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教師 >

中國小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分析

中國小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分析

中國小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分析1

摘要:採用文獻研究、調查研究等方法對當前中國小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發展測評現狀進行研究,對發展測評的測評方式和測評內容進行分析,探索提升中國小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發展測評工作成效的策略、方法,以期對中國小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發展測評提供指導和借鑑。

中國小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分析

關鍵詞:中國小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發展測評

教育部2013年印發了《關於實施全國中國小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後,利用3年時間面向全國實施中國小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以下簡稱“提升工程”)[1],有效提升了中國小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由於培訓內容體系和培訓模式的設計與實施、教育行政部門無法為教師應用信息技術提供長效支持等問題,部分培訓並未達到預期效果。基於此,根據教育部《中國小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測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2],本研究將採用文獻研究、調查研究等方法對當前中國小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發展測評研究和實踐的現狀進行調查分析,為研究構建系統、科學的發展測評模型提供依據,更好的為參訓教師內化培訓知識技能、主動應用信息技術信息技術優化課堂教學、轉變學生學習方式、促進自身專業發展提供支持,真正實現“以評促學,以評促用”。

1研究現狀分析

以“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和“發展測評”為關鍵詞在知網檢索,通過文獻分析發現,目前專家學者對發展測評的關注較少,研究主要集中在測評工具和評價指標體系的設計、測評系統的設計與開發、發展測評的應用等方面。測評工具和評價指標體系的設計方面:邢耀東[3]以柯氏四層次培訓效果評估模型的行為層和結果層為依據,以促進教師對培訓知識、技能的遷移、轉化與應用為目標,設計了評價培訓後中國小教師教育技術應用能力的過程性評價工具,並闡述了課堂觀察記錄和過程性評價量表這兩種過程性評價工具在過程性評價的具體應用。藍曦[4]依據遼寧省能力提升工程要求,基於教師專業發展評價理論、TPACK教師專業發展評價理論和柯氏評價模型理論,採用德爾菲法以開展基於案例的日常教學情境測評為目標,設計開發了用於評價教師上傳的信息化教學環境教學課例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評價量規,並通過層次分析法確定了評價量規中各指標權重。李明[5]在分析江西省中國小校信息技術環境現狀和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現狀的基礎上,以《中國小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標準(試行)》為依據,通過德爾菲法專家函詢的方式確立由技術素養、計劃與準備、組織與管理、評估與診斷、學習與發展等5個一級指標和31個二級指標構成的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發展測評指標體系,並利用層次分析法對測評指標體系權重進行劃分。測評系統的設計與開發方面:譚穎臻[6]從基於過程的視角出發設計並開發了能夠支持教師找到自身短板弱項並獲得指導建議的應用能力發展測評平台。發展測評應用方面:張海容[7]採用情境測評的方式對完成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培訓的幼兒教師進行發展測評研究,對幼兒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現存的問題進行原因分析,並從教育行政部門、培訓部門、幼兒園三方面提出了提升在職幼兒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策略。總體看來,專家學者對中國小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發展測評的研究主要聚焦在測評工具和測評指標體系的設計上,尤其是測評工具的設計與開發,然而對於發展測評的機制和方式、測評結果的有效應用等問題的關注較少。

2測評現狀分析

提升工程實施5年來,各省市探索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發展測評方式。筆者通過連續兩年參與全國中國小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管理者研修班,與各省市負責組織實施能力提升工程的管理者進行交流,整理分析各省市發展測評工作材料發現,目前各省市依託發展測評系統開展的中國小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發展測評在測評方式和測評內容等方面均進行了嘗試和創新。

2.1發展測評方式

《指南》指出:“發展測評重在通過測評系統,注重利用案例開展情境測評,為教師提供便捷有效的測評服務,幫助教師瞭解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程度,科學評價能力發展水平[8]。”依託發展測評系統,湖南以應用驅動為導向,通過測評系統形成了利用教師個人空間和案例教學評審開展情景測評的測評方式;河南構建了個人空間、教學資源(包括教學設計、教學課件、課堂實錄、教學反思等)評審與網絡研修考察相結合的'測評方式;安徽構建了情境作品評審和相應教學設計審查相結合的測評方式;寧夏形成了由學校組織教師開展實踐學習、課堂運用達標測評的自下而上組織實施的測評方式;河北通過優質課評審建立資源庫建設進行發展測評;遼寧構建了包含參訓教師自我診斷、觀摩與點評優秀視頻案例、上傳課堂教學實況、信息技術應用片段分析等環節的測評方式;浙江、黑龍江採用隨機組卷的上機測評方式進行發展測評;新疆基於中國小教師計算機技術水平考核,採取網絡化考試進行發展測評。從以上省市中國小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發展測評方式可以歸納出,目前進行中國小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發展測評的方式主要有3種:①基於試題庫的網絡考試測評;②基於課堂教學實踐的情景化測評;③基於個人網絡空間建設和課堂教學評審的組合式測評。

2.2發展測評內容

《指南》指出:“發展測評內容須密切聯繫教師一線教學和專業發展實際,反映教師應用信息技術優化課堂教學、轉變學生學習方式、促進自身專業發展的程度[9]。”各省市在實施發展測評時,均基於《中國小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標準(試行)》中的評價指標項,從教師利用信息技術開展教育教學工作和進行專業發展兩個維度對教師應用信息技術優化課堂教學和應用信息技術轉變學習方式兩種不同信息技術應用情境中教師所應具備的技術素養、計劃與準備、組織與管理、評估與診斷、學習與發展等五個方面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進行考核與測評。同時,各省結合教師信息技術應用現狀,發展測評的內容又各有側重,例如安徽在發展測評中注重聯繫教師教育教學和專業發展實際,反應教師應用信息技術優化課堂教學、促進自身專業發展的程度;湖南在發展測評中注重利用教師個人空間和案例教學開展情境測評,幫助教師瞭解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程度,科學評價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發展水平;河南在發展測評中注重通過個人空間建設考察教師基本信息素養,通過教學資源評審考察教師在具體教學情境中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

3啟示與建議

發展測評主要用於測評和反饋參加培訓後的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程度,促進教師主動應用信息技術開展教育教學工作,提升中國小生學習成效與信息素養。

3.1發展測評應突出“應用”

發展測評的測評對象是參加能力提升培訓後的教師,測評應注重以“應用”為導向,準確反映教師應用信息技術優化課堂教學的實際能力,進而凸顯出教師參訓後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遷移和提升的真實情況。

3.2發展測評應注重案例式情境測評

提升工程的重點是教師能夠將信息技術應用到教育教學實踐和自身專業發展中,如果沒有將教師實際能力和教學情境的關係聯繫起來,僅通過創建試題庫使用孤立的問題來測評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而不是在真實情境會考察教師教學能力的變化,評價者很難得到客觀準確的評價,也就無法為教師的專業發展提供科學有效地支持。

3.3發展測評結果應給參評教師提供建議和策略

實施發展測評主要目的在於促進教師將培訓習得的信息技術知識和技能主動應用於教育教學實踐和專業發展上。測評不能滿足於單純評定教師當前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和水平,應更多關注教師學習和應用信息技術能力的過程和發展,全面瞭解通過培訓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遷移和提升情況,結合測評情況對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進行個性化分析、指導,並給出相應的發展建議,支持教師在主動應用的實踐中不斷提升信息技術應用能力。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關於實施全國中國小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見[EB/OL].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關於印發《中國小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測評指南》的通知[EB/OL].

[3]邢耀東.中國小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後過程性評價工具的設計與應用[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3(11):158-159.

[4]藍曦.中國小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發展測評的設計研究———以L省為例[D].瀋陽:瀋陽師範大學,2017.

[5]李明.江西省中國小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發展測評指標體系的構建及應用[D].南昌:江西師範大學,2017.

[6]譚穎臻.基於過程分析的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發展測評平台設計與實現[D].天津:天津大學,2016.

[7]張海容.基於視頻的幼兒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情境測評研究[D].廣州:廣州大學,2017.

中國小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分析2

7月6日,我們在成都師範學校開始了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培訓。在這裏,我們要積極參與,更新觀念,拓展知識,提高水平,轉變角色。做到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在思想理念、技術應用上真正的提升。

在這裏,我們瞭解了信息時代的挑戰與變革、中國的教育頂層化設計、教師信息技術應力標準解讀。現代信息技術深刻的改變着時代,是誰也無法抗拒的。要轉變觀念,現在需要的信息技術與學科深度融合,而不再是以前的只是與學科整合,我們要在信息技術與學科深度融合中去創新。那種認為“狼來了”的思想必須得以摒棄,我們要用教育信息化推動教育的現代化,用教育信息化破解中國教育難題,促進教育均衡發展和教育公平。我們要認真研讀《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及《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發展綱要》,明白它的核心理念是深度融合與革命性影響,以前我們使用信息技術只是效率的影響,現在我們使用信息技術要使教學發生結構性的變化,改變教與學的地位。對信息技術的應用要做到經常用、普遍用、教學用。對於偏遠農村地區的學校、學生來説,學校、家庭承載教育信息化的設備還不足,有了理念的先行,先掌握了相應的技能,在需要應用時就會很快適應、很快融入時代潮流。

作為一個地方的骨幹老師,我們有可能還要成為培訓者。經過培訓,我們懂得了作為一個好的培訓者,要有一個精彩的開場(龍頭),華麗的承接(金身),滿結束培訓(鳳尾)。一個實在、實用的講座,讓我懂得了培訓者的一些基本技能和方法,希望對以後的培訓有很大的幫助。

作為教師,我們最重要的還是在於教學。在教育信息化的浪潮中,我們要改變教學模式、改變學生的學習模式。在這裏,我們學習了微課、慕課、與翻轉課堂的相關知識。這些新技術深刻影響着基礎教育,慕課是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的簡稱,是為了增強知識傳播而由具有分享和協作精神的個人組織發佈的、散佈於互聯網上的開放課程。微課,主要是指以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在課堂內外教育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的精彩教與學活動全過程。慕課與微課區別一個是教學模式、學習模式方面,一個是資源、內容方面,微課為慕課做準備,把教學內容碎片化。翻轉課堂,就是教師創建視頻,學生在家中或課外觀看視頻中教師的講解,回到課堂上師生面對面交流和完成作業的這樣一種教學形態。翻轉”讓學生自己掌控學習,“翻轉”增加了學習中的互動,“翻轉”讓教師與學生、家長的交流更深入。我深刻認識到,不久的將來,我們的教育將會發生深刻的變化。

在這裏,我們通過學習,學過小組合作,我們懂得了教學素材收集與加工的方法,學會了多媒體教學環境及課件製作,我們學會了製作微課。對於微課的應用來説,技術只是形式,內容才是核心。微課的路在於與學科結合,內容結合,作為微課的使用者,應該既要懂必要的信息技術,又要有專業的學科知識。雖然我們是農村學校,存在不小的城鄉差距,微課、翻轉課堂的使用暫時還很難,但信息時代的變革是相當快的,所以我們要在理論上認識它,技能上掌握它的製作,適當的加以嘗試,當條件具備的時候,我們可以迅速的應用它,改進我們的教學方法、方式,提升我們的教學質量。

我們將結合本次的培訓,在以後的工作中,轉變思想,進一步熟悉各種新技術、新觀念,投身新技術在教育中的實踐,為教育信息化促進教育現代化做貢獻。

中國小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分析3

參加“國培計劃(20xx)”——湖北省農村中國小教師遠程培訓已有三個多月了,基礎知識內容已基本學完,現將近期學習情況總結如下:首先,我要感謝“百年樹人”提供的學習平台,感謝祝智庭、沈書生、顧小清、李嵬、張攀峯、王博明等專家教授的精心講解,感謝“五人行”學習小組的啟示,感謝學友和同事們的給力。

雖説是初級培訓,但對於我來説,的確稱得上是收穫頗豐:受“五人行”學習小組的啟示,我校成立了“四人行”學習小組,王單方、王桂芳、馮玉梅,他們三人是長期帶信息技術課程的,有豐富的實踐經驗,我在他們的幫助下,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再加上“百年樹人”這個學習平台,我的政治教學不説“如虎添翼”,也不説“馬到成功”,最起碼是“學有所獲,學以致用”了。主要收穫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知識與能力方面:

1.掌握了教育技術的基本概念,理解其意義和作用。

2.瞭解了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基本概念。

3.掌握了教學設計的過程及其關鍵環節。

4.懂得了媒體的特點,瞭解各類媒體對教與學的支持作用。

5.學會了運用技術進行教學形成性評價、總結性評價。

第二,過程與方法方面:

1.編寫了學習筆記,準備上傳到網校與學友和同事們共享學習成果,在qq空間開闢了“學友觀點”專題日誌。

2、學會了完成一節課和一個教學單元、主題的教學設計,並能夠據此實施與展示、研討教學。

3.掌握了分析演示型教學媒體特點的方法,提高了在實際教學中的應用能力。

3.學會了運用文字編輯軟件編制常用教學文檔,運用網絡工具蒐集教學資源,運用多媒體工具如offficeXX、“windows畫圖”、格式化工廠、會聲會影9.0等對文本、圖片、聲音、動畫等資源進行簡單的加工處理,運用簡單的課件製作工具或網頁製作工具整合教學資源。

4.學會了使用常用的形成性評價、總結性評價的量規和方法設計課堂教學評價活動。

第三,情感與態度方面:

1.消除了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的畏懼心理,形成了對教育技術促進教學的認同。

2.形成了將教學技術與教學實踐緊密聯繫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形成了教學資源和教學信息的正確認識和初步的選擇、處理和加工能力,建立知識產權保護意識。

4.瞭解了技術對社會、對學生髮展的重要影響,樹立了在教學中運用技術的緊迫感和使命感。

我期盼着培訓早日升級,期盼着學校的班班通也早日升級為“造橋”案例中系統設備,期盼着學校每位教師都能參與一次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的“初級——中級——高級”培訓,期盼着。

“平時不學習,用時徒傷悲”。讓我們記住列寧同志的教導:學習,學習,再學習!更要記住我們祖宗的告誡:刀不磨要生鏽,人不學要落後!

無情歲月增中減,有味詩書苦後甜。我説:學友同事親無間,有味媒體只有甜!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jiaoshi/jkyjm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