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教師 >

教師成長的感悟範文

教師成長的感悟範文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我們時常會受到啟發,對某些事或人產生新的感悟,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把這些感悟,想法都記錄下來。不過,要怎麼樣才能寫好感悟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師成長的感悟範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教師成長的感悟範文

教師成長的感悟範文1

今年學校發的是管建剛寫的《教師成長的祕密》。當我拿到這本書時會有種牴觸情緒,因為我覺得教育書籍太過深奧專業,以至於再玄妙的道理都變得味同嚼蠟,拿到這本書,同樣被我扔在一邊很久,直到現在要交讀後感了才拿出來翻翻,翻開書頁,很快被跳入眼簾的”不喜歡也能很出色”的詩篇深深吸引——興趣是一個偉大的騙局,扼殺了無數人潛藏的才能。看着既感性又理性的生動敍述,感悟着他深刻的感悟,為我敞開了新的視野。

《教師成長的祕密》對我這種新教師,彷彿像一盞指明燈,讓我從迷茫走向光明。這本書由五部分組成,分別是2·18%的教育基礎;120%的教育渴望;75%的教育奮鬥;63%的教育韌勁;10%的教育寫作。這五部分環環相扣,由淺入深。

先説教育基礎,對於剛剛踏上工作崗位的我來説比較自卑,因為很多老師都是師範畢業,而我是非師範的。畢業後選擇了教數學,大學裏學的《生物工程》專業知識也派不上用場,現實確實很殘酷。然而,今天我的心情好多了,他告訴我在學校獲得的社會工作的“基礎分”,約為2。18分。儘管我什麼都不會,我跟別人也就相差2。18分吧。

120%的教育渴望這句話告訴我們,“心想”是“事成”的必要條件,一個人能否有成功,就看他對成功的渴望有多強烈。成功的'祕訣是渴望。曾經,為了自己的教師夢,披星戴月的努力,最終成功了,也許這就是渴望的力量吧!

75%的教育奮鬥,也就是四分之三的努力。説來也是,一個人一天24小時,扣除8小時睡覺,2小時吃飯洗澡,剩下的14小時,也不要用滿,四分之三,也就是10。5小時,夠了。看似不多的十個小時,能做到的又有幾個?這時,我們就要學會拒絕,學會拒絕不必要的事情。總結管老師的一句話:當你明白拒絕一個東西,比獲得一個東西的時候,你成熟了。

當你有了成功的渴望,併為之付出努力的時候,不要忘了兩個字,堅持。一個人的潛能到底有多少,誰也説不清。只要一個有堅持力的人,不管基礎再差,只要認準了道,一條道走到黑,就能走到別人望不見的遠方。

管老師説:只要您拿起筆,將你教育中扥麻煩事寫出來,就會轉化為一個個曲折,吸引人的好故事,於是所有工作上的煩惱都轉化成了寫作的快樂。拿起筆記錄,安靜地回顧自己的教育行為,會發現自己做的不好的地方,需要彌補的地方。教育記錄本身,它具有教育補助,教育改良的功效。

在我剛剛踏上工作崗位的時候就遇到這本書,讓我感悟到了管老師深刻的感悟,讓我感知到了不一樣的世界。

教師成長的感悟範文2

假期裏,我讀了《教師的幸福人生與專業成長》這本書,肖川老師從理論聯繫實際的告 訴了我,什麼是教師的幸福。

原來的我一直覺得教師就是一個職業,是我的工作,沒有和幸福聯繫在一起,雖然我一直都很希望當一名老師,而且很喜歡我的工作,但是工作時間長了,慢慢的體會到了職業倦怠,有點感到疲倦,但又不知道該如何改變。

讀完這本書之後,我彷彿找到了我的出路,一直以後,人們都在尋找幸福,到底幸福是什麼?幸福就是一種感覺,敞開心靈去感受,幸福無處不在;幸福就是一種充實、閒適,沒有空虛感、匱乏感、無聊感,沒有內在的緊張、焦慮;幸福就是內心的平安,自由自在。教師的幸福感來自教育教學的工作和學生的成長與發展。

作為一名教師,我覺得,首先我的幸福感來源於我的學生,當我的學生們和我有互動的時候,當學生們在經過訓練之後有了好習慣的時候,當學生們課下可以和我開心的聊天的時候,我覺得我是幸福的。

要想消除我的職業倦怠,我的方法就是讀書。這幾年,我讀了很多關於孩子的書,也參加了很多關於孩子的講座,剛開始是為了我自己的孩子,可是學習了之後我發現我學習的這些東西竟然消除了我的職業倦怠,讓我找到了一個新的方向。通過學習感覺統合,我理解了後進生為什麼自己不能控制的`走神,手裏玩東西,甚至更嚴重的是多動症,自閉症等,這些都是他先天的有一定的缺陷,感覺失調,然後後天又沒有經過訓練,家裏也沒有重視,其實他們已經很可憐了,所以當我理解了他們之後,我忽然發現我的脾氣變好了,我有耐心了,而且特別想去嘗試着去幫助他們。我想我找到了更好的幫助我的學生的方法。

改變心態,不斷學習。不光學習心理方面的知識,在我的專業英語教學方面我也一直在不斷探索。同樣因為兒子的緣故,我開始研究了幼兒英語的教學。其實幼兒學英語就和我們的三年級學生學英語一樣,都是初學者。對於初學者,該如何學習英語?現在我們的各種培訓機構都有開設幼兒英語,有洪恩,劍橋等等,但是大多數英語教學方式還是我們原來的老辦法,一節課,學習一些單詞,學兩句話。我覺得這遠遠不夠,他們仍然在延續我們以前的學習方式—————翻譯式學習。現在回想一下,我自己的學習過程就是翻譯式的學習過程,當我想要説一句話,我要先在腦子裏有漢語,然後再一個詞一個詞翻譯成英語,所以,當我們和外國人交流的時候,我們就會反應很慢或者聽不懂。而且我們學習的東西都是中國式英語,很多單詞或表達方式外國人根本不用了或很少用,而人家常用的我們卻不知道。教材太老了。於是我開始搜尋有沒有更好的方式呢?學習英語能不能像我們學習漢語一樣呢?其實英語的學習方式應該是在大量的聽和讀的基礎之上的,從小我們應該給孩子尋找英文原版的東西。比如先聽,磨耳朵,聽大量的英文兒歌,在兒歌中孩子可以接觸到很多的詞彙,也許孩子並不知道那是什麼意思,但他可以會唱,最後甚至會讀。看英文繪本,可以從雙語的開始看起,不要告訴他這是蘋果,這是帽子,只是讀出來,孩子在看圖的時候就可以猜出來的。通過讀書,孩子學會了很多的詞彙。但是這些詞彙絕對不是單獨孤立的出現的,比如看見蘋果,他的腦袋裏不是先出現“蘋果”兩個字,然後再出現apple,而是直接出現apple,這樣就大大縮短了他的反應時間。其實總結一句話,就是學習任何東西都要在情境中去學習,而不能只是翻譯式學習。

其實通過這些學習,我的教學工作也有了進步,比如在上課時我注意給孩子們設置情景,比如我適當增加一些遊戲環節,讓孩子們更有興趣。在我的英語課堂中,也許在別人看來好像沒有多大變化,但是我自己覺得是有很大變化,而且效果要慢慢的顯現。我想,儘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快樂的學習英語吧!我在盡力的向這個方向努力,學生開心,我自己也樂在其中,這就是幸福吧。

最後,我想説,人要永遠處於一種學習的狀態!我經常對我的老公和兒子説這句話。越到年紀大了也許越不愛學習,覺得反正這麼大歲數了,就這樣吧!但是我覺得不管你學習什麼,只要你感興趣的,應該要不斷學習,學習之後會有新的發現,新的視角,也會有新的快樂!希望每一個人都能幸福!

教師成長的感悟範文3

3月23日上午,在心養國小報告廳隆重舉行“ 梅嶺街道名師發展工作室”啟動儀式。首先教育辦吳玉婷主任對各名師發展工作室提出了殷切期望,其次進行各名師發展工作室授牌儀式,標誌著名師工作室的正式啟動;再者頒發名師發展工作室導師證書,最後我們聆聽市進修學校陳淑端副校長分享“工作室之求”——求德高之名、求業精之名、求厚積之名、求擔當之名,為與會的老師們作了《教師專業成長的三大抓手》講座。

陳淑端老師講解教師的三個層次:

一、“工”僅僅把教師當做一種職業:一種謀生的手段;

二、“匠”有着精湛的教學技藝;

三、“師”有文化,有思想,有品位,有追求。

這三種層次,取決於你的選擇。“教師即研究者”是國際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理念。教師專業水平的提高主要依賴於教育科研。蘇霍姆林斯基就曾説過這樣一句話:“如果你讓教師的勞動能夠給教師帶來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至於變成一種單調乏味的義務,那麼,你就應該引導每一位教師走到從事科學研究的這條幸福之路上來。”這是對教師參與教育科研的最好概括。因此教師應積極投身到教育科研之中,以獲取自身專業化發展,實現自身生命價值。教育科研是教師專業成長的內在驅動力。教學即研究,一旦教師樹立了這樣的理念,那麼他的一切教學活動都是在研究中發生,在研究中開展,有效的研究活動,必然是帶來觀念的改革。陳淑端老師還提到教師專業成長的經歷:無視—外視—內視三個階段、被動—主動—能動三個轉變、生長—揚棄—生成三個過程。那麼,教師專業成長的三大抓手又是什麼呢?第一, 抓閲讀——教師成長·擴大視野,教師的專業知識應建立在廣博的科學文化知識的基礎之上。第二,抓基本功——教師成長·練好內功。這是教師知識結構的核心,也是教師向學生傳授知識的必備基礎。第三,抓研究——教師成長·課題帶動。實踐出真知,教學不只是課程的傳遞和執行的'過程,更是課程創生與開發的過程。

一個人,不是有了知識就能做好一名教師。一個教師超越其他教師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不斷地超越過去的自己。教師要不斷地超越過去的自己,就是要以樸素的感情,調整自己的心態;以奉獻的精神從事崇高的事業,以高超的技藝展示個人的才華,以不斷的追求提升自己的價值。我們將會發現教育不是機械式的重複,而是知識與心靈的創造,這樣才能走出職業倦怠的誤區,突破高原期,實現自我素養的第二次成長。

教師成長的感悟範文4

一、師者——襟懷與才情的合融

蘇霍姆林斯基説:“教育,首先是人學。”而語文,正是一門解放心靈、喚醒自我、發展個性的“人學”。着眼於學生的語言素養、思想提升、情感需求和個性發展正是作為師者尊重、平等、寬容的襟懷氣度的體現。

在如今的語境中,兩柄利劍正懸在語文教師的頭頂,因為大學聯考指揮棒,我們把教學中的閲讀變成了支離破碎的字詞講解與肢解了審美意味的層次分析,閲讀變成了應試的技巧訓練,鮮活的文學失去了血色,明眸善睞的抒情文字垂下了眼簾;因為網絡快餐文化,閲讀變成了一種純粹的感官刺激,閲讀原本具有的靈魂引領與對生活靈敏的感悟異化為靈魂缺位的文化消費,經典名著的閲讀變得無足輕重,正在一步步遠離我們文化閲讀的視野。這些對提高人文素養、夯實文化底藴起到了極大的反向作用,解構了閲讀帶來的審美愉悦與對歷史現實的文化感知。

讀一篇文章,就是走進一個時代,走進一個作家的心靈世界。讀莊子,是領悟“大道無形”、“遺世獨立”的無窮智慧;讀蘇軾,是領悟他“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情”的豁達。一切精奧的思想都藴含於語言之中。先賢留下的文字是一盞盞美妙的明燈,温暖着一代代後來者的眼睛。

二、課堂——民主與智慧的相遇

李鎮西老師在《自己培養自己》一書中提到教育要有“兒童視角”,在課堂教學中要用孩子的眼睛去觀察,用孩子的耳朵去傾聽,用孩子的大腦去思考,用孩子的興趣去探尋,用孩子的情感去熱愛。讓我印象很深刻的是李鎮西老師講授蘇霍姆林斯基《致女兒的一封信》中所體現的教育智慧,這是一堂學生討論“愛情”的語文課,李老師是針對學生的心靈需求而設計的教學問題,課堂上有精彩的思想碰撞,有感人的情感生成,最終孩子們明白了“只有以人的方式去愛的人,才成為真正的人。”“做一個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為有智慧的人的時候。”作為一名語文學科的教師,其實也承擔着育人、樹人的.責任,我們都可以成為現在所提倡的“全課程育人”的實踐者。

“總統是靠不住的”這句話是李老師經常對學生説的。尊重學生心靈的自由,培養批判精神,破除迷信。這裏的“迷信”主要是指學生長期以來形成的對教師的迷信,對名家的迷信,對權威的迷信和對多數人的迷信。教師不應以真理的壟斷者自居,我們是和學生一起追求新知的志同道合者。我在課堂上經常説的一句話是“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我以為課堂不必一昧示強,偶爾示弱,我們會收穫意想不到的驚喜。

三、理想——素養與應試的雙贏

李鎮西老師強調,在教育實踐中,教師要做到四個“不停”:不停地實踐;不停地思考;不停地閲讀;不停地寫作。最後李老師還特別強調“心態”的重要性。自己培養自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應該從點滴做起,從小事做起,不可不切實際,要切實定製自己的發展目標。心態要擺正,不要盲目追求不切實際的東西,作為教師,我們要自己培養自己。不必用堆疊的榮譽來證明教師的成功,教師的光榮就印刻在學生的記憶裏。要想成為一名好老師,要學會思考,在實踐中去體會,去感受。同時要將自己的感受、看法整理記錄,從中吸取經驗。為自己的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

人的成長,需要他人的引導,更需要自己的努力。李老師強調“自己培養自己”,並不意味着李老師反對他人的作用。從李老師舉的一個個例子中,我們也能看出,人成長的過程中,重要他人對自己來説是那麼的重要,如果那位唐老師沒有得到李鎮西老師的指導,也許還會在消極中度過每一天;“快樂小荷”如果沒有李老師的指導,也許永遠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老師……可見,人的一生,需要他人的引導,他人的點撥。而一旦人的自我成長的意識被喚醒,下面就要看他個人的努力了。

然而我們也不得不承認,在功利主義大行其道的今天,做一個循規蹈矩、專抓成績的教書匠無疑會更輕鬆。正如温先生説的:“理想主義嘛,就是要高一點,要有引領的作用”。做一個庸俗功利的現實主義者固然可以適應現實,但只有不懼變革的理想主義才能改變現實。任何新事業都需要有更多人願意當那個“理想主義者”,去勇敢實踐、去大膽反思、去切實改造。“與其詛咒黑暗,不如燃亮燈火。”

博愛存心,和光映面,不惑不憂,不懼不戀。

教師成長的感悟範文5

古人説受人以魚,不如受人以漁。人總是在學習中不斷成長的,讓別人教你有兩種方法,第一種是直接告訴你答案,第二種是告訴你答案的過程。

我是一名剛踏入社會的新教師,有太多的東西等着我去學習,等着我去探討,在這幾天組織培訓的過程中,我自感受益匪淺,又長了許多見識,在幾天的學習中我聽着每一位優秀的老師面帶微笑自信的講着他們的經驗,他們在工作中是怎樣做的,一些工作中會遇到的點點滴滴,我認真的聽着,做着筆記,我很喜歡吳老師講的一個論題,叫<超級執行令>裏面説:

{自我激勵,增加信心}:

一,我從不懷疑自己的.價值

二,我相信我能做得到

三,信心成就未來,能夠創造奇蹟

四,一個我連自己都不喜歡的人,又怎麼回去喜歡別人呢?

聽完後我細細地去想了很長時間,回想以前我有這樣想過嗎?對自己肯定過嗎?正像吳老師講的,態度決定一切,信心成就未來。 ,這句話説的是那麼經典!也是那麼的現實!一個人只要活着,不進則退,你跑得快,別人比你跑得更快,真的,這簡單的幾句話讓我明白了好多,而我擁有的太少。我的思想告訴我,我要努力奮鬥,努力去做到,雖然我現在沒有做到,但我不會因為任何原因而氣磊,反而我還要從現在開始給自己每年,每月,每星期,每天,都有規律,有效率,有計劃的給自己制定一個目標,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的走好我將要走的每一步,保證自己每天都進步,哪怕是進步一點點。我都要堅持。

別人的東西+改編修改就=自己的了,我深深地體會到,不管是什麼事,只要你肯努力,用心去完成,那麼我會自信的説:我做到了,在這幾天的培訓中,我覺得我長大了,在學習中不斷地成長,但這還不夠,很感謝領導給我這個寶貴的機會讓我學習,讓我對幼教事業有了一種新的認識,我一定在今後的工作中更加努力謙虛好學,讓自己更上一層樓!

教師成長的感悟範文6

《教師如何快速成長》這本書的羅樹庚老師,用輕鬆明快的筆調,把教師成長這個大主題説得非常明朗。在教師成長的各個階段閲讀此書,都能得到啟發。

作為一個剛剛走上崗位不到兩年的年輕教師,我非常慶幸在前輩的推薦下閲讀了此書,這讓我對於自己的教師生涯有了更強的動力和更明確的方向。

這本書總結了教師專業開展必備的六大要素:內驅力、學習力、行動力、溝通力、研究力和反思力。

首先是內驅力,教師的`快速成長源於自我內心的覺醒。當我看到內驅力這一章時,有一句話引發了我的深思:“你在為誰工作?”看到這句話的一瞬間我就想起某一次講座上聽到的另外一個相似的問題:“是你需要這份工作,還是這份工作需要你?”

因為教師工作的繁瑣,我聽到過不少人抱怨被安排了這麼多的雜事,抱怨這份教師工作遠不是外人看來那樣輕鬆,彷彿這份工作是自己不得已才做的,彷彿是在為別人而工作。其實,就像書裏説的,“不管是從養家餬口賺取工資的角度,還是從實現自身的人生價值角度出發,我們都是在為自己工作。”説到底,我們不是為學校工作,不是為家長或者學生工作,我們都是在為自己工作。

就像一個小太陽,每天的狀態都很穩定,自帶能量,走到哪裏哪裏亮。這樣的教師不需要外界鞭策,而是擁有自己的行為準則,能夠做到靜心教書,潛心育人。想要有強大的內驅力,我們必須改善自身的心智模式,把平凡、普通、瑣碎的工作與責任感、擔當精神緊密聯繫,讓自己成為一台發動機,如此才能像太陽那樣,擁有生生不息的能量源。

學習是一個默默積累的過程。書中形象地用兩種植物做類比,其中一種是火紅花。在火紅花最初成長的八個月裏,它只有拇指般大小。但是到金秋十月,火紅花就像着了魔法,它的枝葉花冠一天擴展3米。僅幾天的時間,火紅花便能迅速覆蓋一畝地的,並綻放出光輝四射的大紅花。對於個人的成長而言,我們個人的成長學習也就像火紅花的沉潛。作為教師,我們的沉潛就是苦練根本功,博覽羣書,醉心教學。現在這個高速開展的社會,人類知識的增長速度已經超越了我們個人的學習速度。如果不能靜下心來學習、閲讀,那麼只能面臨與時代脱節的命運。

教師成長的感悟範文7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我沒有讀萬卷書,所以下筆時常常諸多思考。《教師成長那些事》是一本貼近教育生活的書,書裏記錄了很多林老師和學生之間發生的點點滴滴,讀起來輕鬆愉悦,但細節裏透露出他對於教育的理解與思索,滲透着他對學生的尊重與關愛。

馬克·吐温説:“人的思想是了不起的,只要專注於某一項事業,就一定會做出讓自己感到吃驚的成績來。”我想,很多人都知道這一點,但真正做到,何其容易。若處於紛雜的環境,要保持一份淡定與從容,安靜自若地做自己堅持的事情;若處於困難重重的逆境中,不輕言放棄,把困難當做歷練,一切未使你倒下的必將是你變得更加堅強;當週圍充滿質疑與否定,怎樣找到正確的前行的路,堅守自己內心的善良與真誠,把愛的種子播散……專注,是摒棄了諸多紛擾的堅持,是一種值得敬畏的態度。你若盛開,清風自來,你若專注,成長如影隨行。

林老師從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出發,將感悟融於故事,以自己的經歷來告訴一線教育人,成長,只是專注的“副產品,專心致志做某一件事,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這本書林老師從教育成長,學生成長和專業成長三部分出發,以故事為主,真實註解了成長中的真理。

一、 教育成長,吾將慢慢求索

老子説:“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用力量征服別人僅説明孔武有力,而以個人的人格去感化別人,那才是真正的強者。走上教師崗位已經兩年,回想這兩年的時光,忽然覺得有些恍惚,好像忙碌中也在不斷進步,可是具體的成績似乎又屈指可數。教育成長,和同學們一起快樂成長,我想我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而在這條路上,善良與真誠不能丟,關愛與尊重不能捨,專注於教育教學工作,講究方法,注重過程,看輕結果。當付出和成效不成正比的時候,樂觀不氣餒,不斷反思與改進,相信,終會看到希望與曙光,慢慢實現自己的教育理想。

二、 學生成長,播撒愛的種子,記錄暖心時光

以我手寫我心,文字常常是思想的載體,把想表達的,想記錄的`留存下來。和學生相處,總會有這樣那樣的故事,把他們記錄下來,思考,整理,對於教師來説,也是一筆財富。那些和學生相處的點滴,記錄了學生的進步,也記錄了自己的成長。

將愛的種子播撒,記錄那些暖心時光,從中總結反思,集腋成裘,豐富自己,温暖他人。

三、 專業成長,發現最好的自己,過快樂的生活

有人説,每個人都是天使與惡魔的共同體,只不過選擇不同,表現不同。在專業成長上亦然,是選擇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還是選擇認真對待、專注於教育教學實踐與研究,兩種選擇,截然不同的發展之路。

在職業倦怠的時候,在失意煩躁的時候,靜下來思考,找到那個積極向上的自我,肯定自己,發展自己,相信“好我”壯大了,發展也會變得順暢。

成功的標準不是單一的,生活給每個人提供了不同的舞台,只要在自己的舞台上竭盡全力扮好自己的角色,將自己的價值發揮到極限,不管是令人矚目的,還是普通平凡的,那都是一個成功者。

作為教育隊伍中的一員,教師有義務、有責任做最好的自己,將善與美傳遞,播撒知識的種子,發掘學生最好的一面,使他們也成長為最好的自己。保持終身學習的態度,為了教育事業的發展,努力發現最好的自己,做最成功最快樂的自己。

教師成長的感悟範文8

七月酷暑難耐,驕陽似火,在這樣的天氣裏接到了xx界畢業生的電話,三年後的聚會如期而至,讓我多了一份期盼,那天有近三十人蔘加了,聊的最多的還是大學聯考,讓我感受最深的是我曾經的做法看到了收穫和快樂,從成績上看有十一人考取二本,三分之一以上是藝術和體育類本科,用它們自己的話説就是在國中階段就已經形成了自己的特長和目標。那時的他們在班級中是各種活動的排頭兵,是班級榮譽的創造者,特別是在九年級那麼緊張的學習環境中還要參加第二起跑線的錄製,現在回想起來那真的是一筆財富。從他們的字裏行間流露出的是對班級的愛,這也讓我深受感動,回來後久久不能平靜,寫點什麼最能宣泄自己的感情,寫些什麼呢?就寫班主任總結吧

八年教學生涯六年班主任經歷現在回憶起來五味俱全,有牢騷,又鬱悶,有氣憤,但最多的還是快樂,這樂來自哪裏,我認為教師的職業幸福感首先是基於學生對老師的肯定、信任、敬仰,來源於教師通過言傳身教,用自己的人格魅力使學生獲得健康的身心發展、形成健全的人格,這其中幸福感是教師和學生朝夕相處沉澱下來的亦師亦友的情感!

而這種幸福感的獲得取決於你對學生人生方向的導向,學生的幸福是這種幸福感的源泉,學生如何能夠幸福呢,做他們自己喜愛的事,這也是多元智能的最好體現,天生我材必有用,學生的個體差異是人生方向的指南針,難就難在教師的及時發現以及如何發展這種差異,良好的發展方向能讓學生充滿自信,也能讓他們更早的確定目標,避免在成長過程中走彎路。

美國醫生加德納通過對病人的分析發現每一種智能都有一定的生物學基礎,智能是解決問題或創造出對於一種文化具有價值的產品的能力,而智能是一個複雜,多元的.綜合系統,這裏就包括語言智能,數理邏輯智能,音樂智能,身體運動智能,人際交往智能等等,而這些不同智能就需要教師去發現,並判斷每一名學生的階段水平,從而為學生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我的做法是班級事務學生做,也就是“懶爸爸養勤快孩子”,做的好壞給出意見,讓他們自己提改進方法,我要做的就是觀察,爭取發現每一個孩子的特點,然後放大,久而久之班級事務就會有專門人做,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在特定方面的能力,還記得在20xx年的家長學校開幕式上我就説:“我會爭取發現每個孩子的特點因材施教,為學生的終生髮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儘管我有這種想法,但或多或少還有些性別角色觀的區別,這是我以前很少注意的問題,對多元智能而言男女生是平等的,只是由於我們的傳統觀念導致了我們總是認為男生的數理邏輯只能更好,女生在語言只能上有優勢,我們往往忽略了一些反面例證,書上説到這裏的時候我也好好回憶了一下,確實有很多例子證明男女生沒有明顯的智能差異,xx屆畢業時的班級第一名是女生,大學聯考這個班的第一名還是女生,上一屆學校第一名也有一個女生,再到現在這個班的第一名是男生,但他最突出的是英語,這些例子讓我認識到以前的一些觀念需要被打破了,我以前帶班喜歡的是有男子漢味道的男孩,更看重哪些温文爾雅,細心,温和的女生,往往對膽小,害羞的男生和用我們的話説有點瘋瘋傻傻的女生有些偏見,通過這本書上的介紹我覺得要想發現個體差異就要先打破我們固有的一些刻板觀念,因為這種觀念的存在會對學生起暗示作用,往往不會讓學生髮生轉變,尤其會讓女生產生不自信的影響,導致膽小,自我封閉等現象的發生。而這樣的現象產生能讓學生快樂麼?教師自己也就會因為學生而無法快樂。

總的來説享受教師的職業,欣賞你的學生,這樣教師的幸福感才會源源不斷。而影響教師職業幸福感的許多不利因素都可以從學生對教師的尊重、理解、感激中得到彌補。但要讓學生感恩你,你就必須學會感恩學生、呵護學生、尊重學生,真正做到這點並不容易,但我們必須身體力行。因為如果你只知道權威,那也許你會離自己的幸福越來越遠。

最後送給自己和學生一句話“你快樂所以我快樂”。

教師成長的感悟範文9

近日,我閲讀了由張萬祥老師主編的《教師專業成長的途徑》。該書選編了30位優秀教師的案例,分為“遨遊網絡的海洋”、“修煉自身的素養”、“把握命運的脈搏”與“沉迷教育的世界”等四個部分。文字的敍述採用了作者自述的方式,行文格式沒有嚴格的統一體例,篇幅參差錯落,頗有隨性而作之意。因此,讀起來很是輕鬆,我花了沒幾天時間就看完了全書。

掩卷之際,心中頗不寧靜。書中的每個案例的案主專業成長的道路迥異,但我又分明感受到他們身上有着驚人的相似之處。

一、熱愛教育

他們對於自己的職業,或是自己選擇,或是陰差陽錯,或是不得已而為之,但他們都有“既然選擇了,就要努力做得最好”的感懷。他們腳踏實地,開展着屬於自己的草根化實踐,或成功,或失敗,他們堅信“只要在做着,那就是一種學習”。

二、永不服輸

我發覺在他們的身上,都能或多或少的找到一股韌勁,他們不輕言放棄。對於命運的不公,對於同事的取笑,對於學生的刁難,他們抱怨過,他們憤怒過,他們傷心過,但他們還是艱難地挺了過來,最終在風雨後見到了美麗的彩虹。

三、筆耕不輟

印象最深的是那則關於“朱永新成功保險公司”的開業啟示。公司承諾,只要投保人每日三省吾身,寫千字文一篇,十年後若自感10年後未能躋身成功者之列,公司願以一賠百。即現投萬元者即可成百萬富翁(或富婆)。這則啟示雖充滿了調侃的色彩,但確讓許多人從中受益,書中這些年輕的案主多半是其踐行者。

四、做班主任

班主任工作辛苦,這是每個做過班主任的教師都能明白的.。但從痛苦中能堅持下去並能有所思考,你一定可以收穫別人所沒有的感悟與成長。上蒼其實是很公平的,他在你面前撒下綿綿陰雨的同時,往往會在你身後升起一片燦爛的陽光。遺憾的是,我們總喜歡在陰雨中自憐,卻常常錯過了身後的那片陽光。

90後學生的教育,已不是我們現有模式與以往經驗所能夠應付的。我們變得空前的無助與茫然。走出茫然,從無助感中徹底擺脱出來,或許只有一條道路,那便是直面這些困難以及由此而產生的內心恐懼感,將自己置身於研究之中,把課堂作為研究現場,把每一次教學交往活動作為思考的對象,在問題的找尋與索解中重新認識自己的生命價值,重新認識教學的取向與實施方式。

教師成長的感悟範文10

教師的成長是長期的過程,因為時代在變,對人才的要求也要與時俱變過程。本次的研修與我校一直在推行的“321”教學模式”中的精神不謀而和,並指導下一步做好課堂的組織活動。經過研修這種“紅袖添香’的幫助,不僅豐富了老師的專業思想,提升我們的專業能力,更重要的是對國家課程標準中能力的培養有了新的認識,對學生在活動中的評價做了系統的學習和思考。專家的指導,平凡中孕育着偉大,猶如巨石擊水,震撼着我們每一個人。愛與責任、堅強凝聚而成的教育詩篇,像泥土一樣樸實,像大山一樣厚重,課程中的案例具體操作性強,對概念的理解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特別是作業,如果你缺少了認真學習課程和具有一定的教學實踐這兩條中的一條,作業都不會有出色的完成,甚至不能完成。

研修的.收穫頗豐,欣喜之餘,有了更多的思考。教師如何才能適應21世紀對教師和課堂的要求?我認為應至少注意以下幾點:

一是真正做到以人為本,以生為本,以發展能力和增加知識為本。不斷加強學習,提高課堂中的學生活動推動能力,而掌握一定的評價手段和評價工具是必不可少的。學高為師,教師是教育者,也必須是學習者。我們要有一種永不衰竭的求知慾望,不斷超越自己。

二是“紙上得來終覺淺”,大學學到的教育理論要去躬身實踐,並在實踐中反思教育理念,才能真正掌握它的真正意義之所在。

三是提高師德修養和自身素質。師愛就是師魂,做到對學生有愛心、誠心、耐心、真心,用博愛去關心學生,用真誠打動學生,用毅力感染學生,用自信鼓舞學生,來激勵學生成長。

四是愛要有法可依。愛不能僅僅停留在心情上,鼓勵也不能僅限於空洞的語言,要讓學生感到成功的喜悦,讓學生認識到自己離成功相差多遠。老師要具有豐富的教育技能。

教育的未來,屬於志存高遠、勇於拼搏的青年教師!我堅信:青年教師會繼續認真學習研修課程,不斷更新教育理念,不斷豐富提升自己,努力成長為一名學有專長、教有成就的教師!

教師成長的感悟範文11

這本書,我看了兩遍。看完第一遍,好像什麼也沒記住,只知道作者是管建剛,從一個農村教師成為了特級教師,喜歡記錄,再讓我説別的,好像説不出來。於是,又開始看第二遍。看第二遍之前,我仔細琢磨了目錄裏面的5個部分:第一部,2。18%的基礎教育。第二部,120%的教育渴望。第三部,75%的教育奮鬥。第四部,63%的教育韌勁。第五部,10%的教育寫作。看着目錄,依稀回憶起每個部分裏面作者所記載的事例。然後,根據這五部分,我又重新閲讀了每個部分中的細節,看完後,隱約能感受到作者的堅持、執着、志氣、不服輸的個性,十年磨一劍,最終從一個普通農村國小教師煉成了一個特級教師。

那麼,這個特級教師究竟是如何煉成的呢?我想,主要有以下幾點值得我們借鑑與思考:

一、特級教師是“想”出來的

所謂“想”,這裏指發自內心的“想”,也就是渴望,也就是我們每個人在每個階段應有的人生目標。管建剛老師為了與在中心校的老婆平起平坐,他從內心生出渴望,確立了目標—從村小調到中心校,7年半的時間,他從村小走到了中心校,又源於他內心的渴望,又從中心校走到市裏學校,一步一個腳印,最終走成了特級教師。成為特級教師的管老師,似乎已經實現了終極目標,但是在一次與孫老師的談話後,他又有了新的目標:幾年後,他還要成為“有聲音”,能讓大家記住的特級教師。一個目標實現,又生新的目標,這樣永遠都有新目標。有目標才有方向,有方向才有前進的動力。要把目標轉化成行動的力量,不是在家裏等的就有的,而是每天的工作中,朝着目標的方向一點點前進。管建剛老師在書中提到,一輩子沒有活出亮色的人,不是他沒有能力,沒機遇,往往是他沒有真正的渴望過。我們經常“想過”要做什麼,卻不曾渴望,渴望更能激勵我們去付出行動。心“想”未必事成,只有把“想”化成渴望,從內心生出切合實際的目標,認準這個目標,一條道往前走,走到黑還要往前走,這樣最終才會見到黎明。

二、特級教師是“逼”出來的

書中有這麼一句話:一個人如果不逼自己一把,永遠不知道自己有多優秀。很多時候我們都貪圖安逸,過於溺愛自己,得過且過。或者常以不舒服,精力不濟等推諉工作。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數年以後,我們發現,工作了這麼多年,竟然沒有任何變化。然後就會後悔當初沒有拼一把。

逼自己,貴在堅持。來看看管老師是如何逼自己的。每天逼自己寫1000個字,每天逼自己跳1000下繩。天天如此堅持下來,身體好了,字也漂亮了。為了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他萌生出辦《班級作文週刊》的念頭,一直堅持到現在,辦了12年、600多期《班級作文週報》,雖然這12年間遇到層出不窮的困難,但是每遇到一個困難,他都逼自己想出一個的點子來解決問題,就這樣成就了他的作文奮鬥史。再説管老師給學生作文投稿,一次不成,投10次,20次,100次。稿子投出去了,石沉大海也要投,不以質量取勝,也要以數量取勝,這樣屢敗屢戰,終於成功了。就是這樣一個有堅持的人,他認準了道,一條道走到黑,就走到了別人望不見的地方。

逼自己,喜歡現在的工作。我們當老師的,也總會有很多抱怨。工資少,雜事多,沒名堂。但是不喜歡也要逼着自己逼着自己好好幹。因為幾乎沒有人能找到一個一輩子願意為之苦,為之累的工作,任何工作做久了都會煩。管老師在書中有這麼一個比喻:你和工作的關係,好比兩口子一起過日子,你想他的好,他就很好,你想他的壞,那就完蛋了。我們每天的工作都會遇到很多麻煩事,逼自己喜歡現在的工作,投入現在的工作,像陀螺一樣圍着工作轉,讓自己沒有時間去煩惱,把事情一件一件解決掉,你會覺得一天做了很多事情,就會很有充實感和成就感。現在,適當折磨折磨自己,將來,你會發現,流過汗的日子,吃過苦的日子,回味起來,是如此的美好。

三、特級教師是“寫”出來的

管老師在書中提到:每天花48分鐘的時間用在記錄上,記錄當天的教育喜悦,教育煩惱,教育小失敗,教育小智慧,記上三年,你一定能從平凡走向優秀,再記5年,你一定能從優秀走向卓越。細想我們身邊,不乏教育故事,不乏教育靈感,缺乏的是記錄的手。只有記錄下來,才會永遠保存,記錄,不是寫文章,它是隨意的.,一兩句,可以,八十句更好。不用構思,不求成篇,只要真實與及時。真實,才有價值。及時,是怕遺忘。遺忘非常可怕,當初的一點感想,第二天就會遺忘掉一大半,過幾天就忘得所剩無幾。只有記錄,才會讓你的靈感永遠的保存。

記錄,不僅僅是記錄成功的例子,更要記錄失敗的。只要你拿起筆來,將你教育中的麻煩與失敗寫出來,這一件件事,就都會化為一個個曲折的、吸引人的好故事。再回顧這些教育行為,你會發現自己做的不好的地方,需要彌補的地方,然後你就能及時進行教育補救。

記錄了一個又一個故事後,再對這些記錄進行分析研究,同類合併,異類分項,歸納出你的發現,這就是屬於你自己的教育故事,有屬於你自己的特點。接着再有針對性的看一些教育理論書,讀着讀着,你會發現,教育理論和自己的教育實踐有了相通點,你會發現,教育專著的閲讀並不枯燥,這就是寫而後讀。寫而後讀,它有針對性,能節省出大量的時間。從這個意義上講,“寫”給了我們最好的閲讀指南。

當我們老了,回顧這一個個記錄下來的教育故事,用這一個個記錄來印證我們曾經走過的教育人生。正如美國作家羅伯特基挺的話:當你變老了,你的身體越來越短,而你的故事越來越長。

我們每個教師不可能像管建剛老師那樣,都成為特級教師,但是我們每個人可以有成為“特級教師”的野心。認真做好每一件事,盡力不後悔,成為每個人自己心目中的特級教師。

教師成長的感悟範文12

書中告訴我們,“對於教師而言,模仿是成長的開始”。模仿不是一成不變的,因為課堂是一段永遠無法完全的奇妙旅程。就算拿着一樣的教學設計,因為教師個人因素,因為學情等因素的不同,上出來的課一定是不一樣的。對於教師而言的行動力,還有“留心收集學生的學習軌跡、思維軌跡和思想火花”。在工作的初期,每天忙着處理各種事務,雖然總是在做事情,但是每當一個人靜下來的時候,就會覺得不知這樣意義何在。

教育不只是知識的傳遞、技能的獲取,更重要的是師生、生生間羣體生活時情感的激盪、真情的體驗。我們最怕遇到“特殊”學生或是家長,遇到了就會有所抱怨。其實,與特殊學生、家長打交道,對於老師來説,正是成長中可遇不可求的良機。既然已經遇到問題了,那麼不如坦然一些,將解決問題當做研究問題,或許會有額外的收穫。道,對於老師來説,正是成長中可遇不可求的良機。既然已經遇到問題了,那麼不如坦然一些,將解決問題當做研究問題,或許會有額外的收穫。

交流的根底是學會換位思考,重點是不要把認知衝突上升為情感衝突。簡單來説就是對事不對人,意識到家長與教師是教育觀念產生了不同的認知,而不能上升到雙方在情感上產生相互排斥的地步。

研和教其實是理論和實踐的關係。我們需要帶着研究的情態去工作:一邊實踐,一邊研究;一邊研究,一邊反思總結。所以作為一名教師,我們不僅僅是教授某一門學科,我們要經常研究學科知識結構、學科培養目標、學科評價體系,要有既見樹木,更見樹林的智慧。

著名教育家加裏寧曾説過:“教師每天都彷彿蹲在鏡子前面,外面有幾百雙精鋭的.、富有敏感的,善於窺視你優點和缺點的孩子的眼睛,在不斷地盯着你。”現在作為一個一年級的新教師,我每天都面對着班上四十多面“鏡子”,我時刻都在從這些“鏡子”裏反觀自己工作的得與失,從這面“鏡子”中我也獲取了許多具有參考價值的信息。

這本書實在是讓我受益良多,不禁感慨真的要堅持閲讀,要選好書閲讀。“一個人會讀書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一羣人會讀書就可以改變一所學校的命運。千千萬萬個會讀書的老師,就會改變無數個孩子的命運,進而改變國家、民族的命運。”我不知道要多努力才可以改變孩子的命運,但是我願意以書做舟,不斷實踐、反思,讓孩子在知識的海洋裏自在舒展地成長!説實話,我不是一個愛讀書的人,但有時候,為了給孩子創設一種氣氛,也會裝裝樣子,但一般讀不到心裏去。但拿到《教師如何快速成長》,一個個貼合實際的案例,一件件發生在身上的困惑,在書中都可以得到通俗易懂的解釋,所以我認真讀了這本書,並且及時寫下了自己的感受。下面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感悟:這是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從教十餘年,沒有轟轟烈烈的成就,只是按部就班的上課、工作。生活的平淡無奇,沒有通宵達旦的痛苦經歷,更沒有和同仁們好好磨一節課,看到別人有什麼成就,會羨慕一天兩天,過後又成了雲煙隨風飄走,繼續着往常。我從來沒有逼過自己,沒有挑戰過自己,我想面對這樣的情況,我缺乏的不僅僅是勇氣,更重要的是過硬的根本功作為底氣。讀了羅老師的這本書,我時刻監督、鼓勵自己,從一節課開始改變,多多觀看教育大家的優秀課例,不僅僅看歷史這一科目的,集思廣益,全面學習,最初階段,哪怕是拿來主義,拿的完美也可以,因為羅老師説過,模仿不是一件丟人的事;備課方面,原來準備三個歷史材料,現在要準備十個,認真努力篩選,哪個更和課文課標相符,用哪句話解釋學生更容易理解,在備課上下足功夫;課中、課後及時寫出反思,作出調整,以備來年可以再利用,這樣既能給自己的工作留下痕跡,也能積累豐厚的材料,當時機來了,才能帶着滿滿的正能量敢於挑戰。

我們身邊的學生,有優秀的讓人羨慕,恨不能讓自己的孩子變成他,也有淘氣搗蛋讓人討厭,感覺無可救藥的,學習了羅老師的文章,我的心態平靜了很多,善待每一位學生是我們做老師的職責,善待學生,更需要我們謹小慎微。教育無小事,處處是教育。

有時,我們不經意的一個眼神、動作,不經意的一句話語,都會對孩子產生深遠。

不一定每個孩子都能邁進211重點大學的校門,我們更多的是普通人中的一員,老師要有廣闊的胸懷,高規格的人生格局,那才叫真正的師愛,我們需要包容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錯誤,不能侷限於他要背過哪個題目,更應該教他有良好的心態,面對困難、挫折時不屈服,不抑鬱。

教師成長的感悟範文13

暑假閒暇之餘,去書店轉轉。偶爾發現新書發佈中的教育類書籍《教師成長那些事》這本書。對於不甚喜歡枯燥教育讀物的我而言,起初是被樸實的封面與書名的簡單吸引,但是一拿到書,幾篇文章讀下來,真的是手不釋卷。買回家去,連夜翻讀,真是受益匪淺。

作者林金炎老師真實地記錄自己的心靈,透過鮮活的教育敍事,用文字築起一條堅實的、典型性的專業教師成長之路。在這條路上,我真切地能夠領略到一位一線教育人對教育的專注、對成長的反思及醇厚的教育情懷。

文中內容是以作者整天在心裏叩問自己:“我到底要什麼?”為開頭,寫出自己成長的過程。

曾經,作者很茫然。面對“不務正業”的老師掉下馬去,對於自己,是一個個不小的震撼!作者也不知道自己未來的路在何方?彷徨、躊躇、鬱悶、徘徊……

一次偶然的機會,作者想起了多年父親教導的一幅漫畫:一個挖井人拿着鐵鍬,挖了一個坑又一個坑,卻永遠也挖不成一口井。作者意識到自己不就是那個正在“挖井”的人嗎?作者開始改變自己,改變自己的思想,改變自己的行為方式。作者不再折騰自己!

是呀,其實每一個人都藴藏着兩個“我”:好我和壞我。當自己意志力不強,頹唐不振時,“壞我”就顯現出來了。

使人欣喜的是,作者認識到“教育是一個慢的藝術活”,懂得了如何等待學生的成長,如何“挖空心思”去教育、去改變我的學生;學會了用“孩子”去稱呼自己的學生;老師的眼裏開始沒有了“差生”、“頑童”、“後進生”,只有一個個具體的、實在的、個性的、五彩繽紛的孩子。

平日頭疼的教育案例,在這兒都能啟蒙,突然覺得教育貌似真的沒有原先想的那麼複雜。“做教師要做一個稱職、優秀、突出的'教師,做一個有教育理想的教師”。正如作者所言:教師因專注而成長,因成長而專注。

更令我欣賞的幾句話是:專注了,你會發現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節課都是變化的!每一個孩子都是新鮮可愛的!而自己更是全新的!

動人之處,唯“專注”二字。但正是這“專注”,難能可貴。尤其是基層教師,鄉鎮教師,面對的問題更多,他們的專注,需要更強的教育信念。本書作者採擷自己的工作點點滴滴,娓娓道來,訴説教師成長中的感動與堅持。既是對自己內心的詰問,也願與同路成長的教師共勉。

教師成長的感悟範文14

烈日炎炎的暑期,我用幾天的時間讀完了《教師專業成長的途徑》這本書籍。合上書本,猶自沉醉在書中30位優秀教師的一件件案例情景中, 心中感到無比的振奮。

一段段故事用真摯樸實的語言來描述,表現了這30位教師由普通教師轉化為優秀教師的成長足跡,在他們成長、進步的過程中並非一帆風順,也有成功有失敗,有痛苦有歡樂,有迷茫有清醒。象朱國紅老師初上講台執教就差點被家長哄下台,到後來在網絡上一炮打紅;賀傑老師從一名農村國小代課教師變為一名優秀教師,一直在網絡上“行走”並取得最後的成功;萬瑋老師在第一次當班主任的失敗教訓後深刻意識到“一個好老師除了有愛心之外更要有方法,而這個方法是不斷反思之後感悟總結起來的。於是,我下定決心,絕不犯相同的錯誤,絕不向困難低頭,也絕不做一個平庸無能的教師。”之後他經過努力果真的成了一名優秀的班主任,寫成了《班主任兵法》等文章;……。

誰説每一位優秀教師背後都有着不平凡的經歷,他們不也和我們一樣,終日與平凡單調的教書生活相伴,默默無聞地耕耘在屬於自己的那片田間地頭,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辛勤勞作。 就象張曼凌老師説:“想想,生活雖然平淡了些,但的確每天有每天的精彩,每天有每天的難忘,也每天有每天的收穫。這樣的日子雖是平凡的,但如果拒絕平凡,那麼平凡的快樂也會遠離我們。所以,我願意成為這樣一個平凡的,但卻也是快樂而充實的教書人。”朱國紅老師“在寂寞中走進了蘇霍姆林斯基,認識了陶行知,瞭解了朱永新,讀懂了李鎮西,愛上了教育在線論壇,寫出了百萬字的隨筆和札記。”他們雖甘心平凡,卻絕不甘平庸,成功的信念和獲取知識的渴望造就了他們的不平凡,而與網絡的相識更滿足了他們渴望交流、獲取更多知識,得到強大精神支柱的願望。而且讓在教育事業中志同道合者的思想的火花隨着網絡碰撞,把網絡作為平台來讓自己的教育才能、智慧得以充分展現。在網絡裏他們找到了使自己專業能力提高的有效途徑,而且學會了如何讓自己的教育生活過得更快樂和精彩,從而實現自我的價值。正象常作印老師所説的“網絡讓我的“教”更加活潑、民主;網絡讓我的學生“學”得更加自主自覺;網絡讓我的課堂精彩紛呈。”網絡竟然有着如此大的魔力,讓無數教育工作者神奇地運用它獲得成功,並在它面前充分展示着自己的魅力。

再看自己的教學生涯,也已經有了幾年,這幾年也有工作的快樂和幸福,也有對教育的困惑和不解,可我卻很少把它們訴諸筆間,或與人分享。只是在這兩年,我才真正有點感受到了網絡學習的意義,知道了它的重要性,也開始拿起了筆,進行艱難的寫作實踐,收穫甚微。在平時的教學中,我也和書中的人們一樣滿懷抱負和理想,從不曾氣餒過,儘管屢遭挫折,我還是滿懷愛心地對待學生。對國小數學實驗教材不熟悉,我就每課認真備課,查翻資料,向其他老師請教,反覆鑽研教材,盡力上好每一堂課。可是做了這些就行了嗎?認識了書中的這些網絡名人、優秀教師、模範班主任後我自慚形穢。我所做的其他老師不也都在做的.嗎?有什麼值得誇耀的呢?埋頭苦幹,只能算是教書匠,新世紀的教師需要具備更多的知識和能力,需要更多地運用教育智慧來教孩子,只有教師成長了,學生們才會得到更大的成長。而我現在只看了幾本教育專著,沒有開創一條適合自己能使自己快速提高教育教學水平的道路,在教學上沒有任何創新和發展,我現在只是一個極其普通的沒有任何作為的教師,我感到自己知識的貧乏,自身的素質有待提高。如何改變呢?我想只有學習、學習、再學習,反思、反思、再反思,多讀教育理論專著和一些有關專業教學的文章,向名家名師學習,學習他們的教育智慧,並形成自己的心得智慧。象魏智淵老師説的那樣:“是的,我希望在自己的一生中,哪怕是晚年,都能夠不斷地去讀書,不斷地超越自己。”只有這樣,我的教育生活才會有可能更精彩些,因為教育是我一生不變的夢想。

教師成長的感悟範文15

走親訪友,短途旅行,避暑納涼暑假裏的每一天就在歡歡喜喜、充充實實的高温天氣中悄然度過。眼看着假期一天天接近尾聲,心裏不由得暗生焦急之情《教育中的心理效應》還原封不動地放在原處。終於在最後期限即將到來時,忙不迭地翻看了這本書的第一頁,照本書説來,大概可以稱為最後通牒效應吧。

本以為心理學之類的書很枯燥,都是些抽象的專有名詞和概念,沒想到每篇文章正文前的經典實驗、故事及問題情境,喚起了我閲讀正文的興趣。看此書,就像在聽一位哲人娓娓道來,書中教育活動中的心理效應和規律闡釋得如此清晰明瞭,連我這種理解能力欠缺的人恍若也讀懂了其中的道理,受到了些許啟發。那些案例似曾相識,幾乎都發生在我們的教育活動中,而很多效應我們都在自覺或不自覺地運用。不過,冠之以頭腦風暴效應、南風效應、蝴蝶效應等專業名詞,我們的教育活動似乎也凸顯出它的深度和價值來了。

讀到書中真實的謊言一文,我不禁對書中的羅森塔爾效應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羅森塔爾撒了一個權威性謊言,讓上了名單的後進生在8個月後成績有了較大的進步。且性格活潑開朗,自信心強,求知慾旺盛,更樂於和別人打交道。在心理學上,這種由他人的期望和熱愛使人們的行為發生與期望趨於一致的變化,稱為羅森塔爾效應。這種效應在教育中也屢見不鮮。

我班上有個姓馬的男孩子,年齡偏小,貪玩好動,學習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成績在班上差不多穩居倒數第一,孩子們嫌棄他,不願和他玩,常常喊他大笨蛋。為了糾正孩子們的錯誤想法,為了使馬同學重拾自信心,能在原有的基礎上獲得些許進步,我努力讓馬同學感受到我對他的期望。一年級期末評語欄內,我這樣給他寫道:大凡後來有巨大成就的科學家,小時候大都是調皮又聰明的,不過他們後來都是把聰明仔細地用到學習上去了。新學期,老師相信聰明的你會越來越棒在課堂內外,相比其他孩子,我更關注馬同學。上課時,他偶爾會專心聽講,我立即表揚他:你們看馬同學眼睛炯炯有神,閃爍着智慧的光芒哦做作業了,他偶爾字寫得比較工整,我馬上誇獎他:你稍一認真,字就寫得端端正正,真能幹儘管他差不多每次最後一個把課文背出,每次測試成績總在六、七十分間徘徊,可我仍然沒有放棄對他的期望,堅持指導他背好每一篇課文,訂正好每一樣作業,每一張試卷。也許我的不離不棄感動了馬同學,小傢伙在期末複習階段給我一張小紙條,上面寫着幾個歪歪扭扭的鉛筆字:周老師,您放心,我會努力的,我的目標是90分以上!多麼美好的願望,多麼要求上進的孩子!我的內心湧起一股暖流,摸着他的頭説:好孩子,老師相信你會成功的。果不其然,這孩子在期末考中取得了90。5的好成績,位居倒數第二,他那胖乎乎的小手興奮地拉着我的衣角説:周老師,我考到了。雖然馬同學目前仍然屬於班中的後進生,但對於他來説無疑是一次較大的進步。

我想:我們對孩子的期望通過自己的'情感、語言和行為傳遞給學生,學生一定能感受到這種期望,認為自己是聰明的、優秀的,從而提高自信心,不斷突破自己,超越自己。我們何不用一種發現的眼光,期望的心理,鼓勵和培養的態度和行動,用我們的智慧啟發每一個孩子,孩子身上一定會產生獨特的羅森塔爾效應。但願我們真實的謊言下,能創造出更多的神奇。

你喜歡他,他就喜歡你名為互悦機制的心理效應也很有教育價值。班級裏的你喜歡他,他就喜歡你表現在學生和學生,學生和老師的相互喜歡,我認為這種兩情相悦應建立在學生和學生,學生和老師的相互尊重、理解、寬容和信任之上,從而彼此產生好感,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和班級和諧的氛圍。

班上有個學生姓金,是個活潑好動、調皮搗蛋的孩子,加上塊頭大,經常把同學弄哭。金同學的家長又常把過錯強加到別人孩子身上,既不承認孩子的錯,也不接受老師的建議,以為老師故意找家長的茬。這樣一直惹事生非的孩子,幾乎沒有孩子喜歡他,作為班主任的我也感到很惱火,要説喜歡談何容易。這樣的孩子,這樣的情況,置之不理肯定行不通。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發現金同學有一個顯著的優勢,就是飯量大,不挑食,每次就餐表現最好的就是他,也許這是唯一能樹立他良好形象的地方。因此,我推薦他擔任他們桌的桌長,孩子們也同意了。金同學工作非常熱情,尤其在我面前更加幹勁十足,吵架也罷,擔任桌長工作也好,無非是為了引起大家的注意,體現他個人的價值。一次,他這桌的孩子把飯倒翻了,我趕緊拿了掃把打算清掃。金同學立馬放下手中的調羹,扯着大嗓門向我喊道:周老師,讓我來,你去吃飯好了!説着,一個箭步過來就把掃把拿走了,很快就把地上的飯粒掃得一乾二淨。看着他一副小大人的樣子,對他的喜愛之情油然而生。回到教室,我第一時間表揚他:金同學雖然年紀小,卻工作認真,勇於承擔責任,真是個小小男子漢!從此,他努力以男子漢的標準要求自己,髒活重活搶着幹,還主動為班級、為同學幹這幹那。金同學還會和同學吵架,我故意把原因歸結為因為塊頭大,力氣大,才不小心把同學弄哭,還給他戴上高帽子:你是班上的大哥哥,一定能保護好班上的同學們。每次,他都會不好意思地低下頭,若有所悟地點點頭。漸漸的,孩子們喜歡上了金同學,金同學也喜歡上了大家。正如書中所説,走進教室,回到家裏,告訴我們的孩子吧,他們是被接納的&39;,是被喜歡的,也許這會成為孩子新生活的開始。這就是你喜歡他,他喜歡你的心理效應帶給我們的驚喜。

《教育中的心理效應》以淺白的語言、生動的故事、有趣的實驗及鮮活的案例介紹和演繹了眾多心理效應,條條效應都為我們的教育工作提供了科學實用的方法,是一本必不可少的學習用書。如仰八腳效應教我們為師者不僅要可敬,還要可親;暗示效應啟迪我們從各方面入手,用多種方式讓班級充滿暗示的積極力量;80155法則告訴我們班級管理應預防為主,干預有方,他律不如自律

幾小時囫圇吞棗般的閲讀僅僅是走馬觀花,泛泛而讀,其中的道理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好書不厭千回讀閒暇之餘,一定會再次走進它細細研讀,對心理效應達成真知真信,並自覺自願地將它們付諸行動,從而產生教育的效應。而每一個孩子,無論優秀還是後進,無論喜歡還是惹人厭,都是展現在我們面前的一本本生動的圖書,需要我們用愛接近,用心體會。只有讀懂了他們,我們才真正實現了教育的效應。讓我們走進每個孩子的內心,用心靈碰撞心靈,用智慧點亮智慧,在讀書中,在和孩子相處的每一天,共同行走在快樂的成長道路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jiaoshi/ng0mw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