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設計 >

國中政治教學設計

國中政治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來輔助教學,教學設計是對學業業績問題的解決措施進行策劃的過程。一份好的教學設計是什麼樣子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國中政治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國中政治教學設計

國中政治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通過本課的教學,使學生認識到集體和個人的關係;知道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是相互依存的;集體應充分尊重和保護個人利益,個人更應該關心和維護集體利益,關愛集體,人人有責。

二、能力目標:正確認識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關係的能力;具有關愛集體的實踐能力,自覺地維護集體榮譽和利益的行為能力,發揚集體的好作風,善於團結他人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關愛集體和社會的責任感和道德情操;樹立責任意識;體驗“團結就是力量”的自豪感和快樂。

教學重點與難點:

1、本課的教學重點是使學生弄清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是相互依存的關係

2、本課的.教學難點是如何關愛集體。

教學方法:

多媒體教學,啟發式教學方法。

教學內容:

第一框承擔關愛集體的責任

一、我是集體一員

1、集體和個人的關係;

2、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的關係

二、關愛集體人人有責

1、為什麼説關愛集體人人有責?

2、如何關愛集體(關愛集體的表現)?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請學生談一談自己在本班所感受到的一些温暖。

師問:為什麼你們會覺得温暖呢?

學生回答之後教師小結:集體與個體是相互依存的。

二、講授新課:承擔關愛集體的責任

1、我是集體的一員

閲讀P19材料之後思考

為什麼畢業20年後小懂的爸爸仍能感受到當初班集體的温暖?

(1)集體和個體的關係

①集體的存在離不開個體②個體只有緊緊地依靠集體,才能有無窮的力量

這個班級的學生會受到什麼影響?如何改變班級的這種狀況?

(2)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的關係

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是相互依存的;只有維護集體利益,個人利益才有保障;保障個人利益是集體的責任,而集體利益的實現是集體中每個成員努力的結果。因此,集體應充分尊重和保護個人利益,個人更應該積極關心和維護集體利益。

2、關愛集體人人有責

閲讀P20材料之後思考

李澤羣是多管閒事嗎?

生答:不是,是關愛集體的表現。

(1)為什麼説關愛集體人人有責?

生答:因為集體是我們每一個人的集體,只有人人都主動關心、愛護集體,為集體建設出力,集體才會真正成為我們依戀的家。

(2)如何關愛集體(關愛集體的表現)?

(1)自覺維護集體的榮譽和利益,服從集體的安排,積極主動地為集體建設貢獻力量。

(2)發揚集體的好作風,通過自己的努力解決集體遇到的困難。

(3)在集體中能求大同存小異,善於團結他人,讓集體發揮出更大的力量。

三、課堂小結:

引導學生思考:

1.為什麼眾人拾柴火焰高?

2.為什麼三個和尚卻沒水喝?

請一位學生談自己的收穫: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我們知道了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是相互依存的關係;集體應充分尊重和保護個人利益,個人更應該關心和維護集體利益,關愛集體,人人有責。所以我們應自覺地維護集體榮譽和利益,發揚集體的好作風,善於團結他人。

教學設計反思:

本框教學設計,我主要從學生實際出發,通過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啟發式教學法,並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看似簡單的教學內容通過我的引導,再加上學生高漲的學習熱情,最後,學生懂得了集體(利益)和個體(利益)的關係,同時從理論上知道如何關愛集體。通過本框的教與學,我發現還有一部分同學沒有適應我的教學方法,這部分同學主要表現在説這一環節上,他們認為教學應該是教師教學生學的,而沒有認識到師生之間互動的重要性,因此需要教師在今後的教學中多給予引導。

國中政治教學設計2

(一)教學目標:

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為了每位學生的全面發展”,根據課程標準、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制定“三位一體”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公民的合法財產,財產所有權的涵義;法律保護公民合法財產及其所有權的重要意義、方式;財產所有權的歸屬發生爭議或所有權受到侵害,要及時尋求法律救助。

2、能力目標:

鑑別合法財產與非法財產的能力,依法維護合法財產及其所有權的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念目標:

珍惜國家、集體、他人、自已的財產,敢於同侵犯財產的行為做鬥爭。

(二)教學重點:法律保護合法財產的所有權,

教學難點:對個人財產合法性的認識

二、學情簡析:

在現實生活中,隨着市場經濟的不斷髮展,人們對於自已的財產所有權日益重視。法律也加大了保護公民合法財產及其所有權的力度。例如,__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第22條中明確做出了“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財產不受侵犯”的`規定。然而,由於各種原因,侵犯公民合法財產及其所有權的現象頻繁發生。有些未成年人採用搶劫、盜竊等手段侵佔他人財產、危害社會和他人利益,對此,必須加強法制教育,以減少侵權事件的出現。另外,也有些未成年人缺乏維權意識和能力,當自已的財產所有權受到侵害時,不能及時尋求法律保護。基於上述情況,有必要對未成年人進行採用正當方式獲得財產的教育,有針對性地提升未成年人的法律素質。

三、教法、學法

根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納要(試行)》,在課程改革的具體目標中指出:“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教學是教與學的雙邊活動,教是為了不教,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所以本課教學在教學中遵循啟發示教學原則,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和學生的主體作用,主要採用指導閲讀法、討論法、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等方法,通過“展示材料——提出問題——分析問題——歸納結論”,並充分利用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

四、教學過程

情景導入:我在新課導入時,用多媒體出示了電影《有話好好説》的片斷,並組織學生討論:1、影片中趙小帥的什麼權利被侵犯了?他侵犯了張秋生的權利了嗎?2、電腦是屬於誰所有的?張提出的賠償要求合理嗎?根據學生的回答,指出,這涉及到了有關財產所有權方面的知識,從而引入本課。

這樣的新課的導入,利用學生感興趣的電影片斷,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興味盎然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中。

講授新課:

本課共三目,即:合法財產及其所有權;法律保護合法財產所有權;當財產所有權受到侵害時三目。知識點較多,內容豐富。我的這樣設計的。

引導學習,解決目標:

從學生生活實際入手,出示現實生活中的案例、圖片,鼓勵學生大膽發言,通過自已的分析,得出結論,獲取知識。並培養學生敢於創新,勇於表現,積極參與社會實踐的能力。

突破重點、難點:

本課重點是:法律保護公民合法財產的所有權。具體有:民事法律保護和刑事法律法律保護。

我在講這部分內容時,設計了一個案例,《王林房屋被侵佔》。組織學生分組進行角色互換,體會民事法律手段保護的內容。案例繼續,是使學生理解刑事法律手段的內容。並且通過“我來斷案”這個活動,培養學生的探究、合作能力。

鞏固小結:

學生談談這節課“我學到了什麼?”,以檢測學生對本課知識的掌握情況。

國中政治教學設計3

暑假通過“國培計劃”學習了思想政治教學設計的理論,使我受益匪淺。通過學習我懂得了教學設計的目的與作用。回想自己寫過的教學設計主要強調教師的作用,而忽視了學生的主體作用的發揮。

例如在講“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一概念時,傳統設計的教學過程是:提出概念和説明概念的由來;依據教材講清概念的內涵和外延,以及概念的準確表達;用實例論證概念本身的科學性和實際意義;指導學生運用概念解答習題;複習和綜合練習。按這種設計進行教學,大部分學生能從字面上掌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一概念,能用課本語言準確回答“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兩層含義及其相互關係。但學生對“為什麼中國搞了四十年的社會主義,還處於初級階段”;“為什麼日本等國搞資本主義只有40年就恢復了元氣,一躍而成為資本主義強國”等問題難以理解,説明不少學生並沒有在思想深處接受和認同教學內容。為糾正傳統教學的弊端,我嘗試設計如下教學程序:引導學生簡要回顧人類社會各個形態的概況;根據學生的反饋,提出概念和説明概念的由來;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説明概念的含義,並探討概念提出的科學性和實際意義;根據教材,向學生説明概念的內涵、外延和概念的準確表達;根據學生的生活實際,提出問題,引導學生用知識解答。

發展智力,培養能力,使知識傳授與學生能力發展能夠在教學過程中得到統一,這是政治課教學設計必須解決的又一難題。前者容易使學生感到結論是現成的,只需要照搬照抄就行了,後者卻可以讓學生去發現和解決問題。在使用第二種教學設計時,我初步分析了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對教學內容可能存在的各種態度、觀點和認識,準備好合情合理的答案去解釋他們可能提出的問題。在教學過程中,積極鼓勵學生大膽探索,整個課堂氣氛輕鬆、活躍,學生探究熱情高,談了許多有趣認識。教學後檢測表明,絕大部分的學生對社會主義在中國的必然性表示理解,對我國正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結論有所認識。

比較兩種教學的`設計,我們顯然還不能説第一種“知識傳授型”教學設計完全不利於學生能力的培養,也不能肯定第二種的“探索研討型”教學設計對學生能力的提高會有立竿見影的效果。但是,第一種教學程序設計卻反映出傳統教學的深層思想,認為教師和教材是知識源泉,急於用語言把知識告訴學生,使他們“相信”它,“接受”它。第二種教學程序設計試圖讓學生通過實踐,在社會生活中瞭解、觀察、思索和探求,教師與教材的作用只是引導、幫助、調控學生思維發展的總趨勢。顯然,這種通過自身探究得來的知識,比被動地接受教師單一傳授的知識要牢固得多,深刻得多。同時,學生的觀察力、判斷能力、思維能力和創造力,都可以得到較大程度的鍛鍊和提高,從而使思想政治的教育效能得到較好體現。

總之,政治課教學設計的着眼點,不僅要看到學生的今天,更要想到學生的明天。為此,必須衝破舊的框架,進行一些根本性的改革,提出一些切實可行的具有操作性的教學設計方案,以促進政治課的教學改革向縱深發展。

國中政治教學設計4

【學習目標】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培養尊重他人、珍視友誼的情感,在交友過程中不斷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質。

能力目標:認識到交友的好處,學會處理交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

知識目標:瞭解交友的好處,認識友誼的力量。

 【重點難點】

重點:友誼的力量。

難點:學會處理交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

情景導入 生成問題

師:在我們每個人的成長過程中,有許多人都曾給予我們關愛之情。不僅有父母、老師的關愛,更有同學朋友的關愛。哪位同學能講一下朋友對自己關愛的事例。

學生講朋友關愛自己的事例。

師:是呀,朋友和友誼是人生永恆的話題。步入國中,我們會想念國小的朋友,也會迎來新的友誼,今天,我們探討有關朋友的話題——和朋友在一起。

自學互研 生成能力

(一)自主預習

1.夥伴、同學、朋友,成為我們生命中越來越重要的部分。

2.對友誼的渴望,讓我們相互靠近。在與朋友的交往中,有歡笑,也有淚水;有甜蜜,也有苦澀。

3.朋友對一個人的影響很大,我們的言談舉止,興趣愛好,甚至性格等都或多或少地受到朋友的影響。

4.朋友,見證了我們一起走過的成長曆程,我們需要真誠友善的朋友。

5.與正直、誠信和見識廣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

(二)合作探究

知識模塊一 我的朋友圈

探究一:教材P38運用你的經驗及P39探究與分享

(1)把你的選擇塗在P38上面的星號☆裏(可以多選)。

(2)在成長的歲月裏,哪些朋友曾與我們相伴?請把他們的名字寫在P39圖的相應位置。

(3)你的朋友在年齡、性別、性格、地域、民族、與你的空間距離等方面,在不同時間段有什麼特點?

(4)隨着年齡的增長,你交友的範圍、與朋友的活動內容有什麼變化?

答案提示:前3問據實回答,填寫即可,(4)隨着年齡的增長,也許有人發現,自己的交往範圍擴大了,朋友圈也擴大了,交往內容更豐富了;也許有人發現,自己的朋友圈比以前變小了,但是交往更加深入,朋友關係更加密切。

探究二:教材P40探究與分享

(1)隨着年齡的增長,尋找友誼更難了嗎?

(2)你會因為怕麻煩而拒絕友誼嗎?為什麼?

答案提示:(1)不是更難。因為雖然國小時的朋友分開了,但自己的交往範圍擴大了,交往內容更豐富了,朋友圈也會擴大。

(2)不會,因為我們渴望友誼,友誼讓我們更深刻地體悟生命的美好。

知識模塊二 友誼的力量

探究三:教材P40下面探究與分享

(1)朋友對你有哪些影響?請完成自己的“朋友影響力”圖。

(2)完成了“朋友影響力”圖,你有什麼發現?

答案提示:(1)學生根據實際情況完成圖。(2)發現朋友對一個人的影響很大,我們的言談舉止、興趣愛好甚至性格等或多或少地受到朋友的影響。

探究四:教材P42探究與分享

這些是真正的友誼嗎?你有過類似的經歷嗎?

答案提示:場景一、四是真正的友誼,場景二、三不是真正的友誼;學生根據實際情況回答。

探究五:教材P43閲讀感悟及下面拓展空間

(1)從馬克思和恩格斯的故事中,你體會到了什麼?

(2)有人説:“能結交到親密的朋友是一種幸福,而擁有一個對自己深刻而良好影響的朋友則是人生的幸運。”

你同意這個觀點嗎?結合自己的交友經歷談談感受。

答案提示:(1)體會到了友誼的力量。正是偉大的革命友誼成就了兩位偉人。

(2)同意,朋友對一個人的影響很大,我們的言談舉止、興趣愛好甚至性格等都或多或少地受到朋友的`影響。與樂觀開朗的朋友相處,我們會變種豁達;與樂於助人的朋友相處,我們會變得富有愛心。

交流展示 生成新知

1.分組分別展示自主預習的內容,此部分可以一組展示,另一組負責評價,學生展示完後,必須有一定時間強化記憶,鞏固基本知識點。

2.合作探究部分,組與組之間展開競爭、評比。

當堂演練 達成目標

1.從喜歡運動的朋友那裏,我們愛上了運動;從樂觀的朋友那裏,我們學會了樂觀。從這句話我們可以看出(B)

A.朋友怎麼做,我們就怎麼做

B.朋友對一個人的影響很大

C.性格相同,愛好相同的人才能成為朋友

D.真正的朋友應該分享一切

2.培根有一句非常富有哲理的名言:“如果你把快樂,告訴一個朋友,你將得到兩個快樂,而如果你把憂愁向一個朋友傾吐,你將被分掉一半憂愁。”對這句話的理解不正確的是(C)

A.友情是我們必不可少的心理“營養”

B.友情能夠使人分享更多的歡樂和幸福

C.擁有了友情我們就將擁有一切

D.友情有助於我們排解煩惱和憂愁

3.在一次“你有知心朋友嗎?”的調查中,72%的同學非常肯定地回答自己有知心朋友。這表明(D)

A.中學生缺乏友情

B.中學生交友不講原則

C.中學生出現濫交朋友現象

D.友情是我們健康成長中不可缺少的精神營養

4.學校心理輔導站來了下面三位同學,他們的共同苦惱都是沒有朋友,不受同學的歡迎。

張超:十分健談,他一進入交往圈,就打開話匣子,只要別人一開頭,他便一直説下去。而對方説話時他要麼時常插嘴,要麼乾脆不聽。

劉力:從來不説別人的好話,只要聽到有人誇別人,他就插進去説自己,而且一説就沒完沒了,眉飛色舞,直到大家各自散去,才無趣地走開。

小明:思維敏捷,在課堂上喜歡搶答問題,但他不會尊重別人,往往是別人還沒有答完問題,他就急於發表看法,而且言辭激烈,這使班上許多同學都很反感他。

(1)請你分析這三位同學不受歡迎的共同原因是什麼。

(2)請分別給他們提出一些有效的建議,幫助他們找到朋友。

(3)日常交往中,我們應該如何營造和諧的同伴關係?

答案提示:(1)①在交往過程中,不懂得尊重他人;②貶低別人,抬高自己;③缺乏基本的社交禮儀;等等。

(2)張超應學會傾聽,少説,即使要説也要等別人説完;劉力要學會讚美別人,這是一種最容易引起對方好感的人際交往形式;小明不應急於搶答,發表看法,要等適當的機會,語氣要隨和;等等。

(3)①尊重朋友,維護朋友的自尊心,平等相待;②坦誠、積極的相互交流;③關愛朋友,儘自己所能幫助朋友;④真誠的讚揚朋友,給予對方激勵;⑤對朋友的不同意見持寬容態度,容納朋友的長處和短處,相互取長補短;等等。

國中政治教學設計5

引言

寓言故事在世界藝術的園林裏,既充滿着浪漫主義的色彩,又有着現實主義的精髓。寓言用細緻精巧而充滿詩意的語言文字,描述着一個個生動而形象的故事,這些故事有的是家喻户曉的成語,有的是朗朗上口的諺語,有的是名人名事的格言,有着廣泛的羣眾基礎。在政治教學中加入寓言教學能有效的提升課堂氛圍,昇華政治課程的主題,讓政治課擺脱以往的枯燥與乏味。

一、簡述新課標下政治教學策略

1、以情教學,激起學習興趣

國中政治課程是一門概念較多且抽象的學科,課堂內容枯燥,雖然與社會接軌,但是和社會實際存在着較大的差距,學生對這門課程就缺乏興趣。所以就需要在稱城中融入情感,用真情實感來引得學生的共鳴。在上課時,創設合理情境,做好感情鋪墊,用具體的事例幫助學生理解掌握概念性知識。

2、多變方法,鞏固學習興趣

在課堂上激起學生的興趣,這是暫時性的,當過了新鮮感,氣氛又會回到以前。所以需要在日常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採用多變的教學形式,使學生對政治課堂保持長久的興趣。

3、轉變觀念,落實素質教育

當前的教育進入了“應試教育”的誤區,將升學率作為教育的主要目的,忽視了對學生素質能力的培養,只看中學生對知識點、考點的把握程度,雖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遏制了學生思維的發展。所以要轉變大當前的教育觀念,貫徹落實素質教育,提高全民素質。政治課程不僅僅是對思想政治概念的介紹學習,更是對學生思想認識水平的提高,對落實素質教育有重要意義。對於教師來説,需要花費更更多的精力,轉變教學觀念,教政治教學知識化為學生實在的只適合能力。

二、寓言故事在政治教學中的案例

寓言故事的廣泛傳播和以淺喻深的特性在正式課程的教學中有着重要地位。

例如:在部編版政治教材九年級下冊第一章《我們共同的世界》第一課《同住地球村》,引入“殺龍妙技”的寓言故事。這個故事講的是一個叫朱評漫的人,變賣了自己的全部家產,去拜一位叫支離益得人為師,學習殺龍的本事,聽起來很高大上的技術。轉瞬間數年過去了,他學成歸來,有人問他究竟學了些什麼?他一邊講述一邊展示學到的殺龍技術。大家就問他“什麼地方有龍?”這時他才恍然大悟,世界上根本就沒有龍,他的本領是白學的。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了自然界的事物與發展是客觀存在的,我們要了解我們所生活的地球村。

再比如:部編版政治教材九年級下冊第二章《世界舞台上的中國》,在開章之前引入“治駝背術”的寓言故事,。這個故事講述的是,很久以前,在山東平原城中,有一位大夫能善治一切駝背,且方法簡單,價錢公道。一個背駝得直裏六尺,橫裏八尺得人,聽説了這個神醫,準備厚禮來求治療。大夫吩咐他伏在地上,然後跳上去就狠命踏將起來。駝背叫道:“你要殺死我啊!”這位大夫説:“我的招牌上不是明明寫着專把駝背弄直,至於你的死活,同我有啥相干?”這個寓言故事告訴我們要從整體把握住事物之間的聯繫,不能只看到片面部分。我國在世界上的地位和作用也應該從世界整體格局來分析。

三、寓言故事在政治教學中的作用

寓言故事本身就具有通俗性、啟發性、形象性、現實性、浪漫性等等特點,這些讓寓言故事擁有了持久的生命力和廣泛的人民性。寓言故事中的一草一木、一魚一鳥、一花一樹等等全都栩栩如生,富有生機。對細節的描述和把握得當,將人物或者事物的`本質特徵描述的彷彿就在我們的眼前,形象生動。寓言故事多使用誇張和典型化的手法,將故事情節和事物特徵描寫的躍然於紙上。通過對感性材料的想象和聯想,根據作者的強烈感情和鮮明態度,塑造出富有意義的藝術形象。作者不僅僅表達出自己的觀點,還能體現出哲學是邏輯思維的最高層次。寓言故事用短小精悍並富有活力的文字,代替教材中以理論形式表現出來的概念、推理、判斷、客觀世界的不易理解的內容,這是學生最喜聞樂見的教學方法,將空洞乏味的抽象説教變為易理解的寓言故事。

寓言故事是對現實生活的反映,也是對黑暗社會的無情揭露和批判。我國著名的寓言故事是成語故事,比如“愚公移山”、“守株待兔”、“濫竽充數”、“邯鄲學步”、“畫蛇添足”、“東施效顰”等等,大多數來自於民間,對現實社會中的一些現象有着具體的反映。而外國的較為著名的則是《伊索寓言》,其中對於人的品性等有着深入的認識和剖析,政治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現有的知識程度,去挖掘更深層次的知識,爭取開拓展新的領域,達到哲學理論的高峯。

政治課程對學生的世界觀的形成具有重要意義。學生的世界觀很容易受到四面八方的思想的影響,辯證唯物主義理論不能再其思想中佔據優勢地位。寓言故事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將教學內容循序漸進、由淺及深地傳授給學生,使得政治課程的教學意義更加的深遠。

結語

綜上所述,對學生的教育教學要“因材施教”,在政治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不斷努力研究,優化課堂教學策略,提升學生的思想高度,實現知情並茂的教學效果。寓言故事將哲學和文學融為一體,完美結合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將寓言教學設計進國中政治教學教學中,對政治課堂效率的提高有着不可忽視的現實作用。

國中政治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懂得學習是一個探究和發現的過程,是苦樂交織的一種認識自然、社會和自我的活動;認識到學習能不斷認識和發現自我潛能,獲得一種不斷超越自我的無窮快樂,認識到學習既是權利又是義務。

能力目標:

提高自主學習、克服困難和辨證思維的能力,並學會用法律維護自身權利。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體驗到學習苦中有樂,領會學習帶來的快樂,從而能夠喜歡學習;懂得良好的學習環境來之不易,從而學會感激家庭、感激學校、感激社會,進一步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任職內驅力,通過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從而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辨證得客觀地看待學習中的苦與樂,並能夠正確對待。

難點:讓學生意識到“學習是一種享受,學習是一種快樂”。

教學方法:

事例分析法;講解法;談話法;討論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多媒體展示:四季的.美麗圖片

提問:為什麼會有四季?

2.“……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作者是誰?出自哪裏?

3.世界上有幾大洲?幾大洋?

’syourname?Howoldareyou?

(簡單的問題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夠在開始就讓學生體驗到成功,調動學習積極性)

你們都是從哪裏學到這些知識的呢?(課堂、電視、課外書……)

無論是那種途徑,都是通過學習學得的。我們從出生到現在都是在不斷的學習,以後也將不斷的學習下去。在我們這十幾年的學習中,我們的同學一定對學習有着不同的感受吧,今天我們一起來詠歎一下學習。

(二)新課

1.詠歎學習

先來看一下我們的古人是怎麼樣來詠歎學習的“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春天,讀書之樂樂如何?綠滿窗前草不鋤。

夏季,讀書之樂樂無窮,瑤琴一曲來薰風。

秋季,讀書之樂樂陶陶,起舞明月霜天高。

冬季,讀書之樂何處尋?數點梅花天地心。

——朱熹<四時讀書樂>

你從中讀到了什麼?

你覺得我們的學習又是怎樣的呢?

引出讀書有苦有樂,到底是苦大於樂還是樂大於苦呢?

2.自由辯論:學習中苦大於樂VS學習中樂大於苦

總結陳辭:是學習是一個探究和發現的過程;是苦樂相伴,相互交融的;先苦後甜;苦中有樂。我們學習中的苦是暫時的,只要下定決心,努力克服,尋求解決的方法,困苦會煙消雲散。

讓我們一起喊出“快樂學習吧!”

3.當我們坐在明亮的教室討論着學習是樂還是苦的時候,在世界的另外一些地方卻有人發出了“我要讀書”的吶喊。

A.多媒體出示《我要讀書》的圖片資料(見課件)

討論:1.是什麼原因造成我們的同齡人失學或面臨失學呢?

2.請同學們想象失學後生活的種種遭遇或以後可能出現的遺憾。

3.請大家談談我們現在的學習生活和學習環境。

B.看相關鏈接的內容:《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對青少年的學習權利和義務作出了明確的規定。

第四條:國家、社會、學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

第十一條: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必須使適齡的子女或者被監護人按時入學,接受規定年限的義務教育。

結合以上材料,你有什麼啟示?

C.看漫畫:放牛娃的理想

説説你的感受

(三)作業:

根據圖畫和這節課所學的,結合實際,寫一點心得體會。

國中政治教學設計7

一、教材分析

(一)本課在本書中的地位與作用

八年級思想品德課的主題是我與他人,而本框“禮貌顯魅力”是與人交往的前提,是融入現代社會做一個文明人的基本要求;加之當代青少年文明禮貌的欠缺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基於以上兩個方面,此框對於學生文明禮貌素質的形成是大有幫助的,必將為學生今後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因此,本框在全書的思想品德教育中佔有重要地位。

(二)教學目標及確立的依據

根據課程標準中力求“把學會交往作為主題,培養學生的交往能力是能力培養的重點”的宗旨及八年級學生的實際,本框的'教學目標確定如下: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懂得講文明、有禮貌是做人的基本品德,是社會交往的需要,是尊重他人的表現。

【能力目標】

在實際生活中,逐步學會以禮待人,與人交往時做到語言文明、態度和氣、舉止優雅,並能夠在不同的情境中表達自己的禮貌。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體驗文明禮貌帶給自己的樂趣以及對人生髮展的價值,樹立不講禮貌為恥、講禮貌為榮的交往態度,並樂於以禮待人。

(三)教學重點、難點及確定的依據

在社會變遷的進程中,傳統的交往禮儀在青少年身上正在逐步消失,不少家長只關注孩子的智力、學業的發展,而忽視了禮貌、禮儀方面的教育,致使一些孩子不懂禮貌,缺乏禮貌。針對青少年的現狀及教學的踐行性,本節課的教學重點難點確定為如何將禮貌落到實處,即在實際生活中,與人交往時做到講文明有禮貌。

二、教學理念

注重活動,淡化説教。文明禮貌問題如果操作不當,很有可能演變成一種説教,致使教學回到傳統政治課的老路上去。本節課我充分利用活動資源,在生動活潑的場景中讓學生感受和體驗文明禮貌的魅力。

關注認知,強化體驗。引導學生對文明禮貌的認識是必要的,對有關問題也要進行分析乃至説理。與此同時,我儘可能地在活動中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去體驗,這樣有利於教學內容的內化。

表層切入,深層領悟。文明禮貌問題是日常生活中司空見慣的。教學過程中我注意從基本的生活問題入手,讓學生透過生活中的小事、平常事領悟做人的深刻道理。

三、教法、學法與教學手段的選擇

課堂教學是教師和學生的雙主互動過程。八年級學生有思想,樂於表現,他們既成熟又幼稚,直觀形象思維強,抽象的邏輯思維較弱。基於此點,我設計的教學方法是“活動探究教學法、情感體驗教學法”,

體現“學生活動為主,教師講解為輔”的精神,讓學生自己去活動、探究、體驗、領悟,在關鍵之處教師給予適當的點撥,以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1、關注過程與方法,讓學生參與教學過程,通過小品表演、觀看動畫、即興表演等活動形式,讓學生參與交流與合作,給學生自主發展的空間與時間,從而形成一定體驗,分享成功的快樂,給學生自由馳騁的藍天。

2、教學手段採用多媒體,進而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創設讓學生思維層層展開的教學情景,有助於學生分析能力、綜合能力的提高。

3、教師總結,昇華全篇

4、課後實踐,陽光行動

通過此活動的踐行,實現教學內容的內化。

國中政治教學設計8

一、教學理念

新課程改革強調以人為本,淡化學科體系,注重學生的感受、經驗、體驗、實踐、學習、昇華的過程,倡導探究性學習,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因此,教師運用多元智能理論,學會“用教材教”,既立足於教材,又要深刻挖掘教材的內容,充分利用課內外資源幫助學生進行思想品德的學習,重視學生的參與和思考;注重教學與學生生活經驗和社會實踐的聯繫。營造教師與學生共同學習、共同探討、共同發展的課堂教學。

二、學情分析

國中階段,學生陸續進入身體發育的.第二個高峯期——青春期。這些步入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充滿了好奇,總是用自己獨特的視角關注着自我的成長,關注着他人和社會。一方面,自我意識開始覺醒,渴望獨立,渴望成熟;另一方,又異常渴望同齡人之間的友情,渴望理解、信任和支持。但在現實生活中,青春期的學生由於心理上的不成熟,對一些問題往往存在認識和行為上的誤區,如取笑同學間的生理變化,對男女同學間的關係過於敏感,產生逆反心理等。影響自我的生活和學習,因此如何處理好這些矛盾和困惑,克服青春期的煩惱是他們順利度過青春期的關鍵。

青春期是學生人生的一個重要發展階段,其基本的道德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這一階段開始形成。抓住這個道德成長的重要階段,引導學生認識、體會到青春不僅僅是生理和心理的變化,更意味着一種精神狀態,全面把握青春的內涵,引發他們對青春的意義進行深入地思考,無論是對學生的現在,還是長遠的發展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針對學生的現實成長問題,教材設計了這一課。

三、教材分析

1、三維目標:

(1)知識目標:

通過學習使學生能知道青春的意義,把握青春的內涵;知道男女同學之間如何正常交往。

(2)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分清是非善惡的能力;提高人際交往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引導學生培養健康的心理品質;培養學生尊重他人的優良品質。

2、教學重點:

全面瞭解青春的意義及內涵。

3、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消除會計人員和行為上的誤區,共享美好的青春時光。

4、學法:聽、思、議、悟。

5、教法:講解、點撥、啟發、情境教學法。

6、教學過程

四、教學反思

多層面展示了“以學定教”,開發學生的社會生活經驗資源,讓學生在探究新知的特定情境中,直面困惑,師生平等對話、參與、理解、反思、分享、體驗、提升。靈活使用多媒體手段,課堂信息量大、素材庫因材施教,超越教材文本,突顯教師個性化的理解、感悟!

五、作業

辨析:真正的獨立是任何事情都由自己做主,大人完全不能干涉。

國中政治教學設計9

【三維目標】

1.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尊重教師,理解教師的工作特點,增進與教師的感情,正確對待與教師交往中的問題與困惑,以積極的心態與老師交往,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

2.能力目標:從心理換位的角度正確認識和對待師生關係及其可能產生的矛盾,提高與教師進行積極溝通的能力;通過小品、討論等形式,培養合作交流的能力。

3.知識目標:瞭解與教師交往與溝通的一些基本途徑和技巧,瞭解教師工作的基本特點。

【重點難點】

理解教師,正確對待教師的表揚和批評,正確認識和評價師生矛盾。

【學情分析】

七年級的學生正步人青春期,他們中有些可能仍然保持孩童的活潑和外露,但閉鎖心理的出現、自我意識的覺醒、獨立意識的增強和性心理的萌芽,會慢慢地改變學生的交往狀況。一方面,學生需要友誼,渴望得到朋友的信賴和尊重,需要長輩的關愛和重視。温馨融洽和諧的師生關係,是他們健康成長中不可缺少的精神營養。和老師愉快相處,不僅有利於學生良好個性的.形成,也讓他們的生活充滿樂趣,學習更自信更輕鬆。另一方面,受學生心理年齡特徵和經驗的限制,很多學生不能恰當地理解相處之道。學生受到老師的表揚與批評,尤其是受到老師的批評,不知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也容易導致師生交往中的各種隔閡。

【教學方法】

採用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習,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面向全體學生,重視學生的個性差異。教師應該更多地以聆聽者、支持者、協商者的身份進入課堂,為學生創設各種情境和氛圍,設計多種活動,在活動中創設師生、生生之間交流的情景,增進學生的親身體驗,鍛鍊實際的交往能力。

【教學過程】

一、歌曲導入

1.學生欣賞歌曲:《長大後我就成了你》。

2.這首歌表達了一個什麼樣的情感和願望?你願意長大後也成為歌中的哪個“你”嗎?説説你的想法。

(不管學生是願意還是不願意,注意作正面引導)

二、心情故事

説説你的故事:你印象最深的一位老師是誰?他(她)為什麼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交流與溝通

1.分組討論:從你的認識出發,你認為教師這門職業與其他職業有哪些方面的不同?師:教師的這一職業特性決定了他們對自身和他們的工作要求非常高,特別是我們學生對教師有更高的期望。但教師也是人,也有被社會特別是被我們學生尊重、理解、關心和幫助的需要。我們不僅要了解老師對學生的期望,更要理解老師也可能出現過錯,特別是當被老師批評或與師生之間發生不愉快的事情時,要理解老師的苦衷。

2.小品:老師,你錯怪了我。

(故事內容:小王同學在語文課上正認真地聽講,鄰座同學傳過來一張紙條,約他放學後去打籃球。小王隨即把紙條退還給了那個同學,並輕聲勸告:“上課不要傳紙條!”誰知被_發現了,馬上批評了小王上課傳紙條、隨便講話的行為。當時,小王同學有口難言,十分委屈……)

請你幫他出出主意:這時小王該怎麼辦?你在生活中遇到過這樣的問題嗎?你是怎樣處理的?説出來與大家交流一下。

3.課堂調查:受到過老師的批評和表揚的情況。(採用舉手的方式)

討論:(1)老師對我們有哪些期望或要求?

(2)我們該怎樣看待老師的批評和表揚?

師:有些同學説得很對,我們也要理解老師,老師對我們的批評表揚都體現出對我們的期望,我們不僅要理解這些,更要理解老師也可能出現某種過錯,特別是當被老師批評或與老師之間發生某種不愉快的事情時,要理解老師的苦衷,自覺反省自我,切不可對老

師求全責備,更不應該懷恨在心。

【課後作業】

《基礎訓練》P15訓練一

【板書設計】

教師教師的職業特點

批正

評確

學生學生自身特點

【注意事項】

1.注意正面引導。

2.分組討論要注意對主題的提示。

3.欣賞小品時注意既要讓學生説真話,又要讓學生有正確的價值判斷。

4.注意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放手讓學生表達自己的思想。

國中政治教學設計10

當代中國教育界最大的事件當代中國教育界最大的事件莫過於世紀之交興起的素質教育熱潮,素質教育已日益成為現代教育發展趨勢。而素質教育的核心就是培養學生的創新品質和創新思維,發展學生的創造力和實踐能力。為此,如何實施創新教學就成為教師的重要課題。所謂創新教學,就是指教師在科學的教育觀、教學觀、人才觀、質量觀的指導下,通過新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引導學生獨立主動地參與學習,培養和發展學生創新能力的教學。目前,全國各地的教育界同仁們在各科的教學中都進行着大量的創新教學的探索和嘗試,我作為一名思想政治課教師在認真學習來自各地的先進經驗的基礎上,也作了一些探索和嘗試。本文就思想政治課中實施創新教學的問題談談自己的體會。

一、目前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由於長期以來一直受應試教育的影響,現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仍然存在不少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教師觀念落後,缺乏創新精神。我國向來就有尊師重教的優良傳統,教師被人們尊稱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的思想觀念、思維方法、品德行為對學生的影響作用是非常巨大的。正向李嵐清同志所説:“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在教師,建設高質量的教育,必須有高質量的教師”。思想政治課教師在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政治方向、培養良好的公民素質、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等方面起着極其重要的作用。然而,現在有些政治課教師仍然單純憑師道尊嚴、口頭説教、照本宣科來維持自己的課堂教學,缺乏與時俱進的創新精神;有些政治教師口頭上搞“創新教學”,實際上仍然堅持應試教育;不少政治教師仍以整齊劃一的標準去要求個性鮮明的中學生;分數的高低成為衡量學生品行優劣的.重要標準,如此等等。落後的觀念嚴重製約着創新教學的實施。

2、教學模式老化,教學方法陳舊。教學模式是教學活動的基本結構。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長期以來一直普遍採用“傳遞——接受”教學模式。這種模式如果運用得當,對學生接受前人或別人總結出來的間接經驗、掌握知識技能來説,也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式。但許多教師將這種模式固定化,不管什麼內容,一律採用教師講、學生聽,課上抄條條,課下背條條,只有教師的講解傳授,缺乏學生的主動學習與思考,缺乏學生的反饋,更缺乏來自學生的質疑。在這種模式的影響下,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方法也就成了“講授法”為主角、教師為中心的“一言堂”,即使有談話法、討論法,最後總是以教師的“標準答案”為準。如果學生提出與教師不同的見解,教師也會讓你無條件地服從教科書的觀點。在這種模式和方法為主的課堂上,教師缺乏創新精神,學生的創新精神也受到壓制。

3、教學手段單一,評價方法落後。在現代科學技術日益發展的今天,思想政治課教學的手段仍然侷限在黑板、粉筆、教科書、練習冊等狹小的範圍內。教師的語言和教科書上的文字成為學生學習的最主要的媒體。教學評價方法也主要採用百分制的考試,試題形式中客觀性試題仍佔相當比重,主觀性試題也對學生的思維作了嚴格限制。只要學生提出不同於教科書上的見解,就會遭到教師的“無情打擊”。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與政治課成績脱鈎,理論與實際脱離,而教師和家長仍然以分數作為評價學生品行優劣的主要標準。在學生的心目中,只要能夠在考試前抓緊時間突擊,把教師總結的問題全背會,政治課準能考高分。這種狀況也嚴重影響了創新教學的實施。

二、解決問題的基本措施是切實實施創新教學。

在思想政治課中切實實施創新教學,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着手:

1、轉變教師觀念是實施創新教學的主導和關鍵。

觀念是行動的先導,政治課教師必須積極響應黨中央和國務院的號召,認真學習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等綱領性文件,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從根本上轉變教育觀、質量觀、學生觀和人才觀。堅持和貫徹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相信每一個學生都有創造潛能,都是可造就的人才。堅持熱愛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學生的個性特點,經常瞭解學生的思想動態,研究學生的心理特點。要知道思想政治課能使學生終生受益的不在於背會多少習題,而在於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政治方向、培養良好的公民素質、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在於幫助學生學會科學的思維方法,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發展自身的創造力。

同時,教師要具有與時俱進的精神,並有一定的超前意識,在教育內容的把握上要體現出一定的前瞻性,要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還應具有民主意識和平等意識。總之,教師不能用自己固有的觀念和方法來讓學生適應,而應使自己的教學思維、觀念和方法順應學生身心發展的新情況、新變化,並能靈活變通。只有我們思想政治課教師真正轉變觀念,並首先實施自身的觀念創新,才能為思想政治課實施創新教學奠定基礎。

2、課堂教學的創新是實施創新教學的突破口和主渠道。

課堂教學的創新主要包括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的創新。思想政治課中實施創新教學必須改變單純的“傳遞——接受”教學模式,廣泛學習和借鑑國內外先進的教學模式。教學模式的選用不是一成不變的,可能在一堂政治課中,就涉及到多種教學模式。教師應堅持從實際出發,靈活地發展和創新教學模式。

教學方法的創新是思想政治課中實施創新教學的主渠道。它既包括教師“教”的方法,也包括學生“學”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教的方法決定了學的方法。為此,政治教師必須在設計創新教的方法的同時,清楚地意識到自己也是在為學生設計學的方法。只有靈活的具有吸引力的教學方法,才能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才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創造性,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我在教學實踐中常常採用下列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1、創設情境法。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在真實的情境下進行學習,可以使學習者利用自己原有的認知結構中的有關經驗去“同化”和“順應”當前學習的新知識,從而賦予新知識以某種意義。現在國中思想政治課的思想品德常識、法律常識、社會發展常識,內容和學生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間接都有一定聯繫,這為學生聯繫自己的已有知識和體驗,展開聯想,發現探索新知識提供了很好的機會。所以,在適合的學習主題上,我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去創造一個與知識相遇的真實情境,使他們在情境中利用自己已有的經驗,在對知識的理解和創造中尋求自身的發展。喜歡講故事的同學,我讓他講張海迪的故事,引出《磨礪意志 做生活的強者》;講《正確對待挫折》,我從同學討論張海迪的人生價值導入。

2、發現問題法。“學成於思,思起於疑”。傳統教學也強調質疑,而那往往是在情境之後,教師預設幾個問題,然後像拋餌釣魚那樣一步步把學生引向已有的答案。這樣的教學,學生沒有自學的時空,更不會去主動思考,結果導致連“為什麼”都不會提了。因此在創新課堂教學中,應該讓學生利用書本及教師提供的素材和信息,根據自己的程度、自己的意願去選擇學習的具體內容,以不同視角去探究學習內容。課堂上給學生一段時間,通過自讀、自思、自問,將知識內化吸收,同時發現新問題,確定下一步學習目標和探索方向。這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學生分層、目標分層的個性化教學思想。比如,《工業革命》一框,內容分為三部分,有的同學只注重於發展過程,而忽視了歷次科技革命對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影響。

3、協作學習法。我在課堂上,讓前後座位的四位同學組成一個學習小組。學生在自學階段發現提出的有些問題,通過小組內的相互啟發和點撥,很快就能得到解決。比如,通過別人舉例,有的同學理解了“科學是第一生產力”。在四人的小組中,即使是平時默默無聞的學生,也有充分參與和表現的機會,大家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三、要更新教學手段和評價方法。這是實施創新教學的重要條件和保證。

教學手段是教師在實施教學過程中所藉助的實物和媒體,思想政治課的創新教學也必然包括手段的更新。伴隨着網絡時代的到來,思想政治課也應注重現代教育手段的應用,如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等。假如能夠把抽象的要領理論用優美的電腦動畫進行形象化的展示,再配上悠揚的音樂和聲情並茂的講解,那麼思想政治課也一定會讓學生享受到思維的樂趣和魅力,學生的創新意識也會得到更好的培養和鍛鍊。

思想政治課教學手段的更新還應由課內拓展到課外。比如,與家長配合安排學生回家看“今日説法”、“焦點訪談”、“時事傳真”、“中國報道”等電視欄目,並選擇有關內容在課上進行講座。這也是思想政治課創新教學的重要手段。

思想政治課的評價方法也需要創新。比如現在實行的政治開卷考試、增加主觀試題的比重,給學生答題留下創新思維的空間;還可以把學生的品行與政治考試成績相結合,這些都是值得學習和借鑑的評價方法。在這方面,國家及有關部門應給予整體的指導和調整,政治教師也要在教育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新的評價方法,以解決“高分低能”的問題。

國中政治教學設計11

一、教學目標

1.樹立尊重他人,與人為善的觀念,體驗尊重他人的快樂。

2.在生活、學習中,能夠以自己的行動尊重他人。

3.懂得什麼是尊重,尊重自己、尊重他人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懂得什麼是尊重,尊重自己、尊重他人

【難點】

樹立尊重他人,與人為善的觀念,體驗尊重他人的快樂。

三、教學方法

情景教學法、活動教學法、小組討論法、問答法

四、教學過程

環節一:課堂導入

設置情景,導入新課

多媒體展示叔本華的名言:

要尊重每一個人,不論他是何等的卑微與可笑。要記住活在每個人身上的是和你我相同的性靈。

運用這句話導入今天的'新課《尊重從我做起》。

環節二:新課講授

1.人與人之間需要相互尊重

活動一:看圖析理

多媒體展示下列圖片:

想一想:這個小故事説明了什麼道理?

學生前後桌組成小組討論,討論完後分享討論成果。

教師總結:人與人需要相互尊重,我們每個人都是富有尊嚴的獨立存在的個體,有權得到別人的尊重。同時,我們也要尊重他人的尊嚴,尊重他人的基本權利。

2.缺乏尊重的危害

活動二:故事析理

多媒體展示下列故事:

有一天,王麗去上學,在學校的樓梯上,她遇到了她們班的一位腿有殘疾的同學,於是她就走上前,説:“我扶你吧。”“謝謝你。”當她們走進教室時,看到兩個調皮的男生在模仿她走路的樣子,那位同學傷心地哭了。王麗非常生氣,上前阻止他們説:“你們這樣做,實在是太不尊重別人了。我們大家都是平等的。想一想,如果你的腿有殘疾,還受到這樣的嘲弄,會有什麼感受呢?”那兩個男生被説得啞口無言。

想一想:結合上述案例,思考一下如果人與人之間缺乏尊重,會帶來什麼樣的危害

學生思考後回答。

教師總結:如果彼此缺乏最起碼的尊重,那麼,交往就會產生嚴重障礙,失去平等、誠信、友善的交往氛圍。

3.尊重他人的具體表現

活動三:説一説

教師組織學生進行討論,我們在生活中,應該如何尊重他人?

學生自由發言,教師從旁正確引導。

最後,師生一起總結:

(1)尊重的人説:

請原諒

對不起

這是個有趣的見解

謝謝

冒犯了,真抱歉

我明白你的感受不同

我並不是有意要打斷的

我並不想侵犯你的隱私

借用一下,行嗎?

(2)尊重的人做:

等別人説完後再開口

為女士或老人開門

不頂嘴、不發牢騷、不説無理的話

愛護環境

聽話時,不打斷別人説話

真心誠意傾聽別人意見

注意到別人需要隱私

小心愛護別人的物品

能耐心體貼得對待老人和殘疾人

環節三:鞏固提高

師生一起總結本節課內容:

同學們,通過這一課的學習使我們清楚的知道了人人平等、平等待人、尊重他人的重要性。所以我希望在生活當中我們每一位同學能夠把這些真正地去落實到行動中去,只有我們人人這樣去做社會才會變得更加和諧、美好。(播放《愛的奉獻》)

環節四:小結作業

小結:本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三個方面的內容:人與人之間需要相互尊重;缺乏尊重的危害;尊重他人的具體表現。

作業:根據本節課所學內容,課下寫一篇小論文《如何尊重他人》。

五、板書設計

尊重從我做起

1.人與人之間需要相互尊重

2.缺乏尊重的危害

3.尊重他人的具體表現

國中政治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瞭解情緒的含義,情緒是人的內心世界,情緒有四種類型----喜、怒、哀、懼。人的興趣、志向不同,所反映的情緒也不相同,情緒具有積極和消極兩種作用,對人的學習、生活工作產生強大的影響作用,使學生理解培養良好情緒的重要意義。

過程與方法:

利用一些情景使學生體會情緒的產生和變化,利用多媒體播放影片培養學生觀察力和分析能力,指導學生進行資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通過課本劇的表演使學生對情緒的作用有更為深刻的理解。學會分析歸納。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心理問題是當今青少年普遍存在的重要問題,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因情緒波動較大產生不良的後果,因此通過學習使學生懂得情緒是如何產生,情緒對自己有哪些積極作用和消極作用。並在今後的發展中揚長避短,培養保持積極情緒。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1.地位:

這一框題是基礎,只有讓學生了解和懂得情緒的產生及情緒對人的兩種不同作用,才能在後面的學習中奠定基礎。使學生在平時的學習生活、工作中努力調節情緒,健康、樂觀的成長。

2.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情緒反映着個人的興趣和志向是本框的重點,這一點是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學生感興趣的事情就願意做,積極性很高,對於不感興趣的事情就情緒低落、厭煩,甚至逃避。這點老師可以拓展一下。也是為下一個框題打下基礎。

情緒對人的不同作用是本框另一個重點,它是從兩種情緒對人的身體、智力、正常水平發揮產生作用,闡明情緒的兩種不同作用,即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

情緒的含義是本框的難點。雖然學生對情緒有所體驗,但是情緒是心理學的內容,是人的內心活動較為抽象,學生理解起來困難,這就需要老師從具體到抽象、由淺入深的進行引導分析,突破這個難點。為後面的學習做好準備。

3.聯繫實際的處理:

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都會發生許多情緒,情緒對每個人的影響作用相當大,一些人會充分利用有利、促進的積極情緒,使得自己在工作、學習、生活中取得較好的成績。但是也有的人,尤其是青少年對消極情緒控制的不好,走向歧途、失敗的事例也不乏存在。心理問題影響着人們的智力、人際關係、身體健康、正常水平的發揮,迫切需要解決這些問題,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了情緒及其作用,控制情緒和保持良好情緒,為他們的健康成長提供保證。在平時的生活中注意控制情緒,發揮積極情緒,克服消極情緒。

教法建議

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聯繫學生的親身感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設置情緒情景、觀看影片、小品表演、小組競賽等方式讓學生了解情緒的含義及其作用:對人在智力方面、身體方面、水平發揮等方面的影響。

教學設計示例

教學重點:

情緒反映着個人的興趣和志向

不同情緒的作用

教學難點:

情緒的含義

教學手段:

多媒體、投影膠片、投影筆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分析教師給的.圖片人物,問題:"圖中人物的心理品質如何?這種心理能否調節?"引出課題:

教師設置幾種情緒情境,

[情景1]:當你聽到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宣佈北京承辦2008年奧運會時,我感到

[情景2:]看到中國足球在世界盃比賽中的成績,我感到

[情景3]:看到以軍轟炸巴勒斯坦平民時,我感到

[情景4]:數學測驗時由於自己的粗心,成績發揮不夠理想,我感到

[情景5]:自己喜歡的書,被同學遺失了,我感到

學生分析得出:激動、高興、興奮、失望、氣憤、懊悔、生氣等

教師分析:同學們説的這些感受,就是人的情緒表現。它在一個人的身上發生了很多變化,非常奇妙,這就是今天我們共同學習的內容。

[板書]:情緒----奇妙的窗口

這些情緒都不是無故產生的,而且這些情緒是變化的。什麼是情緒呢?

[板書]:情緒的含義

這些情緒的產生都是人們在認識和處理事物的過程中表現出來的一種態度,憤怒是因為平民受到傷害,高興是因為光榮,生氣因為喜愛的物品丟失,這些態度反映人們對事物是贊成與反對,積極與消極。

[板書]:情緒是認識和處理事物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態度。

這種態度是如何變化的。

播放動畫《打獵》

問:片中人物情緒有哪些變化

學生答:

教師總結:

片中人物的態度變化是因為外界因素引起的,高興是聞到了香噴噴的食物,驚恐是看到龐然大物,害怕是聽到恐怖聲音,驚訝是發現一個特大腳印,這一連貫的情緒變化透出他們的內心世界及其對事物的態度。情緒就像一扇內心的窗口,通過窗口看到一個人對外界事物的內心活動。

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就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事情,就會產生許多的情緒變化,我們也學了許多的描繪情緒的詞語,下面進行競賽。

[活動1]:發給每組投影膠片或白紙,三分鐘內完成,看哪組列出的描繪情緒詞語最多,最多組全班展示。

教師:同學們寫出那麼多的情緒詞語,説明人的情緒內容是豐富的,同學們寫出的所有詞語分類組合一下,請每組代表總結。

[活動2].:學生分組歸類

(學生得出的結論)

[板書]:情緒的類型:喜、怒、哀、懼

老師展示幾張情緒圖片:

這些類型的情緒我們可通過很多途徑表現出來,如肢體、聲音、面部等。

[活動3]:學生做書上練習,找幾個同學分別表演情緒。

展示幾張世界盃球迷的圖片

問:這些球迷為什麼會在自己身上塗滿了色彩標誌?

生答:

總結:他們關心熱愛中國的足球,對足球有着深厚感情和極大的興趣。他們在每場比賽中都情緒高漲,十分投入。用各種方式表現個性情緒。相反,有些人對足球不感興趣,再盛大的比賽也不能激發他們的熱情。

[活動4]:學生談自己的興趣愛好和最愛做的事情。

[板書]:興趣不同,人們的情緒感受也不會相同。

志向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着情緒,有遠大志向的人不會因為暫時的困難和挫折、失敗而退縮,也不會計較個人的名利,就像范仲淹寫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只有目光短淺,計較個人利益的人,才會使自己處於消極、低落的情緒之中。

[板書]:志向不同,人們的情緒感受也不盡相同。

情緒一旦產生,它就像一個神奇果,在高興、興奮的時候,我們會感到精神煥發,幹勁倍增;當失望、悲傷的時候我們又會感到我們無精打采,萎靡不振。這就是情緒對人的作用。[板書]:

學生講述故事"杯弓蛇影"

結合新七年級的學生談他們新學年的打算。

問:這兩種情緒對我們有哪些作用?

這兩種不同情緒對人會產生哪些不同的作用呢?

情景劇:

李明與紀強的故事(詳見擴展)

學生進行討論:情緒對人產生那些影響?

師生共同結論:情緒對人的身體、智力、發揮水平、性格等方面有影響。身體:積極情緒----治病,消極情緒----導致疾病。智力:積極情緒---使人易控制理智、增強記憶,消極情緒----使判斷力、分析力下降、記憶力減退。

[板書]:不同情緒在智力、身體、水平發揮方面對人的作用

小結:本節課我們瞭解了情緒的含義;情緒與興趣、志向之間的關係及情緒對人產生的積極、消極的作用,這使我們認識到調節消極情緒有重要性,在現實生活中保持積極情緒,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緒。

探究活動

自我情緒調控:

學生通過學習情緒有關知識內容,應在實際生活中努力控制情緒變化,將消極情緒轉化為積極情緒,讓學生每天記錄一下自己情緒變化,隨時進行調控。

國中政治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一)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體驗”——學生在我與他人關係的問題情境中體驗理性剋制、原諒釋懷、以德報怨等不同層面的寬容心態。

2.“認同”——學生能夠認同寬容是正確處理自我與他人關係、形成和諧氛圍的重要品質;自己的健康成長需要寬容大度的胸懷。

3.“渴望”——學生渴望擁有寬容的美德,也渴望擁有寬容的社會環境。

(二)能力目標

1.初步認識和理解“寬容”在社會生活中的意義。

2.培養學生能夠從心理、道德、法律多角度看待“寬容”問題,及分析相關問題的能力。

3.初步培養學生在“寬容”心態下的交往與溝通能力。

(三)知識目標

1.瞭解寬容在不同問題情境中的表現、意義;知道怎樣做到寬容。

2.明確寬容是有原則的。

教學重點

學會正確處理自己與他人關係是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為了讓學生認同寬容是正確處理自己與他人關係的重要交往品德,並培養學生寬容大度的品質和心態。

教學難點

寬容是有原則的,寬容不能突破維護社會正義的底線,這要求學生既要寬容大度,又要堅持原則。國中生尚未建立牢固的是非觀,缺少辯證智慧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能力,因此,幫助他們理解“寬容要有原則”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教學方式

情境式教學、啟發式教學

教學過程

一、面對彼此差異——承認差異、尊重差異、欣賞差異

活動一:“小寬的寢室”

一位叫小寬的學生,剛剛進入八年級,被批准可以住宿,今天的問題就發生在小寬身上。我們和小寬一起走進這個寢室,看看將會發生怎樣的故事。這個宿舍有這樣5位室友:

小華:直言快語,心裏裝不住事,丟三落四。

小陽:愛好運動,愛熬夜,有時睡懶覺。

小東:特別愛整潔,不喜歡別人隨便動東西。

小童:不太愛説話,怕吵,愛好文學。

小宇:成績優異,出口成章,説話愛引經據典。

1.提問:假如你就是小寬,在這些人裏,你最喜歡誰?

2.提問:前面同學選擇的標準有什麼不同?

3.提問:和誰相處起來可能有困難?

4.引導:和自己在性格與習慣上有差異的同學相處可能有困難,那能否讓他們和自己保持一致呢?

5.提問:我們應該以什麼樣的心態面對彼此的差異呢?

設計意圖:

在我與他人關係中,學生首先遇到的就是面對彼此差異。正確處理我與他人關係需要我們寬容面對彼此差異。

1.通過學生表達自己面對差異的喜好,考察學生的原始經驗。

2.通過問題引導,幫助學生認識到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差異使世界豐富多彩,差異幫助我們學習並提高自己。差異既不能消除,也不應消除。

3.幫助學生樹立正確面對人與人差異的寬容心態:承認差異、尊重差異、欣賞差異、在差異中發展自己等。

活動結論:面對彼此差異:承認、尊重、欣賞;在差異中成長。

二、面對生活衝突

——理性剋制、原諒釋懷

活動二:“合唱節風波”

本校舉行合唱比賽快要到了。週一下午5:00放學後,班主任讓小寬帶領班級排練合唱。

小寬精心選取了《蝸牛》《相信愛》《真心英雄》三首候選歌曲,但由於同學們在演唱的時候每首歌曲都存在不少問題,所以小寬一時難以最終確定。時間過了6:30,一些同學們發起牢騷??這時,小華瞪了小寬一眼:“還讓不讓人休息,都幾點了?”小陽也説:“你行不行,不行就換別人!”説完拂袖而去。班長拍着桌子:“吵什麼,有能耐你們去找班主任!”小東義憤填膺地説:“阿寬別幹了,誰愛幹就讓誰幹!”

後面的事態會怎樣發展呢?完成這個故事。

結論:是學生權衡冷靜和衝突的利弊。

小寬回到寢室,心裏很不舒服,當着那麼多同學面被指責還是頭一回。小寬不想再和小華、小陽説話了。於是小寬開始和他倆兒冷戰。一連幾天,小寬沒和他們説過一句話。

1.你支持小寬冷戰嗎?

2.給小寬出個主意。

3.用雙手給老師搭一個“人”字,體會其中的道理。

設計意圖:

在自我與他人關係中,學生經常遇到生活和學習中的各種衝突。正確處理自我與他人關係需要我們寬容面對生活衝突。

1.通過“小寬受指責”,幫助學生認識到:面對生活衝突,寬容首先表現為理性剋制。衝動的頭腦不會產生智慧,勝利屬於臨危不亂者。理性剋制既是一種寬容的美德,也是一種處事的智慧。

2.通過“小寬冷戰”,幫助學生認識到:面對生活衝突,寬容不僅需要理性剋制,更需要原諒釋懷。只有真正原諒了別人,才能使自己釋懷、快樂。原諒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3.通過“手搭人字”的活動幫助學生體會換位思考的可貴品質。換位思考能幫助我們原諒別人,釋懷自己。

活動結論:面對生活衝突:理性剋制、原諒釋懷。

三、面對嚴重傷害——以德報怨

活動三:“偉大的母親”

粱建紅,一位普通的農村婦女。她的兒子馬剛在北京作保安。今年1月,馬剛與同事宋小明因300塊錢工資發生糾紛。衝動之下,宋小明用刀扎傷馬剛,雖然事後努力施救,但馬

剛還是因為傷勢過重死亡,年僅26歲,正值結婚前夕。

母親面對殺死兒子的被告,在法庭上會向法官提出怎樣的要求呢?

播放視頻:

母親請求從輕處罰。

母親為什麼原諒了殺死兒子的兇手?

宋小明會有怎樣的反映呢?

播放視頻:宋小明感化。

1.請你評價一下這位母親。

2.母親在情感上原諒了宋小明,是否法律會寬恕他,免除追求責任呢?

3.這個案例給我們哪些啟示?(母親角度、宋小明角度、法律角度)

設計意圖:

在自己與他人關係中,學生可能會遇到他人帶來的嚴重傷害。面對傷害,寬容對方是一種更具人格力量的高尚選擇。

1.通過該案例讓學生感受到以德報怨的偉大精神力量。

2.通過該案例讓學生認識到寬容涉及到心理、道德、法律多個層面,寬容不是縱容,寬容是有原則的,寬容不能突破維護社會正義的底線。

3.幫助學生樹立面對嚴重傷害的寬容心態,在維護社會正義的前提下,以德報怨更能彰顯人格魅力,贏得他人。

活動結論:面對嚴重傷害:以德報怨,大愛無疆

四、總結請同學為本課加一個題目。

設計意圖:

1.在課堂三大教學環節的引導啟發下,學生對正確處理我與他人關係需要寬容心態已經有了體驗和認識,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自主生成課堂核心觀念。

2.提高學生的概括總結能力。

活動結論:正確處理自己與他人關係、和諧幸福的生活需要寬容。

標籤: 國中 教學 政治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sheji/2now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