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教師 >

教師課堂隨筆(彙編15篇)

教師課堂隨筆(彙編15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對隨筆有些瞭解吧?隨筆是一種很靈活隨便的筆記或文體。想要找更多優秀經典的隨筆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教師課堂隨筆,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師課堂隨筆(彙編15篇)

教師課堂隨筆1

我有幸於2011年3月26日至27日參加了石家莊慧之源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主辦的第七屆國小語文課堂教學研討會。此次活動為國小語文教師搭建了學習、交流的平台,展示名師教學成果,解讀名師成功經驗,學習教學新理念,感受名師風範,啟迪教育智慧。給我感觸最深的是虞大明老師的報告《漫談新課程背景下語文教學的熱點問題》。在報告中虞大明老師就當前語文教學的熱點談了幾個方面的問題:激活閲讀期待、教學評價的激勵性、課堂表演的有效性等。我對課堂表演的有效性這一問題感觸良多。

虞老師對課堂情境表演的五點認識是:

1、任務驅動:情境表演只能是一種驅動策略,應前置。

2、及時反芻:在情境表演中強化語言文字的理解和感悟。

3、化一為萬:在情境表演中落實朗讀訓練。

4、抓生髮點:在情境表演中發展學生的思維。

5、合理定角:以促成學生最優發展為目的,合理進行角色分配。

可是在我們的實際教學中,有些課堂表演存在以下問題:

首先,課堂表演成了舞台表演。這種情況多見於公開教學中,為了讓課堂教學添一些花,老師們常常設計一些表演。為追求課堂教學的完美,確保表演的順利進行,課前要準備好表演的劇本,然後按劇本反覆排練,有時連表演者的動作、神情、語言等都是事先設計好了的。這種表演真的成了表演,毫無動人之處。表演者的表演沒有激情,台下的觀眾覺得索然無味。這種表演説白了是演給聽課老師看的,不是為學生學習服務的。

其次,課堂表演浮於表面,流於形式。教者心中知道課堂表演的好處,試圖創造機會給學生表演,至於如何表演,表演到怎樣的程度,達到什麼目的,課前沒作過細的考慮,到時現場發揮。弄不好就會被學生牽着鼻子走,教師失去了駕馭課堂的能力,一切由學生做主,學生想怎麼演,就怎麼演,只要學生高興就行。這種隨心所欲式的表演,表面上以學生為本,課堂氣氛熱熱鬧鬧,其實際收效甚微。

第三、課堂表演常常是少數學生的專利。在實際教學中,為追求表演的效果,不耽誤教學進程,老師們常常選那些表演能力強的學生表演。少部分學生參與,而更多的學生則是觀眾、看客,課堂成了少數優秀學生表演的舞台,多數學生無所事事,甚至置身課外。這樣的表演是少數人受益,不利於提高全體學生的語文素養。

為避免這些問題的出現,增強課堂表演的有效性,我覺得作為一名國小語文教師應充分認識課堂表演的實質和意義,加強課堂表演的研究和指導,把表演作為促進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提高語文綜合素養的重要手段,真正發揮表演在國小語文教學中的作用。

一、認真準備,精心設計好表演的內容

國小語文課本中並不是每篇課文都適合學生表演,即使是適合學生表演的課文,也不是從頭到尾都適合讓學生表演。因此,我們在備課時,要充分挖掘課文中可以表演的內容,明確表演的目的和形式,形成表演的初步構想,切忌隨心所欲。比如引導學生理解生字詞時,教者心中要有數,哪些詞語適宜讓學生表演理解。對於那些學生早就熟悉或可以意會不可以言傳的詞語,特別是那些表示動作的詞語,我們可以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來表演,通過表演來加深學生對這個詞語的理解。比如:引導學生理解課文時,對那些角色特點明顯、對話生動有趣的部分,我們可以直接讓學生按照文本內容表演。比如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上冊《陶罐和鐵罐》一文中,我們可以讓學生分別扮演陶罐和鐵罐。但表演前,要提醒學生注意人物的特點,比如他們的動作、説話的語氣等。在按文本表演的基礎上,我們還可以對文本進行改編讓學生表演。我們可以啟發學生:鐵罐和陶罐會成為好朋友嗎?請小朋友們想象一下,在學生想象練説的基礎上,再表演這段內容。這樣的表演既發展了學生的想象能力,豐富了學生的語言,又對學生進行了禮貌教育,也增加表演的趣味性。我們還可以挖掘教材中的空白點,啟發想象,進行創造性地表演。比如人教版四年級語文上冊《去年的樹》一文最後一部分,寫鳥兒與樹依依惜別的情景,這段文字留下了較大的想象空間,比如我們可以啟發學生鳥兒明年回來嗎?鳥兒又有了新的朋友嗎?想象補白,在學生練説的基礎上表演。對於介紹明勝古蹟風土人情的課文,我們可以用小導遊導遊的方式來調動學生熟悉課文、背誦課文的積極性。

二、做好鋪墊,降低表演的難度

課堂表演是以文本為基礎的,表演前首先要讓學生熟悉文本內容,這樣學生才易於表演、樂於表演。比如人教版四年級語文上冊《頤和園》一文,我們可以讓學生以導遊的形式進行表演。表演之前,一定要讓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在腦海中形成畫面,熟悉課文內容,達到熟讀成誦的地步。然後讓學生組成一個小小導遊團,一人介紹頤和園的一個景點。這樣降低了表演的難度,學生表演的興趣又很濃。對於直接按文本表演的,要重點引導學生體會故事情節,抓住文中人物特點,熟讀人物語言,然後表演。比如人教版四年級語文上冊《夜鶯的歌聲》一文中夜鶯與敵人的對話,先要讓學生找出文中的關鍵詞語,提醒學生夜鶯、敵人的特點,然後讓學生按照文本表演。如果沒有這樣的層層鋪墊,一開始就讓學生來演這段內容,並且要求演活夜鶯的機智勇敢,則有點勉為其難。至於利用文本的空白處讓學生想象表演,則更需要鋪墊,必須引導學生想象表演的內容。課堂表演中,有些動作學生往往憑感覺表演,有時表演得不夠到位,我們則要引導學生根據文本內容體會當時的情況,適當加以示範。

三、面向全體,讓每個學生擁有表演的機會

課堂表演,不應是少數學生的專利,應該讓所有的學生都動起來。如何才能讓所有的.學生都參與其中呢?我們可以採取四人小組的方式,即同一小組的前後兩桌為一個自然小組。這個自然小組的組成要注意表演能力差異的搭配,每個小組必須配一個組織能力強、有一定表演能力的學生任組長,同時兼顧男女生的搭配。這樣配置的小組不僅有利於課堂表演,對實施小組合作學習也很有幫助。全班每個學生都必須編入小組之中,有時甚至要跨小組組合。在進行課堂表演時,我們可以採取由下而上或由上而下的方式不一。所謂由下而上,即是讓學生在四人小組內根據文本要求,明確各自的角色目的,分小組表演,然後彙報交流。這種表演適合表演難度不大的內容;所謂由上而下,即是選擇那些表演能力強的學生,分成不同角色,在老師指導下面向全班學生的表演,然後各小組分別表演,讓每個學生都有一次表演的機會。這種形式適合難度較大的表演。

四、重視評價,增強表演的效果

課堂表演不是追求表面上的熱鬧,僅僅讓學生笑一笑、樂一樂,調節一些氣氛,也不是依樣畫葫蘆。它是通過表演這種形式引導學生琢磨課文,推敲文本語言,體會課文情感的過程。表演並不是目的,而是一種手段,是學生深入課文,培養語感,提高閲讀和審美能力的手段。如果教師能與學生在課堂上一起揣摩、推敲文本知識,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鼓勵學生通過自身的想象力對文本知識進行創造,讓學生從中有所悟,有所發現,點燃學生的思維火花,自然生成。我們可以在表演前引導學生細讀文本,反覆揣摩,對課文有深刻的體會;也可以在學生表演的過程中,組織學生及時評價,引導學生從文本的角度體會,評價表演的是否到位,有什麼需要改進的,該如何改進。甚至可以當眾演示一番。對學生表演的評價,是學生對文本理解的相互交流,更是對文本的深層次解讀,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思辨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總之,課堂表演改變了語文課堂沉悶乏味的氣氛,給孩子營造一種輕鬆愉悦的學習氛圍,給孩子一個展示自我、表現自我的舞台,可以給孩子帶來無窮的樂趣,使他們覺得語文不再是單純的字詞句的教學,而是一種遊戲,從而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他們願學、樂學。讓學生進行課堂表演,還可以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充分認識課文所藴涵的思想感情,從而能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教師課堂隨筆2

在現代這個特殊的社會裏,人際關係決定着一個人的命運前途以及幸福生活,而作為很少和外界打交道的教師則只能在關係網中望洋興歎了。其實,興歎到也無所謂,主要是一遇到麻煩事,則真地讓人煩惱得怒火中燒,比如説,你要去辦點事情,如果讓人家知道你是老師,馬上就會遭受白眼和冷淡,而如果你慌稱自己是某某機關的,那麼,馬上人家就會對你另眼相看,這時,你會感悟什麼是權勢,什麼是沒有地位。

因此,作為老師最好是無事,無病無災,這樣萬事大吉,自得其樂,然而,這種情況似乎不太多,人生難免遇到各種各樣的麻煩,這時,你就不得不硬着頭皮,磨破腳皮,厚着臉皮,説破嘴皮地去跟人家打持久戰,這時,你就會發現學校裏對真善美的.追求,到了社會上是多麼地格格不入,這種“不入”很是讓老師心中感到任務的艱鉅和內心的煩惱。或許有人説,還有學生嗎?學生也可以給你幫忙嗎。一方面教師羞於知識分子的面子不願意讓學生幫忙,另一方面似乎有些掌握重大關係的學生也不肯為老師幫忙,因為老師沒有東西給他嘛。所以,在關係大網面前,善良的老師只有一片煩惱了。

教師課堂隨筆3

工作兩個月以來,我在學校發現了自身一些問題,不僅在學校並且在見習基地和帶教老師討論,受益頗多,國小見習教師感悟隨筆。

在平時的工作學習中,我發現自身還有許多欠缺的地方,我在聽戚老師的課時,發現戚老師的板書設計得很好並且講得很透徹,但是我自己在上課時,雖然也想過怎麼寫板書,但是在課上總是發現板書寫得有些亂,課前設計板書還是沒有設計得很好,很到位,這點要多向戚老師學習。另外我發現現在最重要的一個問題,就是課上學生不聽講,就坐在那發呆,我這個問題也向其他老師討教過,他們給我一些意見,如課上發現他不聽講就讓他回答問題,回答不出就站一會,還有就是一上課就讓他站着,我和戚老師也討論過這個問題,他也説道過這些方法,最常用的就是回答問題,並且要慢慢地讓他們改。

趙老師和書記也和我説到,課堂上一定要讓學生認真聽,不然即使有能力將知識講清楚,講透徹,但是學生不聽也是白費功夫,所以課堂管理是很重要的。有一次早上遇到校長,他對我説,我的性格較內向,不可能讓我改變性格,大聲叫讓他們停住,這就要我運用自己的智慧,去思考如何在課堂上吸引學生,讓他們喜歡上我的課,這樣課堂紀律也可以弄好,學生聽課也會認真。我聽了後,自己也思考了,覺得很對,雖然剛開學的時候有的老師告訴我一定要兇,要讓他們聽話,但是我嘗試了幾次後發現,有的.時候真的兇不起來,那我只能換個方法,我可以在課上變現得更好一些,讓課堂變得有趣一些,吸引學生,讓他們都喜歡數學課,那麼課上的聽講問題就會解決,課堂管理問題就會自然而然地解決,所以我應該努力摸索,找出適合自己的方法在課堂上管理學生,範文《國小見習教師感悟隨筆》。

在這段時間內,我發現,要做好一名教師也是很不容易的,不僅要回教書,能將知識點講明白,還要有能力管理學生。這和在大學裏學習完全不一樣,大學裏老師只管自己講,大多數時間不管學生是否在聽講,但是到了中學,教師一定要學會管理學生,不然在課上學生就不會認真聽我所講的內容。

講到管理學生,我現在努力做到在課上吸引學生,讓他們不能覺得數學課是枯燥的。那麼要吸引學生,我需要多瞭解學生,這裏我想到了上次聽王老師的講座,講到心理學是很重要的,我應該多去看看一些關於學生心理,教育心理學方面的書,要全面的瞭解學生,才能在課上吸引學生。另外我自己還要多學習,多豐富我的知識,做到智慧地上課,牢牢地吸引住學生,

經過兩個多月的工作,學習,真的讓我學到了許多,我也體會到了做教師的辛苦,不僅要在教學能力上有提高,還要在其他方面都有所提高。

教師課堂隨筆4

從事教育十幾載,從不敢懈怠,因為教育工作是塑造“人”的工作,它不只是影響一個人的一輩子,它會影響到一個家庭的幸福、一個國家的興衰、一個民族的命運,見習教師感悟隨筆。所以,每時每刻都對自己從事的工作充滿了敬畏,都在不斷地警省自己,有沒有盡全力,足不足夠真誠,……一路走來,總在反思,在這裏,我願採擷思海浪花裏的那麼兩三朵,全為拋磚引玉,以與各位教育同仁共勉。

教師的激情——源於對學生的愛

教師激情的源頭活水是對教育、學生的愛。心中沒有愛,試問,怎麼能教育好學生、感動學生的心靈、促進學生的成長和轉變。一個缺乏愛的教師就不可能充分理解人性。這樣的教師,不會在心中有陽光,不會擁有教育的智慧和靈感;這樣的教師,不會愛護、尊重學生的人格,缺乏對社會和人生的責任感。夏尊丐先生説過:“愛對於教育,猶如池塘之於水,沒有水,便不能成為池塘;沒有愛,便不能稱其為教育。

所以,教師的激情源於對學生的愛,源於對教育的熱愛,只有這樣的教師,才能夠對自己所從事的工作孜孜以求,才能夠精益求精,專心於自己的課堂教學,吃透教材、熟悉教案、瞭解學生,正真成為教材文本和學生的“知音”;才能夠每天精神振奮、情緒飽滿地走進教室,在課堂上游刃有餘、揮灑自如、聲情並茂地滋養學生的心靈。

教師的幸福——源於教育理想

教師幸福是個人需要滿足與潛能實現而獲得的體驗。教師有生理的需要,即物質生活的保障;心理的需要,期待尊重和愛的滋潤,渴望心靈自由的空間;社會性的需要,有自我實現的夢想和追求,需要得到滿足,教師才可能營構幸福的教育人生,凸顯主體生命的意義。

做為教師,當你對自己清晰而成熟的教育教學理念運用自如時,那是一種幸福:當你不斷進取,執着追求自己的教育信念時,那是一種幸福。教師的幸福寫在學生認真的作業本上;教師的幸福盛在學生滿意的答卷上;教師的幸福,堆在家長充滿謝意的'臉上;教師的幸福是看到學生的畢業證書上,是節假日收到學生送來的温馨賀卡和溢香鮮花……

只有那些一直往前走的教師才能跟上教育幸福的腳步;只有那些勇於付出的教師才能抓住教育幸福的時光;只有那些善於不斷進去的教師才能登上教育幸福的天堂,只有那些執着追求教育理想的教師才能真正體驗教育的幸福。

教師的微笑——源於學會享受生活

教師有了微笑,才能有師生心靈之間的溝通和交流,才能使課堂洋溢着生命的活力,時時併發出創新的火花。

教師的微笑,是一種積極的生活態度,體現出的是一種正確的教育理念。保持微笑,是自信、是樂觀、是熱情,是對未來充滿着無限的希望;而這些,恰恰是對學生的一種潛移默化的教育;灑向學生,也滋潤着教師自己的心田;撫慰着學生,也愉悦着教師自己的心田。

教師,請保持微笑,莫以師道尊嚴代替微笑。做生活中真實的你,就能還給學生真實的生活。學會享受生活,才能培養學生“面對一叢野菊花而怦然心動的情懷”;學會享受生活,才能呵護孩子的情感,關愛孩子的生命;教育才不會是馴獸式的冷酷,你關注的目光才會在孩子的心靈生起燦爛的太陽!

要學會享受生活就要珍惜、善待自己;敬畏生命,用生命點燃生命,力求使自己“生如夏花之絢麗,死如秋葉之靜美”。

美好的生活屬於每個人,教師學會享受生活,讓微笑永駐你心間吧!

教師課堂隨筆5

培養“學困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學困生”一般是指有生理缺陷、智力因素、家庭和社會環境的影響等原因造成在完成學習任務上有困難的學生。從教多年,我認為在數學教育教學中培養“學困生”良好學習習慣,是每一位數學教師必須要面對的工作。 教師在與學生接觸過程中要處處嚴格要求自己,做到課前認真備課,對待學生一視同仁,特別要尊重和關心“學困生”。 那些學習成績較差的同學,往往特別需要得到老師的指導和愛護,這些學生基本上由於自卑心理嚴重,不敢接近老師,更沒膽量向教師討教各種問題,所以教師要選一些合適的時間多關心他們,多對他們進行鼓勵,並讓他們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從而讓他們建立自信心。

通過這樣,讓“學困生”明白,學習有困難不要怕,要積極面對困難,學生的學習興趣逐漸有好轉。 教師在課堂上講課要儘量多離開講台,步入學生中間,甭總捨不得離開三尺講台。教師在課堂上要多走下講堂。特別是當安排討論問題或完成練習環節時,我所教學的班級中就有幾位學生由於自控能力差,就會在哪兒玩。就這些情況,我上課時,就儘量的離開講台,在學生的座位之間適時走動,當發現學生開小差或玩耍時,就立刻到他們身邊提醒,有時還尋找機會表揚、激勵他們。這樣,使這些學生能感受到教師常常都在關注自己,於是就慢慢努力剋制自己的不好習慣了。 強化良好習慣養成。

我所教學的班級中有那麼幾位學生,對數學課不感興趣,因為他們覺得不願意動腦筋思考問題,所以對於數學作業練習來説更是感到頭痛,作業總是不能按時完成,就算特意留他們下來做,也很難完成,他們的如此態度,對班裏其他學生產生不良的影響。針對這樣的情況,我在班裏讓學生組成的學習小組,讓組員之間相互幫助,促使他們改掉不良的學習習慣,讓學生之間產生了相互督促,養成按時完成作業的良好習慣。 注意兼顧個體差異。針對不同的學生,設計出各種不同的激勵的評價標準,教學時,“學困生”要達到相應的'標準就可得到好的評價,作業及練習的

難度也如此;對於優秀學生,我定的校準就要高一些。總之,對不同的學生就能得到不同的表揚激勵,“學困生”就以往來説,很少得到表揚,後來能與其他學生一樣時常的到老師的鼓勵,他們變得自信多了,數學作業的習慣自然而然好多了。

教師課堂隨筆6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只有抓住孩子的心裏特點,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才能使孩子注意力集中,課堂效果達到最好。每一個孩子在出生後,媽媽都會為他們講着許許多多的小故事來哄孩子入睡。孩子也已經習慣了,對故事很熟悉,很容易吸引他們。因此在課堂中運用故事教學,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

在《拼音聲調》一節的教學中,我運用故事進行教學。如:今天小動物們邀請老師和小朋友們一起去遊玩,你們願意參加嗎?我們要走一條山路才能到達目的地,請你扶好,坐穩了。好!讓我們乘上汽車出發吧!現在由導遊啊姨為我們解説:我們先走一條平平的馬路,汽車很平穩。小朋友們扶好了,我們要過山路了,汽車先從山下往山上開。汽車要從山上往山下再開往山上了。好險呀!汽車又要從山上往山下開了。現在到達目的地了,請小朋友們下車呼吸新鮮空氣吧!看一看這裏的景色美不美?欣賞欣賞吧!讓我們想一想剛才走了幾條路?(平平的馬路---從山下走到山上---從山上到山下再到山上---從山上走到山下)一共是四條。這麼美麗的景色,讓我們一同把這個路線圖畫下來。山路崎嶇不平,但在説話也有高有低,讓我們把它用1、2、3、4、順序排成。(一聲平、二聲揚、三聲拐變、四聲降)這就是聲調。讓我們伴着樂乘上汽車沿着路線圖再去一趟這美麗的地方吧!汽車到了,小朋友快看一片大海,許多小蝌蚪a游來了,它們要同我們一同去旅遊。小蝌蚪a帶上聲調應該怎樣用聲音來表達呢?請你試着與老師讀一讀。

這節課孩子注意力高度集中,達到了好的效果。讓老師也感到很輕鬆,孩子也在其中感到了學習的樂趣。我從中體會到合理的運用故事教學,課堂後氣氛會更好。

教師課堂隨筆7

作為一名年輕教師,雖然自己缺少經驗,但經過去年視導和"課堂教學大比武"的歷練之後,我對理想課堂也有了自己的一點看法。在我看來,語文學科的理想課堂應該具備以下幾點。

一、理想的語文課堂是充滿活力的"生命課堂"。

"舊課堂"是以知識傳授作為主要教學目標的"知識課堂"。傳授知識本身無錯,但由此而使課堂成為知識的"海洋",引導學生全身心投入知識之中,而忽視了更為重要的人發展所需的活力,使人成了知識的奴隸,違背了教學的真諦。新課堂要求從"知識課堂"走向"生命課堂"。其基本的內涵是:學生個體和羣體是充滿生命力的,教師個體及教學技能是充滿生命力的,教學內容是充滿生命力的,流程也是充滿生命力的。

二、理想的語文課堂是教材創生和開發的"加工廠"。

"舊課堂"具有明顯的"教材決定論"傾向,教材既決定教師的講解,也決定學生的學習,教師和學生成了教材的屬附品。這種情形有人這樣形容:書上詳細的詳細講,書上簡單的簡單講,書上設有的千萬不能講。這種"本本主義"扼殺了教師和學生的主體性和創造性。"新課堂"積極倡導"源於教材而高於教材"的新理念,對教材要進行二次"加工"。教材"加工"的基本思路是:調整教材、補充教材、拓展教材和開發教材。

三、理想的語文課堂是寬鬆、和諧的課堂。

其形成的關鍵是要有良好的師生關係,師生間溝通無障礙,感情交流就會變得很融洽,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就會展露無疑。在課堂中能體現人性關懷,學生才會輕鬆愉快、活潑熱情,發揮想象力,以最佳狀態回到學習中來。我們經常聽孩子説我最喜歡上什麼什麼課,我喜歡某某老師,其實,這些都是學生在主觀上對某位老師的喜愛,以至愛屋及屋,喜歡上這位老師的課。學生對老師的情感和態度對學習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不可設想,一個對老師情感冷漠、態度牴觸的學生可以學習得很好。在課堂上,老師真誠的笑容,信任的眼神,鼓動的話語,都會從心靈深處感染學生,激發學生學習的慾望。因此,一堂和諧生動的課堂,無論對於學生還是老師都是一種享受。構建和諧輕鬆的課堂,才能真正促進學生的發展。

四、理想的語文課堂是平等而無任何歧視的課堂。

因為只有尊重才有平等,只有平等才有信任,有了信任,教師才可能深入學生的內心世界,準確把握學生的心理狀態,才能與學生進行心靈的溝通,才能有好的教育教學效果。記得前蘇聯的一位教育學家曾説過:"漂亮的孩子人人都愛,愛不漂亮的孩子才是教師真正的愛。""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每個學生髮展的條件是不盡相同。面對千差萬別的學生,應該看到每個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全面地地認識學生。不過早地給學生下結論,過激的語言訓斥學生。"你讀上就讀,讀不上就走人,別拖後腿!"你真是笨得沒辦法可想了!""你還有臉讀書!"等等,嚴重地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心。這些訓斥性的語言都是對學生進行"心理懲罰",傷害了學生的自尊。我心中理想的'課堂不應該歧視任何一個學習困難的學生,在課堂上避免用"學習差的同學""學習好的同學"這樣的字眼形容學生。

五、我心中理想的課堂,應是充滿賞識的課堂。

沒有愛就沒有賞識,沒有賞識就沒有教育。在教師賞識、尊重的眼神裏,學生獲得的不僅是知識,而是一種精神力量,是學習知識的渴求,是挑戰問題的勇氣,是邁開人生步伐的動力。只有走進學生心靈,教師的行動、語言對學生才有震撼力。每個學生都有被人賞識的渴望,都希望得到老師的讚賞。當老師把信任、賞識、激勵毫不吝嗇地給學生時,學生的內在潛能被激發出來,從而獲得意想不到的成功。我深信賞識能使人由笨拙走向靈巧,由自卑走向自信,也能使人的心靈由灰暗走向光明。一堂充滿賞識的課,一定是一個充滿自信,輕鬆而愉快的課堂。我向往這樣的課堂,我也盡我所能,將我的課堂變成充滿賞識、激勵的課堂。

教師課堂隨筆8

我們附教學是一個動態的系統,而學生是這個動態系統中的生命體,是充滿激情和想象的羣體,學生帶着已有的知識、經驗,帶着自己的思考和興致參與課堂,從而使課堂處於動態的不斷生成的過程。教師要及時捕捉生成的教學資源,靈活運用,善於調整教學計劃,適應變化了的實際,才能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例如:這節課,我和同學們一起學習《草原》這篇課文。在學習完課文之後,我正要引導學生回答這樣一個問題-----“學習了本文後你有什麼感受?”時,王琦同學冷不丁地站起來提出:“老師,我發現課文中有個病句。”

正準備回答問題的同學們刷的.一下把目光轉向了王琦同學。我停止了提問,好奇地問道:“你説説,哪兒是個病句?”

她不好意思地皺着眉頭讀道:“初入草原,聽不見一點聲音,也看不見什麼東西,除了一些忽飛忽落的小鳥。”

本來有點奇怪的我,突然笑了,眼睛一亮,呀!這是多麼好的一個發現,多美的一個“病句”,多好的一份學習資源呀!孩子們幼稚的“錯誤”,閃爍着孩子們智慧的火花。於是就這一問題我讓全班同學展開了激烈的討論。

李曉婷説“是病句,理由是“看不見什麼東西,就包括看不見小鳥。”江康雯説“這不是病句,是一種修辭手法?”劉傑説“聽不見一點兒聲音?草原真的一無所有,如果真的這樣,一些忽飛忽落的小鳥,難道不是一點些東西?難道它們沒有一聲鳴叫?這不是明顯的自相矛盾嗎?”郭娟説“不是病句,而是意在突出、強調。”

同學們七嘴八舌的爭論着,他們已經對課文展開了豐富的想象,在討論中已經體會到老舍先生寫這樣幾隻忽飛忽落的小鳥,是為了突出草原當時的安靜,否則在熱鬧喧囂之中,誰還能注意到那幾只小鳥呢?況且又是忽飛忽落的小鳥!接着我又舉了一個例子,如:“閲覽室裏肅靜無聲,只聽見大家翻書報的聲音。”作者寫連翻書報的聲音都聽得見,有效地強調了閲覽室裏的“靜”,突出了大家專心致志看書看報的學習氣氛。此句並非病句,而是運用了“舛互”修辭手法,我就把這些知識告訴了學生。

同學們的爭論就生成了新的課程資源。基於這種理念,只要我們要學會判斷、學會取捨,挖掘生成的資源來優化課堂教學,就能讓課堂因生成更精彩。

教師課堂隨筆9

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如何利用有限的時間教會學生自己能讀,培養語文能力,這是語文老師都在研究、探索的一個重要問題。當前,九年義務教育的這套國中語文教材,有不少老師認為難教,教時不夠用,依然滿堂課都在講解,使學生很少有讀、寫、思和講的訓練機會。正如教育專家錢夢龍説的:“注入式是提高語文教學效率的大敵,至今卻沒有絕跡。”所以,尋求適應這套教材特點的教法,向課堂要質量,是我始終較為重視的一個問題。為此,在課堂教學中,探索並嘗試運用“三結合”與“三利用”的教法,不但使教師感到易教、課時輕鬆,而且使學生感到易學、容易接受。下面就這個問題談談我的淺見。

一、“三結合”,即是從備課到課堂,始終將課文的“訓練重點”、“預習提示”、“課後習題”相結合,充分把握新教材編寫的特點。

1、結合訓練重點:語文教材中,“訓練重點”往往提得很精簡,在實際課堂教學中,須在老師充分備課的前提下,才能把訓練重點在教學中落實下來。以第一冊《大自然的語言》一課為例,本課訓練重點是:

①生動的有條理的説明事物;

②讀書摘要。

首先,要指導學生了解課文如何“生動”的説明事物。開頭一段用了“次第”、“翩然”等優美的詞語及擬人筆法,將大自然一年四季的物候景觀寫得生動形象,寓説明於描寫之中,如同展現一幅四季風光的畫卷。第二段則用擬人手法,如布穀鳥唱“阿公阿婆,割麥插禾”更有特色,説得更加生動。

其次,要理解如何有“條理”地説明事物。在授課過程中,讓學生知道頭三段説明的順序是什麼。顯而易見,第一段以“春、夏、秋、冬”的時序來説明,第二段舉的三個例子是以“耕、種、割、插”的農事活動先後為序,第三段則是物候知識的起源和發展,是從古代到近代。可見各段落裏面的句序講究條理性。

而“讀書摘要”,實質上就是對語言信息進行篩選,把文章的重點或主要內容摘錄在卡片或筆記本上。由於學生初學編寫讀書摘要,要求不要過高,指導學生圍繞課文“練習”的一、二小題,從課文中找出答案,在有關的句子下劃一條波浪線,然後這些句子分別摘抄在筆記本上。這種由淺入深的練習,學生就不會覺得“讀書摘要”茫無頭緒了,也逐漸培養成習慣。

2、結合預習提示:如果把課文內容比作一把鎖,那麼“預習提示”便是這把鎖的鑰匙。“預習提示”中包含文體、文學、篇章、讀寫聽説知識,學習的重點和難點,閲讀的思路和基本方法,利用工具書理解或掌握生字、詞。“預習提示”的文字學生幾乎都看懂,但如何抓住提示中的關鍵詞關係着學生能否真正地全面地領會“提示些什麼”。例如《大自然的語言》的“預習提示”中,第一段只有兩句話,我讓學生默讀並思考它給我們提示些什麼,引導他們明確第一句話中“比作”一詞,既提示了本文標題採用的是比擬的修辭手法,又回答了什麼是大自然的語言。再讀第二句話,啟示他們回答句中的“具體生動”、“條理分明”給我們提示了本文的寫作特點;而句中的“説明了”又給我們提示了本文的文體是説明文;末句的“特徵、成因和意義”又提示了本文的主要內容。通過平時的反覆訓練後,我的學生幾乎都入了“讀懂預習提示”的門。這樣,講究了教法,也讓學生懂得了學法。

3、結合課後練習:“課後練習”如何處理,是教學的'一個技巧,卻往往被忽視。我在教學中,首先打破先講課文後處理練習的陳規,將課後練習分散於教學過程的各環節中,靈活處理,有的則置於課前,結合在預習中,或納入佈置給學生的自學提綱中。又如《大自然的語言》的練習一,這一題給出了段落大意,只要求劃分段落,理清層次,明確本文的條理性。我首先是要學生讀題,並回答從哪一段到哪一段是説明該問題的,二是讓學生用課文原句回答問題。這樣也為做“讀書摘要”作過渡。練習五的第1小題,則是揣摩一個分號和一個句號的用法,這一練習有助於區分這兩種標點的不同用法,當堂揣摩解決。這種穿針引線的教法,既有利於對句子的理解,有益於培養學生仔細閲讀的習慣,也減輕了學生的課外負擔。

二、“三利用”,即利用工具書、板書和《中學生助學叢書》。

1、利用工具書:工具書是“自學的好幫手”。教師離不開工具書,何況學生。學生的主要工具書是字典和詞典。課文裏的生字詞,要教會學生自己查閲工具書解決,而且必須養成習慣,這就是一種能力。在課文“預習提示”裏有使用工具書的要求,在課後練習題裏也有不少訓練題。要養成使用工具書的習慣,首先給學生作一些趣味性的介紹,提高學生對使用工具書重要性的認識,激發使用工具書的興趣,同時還要落實使用工具書的任務。

2、利用板書:板書的設計,要做到科學、規範、簡明、美觀,這是教師的共識,但實施卻很難。我在設計板書時,首先精心考慮內容的科學,文字的規範簡明,書寫的美觀。也以《大自然的語言》為例,教師板書“草木榮枯,候鳥去來”點明這種物候現象就是“大自然的語言”,而後讓學生從課文中找出體現“草木榮枯”的“榮”的語言文字信息:“萌發”、“開放”、“孕育”和第二段擬人化的“暗示”、“傳語”;“枯”的表現則是“變黃”、“衰草”。“候鳥去來”的體現是“燕子歸”、“布穀鳥唱”、“大雁飛”。從而使學生真正理解本文標題的用法。

在突出“訓練重點”的“生動的有條理的説明事物”教學時,則板書優美詞句以體現“生動”;“有條理”則板書第一段體現時間順序的“春、夏、秋、冬”四個字和第二段以農事活動為順序的“耕、種、割、插”四個字。

總之,精心的板書設計,要有科學性,要簡明而美觀,要體現教材作者的思路,也反映教材的特色,而且突出教學的重點。

教師課堂隨筆10

在美術課堂上學生沒帶或沒帶齊美術工具這種現象是很常見的,特別是我們學校大多都是外來工子女,家長對美術教育不重視甚至不給孩子們買彩色筆等等。所以在沒帶齊繪畫工具的前提下如何讓孩子也能完成一幅精彩的作品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而線描裝飾畫就幫我解決了這個困惑。

例如在上二年級的《小老鼠上燈台》這一課時,班上有十來個學生沒帶或沒買彩色筆,畫完鉛筆稿後有幾個同學因為沒有彩色筆趴在桌子上悶悶不樂,還有幾個同學乾脆在那邊玩,甚至影響到其他同學畫畫。我走過去拿起其中一個同學的作品仔細一瞧,嘿!真有意思,這位同學畫的是“現代版”的老鼠嫁女,老鼠新年不再坐花轎了而改坐小汽車,場面隆重,來參加的`有各種各樣的小動物。這麼有意思的作品就這樣放棄太可惜了,於是我跟那些沒帶彩色筆的同學説讓我們用黑色勾線筆為老鼠新娘畫一件漂亮的嫁衣吧!我在黑板上講解線描裝飾畫的基本要素:點、線、面,再示範如何將點、線、面按照一定的規律排列組合成一個畫面,不一會一個漂亮的老鼠新娘穿着華麗的嫁衣便展現在同學們面前。孩子們頓時精神起來了,一個個像小小設計師開始認真的為自己的老鼠新娘設計嫁衣,掌握了線描裝飾畫的一定規律後孩子們又用自己的畫筆給畫面上的其它小動物也裝飾起來。

一節課過去了,孩子們畫得很開心,作品也很精彩。

教師課堂隨筆11

20xx年2月21日,星期二,普通的一天。

鬧鐘在六點鐘準時響起,打仗一般地起牀,洗漱,桃夭叫醒女兒後然後弄飯,我洗漱簡單,打開電腦後,用無線網卡發今天的“早安蝸牛”,然後關機。六點二十五分下樓,啟動汽車,把車內熱一熱,去除前窗玻璃上的霜跡,等女兒和小云下來上學(鄉下沒有中學,必須到城裏上學)。

六點三十五分左右從學校出發,從罕台鎮到鄂爾多斯東勝區,到達入城口需要十分鐘,城裏需要五六分鐘(要視紅燈情況而定)。清晨的城鄉道路空曠而寂靜,出發時天尚黑,歸來已經漸趨清明,畢竟春天到了。今天回來時,七點已過。

這段時間,我的身份是學生家長,需要盡一份父親的義務。

1

學校早餐是七點二十分。很快吃完早餐,到辦公室,打開文件夾,開始思索今天一天的安排:

1、上午要陪豐台及石家莊長安區的十多位老師聽馬玲老師的晨誦《透明男孩》和語文課《日月潭》。昨天還聽了幹老師的數學課,今天數學課與馬玲老師的語文課衝突了,就不能聽了。

2、今晚網師有蘇霍姆林斯基教育學課程本學期首次授課,要做準備完成備課。

3、另有數件瑣事,今天無法完成,先一一列出清單記錄下來。此外大事尚有:豐台新教育國小招生的宣傳冊、下次蘇霍姆林斯基教育學課程授課資料的製作、《非理性的人》備課(週五就要上了)。

和昨天相比,今天少安排了兩節聽課。

七點五十分,帶着文件夾下樓,文件夾很大,正好可以夾住一疊A4紙。文件夾的左側,夾着幾頁紙:罕台新教育實驗國小20xx-2012學年第二學期總課表、101班課程表(裏面有課程內容)、罕台教師必讀書目一覽表、帶有相片的培訓教師名冊、學校通訊錄。這側相當於是一個工具箱,此外還多插了一本薄薄的小冊子:《讀〈給一個青年詩人的十封信〉》(幹國祥批註版,網師製作)。文件夾的右側,第一頁紙上方寫下時間:20xx.2.21。然後,從三分之二處劃一條一通到底的豎線,這張紙就被分成兩欄,左欄是聽課記錄及隨想點滴,後面又想到了什麼再填入右欄。基本上,是一邊聽課,一邊觀察學生,一邊備課,即設想自己會如何上課。

原計劃匯談安排在晚上,但考慮到這樣我全天的時間更碎了,就決定見縫插針地匯談。像今天,因為後面沒課了,晨誦和語文課結束後,立即和長安區的老師們在四樓開始匯談,匯談涉及:晨誦一般流程以及根據詩歌不同的巧妙處理;根據幾處課堂細節討論什麼是想象力;二年級語文課程目標以及有效性的問題;課堂上學困生的個別對待;生字生詞學習遭遇的障礙及解決方案……

十點多,匯談結束。立即發了一個以“罕台培訓日記”為話題的微博,及時記錄。

這段時間,我的身份,是新教育研究中心成員,負責教師專業發展培訓;同時,也是豐台新教育國小學術校長,負責豐台新教師的培訓。

應該考慮上午後半天的事了。十一點多,要去接女兒。通常十點多就會惦記這事,不然工作一投入,就會忘記,而總惦記這事,工作又做不好。於是想了一個解決辦法,就是打開在線鬧鐘,設定好時間和音樂,這樣就可以“忘記”另外的事了。(工作日誌也有類似功能,避免大腦中積存過多的信息降低運行效率)

設定好時間後,便開始閲讀《給教師的建議》中相關章節。這本書已經非常熟悉了,仍然要為備課而讀,主要是找感覺,進入思之場景,並尋求新的啟發然後記錄下來。

十一點十五分左右,下樓,開車,又成了一個父親。總要確保能提前十分鐘,一是有車位,二是避免孩子等車(外面太冷了)。

車到了學校對面,停好車,調整好座位,有10-20分鐘空閒,車上有幾本書,今天仍然讀一本介紹海德格爾的小冊子《海德格爾》(世界思想家譯叢,約翰遜著,張祥龍譯),每次大概能讀兩至三個小標題,五六頁的樣子,但是味道很好,我也不清楚海德格爾的哲學為什麼對我有一種吸引力。

當學校十二點的鐘聲響起,我剛好返回學校,停車,吃飯,然後迅速就上牀休息了。牀頭總會放本書,既用來閲讀,也用來催眠。最近放了一本厚厚的書,叫《甘地的真理》,作者是著名心理學家埃裏克森,不可多得的好傳記。睡不着將是最悲劇的,因為意味着下午和晚上將被摧毀。通常還好,實際上會睡20分鐘。

2

一點剛過,醒來,再賴會兒牀,然後洗臉,下樓,在車裏等女兒和小云(通常二十分),一點半左右出發去學校,兩點十分左右再返回學校,進辦公室。

第一件事,是泡咖啡,這對較長時間的工作是必須的。

這是一個幸福的下午,因為有整塊的時間可以為晚上的網師課程做準備。有兩年的講義,但今後不可能再去使用舊的講義了,必須以蘇霍姆林斯基的方式討論蘇霍姆林斯基教育學。還好,令人欣慰的是,課程分帖中已經有上百個回覆了,裏面有問題,有案例,提供了較為豐富的授課資源。

一樓一樓地重讀課程分帖中的討論及案例,還是有些感慨,有些老學員確實理解深刻,沒有辜負網師時光。將有價值的問題和案例複製下來處理好,然後分類,再將舊講義中相關總結部分複製過來作為授課時的參照。同時,有幾位學員私下裏發了案例,一直沒來得及看,這是馬上要看了的。

備課中,對網師課程本身也有較多的思考。我知道網師課程每一年都必須有所改進,甚至有很大改進,縱然上得比較好的課程,也絕不能重複。而在這一點上,忙絕對不能成為藉口。課程分帖刺激了我的兩個想法:一是製作一張學員參與學習表,對課程分帖中的發言(包括提交案例)數量和質量,以及討論過程中的發言質量進行統計。這樣做是為了促進學員的預習和積極討論,避免對講師的消極依賴(畢竟,有不少學員仍存幻覺,但講師豈能比蘇氏講得更妙?)。我是沒時間來做這種統計的,但是組長可以分擔,馬上製作了一張表格,然後發給親親氧氣並説明要求。二是成立教學組,既匯聚那些理解本課程較深入的學員,通過課程分帖與學員密切互動,這樣於人於己都有利,説不定以後還有人可以主持這門課程呢。前一個想法立即實施了,後一個想法暫緩,因為還要再觀察觀察。

統計學員,是讓組長立即完成的,以便晚上公佈。這是我最近一直在思考的另一個提高工作效率的方式,就是自己確立標準,然後分派任務給相關的人。例如豐台新教師或長安區教師的培訓,都是由他們自己確立組長,自己主持,並自己形成文件,我樹立標準,並確保參與。

網師備課並不容易,事實上今天之前就已經做了不少工作了,除了整理記錄外,還完成了對課程資料的批註。而今天做的,是進入這些問題與案例,並記錄下要點。

中間免不了處理一些瑣碎,包括借書之類。工作一會兒,還要瀏覽一下微博。

經常會有一些QQ留言,或是論壇密碼忘記了,或是有問題要諮詢,甚至有跟我討教一首詩怎樣解讀的。能立即回覆的`就立即回覆了,討論問題之類,通常都會自動過濾掉,因為我沒有時間細緻地思考,也不想倉促地解答。與授課相關的問題,應該在授課時在公共羣裏提出,我無力應付。有些時候,這會產生一些誤會,偶爾會解釋,更多時候,連解釋也無從解釋甚至沒時間解釋。

這個下午,我的身份是網師講師兼教務長。

很快,五點半了,該動身接孩子去了。仍然讀《海德格爾》,有時也會靜靜地想一些事情,發呆,或傷感。本週最幸福的一次,是昨天在超市裏買了饅頭和鹹菜,等孩子的時候,打開後備箱,拿一個饅頭夾着鹹菜吃掉,這是很難得的享受,彷彿回到了童年。

六點三十分回到學校,食堂通常已經沒飯了,一般都直接進辦公室,但今天因為家裏有饅頭,所以直接回家,吃饅頭就鹹菜,再喝點水,一看錶,已經快六點五十分了!趕緊衝下四樓,再衝上四樓,打開電腦,已經六點五十五分了。

倒杯水,整理一下思緒,然後等到七點整,開始授課。

3

這已經是第三輪擔任蘇霍姆林斯基教育學講師了。

這門課程已經影響了不少學員,也算網師一門不錯的課程了。但我心裏始終存着很深的焦慮。

我想,網師對這門課程的基本理解已經完成,也就是説,這是一座富礦,已經被開採,但開採出來的煤如何轉化為熱量,轉化為能源,這才是最重要的事。

而現在尚且存在着種種不如意的狀況:

雖然有70位左右的學員參與了課程分帖的討論,這在網師課程中絕無僅有,但相對於選修人數,仍然不夠。即,靜態的學習仍然沒有轉化為動態的學習,坐聽講師講解的心態仍然是主流。在知識面前,不能打開自己,惟恐自己提問幼稚,仍然是妨礙許多人深入學習的首要因素。

輕率對待閲讀材料的現象仍然很突出。我提供的材料,以及《給教師的建議》,是訓練知性閲讀的絕佳資源,但是太多人仍然沿襲以往的閲讀習慣,表面地讀,自以為是地讀,而缺乏對蘇氏的邏輯的洞察。這似乎是個能力問題,但首先需要的並非能力,而是一種對待書籍或學習的嚴肅態度,這何其難哉!

討論中同時存在着兩種情形,一種情形是無論如何不發言,只觀看,看到精彩的,心裏喝彩一下,看到不精彩的,心裏輕蔑一下,卻始終保持“自身完整”。一種情形是不加省察地亂髮言,而又缺乏傾聽,尤其是一些學加入的學員,還不太理解網師的一些規則,不太理解網師在討論方面的嚴厲要求。因為要求慎重發言,乃是一種研討訓練,沒有這種訓練,固然其樂融融,但是整體課程的品質就大大降低了。

所有這一切,都需要不斷地學習學習再學習,而作為講師,經常必須忍耐這種種現狀。

最重要的是,我意識到,蘇霍姆林斯基之所以難學,乃是因為他在教室裏的深入。他沒有提出什麼七步幾法的模式,而是一種真正的研究,必須遭遇和蘇霍姆林斯基類似的問題,才能理解這些研究成果。而對多數人來説,天天地教室裏,但從未進入教室的深處,甚至進入網師,也有許多人只是想尋求控制教室與課程的簡便法門,而這種心態,是無論如何與課程,甚至與網師是不相宜的。

一句話,愛過,痛過,甚至恨過,才能真正地進入教室,理解才有前提和可能。事實上,晚上分享的案例也充分地説明了這一些,可惜,無此經歷的人,誰解其中味?

討論持續到十點鐘。

再處理一些瑣碎的事,並且寫工作日誌,記錄今天的生活,並列出明天及最近的事務清單,就下線了,回到家是十點三十六分。平時,經常會喝點酒,既是愛好又是幫助睡眠。但今晚授課前吃過了,晚上就忍了忍。桃夭還在辛苦地工作,我一回來,就不自覺地又聊起了班上的學生,一説又是好久。

大約十一點半左右,入睡,心裏想的是,明天。

這是我的一天,在父親、學術校長、教師專業發展項目主持人、講師、網師教務長、新教育國小教師家屬(我常以此自嘲)等身份之間穿梭編織。之所以選擇這一天,是因為這是效率比較高的一天,而更多的日子,經常會有茫然與焦慮,有因安排不當導致的浪費。

“明天”是週三,“明天”晚上,是今年罕台青年教師第一次“相約星期三”活動。我們將分享假期的閲讀,以及交流本學期的專業發展計劃並相互啟發。

因為辛苦的築造,生活已經給了我一些經驗,我總想着能夠與年輕人分享。例如,當繁重的工作襲來,如何從效率和情緒兩方面同時做好準備迎接挑戰?如何能夠很好地駕馭生活而不被生活駕馭?

不是所有年輕人都會理解並接受,但是,必須心懷希望。

教師課堂隨筆12

目前,英語學習兩級分化比較嚴重,我們農村的英語教學又成了國中英語教學的新問題。學生底子薄、習慣差、這就更要求農村教師在教法和對學生學習的指導上進行探索和研究。以下是我對閲讀教學的一些看法:

閲讀前:

1、教師可適當介紹與閲讀內容有關的社會、歷史、人文、自然背景,特別是與我國不同的英美等西方國家的歷史地理和風俗習慣資料;

2、摘要介紹部分有礙於課文理解的生詞。並要求學生在閲讀中如果遇到可能猜得出的生詞一定要去猜測,而不要忙於查詞典;

3、引導學生根據文章標題、插圖和有關問題討論並預測文章內容;

4、最後教師提出一兩個能概括全文中心思想的.指導性問題,讓學生帶着問題去閲讀。

閲讀時:

可分為計時閲讀,快速閲讀和細節閲讀。通過幾個層次的閲讀理解培養學生的能力,強化讀取信息的意識,為鞏固和運用知識打下了基礎。

1、快速閲讀(scan)指定的內容(用眼讀而不是用嘴讀,逐句讀而不是逐字讀);

2、提問好、中、差各層次的學生,問題要圍繞中心思想(mainidea);

3、提出細節性問題,讓學生獲取有關what,

where,when,why,who,how等基本事實以及start,process,end總體過程脈絡;

4、細讀:佈置任務,反覆閲讀課文,反覆思考;

5、分小組討論問題答案,然後全班檢查答案。

讀完後

1、鼓勵學生用簡略的方式表述自己對文章的見解和領會,而不是複述課文;不要糾正學生的語音、語法錯誤,哪怕比較嚴重;2。在學生對課文理解的基礎上,檢查學生對生詞的猜測情況,既然是猜,能沾邊達意就行。

3、把語言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圍繞已學課文開展各種形式的口頭交流活動。比如可以複述課文,分角色扮演,討論某個問題,調查一個項目,採訪相關人士、仿寫與課文相關的話題等;也可動筆對課文進行改寫,列提綱、評述等。具體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而定。

總之,教學方法多種多樣,目的都是一致的,那就是以學生髮展為本,促進他們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的提高。

教師課堂隨筆13

上週的“國中地理構建生命化課堂”優質課比賽落下了帷幕。我有幸以普通觀眾及評委的身份參與了本次比賽,比賽中各校教師各顯身手,五彩紛呈、精彩不斷。他們帶來了新穎的教學課件和教學理念,讓我受益匪淺。此次聽課使我對“生命化”課堂教學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理解。下面談談我個人的幾點淺顯的認識:  

一、自主學習環節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讓學生自主地學習不僅是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創造型人才的需要,也是提高學科教學質量、全面完成教學任務的必由之路。參賽的每一位教師都精心的準備了導學案,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把課堂訓練落到實處,大大的提高了課堂的學習效率。“學生是這節課的主角”是我這次聽課感觸最深之一。老師在這節課中起到的是指導、引導的作用。例如:石島灣中學的叢老師的《因地制宜發展農業》一節課中,在學生討論總結完答案後,提出“你還有那些問題?哪個環節還有問題?誰能來幫你解決這個問題?”充分的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同時又不斷的來發掘新的問題。能使每個學生都投入到學習思考問題當中,提高了“生命化”課堂的有效性。但,也有的教師對於自主學習的理解有偏差,有的老師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不夠,非常倉促地進入了小組合作環節,這樣一來,學生對理論知識掌握不夠而進行的討論就失去了意義。

我覺得,生命化課堂提出的自主學習是要把課堂的主動權還給學生,但教師仍然是課堂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而不應該僅僅做一個旁觀者。我們備課時的設計不僅要重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更要設計好如何激勵、點撥和引導學生不走彎路地探索知識。同時,我們應給予學生足夠的信任,相信他們能做好,放心地讓學生去實踐。一開始可能學生的參與意識會很低,因為他們缺乏信心,但是我相信,只要我們把握住機會適時引導,同時及時地給予學生真誠的肯定和鼓勵。

二、小組合作、交流討論環節  

三十六中的姚老師《撒哈拉以南非洲》一節,在總結熱帶草原氣候特點後,又提出了“熱帶草原氣候會有什麼災害?你是如何總結來的答案?”在交流討論中注意問題的設置由易至難,逐漸過渡。針對不同問題是否需要討論,採用“你需要交流麼?”來選擇一些學生認為需要討論交流的問題,節約了時間,提高了交流討論問題的必要性。

在聽的這幾節課中,每節課都有小組合作交流的環節,但我們也不難發現,有些是流於形式化,學生不積極參與,交流不主動,沒有實質性地發揮課堂上小組合作交流的作用,分析其主要原因,是我們走進了小組合作交流的誤區---課堂上有小組合作交流就是落實新課程標準的'體現。忽視了小組合作交流的基本流程---先有獨立思考,後有合作交流。換句話説:獨立思考是小組合作交流的基礎。小組合作交流的教學組織形式,並不是每個問題都要出現,這要由教學內容和知識點的難易程度來決定,學生通過學習不用討論自己就能理解掌握的知識,我想就不用合作交流的形式,那樣反而耍了花樣,浪費了學生的時間。

三、歸納梳理、學以致用  

在這個環節中,第二十三中的許老師和十四中的於老師做的非常好,在學生歸納總結了知識點後,以歌謠的形式總結全課“黑人故鄉撒哈拉,熱帶高原條件差;人多水少糧食緊,破壞環境亂墾伐;殖民統治烙印深,單一商品賣低價;獨立自主求發展,振興經濟多樣化。”這個歌謠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容易記憶也激發起了學生的興趣,課堂教學效果很不錯。

學生學習的過程是一個對知識探究、感悟的過程。如果能結合知識點恰當拓展一些內容,那麼這一節課無疑會變得豐滿。但課外延伸拓展是藤,絕不可捨本而逐末。拓展之前,教師應當反問自己,知識突破了沒有,知識的內涵教出來了沒有。在擴展中遇到問題應該引領學生迴歸課本去尋求答案。即所謂出得來、進得去。

在課堂上,各位教師運用語言、課件、表演等手段營造學習探究的的氛圍和環境,讓學生融入到這個環境中,自主、主動的藉助學習工具教材、課件學習,把課堂真正的變成師生學習、交流、探究的學堂,把學生的熱情調動起來,把學生的潛力發揮出來,同時還要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自主意識。參賽的這些老師身上都有着值得我學習的閃光點,在以後我教學工作中,我會積極學習,在細節上規範學生,把課堂真正地還給學生,希望我們的地理課可以在學生心裏開出燦爛的生命之花。

教師課堂隨筆14

今天,是開學的第二天,我在昨天學習了《小數的意義》的第一課時。今天,我講解第二課時,主要目的是複習昨天的知識,並把練習題做了一下,以鞏固所學知識。

書中第4頁有一個《數學遊戲》,在備課時,我本想把這一環節放入新授課中,由於時間關係,沒有讓學生進行這一環節。

我就把這一遊戲放到了今天的複習課中。當我讓學生以同桌為單位開始動手塗時,學生的興趣很濃,我在教室內巡視了一下,孩子們塗得很認真。同桌説得也很好,走着走着,我被我班的樑佳同學叫住了,"老師,李廣順(她的同桌)塗得是0.50,是不是也可以用0.5表示."我一聽,孩子這麼問我,我説:"你能説説為什麼嗎?"樑佳説:"老師,你看,這是李廣順塗的,他是塗了一百份當中的五十份,那麼可以用50/100來表示,那就是0.50,那如果把其中的一個豎道看成一個整份,那就是5/10."她邊説邊用小手指給我看."並且它們的.單位'1'是相同的,所以0.50和0.5相等."

聽了孩子的話,我真的很高興,能看得出她對這部分內容掌握得很好.

於是,我"心血來潮",把0.50和0.5寫到了黑板上,想讓全班都來討論一下.雖然小數的性質這部分內容是後面的知識,但我想借這個機會來學習,也許效果會更好一些.

我説:"同學們,0.50和0.5相等嗎?"班級立刻沸騰了起來,有的喊:"相等,相等!"有的喊:"不相等,不相等!"我接着説:"有理不在聲高,説出你的理由!"

邵華馬上站了起來,"老師,它倆不相等,0.50表示把1個整體平均分成100份,取其中的50份,而0.5是表示把1個整體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的5份."有幾個同學也紛紛表示贊同,"對","是","不相等"......

不同意見的幾名同學着急了,李琳站起來説:“老師,你看圖,其實0.50就是1/2,0.5還是1/2,所以0.50和0.5相等。”看着她不服輸的樣子,我笑了,笑得很開心,很辛慰。

我看差不多了,孩子們都有自己的想法了,我做了一下總結:兩個觀點都沒有錯,其實0.50和0.5大小相等,但表示的意義不同......

我喜歡孩子們辯論,因為他們有想法,有自己的主見,他們才有話説,才能説到位。引用一位教育家的話:“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老師來講學生是最好的老師。”

教師課堂隨筆15

昨天下午教研,我上了一節“不一樣”的公開課。一節課下來,我深刻地感受到學生們的轉變,學生並沒有以往表現的那麼糟糕,他們也會盡力配合你的“表演”,尤其是在全校老師來聽的情況下。因為,有種課堂叫做師生默契。

回首來學校的時間,將近三個月,也是我作為一名新老師,從學生到老師轉變的三個月。我由剛開始的人生地疏到現在的輕車熟路,慢慢適應教學工作,慢慢和學生打成一片,從一無所知到漸漸瞭解他們每個人的個性和喜好。有時打心底裏很喜歡這羣活潑可愛的“小精靈”,但有時又很討厭這羣“氣人精”。説到這次公開課的默契,就不得不説第一次的公開課,那次簡直“糟糕極了”!可能由於我事先沒有預演,講的是一篇新課文,加上來了好多老師,他們緊張,我也緊張,所以,出現了尷尬的局面,在找同學回答問題的時候,沒學生主動舉手回答問題,沒有學生配合我這場“表演”。而我只好點名,硬着頭皮一個人在課堂上唱了40分鐘的獨角戲。現在想想當時真是不堪回首!後來,經過一段時間師生磨合,講課效果也比原來好多了。而昨天學生的轉變,讓我又驚又喜。在課堂上他們真正成為了課堂的主人,我拋給他們一個又一個問題,他們都認真的`在課本上尋找答案,並積極地回答問題,默契的配合着我,講課環節進行的很順利,雖然到最後沒講完,但是我已經很滿意了。也許是有了第一次的公開課尷尬,到現在的上課課堂氛圍活躍,學生們都積極地回答問題。看着他們的成長和轉變,我由衷的為他們,同時也為自己感到高興。是他們讓我明白課堂並不是一個人的獨角戲,而是可以師生默契配合完美演出。

“他們是一個個跳躍的小精靈呵,惹人氣惹人惱惹人愛惹人疼,他們每一個成長的符號,都記錄着你歲月的滄桑和開懷的瞬間”,謝謝那羣可愛的“小精靈”給了我快樂,給了我憂傷,讓我可以不斷改進自己的不足,努力成長為更好的自己,更好的老師。願孩子們健康成長,有一天能體會到老師的善意和良苦用心。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jiaoshi/2ny16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