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設計 >

《為學》教學設計

《為學》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加有效地進行。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為學》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為學》教學設計

《為學》教學設計1

教材簡析:

本文是教科版國小語文六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主體課文,也是國小階段接觸的第一篇文言文。本篇課文原題為《為學一首示子侄》。課文用故事做比喻説明“立志為”的道理。全文基本上是敍述蜀鄙二僧的故事。這是一個形象的比喻。它不僅説了“為學”,也闡明瞭難與易的辨證關係,從而告誡人們只要堅忍不拔,難事也能變得容易的道理。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重點理解“為、鄙、語、恃、去、顧”等詞的意思。

2、使學生認識到“人之為學”,關鍵在“為”。

3、激發學生樹立志向、大膽實踐的精神。

4、讀出人物對話不同語氣和情感,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1、有感情朗讀課文,讀出人物對話不同的語氣和情感。

2、理解“人之為學”關鍵在於“立志為”的道理。

教學準備:

課前收集勤奮學習的名言、故事。

教學流程:

一、談話導入,簡介作者。

1、今天,我們共同來學習我們國小階段的第一篇文言文,板書課題《為學》。觀題質疑,“為”是個多音字,組詞,在此處讀什麼?“wéi”是什麼意思?做。文題的意思呢?

2、交流課前蒐集的作者及本文相關資料。

彭端淑(約1699一約1779年),字樂齋,號儀一,四川丹稜人。他是清代四川的著名文學家,與李調元、張問陶並稱清代四川三才子。彭端淑從小聰慧穎異,十歲即能文。有《白鶴堂文集》、《雪夜詩談》、《晚年詩稿》等傳世。本篇課文原題為《為學一首示子侄》。意思是寫篇文章給兒子和侄子們看,談談求學、做學問的道理。

二、初讀感知。

1、自由讀課文。

第一遍:讀準生字字音;

第二遍:能正確停頓、讀得流利;

第三遍:要讀的有板有眼。

2、初讀後,你知道了什麼?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3、讀後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説一説。

4、結合文後譯文,讀一句原文,讀一句譯文。試着解決剛剛的疑問。可以小組交流。

三、精讀感悟。

1、認真閲讀第一自然段,思考文中説了幾方面的內容?指導朗讀,要引導學生讀出疑問的語氣。

本段中你發現了重複的句子嗎?

“則難者亦易矣;則易者亦難矣”這兩句話是什麼意思?自己説一説。

2、理解“去南海”這件事是否容易?從哪裏看出來的?在文中畫出來,讀

一讀。

3、重點指導對話部分的朗讀。

貧者説話的語氣;富者從疑問——輕視——慚愧的態度變化。

富者説“子何恃而往?”兩次不同的語氣變化。

(分角色讀、男女生對讀、表演讀等)

4、相機指導理解重點字的意思:“鄙、恃、去、顧、為”等字。

四、拓展延伸。

1、請孩子們想像一下,窮和尚從南海回來後,看到富和尚,他們見面時的場景及對話,寫下來。

2、文章主要用(對比)寫法,來敍述這件事。為的是告訴我們什麼呢?

3、説一説你知道的哪些人是通過勤奮來取得成功的事例。

五、實踐活動。

1、請從“人之立志“的角度出發,結合自身實際,寫一篇讀後感。

2、推薦閲讀書中兩篇文章。

六、板書設計。

為 學

彭端淑

天下事:

為之:難→→易。 貧者

學之:難→→易。

不為:難 富者

《為學》教學反思

《為學》這篇課文是清代文學家彭端淑為勉勵他的子侄輩努力讀書而寫的。本文選自他的《白鶴堂集》。這是國小階段學習的最後一篇文言文。 亮點:

一、文章的導入的設計比較新穎,基本達到了預想的效果,很大一部分同學們也能夠積極參與。

二、以小故事為切入點進行課文分析。學生能夠按照老師的提示,一步步走入故事,品味語言,又能夠走出故事,得出啟示。

三、板書設計較有新意,能夠為教學效果起到較好的輔助作用。

四、學生預習很認真,比較到位。因此課堂氣氛活躍、效果較好

不足:(主要為教學過程中的反思)

一、解題。

解題中應該加入對文章原題目和作者初始寫作用途的解讀。

二、重點詞語的解讀。

這個環節,採用學生討論法,討論後提出依然不懂的詞語,教師解答後進行歸納。再歸納的過程中,我只注重了實詞意思的總結,而忽略了課文中虛詞的歸納和總結。而且並沒有逐字逐句的去解釋重點詞語。幫學生抓牢基礎。在課文翻譯過程中也存在同樣的問題。

三、課文分析。

由於文章中講述了“蜀鄙二僧,欲之南海,僧富者不能至而貧者至焉。”的小故事,大部分同學們都會對這個小故事印象深刻,因此,以這個小故事為切入點來分析文章,分析後得出道理“事在人為”。然而在教學過程中,我很快的就將道理滲透給學生,而並沒有運用大量的時間來品讀課文,讓學生品味對而理解人物性格特點和人物形象。應該讓學生在我環環相扣的問題的索引下,慢慢的解讀課文。

總體反思與改進:

一、對文本的研究和解讀,依然不夠深刻;文言文中的重點詞語和翻譯要作為重點。在以後的教學中要注意對文本的解讀,最大限度的減小自己的疏忽和漏洞。

二、對學生的情況瞭解不夠透徹,總是急於將自己知道的知識,灌輸給學生。認真分析學生的具體情況,甚至要想到,上課時如果提出一個問題學生可能會有多少種答案。

三、對基礎知識的落實,和考綱考點的落實依然不夠到位,研讀考綱考點,儘量在平時教學中,進行歸納總結和滲透。

四、 由於本人急於將自己的知識傳授給學生,使整節課課顯得有點前緊後鬆,在以後的教學中本人一定克服這一點。

《為學》教學設計2

一.教學目標

(-)知識教學點

1.在學習中掌握重點文言實詞的含義。

2.理解文中説明的道理,理解以事喻理的論證方法。

(二)能力訓練點

1.加強誦讀,訓練學生的閲讀理解能力。

2.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使學生認識到“人之為學”,關鍵在“為”,只要樹立志向並堅定去實踐,就可以化難為易達到預定目標。

(四)美育滲透點

引導學生體會本文結構緊湊,對比鮮明,句式整飭的創作美以及故事所揭示的意藴美。

二.學法引導

1.以學生自讀為主,藉助工具書自行解決文中字詞的音、形、義,教師抽查鞏固。

2.可將文中故事改編成小説劇表演,也可用複述的方式加以理解。可對這個故事的思想內容進行討論,討論一下可從哪些方法得出不同的理解。

3.理情文章的結構層次,體會作者安排材料的妙處,理解對比手法的作用。可將文章的開頭和結尾去掉,看看文章表達效果有什麼不同,由學生從寫作和內容的角度加以認識和體會。

4.可以根據文章結構層次,將本文化整為零,逐段背誦,背熟後再合零為整體背誦。默寫。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1.重點

掌握文言實詞的含義,及重點虛詞的用法,準確翻譯文章。可指導學生反覆朗讀文章,根據註解直譯文章,教師答疑並講析重點詞語,讓學生明確,鞏固重點。

2.難點

理解以事喻理的論證方法。

解決辦法

教師適時恰當引導學生思考。

3.疑點

開篇由兩個設問句組成,這種寫法有什麼效果?(增強語言的感染力與思辨力)。

四.課時安排

2課時

五.教具學具準備

1.課文朗讀磁帶及錄音機。

2.投影儀及文學常識、重點詞句評析、隨堂練習的膠片。

3.學生製作生字新詞及重點的卡片,課堂交流。

六.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1.指導學生熟記文言實詞的含義和虛詞的用法,強化誦讀練習。

2.準確直譯文章。

3.理清文章結構,明確主旨。

第一課時

導語

同學們步入學校的大門已近七、八個年頭了,下面我想請一位同學談一談學習知識時的感受,特別是升入中學以來在求知過程中的感受。(學生自由發言),同學們説得很好,每個人接受新知識都要有一個由繁到簡,由難到易的過程,怎樣才能完成這個過渡呢?用我們中國的一句古訓來説,即“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這就是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

(-)明確目標

l.文學常識及字詞讀音。

2.準確直譯文章,掌握重點實詞。

3.學習本課以事喻理的論證方法。

4.把握文章主旨。

(二)整體感知

1.簡介作家作品情況(見文下註解)並解題《為學》

為——做學——學問。

2.教師範讀文章,並指導學生朗讀,讀準下列讀音;並掌握其意思

速怠迄屏鄙恃缽語

(三)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1.學生對照課後註釋翻譯文章,以段為單位,每個學生講一段,其他學生補充。

2.教師出示投影,將重點詞句及難句對學生再次進行訓練。(亦——也,逮——及,趕得上,怠——懶散,迄——等到,屏——摒,常——常規,語——對……説,缽——和尚用的碗,之——到……去,恃——憑藉,猶——仍然,還,鄙——邊境)

3.在理清文章字面意思的前提下,由學生來概述段意

第一段提出全文的主要觀點,説明為學難易的轉化,即“學則易,不學則難。”

第二段講道理説明持之以恆可令昏庸與聰敏置換。

第三段用蜀鄙二僧的故事做論據説明主觀努力的重要性,有志者事竟成。

第四段以立志為學收束全文,深化文章論點。

(四)總結、擴展

初讀文言文,同學們要加強誦讀,培養語感,要在理解詞語意思的基礎上讀準字音,注意文言實詞的積累。

(五)佈置作業

1.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背誦全文。

(六)板書設計

第二課時

導入新課

檢查學生朗讀背誦。

(-)明確目標

1.體會文章語言運用,及在語氣上的特點,理解文言中常用的語氣詞“乎,矣,也,

焉,哉”所表達的語氣。

2.理解文章以事喻理的論證方法。

(二)整體感知

1.複習文學常識。

2.在學生朗讀的基礎上,請一位學生把“蜀之僧去南海”的故事講給大家聽。

(三)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1.鞏固文言基礎知識(訂正課後練習二,並出示投影,請學生把下列這些詞語譯成現

代漢語)

①吾數年來欲買舟而下②以告富者③富者有慚色④僧富者不能至而貧者至焉

2.語言特色

學生朗讀第一段,並分析排比句的藝術效果。

(第一個設問句開篇泛論天下事之難易,關鍵在“為”,第二個設問句進而引申論述“人之為學”。由概括到具體,使論述的道理逐步深人,引起人們的深入思考,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和思辨力量。)

朗讀第三自然段,有錢的和尚兩次説“子何恃而往”,語氣有何不同?(第一次屬於通常發問,第二次是以蔑視的語氣出現的,在富和尚看來,窮和尚只憑一瓶一缽前往南海,是不可思議的,“我”(富和尚)尚未成功,“你”(窮)豈不是痴人説夢。)

語氣詞乎、哉——疑問,也、焉——判斷,矣——陳述

3.把握文章主旨

提問,兩個和尚同時面對着困難,“僧富者不能至而貧者至焉”,是何道理?

(貧僧立志而行,在困難面前發揮主觀能動性,努力去為,而富和尚只強調客觀條件,不立志而行。)

4.請學生通過學習本文,另舉兩個例子來説明“因為有決心而成功的,沒有決心而失

敗的。”(聯繫實際,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提高思想認識。)

(四)總結、擴展

蜀鄙之僧尚知“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希望同學們學過本課後能有所啟迪。

(五)佈置作業

1.背誦默寫《為學》。

(六)板書設計

《為學》教學設計3

一教材説明

《為學》原題是《為學一首示子侄》,本文有刪節。原來曾入選過國中語文教材。文章用意在於教育晚輩們樹立遠大志向,勤奮學習,持之以恆,方能有所建樹。本文闡述的“事在人為|”的道理,至今仍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本文雖篇幅短小,但説理深刻,語言精練,是古漢語學習的典範。這是一篇議論文,作者先提出論點,後用典型事例加以證明,全文結構嚴謹,論證嚴密。

二學情分析

城區學生見多識廣,語文基本功紮實,語文能力也較強,宜以自主自學為主,加以適當輔導即可。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流利地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用法,理解課文內容,培養學生閲讀文言的能力;理解擺事實的作用,初步認知論證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自讀與討論相結合;教師點撥。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認識學習的重要性,理解“事在人為”的道理,並努力踐行它。

四教學重點

1)學習重點文言詞句,理解課文內容,提升讀解文言能力。

2)理清論證思路,初識舉例論證的方法。

五教學難點

理解文章主旨“事在人為”的道理,明確“人之立志”的重要性。

六教學方法自讀和探究結合法引導教學法

七教學用具多媒體或白板

八教學課時一課時

九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

從俗語“一個和尚挑水喝,二個和尚抬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導入本課文“兩個和尚朝南海”的故事。

(二)作者及背景介紹

彭端淑,(約1699-年----約1779年)字樂齋,四川丹稜人,清代四川著名文學家,四川三才子之一。曾任吏部郎中,乾隆20年(1755年)出任廣東肇羅道道員,1761年辭官歸蜀,隱於成都白鶴堂,入錦江書院,走上了課士育賢之路。著有《白鶴堂文集》、《雪夜詩談》等。曾提攜過清代名臣紀曉嵐。

《為學》寫於1744年,從原標題《為學一首示子侄》可以看出,是為勉勵他的那些不求上進的子侄輩們努力學習而寫的。

(三)誦讀課文

注意朗讀節奏,語氣語調;先個讀,再齊讀。

(四)譯讀課文

1)難解詞語:A蜀之鄙____有二僧。B其___一貧其一富。

C貧者語____於富者曰D子何恃___而往

E西蜀之去____南海F顧___不如蜀鄙之僧哉

2)虛詞“之”的解法歸類:

①作代詞,代前文所説之事可譯成“它”②作助詞,相當於“的”③作動詞,相當於“去,到,前往”④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可不譯。把序號填入括號中。

A為之,則難者亦易也()B人之為學有難易乎()

C蜀之鄙有二僧()D吾欲之南海()

E顧不如蜀鄙之僧哉()F學之,則難者亦易也()

G西蜀之去南海()H人之立志()

3)翻譯課文:一句一段的進行,有學生口譯,學生評價指正。

(五)賞析課文

1)文言句式賞析

A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不為,則易者亦難矣。人之為學有難易乎?學之,則難者亦易也;不學,則易者亦難矣。

用設問的句式,提出天下事和做學問的難易關係是可以轉化的,關鍵在於人的主觀努力。從天下事説起,再到做學問,遵循了一般到特殊的邏輯規律。深刻闡明瞭“事在人為”的道理。

B“子何恃而往”文中出現兩處,都是富和尚説的,有什麼不同?

第一句是疑問句式,是質疑窮和尚的能力和成功的可能性,充滿了懷疑。第二句是祈使句式,是在陳述自己條件優越尚且不成之後説的,充滿了不屑和輕視。

《為學》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及重點]

1.進一步積累古代文言文詞彙。

2.引導學生自己説出貧者至而富者不至的原因,從而得出世事無難易,重在立志地去為的道理。

[教學課型及課時]

1.教讀課

2.一課時

[媒體設計]

多媒體投影儀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讓學生複述《龜兔賽跑》這則寓言,然後變換角度提問,啟發學生認識天資和勤奮的關係。

問:在正常的情況下,龜跑得過兔嗎?(不能)這説明什麼?(龜不善跑,受到天資的限制。)龜能取勝,除了兔睡大覺而外,還有別的原因嗎?(不停地走)這又説明什麼?(天資差這個條件,並沒有限制它——它以自己的努力突破了天生條件的限制。)

(對兔的失敗也可仿此提出問題,要達到的結論是:有好的天資卻屏棄不用,結果跟天資差的沒有什麼不同)《為學》這篇文章中就是要告訴我們這個道理。(板書課題及作者)

二、教學新課

(一)、明確教學目標及重點(略)

(二)、整體感知

教師範讀一遍課文,然後讓學生。輕聲讀課文,整體把握課文內容。能把課文順暢的讀下來之後,放聲朗讀。除註解以外,文中還有不懂的字詞,要求學生當場發問,教師當堂解決。

學:①學習②學問資:天資材:通才,才能怠:懈怠道:學問

卒:最後魯:愚鈍鄙:邊境語:告訴恃:憑藉,依靠越:到了

之:①的②他或它,代人或代事③前往,到買舟而下:攢錢坐船,順流而下.

去:距離顧:難道是故:因此

(三)師生共同研習課文

(以學生自主探究討論為主,教師只點撥要點即可)

1.讓學生複述故事。

(複述時不許看書,避免學生搞機械的翻譯。教師可以提示學生作創造性的複述。複述完畢,教師可作適當的評點。)

2.思考討論:文章以“為學”為題,但卻以較長篇幅寫了二僧去南海的故事,為什麼?

明確:二僧去南海是屬於“天下事”的範疇。二僧去南海的故事證明了天下事無難易,關鍵在“為”。從而引導學生説出“天下事”和“為學”之間的關係,引出文章的論證方法“借事喻理”。

3.思考交流:文章中蜀鄙二僧的故事其實並未結束,請根據文中二僧的性格特點,給二僧的故事補上結尾,重點突出富者的神態,語言和行動。

4.再讀全文一遍,回答下面的問題:

①作者對於侄們的希望是什麼?用課文中的一句話概括。

明確:“人之立志,顧不如蜀鄙之僧哉”——由此可再引申為“貴在立志”或“立志為學”。

②作者告誡子侄們最重要的話是哪幾句?

明確:“是故聰與敏……自力者也。”

現在,我們大家該懂得《為學》這篇文章之所以出名的原因了吧?這個原因就是它表達了所有的長輩對下一代的希望。我們決不能辜負長輩們對自己的希望。我們應該從現在做起,從自我做起,努力學習文化知識,來回報長輩們對我們的愛!

『佈置作業』

請大家展開聯想和想象,把本文改寫成一篇白話故事。課下在日記本上寫一下,下節課集中展示。

《為學》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學會12個生字,瞭解“為、迄、之、恃、猶、去、顧、限”在句子中的意思。

能力目標

能借助註釋瞭解句子的意思,理解課文內容,正確地朗讀課文。背誦並默寫課文的第1、3自然段。

思品目標

懂得辦好事情或搞好學習起決定作用的條件是自己堅定的志向和堅持不懈的努力,“有志者事竟成”。

教學重點:

學會本課的生字,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並默寫1、3自然段。

教學難點:

理解詞句和課文説明的道理。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

1.你認為什麼樣的人才能把學問學好?(根據學生髮言導)

2.有這樣一個人認為學習做事能不能成功,與自己是否聰明無關,那麼他認為與什麼有關係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8課,齊讀課題 8 為學

3.“為”是什麼意思呢?“學”又指什麼呢?(做學問,求學)此文的原題目是“為學一首示子侄”是作者彭端淑寫給子侄們看的,是針對學習上容易產生的畏難情緒而説的,目的在於教育他們立定志向刻苦學習,學有所成。我們學習這篇文章,也是教育我們要克服學習上的畏難情緒。

二、練習正確地朗讀課文。

(一)檢查預習

1.指名分段讀課文。注意訂正字音 。

⑴注意把生字的字音讀正確,把句子讀通順。

吾資/之庸,不逮人/也。(讀四聲) 旦旦/而學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

聖人/之道,卒於魯/也傳之。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

吾/一瓶一缽/足矣。 富者有慚色。

昏與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與庸/而/力學不倦者,自力者也。

⑵讀準句子中的停頓。

天下事/有難易乎? 而/亦不知/其昏與庸也。

自恃其聰與敏/而/不學者。 貧者/語於/富者曰(讀四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幾千裏也,僧之富者不能至/而/貧者至焉。

2.倆人一組互相讀課文,注意訂正字音。

3.自己練習讀課文,爭取把課文讀正確。

4.指名讀課文,注意把課文讀正確。

5.課文我們基本會讀了,字形有什麼要提醒大家的地方嗎?

逮和怠要從字義上區分。可以擴展幾個字。

提起筆來把字組成詞語寫一遍。

三、作業。

讀課文練習把課文讀流利。

  第二課時

一、看註釋,用自己的話説説重點詞語及句子的意思。

給時間自學

二、交流自己學習所得。

(一)學習第一自然段

1.誰來用自己的話説説第一自然段每句話的意思。

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人之/為學/有難易乎?學之,則難者亦易矣;不學,則易者亦難矣。

天下的事情有難和容易之分嗎?用心做這件事,那麼難事也就變成容易的事情了;不用心做這件事,那麼容易的事情也變成難事了。人們做學問,求學有難易之分嗎?認真地學,刻苦鑽研,那麼就是再難的也會變成容易的;不學,或是馬虎地學,即便是再容易地也會變得困難起來。

2.作者在開頭就提出了這樣一個觀點,那就是師説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生接則難者亦易矣 師説不為 生接着讀則易者亦難矣。下句話同上。

3.體會文言文句子的精美。這段話中一共有四句話,在表達上有什麼特點呢?(近似於對偶,讀起來琅琅上口)

4.練習背誦。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

1.誰來説説這段的意思。在學生説的過程中糾錯。

2.説説下面句子中“之”的意思。

吾資之庸,不逮人也。沒有實際意義

旦旦而學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代詞指知識或者學問。

聖人之(的)道,卒於魯也傳之代詞。

把這些句子的意思再説一説。

3.作者是怎樣把自己的觀點表述出來的呢?(對比和舉事例)

4.誰來把作者的意思讀出來。

(三)學習第三自然段

1.誰來説説這段的意思?

2.聯繫上下文,解釋帶點詞語的意思。

吾欲之南海,何如?(到,去)

你還學過類似意思的句子嗎?(送孟浩然之廣陵)

誰來總結一下,你學過“之”的多少意思?(引導學生聯繫課文中的句子進行歸納)

子何恃而往?(憑着,依靠)

吾數年來欲買舟而下,猶未能也。(還)

3.貧者和富者有哪些不同呢?

(1)分角色讀貧者和富者的話,你體會到了什麼?

(2)集體交流

條件不同;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

決心不同:富者過分依賴物質條件,“吾數年來欲買舟而下,猶未能也。貧者“吾一瓶一缽足矣。”

態度也不一樣:抓住兩個“子何恃而往?”談理解。第一個是普通的疑問句,第二個是反問句。

結果也不一樣。

(3)有語氣地朗讀這段話,把自己體會到的讀出來。

三、貧者為什麼能夠到達南海,而富者不可以呢?咱們下節課再來學習。

第三課時

一、指導背誦第三自然段。

蜀之鄙有二僧,他們都有什麼不一樣呢?條件不同,怎麼不同?(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決心不同: “吾數年來欲買舟而下,猶未能也。貧者“吾一瓶一缽足矣。”結果不同;越明年,貧者自南海還,以告富者。富者有慚色。在師問生答中就練習了背誦。

二、學習第四自然段。

1.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幾千裏也,僧之(的)富者不能至而貧者至焉。這句話什麼意思?為什麼會是這樣的?

去:距,距離。 之:用在主謂之間,沒有實在意義。

2.人之立志,顧不如蜀鄙之僧哉?

顧:副詞。反而,卻。

通過以上的學習,我們知道了貧者能至的原因是在於能夠立志,富者不能到的原因是不能立志。

把這種反問的語氣讀出來。

3.最後作者作出了什麼總結?

是故聰與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聰與敏而不學者,自敗者也。昏與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與庸而力學不倦者,自力者也。

限:限制,限定。

4.把作者要説明的觀點讀出來。

三、讀全文,説説各段之間有什麼聯繫?

第1段提出了作者的觀點,點出了題旨。

第2、3自然段運用對比或者舉事例的方法論證作者的觀點。

第4自然段照應了二三段,同時又總結了全文。

四、課堂練習。

1.聯繫上下文,解釋下面帶點的詞。

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與庸也。(至,到)

為之,則難者亦易矣。(做)

吾欲之南海,何如?(到,去)

子何恃而往?(依靠,依賴)

吾數年來欲買舟而下,猶未能也。(副詞。還,仍然)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幾千裏也。(距,距離)

人之立志,顧不如蜀鄙之僧哉?(副詞。反而,卻。)

昏與庸,可限而不可限也。(限制,限定)

2.作者在這篇文章中告訴他的子侄們什麼道理?

五、作業。

繼續練習背誦課文,默寫課文。

《為學》教學設計6

(1)分析教學目標

分析教學目標是為了確定學生學習的主題及與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或基本過程有關的知識內容。分析教學目標時要考慮學習者這一主體,即教學目標不是設計者或教師施加給學習過程的而是從學習者的學習過程中提取出來的;其次,還要尊重學習主題本身的內在邏輯體系。

(2)學習者特徵分析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意義的主動建構者。對學習者特徵分析的主要目的是通過設計適合學生能力與知識水平的教學內容和問題,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和恰當的指導來促進學習者的學習。與以“教”為中心的教學設計過程中學習者特徵分析方法相同。

(3)學習內容分析

建構主義強調學習要解決真實環境下的任務,在解決真實任務過程中達到學習的目的。但真實的任務是否能體現教學目標以及如何體現,就需要對學習內容深入分析,明確學習內容的類型(陳述性知識,程序性知識,策略性知識)以及知識內容的結構體系,才能根據不同的知識類型,將學習內容嵌入建構主義學習環境中的不同要素中。

(4)設計學習任務

學習任務的提出是以“學”為中心的教學系統設計中的核心和重點,為學習着提供了明確的目標,任務,使得學習者解決問題成為可能。學習任務可以是一個問題,案例,項目或是觀點分歧,他們都代表某種連續性的複雜問題,能夠在學習的時間和空間維度上展開,均要求採用真實的情景通過自主建構的方式來學習。

(5)學習情境設計

建構性的學習情景有三個要素:學習情境的上下文或背景。描述問題產生的背景,有利於控制,定義問題;學習情境的`表述及模擬。為學習着提供一個真實的,富有挑戰性的上下文背景;學習情境的操作空間。為學習着提供感知真實問題所需要的工具,符號等。

(6)信息資源的設計

信息資源的設計是指∶確定學習本主題所需信息資源的種類和每種資源在學習本主題過程中所起的作用。對於應從何處獲取有關的信息資源,如何去獲取(用何種手段、方法去獲取)以及如何有效地利用這些資源等問題,最好能建立系統的信息資源庫(或使用現有的資源管理系統),並提供正確使用搜索引擎的方法,如果學生確實有困難,教師應及時給以幫助。

(7)提供認知工具

認知工具是支持和擴充使用者思維過程的心智模式和設備(Derry,1990).在現代學習環境中,主要是指與通信網絡相結合的廣義上的計算機工具,用於幫助和促進認知過程,學習者可以利用它來進行信息與資源的獲取,分析,處理,編輯,製作等,也可用來表徵自己的思想,替代部分思維,並與他人通信與協作。

(8)自主學習策略的設計

自主學習策略指為了激發和促進學生有效學習而安排學習環境中各個要素的模式和方法,其核心是要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充分體現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自主學習策略的設計是整個以“學”為中心教學設計的核心內容之一。從整體上來講,學習策略分為四類:主動性策略,社會性策略,協作式策略和情境性策略。不管是用何種教學模式在"自主學習設計"中均應成分考慮以下三方面的問題:①要在學習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要能體現出學生的首創精神;② 要讓學生有多種機會在不同的情境下去應用他們所學的知識(將知識“外化”);③要讓學生能根據自身行動的反饋信息來形成對客觀事物的認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案(實現自我反饋)。 以上三點,即發揮首創精神、將知識外化和實現自我反饋可以説是體現以學生為中心的三個要素。

(9)管理和幫助設計

建構主義學習中,學習者是學習的主體,但並沒有忽視教師的指導作用,任何情況下,教師都有控制,管理,幫助和指導的職責。由於不同的學生所採用的學習路徑,所遇到的困難不相同,教師需針對不同情況做出適時反饋,而且在教學實踐中要注意對學生學習的引導和啟發,使他們朝着有利於意義建構的方向發展。

(10)總結和強化練習

適時地進行教學總結可有效地幫助學生將零散的知識系統化。在總結之後,應為學生設計出一套可供選擇,並有一定針對性的補充學習材料和強化練習,以便檢測,鞏固,拓展所學知識。這類材料和練習應經過精心的挑選,既要反映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又能適應不同學生的要求,以便通過強化練習糾正原有的錯誤理解或片面認識,最終達到符合要求的意義建構。

(11)教學評價

建構主義主張評價不能依據客觀的教學目標,還應該包括學習任務的整體性評價,學習參與度的評價等,即通過讓學生去實際完成一個真實任務來檢驗學生學習結果的優劣。建構主義主張學習是自我建構知識意義的過程,因此,源於建構觀的評價並不強調使用強化和行為控制工具,而較多使用自我分析和元認知工具。

《為學》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熟讀課文,流暢的背誦全文,能夠準確的默寫課文第一自然段。

2.掌握重點實詞和虛詞的意思和基本用法。

3.理解蜀鄙二僧故事的內涵和作用,並理清文章結構,明確主旨。

4.理解“人之為學”關鍵在於“立志去為”的道理,樹立遠大志向並勇於實踐。

教學重點:

掌握重點文言實詞虛詞的含義及用法,能夠根據文下注釋和參考資料,準確,流暢的翻譯全文。

教學難點:

把握二僧故事的內涵;體會理解以事喻理的論證方法。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相關導入:

同學們,有一句俗語是“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你們知道是什麼意思嗎?是的,這句話是説,只要肯努力,肯奮鬥,不管什麼事都會成功。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一下,彭端淑是如何向我們講解這個道理的。

二,口述本節課目標:

1.掌握作家作品。

2.瞭解課文大意,熟讀背誦全文。

三,介紹作家作品:

彭端淑(1699---1779),字儀一,四川人,清代中葉文學家。知識廣博,工詩能文。著有《白鶴堂文集》。

《為學》原題是《為學一首示子侄》。選自《白鶴堂文集》。首尾兩段用精心提煉的句子表達作者的主張;中間用對比手法和生動的對話,寫貧富二僧的故事,來證明作者的主張。

本篇文章是寫給子侄們看的,目的在於教育他們立定志向,刻苦學習,學有所成。

四,教師範讀全文,提醒學生注意句子的停頓,和生僻字的讀音。(也可聽錄音)

需注意讀音的字:逮dai(四聲)怠dai(四聲)卒zu(二聲)蜀shu(三聲)缽bo(一聲)語yu(四聲)恃shi(四聲)迄qi(四聲)屏bing(三聲)

需注意的句子的停頓:

1.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

2.聖人之道,卒於魯也/傳之。然則/昏/庸/聰/敏/之用,豈有/常哉?

3.子/何恃/而往?吾│一瓶一缽│足矣.

4.是故/聰與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聰與敏/而不學者,自敗者也。昏與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與庸,而/力學不倦者,自力者也。

5.顧│不如│蜀鄙之僧哉?

六,教師以講故事的形式,幫助學生了解課文大意。

世上的事,難説有難易之分,只要你去做了,難的也變容易了,不去做,容易的也會變難,學習也是這樣。

從前在四川邊境有貧富兩個和尚……

單有聰明,而不努力,這是自己毀了自己;不夠聰明,但能勤奮努力,定能學有所成。

七,閲讀背誦:

多種形式,充分閲讀。齊讀;點名讀;分組讀;自由背誦。

八、作業

抄寫課文並翻譯

背誦第一 二段

第二課時

課題:___________(第二課時)

備課日期:xxxxxxxxxxxx授課時間:第x周x星期

教學目標:

1.熟讀課文,流暢的背誦全文,能夠準確的默寫課文第一自然段。

2.掌握重點實詞和虛詞的意思和基本用法。

3.理解蜀鄙二僧故事的內涵和作用,並理清文章結構,明確主旨。

4.理解“人之為學”關鍵在於“立志去為”的道理,樹立遠大志向並勇於實踐。

教學重點:

掌握重點文言實詞虛詞的含義及用法,能夠根據文下注釋和參考資料,準確,流暢的翻譯全文。

教學難點:

把握二僧故事的內涵;體會理解以事喻理的論證方法。

教學過程:

一,檢查上節課背誦情況,導入新課。

二,明確本節課學習目標。

1,能夠翻譯全文,把握文章大意。

2,掌握文中重點實詞虛詞的意義和用法。

三,學生自主翻譯全文

1.學生對照課後註釋翻譯文章,以段為單位,每個學生講一段,其他學生補充。

2.教師板書重點詞句及難句對學生再次進行訓練。

實詞:為——做、求,語——對……説,缽——和尚用的碗,恃——憑藉,鄙——邊境,虛詞:

亦——也,之——到……去,猶——還

重點句子:

(1)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易矣。人之為學有難易乎?學之,則難者亦易矣;不學,則易者亦易矣。

(2)子何恃而往?

(3)人之立志,顧不如蜀鄙之僧哉?

3.以小組為單位,學生相互交流自主翻譯。

4.在理清文章字面意思的前提下,由學生來概述段意

提出全文的主要觀點,説明為學難易的轉化,即“學則易,不學則難。”

用蜀鄙二僧的故事做論據説明主觀努力的重要性,有志者事竟成。

以立志為學收束全文,深化文章論點。

四、背誦課文

五、作業:

完成翻譯、字詞解釋

完成點擊練習

第三課時

課題:___________(第三課時)

備課日期:xxxxx授課時間:第x周x星期

教學目標:

1.熟讀課文,流暢的背誦全文,能夠準確的默寫課文第一自然段。

2.掌握重點實詞和虛詞的意思和基本用法。

3.理解蜀鄙二僧故事的內涵和作用,並理清文章結構,明確主旨。

4.理解“人之為學”關鍵在於“立志去為”的道理,樹立遠大志向並勇於實踐。

教學重點:

掌握重點文言實詞虛詞的含義及用法,能夠根據文下注釋和參考資料,準確,流暢的翻譯全文。

教學難點:

把握二僧故事的內涵;體會理解以事喻理的論證方法。

教學過程:

一,點名提問重點實詞虛詞意義和用法,導入新課。

二,明確本節課學習目標:

1.分析課文,理解蜀鄙二僧故事的內涵和作用,明確本文主旨。

2.學習本文以事喻理的論證方法。

三,分析文章:

1,細解第一自然段

學生默寫第一自然段,思考作者是運用什麼修辭提出論點的?課文講的是為學的事,可是從“天下事”起筆,為什麼?

明確:在文章的開頭,用設問的方式提出論點。

開頭先寫“天下事”,因為“人之為學”是“天下事”的一種,這樣就由泛論天下事過渡到求學難易的問題上,用兩個設問,引入思考,把天下事和為學相提並論,更突出為學的主題。論證從正反兩方面作答,對比鮮明,揭示了“易”“難”相互轉化的辨證關係,使道理闡發的更為深刻。

2,點名複述蜀鄙二僧的故事,指導學生討論交流故事的含義和作用?

明確:二僧居蜀邊境,交通閉塞,路途遙遠,到南海,有很大困難,貧富二僧面對同樣的難題,所恃態度、方法截然不同,結果自然不一樣。貧僧告訴富僧想去南海,富者表現出極大的懷疑,貧和尚卻説“吾一瓶一缽足矣”,“足”字表現出貧和尚克服困難的勇氣和敢於實踐的精神。富和尚卻在困難面前強調客觀條件,沒有堅定的志向,更沒有大膽實踐的勇氣。

貧僧僅一瓶一缽就實現了去南海的願望。從對比中我們悟出:有條件的反為條件誤,而沒有條件的,靠恆心、毅力最終也能獲得成功,面對困難,要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有力的證明了論點。

3,背誦第三段,把握主旨。從最後的反問和小結中你獲得了什麼感受?

明確:反問句點明瞭故事的內涵——人貴在立志。“是故”以下的小結激勵我們“立志去為”,面對困難要知難而進、勇於實踐。

4,課文分析完了,下面同學們來思考一下,天下事有沒有難易之分?學了這篇文章你有什麼感受?

明確:天下事當然有難易之分,作者所説的沒有難易,是從有志者事竟成的角度説論證的,意在鼓勵人們立志求學,不畏困難,知難而進,堅持努力一定會獲得成功。

學生感受,不必統一要求,只要跟課文有聯繫,言之成理即可。

四,佈置作業。

背誦課文和譯文

有感情朗讀課文

背誦字詞解釋

標籤: 為學 教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sheji/4elqg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