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教師 >

有關做智慧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有關做智慧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當我們心中積累了不少感想和見解時,常常可以將它們寫成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就可以總結出具體的經驗和想法。那麼心得體會怎麼寫才能感染讀者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有關做智慧教師讀書心得體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關做智慧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有關做智慧教師讀書心得體會1

個人的一生中之所以能不斷提高,與其始終如一的學習是分不開的,所謂活到老學到老。莊子説,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知識是沒有窮盡的,堅持學習讓人始終處於不敗之地。反之,沒有知識的不斷補充和積累,人便會落後於時代。歌德説過,誰落後於時代,就將承受那個時代所有的痛苦。特別是在現今知識爆炸的年代裏,不能接觸新的知識便會被時代所淘汰。

對於我們公職人員學習新的知識來面對新的挑戰,更是不可忽視的。它能提供我們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正如高爾基所説,沒有任何力量比知識更強大,用知識武裝起來的人是不可戰勝的。

一、讀書可以讓我們站在更高的高度來看問題,從而少犯錯誤,少走彎路

牛頓説過他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是因為站在巨人的肩上看得更遠。科學巨人的虛懷若谷自然值得我們學習,我們還可以從中學到更有價值的東西。書籍對於整個人類的關係,好比記憶對於個人的關係。書籍記錄了人類的歷史,記錄了所有的新發現,記載了古今歷代所積累的知識和經驗。只有認真的學習前人的經驗和理論,才能在一個更高的高度上來看問題,不再犯同樣的錯誤,並有一個較高的起點。書本是前人智慧的結晶,是他們的研究成果和經驗的體現。通過對他們的學習,發現對自己有用的東西。在前人經驗的基礎上來不斷的`完善自己,大大的促進了個人的成長。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這樣説,人類社會的延續和發展,也是這樣來實現的。試想,如果每個人都是從頭開始,那麼,無論多麼偉大的人,做出多麼大的貢獻,人類社會最終還是在原地踏步。由此更可見讀書的重要性了。

二、讀書開闊人的視野

書本中的知識可謂是包羅萬象,他能拓寬我們的視野,讓我們的知識更全面。從而能夠更深刻的思考問題,事物都是廣泛聯繫的,現代的許多實踐都證明了各種信息的相關性,如果只知道一個領域的信息,必然會有礙於自身的發展,掌握更多方面的知識,才能使未來的不確定風險降至最低。就像做股票的人都應瞭解當今的政治經濟形勢,以便能更好的分析股票走勢一樣。研究物理學的學者們都要有一定的化學和其他基礎,才能有所成就。記得一位諾貝爾獲獎者在復旦做講演時就曾説過,現代科學已沒有明顯的界限,你必須對相關的科學都有所瞭解才行。在這方面,偉大的導師恩格斯就是一位廣泛學習的典範,他雖然只上過中學,但由於他發奮讀書,十九歲時就能用十二種語言説話和寫作,在參加工作實踐後,他也沒有間斷過學習和研究,從而被馬克思稱為一部真正的百科全書。廣博淵深的知識,對恩格斯指導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和準確的傳播科學共產主義理論有很大的幫助。

從它的經歷中,我們可以體會到知識的力量,更能體會到書本做為人類掌握知識力量的有力武器的巨大作用。

三、讀書有助於我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人生來無善亦無惡,關鍵是正確的引導。在人的成長過程中,有一位良師益友就能起到很積極的作用,書本就是這樣的一位。一本好書就如一個好的導師,它能教你如何做人,做一個於己於社會都有用的人。書籍能安慰我們的心靈,使我們擺脱悲哀和痛苦的羈絆;書籍可以使枯燥乏味的歲月化為令人愉快的時光。書籍將各種信念注入我們的腦海,使我們充滿崇高的歡樂和思想,從而使我們入神忘情,靈魂昇華。所以我們要倡導並支持讀書,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做一個稱職的黨員幹部,以帶動各項事業的蓬勃健康的發展!

有關做智慧教師讀書心得體會2

音樂是怡情悦性的藝術,學生學習音樂,不論是學音樂知識技能、音樂欣賞,還是從事音樂表演和創作,心理活動都很活躍。音樂教師對學生學習的心理狀態,應當密切注意,才能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以提高教學效率。

一、興趣與好奇心是兒童音樂學習的動力

心理學證明,興趣是兒童主動學習的唯一動機。什麼是興趣呢?從心理學的角度看,興趣是力求認識、探究某種事物的心理傾向。由獲得這方面的知識在情緒體驗上得到滿足而產生。音樂興趣產生的途徑有哪些呢?

第一,對音樂的興趣就產生在追求音樂美的過程中。美的事物不僅使人獲得美感,而且是產生興趣的源泉。比如當你聆聽美妙的歌曲時,你是否會跟着輕聲哼唱,想去學習它,自己也能演唱呢?這是音樂本身就具有的美,它是激起學生強烈興趣的重要因素。

第二,興趣就在探索和創造的過程中。興趣和創造是兩個相互作用的因素,比如兒童在對各種物體的敲敲打打中就會產生興趣。兒童對音樂的興趣也是從對不同的聲音探索開始。音樂課程標準提出讓學生從探索生活中的聲音開始,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和對聲音的感知,正符合兒童的這種音樂接受心理的特點。

第三,音樂的興趣就在願望和獲取成功的過程中。興趣首先是從求知的願望中產生,比如,我在教三年級的學生吹豎笛時,孩子們剛認識豎笛,別提興趣多高漲了,雖然吹的不成調,但這就是學習的願望。當他們經過學習能夠演奏一首小曲時,獲得了成功的喜悦,進一步鞏固了興趣。根據兒童的心理,他們很容易得到滿足,滿足的同時又進一步產生了興趣。因此,在音樂教學中,不能讓學生感到高不可攀,喪失興趣,要讓學生經常獲得成功的喜悦,在音樂實踐中逐步培養學生的興趣。

另外在兒童時期,兒童的認知和思維能力有限,不可能對某一事物作出理性的判斷,不能像成人那樣為了某種需要去做。他們只能憑自己的興趣,而且這種興趣還是不持久的,很容易發生變化。對音樂的興趣也是如此,因此要深入對音樂的學習就必須始終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根據兒童音樂學習心理特點改進音樂教學方法

1、組織學生體驗、感受音樂

在音樂學習中,堅持體驗性,是音樂審美教育始終具有獨特的感情色彩,便成為音樂學習的重要特點。音樂課的學習首先要通過聆聽、體驗和感受音樂來完成。如何把學生這種看不見、摸不着的'對音樂的初次體驗變成可監控的狀態,就需要教師在學生初聽之前設計一些簡單的提問,如“請同學們根據樂曲的情緒或內容為樂曲命名。”“你在這首樂曲中聽到了哪種動物的叫聲?”“聽着歌曲好像把我們帶到了什麼地方?”等等。這樣,學生帶着問題聽,聽的目的明確了,在聽的過程中就會全神貫注,積極思考,認真聽辨,根據自己的體驗和感受努力從音樂中找到答案,最後用自己的語言總結出來,這樣的思考過程充分發揮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2、組織學生參與音樂實踐活動

在學習中,活動是知行協調的過程,它是學生身心協調地成長、發展各種能力、學習各種知識和技能的最重要、最自然、最有效的途徑。在音樂學習中,學生對音樂的體驗主要還是來自於參與音樂實踐活動。如小小豎笛使學生們找到了演奏家的感覺,每個學生根據自身條件分別演奏難度不同的曲子,“課堂教學要面向每一個孩子”,在演奏豎笛的實踐活動中已不是一句空話。歌舞表演是學生們最喜愛的了,學生們在這一項實踐活動中充分釋放情感、展示自我、表現自我。我在這項活動中,經常讓學生根據自身的條件,選擇適合自己的表現方式。如有的學生肢體協調能力確實不夠好,但是他能唱,於是他就可以選擇邊拍手邊唱歌,不一定要求他必須學會表演。通過積極參與一些音樂實踐活動,學生在體驗着音樂美帶給它們的快樂,享受着成功的喜悦。同時音樂是一種具有豐富情感的藝術,在培養兒童情感方面是其他藝術形式不可替代的,例如,獨奏(唱)或合奏(唱)對兒童的個性形成很有意義,獨奏(唱)使兒童充滿自信,合奏(唱)使兒童學會了與他人合作等等。

3、進行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式

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雖然有利於知識的傳授,但不利於學生生動、主動、獨立的發展,影響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提倡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式就是要建立和諧、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尊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發展。

在教學中我嘗試着用先學後教法。這種方法是對先教後學或是隻教不練的教學方法的改革,就是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先讓學生自學,用已有的知識解決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一起學習,併為學生解決難點。這種方法的一般模式為:提出問題──教師引導(為學生提供必要的條件)──探索討論(發揮學生的主體)──結論評價。其中探索討論是中心環節,是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

例如在教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牧童》這一課的時候,我就採用了先教後學法。在聽了大約三遍歌曲後,學生對歌曲的旋律有了初步的印象,我就讓學生拿出豎笛,自己練習吹奏歌曲。(當然這些四年級的學生是我從三年級帶上來的,已經學習了一年的豎笛,已經掌握了一些音樂基礎知識和一定的豎笛演奏技能技巧。)學生大約吹奏了十五分鐘,程度好一些的學生已經能夠完整的吹奏出來了。不過如我料想的一樣,在曲譜中有幾處大附點,學生吹奏的時值都不夠準確。於是我就把大附點單獨提出,帶領學生進行討論吹奏不準確的原因以及採取的改進措施。由此收到的效果不錯,學生學習興趣高漲而且印象深刻。

以上是我在閲讀《音樂學習與教學心理》這本書的一些心得與體會,為貫徹新的音樂教育理念,我們必須根據兒童的音樂學習心理改革教學方法,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教學內容、用靈活多樣的形式和豐富有趣的方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學生健康的人格,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有關做智慧教師讀書心得體會3

作為教師,從書本中獲取知識就顯得尤其重要。人類創造的知識財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為我們教師需要加強各方面的修養來提高自己。所以我們理應多讀書,用書來淨化心靈,用書中的知識充實自己。教師,作為一種職業,承擔着傳播人類思想文化的重任,在人類社會發展中起着橋樑和紐帶作用。隨着新課程改革的實施,教師"一言堂"已全盤否定,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引導者,教師要成為研究者、專家和名師。

讀書讓我更深刻得體會了教育的民主,在學生眼裏,教師能夠與他們平起平坐,他們的心理也就獲得了一種平衡,這樣的教師最能受到學生的敬重。學生樂意與我走近,常把心裏話告訴我,向我訴説煩惱,向我傾訴困難,我因此常和學生交流,這不能不説是一筆最寶貴的財富。

當今社會,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知識應用期日趨縮短,知識創新日趨鮮明,這就要求教師要不斷吸取新信息、新知識、新理念,不斷充實自己,始終站在知識的前沿;要不斷完善知識結構,做到博學多才,與時俱進,學生才會"親其師而信其道";對所教學科,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才能抓住要領,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運用自如,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文化知識,提升綜合素質。作為教師,不僅要學習專業知識,精通本專業知識,還要學習與本學科相關的人文知識,如社會、心理、信息技術等,力求知識全面。只有自己的專業知識、業務水平提高了,對教育教學工作才更加熱心,態度才更加積極向上。

一、時刻警醒自我

對於教師來説,愛是不可須臾成缺的,只有以摯愛奠基,教師才會傾盡精力,激活智慧,把自己的全部熱情,甚至生命獻給他所熱愛的事業和學生。有效教師們都有一顆不泯的童心,他們總是保持着真誠、熱情、樂觀和積極,他們十分樂意與學生一起活動,一起遊戲,一同歡笑,一同煩惱,錢夢龍老師説:教師只有始懷着一顆"赤子之心",才能以自己的心去發現學生的心。"多改變自己,少埋怨環境"是魏書生老師總結的涵養性情的一條法則。這給予我的啟示便是教師要以平穩的情緒和愉快的心境投入工作,善於營造親切、和諧的愉快的教育氣氛,使學生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激發他們生動、活潑、主動的學習與發展。在今後的工作中,以名師們為榜樣,努力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

二、在合作交流中,不斷提高自我

新課程標準非常明確地把"合作交流"作為營造新課堂氛圍和培養不sss的重要目標。作為教師更重要懂得合作交流的重要意義。開敞胸襟,樂於交流句通,不孤芳自賞、不自我封閉。與學生親密交往、平等對話、真誠交流,同事之間、上下級之間埋誠相對,相互扶持。教師的成長離不開身邊的長者、名師的指名和幫助,團結的力量大,集體的智慧永遠大於個體。

豁然大度,寬以待人,不斤斤計較,不"同行相輕"也同樣是一名有效教師應具備的條件。不斷的自我反思,不斷提升,在合作交流中不斷提高自我。

三、立足本職,做好工作

愛崗敬業,加強師德修養。由於教師的職業,是育人、塑造心靈的事業,因此教師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甚至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深遠的'影響。因此,教師要時刻注意自身道德情操的修養,通過言傳身教,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滲透為人的道理,幫助學生塑造健康人格,為他們今後美滿人生鑄造堅實的基石。

用心育人,建立平等關係。教師的工作對象是人,人是有情感的,需要教師的關愛和關心。教師要在生活上、思想上和情感上要給予關懷。因此,教師要學會縮短與學生的情感距離,要善於發現學生的心理變化,要設身處地為學生着想,體諒他們成長過程中的難處與煩惱;要建立起新型的平等的師生關係,才能拉近與學生的心靈距離,溝通情感,才能真正做到教書育人。

既然選擇了"教師"這一職業,就要無怨無悔!對教學過程負責。為了使自己的教學水平不斷提高,要堅持經常學習時事政治、專業理論等;要多聽課,虛心請教,學習別人的長處,領悟教學藝術;每上一節課,都要根據教材的特點及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教案,做好充分的準備,認真完成每一個教學環節。對學生未來負責。教育是一個長期的又是環環相扣的過程,一個環節出現缺陷就會影響其它環節,從而影響學生的正常成長。因此,教師要立足當今,放眼未來,以苦為樂,甘於寂寞,充當人梯,為家長負責,為學生負責,為社會負責,為我們偉大祖國的千秋大業負責。對學困生負責。幫助學困生是教學工作的重任,因為一個班級裏面總存在學困生。對於學困生,教師在教學上、情感上應給予特殊的關顧,如課堂上多提問、多巡視、多輔導,對他們取得的點滴成績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讓他們樹立信心,激發學習興趣。

教師要勇於擯棄舊事物、接受新事物,要敏鋭地瞭解新思想,認真地研究新理論,主動地、迫切地學習新知識,開拓進取,更新觀念,始終站在時代的潮頭,才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有關做智慧教師讀書心得體會4

《母育學校》一書是誇美紐斯主要代表著作之一。他是在16用捷克文寫成。1632年出版。後來又被翻譯成德文、波蘭文、英文,克羅地文、俄文、瑞典文和意大利文多種文字出版,普遍受到各國學術界的熱烈歡迎。《母育學校》不是通常意義上的學校,而是“母親膝前”教育的意思,為此,《母育學校》一書還專門加有一個説明性的副標題:“論6歲以下兒童的細心教育法”。由此可見,《母育學校》是一部關於幼兒家庭教育的專著。關於這本書的寫作意圖,誇美紐斯在《大教學論》第28章“母育學校的素描”中曾簡要地作了闡述,認為“關於這種早期的教育,一切細節應由父母去斟酌辦理。”但是“第一,因為父母有家務要照料,所以不能象專以教導青年為職務的學校教師一樣有系統地進行工作;第二,因為就智力與可教性而論,有些兒童發展得比別人快得多……①作為教育家“我們應為作父母與作保姆的人寫一部手冊,把他們的責任用白紙與黑字寫出,放在他們的眼前。這本手冊應就兒童所當學習的各種科目加以簡單的描述,應當指出教導每一種科目的最合適的時機,和灌輸它們所當採用的最佳的言詞與姿態。這本書的名字叫做‘母育學校’指南”。②《母育學校》既是一本幼兒教育的專著,又是《大教學論》的補篇。此書的重要意義和歷史價值應予充分肯定。誇美紐斯的幼兒教育理論是極其豐富的,他在此書中着重論述了以下幾個問題:

(兒童的本質;幼兒教育的重要性(;幼兒的健康教育;論“百科全書”式的啟蒙教育;論幼兒教育方法;論父母應當怎樣準備他們的孩子人學)

一、兒童的本質

《母育學校》第一章的標題就提出“兒童是上帝最珍貴的恩賜,是不能跟任何事物相比擬的寶物。因此,必須給以極大的關懷。” 他認為,對於父母來説,兒童產生於我們的實體本身,是我們實體的一部分,生來是顆沒有被玷污的純潔的“種子”,保持有謙虛、善良、和睦、可親的美德。另一方面,兒童對於國家來説,他們必然會發育長大,成為未來的博學的學者,哲學家和科學家,以及國家的領導者。所以兒童也就是國家的未來。由此出發,誇美紐斯要求父母應該加倍地熱愛兒童,要求國家更多地關心兒童的成長。

二、論幼兒教育的重要性

誇美紐斯吸收和繼承了古希臘、古羅馬教育思想家,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教育家關於兒童早期教育的理論並總結他本人長期教育實踐的經驗,對幼兒教育的重要性問題多次作過深刻的論述。在《母育學校》的卷首“獻辭”中,他又提出了“一切都有賴於開端”這樣一個基本思想。其內涵包括兩方面的意思。其一,他認為細心、正確地組織好兒童的早期教育,是防止幼兒沾染不良惡習和預防人類墮落的重要手段,同時,幼兒及早獲得一些必要的初淺知識為入學以後的教育奠定成功的堅實基礎。其二,誇美紐斯引用古羅馬政治家,哲學家西塞羅(公元前 106一前43)的話説:“整個國家的基礎在於童年的正確教育”。

三、論幼兒的健康教育

他認為,只有在兒童是活生生的身體健康的條件下,才有可能對他們進行教育。因此,他懇切地要求每一個母親應該關心的是保障幼兒的'身體健康。誇美紐斯認為,保障幼兒身體健康要從嬰兒出生之前做起。首先婦女自懷孕之日起。

四、論“百科全書”式的啟蒙教育

誇美紐斯在重視幼兒體育的同時,還強調發展幼兒智力的重要性,這是和他的“泛智”思想緊密聯繫着的。繼《大教學論》之後,誇美紐斯在《母育學校》中又一次讚美人類的智慧,認為智慧勝過價值連城的珠寶。他風趣的頌揚説,在智慧的右手握着永恆與幸福,左手握着財富和榮譽,她的途徑是美好的途徑,她的道路是安全的道路,但必須通過勤奮、努力、和學習來取得。因此,他認為父母的明智不僅在於使兒童健康地生活,而且也要盡力做到使他們的頭腦充滿智慧,這樣才能成為一個真正幸福的人。

五、論幼兒教育方法

誇美紐斯一再強調父母是兒童的教育者,負有把自己的兒女教育成人的責任。但在如何教育子女上,卻有很大的學問,要求做父母的不僅要有耐心,而且要肯下功夫去研究他。他希望父母和成人一定要深思熟慮,採用符合幼兒發展程度的恰當方法去教育孩子。

六、論父母應當怎樣準備他們的孩子人學

在幼兒入學以前,誇美紐斯要求父母必須認真做好入學前的準備工作。要求父母鼓勵兒童入學,告訴他上學是一件十分愉快的事情,它就象趕集或收穫葡萄一樣給人快樂;在學校裏會有其他孩子同他一起學習和玩耍。可以給兒童看看為他準備好的學習用品,讚揚未來教師的善良與博學,引起兒童對教師的信任與熱愛的感情,如此等等。他告誡父母,千萬不應以學校和教師來恐嚇兒童,使兒童心懷恐懼,不願入學。

誇美紐斯在《母育學校》一書中所論述的幼兒家庭教育思想,是他整個教育理論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中處處體現了新人文主義思想的進步性;體現了打破封建教育舊傳統,探索幼兒教育新方法的創新精神。他在論述幼兒教育諸方面問題時,不僅廣泛吸取了古代以後當時教育思想發展的有益成果,而且還力圖在當時科學發展所能達到的水平上,以及他個人對兒童生理及心理髮展科學認識水平上,去着力論證幼兒教育的各種要求,企圖把幼兒教育建立在一定的科學基礎上。這一點是十分可貴的。不可否認,《母育學校》通篇還帶有濃厚的宗教色彩,有些論述又過於片面或絕對化。這些都是由歷史條件和他的世界觀所決定的。儘管如此,誇美紐斯在《母育學校》中闡述的幼兒教育理論,不失為世界教育史上一份極為珍貴的歷史遺留產。

有關做智慧教師讀書心得體會5

寒假裏,我拜讀了李先生的《做的老師》這本書。它是由教育家李鎮西老師所著,是李老師25年教育教學思想和智慧的精華集粹,這本書全方位地闡述了李老師日常工作方方面面的教育教學理念與實踐。在這裏,李老師把他的教育思想、教育機智、教育技巧與教育情感融為一體。讀了這本書,讓人不禁為之讚歎、折服!它讓我明白了許多鮮明的教育觀點,也有許多心靈感觸。

在《做的老師》這本書中,李老師對教育的那份執着,對學生的摯愛讓人感動。他把帶給學生一生的幸福當成一生的追求,他對學生付出的是滿腔的愛心。他不僅是學生的老師,更是學生的朋友,而且是知心的朋友。正因為如此,他贏得了教育引導的主動權,同時也贏得了學生對他的尊重。讀了這本書,我深深地體會到要想成為一個優秀教師,必須具備童心、愛心和耐心。

李老師提出教育者是否擁有一顆童心,對教育至關重要。教師的童心意味着擁有兒童般的興趣,教師的職業要求我們應該在任何方面都與學生有着共同的興趣愛好,多一種與學生共同的興趣愛好,你便多了一條通往學生心靈深處的途徑。當學生髮現老師和自己變得“一樣大”時,他們就會在不知不覺中把老師當作朋友。當老師撕下成人的面具,在與學生嬉笑遊戲時,學生也會對老師油然而生親切之情,而這正是教育成功的起點。當我們懷着李老師所説的用童心理解童心時,我們就能夠發現學生的可愛。即使學生做錯了事也是如此,因為孩子們總是懷着善良而美好的動機去做自己認為對的事,總是懷着渴望得到周圍人的讚揚、理解的心理去做自己認為對的事,或許會好心辦壞事,但當我們用童心去衡量時,就會變得平易近人,會讓學生覺得你親近。童心決定着童心,我們教育者的童心,是我們當好教師的必不可少的“精神軟件”。

沒有愛,便沒有教育。李老師説“離開了情感,一切教育都無以談起”。“愛”是李鎮西老師永恆的教育理念,也是深深打動我的一個重要原因。他始終如一和學生進行心與心的交流,他可以和孩子一起過年,一起玩雪、拼字照相,真正融入學生生活,在一次次的“師愛”理解中留下了精彩的生命瞬間。李老師告訴我們,當學生犯錯時,要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緒,心平氣和地瞭解學生犯錯的原因,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這本書讓我對學生的愛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愛,不單單是欣賞優秀的學生,而是“懷着一種責任把欣賞與期待投向每一個學生”;愛,不應是對學生的錯誤嚴加追究,而是“博大的胸襟”“對學生的寬容”;愛,不只是關心學生的學習、生活、身體,而是要“善於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理解學生的精神世界”。只要我們在日常教育教學中像李老師那樣真心愛學生,把愛融化在平常的一言一行上,只要我們的心和學生的心緊緊地貼在一起,對那些讓自己頭疼的學生像李老師那樣用“科研”的眼光去看,把在教育上遇到的每一個難題——班集體建設、“後進生”轉化、早戀、作弊等,都當作科研課題來對待,把每一個“難教兒童”(這是蘇霍姆林斯基對“後進生”的稱謂)都當作研究對象。這就需要我們還要有耐心,耐心也是教師不可缺少的素質。特別是在教育學生的時候,如果沒有耐心根本無法產生理想的效果。李老師教育學生非常有耐心,他從來都是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想問題。特別是對一些問題諸多的學生,更應該有耐心,教育是需要過程的,欲速則不達。像李老師那樣有了耐心再加上科學的方法,才能把學生教育好。《做的老師》這本書通過一個個鮮活的事例表達了李老師的育人思想,他為我們指明瞭教育教學的方向,使我們的心態變得平靜了,教育也從容了。

在讀《做的教師》這本書的過程中,我還有一個深刻的感受,那就是李老師無論多忙,每天都要進行的“五個一工程”:上好一堂語文課,找一個學生談心或書面交流,思考一個教育問題或社會問題,讀書不少於一萬字,寫一篇教育日記。這麼優秀的習慣真的.讓我們欣賞和佩服。在我們看來,這需要何等的毅力啊!可是他卻把這樣艱鉅的工作看成是自己的“需要”,而這種需要已經變成了習慣,就像每天需要刷牙、洗臉的習慣。這一切的一切,李老師做得有滋有味,樂在其中,實在讓人佩服!上好一堂語文課,找一個學生談心倒還容易,因為作為教師每天都會上課,批改作業並與學生接觸。只要我們精心備課,就可以提高每節課的教學水平,至少在原有基礎上有長進;要認真解決學生的問題就必須瞭解學生,找學生談話,教育幫助學生。而後三個“一”,即讀一萬字的書、思考一個教育問題和寫一篇教育日記要每天堅持的話,是要有頑強毅力的。魯迅先生説過:“時間像海綿裏的水,只要肯去擠,總是有的。”其實,不是有沒有時間的問題,是我們願不願意去擠的問題。有時,我們太浮躁,不能安心地進行教育教學工作;有時,我們太拖拉,總是把今天的事拖到了明天。如果我們每天擠時間爭取多讀些書,每天進步一點點,就像李老師那樣努力“做的自己”,不斷地超越自己——我今天備課是不是比昨天更認真?我今天上課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學生談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誠懇?我今天處理突發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機智……如果每天都這樣自己和自己比,堅持不懈,我們就會向“的教師”靠攏。這樣我們就可以越來越好,成為自己心中的教師。許多年以後,我們雖然不會都成為名家,但是我們一定會桃李滿天下!

讀了《做的教師》這本書,我的耳邊時時迴盪着這樣的聲音——永遠不要對你的學生揚起你的拳頭;永遠不要用刻薄的語言對你的學生説話;寧可讓學生欺騙十次,也不要冤枉學生一次;無論你的教育遇到了多麼大的困難,都千萬不要對學生説“你是不可救藥的”。讀這本書會讓我們尋找到做教師的幸福感,會讓我們學會如何科學民主地管理班級,努力走進學生的心靈。希望有一天,我們都可以説:教師,讓我的生活如此精彩。

有關做智慧教師讀書心得體會6

《塑造教師:教師如何避免易犯的25個錯誤》一書中,著名的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卡羅林博士,收集了職前教師們回憶的近200個在學生時代所經歷的最不愉悦,且記憶猶新的事件。這些事件,涉及幼兒園、中國小以及大學的學生生活,包括班級管理、學生活動、課堂教學、成績評定、師生交往等等方面,內容豐富,舉例生動形象,真實地反映凝固了教師在教育管理中易出現的種種錯誤。讀着這本書,如身臨其境,從所舉教師的錯誤當中,思索着,對照着,是一種很好的學習。特別是從這些案例中進一步理解了學生的感受,又一次站在學生的視角審視我們的許多教育現象和處理方法。

這本書更吸引我的是,在每一個案例後都有“處方”的形式,對發生的事件給予分析,幫助讀者找出問題的根本。這些分析根據人的心理髮展的理論,提出許多現代教育理念,強調了對學生的尊重、理解,關注、欣賞、支持、幫助,突出了作為教師應有的對學生真誠的愛,諸如:“當你身處一個手指責別人的時候,剩下的四個手指其實在指責自己”,“優秀的教師,善於挖掘不擅長表現的學生其他方面的優點”,“通情達理的老師會注意黑板禮節——尊重學生、理解學生上黑板做題時的感受”等等。

做教育教學工作10多年來的我看完這本書,我覺得教師的言行直接影響着學生的成功與失敗,表揚學生還是批評學生,促進學生進步還是抑制學生髮展,是我們教師應該思考的問題。想想自己也許在不經意間我的言語傷害了孩子,我卻不知道。這本書中介紹的知識能讓我恢復平靜,保持心理平衡。

教育是事業,而教師是職業。我們從事的`是教師這一職業,擔負的卻是教育的責任。師與生之間,維繫在一起的是愛,因而愛也就成為了教育永恆的主題。“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不留痕跡的愛,我希望自己能夠達到這個境界。”多麼樸實的一句話。正是這樣樸實的一句話,道出了張思明對教育的理解,表明了他對教育工作的態度——用心去做。

用心做教育,就要擁有一份童心。

教師與學生構成了教育的主體,教師是施教者,學生是受教者,而兩者並不是對立的,教師與學生間的和諧成為了教育活動得以順利進行的保障。在教育活動中,由於學生的年齡因素決定了學生的思想,他們有自己觀察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視角,作為與學生有一定年齡差距的老師,則必須要擁有一顆學生一樣的童心才能與學生走得更近,才能走進學生內心深處,使教育活動以最小成本取得最大效益。

用心做教育,就要奉獻一片愛心。

“愛孩子是連母雞都會做的事”。學生在老師的眼中就是孩子。既然是孩子,我們就得用我們的愛來教育他們。我們每天最主要的工作是什麼,上課、批改作業?不是,那只是我們工作中很小的一部分,我們主要的工作是把我們的愛給學生,並且,要把我們的愛給每一個學生,不要有所遺漏,因為,如果你仔細觀察,你會發現原來每個孩子都是那麼可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jiaoshi/kdmgo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