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教師 >

《做最好的教師》的讀書體會

《做最好的教師》的讀書體會

《做最好的教師》的讀書體會1

歌德這樣説:“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對話。”最近在閒暇之餘,我認真閲讀了李鎮西老師的《做最好的老師》。

《做最好的教師》的讀書體會

在閲讀中,時時會被李鎮西老師充滿智慧和哲理的語言所打動。給我很多收穫,帶給我教學上許多推薦,在原先教學中的許多疑慮一下煙消雲散。

在十多年的執教生涯中,我有幸聽過很多大師級教師的精彩講課,課堂中的每一位學生都受到了老師的關注、欣賞和鼓勵,因此每個孩子都興致高昂,用心活躍。當時我想,能如此善於發掘孩子們的潛力,欣賞和激勵孩子們,如此平易親切,如此的有創意,如此富於激情而又執着的老師,學生能不喜歡他嗎!能不學好他的課嗎!前不久,我看了一部法國的電影《放牛班的春天》很受啟發,電影講述的是一羣住在號稱“池塘底”教養所的問題兒童和新來的老師的故事,他們在新老師馬修的引導下,把原先整天尋釁鬧事的問題兒童組成了一個合唱團,在音樂的薰陶和新老師耐心的堅持下,重拾自信,並懂得感激,從而對未來充滿期望的這樣一個故事。

我教學工作已經十多年頭,這期間有很多的困惑都源自“心態問題”——究竟應與學生持續一種怎樣的關係,在應對學生時如何擺正自己的心態。我想,只有處理好了這個問題,教學才能變得從容,教育學生時才能處事不驚。

《放牛班的春天》的主人公馬修老師做得很好:他從來不會因為哪一個學生“名聲不好”就看輕他,相反,他認為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潛力。

閲讀李鎮西老師的《做最好的老師》一書,我又有新的收穫。李老師是蘇霍姆林斯基的追隨者,他在書中極力強調“沒有愛,便沒有教育”,“在教師素質的諸多因素中,對學生的奉獻之心,理解之心,平等之心,職責之心等教師非智力因素是第一位的”。

他説我們教育對象的心靈絕不是一塊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經生長着完美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的田地。因此,教師的職責首先在於發現並扶正學生心靈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芽,讓它不斷壯大,使缺點的雜草最後無立足之地。

如果我們用成人的`冷漠去對待孩子的真誠,那麼一切“語重心長”的教育都無濟於事。對於那些讓人頭疼的孩子李老師用“科研”的眼光去看,把教育上遇到的每一個難題,如班羣眾建設呀!後進生”轉化呀,早戀呀,作弊呀等等,都當作科研課題來對待,把每一個難教兒童都當作研究對象,心態就平靜了,教育也從容了。

當然,李老師也認為教育並不是有了愛就有了一切,教育之愛絕不是遷就縱容學生,絕不是放下嚴格要求和嚴肅的紀律。教育中真正的愛,意味着對學生的成長以至未來一生的負責。因此這種愛必然包含着對學生的嚴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懲罰。總之,“愛”,“理解”,“尊重”,“平等”與”職責”在李老師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這正是教師的氣度,教師的魅力。

義。我也不由地思考了從教幾十年來,在教學實踐中的得失,並將其與讀《做最好的老師》的感悟深入地融合在一起,得到了一種體會,即“做最好的老師”最基礎、最根本的是要做到兩點:

(1)時刻保持對學生的愛;

(2)始終堅持將這種愛付之實施的心態與行動。

李老師是蘇霍姆林斯基的追隨者,他在書中極力強調“沒有愛,便沒有教育”,“在教師素質的諸多因素中,對學生的奉獻之心、理解之心、平等之心、責任之心等教師非智力因素是第一位的”。因此,教師的責任首先在於發現並扶正學生心靈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芽,讓它不斷壯大,最後排擠掉自己缺點的雜草。如果我們用成人的冷漠去對待孩子的真誠,那麼一切“語重心長”的教育都無濟於事。並不是有了愛就有了一切,這種對學生的愛絕不是遷就縱容學生,絕不是放棄嚴格要求和嚴肅的紀律。教育中真正的愛,意味着對學生的成長以至未來一生的負責,這種愛必然包含着對學生的嚴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懲罰。同時,這種愛對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內容,如對學習成績優異的學生懷着一顆愛才之心;對淘氣、不守紀律的學生懷着一顆寬容之心;對學習較困難的學生懷着一顆關懷之心……這些愛是成為最好老師的基礎。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因此,對於懷着“做最好的自己”心願的老師們,為達成所願“做最好的老師”,還應該把這些愛化作“潤物細無聲”的“愛心之雨”通過教學實踐“灑向”所教授的所有學生。一個人做一件好事不難,難的是做一輩子好事。一個老師創造一個感人的場面並不難,但一個老師,能夠長期像李鎮西老師對待萬同那樣對待每一個學生,難!因此,只有像李鎮西老師那樣,把教育作為一種事業,始終如一地把對學生的愛進行到底,才能真正地“做最好的老師”。

《做最好的教師》的讀書體會2

學校的假期學習心得是寫一篇《做最好的老師》讀書體會。事實上學校並沒有組織我們學習這篇文章,只為完成任務。我也想這樣做,因為我不是教語文,沒有這麼好的文筆,寫出來的東西沒有什麼可讀性。思緒再三,鼓足勇氣,還是自己寫,總比最後發再與別人的雷同不那麼認人感到羞愧。

我用心看了李鎮西老師《做最好的老師》,可以説是一口氣看完的。我承認我是個很容易感動的人,所以在看的過程中,我有好幾次都差點沒有繼續看下去,因為很多話語都讓我感慨萬千,甚至共鳴得落淚。從篇初他寫給學生的那段話,我就無法停止不去想我10屆的學生們,那時我有一段時間每天下午六點半給他們講的小故事大道理,我上班會課給他們講的由己及人的一些道德品質和人生價值觀。我不知道我有沒有影響他們很深,我只知道我當時不想放棄每一個人,我總是對自己説:就算不是個個都能考上好高中,但我希望個個都能有正確健康的心理去對待他們以後的生活。

而當我看到那句”給我一個班,我就心滿意足了“時,我落淚了。因為兩年的年級長讓我覺得離開孩子們好遠啊,好懷念與學生在一起的感覺。不是班主任時,不管我有多想走進學生心理,都好像只在了他們的心門口,也許是我多想了。是的,當畢業時我心愛的學生把那束花送到我手中時,我感到有些愧疚,不是因為我對他們不夠好,而是我錯怪了他們:我一直以為他們不喜歡我。

“不過,我為現在這種狀態而感到高興,不,準確地説,應該是感到內心的寧靜。因為這種狀態能夠讓我感到踏實,感到我不浮躁,沒有被所謂”-----在中英文我教書六年了,從開始時在課堂上被學生氣到哭,到現在能夠在課堂上進退自如,我知道我一直在成長,在進步,這有賴於同組的兩們物理老師對我的幫助,也是我周圍的領導同事對我的指導,我很感謝他們。但是,我總是感覺我並沒有真正在用心教學,好像總是在忙着教學以外的'事情,從沒有靜心去備課,這一點讓我感到特別的不安心。所幸的是我現在只有上好課這件事情可做了,沒有什麼藉口不去用心。我也想一種踏實的工作狀態。

我在我的第一次老師演講時講到了“教師的愛”。我知道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愛”是教師必須具備的品質。從來不知道“愛”與“喜歡”是不同的。李鎮西老師説:“喜歡孩子”可能是憑個人的好惡只喜歡那些自己認為“可愛”的孩子,而“愛學生”則意味着懷着一種責任把欣賞與期待投向每一個學生。我想我應該明白了為什麼我一直在學生面前沒有自信學生會喜歡我的原因,原來我自己都不確定對學生是“愛”還是“喜歡”。我想我在面對學生時還做不到足夠的包容,這個要學。

《做最好的教師》的讀書體會3

_對“優生”的培育和對“後進生”的思想改造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殊是他讓“優生”更優和引導“後進生”發覺自己身上的和善之處、高尚之處,以關心他們樹立“我是有缺點的一個好人”的道德自信的做法,讓我深深折服。

總之,浮躁的心、生硬的態度,永久也不行能換來心與心真誠的溝通,我會多試着從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用“同學的眼光”看待,用“同學的情感”體驗,像__那樣,用真心、愛心、誠意、急躁,換來孩子們純真的笑容,贏得孩子們的敬重和愛戴。

今年寒假,我懷着感動的心情我再次拜讀了聞名教育家李鎮西的《做最好的老師》一書,真是感受頗多啊。

這本書記載了__從教25年的閲歷與收穫,書中從步入工作崗位初期寫起,從青澀寫起,到有肯定的閲歷,到閲歷豐富,滿腹經綸,將自己的成長與成熟一步步展現給了我們。讀後,使我受益匪淺。李鎮西對教育觀、同學觀、班級管理、同學思想工作、同學心理健康、語文教學的理念和實踐,都有其獨到的見解。他的觀點,他對班級的管理,使我感動,折服。同時,使我這樣一個老師,從中找到了前進的方向,更看到了將來和盼望。在這裏,我可以找到教育的`最新理念;在這裏我可以學到珍貴的閲歷總結。從__成長的印記中,我們可以看到自己進步的影子;從他的勝利教育案例中,我找到了一些適合我們的方法。它讓我明確了作為一名老師的目標,那就是成為一位勇於自我批判、擅長積累、擅長反思、有愛心、勇於挑戰、有目標的老師!

作為一名老師,我決心以聞名教育家李鎮西為榜樣,以"愛"為己任,在今後的工作中,樂觀進取,顧大局,識大體,努力根據上級的要求,按學校要求,高標準要求自己,樹立競爭意識,不但要自己思想過硬,品德端正,業務水平高,樂於敬業,端正態度,明確責任,勇創佳績,還應想方設法投入到學校集體的建設中,增加自己的一分力氣,為校增光、添彩。自覺維護學校利益,遵守規章制度,聽從支配,舍小家顧大家,潔身自好,吃苦在前,享樂在後,甘為人梯,愛生如子。

最終,借聞名教育家鎮西小語作為我的座右銘,"教育是心靈的藝術,愛心是教育的靈魂"鞭策自己,激勵自己,努力做一個最好的老師。

《做最好的教師》的讀書體會4

做最好的老師,就是能夠最大限度的發揮自己的能量,讓自己全速運轉,不浪費一點點有價值的東西,不漏掉一絲絲潛在的價值,個人夢想+社會理想=成功。的成長過程,再次讓我看到一個事實,一個成功實現自己理想的人,是把自己的夢想與社會理想融合,與回饋社會緊密連接。正是具備了這樣的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投入到工作中去的。人的潛能也只有在大的理想前提下,才能最大限度的發揮,遇到困難和挫折才不至於灰心失望放棄。最簡單的最樸實的想法是做最好的自己。帶給學生快樂自己也快樂,給社會以好的奉獻,社會也認可了他的作為。這種小我融入大我的心態,成就了偉大出自平凡的神話!傷春懷遠幾時窮,小雨纖纖風細細。

我知道自己是中國千千萬中國小教師中的一員,我所做的能改變什麼?所以自己總是傷逝。的成就就是如他所説做最好的教師!是一種平和的心態,也是一種的行動;是對某種慾望的放棄,也是對某種理想的追求;是平凡的細節,也是輝煌的人生,是竹杖芒鞋輕勝馬的閒適從容,也是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的蕩氣迴腸讀着,反思着自己教育教學感覺真的事相差太懸殊了。那就像説的,不比,和自己比,今天的自己和昨天的自己比,雖然每天都不是最好的,每天還會有讓自己讓孩子讓同事感到遺憾的地方有很多,但是每天都堅持和自己比一比,堅持不懈(我就是沒有這個韌勁吧),我想我也會不斷向最好的教師靠近了。

同事們對我的評價大多。是啊,現在想想自己不是一直在傷春懷遠嗎?沒有對自己的教育行為和教育細節追問,審視,推敲,質疑卻恰恰在懷疑別人對自己是不賞識的,這樣的自己怎麼可能是個好老師呢?時時刻刻為汲取名利而困擾的自己真的太渺小了。做最好的老師,不是有好多大事和大業績的,我們總是在對學生進行個性全面發展的教育,身為教師的自己更應該瞭解自己,知道自己應該如何個性全面的發展,那樣我們才有資格説自己在對學生説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為了一切的孩子。教育過程是繁瑣細碎的,每個細節都不容忽視的,而我們做教師的就是要帶着自己所有的感情投入到這些細節之中,以研究的.心態對待我們每個學生,在工作不重複別人,也不重複自己,那樣才會每一階段都由創新和超越。

暖時微波盪漾,炎時蒸騰九霄,寒時冰心守節。如水,性情謙和,充滿智慧。就是這樣在任何時候就儘可能的在自己的事業中達到自己能力所恩那個達到的最好的程度。而人常説女人是水做的,我想我們每位教師如果都能如所説的做個反思型的教師,不停地實踐,不停地閲讀,不停地寫作,不停地思考,這樣堅持不懈地注意注重自己的教育細節,定會無風仍脈脈,不雨亦瀟瀟。

今天再一次鄭重的告訴自己,傷春懷遠是沒有道路的,像春風細雨一樣真正潤物細無聲,只有不停的前行,做個會閲讀,會實踐,會思考,會寫作的老師。

《做最好的教師》的讀書體會5

讀了李鎮西的《做最好的老師》後,我深深地陷入了沉思,我覺得貫穿本書的靈魂所在就是"愛的教育"。李鎮西老師的以一個語文老師的優美文筆和才華,折服了我!以一個班主任的細膩與認真感動了我!以他對教育工作的熱愛,對學生的熱愛震撼了我!李老師在書中極力強調"沒有愛,便沒有教育",他對學生的關愛令我佩服。我想,這愛來自於責任,來自於內心深處那一份責任感。他認為教師要教會每一個學生如何學習,關心每一個學生的生活,讓每一個孩子快樂成長、李老師也認為教育並不是有了愛就有了一切,教育之愛絕不是遷就縱容學生,絕不是放棄嚴格要求和嚴肅的紀律。教育中真正的愛,意味着對學生的成長以至未來一生的負責,因此這種愛必然包含着對學生的嚴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懲罰。

總之,"愛"、"理解"、"尊重"、"平等"與"責任"在李老師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這正是教師的氣度,教師的魅力。李鎮西老師的耐心,執着令我向往。作為教師,我們都想過該怎樣幫助那些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想過該如何在課堂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想過該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力,也想過該如何讓學生喜歡自己。只是,每當學生的表現與自己所預計的不一樣時,往往會失去耐心,失去對學生的信心。

而李老師花在學生身上的,不僅是精力和時間,更多的是耐心,是自己對學生的關懷。他把每一個孩子當成一件藝術品,每一件都要精雕細琢,每一件都要仔細挖掘出潛在的能力。可見,耐心是一位教師的一個重要素質,是師德修養的一個方面。教書育人,為人師表,教師特別需要有耐心。而耐心是需要修煉的。耐心等待,給學生足夠的時間。一個學生在學習上後進了,是因為以前的學習問題如雪球越滾越大,日積月累形成的,那麼化雪過程當然也需要一段時間。

耐心指導,給孩子搭梯建橋。當我們一味指責學生時,是不是應該想想我們也有過錯。説第一遍,他不會,我們就應該説第二遍,第三遍。一直到會為止。李老師在這本書的序言中説:"每個人都是一棵樹。你也許不是最美麗的,但你可以最可愛;你也許不是最聰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奮;你也許不會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實;你也許不會最順利,但你可以最樂觀。李鎮西老師的文章,給我極大的鼓舞。今後的工作中,我一定要用愛心温暖童心,做個富有愛心和耐心的人,愛學生,愛生活,愛世界。"沒有最好的老師,只有更好的老師",我會不斷努力的。

《做最好的教師》的讀書體會6

歌德這樣説:“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對話。”最近在閒暇之餘,我認真閲讀了李鎮西老師的《做最好的老師》。在閲讀中,時時會被李鎮西老師充滿智慧和哲理的語言所打動。給我很多收穫,帶給我教學上許多建議,在原來教學中的許多疑慮一下煙消雲散。

在十多年的執教生涯中,我有幸聽過很多大師級教師的精彩講課,課堂中的每一位學生都受到了老師的關注、欣賞和鼓勵,因此每個孩子都興致高昂,積極活躍。當時我想,能如此善於發掘孩子們的潛力,欣賞和激勵孩子們,如此平易親切,如此的有創意,如此富於激情而又執着的老師,學生能不喜歡他嗎!能不學好他的課嗎!

前不久,我看了一部法國的電影《放牛班的春天》很受啟發,電影講述的是一羣住在號稱“池塘底”教養所的問題兒童和新來的老師的故事,他們在新老師馬修的引導下,把原來整天尋釁鬧事的問題兒童組成了一個合唱團,在音樂的薰陶和新老師耐心的堅持下,重拾自信,並懂得感激,從而對未來充滿希望的這樣一個故事。我教學工作已經十多年頭,這期間有很多的困惑都源自“心態問題”——究竟應與學生保持一種怎樣的關係,在面對學生時如何擺正自己的心態。我想,只有處理好了這個問題,教學才能變得從容,教育學生時才能處事不驚。《放牛班的春天》的主人公馬修老師做得很好:他從來不會因為哪一個學生“名聲不好”就看輕他,相反,他認為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潛力。

閲讀李鎮西老師的《做最好的老師》一書,我又有新的收穫。李老師是蘇霍姆林斯基的追隨者,他在書中極力強調“沒有愛,便沒有教育”,“在教師素質的諸多因素中,對學生的奉獻之心,理解之心,平等之心,責任之心等教師非智力因素是第一位的”。他説我們教育對象的心靈絕不是一塊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經生長着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的田地。因此,教師的責任首先在於發現並扶正學生心靈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芽,讓它不斷壯大,使缺點的雜草最後無立足之地。如果我們用成人的冷漠去對待孩子的真誠,那麼一切“語重心長”的教育都無濟於事。對於那些讓人頭疼的孩子李老師用“科研”的眼光去看,把教育上遇到的每一個難題,如班集體建設呀!"後進生”轉化呀,早戀呀,作弊呀等等,都當作科研課題來對待,把每一個"難教兒童"都當作研究對象,心態就平靜了,教育也從容了。當然,李老師也認為教育並不是有了愛就有了一切,教育之愛絕不是遷就縱容學生,絕不是放棄嚴格要求和嚴肅的紀律。教育中真正的愛,意味着對學生的成長以至未來一生的負責。因此這種愛必然包含着對學生的嚴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懲罰。總之,“愛”,“理解”,“尊重”,“平等”與“責任”在李老師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這正是教師的氣度,教師的魅力。

最好的老師,他們的人格,學識,能力乃至天賦,我是永遠無法比的,但我可以和自己比,也就是用今天的工作與昨天的工作相比,一日三省——我今天備課是不是比昨天更認真,更貼近學生,更適合我的學生,我今天在課堂上的發揮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處理突發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機智,今天我組織的活動是不是比昨天更有趣,我今天幫助“後進生”是不是比昨天更細心,我今天駕馭課堂的智慧是不是比昨天更靈活,我今天所進行的教育反思是不是比昨天更深刻,今天我面對學生的教育教學建議或意見是不是比昨天更虛心,我今天聽到各種“不理解”後是不是比昨天更冷靜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遺憾,但每天都這樣自己和自己比,堅持不懈,我就不斷地向“最好的老師”的境界靠近。

“不是槌的打擊,乃是水的載歌載舞,使鵝卵石臻於完美。”

《做最好的教師》的讀書體會7

“北有魏書生,南有李鎮西”,李鎮西老師是著名的教育家、特級教師、家長學生信賴的班主任,他用自己的言行感動着千萬教師。著名教育家魏書生老師對李老師做出了這樣的評價:李老師滿懷愛心在學生心田耕耘,學生成長便成了享受,他教書也是享受;他把自己的感受真誠地寫出來,讀者讀起來是享受,我相信他寫書也是享受。把教學當作享受,同時讓學生享受成長快樂的老師,才是好老師。近日,我拜讀了李鎮西老師的著作《做最好的老師》,深有感觸。

《做最好的老師》是李鎮西老師25年的教育教學思想和智慧的精華集萃,這本書全方位地闡釋了李鎮西的教育觀、學生觀、班級管理、學生思想工作、學生心理健康、語文教學的理念和實踐。其中有的觀點已經深入人心:“變語文教學為語文教育”“把班主任的權威轉化為學生的集體權威”“讓語文教學走進學生的心靈,讓學生參與語文教學”“班級管理要以法治取代人治”“童心是師愛之源”……其“愛心、民主”教育,素質教育的思想和實踐讓廣大教師感動、折服,“未來班”的模式演繹着教師的理想主義、浪漫主義情懷,令人嚮往,讓身處“迷茫”中的'我們從中找到了方向,看到了未來和希望。

老師也不是完人,在許多方面我們甚至不如我們的學生,只有老師意識到了自己的不足,才有利於自己的不斷完善。學生童心的保持,個性的發展,思想的成熟,能力的培養……這些都離不開教育。而教育,不應該是老師的居高臨下與學生的俯首帖耳,而應該是老師與學生的共同成長。所謂民主的教育,就是老師在向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教育學生。

我們應該學會與學生共生活、共甘苦,做學生的朋友,師生接近,人格互相感化,習慣要互相鍛鍊。老師與學生相處,會覺得自己很年輕,這就是老師受學生的感化;學生質疑問難,老師學業片刻都不能懈怠,這是老師受學生的鍛鍊。真誠平等的態度,才能讓老師贏得學生的由衷愛戴。愛學生,就必須善於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首先就必須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

作為11301班的語文老師,我真誠地關心班上的每個學生,把學生看成是自己的親人,感覺到他們有心事時,我會主動地側面瞭解,儘可能地幫學生解決問題。在課堂上,我會提出問題讓學生充分研討,並積極參與到他們的討論中去。學生建了個QQ羣,也把我拉進去,起初,有學生礙於有老師在內,羣中的氣氛總是悶悶的,於是,我便申明,在羣內,我只是普通的一名成員,大家儘管暢所欲言。學生漸漸話多了起來,他們週末會相約去體育館打羽毛球,會相邀結伴去城北公園玩……

他們試探地問我參加不參加,在得到我肯定的答覆後,我能感受到學生的興奮。網絡這個平台,拉進了我與學生的距離。通過微博,我還及時瞭解到學生的動態,學生有煩惱,也都會在微博裏傾訴,我也會積極地點評,給予心理的安慰,學生有啥心事都願意跟我説。同時,語文課上很多問題,我也把其延伸到網絡中。比如,在學習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一詩時,關於幸福的定義,我們在課上進行了熱烈的討論,我佈置了一項作業,就是請學生把自己的QQ簽名改為幸福的宣言,果真,學生都這樣做了,幾十個學生幾十種不同的幸福,我看了也感覺很幸福。

工作整十個年頭了,至今我還記得實習時教過的一個學生,那是個非常聰明的孩子,我實習一個月,帶兩個七年級班的語文,一切都是摸索着,備課、上課、批改作業……盡心盡力,但畢竟是新手,很多地方還是顯得稚嫩些。

實習結束之際,好多學生都給我留了祝老師工作順利之類的留言,只有這個學生的一句話讓我記憶猶新,希望老師成為我們的良師益友,尤其在良師上還加了雙引號。就因為這句話,我一直在努力着,努力做學生的良師益友。

《做最好的教師》的讀書體會8

我懷着激動的心情,讀了著名教育家李鎮西的《做最好的老師》一書。這本書記載了李老師從教25年的經驗與收穫,書中從作者步入崗位初期寫起,從青澀寫起,到有一定的經驗,到經驗豐富,滿腹經綸,將自己的成長與成熟一步步介紹給了我們。讀後,使我受益匪淺。李鎮西的教育思想和智慧,對教育觀、學生觀、學生思想工作、學生心理健康、教學的理念和實踐,都有其獨到的見解。他的觀點,他對班級的管理,使我感動,折服。從中找到了前進的方向,更看到了未來和希望。在這裏,我可以找到教育的最新理念;在這裏我可以學到寶貴的經驗總結。從李老師成長的印記中,我們可以看到自己進步的影子;從他的成功教育案例中,我找到了一些適合我們的方法。它讓我明確了作為一名教師的目標,那就是成為一位勇於自我批評、善於積累、善於反思、有愛心、勇於挑戰、有目標的老師!

有人説,愛是一盞燈,黑暗中照亮前行的你;愛是一首詩,冰冷中温暖渴求的心房;愛是夏日的風,冬日的陽,春日的雨,秋日的果。是啊,著名教育家李鎮西的`教育理念,正是證明了這一點。他把自己所有的愛,全部傾注給了他所熱愛的教育事業,25年如一日,愛生如子,用他那“激情燃燒的歲月”,譜寫着一幕幕愛的篇章。他把自己融入到班級這個集體大家庭裏,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裏面去,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去感受學生的喜怒哀樂,去贏得學生的信任與敬佩。

對照李鎮西的教育方法,我發現:自己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有着很多不當之處。例如:在對待學生的態度上,由於急於求成,常常忍不住對學生髮火,缺乏教育的技巧;缺少耐心輔導,缺少個別引導,使學生對我敬而遠之,師生之間缺乏代溝。

《做最好的教師》的讀書體會9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

今天很榮幸能有機會和大家交流我的讀書體會。

最近讀了李鎮西老師所著的《做最好的老師》一書。這本書集中展示了李老師的教育教學思想、藝術和具體操作方法。他從自己身邊的故事講起,樸實形象的語言中透露着詩意,包含着深情。讀着書,我時常會被李老師充滿智慧和哲理的語言所打動,不禁為之讚歎,折服。下面我就談談閲讀本書後的幾點體會和感悟:

感悟一:愛是永恆的教育理念

有人説,愛是一盞燈,黑暗中照亮前行的你;愛是一首詩,冰冷中温暖渴求的心房。李鎮西老師從教這25年,他把自己所有的愛,全部傾注給他所熱愛的教育事業,他所教的每一位學生。他能夠把自己融入到班集體裏, 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他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去感受學生們的喜怒哀樂,因而他贏得學生的信任與敬佩。所以,從這裏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只有我們做老師的心中充滿愛,並毫無保留地播撒愛,才能在我們學生的心裏種下愛的種子。我想,李鎮西老師之所以能夠成為全國有名的教師,與其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對學生的熱愛是密不可分的。

另外李老師在書中還提到:愛學生不僅僅是隻對自己所教的這一年或幾年負責,而是要對學生的成長以至未來一生負責。愛學生不單單是欣賞優秀的學生而是懷着一種責任把欣賞與期待投向每一個學生。我認為這就是在告訴我們對待後進生,要克服偏見。因為他們在班集體裏常常是處於孤立、被歧視的地位,久而久之,便養成自卑和自暴自棄心理。因此,對他們我們一定要施

以愛,在面向全體的基礎上,要把更多的愛傾注在他們身上,即偏愛他們,要像農民對弱苗那樣,給他們多一點保護,多一點澆灌,使他們和其它幼苗一樣,能茁壯成長。而且我們還要善於讓後進生髮現自己身上的可愛之處、高尚之處。其實仔細想想,我們的後進生還是有許多值得我們欣賞的地方。如當我們對他們施以訓斥或責罰後,再見面時他們仍然會主動熱情得與我們打招呼,他們的寬容是他們的閃光點;當我們打掃衞生時,我們的後進生不怕髒,不怕累主動的替我們承擔勞動,他們的熱愛勞動也是他們的閃光點。當我們發現了學生的這些閃光點,我相信我們永遠不再會用刻薄的語言對他們説話,因為他們或許在學習上是差的,但他們也許會在未來的某一天、在某一個領域用他們的美德去創造最好,達到優秀。

感悟二:做一個愛學習、善思考的教師

李鎮西老師在書中這樣説到:從教20餘年,我可以這樣説,我一直在不停地閲讀,這已經成了我的生存方式之一或者乾脆説,閲讀欲就是我的生存欲!這種閲讀欲源於自身的危機感。學問的功底,學識的功底,使我如飢似渴地閲讀。李老師熱愛閲讀,並堅持閲讀,他豐富而廣泛的閲讀經歷讓人十分欽佩。望着那些密密麻麻我幾乎從沒有見過的書名,我心裏再也明白不過,我和名師的差距有多大。作為老師,連教育巨人蘇霍姆林斯基的書都很少讀過,而其他的書也幾乎是聞所未聞,想想名師身上顯示的那種豐厚的文化底藴和表現出來的人文素養,不正是這些優秀書籍長年累月積澱的結果嗎?所以,我認為要想做一名稱職的好老師,就應該學會像李鎮西老師那樣,修煉好做一名好教師的資本,不斷地通過豐富的閲讀去充實、提升自身素質,只要我們爭取每天多讀些書,每天都有進步,每天都做得更好,我想我們一定會有很大的提高。正如同我們希望自己的學生每天進步一點是一樣的道理。只要自己

肯付出,認真地去想,努力地去做,我相信我們每天都會有新的.發現,新的領悟,新的收穫。

另外李老師在讀書時總是伴隨着思考,而思考總是使他情不自禁地把自己的思維火花記錄下來。於是,一篇又一篇的讀書隨筆發表出來了,一本又一本的教育教學精華誕生了。同樣作為教學一線的我們,與其抱怨教育的要求過高,不如靜下心來用心充電。擺脱這種困境的最好途徑就是讀書和思考。 厚積才能薄發,這是一個永久不變的真理。不做經師做人師,光讀書還不夠,我們還要善於思考。李老師建議我們用寫作來進行清晰、完整、有條理的思考,這是一條促成我們教師成長的一條捷徑。所以我們要堅持閲讀,堅持反思,只有我們擴大了閲讀面,我們的高效課堂才能夠達到駕輕就熟的效果,學生才能夠受益。

做最好的老師,應該成為每個教師的生活方式、工作常態和人生追求!李老師的在書中談到的教育理論將成為我工作的指路明燈,我相信沒有最好,但是我相信可以越來越好,讓自己在教育的舞台上演好自己的小角色,讓台下的觀眾為自己的表現發自內心的喝彩!

最後,我想把李老師在序言部分説的一段話獻給各位同仁們:

做最好的老師!是一種平和的心態,也是一種激情的行動;是對某種慾望的放棄,也是對某種理想的追求;是平凡的細節,也是輝煌的人生;是竹杖芒鞋輕勝馬的閒適從容,也是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的蕩氣迴腸。

《做最好的教師》的讀書體會10

今年三月份,我懷着激動的心情,讀了著名教育家李鎮西的《做最好的老師》一書。這本書記載了李老師從教25年的經驗與收穫,書中從作者步入崗位初期寫起,從青澀寫起,到有一定的經驗,到經驗豐富,滿腹經綸,將自己的成長與成熟一步步介紹給了我們。讀後,我有以下幾點感悟:

1、允許學生犯錯,允許他去改正

回想自己的教學工作,對於自己的學生,其實更多的還是愛,有時學生犯錯了,我也會感到很氣憤,但是,細想起來,孩子畢竟是孩子啊,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有着自己的思想,你能期望他和你一樣嗎?你期望他們會那麼聽話,把任何事情都做得那麼到位嗎?其實,一切都是不可能的,李鎮西老師説,“童心是師愛的源泉”,我要説的是,想跟孩子們相處,必須蹲下身,與孩子們對話。不要老拿着大人的思想來衡量孩子,畢竟他們還小。他們的思維有時還很幼稚,還會做很多錯事。所以有人説,你要允許學生去犯錯,犯了錯允許他去改正,這樣學生才能在曲折中成長。

2、對後進生的教育

李老師對後進生的教育是很富啟發性的,在對後進生的教育方面,李老師的觀念及一個個成功的案例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發。

在班主任工作中,最令人頭痛的莫過於對後進生的教育。為什麼我苦口婆心地、三番兩次地教育他,他卻不領情呢?學習了《做最好的老師》之後,我明白了後進生犯錯的頻繁性,以及進步過程中的反覆性的特點,懂得了對後進生教育長期性和艱難性,懂得了對他們的教育不能只用一種方法,而且需要我們有足夠的耐心、理解之心和寬容之心,需要有足夠的智慧,而愛和尊重則是成功地對他們進行教育的。前提。

3、不斷自我反思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讀書和思考是分不開的。教師的反思能力決定了工作中開展研究的能力。反思是立足於自我之外的、批判的考察自己的行動及情境的能力。成功及有效率的教師傾向於主動地、創造性地反思其工作中重要的事情。我們在平時的教育工作中,一定要結合工作的現實去思考、總結,這樣,我們就會在讀書與思考中逐漸成長起來。

對照李鎮西的教育方法,我發現:自己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有着很多不當之處。例如:在對待學生的態度上,由於急於求成,常常忍不住對學生髮火,缺乏教育的技巧;有時,對完不成作業的學生,缺少耐心輔導,缺少個別引導,使學生對我敬而遠之,師生之間缺乏代溝。

“讓每一個學生在學校裏抬起頭走路。”這是蘇霍姆林斯基心靈的召喚。在今後的人生中,無論做什麼事情,讓我們都儘自己最大的努力,獻出自己最大的愛心,做最好的老師,做孩子最喜歡的老師,讓自己無悔!最後,借著名教育家鎮西小語作為我的座右銘,“教育是心靈的藝術,愛心是教育的靈魂”鞭策自己,激勵自己,這就是我——一位人民教師在學習中的心聲。

《做最好的老師》讀書心得體會《做最好的老師》是一本充滿智慧之書,它在很多方面開啟了老師們的智慧,讓老師們在閲讀中受啟發、增智慧、長才幹。從《做最好的老師》一書中,我學到了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有以下幾點:

一、教育者要擁有一顆童心。

李老師説,教育者是否擁有一顆童心,對教育至關重要。這也是他後來能夠真正走進學生的.心靈,並且能夠在教育上取得成績的重要原因。他説:能夠自然地與學生一同哭泣,一同歡笑的教師無疑會被學生視為知心朋友。而變不可理解為非常自然,正是不少優秀教師贏得學生心靈的可貴之處。

他説:只要把握學生的情感,並注意環境、場合,教師任何過分的孩子氣都不會是多餘的。在與學生嬉笑遊戲時,教師越是忘掉自己的尊嚴,學生越會對老師油然而生親切之情而這正是教育成功的起點。在以前,對於他説的這些話我可能會不理解,但是,在我親身體會了之後,也明白了教師擁有一顆童心的重要性。

很多老師認為,老師就應該與學生有一定的距離感,認為老師與學生打成一片是不可想象的,認為學生與老師隨便開玩笑是不懂規矩的表現,但是李老師卻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同行們,老師融入孩子們當中不但是可以的,而且在教育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我受到李老師的啟發,嘗試與學生打成一片,發現其中的魔力是巨大的。

二、對後進生的教育

李老師對後進生的教育是很富啟發性的,在對後進生的教育方面,李老師的觀念及一個個成功的案例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發。

教師最令人頭痛的莫過於對後進生的教育。在辦公室時常聽到老師們訴苦:為什麼我苦口婆心地、三番兩次地教育他,他卻不領情呢?我也曾經是這樣的老師,為這些事情苦惱着,卻不懂得去反思。

可是,自從學習了《做最好的老師》之後,我明白了後進生犯錯的頻繁性,以及進步過程中的反覆性的特點,懂得了對後進生教育長期性和艱難性,懂得了對他們的教育不能只用一種方法,而且需要我們有足夠的耐心、理解之心和寬容之心,需要有足夠的智慧,而愛和尊重則是成功地對他們進行教育的前提。

在關於後進生的教育方面,李老師的很多話非常很耐人尋味。以下是我從《做最好的老師》中摘錄的李老師關於後進生教育的話語:

“後進學生的自我教育很難一勞永逸,相反,這是一個充滿反覆的長期教育過程。教育者期望通過一次談心、家訪、班會或聽英模報告,便使後進學生從此成為一名優秀生,無疑是把教育想得太簡單了。犯錯認錯改錯又犯錯又認錯這是後進學生普遍存在的循環。教師因此斥責學生屢教不改、光説不做、本性難移等等,是極不公正的。教育者應該容忍後進學生的一次次舊病復發,與此同時,又繼續充滿熱情和信心地鼓勵學生一次次戰勝自己,並引導學生從自己犯錯週期的逐步延長或者錯誤程度的逐漸減輕的過程中,看到自己點點滴滴的進步,體驗進步的快樂,進而增強繼續進步的信心。我從來不對後進學生提下不為例之類他不可能做到的要求。”

如果仔細體會了這些話,我們教育後進生的時候就不會再意氣用事,不會再因為學生屢教不改而對他失望或任意體罰。我們就會想方設法尋找規律和方法了。

總之,《做最好的老師》是李老師教育智慧的結晶,從這本書中,我們可以學到許多教育理念,教育思想和教育技巧,增長教育智慧和教育才幹。這是一本開啟教育智慧的書,非常值得教師們學習和研究。

《做最好的教師》的讀書體會11

前段時間,我有幸讀了李鎮西《做最好的老師》,不僅讓我感慨萬千,而且受益匪淺。

季老師的《做最好的老師》讓我讀懂的一個字:那就是“愛”。季老師是蘇霍姆林斯基的追隨者,他在書中極力強調“沒有愛,便沒有教育”,愛學生,就必須善於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須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愛”是李鎮西老師永恆的教育理念。如果沒有愛,他就不會始終如一和學生進行心與心的交流;如果沒有愛,他就不會和孩子一起過年,一起玩雪、拼字照相;如果沒有愛,他就不會挽回一個又一個生。

這就是深深打動我的一個重要原因。

當然,季老師也認為教育並不是有了愛就有了一切,教育之愛絕不是遷就縱容學生,絕不是放棄嚴格要求和嚴肅的紀律。教育中真正的‘愛,意味着對學生的成長以至未來一生的負責,因此這種愛必然包對學生的嚴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懲罰。總之,“愛”、“理解”、“尊重”、“平等”與“責任”在季老師身上表達得淋漓盡致,這正是教師的氣度,教師的魅力。試想,這樣的好老師,怎不讓學生愛戴,怎不讓家長喜歡?

我也想做最好的老師。用季老師的話説,“最好”就是“更好”,雖然這個“最好”永遠達不到,但一個一個的“更好”,便匯成了一個人一生的“最好”。“做最好的自己”,強調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斷地超越自己一一我今天備課是不是比昨天更認真?我今天上課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學生談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誠懇?我今天處理突發事情是不是比昨天更機智……”他説: “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遺憾,但每天都這樣自己和自己比,堅持不懈,我便不斷地向“最好的教師”的境界靠近。”看到這裏,我想到了自己,有時在某些方面自己總是缺乏信心,總覺得自己不管怎樣努力都無濟於事。季老師的話使我受到了啟發,也增強了信心。做一位好教師,除了有思想,還必須要有一定的底氣,如果沒有紮實的基本功、沒有厚實的人文底藴、沒有創新的意識,那也只是一種空想。李鎮西老師將“讀書、過的書籍、雜誌分類羅列出來,有古典類、文學類、教育類、人文類、雜誌類,樣樣俱全。驚訝季老師哪來的那麼多時間去讀書,其實他早已養成“手不釋卷”的習慣。回想自己,真是慚愧,每次總是以沒時間為藉口,放棄為自己充電。我想自己應該以季老師為典範,博覽羣書,開闊視野,提高素養,將閲讀作為自己的生存方式之一。只要我爭取每天多讀些書,每天都有點進步,每天都努力做得更好,每天都會比前一天有進步。儘管這些天我都很忙,但是每天在睡覺之前我都會閲讀。我想只要我堅持不懈的努力一定會有很大的提高,離最好的老師就越來越近。

“你也許不是最美麗的,但你可以是最可愛的;你也許不是最聰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奮;你也許不會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實;你也許不會最順利,但你可以最樂觀一一因此,你假設是工人,就要當技術最出色的工人;你假設是營業員,就要當服務質量最正確的營業員;你假設是醫生,就要當醫術最高明的醫生;你假設是教師,就要當最負責人的教師;甚至你哪怕只是一名個體户,也要當最受顧客稱道的勞動者!你也許不能成名成家,不能名垂青史,但你可以成為同行業中千千萬萬普通人裏最好的那一個!”我會將季老師的教育理念在自己的工作中慢慢實施的,我將會繼續帶着自己的心去讀,帶着自己的夢去追,帶着自己的思考去摸索,不斷尋求突破,找尋更好的教育方法,做一個受家長、學生喜歡的老師。

《做最好的教師》的讀書體會12

《做最好的老師》這本書中最吸引我,讓我看得最入迷的是《走出教育誤區》這一章,讀着任安妮、王紅川、陶奇、曹辛的故事,我的心也一次次地被揪緊,這一件件“小事”讓我明白,教育無“小事”,所謂的“小事”,只是站在我們成人的角度來看問題的,如果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那就是“天大的事”!特別是對於一年級的孩子,他們的年齡更小,心靈更脆弱,對老師也更信任、更有依賴感。在他們的心中,老師更是神聖無比的,不允許有絲毫玷污的。教育,需要我們常常站在兒童的角度看問題,所謂的“理解兒童”,不是站在成人的角度去理解,而是以兒童的心去理解兒童的心。

對“優生”的培養和對“後進生”的思想改造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別是他讓“優生”更優和引導“後進生”發現自己身上的善良之處、高尚之處,以幫助他們樹立“我是有缺點的一個好人”的道德自信的做法,讓我深深折服。

總之,浮躁的心、生硬的態度,永遠也不可能換來心與心真誠的溝通,我會多試着從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用“學生的眼光”看待,用“學生的情感”體驗,像那樣,用真心、愛心、誠心、耐心,換來孩子們純真的笑容,贏得孩子們的尊敬和愛戴。今年寒假,我懷着激動的心情我再次拜讀了著名教育家李鎮西的《做最好的老師》一書,真是感觸頗多啊。

這本書記載了從教25年的`經驗與收穫,書中從作者步入工作崗位初期寫起,從青澀寫起,到有一定的經驗,到經驗豐富,滿腹經綸,將自己的成長與成熟一步步展示給了我們。讀後,使我受益匪淺。李鎮西對教育觀、學生觀、班級管理、學生思想工作、學生心理健康、語文教學的理念和實踐,都有其獨到的見解。他的觀點,他對班級的管理,使我感動,折服。同時,使我這樣一個教師,從中找到了前進的方向,更看到了未來和希望。在這裏,我可以找到教育的最新理念;在這裏我可以學到寶貴的經驗總結。從成長的印記中,我們可以看到自己進步的影子;從他的成功教育案例中,我找到了一些適合我們的方法。它讓我明確了作為一名教師的目標,那就是成為一位勇於自我批評、善於積累、善於反思、有愛心、勇於挑戰、有目標的老師!

作為一名教師,我決心以著名教育家李鎮西為榜樣,以"愛"為己任,在今後的工作中,積極進取,顧大局,識大體,努力按照上級的要求,按學校要求,高標準要求自己,樹立競爭意識,不但要自己思想過硬,品行端正,業務水平高,樂於敬業,端正態度,明確責任,勇創佳績,還應想方設法投入到學校集體的建設中,增添自己的一分力量,為校增光、添彩。自覺維護學校利益,遵守規章制度,服從安排,舍小家顧大家,潔身自好,吃苦在前,享樂在後,甘為人梯,愛生如子。

最後,借著名教育家鎮西小語作為我的座右銘,"教育是心靈的藝術,愛心是教育的靈魂"鞭策自己,激勵自己,努力做一個最好的老師。做最好的老師讀書心得體會篇6《做最好的老師》是著名教育家李鎮西25年教育教學思想和智慧的精華集萃,闡釋了李鎮西老師的教育觀、學生觀、班級管理、學生思想工作、學生心理健康、語文教學的理念和實踐等等。讀了這本書,讓我深深知道作為一名教師,不僅僅是擁有高學歷和豐富的經驗就可以了,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顆真誠的愛心——愛每一位學生的心。李老師在書中極力強調“沒有愛,便沒有教育”。而我們的老師做到的往往是對自己所教的學生的愛,那對外班的、其他年級的、外校的學生的愛,我們老師做到了嗎?會不會像李老師所説的為了自己班的學生而對其他班學生唾罵或動手呢?如果以厚此薄彼的態度對待學生,並不是真心愛學生。我以前只知道教育需要“愛”,卻不知道如何才能更好地表達這份愛。一直以來,我認為“嚴”才是真正的愛,因為有句俗話説得好:“嚴是愛,鬆是害。”所以,在我的課堂中,我決不允許學生有絲毫的怠慢,哪怕回一下頭,摸一摸下巴。我都認為這是違反課堂紀律的,必須予以“嚴懲”。當然,這“嚴懲”指的是批評教育。在這樣的“高壓政策”下,學生們出奇的“乖”,學習成績也是有目共睹的(學校紀律、學習的負責人當然更開心了)。為此,我一度沾沾自喜,為自己的“高明”而“喝彩”。其實,在我的內心深處一直渴望能和孩子們一起玩、一起樂,但師道尊嚴令我望而卻步。看了李鎮西老師的“童心是師愛的源泉”,才喚醒了我心中尚未完全泯滅的童心。我才真正認識到那是因為我缺少一份童心。

現在,我才明白把一個個天真活潑的國小生教成“小大人”式的學生,是悲哀的。因為我們剝奪了他們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童話般的童年。作為教師,在面對學生時要保持一顆童心,以自己的童心喚起學生的童心,以自己的愛心喚起學生的愛心。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走進學生的心靈,才能夠表達我們對他們的愛。也只有這樣我們才有資格談我們的教育。我們要創設平等、民主、和諧的教育氛圍,放下自己的架子,用愛心營造積極健康、生動活潑、民主和諧的師生關係,讓愛心成為照耀學生心靈的陽光,培養學生健康的人格,使學生的素質得到全面和諧的發展。李老師在這本書的序言中説:“每個人都是一棵樹。你也許不是最美麗的,但你可以最可愛;你也許不是最聰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奮;你也許不會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實;你也許不會最順利,但你可以最樂觀。李鎮西老師的文章,給我極大的鼓舞。今後的工作中,我一定要用愛心温暖童心,做個富有愛心和耐心的人,愛學生,愛生活,愛世界。“沒有最好的老師,只有更好的老師”,我會不斷努力的。

閲讀此書,我在讚歎、折服的同時,受到了激勵、鼓舞,找到了前進的方向,看到了未來和希望。還是用李鎮西老師的話結尾“做最好的老師”。

《做最好的教師》的讀書體會13

做最好的老師,就是能夠最大限度的發揮自己的能量,讓自己全速運轉,不浪費一點點有價值的東西,不漏掉一絲絲潛在的價值,個人夢想+社會理想=成功。李老師的成長過程,再次讓我看到一個事實,一個成功實現自己理想的人,是把自己的夢想與社會理想融合,與回饋社會緊密連接。李老師正是具備了這樣的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投入到工作中去的。人的潛能也只有在大的理想前提下,才能最大限度的發揮,遇到困難和挫折才不至於灰心失望放棄。最簡單的最樸實的想法是做最好的自己。帶給學生快樂自己也快樂,給社會以好的奉獻,社會也認可了他的作為。這種小我融入大我的心態,成就了偉大出自平凡的神話!

傷春懷遠幾時窮,小雨纖纖風細細

我知道自己是中國千千萬中國小教師中的一員,我所做的能改變什麼?所以自己總是傷逝。李老師的成就就是如他所説做最好的教師!是一種平和的心態,也是一種激情的行動;是對某種慾望的放棄,也是對某種理想的追求;是平凡的細節,也是輝煌的'人生,是竹杖芒鞋輕勝馬的閒適從容,也是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的蕩氣迴腸讀着,反思着自己教育教學感覺真的事相差太懸殊了。那就像李老師説的,不比,和自己比,今天的自己和昨天的自己比,雖然每天都不是最好的,每天還會有讓自己讓孩子讓同事感到遺憾的地方有很多,但是每天都堅持和自己比一比,堅持不懈(我就是沒有這個韌勁吧),我想我也會不斷向最好的教師靠近了。

同事們對我的評價大多。是啊,現在想想自己不是一直在傷春懷遠嗎?沒有對自己的教育行為和教育細節追問,審視,推敲,質疑卻恰恰在懷疑別人對自己是不賞識的,這樣的自己怎麼可能是個好老師呢?時時刻刻為汲取名利而困擾的自己真的太渺小了。做最好的老師,不是有好多大事和大業績的,我們總是在對學生進行個性全面發展的教育,身為教師的自己更應該瞭解自己,知道自己應該如何個性全面的發展,那樣我們才有資格説自己在對學生説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為了一切的孩子。教育過程是繁瑣細碎的,每個細節都不容忽視的,而我們做教師的就是要帶着自己所有的感情投入到這些細節之中,以研究的心態對待我們每個學生,在工作不重複別人,也不重複自己,那樣才會每一階段都由創新和超越。

暖時微波盪漾,炎時蒸騰九霄,寒時冰心守節。李老師如水,性情謙和,充滿智慧。李老師就是這樣在任何時候就儘可能的在自己的事業中達到自己能力所恩那個達到的最好的程度。而人常説女人是水做的,我想我們每位教師如果都能如李老師所説的做個反思型的教師,不停地實踐,不停地閲讀,不停地寫作,不停地思考,這樣堅持不懈地注意注重自己的教育細節,定會無風仍脈脈,不雨亦瀟瀟。

今天再一次鄭重的告訴自己,傷春懷遠是沒有道路的,像春風細雨一樣真正潤物細無聲,只有不停的前行,做個會閲讀,會實踐,會思考,會寫作的老師。

《做最好的教師》的讀書體會14

前階段我懷着激動的心情,讀了著名教育家李鎮西的《做最好的老師》一書。這本書記載了李老師從教25年的經驗與收穫,書中從作者步入崗位初期寫起,從青澀寫起,到有一定的經驗,到經驗豐富,滿腹經綸,將自己的成長與成熟一步步介紹給了我們。讀後,使我受益匪淺。李鎮西的教育思想和智慧,對教育觀、學生觀、班級管理、學生思想工作、學生心理健康、語文教學的理念和實踐,都有其獨到的見解。他的觀點,他對班級的管理,使我感動,折服。

同時,使我這個頗有一定教齡的教師,從中找到了前進的方向,更看到了未來和希望。在這裏,我可以找到教育的最新理念;在這裏我可以學到寶貴的經驗總結。從李老師成長的印記中,我可以看到自己進步的影子;從他的成功教育案例中,我找到了一些適合我們的方法。它讓我明確了作為一名教師的目標,那就是成為一位勇於自我批評、善於積累、善於反思、有愛心、敢於挑戰、有目標的老師!有人説,愛是一盞燈,黑暗中照亮前行的你;愛是一首詩,冰冷中温暖渴求的心房;愛是夏日的風,冬日的陽,春日的雨,秋日的果。是啊,著名教育家李鎮西的教育理念《愛是永恆的教育理念》,就證明了這一點。他把自己所有的愛,全部傾注給了他所熱愛的教育事業,25年如一日,愛生如子,用他那“激情燃燒的歲月”,譜寫着一幕幕愛的篇章。他把自己融入到班級這個集體大家庭裏,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裏面去,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去感受學生的喜怒哀樂,去贏得學生的信任與敬佩。

對照李鎮西的`教育方法,我發現:自己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有着很多不當之處。例如:在對待學生的態度上,由於急於求成,常常忍不住對學生髮火,缺乏教育的技巧;有時,對完不成作業的學生,缺少耐心輔導,缺少個別引導,對學生評價過高,過於信任他們的控制能力。

通過讀李鎮西的《做最好的老師》一書,我對比反思自己,深感愧疚,覺得自己與一個好老師的差距還很遠。教育上的愛,不是為了達到一個目的而做出的一種姿態,它是一種思想,一種情感,一種氛圍,運用得恰當,它會把“愛”自然而然的貫穿於教育的某一個環節,也會不聲不響的體現在教育的每一個細節,更會潛移默化的浸潤着每一個學生的心靈。所以,我深深感悟到:因為愛,冰雪會消融;因為愛,枯木會逢春;因為愛,希望綻放華彩;因為愛,能撥雲見日,未來永值得期待;因為愛,所有的生命才收穫了圓滿。

作為一名班主任,我決心以著名教育家李鎮西為榜樣,以“愛”為己任,在今後的工作中,積極進取,顧大局,識大體,努力按照上級的要求,按學校要求,高標準要求自己,樹立競爭意識,不但要自己思想過硬,品行端正,業務水平高,樂於敬業,端正態度,明確責任,勇創佳績,還應想方設法投入到學校集體的建設中,增添自己的一分力量,為校增光、添彩。自覺維護學校利益,遵守規章制度,服從安排,舍小家顧大家,潔身自好,吃苦在前,享樂在後,甘為人梯,愛生如子。

最後,借著名教育家鎮西小語作為我的座右銘,“教育是心靈的藝術,愛心是教育的靈魂”鞭策自己,激勵自己,這就是我——一位人民教師在學習中的心聲。

《做最好的教師》的讀書體會15

《做最好的教師》這本書是著名教育專家李鎮西30年教育教學思想和智慧的精華集萃,全方位闡釋了李鎮西教育觀、學生觀,以及班級管理、學生思想工作、學生心理健康、語文教學的理念和實踐。

“一個真誠的教育者同時必定又是一位真誠的人道主義者。素質教育,首先是充滿人情、人道、人性的教育。一個受孩子衷心愛戴的老師,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童心能夠喚醒愛心,只有愛心能夠滋潤童心。離開了情感,一切教育都無從談起”。讓教育更符合人性—而孩子的心靈能夠因為大自然的撫摸變得更加充盈而豐滿。

教師不應該居高臨下與學生俯首帖耳,而應該是教師與學生共同成長。教師在向學生學習過程中教育學生,和學生共同成長,做一名和學生交心的好教師。

關於李鎮西的教育思想,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四點:

一、教師的最高境界

把教育看成是幸福的事,追求做最好的老師。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做最好的自己。成為最好的我。

二、做到三心、三家

(1)三心即童心、愛心、責任心。

童心,即和學生有共同的興趣和愛好;愛心:在日常生活中有依戀、思念,想你的感情。責任心:一道成長,為共和國培養現代公民。

(2)三家,即專家、思想家、心理學

專家:課上的棒,專業上也有造詣,教給學生特長,自己也有特長。思想家:思想是引路人,帶着思考的大腦教學。思考學生在想什麼,帶着學生思考。心理學家:不知不覺走近學生,打開學生的心靈大門。

三、做反思型的教師

帶着思考的大腦從事每一天平凡的工作,不停地實踐,不停的閲讀,不停的思考,不停的寫作。

四、教師要有教育智慧

教育智慧從什麼地方來,從實踐中來;從困惑中來;從學生中來;從寫作中來。要挑戰自我,不斷向新的目標邁進,做自己的事,爭取做個最好的老師。

李鎮西的教育思想,再次提醒我們,要做一名合格的、優秀的人民教師,必須具有高尚的師德;而師德的`靈魂是師愛。

李鎮西老師教育思想對我啟發很大,其中有一點,教育的智慧要從困惑中來,主要講的是對後進生的研究。

李老師講到對後進生的原則有六點:一是要相信孩子;二是要建立感情;三是要允許學生的反覆重來;四是要降低要求;五是要集體幫助;六是要以鼓勵為主。

剛開學時,學生都表現得不錯,但一兩個月後,學生的本質都露出來了,會出現一些不好的表現,如上課亂説話,亂接話,甚至頂撞老師,雖然在不斷的談話,事後學生也能意識到自己錯了,但還是管

不住自己,頻繁的犯錯。可以説,後進生要想有進步是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的,不是一天兩天就見效果的。這就需要教師的長期堅持,長期教育,長期鼓勵。

李老師提出教育者是否擁有一顆童心,對教育至關重要。教師的童心意味着懷有兒童般的情感,能夠自然地與學生“一同哭泣,一同歡笑”的教師無疑會被學生視為知心朋友,贏得學生的心靈。教師的童心意味着擁有兒童般的興趣,教師的職業要求我們應該在任何方面都與學生有着共同的興趣愛好,多一種與學生共同的興趣愛好,你便多了一條通往學生心靈深處的途徑,他們會不知不覺地把老師當作朋友。在與學生嬉笑遊戲時,教師越是忘掉自己的“尊嚴”,學生越會對老師油然而生親切之情——而這正是教育成功的起點。

李老師始終如一和學生進行心與心的交流。“愛”是李鎮西老師永恆的教育理念,他可以和孩子一起過年,一起玩雪、拼字照相,真正融入學生生活,在一次次的“師愛”理解中留下了精彩的生命瞬間。在沒有讀李老師的書之前,我曾那麼地自信自己是“愛”學生的。讀完這書我捫心自問,我愛每一位學生嗎?我對學生的“愛”真的是無怨無悔嗎?我暗下決心,一定要改變自己過去的教育方法。當學生犯錯時,要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緒,心平氣和地瞭解學生犯錯的原因,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李老師讓我對熱愛學生的愛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

愛,不單單是欣賞優秀的學生,而是“懷着一種責任把欣賞與期待投向每一個學生”。愛,“不應是居高臨下的‘平易近人’,而是發自肺腑的對朋友的愛”。

愛,不應是對學生的錯誤嚴加追究,而是“博大的胸襟”“對學生的寬容”。

愛,也不應是對學生的縱容,而是“必然包含着對學生的嚴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的懲罰”。

愛,不只是關心學生的學習、生活、身體,而是要“善於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理解學生的精神世界“學會用他們的思想感情投入生活,和學生一起憂傷、一起欣喜”。

愛,不僅僅是隻對自己所教的這幾年負責,而是“對學生的成長以至未來一生的負責”。

愛,不是用一顆成年人的心去包容一顆顆童心,而是“需要一顆童心”,用童心去碰撞童心。

愛就是“一份純真,一份莊嚴,一份責任感”,就是民主,就是平等,就是把“童年還給童年”,就是為學生的‘美麗人生’奠定美好的開端。只有這樣的愛,才是真正的愛,只有這樣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標籤: 體會 教師 讀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jiaoshi/9oop1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