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農業 >

漁者原文、翻譯及賞析

漁者原文、翻譯及賞析

漁者原文、翻譯及賞析1

  淮上漁者

漁者原文、翻譯及賞析

白頭波上白頭翁,家逐船移浦浦風。(浦浦風 一和:浦江風)

一尺鱸魚新釣得,兒孫吹火荻花中。

古詩簡介

《淮上漁者》由晚唐詩人鄭谷所著,是一首七絕詩歌。此詩描述了淮河漁民的艱辛生活,散發着濃郁的生活氣息,抒發了作者對盛唐的仰慕之情。

全詩語言曉暢明白,真切動人。

翻譯/譯文

無邊淮河白浪滾滾,白髮漁翁以船為家。水邊輕風陣陣,漁船隨處飄流。

老漁夫剛剛釣得的尺把長的鱸魚,兒孫們在荻花從中忙着吹火飲食。

註釋

①白頭波:江上的白浪。

②白頭翁:鳥類的一種,文中指白頭髮的老漁翁。

③逐:跟隨,隨着。

④浦:水邊,岸邊,或為風的“呼呼”聲。

⑤吹火:生火。

⑥荻(dí):生在水邊的草本植物,形狀像蘆葦,花呈紫色。

賞析/鑑賞

賞析

這是一首描寫淮河漁民生活的七絕詩歌,短短七言二十八個字便展示了一幅垂釣風情畫。此詩情理兼備,意境高雅,一幅自然和諧、閒適安逸的垂釣圖表現了漁者生活的樂趣。

“白頭波上白頭翁,家逐船移江浦風。”描述了一個白髮蒼蒼的老漁父,以船為屋,以水為家,終日逐水而居,整年出沒於江河水面,飄泊不定,飽受江風吹襲,為衣食而奔波勞苦。其中“白頭波上白頭翁”連用兩個“白頭”,是為了強調老漁父如此年紀尚飄泊打魚,透露出作者的哀歎之意。寫漁人之“漁”,表現了漁者搏擊風浪的雄姿,灑脱、利落。“家逐船移江浦風”寫漁人之“歸”,對於漁人而言,家就是船,船就是家,故注一“逐”字,有一種隨遇而安、自由自在的意味。

“一尺鱸魚新釣得,兒孫吹火荻花中。”這兩句生活氣息濃郁,但於其中也隱隱透出一縷清苦的況味,漁人終日以漁為業,吃到魚也並非易事。其中“一尺鱸魚新釣得”寫漁人之“獲”,“新釣得”三字完全是一種樂而悠哉的口吻,其洋洋自得的神情漾然紙上。“兒孫吹火荻花中。”寫漁者的天倫之“樂”,優美的自然環境烘托了人物怡然的心情。尤其是一個“吹”字,富有野趣,開人心懷,那裊裊升騰的青白色炊煙,那瑟瑟曳動的紫色獲花,再加上嘻嘻哈哈、嘰嘰喳喳的稚言稚語,和着直往鼻孔裏鑽的魚香,較為安定的王朝周邊地區構成了一個醉煞人心的境界。

創作背景

此詩作於鄭谷早年交遊與長安求仕時期(懿宗鹹通中至僖宗乾符末)。

這一時期可以説是鄭谷詩歌創作的早期。這一時期的李唐雖然各地叛亂不斷,但唐王朝的力量尚處於優勢,長安及其周邊地區也算安定。

大中十四年,宣宗服食長生藥短命而終,隨之終結的還有晚唐稍稍平靜的政局世態。唐政府、藩鎮、宦官權力之間的平衡再度被打破,社會問題弊病的日益突出,藩鎮的兼併衝突,宦官的把持朝政,政府的橫徵暴斂,人民生活的水深火熱,王朝衰敗的跡象就開始出現;唐王朝末代君主們的昏庸放縱,腐化墮落以及奢侈豪華之風也隨之流行。

漁者原文、翻譯及賞析2

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

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

翻譯

江上來來往往的行人,只喜愛味道鮮美的鱸魚。

你看那一葉小小漁船,時隱時現在滔滔風浪裏。

註釋

但:只。

愛:喜歡。

鱸魚:一種頭大口大、體扁鱗細、背青腹白、 味道鮮美的魚。 生長快,體大味美。

君:你。

一葉舟:像漂浮在水上的一片樹葉似的小船。

出沒:若隱若現。指一會兒看得見,一會兒看不見。

風波:波浪。

賞析

這首的小詩指出江上來來往往飲酒作樂的人們,只知道品嚐味道鮮美的鱸魚,卻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打魚人出生入死同驚濤駭浪搏鬥的危境與艱辛。全詩通過反映漁民勞作的艱苦,希望喚起人們對民生疾苦的注意,體現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同情。

首句寫江岸上人來人往,十分熱鬧。次句寫岸上人的心態,揭示“往來’的原因。後兩句將人們的視線引向水面,向讀者展示了以下一番景象:起伏的波浪中,一隻小船,船上的漁夫正在捕魚,那小小的漁船在波浪中飄搖顛簸,忽隱忽現,一會兒露出水面,一會兒又被風浪隱沒。江上來來往往的人啊,你們只知道喜歡鱸魚味道鮮美,可以一飽口福,你看那像一片樹葉的小船,在風浪裏捕魚多艱難多危險哪!鱸魚雖味美,捕捉卻艱辛表達出詩人對漁人疾苦的同情,深含對“但愛鱸魚美”的岸上人的規勸。“江上”和“風波”兩種環境,“往來人”和“一葉舟”兩種情態、“往來”和“出沒”兩種動態強烈對比,顯示出全詩旨在所在。

表現手法上,該詩無華麗詞藻,無艱字僻典,無斧跡鑿痕,以平常的語言,平常的人物、事物,表達不平常的思想、情感,產生不平常的藝術效果。

創作背景

本詩具體創作時間不詳。范仲淹是江蘇吳縣人,生長在松江邊上,對這一情況,知之甚深。他在飲酒品魚、觀賞風景的時候,看到風浪中起伏的小船,由此聯想到漁民打魚的艱辛和危險,情動而辭發,創作出言淺意深的《江上漁者》。

漁者原文、翻譯及賞析3

漁者原文

一葉飄然任浪吹,雨蓑煙笠肯忘機。

只貪濁水張羅眾,卻笑清流把釣稀。

葦岸夜依明月宿,柴門晴棹白雲歸。

到頭得喪終須達,誰道漁樵有是非?

漁者註釋

【雨蓑煙笠】蓑衣笠帽,為漁夫的衣飾。亦借指漁夫。唐翁洮《漁者》詩:“一葉飄然任浪吹,雨蓑煙笠肯忘機。”宋陸游《一落索》詞:“且喜歸來無恙。一壺春釀。雨蓑煙笠傍漁?,應不是、封侯相。”亦作“雨?煙笠”。清陳維崧《滿江紅·江村夏詠》詞之四:“槿花上,珠堪吸。?花底,涼堪?。看??茫一派,雨?煙笠。”

漁者原文、翻譯及賞析4

江上漁者 宋朝 范仲淹

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

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

《江上漁者》譯文

江上來來往往的行人,只喜愛味道鮮美的鱸魚。

你看那一葉小小漁船,時隱時現在滔滔風浪裏。

《江上漁者》註釋

漁者:捕魚的人。

但:只

愛:喜歡

鱸魚:一種頭大口大、體扁鱗細、背青腹白、味道鮮美的魚。生長快,體大味美。

君:你。

一葉舟:像漂浮在水上的一片樹葉似的小船。

出沒:若隱若現。指一會兒看得見,一會兒看不見。

風波:波浪。

《江上漁者》賞析

這首的小詩指出江上來來往往飲酒作樂的人們,只知道入嘗味道鮮美的鱸魚,卻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打魚人出生入死同驚濤駭人搏鬥的危境與艱辛。全詩通過反映漁民勞作的艱苦,希望喚起人們捉民生疾苦的注意,體現了詩人捉勞動人民的同情。

首句説江岸上人來人往,熙熙攘攘,十分熱鬧。自然引出第二句。原來人們往來江上的目的是“但愛鱸魚美”。但愛,即只愛。鱸魚體扁狹,頭大鱗細,味道鮮美。人們擁到江上,是為了先得為快。但是卻無人知道鱸魚捕捉不易,無人體察過捕魚者的艱辛。世人只愛鱸魚的鮮美,卻不憐惜打魚人的辛苦,這是世道之不公平。

後兩句將人們的視線引向水面,向讀者展示了以下一番景象:起伏的波人中,一隻小船,船上的漁夫正在捕魚,那小小的漁船在波人中飄搖顛簸,忽隱忽現,一會兒露出水面,一會兒又被風人隱沒。江上來來往往的人啊,你們只知道喜歡鱸魚味道鮮美,可以一飽口福,你看那像一片樹葉的小船,在風人裏捕魚多艱難多危險哪!鱸魚雖味美,捕捉卻艱辛表達出詩人捉漁人疾苦的同情,深含捉“但愛鱸魚美”的.岸上人的規勸。“江上”和“風波”兩種環境,“往來人”和“一葉舟”兩種情態、“往來”和“出沒”兩種動態強烈捉比,顯示出全詩旨在所在。

表現手法上,該詩無華麗詞藻,無艱字僻典,無斧跡鑿痕,以平常的語言,平常的人物、事物,表達不平常的思想、情感,產生不平常的藝術效果。

《江上漁者》創作背景

本詩具體創作時間不詳。范仲淹是江蘇吳縣人,生長在松江邊上,對這一情況,知之甚深。他在飲酒品魚、觀賞風景的時候,看到風浪中起伏的小船,由此聯想到漁民打魚的艱辛和危險,情動而辭發,創作出言淺意深的《江上漁者》。

漁者原文、翻譯及賞析5

藍田溪與漁者宿

獨遊屢忘歸,況此隱淪處。

濯發清泠泉,月明不能去。

更憐垂綸叟,靜若沙上鷺。

一論白雲心,千里滄州趣。

蘆中野火盡,浦口秋山曙。

歎息分枝禽,何時更相遇?

鑑賞

在古典詩詞中,以漁父為題材的作品,從楚辭《漁父》起,多不勝數。古代詩人常把漁夫視為隱者形象。一般寫漁夫的作品多客觀描繪其飄然物外、自得其樂,而錢起這首五古卻寫了“與漁者宿”,別出蹊徑,饒有新趣。

詩的前六句寫愛漁者的居住地。詩人漂游在外,到了藍田溪漁者的住處,覺得找到了自己追尋的理想境地。本來就是“獨遊屢忘歸”的,何況此時到了一個隱者棲息的地方,則更感到得其所哉。這裏有清泉明月,有隱逸高士,境合於心,人合於情,自然更是心愜神怡了。詩人描寫對藍田溪的喜好,層層推進,“況此隱淪處”,意為更加“忘歸”,繼而以水清可以濯發,月明使人留戀,進一步説明隱淪處的美好。

最後以“更憐垂綸叟”,更愛那老漁翁,歸結到願和漁者同宿的期望上。隱處的好,就在於這裏“清”、“明”、“靜”,作者將這些意念以特有的景物予以編織,構成了一幅世外桃源的美好圖景。

詩的中間四句寫與漁者宿的樂趣。詩人與漁者宿,並不是因為旅途無處可棲,而是清夜長談,得到了知音。談論之中,漁者飄然物外的情懷,千里滄洲的樂趣,使自己心嚮往之。“白雲心”,用陶潛《歸去來辭》“雲無心而出岫”意,就如柳宗元《漁翁》中寫“巖上無心雲相逐”以喻隱者之意一樣。“滄洲趣”,即隱居水邊之趣。滄洲,濱水的地方。古代常作為隱士的居處。詩人與漁者同宿,縱談隱居之道,遁世之樂,不覺野火燒盡,東方破曉。可見兩人通宵煮水烹茗,暢談不休,其樂融融。

最後兩句寫與漁者不忍分別之情。詩人為此時分手如飛禽各棲其枝而歎息,不知何時再得相遇,惆悵不已。由此又將與漁者宿的感情推進一層。

古代詩詞中寫隱士多寫不遇。隱士隱姓埋名,遁世避居,要寫時往往“以影寫竿”,如唐代賈島的《訪隱者不遇》,丘為的《尋西山隱者不遇》,陸暢的《送李山人歸山》,宋代魏野的《尋隱者不遇》等等。

如要寫相遇之人,多寫漁者、樵者、耕者,而很少如錢起這樣寫與隱居的漁者同宿的。錢起這樣寫,增強了人們對隱者的生活與情志的真實感,同時從詩人吐露的與漁者同宿的投契、眷念上,表現了他的胸襟。

漁者原文、翻譯及賞析6

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

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

——宋代·范仲淹《江上漁者》

譯文及註釋

譯文

江上來來往往的行人,只喜愛味道鮮美的鱸魚。

你看那一葉小小漁船,時隱時現在滔滔風浪裏。

註釋

漁者:捕魚的人。

但:只

愛:喜歡

鱸魚:一種頭大口大、體扁鱗細、背青腹白、 味道鮮美的魚。 生長快,體大味美。

君:你。

一葉舟:像漂浮在水上的一片樹葉似的小船。

出沒:若隱若現。指一會兒看得見,一會兒看不見。

風波:波浪。

賞析

這首的小詩指出江上來來往往飲酒作樂的人們,只知道品嚐味道鮮美的鱸魚,卻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打魚人出生入死同驚濤駭浪搏鬥的危境與艱辛。全詩通過反映漁民勞作的艱苦,希望喚起人們對民生疾苦的注意,體現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同情。

首句説江岸上人來人往,熙熙攘攘,十分熱鬧。自然引出第二句。原來人們往來江上的目的是“但愛鱸魚美”。但愛,即只愛。鱸魚體扁狹,頭大鱗細,味道鮮美。人們擁到江上,是為了先得為快。但是卻無人知道鱸魚捕捉不易,無人體察過捕魚者的艱辛。世人只愛鱸魚的鮮美,卻不憐惜打魚人的辛苦,這是世道之不公平。

後兩句將人們的視線引向水面,向讀者展示了以下一番景象:起伏的波浪中,一隻小船,船上的漁夫正在捕魚,那小小的漁船在波浪中飄搖顛簸,忽隱忽現,一會兒露出水面,一會兒又被風浪隱沒。江上來來往往的人啊,你們只知道喜歡鱸魚味道鮮美,可以一飽口福,你看那像一片樹葉的小船,在風浪裏捕魚多艱難多危險哪!鱸魚雖味美,捕捉卻艱辛表達出詩人對漁人疾苦的同情,深含對“但愛鱸魚美”的岸上人的規勸。“江上”和“風波”兩種環境,“往來人”和“一葉舟”兩種情態、“往來”和“出沒”兩種動態強烈對比,顯示出全詩旨在所在。

表現手法上,該詩無華麗詞藻,無艱字僻典,無斧跡鑿痕,以平常的語言,平常的人物、事物,表達不平常的思想、情感,產生不平常的藝術效果。

漁者原文、翻譯及賞析7

江上漁者

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

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

古詩簡介

《江上漁者》是宋代詩人范仲淹的一首五言絕句。這首的小詩指出江上來來往往飲酒作樂的人們,只知道品嚐鱸魚味道的鮮美,卻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打魚人出生入死同驚濤駭浪搏鬥的危境與艱辛。全詩通過反映漁民勞作的艱苦,希望喚起人們對民生疾苦的注意,體現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同情。

翻譯/譯文

江上來來往往的人只喜愛鱸魚的味道鮮美。

看看那些可憐的打魚人吧,正駕着小船在大風大浪裏上下顛簸,飄搖不定。

註釋

①漁者:捕魚的人。

②但:只

③愛:喜歡

④鱸魚:一種頭大口大、體扁鱗細、背青腹白、味道鮮美的魚。生長快,體大味美。

⑤君:你。

⑥一葉舟:像漂浮在水上的一片樹葉似的小船。

⑦出沒:若隱若現。指一會兒看得見,一會兒看不見。

⑧風波:波浪。

賞析/鑑賞

這首語言樸實、形象生動、對比強烈、耐人尋味的小詩,反映了漁民勞作的艱辛,喚起人們對民生疾苦的注意。

首句寫江岸上人來人往,十分熱鬧。次句寫岸上人的心態,揭示“往來’的原因。後二句牽過的視線,指示出風浪中忽隱忽現的捕魚小船,注意捕魚的情景。鱸魚雖味美,捕捉卻艱辛表達出詩人對漁人疾苦的同情,深含對“但愛鱸魚美”的岸上人的規勸。“江上”和“風波”兩種環境,“往來人”和“一葉舟”兩種情態、“往來”和“出沒”兩種動態強烈對比,顯示出全詩旨在所在。[2]

表現手法上,該詩無華麗詞藻,無艱字僻典,無斧跡鑿痕,以平常的語言,平常的人物、事物,表達不平常的思想、情感,產生不平常的藝術效果。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nongye/we3nr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