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設計 >

《阿Q正傳》的課時設計

《阿Q正傳》的課時設計

《阿Q正傳》是一篇膾炙人口的小説,它深刻揭露了封建地主階級對農民經濟上的殘酷剝削,政治上的沉重壓迫,思想上的嚴重毒害。“為了引起療救的注意”,作者在這篇小説中生動地刻畫了阿Q這個“沉默的國民的靈魂”。這篇小説無論遣詞造句,還是立意謀篇,都獨具匠心。由於內容博大精深,又受教學時數的限制,為此,我採取了兩條措施:一、教學環節的設計,努力做到主幹突出脈絡清楚,以便以簡馭繁、有條不紊;二、採用啟發式教學,由淺入深地引導學生思考。

《阿Q正傳》的課時設計

分三個課時進行。

第一課時

目的:理出線索,分清層次,瞭解阿Q的思想發展過程。

(一)設疑讀書。提出如下要求,讓學生誦讀或默讀課文:1、哪些句子是寫阿Q對革命的認識的?2、哪些是寫阿Q對革命的態度的?3、哪些是寫阿Q的“革命行動”的?4、哪些是寫假洋鬼子不準阿Q革命的?以上四點均把它劃出來。與此同時,要求學生按自己的習慣來解決課文中的生字和生詞,既可以邊讀邊查字典,也可以讀完課文之後集中解決。

(二)啟發誘導。在上一個環節的基礎上,請學生回答如下問題:1、在阿Q的心目中,革命黨是什麼樣子,阿Q革命的目的是什麼,他要革誰的命?2、“革命”這個字眼剛一闖入阿Q心目中時,阿Q對它持什麼態度,後來有什麼變化,發生這種變化的原因是什麼?3、阿Q付諸實行的“革命行動”是什麼?4、假洋鬼子不準阿Q革命,阿Q又如何對待?(這四個問題,因課文中有現成答案,可由一位同學連續回答即可。)

(三)使脈絡顯露。用問答法引出其他人物並簡要分析他們各自對革命的態度。然後看看文章寫了哪幾個場面。最後找出貫串這些人物活動場面的線索——阿Q對革命的態度和行動。

板書設計

革命在未莊引起的反響:趙太爺不安、阿Q快意、土穀祠的夢、靜修庵造反、盤辮子、不準革命

阿Q對革命的態度和行動:

白盔白甲(模糊認識)→要什麼就是什麼(由仇恨到嚮往)→赴靜修庵、盤辮子、找假洋鬼子(採取革命行動)→不準革命

第二課時

目的:學習心理描寫的方法,瞭解阿Q的精神勝利法。

(一)設疑讀書。簡介二三兩章對阿Q被打之後用“精神勝利法”自我解脱,達到精神上的滿足的描寫。然後請同學在課本所節選的七八兩章中劃出類似的句段。

(二)進一步分析。

1、阿Q在街頭飄飄然大嚷“造反”時,覺得“似乎革命黨便是自己”,未莊人都成了他的俘虜。這是阿Q在革命這個新形勢下對“精神勝利法”的使用。

2、阿Q在靜修庵前受挫之後,深怪假洋鬼子和趙秀才“不來招呼他”,讀者很容易聯想到:阿Q認為自己是革命黨了。

3、當阿Q見小D也居然用一支竹筷將辮子盤在頭頂上時,吐一口唾沫道 :“呸”,讀者便可以聯想到:阿Q認為自己才有資格這樣做,因為自己已經是革命黨了;而小D沒資格。這種想法其實是“兒子打老子”式的精神勝利法在新情況的表現和發展。

4、當假洋鬼子不准他革命,他感到無聊時,為報復起見,決定“總要告一狀 ,看你抓進縣裏去殺頭——滿門抄斬—嚓!嚓!”阿Q看來,似乎他掌握着生殺予奪之權。這種心理活動,已是他地地道道的精神勝利法了。(文外之意儘量啟發同學自己想出來)

事實上阿Q沒有得到,將來也不可能得到的.這種“勝利”,而在阿Q的感覺上卻似乎已經得到,並陶醉其中,從而自我解脱,我們稱其這種心理活動為“精神勝利法”

(三)重點講解。在上一個環節的基礎上,提出下面的問題:象阿Q這樣一個對革命缺乏認識的以精神勝利法為精神支柱的落後農民,能不能成為革命 隊伍中的一員呢?如果能,原因是什麼?如果不能,原因是什麼?經過幾分鐘的討論之後,老師相機作簡要的講解(或由學生髮表議論,老師歸納總結):阿Q是個僱農,他在經濟上受着殘酷的剝削,政治上受到沉重壓迫。由於受封建統治階級的道德觀念的毒害,由於沒有受到革命思想的宣傳和教育,他不可能理解革命,這就是他“落後”的原因。但是屈辱的地位和悲慘的處境決定他本能地傾向革命。

板書設計

通過對阿Q 反覆印證阿Q對革命的糊塗認識的心理描寫 反覆表現阿Q的典型性格——精神勝利法

政治、經濟地位 決定 對革命的態度

最後讓學生反覆朗讀其它幾處心理描寫的文字,如:在土穀祠中新鮮而熱烈的想象;怕剪辮不敢進城;為結識革命黨而來到假洋鬼子門下的侷促不安等。通過朗讀體會作者對阿Q心理活動的深刻挖掘。

第三課時

目的:分析未莊的階級狀況,看辛亥革命的不徹底性。

(一)設疑讀書,請學生回顧課文,把文中的人物按其階級從屬進行排隊。老師板書,在地主階級與僱農階級的名下,開列出名單來。

(二)啟發誘導。請學生回答:這兩個階級誰是革命力量,誰是革命對象,革命後他們各自的際遇如何?

上述問題得到解決後,接着讓同學思考:為什麼革命羣眾有的當了替罪羊而被槍斃,有的受壓迫剝削如故;而革命的對象卻能仍舊作威作福?為什麼出現了革命對象不準革命羣眾革命的咄咄怪事?

(三)問題的提出,使思維活動到了揭示主題的時候。教師作如下簡要講解:“中國幾千年的封建社會歷史,使中國的封建勢力盤根錯節非常強大;中國的資產階級與封建勢力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由於這兩個原因,決定了中國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和妥協性造成了辛亥革命的不徹底性。以至革命後革命的基本羣眾的境遇沒得到改善;而革命的的對象威風不倒。革命對象不準革命羣眾革命的怪事,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的。

學生經過幾分鐘的思考後,自己寫出本文的主題思想。

板書設計

(四)做思考和練習。請學生獨立思考書面回答思考和練習第三、五、六題。

標籤: 課時 正傳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sheji/17p2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