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教師 >

草原教師反思(5篇)

草原教師反思(5篇)

草原教師反思1

《草原》一文教學嘗試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走進自主、探究的境界,自讀自悟,達到“情由景生”的效果。

草原教師反思(5篇)

一、從整體入手,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上的同時,讓學生初步感知草原的景美,營造審美化的課堂教學情境,培養學生愛美的情操。

二、從學生的感悟入手,通過抓住重點語句朗讀體會,想象情景和聯繫生活,體會草原的美麗。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凸現了語文學習途徑的多樣化。

三、理解了作者的思路,走進課文中所描寫的情景,使學生真正受到感染,體會情感,培養審美情趣。

四、課內外閲讀相結合,拓寬了語文學習的渠道。學生在體會了景美和人美之後,通過有感情地朗讀,對文章的理解得到昇華,陶冶了學生的情操。

草原教師反思2

課件中所使用的圖片和音樂可以刺激學生的視覺和聽覺,很容易讓他們感受到美麗,最容易引發學生對美的享受。高年級的學生通過視頻音樂的欣賞,以及對文本內容的簡單閲讀,很容易就總結出草原景色美麗的特點,為了讓學生內心深處有所觸動,教學中,我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尊重學生對文本內容個性化的理解和閲讀,隨時鼓勵學生對文本創造性地感悟和發揮,讓學生真正地參與了課堂,有效地進行了思維,他們結合文本中的語言情境展開想象,產生意境,並能夠使自己的理解感悟超越文本情境,不但能獲得和作者一樣的感受,更能夠説出自己的感受,有了更多的創造性的理解和感悟,這才是以學生為主體的語文課堂教學。如:“草原美景”這部分,我提出問題“草原哪一點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孩子門爭先恐後,有的説:“草原的綠太飽滿了,就快溢了出來,我真想接住它”有的説:“草原真是美的讓人陶醉,看,駿馬和大牛都靜立不動,它們也被這草原美景吸引住了!”……聽着孩子們的精彩回答,我真的被深深的感動了!也讓我對語文教學刮目相看!

所以,在學生不難理解的地方,大可以多讓學生對字詞句進行品讀,揣摩,反覆吟誦,推敲,質疑,其實,這就是語文能力的形成過程,也是學生深入瞭解感悟文本、情感受到陶冶所必不可缺少的過程,我讓學生通過視覺與聽覺,再加上想象能力的配合,感受草原的美麗,之後,我又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感悟,説説自己心目中的草原。此時,學生在説的過程中,一直在思考在想象,甚至他們還會有新的發現,有高於作者的感悟,對文本有新的理解,這也是新課程大力倡導的。

草原教師反思3

不教語文不被語文這條韁繩拴。經常教語文的,有時侯會受語文的限制,在教學方法與過程的設計上有所侷限。當我拋開腦中的常規的設計思路來看《草原》這篇課文的時候,思如潮湧,各式各樣的教學設計、教學內容不斷湧現。從三維目標完成的效果來看,這節課既讓學生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受到感情的陶冶和薰陶,學生又能夠主動參與到課堂中來,深入地品詞析句,領悟文本表達的內容孩子們的回答很精彩,某些話語超乎了老師的想象。

所以,課堂上,必須相信學生,讓學生自主學習。不僅這些,學生在自主參與學習的過程中,學得知識,提高語言感悟能力以及提高語文素養。可以説,我最終的目的是藉助文本內容挖掘孩子身上的各種潛能。充分體現了學生的學習自主性、主體性、探究性,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孩子是發展的主體,是課堂學習的主人,他們具備創造的潛能,他們的理解和想象可以超越文本。只是要老師善於激發,學生可以表現的更好。

對於語文教學,不僅僅是要讓學生學會現成的知識,更重要的是教師要充分挖掘文本中的教育資源,有利於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把提問的機會、解決問題的機會、朗讀感悟的機會,尋取學習方法的機會交給學生。這樣,學生會有一種受到尊重的感覺,會有一種被解放的感覺,他們的思維、思想、理解和感悟也會得到不同程度的解放,課堂將充滿個性化的理解感悟,從而迸發出更精彩的思維火花。

草原教師反思4

這篇文章結構清晰,語言流暢,對場面描寫富有激情,細膩傳神,並且將民族真情融入其中,讓人身臨其境,回味無窮。

一、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理解,關注學生獨特的感悟與體會,與學生共同探討,共同合作完成學習任務,會極大的調動學生的求異思維和發散思維。

對於每一篇課文,學生都有他自己獨特的感受,教師不能強加給學生。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堅持鼓勵學生對文本進行個性化、開放性閲讀理解,而不是想着怎樣將學生的認識以及對文本的理解統一到自己的教學設計之中。整節課的教學,我始終把學生與自己擺在平等的位置上,堅持與學生共同探討新知,共同完成學習任務,關注學生自己的感悟與理解,特別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理解,自己則扮演一位聆聽者、鼓勵者、指導者、參與者,把學習、感悟、想象的權利交給學生,讓學生真正地、大膽地説自己的話,説自己想説的話,力求將自己與學生擺在民主平等的地位,充分調動了學生的求異思維和發散思維,學生想象的內容豐富了,語言表達也更切合內心實際了。

二、教師深層挖掘文本資源,力求借助文本內容挖掘孩子身上的各種潛能。

教學中,從學生的閲讀欣賞—展開想象—品詞析句—自主感悟等環節,都充分體現了學生的學習自主性、主體性、探究性,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我認為孩子們的理解和想象是可以超越文本的。比如説,在體會“那裏的天比別處的更可愛。”這句話時,民主平等的氣氛讓孩子們打開了話匣子。我問:“為什麼草原的天比別處的更可愛?”時,有學生這樣回答:“作者初次見到草原,猛然間換了一個環境,心情豁然開朗,他不但看到了明朗的天空,還看到了羊羣、小丘、駿馬,都是那麼美麗,他的心情很愉快,所以看什麼都覺得可愛。”也有學生那喧囂的城市天空與草原的天空作比較,來襯托草原天空的可愛,從學生精彩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孩子們身上的創造潛能被挖掘出來了。

草原教師反思5

新課程標準提倡閲讀教學要加強朗讀、默讀的指導。老舍筆下的國小課文《草原》是一篇自然美、人情美和語言美為一體的感人之作,因此我在教學中十分重視對學生的朗讀指導。一開始雖然對學生強調要讀出你喜歡的語氣來,當琅琅書聲充溢每一個角落,但讀書效果卻不盡如人意。後來通過引導讓學生在“讀、思、議、想”的過程中理解了課文內容,感悟到“草原上空氣清新,天空明朗”,“綠得無邊無際”,“綠油油的草原上移動的白色花朵”等迷人景色,如此學生在有了初步情感體驗的基礎上,學生的情感激發出來了,讀起來也抑揚頓挫,情感流露於表情之中,給人美的享受。

由此可見,認知是情感的基礎,情感是認知的手段,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朗讀,真情能夠流露其中。特別是有的課文、段落或者某些句子含義深刻,學生如果對課文內容沒有理解,情感就不容易參與朗讀。葉聖陶先生説過“吟詠的時候,對研討所恃,不僅理智地瞭解,而且親切地體會不知不覺之間,內容與理性成為讀者的東西,這是一種可貴的境界。”只有學生以語言文字為媒介,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象,得到生動形象的感受和真切的情感體驗,才能將自己的情感融入課文,和作者的情感交織在一起,達到理想的朗讀效果。

標籤: 反思 教師 草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jiaoshi/42g4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