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教師 >

教師教學反思集合15篇

教師教學反思集合15篇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驗,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學反思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師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教師教學反思集合15篇

教師教學反思1

教學目標是讓學生了解盤子的種類、形狀和特點;通過對盤子的欣賞,運用添畫或拼貼等技法,大膽設計和動手製作;激發學生創作慾望和學會對美的追求。

這一課我以生活中最常見的盤子為基礎,向學生展示了古今中外各式各樣盤子,如:陶盤、木盤、玻璃盤,塑料盤、掛盤等藝術品,使學生了解到盤子這一生活用品,通過裝扮、描繪後變成了美麗的藝術品。課後我進行了反思和總結:

課一開始,首先出示一隻沒有任何裝飾的白瓷盤(盤子),強調是圓形的盤子,再出示有花紋的圓形瓷盤。通過對比引出裝飾後的盤子更讓人喜歡,從而揭開了本次學習的主題《美麗的盤子》。接下來參觀盤子展覽館,瞭解不同材料的盤子,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師示範環節,讓學生能通過觀察、分析,最後掌握盤子的裝飾方法。也輕鬆自然的解決了本課的一個重點。圓形物的練習主要是中心花紋和花邊的組成設計,為學生之後的創作奠定了基礎。接下來,出示課件,不同形式的盤子圖片欣賞等等,都是抓住低年齡段學生的心理和認知特徵,激發學生學習本課的興趣。

在本節課中,我注重多材料的運用。尊重學生的個性發揮,努力讓學生在自己的藝術創造中得到快樂的體驗。因此,在創作時我讓學生選者自己喜歡的材料進行創作,而課的各個環節我積極創設寬鬆、和諧、快樂的學習情境,激發學生的創作慾望,感受美、創造美。

反思不足

在這節課裏,我感到不足的是一是導入的時候沒有準備實物,如果用實物出示的話,給學生感觀上的震撼是圖片所無法達到的。二是沒能很好地把握時間,作業評價環節,匆匆結束,沒能給學生一個相互評價的平台。在評價環節中,其中一個學生自主往展台走來,讓我措手不及,當時,我大腦海中出現了短暫的判斷,上還是不讓上,一個錯誤的決定就在幾秒鐘內誕生了。課後我回憶起這段,覺得自己應對教育機智是有待提高的。學生上台,如黃老師説的,這種行為其實教師應該要把握的,後來我設想,如果上學生上來是有非常多好處的:

一、對他的這種行為首先要給予肯定,他也能更好的在自己的作品前介紹。

二、如果有更多的時間讓學生把自己畫中的情感表達出來,有利於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而我因時間不足,而匆匆去結束學生的話語。沒有很好的做到尊重學生的的主體性。

上好美術課,只有在不斷的自我總結、自我反思中日益完善起來。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現,讓藝術豐富孩子們的生活。

很感謝這次新教師公開課活動,它讓我看到了自身的不足,明確了新的目標。在今後的教學中,不斷去學習。我也將以更積極更熱情的態度投入到教學中。

教師教學反思2

經過幾個禮拜的艱苦奮鬥,學校和工作室的公開課總算是上完了,還記得自己坐在電腦前,不斷地觀看名師的教學設計和教學反思,一心想找到符合自身的上課模式,設計出屬於自己的教案,再根據自己的教案,上網下載有用的PPT資料。可這個過程讓我發現原來抉擇真的很難,一下覺得這個好,一下覺得那個好,可都弄在一塊吧,又似乎太多了,一堂課根本上不完,就這樣在不斷的增加刪減讓我花了不少時間,以致於到上課的前一天才弄好,真是效率不高。不過課上得還順暢,環節緊扣,尤其讓我驚訝的是學生都十分的熱情,上課認真,發言積極,讓我思考自己班上的學生為什麼就不能如此,是我的教學管理還不過關,還是本課學生已經上過才如此順暢呢?無論是哪一點,我覺得我回到學校都該好好的教育學生的課堂舉止,端正他們的學習態度,強調課堂紀律。

除此之外,針對自身的這堂課的教學,感謝呂老師的點評,我會進行改進,運用填空的形式讓學生了解課文的大致內容,多關注學生,多鼓勵學生,多學習提高自身的基本功,也希望以後能多聽到名師的建議,自身可以快點成長,我認為其實公開課上多了,心理素質會提高,會更加自信,會在不斷的反思的過程中提高自身的教學素養。

教師教學反思3

在我們走入新課程的這段時間,我對自己過去的教學思想和行為進行了反思,用新課程的理念,對曾經被視為經驗的觀點和做法進行了重新審視,現將在反思中得到的體會總結出來,以求與同行共勉。

教學反思,或稱為“反思性教學”,是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體行為表現及其行為依據,通過觀察、回顧、診斷、自我監控等方式,或給予肯定、支持與強化,或給予否定、思索與修正,將“學會教學”與“學會學習”結合起來,從而努力提升教學實踐的合理性,提高教學效能的過程。教學反思被認為是“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美國學者波斯納認為,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多隻能形成膚淺的知識。只有經過反思,教師的經驗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並對後繼行為產生影響。他提出了教師成長的公式:教師的成長=經驗+反思。那麼,我們應如何在教學反思中學會教學呢?

1、自我提問

自我提問是指教師對自己的教學進行自我觀察、自我監控、自我調節、自我評價後提出一系列的問題,以促進自身反思能力的提高。這種方法適用於教學的全過程。如設計教學方案時,可自我提問:“學生已有哪些生活經驗和知識儲備”,“怎樣依據有關理論和學生實際設計易於為學生理解的教學方案”,“學生在接受新知識時會出現哪些情況”,“出現這些情況後如何處理”等。備課時,儘管教師會預備好各

種不同的學習方案,但在實際教學中,還是會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問題,如學生不能按計劃時間回答問題,師生之間、同學之間出現爭議等。這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反饋信息,反思“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問題,我如何調整教學計劃,採取怎樣有效的策略與措施”,從而順着學生的思路組織教學,確保教學過程沿着最佳的軌道運行。教學後,教師可以這樣自我提問:“我的教學是有效的嗎”,“教學中是否出現了令自己驚喜的亮點環節,這個亮點環節產生的原因是什麼”,“哪些方面還可以進一步改進”,“我從中學會了什麼”等。

2、行動研究

行動研究是提高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的有效途徑。如“合作討論”是新課程倡導的重要的學習理念,然而,在實際教學中,我們看到的往往是一種“形式化”的討論。“如何使討論有序又有效地展開”即是我們應該研究的問題。問題確定以後,我們就可以圍繞這一問題廣泛地收集有關的文獻資料,在此基礎上提出假設,制定出解決這一問題的行動方案,展開研究活動,並根據研究的實際需要對研究方案作出必要的調整,最後撰寫出研究報告。這樣,通過一系列的行動研究,不斷反思,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必將有很大的提高。

我認為教師教學反思可參考的內容有:

1.自我經歷

在教學中,我們常常把自己學習數學的經歷作為選擇教學方法的一個重要參照,我們每一個人都做過學生,我們每一個人都學過數學,在學習過程中所品嚐過的喜怒哀樂,緊張、痛苦和歡樂的經歷對我們今天的學生仍有一定的啟迪。

當然,我們已有的數學學習經歷還不夠給自己提供更多、更有價值、可用作反思的素材,那麼我們可以“重新做一次學生”以學習者的身份從事一些探索性的活動,並有意識的對活動過程的有關行為做出反思。

2.學生角度

教學行為的本質在於使學生受益,教得好是為了促進學得好。 在新課程實驗中,學習分段函數時,讓學生去了解出租汽車的出租費用、或家長工資中的扣税標準,並寫出調查報告。

在講習題時,當我們向學生介紹一些精巧奇妙的解法時,特別是一些奇思妙解時,學生表面上聽懂了,但當他自己解題時卻茫然失措。

我們教師在備課時把要講的問題設計的十分精巧,連板書都設計好了,表面上看天衣無縫,其實,任何人都會遭遇失敗,教師把自己思維過程中失敗的部分隱瞞了,最有意義,最有啟發的東西抽掉了,學生除了讚歎我們教師的高超的解題能力以外,又有什麼收穫呢?所以貝爾納説“構成我們學習上最大障礙的是已知的東西,而不是未知的東西”。

3.與同事交流

● 同事之間長期相處,彼此之間形成了可以討論教學問題的共同語言、溝通方式和寬鬆氛圍,便於展開有意義的討論。

● 由於所處的教學環境相似、所面對的教學對象知識和能力水平相近,因此容易找到共同關注的教學問題展開對彼此都有成效的交流。

● 交流的方式很多,比如:共同設計教學活動、相互聽課、做課後分析等等。交流的話題包括:

我覺得這堂課比較成功的地方是??,我覺得這堂課比較糟糕的地方是??;

這個地方的處理不知道怎麼樣?如果是你會怎麼處理?

我本想在這裏“放一放”學生,但怕收不回來,你覺得該怎麼做? 我最怕遇到這種“意外”情況,但今天感覺處理得還可以,你覺得怎樣?

4.文獻資料

學習相關的數學教育理論,我們能夠對許多實踐中感到疑惑的現象作出解釋;能夠對存在與現象背後的問題有比較清楚的認識;能夠更加理智的看待自己和他人教學經驗;能夠更大限度的做出有效的教學決策。閲讀數學教學理論可以開闊我們教學反思行為的思路,不在總是侷限在經驗的小天地,我們能夠看到自己的教學實踐行為有哪些與特定的教學情境有關、哪些更帶有普遍的意義,從而對這些行為有較為客觀的評價。能夠使我們更加理性的從事教學反思活動並對反思得到的結論更加有信心。

更為重要的是,閲讀教學理論,可以使我們理智的看待自己教學活動中“熟悉的”、“習慣性”的行為,能夠從更深刻的層面反思題目進而使自己的專業發展走上良性發展的軌道。

教師的職業需要專門化,教師的專業發展是不可或缺的,它的最為便利而又十分有效的途徑是教學反思。沒有反思,專業能力不可能有實質性的提高,而教學反思的對象和機會就在每一個教師的身邊。

教師教學反思4

一、對課堂師生主角的反思

課堂教學的好與差,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參與教學活動的人。教師在教學反思的過程中,要反思教學活動中學生的主角是否投入,師生的情感交流是否愉快地投入課堂的全過程,是否深切地感受學習活動的全過程,並昇華到自由精神的需要。反思學生是否精神飽滿地投入學習,學生是否到達教學設計的情感狀態,有沒有更有效地途徑發展創造精神和創新本事。例如:我在講到“長江沿江地帶”和“黃土高原”環境問題的嚴重性時,讓學生自我分析和思考,爾後學生紛紛發育,各抒已見。這樣不僅僅活躍了課堂氣氛、供給互相交流的機會、也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並且使學生自我感悟出環境教破壞的嚴重性。進而去思考其產生的原因,從而得出解決問題的措施。

二、對地理教學設計的反思

在進行地理教學實踐時,經常會發覺地理教學效果或目的與自我的預期設計有比較大的差異,課後分析,原因在於進行教學設計時過於夢想化,因而也就難以使教學設計在實際應用時發揮出夢想的效果。所以,教師應進取反思教學設計是否針對學生認識現狀和理解本事以及當時的教學情景,及時看到實踐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不斷探求教學目的、教學工具、教學方法等方面的問題,進取改善,從而優化教學,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學習,提高課堂效益。

比如“季風”這節資料跟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但學生往往忽視它的存在,這節資料的知識很重要並且涉及到有關確定風向、其他洲的景觀等,怎樣把要學的知識點與學生的興趣有機結合並很好的調動起來我設計跟我們本土有關的問題導人,先示西亞、非洲和上海的景觀圖,再問:和上海同緯度的西亞、非洲是沙漠景觀,可我們上海怎樣是河湖密佈,耕作業發達,有“魚米之鄉”的美稱對於自我生活的地方有這樣與眾不一樣之處,學生一下子興趣大增,議論紛紛,想立刻明白個究竟。我公佈答案:這是歸功於受季風(夏季風)的影響,接下來的教學學生帶着找謎底的心境去探究、主動學習的成效顯而易見。

三、對地理教學過程的反思

教師的反思也是針對教學過程進行的,我們要對教學中重難點的處理。學生的主體地位是否得到確立、學生的自主學習本事是否提高等情景進行反思,然後再回到實踐中去探索去反思去分析,怎樣才能更合理的促進學生內在素質的發展,怎樣才能更好的促進教師教育教學水平的提高。

比如我在講交通運輸中的點時,我沒有用教材中的材料,而是以我們縣三大汽車站為例,以過去的區位與此刻的區位進行比較分析,讓學生明白汽車站的區位選擇與哪些因素密切相關,同時提出我鎮規模擴大和兩大交通幹道的建成,又將如何影響我鎮汽車站的區位呢又該如何佈局才更為合理有效呢?

我認為,這種探究式學習模式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教師對教材的全面把握,教師還必須有較高的教育和研究本事。有較強的設計本事和控制本事,並有利於展開教學、經過創造性思維的課題來引導學生學習和本事的發展,對教學過程有充分的估計,能隨時調控學生的學習障礙和分析解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對學生的研究成果能作出正確的評價。

四、對學生知識掌握實際情景的反思

教學設計時要根據課程標準、教學大綱的要求及學生的實際對教學資料進行合理化處理,制定出目標、重點與難點等。但在教學實踐中往往會碰到設計的目標與學生的掌握有較的差距。在進行“地球的運動”章節的教學設計時,原先我是這樣的:課時定6課時,按照教學設計的步子走,循規蹈矩,知識點全部講好後再上一節練習課。結果,做到關於正午太陽高度和白晝長短的知識點時,絕大部分的學生無法解題,把課堂上學的都“忘記”了,其實是當時一知半解、似懂非懂。根據的實際,我首先把基礎打好,一步步紮紮實實的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由表及裏把知識點傳授。

在後的實際教學中我用經緯儀演示把學生國中學過的地球、地圖知識點重新熱一下,這樣的實物演示對學生的空間想象大有幫忙併且充滿好奇。知識點由淺入深,層層遞進:由黃赤交角一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規律一正午太陽高度的緯度、季節變化和晝夜長短的季節、緯度變化一四季的更替,注重在黑板上邊畫邊講結合經緯儀實物演示,並且講練組合,每一個難懂的知識點講好就練習。講練組合一來能夠檢驗學生掌握得如何,不懂再講解。二是就某些練習中學生普遍出現的問題及時進行反思。三是學生在練習過程中經過我適當點拔能順利的攻克難題,自信大增,不知不覺中學生很好的掌握比較難懂的知識。所以,對於那些抽象理解性強的知識,教師應當根據每屆學生的實際情景進行設計而不是一個教學設計使用終身。

五、對地理教學反饋的反思

地理是實踐性和綜合性、應用性很強的學科,要完成新課標中規定的三維教學目標,除了師生在課堂上的教與學之外,目前反饋最主要來源於練習,練習也是一種再學習的過程。經過練習。不僅僅能夠檢查課堂教學的效果,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使學生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運用,並且也能夠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本事、探究本事、創新本事和自主學習本事。所以,反思教師給學生的地理作業是否是科學的,多樣的、開放的,是否對學生終身本事發展有幫忙。所以作業反饋要注重對學生地理技能和方法的訓練和培養,正如吉語所説“授人之魚不如授人之漁”。

課堂教學反思既是教學過程的一個必要環節,是提高教學效益的重要途徑,又是教師積累教學經驗的有效方法。不斷進行教學反思,能夠獲得寶貴的經驗、教訓,及時發現新問題,激發教師把教學實踐提升到新的高度,實現教師的自我超越。

這節課為了讓學生弄清楚地球內部運動會引起火山和地震,進而引發地形地貌的改變。課前我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收集資料和圖片、製作課件,以此來加深學生的感性認識。我們人類生活在地球上,但對地球內部的情景還是比較陌生,為了突出重點,化解難點,我給學生播放了有關火山和地震的視頻,把抽象的東西具體化,進而逐步貼近生活。

教學中仍然存在着許多不足之處:

1、課中,為了幫助學生理解,我過多地以教師講述為主。課件本身只該是教師的一個輔助工具,但現在它卻成了完全的主導者。沒有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按照我預設的教學流程在學習,沒能充分體現自主、合作、探究。

2、師生互動不夠默契,許多學生對老師提出的問題茫然不知所措,多部分是老師在唱獨角戲,而學生卻扮演了觀眾的角色。

3、教學環節的鏈接不夠流暢自然。而本堂課的教學內容又很多:瞭解地震和火山、探究地球內部的運動、模擬地殼運動、解析地形案例。尤其是當認識了火山爆發,轉而進入講解地殼運動時,我只是以介紹的形式向學生闡述六大板塊及漂移運動。對於我來説,當然明白這是教學的需要,接下來就是講解板塊各板塊運動引起的地形運動。但是,對於學生而言,他們可能覺得莫名其妙,前後的教學內容根本沒有聯繫性。國小科學應該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只是一個引路者,帶領他們共同探索、求知,而不是直白的闡述觀念。在處理各環節知識時,需鋪墊設疑引導學生產生一定的求知慾,進而共同探索去解決這一問題,層層遞進式進行。

4、儘管教學之前,我查閲了很多的資料,對於地震火山形成堰塞湖及山峯,板塊運動改變地形有了大致瞭解。但是,這方面的知識延伸還是很廣的。國小生的頭腦裏總不時得冒出許多新奇的問題,尤其是在科學課堂上,這就要求我廣泛地閲讀,開闊自己的視野。

教師教學反思5

一、事件緣起

去年上半學年,在我的班級有一個愛美的女生。她經常整理自己的衣裝,打理自己的長長的秀髮。我們學校嚴格要求穿校服,愛美的她還是經常脱下校服,展示她自己的漂亮衣服。開始她的成績一直處在班級中上游位置,加之她擅長文藝表演,因此,在其他學生眼裏可以説是品學兼優的學生。但我做為班主任,開始卻不這樣認為,對她的打扮也一直很是不滿。

二、情境描述

一天,是我的課,這個女同學從抽屜裏面取出化粧鏡,開始一本正經地打理頭髮,她的這一舉動被我看到,幾分鐘後:

“某某,請問我剛才講了什麼問題?”

“某某”,我的聲音提高。她竟然還在一門心思地打扮,在同桌的示意下她慌慌張張地站了起來,此時,全班同學都盯着不知所措的她和憤怒的我。

“你以為你很美麗,是嗎?”

“老師我……”她要説什麼,但被我制止住了。

“你怎麼?你臭美!要臭美回家去臭美吧……”當時,我也不知道為什麼一氣急就胡亂罵人了。

被我罵得不知所措的她也非常懊惱。一向要面子的她,被我在同學們面前罵得如此這般,她感到非常痛苦,哭着跑出了教室。

這個事情結束以後,我發現,這個女同學從此開始不喜歡我和這個班級,對同學也變得非常冷淡。而且她將更多的時間用在打扮上,成績也由中上游慢慢滑落到了下游。

三、反思和總結

我和她為什麼會產生矛盾?其實,在現代高中學校里老師和打扮過分的學生心理有衝突,這是個很普遍的問題了。這個矛盾的產生雙方都有原因。

其實高中學生的第二性徵基本已明顯發育,當然高中學生也開始比較關心自己的外貌特徵,使得他們非常注意自己外表的形象的修飾,他們也關注自己的髮型、服飾等,追求同齡人的時髦。想以引起同學的注意而害怕在大家尤其是異性面前丟面子。我們班級的這個女生就是這樣的典型。

那麼,我們的老師呢?大部分的老師都認為學生應該有學生的樣子,樸素和單純,這樣的學生就是我們所喜歡的。再加之教師職業的特點,和整個社會的流行時尚交流的比較少,所以,老師和學生在審美上形成了代溝。學生的打扮屬於個人的私事,又沒有相關的法律或者文件具體説明中學生應該怎樣打扮才算得體,老師認為不得體的,可能學生認為沒什麼不合適。所以,這個矛盾,實際上起源於師生之間審美心理的代溝。

這件事情使我明白在以後做心理輔導時應該把握以下幾個原則:

第一,瞭解中學生心理規律。在當代素質教育下的老師不是一個單純的教書匠,必須要了解你所教的孩子有怎樣的心理特點,他們的成長處於一個怎麼樣階段?他們的認知、情感、個性發展等的規律又是如何?如果我們不瞭解,以我們自己的認知等規律來要求高中生,那估計只能是適得其反,嚴重的話我們連傳授知識的任務也難以完成。我作為班主任,做法當中有很多的錯誤,歸其原因主要就是不瞭解學生的.心理規律,以至於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心,影響了她的學習動機,使她走向相反的方向。不瞭解學生心裏規律的老師是不合格的老師。

第二,理解和尊重高中生心理強度最大的五種需求之一就是被理解和被信任。高中生強烈地希望自己能夠成為一個獨立自主的人,能夠得到他人的理解、認可、尊重、信任。理解信任的需要在高中生的需要結構中居優勢地位,對高中生的成長有着重要的作用。中學階段身心的迅速發育,容易導致高中生一系列心理的矛盾和衝突,他們迫切需要別人理解,並給予恰當的心理指導。如果這種心裏得到滿足,會使他們產生不小的温暖 和對老師的信賴感,也可以使他們從矛盾和衝突、煩躁與不安等不好的情緒中慢慢解脱出來,愉快和順利地度過他們的青春期。所以,對待這樣的學生,一定要對他們愛美的行為表示理解和尊重,後面的教育工作才可能展開。我的開場就顯示出了對學生的不理解、不尊重,師生之間的矛盾不可能消除。

第三,在我們表示出理解尊重的基礎上,多單獨與高中生展開交流,努力促進他們審美心理緩慢成熟。溝通的內容可以包括:外在美與內在美哪個是更重要的美;中學生如果因為過於追求外在美而影響了學習是否應該;中學生怎樣打扮才會與自己的身份相符合等問題。讓學生們懂得美不僅是注重外表,更重要的是擁有內在的美,讓他們能夠充分認識到真正的美是多麼重要,不符合的穿着更是會醜化原本青春活力的外表。師生之間只有在這種交流中,學生才能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以及審美心理的不成熟。基於此學生才能改正一些與自己身份不符合的打扮,把更多的時間用在學習上。

總之,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應該學會要用愛心尋找春天與美麗,要用溝通編織秋天和收穫。

教師教學反思6

我教八年級兩個班英語,八三班和八四班,一直以來就是三班成績要好於四班,我想這是什麼原因呢?想來想去,我覺得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兩個班的學習風氣不同。

三班的學習風氣很正,很濃。大部分學生都是你追我趕地學習,尤其是那些積極地學生總有問不完的題,課下抓着老師僅僅不放。總是比我的計劃要超前一步。課堂上,同學們整體狀態也很好,讀書聲朗朗,回答問題也很積極。而四班同學,上課表現不是很積極,再每天的課堂上總感覺有一絲沉悶,學習好的同學只是把我分配下去的任務完成了就沒事了,更別説其他的學生了,所以全班整體成績都不是很理想,我在想,一個好的班風真的是學習勝利的法寶。

同樣的,我的夥伴帶七年級五班和六班的數學課,七年級的小孩比八年級的更加活躍,很容易跟風。六班的同學一開始只有幾個同學課間來問題,有的是課上沒聽明白的,有的是自己找的課外書上的題,到後來,越來越多的人找題做,不會的一下課就過來問,以至於我們幾個全體出活動幫她分擔“問題學生”,而五班的同學則是問的很少,通常,結果和付出是成正比的,所以,六班的平均分要比五班高將近十分。

那麼,怎樣才能使四班的同學學習氛圍變得濃厚起來呢?我想,這需要多方面的努力。首先是教師要對他們進行思想教育,然後採取合適的強制性措施,軟硬結合。要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採取不同的措施,總之要慢慢培養,措施得當。

教師教學反思7

教學反思就是教師自覺地把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作為認識對象進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靜思考和總結,從而進入更優化的教學狀態,使學生得到充分的發展。許多教師常常錯誤地把教學反思等同於課後追記,其實,教學反思是教學的重要一環,它貫穿於教學的全過程。

一、 反思備課內容

教學前反思是教師對課堂教學的宏觀把握,包括教學定位、設計理念和教學方法等方面。教師在這一環節應主要做好兩方面的工作:第一是對新課標和教學內容的反思,如掌握新課標的基本理念,系統梳理所教學段的全部內容,分析每冊、單元、節內容在全部教學內容中的地位和作用,深入研究教材內容的變化並結合課標思考為什麼教材會修改或增刪有關內容,在教學中應如何處理和把握。第二是反思學生的特點和需要,如(1)學生有什麼地理學習需要?這些需要與教學內容間有什麼聯繫?如何在教學中強化它們?(2)學生有哪些興趣、愛好亟待開發以形成良好的學習動機?(3)學生是否已具備了支撐新知識學習的基礎知識和生活經驗?還缺乏哪些知識和經驗需要補充?(4)所教各班學生特點有什麼不同?結合各班學生的特點設計哪些不同的教學方案等。

二、 反思教學過程

一般説來,教學設計都是每一位教師課前醖釀,精心準備的。但實際教學是一個動態生成過程,任何一堂課都不可能與事先設計完全一致。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善於發現問題,把握時機,通過快速的課堂教學反思,及時矯正教學行為,演繹出奇特而合理的教學藝術,提高教學效果。在這方面最關鍵的一點就是反思教學是否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是否引起學生興趣從而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如在講“氣候”一節時,我原本打算按預先的設計結合湛江本地區講解氣温,但我很快發現課堂上學生興致不高,課堂氣氛過於沉悶。於是我靈機一動,給學生出了一道題:假如我們去哈爾濱旅遊,你們最希望選擇哪個月份去?這個題目立刻引起學生的興趣,大家經過討論,紛紛想到了一月份放寒假的時候。為什麼?看冰燈去,很多學生立刻動起手來,但同學們很快發現,一月份我國的南北氣温相差可真大呀。我適時提問為什麼呀?讓學生進行探究。學生通過觀察、比較、思考後,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究、學習、總結並學會運用等温線、冬季風等相關教學知識,教學效果好。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只有在課堂上充分關注學生的發展,才會使課堂充滿活力,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反思教學過程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反思成功之處,不斷積累經驗

在課堂教學中,總會有一些成功的東西體現出來,或是教學過程中達到預先設計目的的做法,或是教育學、心理學一些基本原理運用的感觸,或是教學方法上的改革與創新,或是師生雙邊活動開展得很成功,或是恰當生動的舉例等。將這些成功的東西及時記錄,日積月累,並把它們歸納處理,提升形成一些規律性的東西,對提高教師課堂教學能力,探索課堂教學改革的思路,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大有好處。如在講世界地理國家部分時,我嘗試在每節課總結時,將整節課內容用順口溜的形式展示出來,學生很感興趣而且使所學內容重點突出,易於掌握。如“中東”一節我總結的順口溜是:兩洋五海結三洲,淡水匱乏多石油。民族文化差異大,戰爭頻繁百姓憂。學生不僅對此興趣濃厚,樂於接受,在我的帶動下,他們也紛紛嘗試自己編寫。如一名學生學完“日本”一節後編寫以下順口溜 :地狹人稠多山國 ,海岸曲折富良港。資源貧乏靠進口,貿易發達經濟強。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使他們學習地理的能力大大增強。

2、反思失敗之處,及時彌補不足

任何成功的課都會留下遺憾,如對教材處理不當,對教學中偶發事件估計不足,對某個問題闡述得不夠深入,對學生的啟發和引導不到位等。教師對這些問題及時進行反思回顧,使之成為引為借鑑的教訓,再上課時,將這部分內容做合理調整。只有敢於正視自己的不足,汲取教訓,才能不斷走向成功。如在講“地球的公轉與四季變化”一節時,我通過繪製板圖“地軸與地球公轉軌道面的夾角”來講解地球公轉的特點。但從學生的反應和課堂反饋情況看,多數學生對這部分內容理解起來比較困難,教學效果不理想。課後,我及時進行教學反思,發現這節課失敗的主要原因是由於學生缺乏一定的空間想象力,導致概念模糊。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空間概念是突破課程難點的關鍵。於是我從網上下載有關課件,再上課時,學生通過觀看形象的課件,逐漸形成空間概念,教學難題迎刃而解。由此可見,及時反思不足,既是對學生高度負責的表現,也是不斷提高教學水平的需要。

3、反思學生創新,拓寬教學思路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總會有創新的火花在閃爍,教師應充分肯定學生的一些獨特見解。這樣,不僅使學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廣,而且對學生也是一種賞識和激勵。同時,這些難能可貴的見解,也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和完善,可以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提高教學水平,將其記錄下來,可以補充今後的教學素材。如在學完“等高線地形圖”後,為使學生對所學內容加深理解,我佈置了一項作業:按照課本活動題的提示準備材料做一個等高線地形的模型。在接下來的一節課上,我和學生們一起利用事先準備好的材料製作模型。結果,絕大多數學生和我的作品所選的材料都是書中提到的橡皮泥或泡沫塑料等,但有一名學生的作品讓我眼前一亮:他選用海綿作材料,在做成的模型上標註出等高線,另外配有一塊厚玻璃板,當把玻璃板壓在海綿模型上時,立體的模型馬上變成一個平面,一條條等高線清晰地顯示出來。多有創意的做法啊!它很容易地把等高線地形圖的難點化解了。這件事使我感觸頗深:學生的智慧是無窮的,在他們身上藴藏着無盡的能量,教師要相信學生,為他們提供更多的機會。

教學中的反思不是紙上談兵,需要將反思得到的體會和對策轉化成後續教學的具體舉措,深化對教學的認識,提升自己的教學反思和實踐能力。做好教學反思,是教師對教學工作高度負責的表現,它既有利於學生髮展,又有利於教師成長,是整個教學鏈條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環。特別是在新課程改革形勢下,教師更應做教學中的有心人,一有所得,及時記錄,以記促思,以思促教,在新課程改革實踐道路上不斷成長。

教師教學反思8

根據學校的安排,本學期我負責高一(9)、(10)、(11)三個班的物理教學工作。一學期已經匆忙的過去了,在繁忙中,不斷的進步着,不斷的努力着。 本學期以來,我除了踏踏實實地認真地做好備、教、改、輔、考的每一步細節外,還積極地投入新一輪的課程改革試驗中,將思想理論水平和教學水平儘可能很好的結合起來,從而不斷的完善自己。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之餘,我經常思考教育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思考學生的成長問題,用自己笨拙的筆法抒寫下自己的感受,用心去體驗生活與工作,感悟着其中的快樂。現對本學期教學工作進行回顧與思考,以促進今後的工作更上一層樓。

一、思想方面:

認真學習新的教育理論,及時更新教育理念。新的教育形式不允許我們在課堂上重複講書,我們必須具有先進的教育觀念,才能適應教育的發展。所以我不但注重集體的理論學習,還注意從書本中汲取營養,認真學習仔細體會新形勢下怎樣做一名好教師。

二、教學方面:

高中物理的系統性強、較為抽象,學生普遍感覺難學。作為物理教師,教學方法尤為重要。要提高教學質量,關鍵是上好課。

1、課前準備:備好課。認真鑽研教材,對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話、每個字都弄清楚,瞭解教材的結構,重點與難點,掌握知識的邏輯,能運用自如,知道應補充哪些資料,怎樣才能教好。怎樣教物理,《國家物理課程標準》對物理的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評估教育價值觀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許多新的要求。為了適應這種新的要求,在教學中,我不斷的學習讓我有了鮮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標,讓我的教學水平又上了一個新的台階。

2、課堂上的情況。

在課堂教學中突出基本知識、基本概念、基本規律。針對重點的概念和規律,我讓學生通過對物理現象、演示實驗的觀察分析,力求推導引出新的概念、定理和結論,使學生清楚地理解物理知識的形成過程,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組織好課堂教學,關注全體學生,注意信息反饋,調動學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對穩定性,同時,激發學生的情感,使他們產生愉悦的心境,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課堂語言簡潔明瞭,克服了以前重複的毛病,課堂提問面向全體學生,注意引發學生學數學的興趣,課堂上講練結合,佈置好家庭作業,作業少而精,減輕學生的負擔。

3、要提高教學質量,還要做好課後輔導工作,有的學生不能按時完成作業,有的學生抄襲作業,針對這種問題,就要抓好學生的思想教育,並使這一工作慣徹到對學生的學習指導中去,還要做好對學生學習的輔導和幫助工作,尤其在後進生的轉化上,對後進生努力做到從友善開始,比如,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頭。

4、積極參與聽課、評課,虛心向同行學習教學方法,博採眾長,提高教學水平。

5、做好學科培優轉差工作,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對於學習能力相對好的學生注重他們在更深層次上的學習和探究;對於學習能力相對困難的學生,從基礎知識方面着手對其進行再一次針對性的教育教學,促使他們可以逐漸跟上其他同學的腳步。通過一學期的不懈努力,本班的優生在在探究問題、預習、解決問題等方面有了較大的提高;後進生學習積極性也有所提高,能自覺完成作業,考試不及格的人數也逐漸減少。

6、認真做好教學反思工作,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素養。授課後及時記載本課教學的成功和失誤,能夠比較真實地從教法的選擇、教師的備課、教學目標的要求與學生的認知水平及教材的編寫等方面加以分析,尋找問題出在哪裏。

三、考勤方面:

在工作上,我嚴格要求自己,工作實幹,並能完成學校給予的各項任務,為提高自身的素質,我不但積極參加各項培訓,到各地聽課學習,平時,經常查閲有關教學資料。同時經常在課外與學生聯繫,時時關心他們,當然在教學工作中存在着一些不足的地方,須在以後進一步的努力。

四、存在的問題和努力的方向:

回顧一學期的工作,發現也存在一些問題與困惑。如,班級的學困生還比較多;平時的學習還不夠,自身的教學理論還比較缺乏;在教學經驗論文的撰寫方面比較少動筆;課題的實上摸不着邊;備課有時尚抓不準等等問題。

今後努力方向:

1、加強對課堂教學的研究,爭取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努力將新課程理念落實到課堂上,以"引導學生學會預習、學會交流、學會合作"課題實驗為依託,從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為課題入手,不斷探索現代課程改革的路子。

2、善於學習,勤於動筆。每學年學習一本教育教學專著並做好學習體會,平時認真閲讀有關教學理論刊物,結合自己的教學研究每學期撰寫一篇比較有價值的教育教學論文,從而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理論水平和科研能力。

每一學期的結束,其實也就是每一學期的起點,在這之間,我不斷的思考,思考自己怎樣才能更有藝術的去教育學生,去提高自己的人生價值。知識無止境,因此,我要努力,不為別的,只為孩子們的那雙清澈的眼睛,只為自己的那跳動的心。

教師教學反思9

本節課是“找規律”這一單元的第一節課,主要介紹一些圖形簡單的排列規律,培養學生用數學觀點發現規律的意識,為進一步學習有關的排列規律做好準備,《找規律》第一課時教學反思。新教材對這部分知識的編排,結合學生日常生活實際,從聯歡會裝飾物有規律的排列現象,引出圖形排列的一些簡單規律,使學生感受生活應用的廣泛性,同時使學生受到美的薰陶。為了讓學生自然的接觸新知識,又能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積極性,本節課我設計時注重了以下幾方面特點:

一、注重數學的生活性

數學是源於生活的,生活中有很多鮮活的數學學習題材。課標中提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景。

本節課我用平時學生們做的遊戲引入,讓學生感知規律。又選取了源於生活的數學題材小豬笨笨裝飾水果店:彩旗,彩燈,彩花以及氣球場景,他們有規律的排列着,這些都是學生生活中最常見的規律。以學生生活中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引導學生愉快的學習數學知識,掌握數學知識和技能。引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尋找生活中的規律,讓學生深深的體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運用於生活,有助於學生認識到現實生活藴含有大量的數學信息,生活處處有數學,體會數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瞭解數學的價值,同時,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的來生活,發現生活中的數學知識,提高學生運用數學的意識,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二、注重數學的互動性

課堂活動是具有鮮活生命力的活動,新課程標準下的課堂更是生成的課堂,是教師和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互動的過程。要真正達成師生間的良好互動,對教師意味着上課不僅僅是傳播知識,而是一起分享快樂、理解和發展。

課堂上,我採取了讓學生跟我做動作,跟學生做動作,自己思考,小組交流,一起彙報等方法,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現,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

三、注重數學的人文性

作為數學教師,我們應讓數學教育充滿文化氣息,讓數學教育在傳授科學的同時起到人格教化的作用。創造規律這個數學活動是有趣味的,並不是單調的創造規律,而是給他以材料,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意願,選擇喜歡的材料,創造自己的規律。讓學生再創造規律的同時,體會生活中規律無處不在,也因為有了規律,我們的生活才會豐富多彩。

教師教學反思10

《地球媽媽》是一篇活潑、優美的小文。它用孩子的眼光去觀察,以孩子的口吻去講述自己的發現。我讓學生帶着“地球是誰的媽媽?”這一問題閲讀課文。讓學生了解文章的主要意思。

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和最後一個自然段是學生理解的難點,也是文章的主旨所在。我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讓學生反覆 讀文,體會到文章為什麼開頭説:“地球媽媽真好,她讓每一個孩子都有一個小小的家。”結尾為什麼又説:“地球媽媽真好,她讓所有的孩子共有一個大大的家。”讓學生明白“小小的家”“大大的家”分別指什麼?

從學生的回答中我已經掌握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程度。這時,我又讓孩子們在讀的基礎上展開想象,除了課文寫的,你還知道誰是誰的家?“一石激起千層浪”這樣的一個問題把學生們的積極性一下子調動了起來,有的説“樹杈是小鳥的家”,有的説“泥洞是蛇的家”,還有的説“森林是老虎的家”、“大海是鯨的家”??孩子們就像打開閘門的洪水,都爭着要説説自己的見解。“可是沒有地球你們剛才説的這一切都存在嗎?”當我這樣問學生的時候,一些愛動腦筋愛發言的孩子們爭着要表現自己喊着説到“沒有地球這一切都不存在了”。“那你們説地球是我們的什麼呢?”還沒等我説完,孩子們便異口同聲的説道“媽媽!”

這篇課文就這樣在吸引着每一個孩子,更加讓孩子們認識到我們要保護地球媽媽的重大的責任。稚嫩的孩子們都説到了“我們不要亂扔垃圾”、“我們要種樹”、“我們要保護動物”??

教師教學反思11

反思本課的教學,我認為自己最大的成功之處在於激發出了學生更大的探究熱情,培養了他們敢於質疑權威的品質。

課堂上時我設計了一個“猜暗盒”的活動,事先,我在一個盒子中放進了沙子、塑料袋密封的白醋、貝殼。問學生:“你們知道這些盒子裏裝的是什麼東西嗎?”學生都搖頭説不知道,我又讓學生説説可以用哪些方法來推測盒子裏的東西,同學們爭先恐後的發言,有的説掂輕重,有的説聽聲音、有的説聞味道,都非常有科學道理,我讓學生代表用他們的方法來探究。我覺得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培養學生的科學興趣是科學課的最大教育價值,作為教師必須呵護學生對科學與生俱來的好奇心,增強他們的自信心,使他們樂於參與,積極參與,親身經歷科學探究過程,從中體會到什麼是科學。 我讓學生通過肉眼觀察,誤導他們,以為塑料袋裏裝的透明液體是水,通過聽聲音,誤以為裝固體的鐵盒裏是石塊,以此設下伏筆。在本課的結尾,讓學生打開蓋子,聞聞袋子裏的透明液體,親眼看到鐵盒裏的固體其實是貝殼,由此引申到地球的內部至今還沒有人能夠真正深入,讓學生談談想法,學生馬上就想到科學家們對於地球內部結構的猜測有可能是錯誤的,表達出他們想探究真理的願望,培養了他們敢於質疑權威的品質。 其次本課教學我用圖片介紹的書上的內容,讓學生通過直觀的圖片,猜測火山、地震、温泉反應出的現象,以科學家的角度來通過對地球外在現象的觀察來推測它的內部。把誰都沒法看清的地球內部構造剖開讓學生觀察、研究。

最後,通過觀察切開的雞蛋和所學的內容,讓學生動手用橡皮泥做出一個地球內部的模型,讓學生在動手過程中記住了地球內部各部分的厚度比例。

本課也存在一些問題:

一、 導入部分拖沓,時間過長。

二、 準備圖片不夠多。

三、 在小組和做製作橡皮泥地球內部結構模型的時候,小組合作不夠緊密,部分小組長沒有起到協調和組織成員團結協作的作用。

今後打算:

一、 精煉課堂語言,精心設計教學環節以節省時間。

二、 加強課前準備,豐富課件內容。

三、 加強小組合作,在平時的課堂實驗活動中,明確任務和分工,讓學生帶着團

結協作的目的去完成任務,培養團結協作的意識。

教師教學反思12

又是新的一週開始了,面對着這幫學生,每天都有不一樣的經歷和感慨,每一天都體會着不同的滋味,

有時候會因為他們很認真地聽講而興奮好久,有時候又會因為班裏那幾個調皮的學生而頭疼不已總之這些經歷都讓人印象深刻,並從中體味成長。晚上批改作業,看着學生們的作業情況,我就有種感覺:是不是自己對他們的作業強調的不夠,或是學生對於學習數學的興趣不濃厚?不管怎樣,從我本身來説,我認為首先對於作業的佈置要有一個規律性和明確的目的性;其次對於作業中出現問題比較普遍的重難點要及時給予糾正;最後,做題的目的在於檢測,不能僅僅是為了做題而做題,還應讓學生學會從題目中歸納總結出知識點,從而加深對這一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這樣才叫做作業,否則就只是形式上的作業了。

(1)導入激發學生學習熱情首先,我以講故事美國航空飛機爆炸導入,抓住學生好奇心理,課一開始,發揮學生對新課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形成主體意識。而後又加以課件來解決他們心中的某些疑問,這樣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

(2)民主導學中滲透“退”也就是“化繁為簡”的數學思想

我在教學中體現了華羅庚“退”的數學思想——善於“退”足夠“退”,“退”到最原始而不失去重要性的地方,也是學好數學的一個訣竅。把複雜的問題退回簡單化,再從解決簡單的問題中發現規律,用這個規律解決複雜的問題。在這種強烈的對比之中學生感受到數學思想方法的魅力,數學的奇妙!從而激發了學生數學的學習慾望,

展示交流中體驗“猜想與驗證”的數學思想方法,猜測與驗證是學生開展數學活動的一種重要思想方法。正如荷蘭數學教育家弗賴登塔爾所説“真正的數學家——常常憑藉數學的直接思維做出各種猜想,然後加以證實。”因此國小數學教學中教師要重視猜想驗證思想方法的滲透,以增強學生主動探索、獲取數學知識的能力,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讓學生經歷了“實驗探究——猜想——驗證——歸納”的過程。為了驗證這一猜想,就必須再用一個例子去實驗,最後歸納得出結論。學生通過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不僅獲得了數學結論,更重要的是逐步學會了獲得數學結論的思想方法——猜想驗證,提高了主動探索,獲取知識的能力,增強了學好數學的信心。

這次教學優質活動給我了一次很好的鍛鍊機會,找到自身的不足,方可對症下藥!我深信,只要我們想方設法摸清學生的學情,找到他們的現有知識起點,不斷改變教學方式,使他們樂學、愛學、好學,定會為學生和自身成長輔墊出一條堅實之路!

教師教學反思13

本節內容主要講解了地球的內部圈層和外部圈層。地球的內部圈層是難以直接觀測和親身體驗的內容,在教學設計上用比喻突破難點;用板圖板畫解決學生疑點;使學生明白縱波和橫波經過的圈層不同,傳播的速度就有差異;也因此使學生了解地球內部有三個圈層、兩個不連續界面、也理解了巖石圈。對外部圈層進行畫板圖講解,使學生對大氣圈、水圈、生物圈的空間分佈、組成、特點以及它們的相互連續等都有所瞭解。

首先用“上天有路,入地無門”來引入新課,人類對地球內部的探測,主要是通過地震波的觀測等地球物理手段來獲得信息,這可以用“透視”或“B超”來作類比。在黑板上畫出課本中的圖1.25“地震波的傳播速度與地球內部圈層的劃分”左半部分,再講解基本概念(如地震波、橫波和縱波的特徵、不連續面等),指導學生分析地震波傳播速度的變化,並畫出不連續界面,推測原因,最後劃分出內部圈層。按照這樣的思路來引導學生分析,有助於學生理解地球的內部結構。

在講授地球內部各圈層的基本特徵時,指導學生讀圖1.26“地球的內部圈層結構”,這個圖旁邊的文字從厚度、温度、物質組成和狀態的變化等闡述了地球內部各圈層的基本特徵。教學生利用“半熟的雞蛋”,形象直觀地記憶地球內部圈層的劃分與物質組成。蛋殼像地殼,物質形態為固態;蛋白像地幔,由於“半熟”,所以有些蛋白漿像軟流層中的巖漿;蛋殼與蛋白之間的膜和蛋殼合起來就像巖石圈;蛋黃像地核,物質形態為液態。在講解軟流層和巖石圈的範圍時配合用板圖來講,邊畫邊講,可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教師教學反思14

本文是一篇回憶性散文。作者回憶了兒童時代在老師身邊的七件小事,抒發了對老師的熱愛、感激之情,表現了蔡老師温柔、熱愛學生、熱愛教育事業的美好品德。文章以一個兒童的眼睛、兒童的心靈,去觀察老師,去感受老師,跳出一般讚頌老師的窠臼,使文章情意真摯,極富感染力。

良好達到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導入新課的開場白非常關鍵。它有利用營造適宜的課堂氛圍,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使其對學習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使新舊知識自然銜接。設計導語如下:“平凡小事見真情”是我們時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也恰恰是這句話在現代作家魏巍的回憶性散文《我的老師》中妙筆生花。本節課咱們師生共同體會“平凡小事”見“真情”。

這節課的重點是欣賞文章中的細節,讓學生通過自己尋找細節描寫來深入體會文章中藴涵的深情,基本完成。教師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是引導者、參與者,努力在作品與學生心靈之間架設起一座溝通的橋樑。但是老問題,一、很難調動全部的學生參與到思考中來,很多學生的惰性,是一種懶與思考的惰性!二、學生無法將自己感受到的東西順利的轉化成語言表達出來。或者體會不深,表達不清。能基本達到要求只有20多個學生而已。還有一半的學生依舊是聽甚至無法參與到課堂中來。

課堂時間把握不好,由於前面的體會語言細節環節不好,後面時間也不夠了,如:讓學生找出蔡老師做的哪些事反映蔡老師的哪些性格特點耽誤時間過長。結果後面的一個給以前老師寫明信片的拓展遷移訓練環節感情調動不夠。看來還是要在課堂氣氛節奏的調控上多下些功夫。不過,和剛接手這個班的時候相比,學生畢竟已經有了體會探究獨立思考習慣,無論是好還是壞。其實課堂中自己最興奮的時候是學生提出了許多好的句子和詞語,是自己也沒有想到的,和學生共同臨時探討是最快樂。這個時候才有點教學相長的意思。

教師教學反思15

《掌聲》一課寫的是殘疾女孩英子內心很自卑,一個偶然的機會,同學們給了她鼓勵的掌聲,掌聲改變了英子的生活態度,從此微笑着面對生活。 在處理這篇課文上,我把重點放在利用課文的文字來調動學生的情感。真心實意地激勵和讚美是連接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情感紐帶,使教師與學生之間充滿濃濃的“愛意”,課堂上有了這“愛意”,師生間就會尊重與理解,課堂就會變得輕鬆起來。在《掌聲》一課中,“掌聲”代表着鼓勵、尊重,代表着“愛”,這樣一個情感主題,在上課時,沒有進行情感灌輸,而是讓學生在老師充滿激情的語言中,在師生平等的氛圍中,潛移默化地受到情感的薰陶,讓本組單元“愛的奉獻”這一情感專題,如涓涓細流,融入孩子幼小的心中。

在上課時沒有支離破碎地分析,沒有喋喋不休地串講,更沒有“獨具匠心”地指導,有的只是送給孩子一聲肯定,帶給孩子一片掌聲,獻給孩子一張笑臉。在課堂上我們經常聽到這樣的話語:“嗯,這真是個讀書的好方法!”“你真會學習,會從課文中找到詞語和有關句子來理解。”“讓我們把掌聲送給這些會思考,會讀書的同學吧!” “你的回答太精彩了,來,老師和你握握手,謝謝你的精彩發言。”“誇獎的掌聲送給我們自己吧!”

《掌聲》一課語言質樸,但在平淡的敍述後面飽含着充沛的情感。如何引導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內容,感受英子在掌聲前、後的變化,怎樣通過英子的外在動作、語言來體會英子的心理變化,這是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整堂課,沒有提出什麼瑣碎的問題,有的只是引導學生自讀、感悟、交流、朗讀。在閲讀的對話過程中,最重要的一種對話形式就是學生與文本之間的對話,沒有它,師與生,生與生的對話只能是空中樓閣,在教學時注重引導學生各自與文本對話,感悟文本。如“默讀-思考”。

閲讀教學就要像這樣給學生潛心會文的時間,創設潛心會文的課堂環境,才能使學生產生個性化的閲讀感悟。學生潛心會文後對文本都有各自的感悟,此時,給學生搭建了一個生生、師生平等對話的平台,讓學生在民主、自由的課堂氛圍中,大膽地交流。如“小組讀-討論。”學生在交流感悟中彼此接納,相互分享,在交流感悟中,學生也形成了自我的超越,形成了對“掌聲”的獨特理解。人人需要掌聲,懂得把掌聲獻給別人,也要珍惜別人的掌聲,“掌聲”永遠地走進了孩子偽心中。

濃濃情感成為架起教師、學生。文本之間的橋,願我們的語文課堂充滿情感的魁力.

標籤: 反思 教學 教師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jiaoshi/l971v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