形成節點,街巷的起迄也形成節點。節點可分出層次,普通的小節點只是巷道的轉折和連接點,而大的節點可發展成中心、小廣場。起始點是街巷開始的序幕,多做高差變化,有很強的標誌性和導向性。街巷的交匯點使道路連接、轉折,給人以方向。交匯點依據整個街巷的空間需求有疏有密,使街巷既統一連續又變化豐富。交匯點尺寸擴大還可以形成各種各樣的中心,如生活中心、祭祀中心、交往中心等。中心空間的豁然很好地調節了巷道整體的封閉與幽深感。 村落

由傳統民居集聚而成的徽州村落,融合于山水之間,或背山臨水,或依山跨水,或枕山面水。村落一般都是座落在緩坡上,隨着地形、道路方向逐步延伸。

從徽州傳統村落總體來看,都是山巒為溪水的骨架,溪水是村落的血脈。房屋羣落與周圍環境巧妙結合,村落順溪水走向展開,形成優美的村鎮風貌。

徽州村落總的來説呈現出對外封閉的形態,其佈局主要有三種形式:一種是線型佈局。這種佈局通過沿巷道的建築羣完成,或者通過各建築羣的軸線關係延伸。線型佈局總有一條主要幹線,序列感強,民居一般均可得到良好的朝向與景面。線型佈局當主幹線過長時,交通、生活稍有不便。第二種是散點型佈局。在地形複雜的山地地段環境中,民居各處於適宜地帶,呈散點狀。散點型佈局可使建築隱於山林,有利於保持自然風貌,很適合於小自然村的形式,如婆源上曉起。但此種方式有時顯得凌亂,各户聯繫不夠緊密。第三種是集聚型佈局。它適於規模不等的各種村鎮。這種佈局方式佔地少、緊湊,而且因為建築集中,封閉性較強,如黯縣屏山。

關於徽派建築思考

在皖南古民居到新民居的演變過程中,平面型制的變化,裝飾的簡化,建築新材料的運用等,這是人們一直積極努力探索新生活的熱情和天然創造力的表現,也是我們應該正視和學習的地方。地域更新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建築文化的不斷髮展創新將是歷史的必然。隨着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人們的生活方式也在發生轉變。徽州民居作為徽派建築文化的重要載體,它的更迭告訴我們創新並不是拋棄傳統,相反只有不斷的發展創新才是對傳統最好的繼承和保護。

同時,面對信息化的時代,地域建築文化的發展速度越來越快。而作為徽派文化的重要載體,徽派建築的創作也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對建築地域性和建築文化的探討一直是業界熱點。當前,面對傳統與現代所發生的碰撞,如何創作出“現代的”地域性建築?人們在不斷積極努力的探索。比如,80-90年代初期,一方面是省外的建築師對我省的傳統地域建築文化的關注,為我們留下了許多優秀的作品,對省內地域建築創作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如汪國瑜先生與單德啟教授創作的黃山雲谷山莊、齊康大師設計的黃山國際大酒店、單德啟教授創作的黃山玉屏樓風景建築等。另一方面,省內的建築師在探索地域傳統文化的繼承與創新的實踐中也做了大量的工作,留下了許多有價值的作品。如黃山軒轅大酒店、合肥亞明藝術館、徽州文化園、安徽省徽文化博物館。這些建築作品從多角度對徽派傳統地域建築進行了新的診釋,反映了省內地域建築設計思維的活躍以及在實踐中達到的新的高度。因此,新徽派建築在經歷了上世紀的創作高峯後,必然會引起更大的關注和發展,必然會在中華的大地上生根、開花、結果。 個人對景點的感悟:

安徽老街原住民很多,但是大多是以商為業。然而這並沒有影響他們的純樸。我去了兩家店購物了。一家店帽子我還了價,老闆很爽快的説:好呀。還有一個老爺爺,手鍊十元三條,但是由於我們是四個人,並且沒有零錢,我們就問老爺爺可不可以十元四條,老爺爺也是很爽快的答應了,還任我們挑。説實話,我去旅遊景點購物很少會遇到這麼爽快的店家,真的是受寵若驚了。老街的建築街道都是直來直往的,所以我們能夠很清晰的看到接到的紋路,並且不容易迷路。老街融合了古老、自然、淳樸、清新、品味於一體,是一個遊玩的地方,值得推薦

標籤: 調查報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jianzhu/9e0nq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