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設計 >

生物濾池工藝設計的論文

生物濾池工藝設計的論文

1項目背景

生物濾池工藝設計的論文

大沙河上游段為長嶺皮水庫,雨洪資源已全部截蓄,經過建成區的雨水均又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經測算,為維持河道基本生態水量,枯水季節需每天向河道補充水量,汛期基流量可滿足景觀水體要求。在無外水源補給的前提下,大沙河上游段綜合整治工程提出沿河新建截污管強化截污的同時新建1處污水處理裝置就地向河道補水的水質改善方案。截污管按照截流7mm初期雨水設計,處理設施結合跌水佈置於河堤外側地下,採用陶炭高效生物濾池工藝。通過新建的污水處理裝置對沿河截污管收集的雨污混流水進行處理,並向河道內補水,以滿足河道生態及景觀用水。

2工藝選定

河道混流污水處理與純粹的市政污水二級處理廠原理相通,但由於邊界條件不同,在工藝選擇和流程設計上有較大區別。原因是它具有以下特點或制約因素:水量波動大。水量受季節、降水、流域內人口數量及其生活習慣、流域內工農業生產規模、城市雨水和污水管網的機制及其狀況等等因素密切相關,水量每天有變化,起伏較大。水質不穩定。水質指標的差值大,而且沒有均質的條件。季節性洪水的沖刷對系統的破壞作用,處理系統要有足夠的穩定性和相應的機械強度抵禦洪水的衝擊。

受河道坡度、底質(硬底或泥底)、底泥淤積狀況、河水泥沙攜帶量、河水流速、河道截面幾何形狀、河道周邊居民及工農業生產狀況等邊界條件限制。污水處理構築物受限,部分在城市二級污水處理廠必須的構築物和工序以及相關規範規定的參數無法達到或執行。目前國內外常用的.污水深度處理方法主要包括傳統的物化混凝澄清和生物處理法。物化法在混合和絮凝反應後附加沉澱、澄清、過濾、消毒等工序,可根據污染物去除要求進行靈活的調整,但佔地大、加藥量和排泥量大。生物處理方法應用較多的為生物膜法,如曝氣生物濾池(BAF)、生物接觸氧化等,也有用CASS等活性污泥法的。過濾工序有傳統的濾池(如V形濾池,多用於物化法)和各種新型填料過濾器,在需要時可以考慮微孔過濾(MF)或超濾(UF)以及更進一步的反滲透(RO)等膜濾工藝。根據本工程特點,即進水水量、水質不穩定,對工藝要求較高,且要求出水水質較好、運行管理方便,比較好的處理方法是改良的生物膜法。生物膜法的主要設施是生物濾池、生物接觸氧化池等。針對該工程河道污水處理要求以及深圳類似已建成污水處理工程設計經驗,工程工藝選擇陶炭高效生物濾池。

3工藝設計

陶炭高效生物濾池工藝是在傳統的生物濾池基礎上創新的污水處理工藝,它模仿自然土壤和水田對污水的淨化原理,利用自然的各種微生物對水進行淨化。該裝置中通過使用高效陶土複合木炭填料、石頭、木炭和塑料球填料作為淨化過濾材料,並通過科學的組合,充分發揮自然的生物化學和物理化學的作用,提高了裝置內各種微生物和微小動物的綜合淨化能力,從而達到處理淨化污水的作用。該系統可以去除BOD(生物化學耗氧量)、COD(化學耗氧量)、SS(懸浮物)、LAS(陰離子界面活性物質),同時也能有效的去除氨態氮。工程規模及目標:工程規模為1萬m3/d。水質目標為觀賞性景觀環境水體標準(河道類)。實際運行狀況大沙河上游段陶炭高效生物濾池處理裝置於2012年建成,運行至今,總體效果良好,經受住了旱雨季的檢驗,為大沙河上游段就地削減污染負荷、補水水源發揮了積極作用。經檢測,實際出水指標均優於設計出水指標,達到娛樂性景觀環境用水標準(河道類)。

4結語

大沙河上游段陶炭高效生物濾池處理裝置是在傳統的生物濾池工藝的基礎上進行一定的創新,將接觸曝氣池改造成接觸曝氣池+陶炭生物濾池,該工藝的處理效率較傳統工藝有所提高。該處理設施工藝耐衝擊負荷好,能夠適應進水水量波動及水質變化,處理河流混流污水具有一定的優勢。該處理設施可單元化佈置,可整體埋置於地下,可結合河道岸坡綠地佈置,不影響河道景觀。

標籤: 濾池 論文 生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sheji/2m3w4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