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農業 >

《跟蘇霍姆林斯基學當老師》讀後感(精選3篇)

《跟蘇霍姆林斯基學當老師》讀後感(精選3篇)

當閲讀了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體會呢?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跟蘇霍姆林斯基學當老師》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跟蘇霍姆林斯基學當老師》讀後感(精選3篇)

《跟蘇霍姆林斯基學當老師》讀後感1

近期認真仔細閲讀《跟蘇霍姆林斯基學當老師》一書,我一邊讀書一邊慎重的反省自己,以致內心波濤起伏。時而興奮,時而滿意,時而慚愧,時而內疚。尤其是讀到這本書的自序中這樣一段話:“當一種教育能夠讓孩子如此熱愛生活,熱愛這個世界,這種教育就是世界上最美好的教育,也是真正的教育。當一個教師能夠幫助孩子用自己的眼睛和心靈發現生活的美,感受到世界的永恆,這樣的教師就是真正的教師,也是最優秀的教師。

作者為什麼會發出這樣的感歎,想成為像蘇霍姆林斯基一樣的老師,當我仔細讀完文章以後,我覺得自己能夠走進了作者的內心。在作者看來,現在教師對後進生教育只強調道德標準和行為規範的掌握,忽視讓學生去遵守,去形成習慣,言行脱節。根據作者的這一內容再來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想想真的是有這樣的困惑。

“後進生”不僅是學習、紀律、思想品德方面相對落後的學生,如今還包括團結協作、性格、情感、信念等方面上的相對落後。後進生表現各不相同,有的孤僻、自私、有的敏感、好鬥、有的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學習厭倦、考試恐懼。轉化後進生的教育工作一定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抓住心理特點,從大處着眼,從小處人手,認真分析原因,對症下藥,才能真正實現轉化的目的。

一、對智力因素造成的落後生的管理。

智力因素包括記憶力、思維能力、想象能力、認知能力等,多數孩子的智力因素是差不多的,但也有個別智力較差,表現在對知識的理解能力、背誦能力、分析能力認識能力差。儘管學習很努力,但成績還是落後。對於這種學生急不得,像我們班的明玉就屬於這種情況,班級工作非常積極,對學校佈置的任務也能及時完成,作為中隊長學生常常覺得她學習不夠優秀而對她有意見,我利用她的優勢及時表揚她,多鼓勵她,不把她的'目標定的太高了。只要每天有提高就行,讓她每天看到希望,我發現近段時間不管學習還是練字她都有很大進步。

二、對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後進生的管理。

班上有的孩子幾乎每一件事都是家長給做,自己沒機會去做也不想做。以至上學後,經常忘帶書和筆,生活不能自理,依賴心理極強,做任何事都沒上進心,遇事只會哭,做事拖拉成績落後。

對於這種學生像思宇同學,在班級上,我安排了幾個生活自理能力強的同學和她一組。在學習上,我又帶領大家開展了一幫一活動,讓學習習慣好的同學在學習上幫她。從班內挑選表現良好的同學進行幫扶,由此形成互幫互學、比學趕超的良好學習氛圍,從而產生較大的動力,不僅能感染、激勵學生,而且還能約束“後進生”,使他們養成健康向上的道德風尚,過了一段時間,像帶飯費之類的事情,她也能一次完成,連續好幾次被評為班級的進步星。

三、對庭因素中單親家庭造成的後進生的管理。

有些孩子本來活潑可愛聰明伶俐,由於父母的離異造成孩子心理壓力過重從而使孩子焦躁,敏感,特別在乎別人的表情和眼神,怕別人議論,疑心過重,經常違反紀律,找回自己的心理平衡。像瑩同學學習上不求上進,對任何事也漠不關心,注意力不集中,成績下降。通過學習使我懂得了對於這種學生我們要多給她關愛,讓她感受到班級的温暖。班級活動讓她多參與,使她早日融入班級生活。

與教育毫無關係的教學是沒有的 ,也是不可能的。教育,不僅僅是傳授知識,讓學生領會知識裏的思想,它更應該是站在孩子面前的把這些知識和思想帶進課堂的教師。面對那些由於各種原因而學習困難的孩子,我們要做的覺不僅僅是提高他們的成績,更應教會他們自己去發現生活的歡樂,孩子去熱愛生活。

《跟蘇霍姆林斯基學當老師》讀後感2

如果説平時繁忙瑣碎的工作令我們無法停下腳步靜心思考,那麼假期就填補了此項空白。我們可以心無雜念,沏上一杯茶,欣然捧起一本書,獨享文字帶給我們心靈的愉悦與純淨。

寒假前,王校長為了給每位教師補充精神食糧,每人發了兩本書,供大家閲讀。在此我很感謝校長給我閲讀的書籍,給我提供了學習的機會。

在這兩本書中,我最喜歡的一本就是《跟蘇霍姆林斯基學當老師》這本書,書中內容豐富,語言平實而又不失色彩,揭示出了我們在教育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並且指明瞭方向。讀完後心中豁然開朗,使自己的精神世界又充盈了很多。

在我們平時的教育中也許被應試的棍棒追趕的只剩下關注成績,而忽略了對孩子最本真的教育,例如善良、勞動、閲讀等。這些都是我們應該意識到,並融入教育過程中的。書中提到,沒有勞動在教育中的參與,教育中的其他方法、手段、智謀將在很大程度上喪失意義,因為教育歸根結底是人的教育,而且從本質上説,一切教育方法、手段和智謀本身就是勞動,其期望取得的教育效果也必須以勞動為基石。

其次,我們在教育過程中總是缺乏一種教育的藝術,我們總是試圖把一切規定與限制灌輸給學生,並想讓學生做到。我們開班會,苦口婆心地説教,讓孩子背誦國小生守則,最終我們的教育效果又怎樣。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我們對孩子説:“不許摘校園裏的花。”如果把這句話變成“每個人都應當在校園裏栽一株花,精心地去照料他。”我想這兩種説法之後呈現給我們的將是兩種不同的教育效果,這就是教育的藝術。作為一個教師,我們往往少了一個思考教育藝術的環節,給孩子更多的是一個消極、限制的言語,最終的教育效果可想而知,我們還極度地生氣,現在看來,只能説明我們不夠聰明。

教育的實施者是教師,在這本書中,有幾個故事談到了老師,例如《讓美好的詞彙不在沉睡》、《孩子喜歡那些喜歡孩子的人》、《用一輩子備一節課》等。這些故事猶如一面鏡子,讓我一再審視自己,認識自己。

美的語言給人以美的享受,而我並沒有過多的應用這把精美的鑰匙,輕輕開啟孩子們的.感情和記憶。

我們不停地讓孩子積累好詞佳句,但學生的語言大多數都是蒼白的,詞不達意,很難寫出流利明白的文章。當然原因是多方面的,我們沒有讓孩子頭腦中那些積累的詞彙活起來,變成自己的思想輸出去。孩子只是在接受,沒有創造,這些詞彙就像籠子裏的鳥,沒有自由,漸漸失去了飛翔的力量;它們是一支幹枯的花朵,沒有顏色,也沒有芳香。這就需要我們在孩子面前打開通往周圍世界的窗口,在孩子的腦力勞動中,引導孩子藉助詞彙來思考,進行生動的創作,認識客體、事物、現象和周圍世界。教師要用美的語言給孩子開啟一個無限美的世界,引導孩子不僅欣賞而且參與創造這個世界。

愛是一個教師職業素養的核心體現。孩子喜歡哪些喜歡孩子的人。這不禁讓我反思,我喜歡孩子嗎?也許在平時的工作中,自己缺乏了耐心,處理問題時多了一份急躁。在教育過程中,我們更應該讓孩子體會到老師理解孩子,熱愛孩子的心。我們始終不要忘記自己曾經也是一個孩子,我們就以最博大的愛與理解去對待孩子,從而成長為一名真正的教師。

説到教師,最重要的一項技能就是上課,而我讀了這本書之後,讓我明白,要用一輩子備一節課,一節課其實是表現的一個教師的全部。這裏包括他的知識儲備、閲讀視野、價值判斷、教育智慧、精神風貌、人格魅力……而這些決定了一個教師究竟是以一個怎樣的形象出現在學生面前,甚至僅僅從一個教師的外貌上也可以看出一個人的精神氣質。一節比較理想的課,絕不僅僅是上這節課之前花費幾個小時,十幾個小時就能實現的。

課堂是反應教師修養的一面鏡子,教師只有一輩子不間斷地讀書,學習,加強自身修養,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才能使自己的每節課都對學生的發展有益。

《跟蘇霍姆林斯基學當老師》讀後感3

讀書能讓人保持平淡的心境。有人把讀書比做精神的呼吸,此話的確有道理。工作累了,讀上一段,在浮躁的現實中尋得一份寧靜平淡。書的魅力就是陶冶人的性情,淨化人的心靈。

“腹有詩書氣自華,最是書香能致遠”。一個愛讀書的人,必定是個文化素質較高的人。可見,作為一名教師,讀書更為重要。

看到《跟蘇霍姆林斯基學當老師》這本書的自序時,我不知道作者為什麼會發出這樣的感歎,想成為像蘇霍姆林斯基一樣的老師,但當我品味完第二輯的文章以後,或許我已經有些瞭解作者的想法。

在作者看來,現在的教師對後進生教育只強調道德標準和行為規範的掌握,忽視讓學生去遵守,去形成習慣,言行脱節。根據作者的這一內容再來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想想真的是有這樣的困惑。 新課標下的“後進生”不僅是學習、紀律、思想品德方面相對落後的學生,如今還包括團結協作、性格、情感、信念等方面上的相對落後。他們不僅給老師帶來繁重的工作,影響學校教育教學質量,而且也會給家庭帶來沉重的精神負擔,如得不到正確的.引導和管理將給社會造成許多不穩定因素。後進生表現各不相同,有的孤僻、自私、不合羣、有的敏感、好鬥、有的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學習厭倦、考試恐懼,有的同學為了躲避同學的歧視逃學曠課,心中充滿了仇恨,有的甚至偷東西,破壞公物等。這些學生是學校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過程中,由於學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及個性心理的差異,加之於一些家庭教育、學校教育手段的粗糙而形成的產物。

讀書能讓教師博學多才,悟性提高。新課程改革,對教師駕馭課堂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教學不能再跟以前那樣照本宣科,一味地講解教材,而是要師生互動,要聯繫實際生髮,擴展。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有豐富的知識儲備,更要有很好的悟性,今天的讀書體驗就是明天的課堂實踐。只有教師書讀多了,知識面廣了,領悟能力強了,在課堂上才會如魚得水,遊刃有餘,課堂才能高潮迭起,精彩紛呈。這樣,學生就會在享受中快樂學習,教師就會在享受中輕鬆施教。

本書最大的特點是用文藝的形式闡述道德教育問題。例如書中的小故事《嘲笑老奶奶》。有一天孩子在操場上踢球。他們玩得很開心,很快活。一位很老的老奶奶從操場旁走過。她眼神不好,走得很慢,用枴棍探索着路。有一個孩子扔出了一個球,球正好滾到了老奶奶的腳下,碰到了她的枴棍,枴棍從她的手中掉到了地上。老奶奶停下來,不知所措,她不知道該怎麼辦。她彎下了身,尋找着枴棍,而枴棍早已飛得老遠了。老奶奶看不見它。孩子們笑着,而老奶奶站在那裏哭。誰也沒有想到他們在這一時刻正在做着一件大壞事,這就是一個人嘲弄另一個人。還有《為什麼奶奶走了》三年級的國小生瑪裏卡要去上學,媽媽在為她準備。她為瑪裏卡熨裙子並幫她穿好裙子。然後給瑪裏卡戴好紅領巾,小姑娘不久前才加入少先隊。然後又幫瑪裏卡穿好紅皮鞋。瑪裏卡不喜歡紅皮鞋,她説:“我想穿綠皮鞋。”媽媽給了她綠皮鞋並幫她穿好。但綠皮鞋也不合小姑娘的心意。她脱下了綠皮鞋,對媽媽説:“我想穿黑皮鞋……。”媽媽遞給了她黑皮鞋並幫她穿好。奶奶做在窗旁。她看着瑪裏卡,搖了搖頭。當瑪裏卡説黑皮鞋她也不喜歡時奶奶沉重的歎了口氣,走出了屋子。為什麼奶奶走了?作者使用的語言親切、樸實、具有兒童韻味。那抒情的語調、詩一般的風格,緩和了個別作品直接的教誨和道德説教的味道,更多的留給人思索的餘地!

讀書能提升教師心靈脩養。讀書不僅能增長知識,開闊視野,還能滋養我們的人生底氣。人們往往把教師看作是有學識、有文化、有修養的人,無論説話做事,都得高標準,嚴要求,總區別於其他工種。一個有讀書習慣的教師,經過書籍日積月累的浸潤,氣質就會逐漸變得高貴而不媚俗,性情逐漸變得細膩而平靜,內心逐漸變得博愛而不自私,一句話,讀書可以使教師的靈魂變得高尚而偉大起來,這樣的教師,自然就會贏得別人的尊重.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nongye/33ny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