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教師 >

六年級語文教師的教學隨筆(集錦9篇)

六年級語文教師的教學隨筆(集錦9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中,大家對隨筆應該很熟悉吧?隨筆是散文的一種,可以不受體裁的限制,靈活多樣,不拘一格。為了讓大家在寫隨筆的時候更加簡單方便,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六年級語文教師的教學隨筆,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六年級語文教師的教學隨筆(集錦9篇)

六年級語文教師的教學隨筆1

作為一名國小語文教師,我深知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又稱工具學科。然而,許多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不高,每次上課,精神不振,注意力不集中,致使語文變成了一門弱科。家長為之寒心,教師為之傷神

如何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顯得尤為重要,我個人認為應該從學生本身學習興趣的培養、課堂教學過程、課後生活體驗三方面做起。

一、讀思結合,提高感悟能力

語言文字的訓練要通過讀思結合,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在發展兒童言語能力的同時,不斷豐富學生的思想情感,陶冶學生的道德情操,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拓展學生的思維深度。

1.語文教學,讀要重“情”。培養學生豐富的思想情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情”是語文的靈魂。葉聖陶先生説:“讀者若不能透徹地瞭解語言文字的意義和情味,那就只看見徒有跡象的死板的符號,怎麼能接近作者的旨趣呢?”語言文字的“情味”,不是貼在作品表面的標籤,而是藴含在作品之中的。展示課上,教師要從“情”入手,做到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篇,篇不離情。有目的、有意識地把作者之情、教師之情、學生之情,水乳交融地貫穿於整個語文教學之中,讓學生忘情其中。

2.語文教學,讀要會“思”。“好學深思,心知其意。”“學而不思則罔。”這都是強調思的重要性。“思”是語文教學的第一需要。學生也只有愛思,善思,深思,才可能真正嚐到學習語文的甘甜,真正進入學習的角色。教師要教給學生基本的思維原則和主要的.思維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

二、培養興趣,主動學習,快樂學習。

興趣是推動學生求知的強大內在動力,特別是國小生,對語文是喜歡,還是厭倦,直接影響學生知識的掌握和語言能力的發展。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除了用鼓勵、表揚的方式去激勵學生,用期待的目光、信任的語言去引導學生外,更要注意用生動活潑、豐富多樣的教學方法和肢體語言去吸引學生,利用直觀教具,抓住學生的好奇心理,激發他們對知識的渴求,使他們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對全班每個學生都抱着積極、熱情、信任的態度,還要竭力對學生施以情感誘導,給予學生關懷、尊重和理解。那麼學生就都會得到鼓勵,敢於大膽開口、活躍課堂氣氛,使教學達到最佳效果,學生的智力得到充分的發揮。從而形成師生情感共鳴,激起師生共同進行教與學的熱情,這樣才能保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一次我在上課時,提了個問題,班上僅有幾隻手舉了起來,課堂上靜悄悄的,我以為也許問題太難了,於是就降低了難度,但學生還是不大願意舉手,第一個學生站起來回答後,我聽了説:“雖然你説得不是很全面,但我非常感謝你的勇氣!”沒想到一句簡單的話,卻給了學生無限關懷,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頓時課堂上發言踴躍,學生們又活躍起來。可見鼓勵學生,給予學生一定勇氣,可以讓冷清的課堂逐漸熱鬧起來。課堂上是以學生為主體的,他們能夠全身心的投入到課堂中,不僅使老師的教學工作的開展得到很大的幫助,同時也可以使學生愉快地學習,把上課當作一種享受學習知識的樂趣。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興趣往往是學習的先導,有了興趣就有了學習的動力。精彩的課堂好比優美的文章,文章開頭寫好了,就能吸引讀者,讓人趣興味起,有經驗的老師都比較注重新課的導入。生動有趣、引人入勝的導語,能迅速把學生分散的思想集中到課堂上,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求知慾望,從而提高整節課的教學效果。因此,我們應該精心為每堂課都設計精美的導語。

如我在上《草船借箭》一課時先簡單介紹本文的語言特色,人物説話時都沒有什麼神態描寫,提問“找一找有沒有對諸葛亮的神態描寫的?”

學生帶着疑問、好奇快速通讀全文找到“笑”字。再讓學生質疑看到這個“笑”字你有什麼疑惑,學生提出問題:1、諸葛亮為什麼笑?2、諸葛亮笑什麼?為什麼在這麼危險的時候諸葛亮還能笑出來?而後再讓學生帶着這些問題細讀、研討課文。“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帶着疑問進入文本的學習,然後,師生圍繞問題進行研討,一個又一個的問題解開了,學生也自然學好了這一課。

 三、處處留心皆文章,讓學生在生活中得到啟迪

要培養學生多讀、多練、多寫的良好習慣。在習作教學中要讓學生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積累習作素材;學寫讀書筆記和常見應用文,讓他們能根據表達需要,使用常用的標點符號。做到語句通順行款正確,書寫規範、整潔,逐步達到輕鬆表達,快樂作文。此外,帶領學生走進大自然,在這個大課堂裏學習課本里沒有的東西。這樣,不但實現了課本與生活的對話,而且使語文學習充滿生活與生命的氣息,孩子們的筆下就會有藍天、白雲、綠樹、紅花,就會有快樂的童年,有多姿多彩的世界,寫出來的作文自然也就有血有肉,豐富多彩了這是提高學生作文能力的有效捷徑之一。

六年級語文教師的教學隨筆2

讓學生學得有趣、學得有味,致力於學生終生、全面發展,突出語文課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是每個語文教師的責任。國小六年級的學生通過幾年的閲讀積累,已儲備了一定的知識,也有着相應的閲讀理解和寫作能力。這些學生即將邁入中學的大門,如何進一步激發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有效發展他們的語文能力?我認為應做到一下幾點:

一、因勢利導六年級學生在校園裏顯得更為活躍,他們有熱情,也顯得任性、容易衝動。有時他們會在桌面上、牆上寫幾句小詩、一行話語,好象像以此表達對學校的留念。教師如何因勢利導,抓住學生的`情感契機,引導他們以恰當的方式表達出來呢?實踐證明:積極疏導,把他們的心語得以外化,由此激發他們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是有效的路徑。

二、融會貫通六年級語文教學如果僅憑几十篇課文的精講深挖、設計無數的練習,由此來提高學生的閲讀能力和習作水平,往往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學生的學習興趣難以提高。的確,課文只是個例子,應由一篇文章的閲讀觸及其餘,啟發學生把知識融會貫通,靈活、高效地學,有趣有味地學。

三、開發課程在實際課堂中,特別是六年級語文教學中,難以聽到琅琅的讀書聲,如果我們基於以培養學生的讀寫興趣為目的、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為根本,必然會摒棄。所以我們應該利用一切機會激發他們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豐富學生的校園生活:同學們覺得畢業前的學校生活是緊張有序的,也是豐富多彩的,令人回味的。在他們的習作裏、日記中有生動的記錄,還有的以詩與畫的形式、書信的方式告訴自己的親朋好友,這是沒有預設的、水到渠成的語文學習活動。

我們該認真反思反思教學中的一些行為了。《國小語文課程標準》的探討實施絕非上幾節公開課、寫幾篇文章、出幾份試卷所能涵蓋的,它的積極實施是體現在每個教學進程中的,六年級的師生同在新課標的背景下,應共享一片豔陽天。

實踐證明,在生動活潑、師生互動的課堂裏、在豐富有趣的活動中,六年級學生的知識、能力會喜獲豐收,他們的情感會得到昇華,語文學科的魅力才足以得到展現。

六年級語文教師的教學隨筆3

以追求美的享受——語文課注重審美體驗現代社會要求公民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具備創新精神、合作意識和開放的視野、具備包括閲讀理解與表達交流在內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運用現代技術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語文教育應該而且能夠造就現代化社會所需的一代新人發揮重要作用.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

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語文課標中在闡釋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中將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語,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閲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

語文課程還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作為重中之重。另外還需要清楚的是語文又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而,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每個語言文字都是一顆跳動的生命,都具有一定的感情色彩,豐富的內涵,“花”能使你想到百花盛開,那五彩繽紛的大花園;還會是你想到,那不十分引人注目卻那樣堅韌,在風雪中傲立的小花。 “百合花”讓你感覺到清純,淡雅。“玫瑰花”則讓你感覺豔麗芬芳,熱情似火。僅僅是“百合”與“玫瑰”兩個詞語的'不同,僅僅是這兩個字的差別,給我們的心靈帶來不同的刺激,感受。

這就是我們的母語所賦予我們的空間,靈感。也是唯有我們的母語才有如此的魅力。每個跳動的音符都會激起孩子們的遐想,給人以美的享受。都能使你產生豐富的聯想,都會讓你想到一幅幅生動的畫面。

作為語文教師的我們,應指導孩子們賦予每個文字以新的生命賦予它變化的色彩,使他盡顯英雄本色,盡其使命。也應讓孩子們盡情享受文字給他們帶來的快樂,用孩子們的特有的童音,用他們獨特的理解,讓他們暢遊在知識的海洋中,那是最高的一種境界。我在不斷追求着。我們努力創造機會,讓孩子們在學習語文中不斷感受美,創造美。讓每個中國人都喜歡我們的母語,這是每位語文教師甚至説是語文教育工作者肩負的責任。

六年級語文教師的教學隨筆4

新一輪課程改革使語文課堂教學面貌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語文課堂充滿了生機,煥發出活力,湧現出一大批新課例和一些好做法,令人欣喜,叫人振奮。但是在教學實踐中,我們也發現不少老師的課堂“創新”與《語文課程標準》所倡導的理念形似神異,貌合神離,徒有形式,沒有實效。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主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這是對語文課程性質的最新認識。過去語文課上,教師把課文條分縷析,弄得支離破碎,把語文課上成純粹的工具訓練課。語文課上沒有思想的碰撞、心靈的觸動、情感的陶冶、審美的薰陶。語文教學的人文教育功能遠遠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所以,語文課不受學生的歡迎。新的課程標準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人文性因素放在教學目標的突出地位,突出了語文教育應有的豐富內涵,充分展示語文自身的無窮魅力,還語文以本來的面目。

但要注意的是在教學中我們在突出體現語文人文性的同時,不能忽視其工具性,應當使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水乳交融。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相輔相成的,是高度統一的。

葉聖陶先生説過:語文教學的根在在聽説讀寫,是聽説讀寫之內的挖掘與創新,而不是遊離於聽説讀寫之外的花樣翻新。

可時下語文課堂中的有些做法就值得反思了,有不少老師認為,新一輪語文課程改革是在削弱基礎,淡化知識。課堂上特別重視對語文人文精神的挖掘,但對字詞句等基礎知識教學,幾乎沒有提及,有的`教師甚至認為搞這些教學就顯得落後、過時,平時教學不重視了,上公開課更是不教這些不能“出彩”的“添頭”。課堂教學熱熱鬧鬧,教學形式變化多樣,可就是聽不到朗朗讀書聲,看不到對語言文字的揣摩品味,欣賞不到對優美精彩文段的必要的獨到分析見解,沒有了必要的訓練,缺少了必要的積累,短短的課文學生讀起來結結巴巴。試想,如果一個學生連一些極常用的字詞也不會讀,不會寫,一寫作文就是錯別字、病句連篇,那麼即使他文學感悟力很強,也是難以表達出來的。如果我們的語文課堂長期如此,少了聽説讀寫基礎知識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訓練,那麼可想而知其他的一切活動也都將成會空中樓閣。

因此,我們強調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決不能以削弱學生的基本語文訓練為代價。應在兼顧語文教學人文性的同時,紮紮實實抓好語文基礎知識的傳授和語文基本能力的培養。只有在教學中真正做到了語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把提升人文素養滲透於紮實的語言文字的訓練之中,語文教學的理想境界才有可能實現。

六年級語文教師的教學隨筆5

語文課堂是學生樂於表達自己的想法的,敢於打破常規、發揮自己想象力的課堂。老師在這課堂上扮演的是指導和鼓勵學生表達、學習的角色。然而在很多時候,我們雖然深知這一點,但在實際情況中,卻並不能完全做到。特別是作為剛入職的新老師,把這種現象往往歸咎為課堂突發事件。

我記得我剛接手六年級的.時候,在一次課堂上,那節課講的是《少年閏土》,我在課堂上提了一個問題讓學生討論—為什麼魯迅先生説他周圍的玩伴都只能看見圍牆四角的天空?我給了學生5分鐘的討論時間,學生聽了都很很認真、而且討論得也很熱烈。我看着這一情況很高興,以為他們都是按照了文本去討論。5分鐘後,我提問一個比較差的學生,他的理解是因為作者的玩伴是近視眼。我當時聽了有點生氣,但我沒有説什麼,後來又叫了一位成績更好的,他的理解有2種:一是近視二是被束縛,視野太窄聽了他們兩位同學的回答後,我心裏雖然有點小小失望,當課堂畢竟回到正軌了,還是很欣慰的。

課後,我仔細想了一下,認識到不是學生沒有把握好課文,而是思維的定勢,使他們習慣於從生活中看見的常見事物去分析,去思考!所以作為老師,我們不是去禁錮他們的思維,而是要去引導,挖掘他們的思維!促使他們敢於思考、想象和表達!

六年級語文教師的教學隨筆6

在長期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有過困惑,有過思考,也取得了一定的進步。現把自己平時的一點心得拿出來“曬曬”,希望大家能給予指導與幫助。

在我個人認為,傳統的語文課堂教學比較枯燥乏味,還記得我上國小時就經常在語文課堂上“溜號”或睏乏了。但是,如果能把音樂,美術和表演帶到語文課堂教學當中去,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畢竟小孩子生性活潑好動,他們對音樂和表演的興趣遠比學習語文的興趣濃厚。

一、巧用音樂渲染課堂氣氛。

音樂能發展人的思維,給學生最大限度的聯想空間,並且給人無限的美感,讓人盡情想象,思索。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適當地添加些音樂元素,或配樂朗誦,或讓學生唱一些與課文有關的歌曲,就不僅能調動課堂氣氛,還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如:在教學《鋤禾》這一課中,我教學生改讀為唱,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安排繪畫加深直觀認識。

語言文字是一種抽象的符號形式,美術卻是直觀的藝術形式,而且美術在啟發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等方面有其獨到的效果。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合理地安排學生進行繪畫,不僅能很好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而且能更深地理解課文的內容。例如:在教學《雲房子》這一課中,我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印象畫出心中的“雲房子”,加深了學生對“雲”的直觀認識和這一課的理解。

三、即興表演激發學習興趣。

教學是師生雙方的交流,但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教學效果的好壞,關鍵看學生掌握了多少知識。孩子有一種先天的表演慾望,我們在教學中如果能利用這一點做文章,有時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教學《秋姑娘的信》這一課中,我讓孩子分角色進行了表演,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見,課堂的內容如果換一種生動可見的形式,將會更地深刻留在學生腦海。

教育呼籲創新,打破傳統的語文課堂教學模式是大勢所趨,不可阻擋。加強語文與音樂、美術等學科的聯繫,把讀與唱、畫、演等有有機結合,讓語文課堂“動”起來,是一個重要的趨勢。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而且能夠培養學生廣泛的興趣愛好,有助於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

六年級語文教師的教學隨筆7

光陰似箭,任時光飛逝,我辛勤工作,驀回首,點滴作法湧上心頭,存在的問題還需努力解決。以下是我的幾點心得體會。

一、做好學習方法的指導

俗話説,“磨刀不誤砍柴功”。最重要的學習莫過於方法的學習。搞好了學習方法的指導,對提高學生學習成績是有很大的好處的。有的同學為什麼老是玩,可成績卻不錯,這是為什麼呢?首先,我們強調上課專心聽講,及時對知識進行鞏固,然後還要及時複習。有人説,聰明與否,在於是否思考。這是很關鍵的,我們要着重指導學生學會思考。睡前回顧當天所學,也是一種良好的學習方法。方法多,但要適用,易行,便於操作,還要督促學生堅持。

二、靈活機動處理教學方法

根據新課程改革的精神,學生的學習要體現自主、探究、合作。因此我在教學中往往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靈活調整課程內容,以求學生能盡興地表達自己的看法,完成自已的探究,真正體現自主性。要使學生始終保持一種旺盛的學習勁頭,教師也必須對自己的教學方法加以探究,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思想和教學觀念,真正做到與時俱進。在教學中,我時而以讀代講,自主感悟;時而鼓勵學生各抒已見,盡情發表自己的看法;時而採用一些別開生面的方式方法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收到了顯著的教學效果。

三、狠抓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由於我班學生知識基礎水平參差不齊。為了夯實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我在充分了解學生的基礎上對症下藥,因材施教,不斷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比如,在書寫方面,我大力強調規範性,要求行款整齊,字跡工整,並努力克服錯別字,“規”字右邊本該“見”而非“貝” 字,這類似的問題我進行了大力更正。又如,對修辭手法的判斷運用,對各種句式的變換,對病句的修改,對生字新詞的理解運用,對近、反義詞的`積累等,我都逐一進行講解或強調,以提高學生的基本技能和語文能力.

四、做好扶優轉差工作

學習基礎較好的學生,在學習中往往感到“吃不飽”,而成績差的學生又常常“吃不了”。這就給我們教學提出了一個難題,必須保證優生夠吃,差生能吃。不然,都會有意見的。我常常用的方法,在作業中使用“自助餐”的形式,要求必須全面完成的基礎上,優生可以自選一些操作實踐題,使之能夠有所為。通過一學期的實踐,我覺得這方法十分有效,來期還將大力推廣應用。

五、突出章節過關

本期的教學內容,分為八個單元。在每個單元的教學任務完成之後,我都進行檢測,針對學生存在的知識點問題,及時解決。對確實困難的學生進行耐心細緻的個別教育,使之掌握,並能運用。由於抓好了章節過關,本期學生的學習成績普遍有了提高。

六年級語文教師的教學隨筆8

讓學生學得有趣、學得有味,致力於學生終生、全面發展,突出語文課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是每個語文教師的責任。國小六年級的學生通過幾年的閲讀積累,已儲備了一定的知識,也有着相應的閲讀理解和寫作能力。這些學生即將邁入中學的大門,如何進一步激發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有效發展他們的語文能力?我認為應做到一下幾點:

一、因勢利導

六年級學生在校園裏顯得更為活躍,他們有熱情,也顯得任性、容易衝動。有時他們會在桌面上、牆上寫幾句小詩、一行話語,好象像以此表達對學校的留念。教師如何因勢利導,抓住學生的情感契機,引導他們以恰當的方式表達出來呢?實踐證明:積極疏導,把他們的心語得以外化,由此激發他們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是有效的路徑。

二、融會貫通

六年級語文教學如果僅憑几十篇課文的精講深挖、設計無數的練習,由此來提高學生的閲讀能力和習作水平,往往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學生的學習興趣難以提高。的確,課文只是個例子,應由一篇文章的閲讀觸及其餘,啟發學生把知識融會貫通,靈活、高效地學,有趣有味地學。

三、開發課程

在實際課堂中,特別是六年級語文教學中,難以聽到琅琅的讀書聲,如果我們基於以培養學生的讀寫興趣為目的、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為根本,必然會摒棄。所以我們應該利用一切機會激發他們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豐富學生的校園生活:同學們覺得畢業前的學校生活是緊張有序的,也是豐富多彩的,令人回味的。在他們的`習作裏、日記中有生動的記錄,還有的以詩與畫的形式、書信的方式告訴自己的親朋好友,這是沒有預設的、水到渠成的語文學習活動。

我想,這是在問老師,又不僅僅是,我們該認真反思反思教學中的一些行為了。《國小語文課程標準》的探討實施決非上幾節公開課、寫幾篇文章、出幾份試卷所能含涵蓋的,我想,它的積極實施是體現在每個教學進程中的,六年級的師生同在新課標的背景下,應共享一片豔陽天。

實踐證明,在生動活潑、師生互動的課堂裏、在豐富有趣的活動中,六年級學生的知識、能力會喜獲豐收,他們的情感會得到昇華,語文學科的魅力才足以得到展現。

六年級語文教師的教學隨筆9

剛跟《山中訪友》過完招,接着便是更難上的《山雨》,這是散文家趙麗紅的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

仔細閲讀了課文,我發現這篇課文的特色之一便是大量的使用破折號和省略號,大約有六處之多。破折號和省略號的用法雖然常講,但沒有整理過,而且給我的感覺是邊講邊忘,學生並沒有掌握。

上這一課,我索性將破折號和省略號的用法打在屏幕上,讓學生邊讀課文邊揣摩用法。用法出自《國小語文教師實用辭典》

省略號:1、引文省略;2、列舉省略;3、話沒有説完或語意未盡;4、語意含蓄讓讀者想象;5、表示聲音的斷續或延長。

破折號:表示語意的註釋、轉換、躍進、或語言的.中斷聲音的延長。

大多數學生能夠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給標點符號選擇正確的義項,但這一處略有爭議:先是聽見它的聲音,從很遠的山林裏傳來,從很高的山坡上傳來——

沙啦啦……沙啦啦……

這裏的破折號的用法眾説紛紜,我以為是躍進,但未敢貿然定論。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我覺得在理清課文的寫作思路的基礎上,重點處理以下三個句子就可以了:

1、象一曲無字的歌謠,神奇的從四面八方飄然而起,逐漸清晰起來,響亮起來,由遠而近,由遠而近……

2、雨聲裏,山中的每一塊巖石,每一片樹葉,每一叢綠草,都變成了奇妙無比的琴鍵。飄飄灑灑的雨絲是無數輕捷柔軟的手指,彈奏出一首又一首優雅的小曲,每一個音符都帶着幻想的色彩。

3、這清新的綠色彷彿在雨霧中流動,流進我的眼睛,流進我的心胸。

這三句話,勾勒出雨來的神奇,雨中的音韻美和色彩美,雨後清新的綠色,以及我對山雨的喜愛,大自然的讚美。且這三句話集中體現了課文的表達情感的手法:比喻,擬人,想象。抓住重點,問題便迎刃而解。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jiaoshi/jj55p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