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技工 >

國小信息技術教學原則與教學方法

國小信息技術教學原則與教學方法

俗話説:教無定法。但是好的教學方法卻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國小信息技術教學中,遵循信息技術的教學原則探索好的教學方法可以為良好的教學成效提供保證。

國小信息技術教學原則與教學方法

  一、 要為學生創造一個自主學習的環境

要有效地實施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首先需要給學生營造一個自主學習的環境,讓學生參與到整個教學活動中去。

首先,要針對所講課程,為學生制定一個總體目標,並充分利用了計算機的可操作性、實用性及創造性等特點,在第一次課上就把目標告訴學生。例如,在講授文字處理軟件Wrd時,就可以告訴學生最終將要他們自己設計一份電子小報,並向學生展示電子報的範本,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其次,對教學內容進行分類併合理安排,不同的教學內容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通常把教學內容分為三類,一類是最基本的內容,是所授課程的基礎。學生只有掌握了這些內容才能對所學課程有一個基本的瞭解,這類教學內容往往由老師帶領學生系統學習。完成了基本內容的教學,學生入了門,就可以帶着學生開始他們的任務設計,在任務設計的過程中,還會碰到許多沒有學到的知識,這些內容就是第二類教學內容,它們將是教學中的重點,一般是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提出的問題,這類內容教師只要給予適當的指導,學生完全可能自己從課本上或計算機上獲得,所以這類教學內容可採用以學生自學為主的教學方法。第三類教學內容,是學生通過自學後仍然心存疑惑,難以明白的內容,即教學難點,這類內容需要教師點撥。屬於普遍存在的問題,就需與全體同學一起討論研究,屬於個別問題則單獨輔導即可。這樣,從教師帶着學到自學加輔導,學生將逐步養成到自主學習的習慣。

再次,重新規劃、安排教學內容。在學習基本內容的過程中可以改變傳統的講授方法,依照循序漸進原則,把教學內容設計於一個個實際任務之中,每次課學生見到的仍然是具體任務,只不過這時的任務都比較小,功能也比較單一。教學過程就是教師帶領學生利用電腦完成一個個實際任務的過程。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逐步建構起自己的信息技術知識。

  二、 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

為了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讓他們真正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在教學過程中,還特別要注意在任務中設置一些認知上的衝突,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

讓學生在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去學習,他們學到的不僅僅是新知識,還學會了應該在什麼地方,什麼時候去應用所學到的知識。更重要的是他們從中學到了處理問題的方法。

  三、引導學生在探索中解決問題

在教學過程中,也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不僅是教學過程的設計者,同時還應該是教學活動的引導者和參與者。

在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教師要特別注意引導學生獨立思考,主動探究。讓他們在探究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使他們逐步學會獨立思考,學會在探究中解決問題。

以學生為主體,並不意味着忽略教師的作用,在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任務更加艱鉅。在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主動探究活動中,教師要善於發掘學生思維的閃光點,並適時給予鼓勵,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同時還要善於發現並抓住學生在探究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及時給予啟發。

  四、 讓學生進入主體角色,成為知識的主動建構者

無論是設計任務,設置認知衝突,還是教師的循循善誘,目的都是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讓學生逐漸進入主體角色,主動去學習,自主地去學習,成為知識的主動建構者。這也是以學生為主體原則的最終要求。

筆者認為,教師的任務就在於將學生引向自主學習的道路,並引導他們學會發現,學會思考,學會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最終自己能提出問題,經過思考,自己能解決問題。

  五、以學生為主體,突出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首先要為學生創造儘可能多的環境和機會。只有在自主學習的環境裏,學生才有可能去發揮創造,只有讓學生動手去實踐,他們才有機會去發揮創造,去獨立思考,才會有所創新。此外,在課堂中形成的相互學習和交流的氛圍也是非常必要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對於信息技術這門創造性思維極強的學科,交流不僅可以提高學習的興趣,更可以拓寬思路,激發靈感,促進創新.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jigong/6kqw6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