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教師 >

化學教學視角下化學教師職業要求探析論文

化學教學視角下化學教師職業要求探析論文

摘要:

化學教學視角下化學教師職業要求探析論文

化學一門涉及人類社會以及國民生計的科學, 化學發展對化學教學產生較高的職業要求, 包括課程設計能力, 教學過程中多維解題方式以及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

關鍵詞:

化學教學; 教師職業要求;

“化學是一門中心的, 實用的和創造性的科學”[1]。由自然環境和大氣以及生命以及能源等多個科學領域組成。近、現代化學始於18世紀50年代。化學從實驗化學進入定量化學時期, 主要標誌是拉瓦錫元素概念的提出結束然訴説及隨後道爾頓原子學説的提出。而作為“學科”進入學校體制的化學教育教學活動則延遲到19世紀中葉, [2]恰為化學分支 (二級學科) 形成之後。化學研究的對象不僅包括自然界裏存在的物質, 而且包括人類創造的新事物。

一、化學教育與教學價值

“化學中最有創造性的工具是設計和創造新的分子。”[3]化學在於“物質利益方面包括改善人類健康, 食物原材料的提供, 改變生活的質量和喜悦, 提升生產效果與減弱對自然的依賴性;精神利益方面包括對文化的貢獻, 國際交流, 幫助人們破除迷信和實施科學方法的訓練等”。

(一) 化學教育的發展

早期着名化學家的教育實踐活動, 不管中外, 都藴涵着豐富的, 先進的教育思想。如法拉第 (Faraday M) 提倡的“最理想的的實驗是簡約, 大型和新的實驗”, 以及“講演人最重要的先決條件是有一個好的過渡”的論斷。結合我國實踐來考察, 化學教育在19世紀末至20世紀20年代為成型期, 《秦定學堂章程》 (1903) 規定, 正規直系教育為:初等國小堂5年, 高等國小堂4年, 中學堂5年, 高等學堂3年, 大學堂3年或4年, 通儒院3年或4年。從19世紀的末期一直髮展, 直到20世紀中葉, 高等教育是化學教育改革最大的推動力。[4]進入20世紀中葉一直髮展到70年代末期的時候, 當代化學伴隨着快速發展的現代科學技術產生了翻天覆地的變革。[5]從20世紀80年代的開始至今, 化學教育處於一個新的關鍵時期。

(二) 化學教學的價值

化學教學作為科學教育的一部分, 科學教育發展、更新的理念展現了化學教學的精髓, 忽視了人文教育, 以及對於人文教育和科學教學相互結合的關係, 正確定位並實施化學教學的價值。化學教學承擔着啟蒙教育, 有利於開發智能, 教育人的'特別任務。具有以下四種價值。一是化學教學是教育的一個分支, 是國家主要管理的教育人們的機構和方法。二是全社會都會參與化學教學中, 進而完成下學校內開設化學課程、在社會中普及科學知識等活動。三是化學教學承擔着啟蒙教育, 有利於開發智能, 教育人的特別任務。四是化學教學是一種社會預期的結果。作為國家教育計劃地。按照釐定的教育內容, 實施相應的教育行為, 理應達到預期的結果。

二、化學課程結構及目標特徵

化學發展與人類的文明密切聯繫在一起, 到今日已形成突飛猛進的發展趨勢, 作為發展社會生產力及物質文明先導的身份立足於社會中, 進而為社會創造了豐富的物質財富。現代化學及其他學科的交換, 融合, 綜合, 使化學課程不再是以往的經驗形式, 逐步轉變成新的課程體系。

(一) 化學課程的基本組織形式

課程結構是指課程體系中的各個要素和要素之間成立的關係, 教學目標和課程目標的載體。課程結構的更新與落實是完成課程目標的基本前提。因此, 課程結構在課程體系中的特別位置使其變成課程改革的關鍵。我們根據化學課程的結構層次不同, 將其分成宏觀結構和微觀結構兩大類。前者包含按什麼形式來組織化學課程等相對宏觀的問題, 後者從微觀的角度反映化學課程目標, 課程內容的結構要素及要素之間的關係。

(二) 化學課程目標的基本特徵

美國學者拉爾夫·泰勒 (Tyler R W) 在20世紀70年代曾提出過四個基本的問題, 即學校要達到怎樣的教學目標?利用什麼樣的教學經驗來完成教學目標?怎樣有效率的利用教學經驗?怎麼知道這些目標是否在被完成?這些問題逐漸演化成課程研製的目標模式:確定目標, 選擇經驗, 組織經驗與結果評價。後來的學者進一步歸納為目標, 內容, 組織和評價四個方面, 其中課程目標是課程制定的關鍵問題, 人才培養的效率、課程內容的選擇、教學過程的實施及教科書的編寫等方面都直接受課程目標的影響。

三、化學課程對化學教師職業的要求

我國開展的素質教育中最為重要的目標就是將傳統的教學方式轉變為創新教學模式, 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就要求教師職業生涯必備三種能力。

(一) 化學教師要具備教學設計的能力

一節化學課, 能否取得成功其關鍵就在於教學設計是否合格。因此, 化學教師一定要具備較高的教學設計能力, 這樣不僅能使教師的教學能力提高, 還能使化學課堂教學質量得以提高。教學設計是化學教師上好一節課的前提條件, 更是評判化學教師的水準是不是符合規定的一個核心參數。改善化學教學的實施步驟, 使教學質量上升這與對化學教師的教學設計進行一系列培育是息息相關的。

在化學教學的環節當中, 化學教師一般教授的內容囊括了物質的特性, 改變和變化方式會特定的準則進行, 但也不排除例外。化學教師必須明白這一道理, 並且在第一時間教授給學生。如金屬活動性順序表裏, 氫元素後面的金屬是無法從酸中置換出氫氣的, 但下列兩個化學反應可以做到。

(2) 活潑非金屬可以把不活潑非金屬從其化合物裏面置換出來, 但下列化學反應不行:2KCl O3+I2=Cl2+2KIO3

(3) 存在一樣元素的兩化合物氧化還原的時候, 此元素化合價既上升也下降, 例:

特殊地, 在下列化學反應裏, Cu的化合價僅下降, 無上升。

(二) 教師要注重同一題型的不同解題思路

新課程改革下的教學目標旨在於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這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培養其創新思維。在制定教學設計時, 化學教師在向學生講解某一類題型的時候, 講解的方法不止一種, 例如可以從以下幾個方法對二價鐵離子和三價鐵離子進行區分: (1) 鹼溶液區分, 在二價鐵離子和三價鐵離子溶液中分別逐滴滴加鹼溶液, 則前者會出現白色沉澱進而轉變為灰綠色最後得到紅棕色產物, 而後者則會有棕色沉澱生成, 以下是Fe2+和Fe3+與鹼溶液反應的方程式:

4Fe (OH) 2+O2+2H2O=4Fe (OH) 3↓ (紅棕色)

(2) Na2CO3, 將碳酸鈉溶液逐滴滴加到二價和三價鐵離子溶液中, 兩者分別會有白色沉澱和棕色溶液的現象出現, 反應方程式如下:

(3) 用銅片區別。將銅片分別放入到含有Fe2+的溶液和Fe3+的溶液中, 兩者之間分別會出現無變化和藍色溶液的變化, 以下是反應過程中的方程式:

(三) 教師要學會培養學生化學創新思維

學生的綜合素質主要體現在其創新能力上, 而創新能力是創新素質最好的表現形式。一般可以給學生上課發言的權利, 實行一問一答的模式, 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 培養學生敢於説不怕錯的精神。如在老師講解到CO的還原有關問題時, 因為學生在之前以前瞭解到了氫氣也具備着還原能力, 而且在以前的課堂還動手做過實驗, 那麼就可以給學生一個自主學習的機會, 讓學生自己通過實驗發現問題並提出解決方案, 從而更好的掌握知識, 探索新的解決方案。問題可以設置為以下:第一, 氫氣與CO的還原性誰更強, 兩者是否可以等價互換, 原因是什麼?第二, 氫氣與CO的實驗設備是否完全一致, 請説明原因。第三, 為什麼要給CO的還原裝置中添加了澄清石灰水?它的作用是什麼?第四, 如何區分氫氣與CO?這樣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課本知識的掌握, 如CO的還原性能以及實驗裝置每一個部分的作用, 還可以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 一步一步深入分析實驗結果, 驗證自己的猜想。這樣重要的內容就由學生用實驗來驗證其正確性, 比如説區分氫氣與CO, 就需要用到澄清石灰水來驗證。

總之, 新的課程改革要求化學教師要具備前所未有的教育能力, 而具備良好的教學設計能力是最關鍵的。與此同時化學教師要具備靈活運用化學知識基將化學知識巧妙運用在解題過程中。化學教師也要注重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的培養, 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對學生學習化學知識是不可或缺的。

參考文獻

[1][3]Ro布里斯羅.華彤文, 宋心琦, 張德和, 等譯.化學的今天與明天:-門中心的、實用的與創造性的科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 1988:1、4.

[2]張家治, 張培富, 李三虎等.化學教育歷史[M].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 1996:5.

[4][5]劉知心.化學教學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2、3.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jiaoshi/7wdj3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