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農業 >

《跟蘇霍姆林斯基學當老師》讀後感(薦)

《跟蘇霍姆林斯基學當老師》讀後感(薦)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跟蘇霍姆林斯基學當老師》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跟蘇霍姆林斯基學當老師》讀後感(薦)

《跟蘇霍姆林斯基學當老師》讀後感1

終於正式放假了。在初放假的這幾天裏,我讀完了閆學老師的著作《跟蘇霍姆林斯基學當老師》這本書。

這本書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提倡老師們閲讀,提倡師生共讀。蘇霍姆林斯基説過:不會閲讀,則不能生活,也不會獲得幸福。閲讀是人生的必須,一個人能否獲得幸福,乃至於能否像一個人那樣活着,都取決於他是否能夠閲讀。我們要讓閲讀像呼吸一樣自然,讓讀書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從閆學老師和許多特級教師身上我們不難看出,他們的快速成長都與閲讀分不開的。通過閲讀,我們可以改善自身課堂教學之現狀,讓我們的課堂不會成為現成真理的灌輸與接受的地方;通過閲讀,我們的課堂才能成為感受自身理智的存在,實現心靈交流的地方。教師的個人閲讀,可以促進教師寫作能力的提高,豐富自己的文化底藴。我們帶領孩子閲讀,是為了完善人的內心世界。許多優秀品質的培養,都是從閲讀中得來的。

從20xx年開始,我引領孩子們一起共讀。我們一起晨誦,給孩子們送生日詩;中午午讀,我和孩子們一起進入美妙的閲讀時光。我們經常交流自己的作品,和孩子們一起創作屬於自己的作品。教師閲讀,給孩子樹立了很好的榜樣作用;教師寫作,為自己樹立了班級威信。

通過送詩,陶冶學生情操,加深師生之間的感情,還可以幫孩子找到自己的優點,樹立自信。詩歌中的語句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學生比較易於接受。如:詩歌中有“我發現---教室裏的每一個孩子都很美,每個孩子都形態各異。”這句話,結合大掃除活動,她表揚了幹活主動積極的朱宇川、吃苦耐勞的李陽,寫字很漂亮的大部分同學。通過這些事例,她想讓孩子們知道什麼是美,讓每個孩子發現身邊的美:有的孩子找到了樂於助人的王思雨的美;有的孩子找到了為班裏做好事的張倩的美。發現“美”的過程,不就是觸及孩子心靈的過程嗎?

“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不言而喻,感恩教育自古以來就被重視。現今社會也是一樣,感恩教育在青少年的成長中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作為教師,更不能忽略對孩子的感恩教育,懂得感恩,才會有社會意識。一個人的責任感對個人社和會的發展都十分重要。古往今來,大凡是對國家、對民族做出卓越貢獻的優秀人物,都在國小時代就形成了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感恩是一項對學生必不可少的教育,我設計了和孩子互相送詩的活動。在孩子過生日的當天,老師和學生們一起為孩子送詩送祝福;在老師過生日的時候,孩子們為老師送詩。

賽詩會很有意思,有的孩子把老師歌頌的太偉大了,蠟燭之類的語言不絕於耳。我告訴孩子們,別人的老路不要緊跟着,要有自己的創新。學生王悦滿臉喜悦地舉起了手,她説《老師,生日快樂》這首詩是她為老師專門創作的,詩中寫道:在今日,百合姑娘齊刷刷地綻開笑臉,我和百合花一起向您説聲:老師,辛苦了!雖然同學們總惹您生氣,當您看到我們的作業進步時,您一定會為我們自豪!

老師,今天我們62人與您同在,我們共同譜寫美好的詩篇,我相信,您笑了,您的笑是最美的。”學生高佳麗創作了《老師就如風中的帆》,並且配了一幅漂亮的插圖。雖然語句不是那麼流暢,但我內心一陣激動,這不正是我想要的效果——學會感恩,我手寫我心嗎?這就是閆學老師所説的,讓美好的詞彙不再沉睡。通過讀書活動,我們把孩子平時的積累調動起來,讓孩子表達出來,正如閆學老師在書中提到的:教師要善於在兒童面前打開通往周圍世界的窗口,讓學生進行思考,讓學生進行生動的創作。正是“閲讀”這把鑰匙,不僅讓孩子欣賞更讓孩子創造了這個世界。

我們在共讀一本書的時候,我讓孩子們讀完書後首先進行封面設計。這就是閆學老師説的,兒童的智慧在手指尖上。書裏説每個孩子必須參加勞動,在勞動中培養責任感,發展自己的智慧。這種勞動是複雜、有創造性的勞動,只有這樣的勞動,才能有思想,又巧妙的技能和技藝。有手和大腦共同參與、配合的勞動,對孩子的智力發育將起到非常關鍵的催化與喚醒作用。動手設計圖書封面培養了孩子的繪畫能力、觀察能力和思考能力。經過兩年對低年級的孩子觀察,我發現,確實有些喜愛這種訓練的孩子,對讀書的興趣濃厚了,有了屬於自己的思考。他們設計的封面,佈局合理,顏色搭配協調,特別是根據圖書內容設計的孩子,更是有了自己獨特的創造。

閆學老師在書裏説:教育,就是埋下種子。相信通過一首首美妙的詩歌,一本本啟人心智的書籍,孩子們會逐漸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通過對這本書的閲讀,讓我重温了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念,讓我學到了閆學老師的思考,更讓我反思了自己的教育過程。我更加確信:書,不僅要讀,更貴在堅持!讀書是充實的,讀書,讓我們更接近美好!

《跟蘇霍姆林斯基學當老師》讀後感2

“腹有詩書氣自華,最是書香能致遠”,作為一名教師,讀書很重要,讀教育名著更重要。疫情居家,反覆品讀了《跟蘇霍姆林斯基學當老師》這本書。

有以下幾點思考,和大家共同交流。

一、教師的智慧是照亮前方

教師的智慧不是堵塞道路,而是開拓道路,照亮一條知識的路。這讓我想起了另外一句給我啟發很大的話,“方向比方法更重要”,“決定一個人的不是所站的位置,而是所朝的方向!”,作為一個教師,要把目光放得長遠一些,不僅在課堂上培養學生的求知慾,具備再學習的能力,幫助學生在一生中保持他學習的訓練的連續性,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獲得一輩子生存的準則、信念與熱情。所以,我經常跟學生説,要永遠相信,“我是優秀的,不過,我還可以更加優秀!”因為,據我的觀察,大部分的孩子們,往往踏實有餘而自信不足。所以,我告訴他們,學習成績不能完全決定一個人的未來,要始終對自己有信心,始終不斷地努力。所以,在更多的時候,我們要有意識地為學生創設一個舞台,一個肯定自己價值,發現自己潛力的舞台。

二、教學生讀懂人的心靈

無疑,蘇霍姆林斯基是讀懂學生心靈的高手。他大量的教育教學案例都非常明顯地體現了這一點。他理解孩子的心靈,關注孩子心靈中的每一次震顫,並以驚人的愛與悲憫傾聽每一顆向這個世界發出吶喊的心靈,注視着每一張面對這個世界微笑或流淚的臉龐。當孩子的世界颳起了狂風,下起了暴雨,他堅定地和他們站在一起,與他們一起承受風雨,分擔孩子的痛苦和憂愁;當孩子的世界展露笑臉,他由衷地分享他們的喜悦,為孩子的幸福而幸福。他知道,對孩子而言,不論是痛苦還是幸福,孩子都從內心深處渴望從他人身上得到迴應,他們不能忍受冷漠與麻木,不能忍受彼此之間的無動於衷。只有孩子時刻意識到自己在別人心中的分量與位置,他就不會對任何事都漠不關心。

“種玫瑰”的故事就足以令人感動,當人與人之間彼此心靈相通,就會發現,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莫過於活在人們中間,這種存在感足以使人安然地度過人生的每一個關口。

三、一天淘出一粒金子

在我們身邊總有些“難教的孩子”,他們難教的原因不盡相同,但有一點我們教師不應對他們失去信心。我們教師應千方百計地激發,保持學生內心深處那種學習的願望。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説:“很重要的一點是要用長遠的眼光來看我們所從事的活生生的教育工作:一天從一堆沙土中淘出一粒金子,一千天就能淘出一千粒金子。”

用一種長遠眼光,有一種“一天淘出一粒金子”的精神,對那些“難教的孩子”。教育不是一種一蹴而就的工作。只要我們不停地用汁液澆灌它的根,給它合適的土壤和陽光,終有一天,生命的花朵就一定會綻放。讓孩子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決不上任何一個孩子陷入孤獨,黑暗之中,決不讓任何一個孩子感受到沒有出路的悲哀和絕望。

四、懲罰是為了檢點與反思

其實,無論怎樣的`懲罰,都不可能令人愉快。泰戈爾説得好:“只有熱愛人的才可以去懲戒人。”作為教師,如果我們真的愛孩子,我們就可以去懲戒。這其中的關鍵就在於,讓懲罰變成一個檢查與反思自我的過程。這個過程具有一種真正來自內心深處的痛苦,它的強度與深度,它的影響與效應,遠遠超過一般意義上的棍棒教育。

只是如今教育的局面已進入了一個尷尬的境地,適當的懲罰也要戰戰兢兢,前蘇聯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曾説:“不懲罰的辦法只是對破壞分子有利,如果學校中沒有懲罰,必然使一部分學生失去保障。”“凡需要懲罰的地方,教師就沒有權利不懲罰。在必須懲罰的情況下,懲罰不僅是一種權利,而且也是一種義務。”

五、不好的學生,不好的老師

“沒有不好的學生,只有不好的老師”,這句話就如同戴在每位老師頭上的“緊箍咒”一樣,甚至有不少專家舉出自己在多長時間裏教會“特殊學生”1+1=2來證明這句話是“真理”!作為一線教師,我們要面對的是全班的幾十個學生,如果一個上到了五年級都不知道1+1等於幾的孩子,老師怎麼抽出來時間慢慢從0補起?這是從可操作性層面來理解我對這句話的看法。

從哲學層面上講,説這句話的人估計國中都沒畢業吧?記得70後甚至80後上國中的時候都學過唯物辯證法,這麼一句如此絕對的理論是怎麼站得住腳的?

我們每個老師都竭盡所能,讓每個孩子都會有更大的進步,爭取“日進有功”,但是,請別再拿那句“沒有不好的學生,只有不好的老師”來抹殺我們的工作熱情!

《跟蘇霍姆林斯基學當老師》這本書,告訴我怎樣的老師才是一名好老師,並教會我如何成為一名好老師。它像是我教師生涯中的一盞明燈,指引着我成為一名更優秀的老師!

《跟蘇霍姆林斯基學當老師》讀後感3

這個寒假,我在學校提供給每位老師的閲讀書中,精心挑選了閆學老師所著的《跟蘇霍姆林斯基學當老師》這本書,這本書是閆老師在十幾年閲讀蘇霍姆林斯基作品、深入研究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思想的基礎上,結合蘇霍姆林斯基在自己工作中的實際影響所完成的一部書,看過此書後,覺得受益匪淺。其中,對《教學是教育這朵花上的一片花瓣》這篇文章,感受頗深。

在這篇文章中閆老師引用蘇霍姆林斯基對教學的論述,“教學,這只不過是廣義概念的教育這朵花上的一片花瓣而已。教育中沒有主要次要之分,猶如在構成美麗花朵的許多花瓣之中沒有主要花瓣一樣。”閆老師用這句話引起我們每位教育者的深思:在物慾橫流的今天,在短視與功利行為氾濫的教育行為中,我們教育者在行使教育職責時最重要的任務和使命該是什麼?

蘇霍姆林斯基在教育生涯中,他首先關注的不是學生的學習成績,而是學生的心靈,他把保護孩子免受苦難的煎熬看成是教師最重要的使命。他認為成年人偶爾説出的一句話,或者一次偶然的沉默,都會像鋒利的刀子一樣傷害孩子。因此,閆老師認為“小心翼翼地保護這些柔弱的心靈是教育中最複雜、最重要的任務。只有這樣,教育這朵花才能開放得鮮活美麗,也只有這樣,教育中的那片花瓣_____教學,才能鮮活美麗”,這些發人深省的語句表達她對當今教育教學一些短視與功利行為的看法,更表達她的期望,那就是教育應該有超乎功利的追求,那就是要教育學生做一個真正的人。

在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教師不僅要面對那些成績優異的學生,更會面對那些由於各種原因而學習困難的學生,我們要做的絕不僅僅是提高他們的學習成績,也不僅僅是教會他們生存,我們還有更高的目標,那就是教育不僅要供給他一塊夠吃的麪包,而且能給予他生活的歡樂和自尊。所以我們必須時常反思自己的行為:我們究竟有沒有關注到孩子的'心靈,我們所做的一切究竟能不能幫助孩子樹立生活的信念,讓他體驗到生活的歡樂和作為人的尊嚴?

想到這些,不禁使我想到我的學生小健,小健是有着高高的個頭,憂鬱的大眼睛男孩。剛升入國中時,我看到他的成績單都驚呆了,他不但科科不及格,甚至有的學科居然得個位數,第一次遇到這樣的學生,真不知該如何進行教育。在接下來的日子裏,我犧牲很多個人時間,為他無償補習,但收效甚微,他不但成績總是倒數第一,勞動也不積極,對待班級的各種活動更是冷漠,所以,同學們慢慢的開始疏遠他,有時候有人還會嘲弄他,我在給他又補習,又經常談話都不見效後,也有些泄氣,覺得他簡直是無藥可醫,甚至都有想放棄教育他的想法。一次偶然的機會,我發現他在修自己的桌椅時神情的那份專注、自信,動作的一招一式,有條不紊與課堂上呆若木雞的他有天壤之別,於是,我靈機一動,決定聘請他為班級的備品維護員,讓他有機會發揮這個特長。我還特意帶他到學校後勤韓老師處,學習修理桌椅的各種方法,他學的很用心,還會不時的向韓老師提出問題。從那以後,班級的備品一有損壞總會被他及時修理好。同學們看到他手藝高超,桌椅出現問題、甚至一些常用的小物品出現問題,都會求他幫忙,他總會熱情的相助,於是,他和同學們的關係越來越融洽,他那憂鬱的眼神變得明朗起來。我趁熱打鐵又提供給他很多參與活動的機會,他一改之前的冷漠,熱情的參與到班級的各項活動。於是運動會上有他快速吹氣球無繩系氣球的身影,班級搬家時,有他打理班級物品裝箱打包的身影,跳繩比賽場上,有他靈活跳動的身影。

同學們通過活動發現他身上更多的優點,他通過各項活動展示了自己,獲得了本該屬於孩子的快樂,獲得了同學們的認可與尊重,贏得了自尊。最可喜的是不但他的生活改變了,他的學習成績竟然也略有提高,八年級上學期的期末考試,他終於扔掉倒數第一的交椅,當他開心的向我彙報這一消息時,我也是感到由衷的高興和欣慰。因為如果當初我只以學習成績論成敗,那麼就不會有今天這個陽光男孩小健。

正因為有以上的經歷,所以當我讀到閆老師寫的《教學是教育這朵花上的一片花瓣》時,引起我內心強烈的共鳴,內心也更堅定了教育的信念——孩子不是學習機器,作為教育者有責任把孩子當作“人”來對待,教學重要,但它只是教育這朵花上的一片花瓣,育人更重要,關注學生心靈的成長,教育出一個心理健康,積極面對生活,對他人,對社會有價值的真正的人,我認為這也可以成為一名教師引以自豪的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nongye/655vl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