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設計 >

空氣教學設計(15篇)

空氣教學設計(15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空氣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空氣教學設計(15篇)

空氣教學設計1

教材分析:

本課是粵教科技版《科學》(三上)《看不見的空氣》單元的第一課。本課教學內容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找空氣。希望學生藉助日常生活中有關空氣存在的經驗猜測空氣是普遍存在的。第二部分:實驗驗證空氣的存在。通過對幾種不同類型的物體進行實驗,從看到、聽到、摸到、感覺到空氣來確定空氣是真實存在的,而且是無處不在。通過這兩部分的學習,在大膽猜測和親歷探究過程中,學會用多種感官來感知空氣,進一步認識空氣的存在,為認識空氣的性質打好基礎。

設計理念:

1、以學生的生活經驗及經歷為基礎

學生在生活中對空氣存在的經驗是學習本課的重要教學資源。教師在課題的引出,空氣的尋找都可充分利用這一資源,這不僅有助於學生對“科學就在身邊,只要認真觀察思考就能有所發現”這一思想的認同與接受,而且有助於激發學生的興趣,推動教學過程的深入展開。

2、讓學生在親歷活動中充分體驗或感悟

空氣的存在對學生來説是熟悉的但究竟怎樣用實驗來證明空氣的存在,怎樣正確地進行科學探究,對於三年級才剛接觸科學的學生來説是至關重要的。在教學中可以讓學生在教師的`攙扶下逐漸地放開,先大膽猜測空氣的存在再動腦設計實驗方案,預測實驗可能產生的現象,然後思考着去進行親歷實驗探究過程,學會正確的探究方法。通過先動腦想再動手做,動口説,多方位強化學生對空氣存在的體驗與感悟,增進對空氣存在的認識,培養學生創新精神。

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體會探究空氣無處不在的樂趣,並意識到科學探究的無限魅力。

2、過程與方法:讓學生大膽地進行猜測,並引導學生利用提供的材料進行實驗設計,能正確地操作,能根據事實進行分析、推導、探索、體會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

3、科學知識:通過尋找空氣,並利用多種感官來感知空氣無處不在。

教學準備:

分組實驗材料:粉筆、磚塊、風車、試劑瓶、塑料瓶、塑料袋、臉盆、氣球、水等。

教學過程:

一、 激趣導入:

1、猜謎:奇妙,奇妙!真奇妙!看不見來摸不着,我們大家離不了。

2、配樂朗誦。(錄音):"如果沒有你,風車怎能輕盈地轉動,如果沒有你,皮球怎能高高地彈起……"讓學生猜猜詩中的你是誰?

3、討論:雖然到處都有你,卻為何找不到你的足跡"是什麼意思呢?(學生髮表自己的看法,教師隨機揭示課題:看不見的空氣)

4、談話:雖然到處都有空氣,可我們卻看不到它。要想認識空氣,首先要做什麼事?(尋找空氣)

二、 學習新課:

1、看一看老師為你們準備了哪些材料?

2、猜一猜。(板書:空氣在哪裏)

(1)桌上的材料中哪一些存在着空氣?

(2)我們的周圍哪些地方有空氣存在?

(3)大自然中呢?

(學生利用自己的經驗進行大膽的猜測,教師隨機板書,猜一猜:粉筆、瓶中、教室裏、磚塊……)

3、談話:同學們大膽地猜測了空氣可能存在的地方,説明了我們生活在空氣的世界裏。猜測只是一種假想,不能讓人確信,那麼怎樣才能證明你的猜測是否正確呢?(實驗)

4、討論並彙報:做實驗時要注意什麼?

5、談話:做實驗時除了注意安全、有序、認真、仔細觀察外,最重要的是怎樣設計實驗方案,並預測可能出現的現象。下面各小組先討論一下,利用桌上的材料怎樣才能讓大家看到、聽到、摸到、感覺到空氣存在哪裏,可能觀察到的現象是什麼?(分小組討論,設計實驗方案)

6、彙報討論結果(估計學生可能會有以下方法:分別把磚塊、粉筆、放入水中有氣泡冒出,把瓶口放入水中:直放沒有氣泡,斜放有氣泡。把塑料袋向空中甩一甩就把空氣裝入袋中,然後可以捏、可以擠、可以拍……風車的轉動也能感受到周圍空氣的存在……學生彙報時,教師有意識地分成看到、摸到、聽到、感受到的幾個層次讓學生彙報。並板書範例如下有助於學生學會記錄:

粉筆 放入水中 有氣泡冒出 粉筆中有空氣)

7、實驗:每個小組根據你們的實驗設計方案進行實驗,並注意觀察記錄。

8、學生彙報實驗結果

(彙報時注意與預測的現象比較是否相符合,以培養學生大膽猜測的學習方法,同時注意特別的實驗可以讓學生到講台上,邊彙報邊演示,以便其他小組也受到啟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9、討論:以上實驗説明了什麼?(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看法)。

10、小結:通過以上實驗説明了空氣無處不在。(板書:空氣無處不在)。

11、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呢?

三、 課外延伸:

1、"風車有了空氣就能輕盈地轉動"你是怎樣理解這句話的?

2、"瓶口直立放入水中沒有氣泡冒出"你認為這是為什麼?你能設計實驗來證明嗎?

3、詩中的"如果沒有你,皮球怎能高高地彈起",你又如何去探究這裏面的奧祕呢?

空氣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能在語言環境中認識“鹿、深、汽、癢、呼、吸、喘、專、店”是個生字。

2、積累詞語:“高樓林立、燈火通明、人流如潮、車水馬龍、鬱鬱葱葱、高大挺拔”等。

3、能在老師的指導下在田字格里正確描寫漢字“呼吸”。

4、指導空氣污染有害健康,美化環境有助健康。

教學重點:

1、能熟練運用音序查字法在字典中查找“喘”字,並理解文中“喘”的意思。

2、正確朗讀課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注意讀長句子時能做適當的停頓。

教學難點:

區別“汽”與“氣”。

結合課文內容,在媒體創設的情境中,聯繫生活經驗理解“偏僻的深山、繁華的城市、專賣店”的意思。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準備:

學生:課前查找“環境污染”和“環境保護”相關資料(有能力的可製成ppt)

教師: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學習課文第一節,揭示課題。

1、今天老師為大家介紹一位新朋友,它是誰?

(媒體顯示:小花鹿圖及相關文字)

讀詞語,學習生字:鹿

仔細看看畫面,它長得怎麼樣呀?

2、可愛的小花鹿從哪裏來,到哪裏去呢?它又看到了什麼?

(媒體顯示:課文第一小節)

自由讀,個別讀

3、(媒體顯示:偏僻的深山畫面及文字)這就是小花鹿的家鄉。看,它的家鄉有些什麼?誰能介紹一下?

理解:偏僻的深山

4、(媒體顯示:一組圖片。車水馬龍、高樓林立、繁華的城市)

理解:繁華的城市

誰來説説,小花鹿來到了一座怎樣的城市?

再讀第一節,學習“汽”“樓”“深”

5、揭示課題

a、(媒體顯示:佈告:

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我開了一家“新鮮空氣專賣店”,歡迎光臨! 小花鹿)

b、學生自讀;理解“專賣店”

C、揭示課題,齊讀課題。

二、整體感知

接龍讀課文,正音。

三、小組合作學習課文2——4小節

師:小花鹿怎麼會有賣空氣這個有趣的想法的呢?原來它剛在城裏住了沒幾天就發生了一件事。

1、小組合作讀課文2——4節,一名學生演一演醫生。

2、完成填空(媒體顯示:小花鹿在城裏才住了幾天,就得了(),它()癢癢的,()乾乾的,()不舒服)

3、你知道小花鹿怎麼會得空氣污染過敏症的嗎?(學生交流收集來的關於空氣污染的資料)

4、讀醫生的話,學習:呼吸

5、指導朗讀

四、學習5——7小節。

1、自己讀一讀5--7小節,思考:你覺得小花鹿賣空氣的生意怎麼樣?

a、在學生竟到老奶奶的話時,學習“喘”,通過查字典理解字義,指導朗讀老奶奶的'話。

b、在學生講到如今城市的變化時展示我搜集來的綠地圖片並讓學生交流為何空氣會變好。

2、指導朗讀。

五、鞏固、拓展。

1、複習生詞:(媒體顯示:遊戲“考考你”)

2、(媒體顯示:告示

如今,城市裏的環境好了,人們不用買我的新鮮空氣了。我想改行開別的專賣店,希望大家向我多提寶貴建議!

小花鹿)

3、説説:你覺得小花鹿來上海開一家“什麼專賣店”比較好?

反思:

1、在一開始我就通過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了小花鹿的圖片,讓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歷着手,引導學生觀察畫面,説説他們感興趣的小花鹿,生字“鹿”的教學滲透其中。教師在啟發學生仔細觀察的同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通過觀察圖片,説一説,理解“偏僻的山村”和“繁華的城市”

偏僻的深山對於如今我們這些生活在上海的孩子來説是相對陌生的,而在課文中對於它的理解卻十分重要。運用直觀的現代教育手段幫助學生理解“偏僻的深山”避免了空洞的説教,寓詞語的理解與生動、形象中。

雖説天天生活在上海這個繁華的大都市,但是一年級的學生對於“繁華的城市”這一詞組的理解還是有侷限性的,通過一系列的畫面及相應的文字説明,使孩子自主學習獲得答案,無形中讓學生在學習時獲得更多的成就感。這與前文的“偏僻的深山”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指導朗讀不再生硬。

3、由於課前向學生提出了預習要求,學生把收集來的相關資料做成了ppt,在課堂上展示。即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又為學習課文理解難點起到重要作用。

4、多媒體制作的複習生詞遊戲,畫面精美形式活潑深受學生喜愛,既彌補了複習生詞的枯燥感,又能活躍課堂氣氛,使課堂活動達到又一個高潮。

以上四點是我認為我這堂課中與信息技術整合的感受希望大家多提寶貴意見。

空氣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本課是《青島版》國小科學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我們周圍的空氣》中的最後一課,本課通過學生的調查,瞭解自己生活環境的空氣質量情況,較為全面的瞭解我們的生產、生活會造成空氣污染。知道空氣污染對我們自身及環境造成極大地傷害,從而激發學生保護環境的意識,知道人類生存需要清新的空氣,在這種意識的指導下主動探尋淨化空氣的方法。

教學目標:

1.調查瞭解自己生活區域的空氣質量狀況,培養學生的調查、分析能力。

2.通過交流全面瞭解造成空氣污染的原因,防治空氣污染的方法。

3.向學生進行保護環境教育,使學生關心空氣環境,能提出自己淨化空氣的建議。

教學重點:交流認識空氣污染的原因及危害,樹立環保意識。

教學難點:提出防止空氣污染、淨化空氣的合理建議

課前準備:

1.連續一週拍攝你熟悉的同一個地點的照片

2.調查家或學校周圍的工廠,廠內有多少煙囱?冒出的煙是什麼顏色?有什麼難聞的氣味嗎?

3.選擇家或學校附近的某一地點,數一數,在10分鐘內大約有多少輛車經過?有沒有揚起風塵?有沒有煙排出?什麼顏色?什麼氣味?還有其他的'發現嗎?

4.蒐集空氣與人生命關係的資料、空氣污染對人有什麼樣損害的資料。

5.教師準備充足的有關空氣污染的資料,幫助學生充實信息量。

教學流程:

一、導入

1.今天我們來看一段有關我們濟南的新聞!(播放濟南連續多天霧霾天氣中央新聞的視頻)

2.教師問學生,你知道這種現象是怎麼造成的嗎?(學生對發生在自己身邊的事有很深的體會)

3.學生根據自己的瞭解進行充分的發言。

二、交流彙報、認識到空氣污染的危害

1.同學們課前都進行了調查,現在請每組先進行一下討論,然後派一名代表展示自己的調查結果。(讓學生有充分的交流時間,整理完善資料及統計方法)

2.引導同學們討論我們生活的空氣主要是怎麼變成這樣的?

3.在學生充分展示了自己資料的基礎上教師補充自己準備的視頻。(使學生共全面認識到污染源的多樣)

4.教師展示空氣污染對我們生活危害的視頻及資料!(使學生有一個清晰全面的對空氣污染的科學認識)

三、探尋淨化空氣的方法

1.學生例舉眾多空氣污染對我們生活的危害!

2.在學生了解了眾多危害之後教師順勢引導學生考慮,我們該怎樣辦?

3.向學生進行環境保護的教育,讓學生結合自己實際情況談談做法!

四、拓展

1.通過學習指導了空氣污染危害巨大,自己應該怎樣落實行動,制定具體方案。

2.進一步調查造成空氣污染的原因,做好記錄,為提出合理建議積累一手資料。

空氣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通過實驗,使學生了解空氣的組成;並對空氣的污染和防治有所認識。

能力目標:

初步培養學生觀察實驗,分析問題的思維能力;查閲蒐集資料的技能;表達與交流能力。

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教材分析與建議

國中生在學習化學之前,對空氣和氧氣已有較為豐富的常識。這些是他們以前積累的知識,但從化學學習的角度來看,就顯得零碎、不夠深入。課前應瞭解學生有關的具體知識情況,以便從學生現有的發展水平出發,在教學過程中,恰當的外理教材及採用適宜的教學方法。

課的開始,建議除檢查學生對緒言重點內容的理解程度之外,還應檢查他們掌握的有關空氣常識的情況,以針對性的引起學生學習的動機。

在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的演示實驗時,不僅要使學生學習實驗操作步驟和操作技術,還要指導鍛鍊學生觀察、分析的能力;此外,要引導學生掌握這種科學的思維方式,並把它推廣到其它實驗。即把驗證性的實驗改成探究性的實驗。先不把結果告訴學生,而是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提出新的問題,然後通過設計實驗來研究此問題,並逐漸的解開疑點,找出答案。

在通過實驗推斷空氣組成成分的基礎上,對於200年來,人類對空氣認識的歷史過程的教學,重點應放在:當時的科學家是怎樣進行科這研究的,應介紹他們所具有的抓住事物間的微小差異而做出判斷的唯物主義觀點和作風。使學生受到對任何事物都必須有一個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的教育。同時也應敍述一下,從那時起,科學家把“天平”用於研究工作,使化學研究走向定量化。

教材通過講述空氣對人類的危害和對自然資源的破壞,介紹了有關環境保護方面的知識。教師應該有意齊全的積累一些有關大氣污染事件的報道資料,尤其應對當地的環境污染情況作些調節器杳,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有關大氣污染的防治可作為課外討論專題。

在講述過程中,也應介紹大氣的自淨作用。啟發學生在各自的崗位承擔起環保的義務。

對稀有氣體,通過簡史介紹,啟發學生科學研究新領域總是在不斷髮展,科學思維也不能是一成不變的。就接受新事物,在學習中適當發展求異思維,而不能盲目的接受甚至產生僵死或孤立片面的思想。在介紹稀有氣體的用途時,可以演示稀有氣體在放電管中的放電現象,以增另學生的感性認識,提高他們學習化學的興趣。

本節課後,可介紹幾種元素符號,以分散元素一節的教學難點。

關於空氣成分的教學:

在知道空氣是氮氣、氧氣、稀有氣體、二氧化碳其它氣體雜質組成的後,在本節中需注意,關於氧氣,將在下一節學習,氮氣將到高二學習,二氧化碳在本冊第五章學習,本節不做深入學習。

關於稀有氣體,要指出過去,人們認為這些氣體不和其它物質發生化學反應,曾叫它們“惰性氣體”,但科技的發展,例這種“惰性”也不是絕對的。在一定條件下,有些稀有氣體也能和某些物質發生化學變化。聯繫它的`化學不活動性,介紹稀有氣體的用途。

關於污染的形成,介紹一般來説,空氣的成分是比較固定的。整個大氣本身有自淨作用,但當大氣中的有害氣體和雜質超過了大氣的自淨能力,就形成了污染。

教學設計示例

目的:

1. 使學生了解空氣的組成。

2. 使學生認識空氣是一種寶貴的自然資源。

3. 使學生初步瞭解空氣污染的後果和防止污染的重要意義。

4. 初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查閲蒐集資料的技能;表達與交流能力;為學生提供展示特長和才幹的機會。

重點:增強環保意識。

課時:1課時

準備:

1. 蒐集資料

在本課前2~3周動員學生多方面蒐集有關空氣的素材,包括課外讀物、科普書籍、雜誌、報紙、照片、錄像、漫畫、實物等。例如:

課外讀物:環境知識讀本、關於空氣的知識、大氣污染方面的文章

照 片:風景地的藍天、本地的晴天和污染天氣、學生外出旅遊、交通堵塞、工廠煙囱冒煙

雜誌(或照片):酸雨、太空、臭氧層空洞、水災等照片

漫 畫:大氣污染的嚴重後果

剪 報:某一期的《大氣質量週報》或《大氣質量日報》、大氣污染報道等

錄 像:空氣、酸雨、保護臭氧層、温室效應

2. 課外預習和調查

結合蒐集的素材,閲讀課文,查閲有關資料,為在課堂上介紹有關知識做準備。

3. 課前活動(見學生頁)

(1)[觀察]煙氣觀測活動。

(2) [小實驗] 哪兒的塵土多?

(3)[調查活動]交通流量與空氣質量的關係。

4. 佈置教學環境 組織學生編寫環境牆報、圖片、漫畫、小論文等,佈置教室。

教學過程:

1. 引言

教師用簡明的語言説明本節課的意義及教學活動的方法。

2. 觀看錄像《空氣》

3. 課堂展示

學生按自選專題,根據課前的準備發言、討論(一人中心發言,其他人補充)。

4. 討論(選擇以下部分題目討論)

● 你願意在樹林裏還是願意在室內活動?

● 吸煙會不會污染空氣?

● 焚燒樹葉、莊稼秸稈會不會污染空氣?

● 有哪些減少空氣污染的方法?

● 家庭最主要的空氣污染來自哪些活動?

● 每天開窗通風換氣有什麼好處?

● 新裝修的居室有沒有刺激性氣味?

● 你能為保護空氣質量做哪些事?

5. 專題討論“造成空氣污染的原因”

6. 課堂小結 教師對學生髮言及討論作必要的補充,鼓勵、表揚學生認真自學,積極探索,獨立思考、勤於實踐態度和方法。 實驗的結果和結論並不重要,不要求有統一的結論,重要的是每個學生積極參與及在活動中受到教育和啟發。

7. 佈置作業 指導舉辦關於大氣的環境專刊、演講比賽,組織野外活動、參觀等。

學生活動1:

煙氣觀測活動

在你居住地或學校附近有沒有高大的煙囱?這些煙囱每天冒煙嗎?冒幾次?什麼時間冒?冒出什麼顏色的煙?是鍋爐房的煙囱還是工廠的煙囱?如果是工廠的煙囱,這個工廠生產什麼產品?記錄煙囱冒煙的時間,煙的顏色等。如果能把煙囱冒煙的景象拍攝下來,則更能説明問題。

高大x囱排煙的地點、時間、顏色、煙塵的濃度、所屬工廠等記錄在表1中。

表1:煙氣觀測記錄表

姓名 指導教師 學校 觀測時間 觀測地點 煙囱地點 所屬工廠

排煙時間顏色濃度 1 2 3 4 5 6 7 8 9 10 結果分析和建議

學生活動2:

哪兒的塵土多?

把十塊瓷磚(也可用玻璃片或在硬紙板上貼上透明膠帶代替)的光亮面朝上分別放在十個不同地點,如居室、教室內、教室外的窗台上、操場上、樹林裏、公路邊等。兩三天後,用手指分別抹它們的表面(小心不要把手弄破),上面的塵土一樣多嗎?把實驗結果記錄在表2中,可以得出什麼結論?

表2 :塵土觀察記錄表

姓名 指導教師 學校 班級 觀測季節 編號 地點 放置時間 兩天後 四天後 灰塵多少的順序 1 2 3 4 5 6 7 8 9 10 結 果 分 析 和 建 議

學生活動3:

交通流量與空氣質量的關係

在一個十字路口統計每天機動車的流量(要注意交通安全)。注意觀察記錄以下問題: 什麼時間車最多?哪類車最多?車的排氣管有沒有冒出黑煙?這時的空氣有沒有氣味?夜間車輛少時空氣有沒有氣味?記錄統計情況。

表3:交通流量記錄表

姓名 指導教師 學校 班級 觀測時間 觀測地點

每分鐘通過數量統計 繪製十字路口草圖,標明車流方向及觀察點位置  時間 行人 自行車 卧車 卡車  :  :  :  :  :  :  : 冒黑煙車種 空氣質量 結果 分析 和 建議

學生活動4:

空氣污染的原因

活動步驟:

1. 下表列出了造成空氣污染的一些原因,你認為還有哪些原因,寫在表中。

2. 把下表剪開。

3. 把剪開的紙條貼在菱形格中。把你認為重要的原因放在上邊,相對次要的原因放在下邊。

4. 公佈你的結果。

5. 對全班結果進行統計,哪種是最主要原因?

汽車尾氣 吸煙 燃燒含硫煤 焚燒樹枝、樹葉 冶煉廠排放廢氣 裝修材料釋放氣體 炒菜、做飯 焚燒廢舊塑料 天然氣燃燒 食物腐爛 使用噴發膠類

學生活動5:

1.大氣污染與防治

2.“温室效應”與全球變暖

3. 臭氧層受損

4. 酸雨

5.空氣質量週報

6.居室環境的污染和防治

空氣教學設計5

1.結合生活經驗,瞭解空氣組成,污染及防治的有關知識。

2.通過實驗、調查等手段形成收集證據的能力,並通過圖、文等手段形成記錄和表達研究成果的能力。

3.培養學生關注社會,關心大自然的社會責任感和應用科技、保護生態環境的志趣。

教學重難點

重點:瞭解大氣污染的部分原因,並能用所知一些知識解決空氣污染問題,或者提出很好的建議。

難點:通過實驗、調查等手段形成收集證據的能力,並通過圖、文等手段形成記錄和表達研究成果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酒精(香水也可)的.擴散:取一些白酒於小瓶中,站在教室一角,打開瓶蓋,讓酒精擴散。一聞到酒味學生就舉手,引導學生觀察酒精擴散的規律,由此引出問題:“酒精能擴散到空氣中,其他的東西也會麼?”

二、提出問題,猜想討論,表達交流

1.提出問題:既然一些物質分子能夠擴散到空氣中,那麼空氣就不是純淨的。結合生活經驗,針對空氣中含有哪些常見成分談談各自的見解。

2.小組討論:以小組為單位,表達各自的猜想,並向組員闡明猜想的依據。

3.表達交流:選派代表,將小組討論的結果彙總報告。教師依據彙報結果給予適當評價,引導,總結,並將學生所彙報的成分進行歸類。

三、實驗與調查

“空氣中的顆粒”與“汽車尾氣調查”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讓學生自主選擇(當然也可以兩個都做)。

實驗“空氣中的顆粒”可以用雙面膠粘在紙板上,放在灰塵較多的地方,間隔一段時間觀察一下粘在上面的空氣雜質,引導學生粗略統計一下灰塵的種類和來源。也可以通過同一地點不同時間段的實驗觀察,分析一天中空氣質量的變化規律,如什麼時間段灰塵較多,什麼時間段灰塵相對較少,還可以進行交通路口、工廠附近、教室內外、樹林裏等不同地域的空氣顆粒對比分析。對於觀察數據的記錄,精確要求不能太高,建議用點的密集度來大略表示。

關於汽車尾氣的調查,教材並沒有把調查的內容作統一確定。建議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關於廢氣成分、尾氣排放量、各種汽車廢氣排放標準、尾氣危害與防治等方面的調查。這些調查既可以是上網查閲的數據,也可以是調查採訪來的,甚至可以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在馬路統計車流量等。

教師還可以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確定調查或研究的內容,只要是與空氣質量、呼吸健康有關的,都可以用來補充甚至替代書本中的這兩項研究內容。如近幾年呼吸道疾病的調查與分析等。

四、討論

空氣污染物會到哪裏去?怎樣才能讓我們呼吸到新鮮空氣?

引導學生結合教材19—20頁的內容進行討論,讓學生認識如何防止空氣污染物侵害人體呼吸系統。

五、拓展活動

到附近做一個主題為“還我清新空氣”的宣傳活動,或給有關部門提出一些建設性意見和建議。

空氣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一)知識

1.描述空氣質量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2.通過網絡收集並整理有關當地空氣質量的信息

3.通過測算空氣中的塵埃粒子,去探究周圍的空氣質量。

(二)能力

1.嘗試通過網絡收集並整理有關當地空氣質量的信息,培養學生獲取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

2.運用五點取樣法,採集和測算空氣中的塵埃粒子,探究周圍的空氣質量,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資料分析以及採集和測算空氣中的塵埃粒子,學生明白自己的健康就與周圍的空氣質量有密切的關係,愛護環境就等於愛護自己。

教學重點和難點

通過收集和分析資料,瞭解空氣質量對人體健康有哪些影響。通過測算空氣中的塵埃粒子,探究周圍的空氣質量,並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意見和建議。

教學準備

教師:自制生物校園網網頁、檢查多媒體網絡教室。

學生:調查當地幾種大氣污染源,查找有關空氣質量影響人體健康的資料,提高計算機操作能力。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設計

學習內容

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

導入新課

以20xx年12月重慶開縣天然氣井噴事故為例,啟發學生思考造成198人死亡的主要原因。

一、空氣質量影響人類的健康

二、調查造成空氣污染的主要原因

三、討論大氣污染的防治

四、瞭解當地的空氣污染

1.調查交流北京地區空氣污染情況

2.採集和測算空氣中的塵埃粒子

第二課時

1.採集空氣中的塵埃粒子,在顯微鏡下觀察和記數。

2.表達與交流

作業:實踐活動

學生分析回答:大量有毒氣體排放到空氣中,造成空氣污染。

學生操作計算機,利用校園網查找有關信息,通過小組討論分析空氣質量影響人類的健康的資料,關注空氣質量。

通過查找資料進行交流,學生認同大氣污染對人類的影響是巨大而深遠的,沒有空氣就沒有生命,大氣污染直接危害人體健康,使人發生急慢性中毒和致畸致癌作用等。大氣污染也使植物生長受阻、發育不良等,在一些化工廠附近,大片的森林植被枯焦死亡。

學生彙報“造成空氣污染的主要原因”的調查結果:

1、工廠排放的濃煙

2、汽車排放的大量有害氣體和粉塵

3、燃燒含硫的燃料

4、焚燒生活垃圾、樹葉、廢舊塑料

5、焚燒工業廢棄物

6、吸煙

7、炒菜做飯時廚房的煙氣

8、垃圾的腐爛釋放出有害氣體

9、工廠有毒氣體的泄漏

10、居室裝修材料緩慢釋放出的有毒氣體

12、路面揚塵

13、農業上噴灑有毒農藥

14、使用噴發膠等使用化學稀釋劑的的產品

15、複印機、電視等電器產生的有害氣體等等。

學生交流調查結果,彙報造成空氣污染的主要原因。

討論解決大氣污染的防治方法。

學生再一次利用校園網,查找北京地區空氣污染情況,並進行交流。瞭解到目前北京市發佈的空氣污染物指數有5項: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臭氧和可吸入顆粒物。其中二氧化硫主要是燃煤的排放物,氮氧化物主要是汽車尾氣排放物,一氧化碳既由燃煤排放也由汽車尾氣排放,臭氧是氮氧化物的二次化合污染物,可吸入顆粒物則是揚塵和其他幾種污染物的混合生成物。

學生採集和測算空氣中的塵埃粒子,瞭解空氣受污染的程度。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確定要探究的問題,制訂探究計劃,進行分工。

學生根據上節課小組討論,確定採集地點、時間、方法和組員間的分工,按照計劃利用課下時間去做。及時收回樣本,本節課在顯微鏡下觀察和記數。

學生分小組彙報:1、本組要探究的問題

2、本組的探究計劃

3、本組的探究結果

學生會環保組在校園設空氣質量播報牌。

演示20xx年12月重慶開縣天然氣井噴事故中,受有害氣體侵害死去的民眾。使學生受到觸動,認同空氣質量直接影響人類的健康,引入新課。

組織學生查找有關信息。啟發學生髮布和分析有關空氣質量影響人類的健康的信息。

學生彙報調查結果,教師板書。

教師以“造成大氣污染的原因分析”為主題,組織學生討論:哪些污染對我們生活影響最大?造成這些污染的原因是什麼?有什麼解決方法?我們自身應該如何去做?

在學生的討論過程要注意進行適當的引導和啟發。討論性發言結束後,對同學討論的關鍵問題進行評價和總結。肯定學生的成果,鼓勵其積極參與身邊的環境保護活動,從每一件小事,每一個細節做起。

師生總結大氣污染的防治要採取綜合措施:調整能源結構,合理規劃工業發展和城市建設佈局;綜合運用運用各種防治污染的技術和措施;制定大氣污染標準、加強大氣質量監測;採用生物技術,改善生態環境,植樹造林,充分利用環境的自淨能力。

小結:大氣污染的治理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和支持。在我國,先後有幾十個城市開始定期發佈城市空氣質量報告,為人們提供環境質量信息。

演示全國部分城市空氣質量日報。

教師演示五點取樣法:先確定對角線的中點作為中心抽樣點,再在對角線上選擇四個與中心樣點距離相等的點作為樣點。

在採集和測量空氣中的塵埃粒子的探究活動中,為了排除偶然性因素造成的誤差,應該設置重複組。

指導學生在顯微鏡下觀察和記數空氣中的塵埃粒子。

介紹抽樣記數的方法:塵埃數以小方格邊線以內的記數為準,正好在邊線上的只記兩條邊線的,即記上不記下,記左不記右。

教師組織學生就每組實驗設計方案的科學性和測算結果展開討論。

教學過程設計

引言:20xx年12月重慶開縣天然氣井噴事故中造成198人死亡,你們知道造成198人死亡的主要原因嗎?

學生回答:大量有毒氣體排放到空氣中,造成空氣污染。

教師:演示事故中受有害氣體侵害死去的民眾。使學生受到觸動,認同空氣質量直接影響人類的健康,引入新課。(板書:第三節 空氣質量與健康)

一、空氣質量影響人類的健康

學生操作計算機,利用校園網查找有關空氣質量影響人類的健康的信息,

教師組織學生查找資料進行交流,啟發學生分析有關空氣質量影響人類的健康的信息。學生認同大氣污染對人類的影響是巨大而深遠的,沒有空氣就沒有生命,大氣污染直接危害人體健康,使人發生急慢性中毒和致畸致癌作用等。大氣污染也使植物生長受阻、發育不良等,在一些化工廠附近,大片的森林植被枯焦死亡。

二、調查造成空氣污染的主要原因

學生交流“造成空氣污染的主要原因”的調查結果:

1.工廠排放的濃煙

2.汽車排放的大量有害氣體和粉塵

3.燃燒含硫的燃料

4.焚燒生活垃圾、樹葉、廢舊塑料

5.焚燒工業廢棄物

6.吸煙

7.炒菜做飯時廚房的煙氣

8.垃圾的腐爛釋放出有害氣體

9.工廠有毒氣體的泄漏

10.居室裝修材料緩慢釋放出的有毒氣體

11.路面揚塵

12.農業上噴灑有毒農藥

13.使用噴發膠等使用化學稀釋劑的的產品

14.複印機、電視等電器產生的有害氣體等等。

教師以“造成大氣污染的原因分析”為主題,組織學生討論:哪些污染對我們生活影響最大?造成這些污染的原因是什麼?有什麼解決方法?我們自身應該如何去做?

學生交流討論示例:

1、硫的氧化物與氮的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所以要調整能源結構、減少直接使用煤、石油、天然氣等石化燃料。工業生產中產生的廢氣經淨化處理後才能向大氣排放。

2、臭氧層受到氟氯烴,氮的`氧化物等氣體的破壞。二氧化碳、臭氧、甲烷、氟氯烴等氣體能產生“温室效應”,使全球變暖,對人類正常的生活帶來很大的影響。要防止臭氧層繼續遭到破壞,防止“温室效應”進一步增強,可以採取以下措施:一、節約能源,減少使用煤、石油、天然氣等礦物燃料,更多地利用太陽能、風能、地熱等潔淨能源。限制並逐步停止氟氯烴的生產和使用,大力植樹造林,嚴禁亂砍濫伐森林、保護濕地等。

3、廚房空氣裏既有燃料燃燒時釋放出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氣體,又有煎炒食物時產生的氣體和懸浮物(油煙)。所以要保持室內空氣的流通,在廚房安裝抽油煙機。新蓋及新裝修的居室也會有大量的有害氣體,

4、吸煙危害健康,同時也污染環境。

三、討論大氣污染的防治

師生討論交流大氣污染的防治的方法。歸納起來主要有:採取綜合措施;調整能源結構,合理規劃工業發展和城市建設佈局;綜合運用運用各種防治污染的技術和措施;制定大氣污染標準、加強大氣質量監測;採用生物技術,改善生態環境,植樹造林,充分利用環境的自淨能力。

演示全國部分城市空氣質量日報。啟發學生思考看到這組數據有和感想?

小結:大氣污染的治理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和支持。在我國,先後有幾十個城市開始定期發佈城市空氣質量報告,為人們提供環境質量信息。

四、瞭解當地的空氣污染

1.調查交流北京地區空氣污染情況

學生再一次利用校園網,查找北京地區空氣污染情況,並進行交流。瞭解到目前北京市發佈的空氣污染物指數有5項: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臭氧和可吸入顆粒物。其中二氧化硫主要是燃煤的排放物,氮氧化物主要是汽車尾氣排放物,一氧化碳既由燃煤排放也由汽車尾氣排放,臭氧是氮氧化物的二次化合污染物,可吸入顆粒物則是揚塵和其他幾種污染物的混合生成物。

這幾種污染物都是看不見摸不着的氣體,它們對人體的危害有一個共同之處:影響人的呼吸系統。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的影響是長期漸變的,在這兩種污染物濃度高的地區,較長時期後會出現某些疾病的高發生率。

而氮氧化物的影響卻會在短時間內迅速表現出來,交通高峯時人們如果正好在污染濃度高的要道邊及路口,會很快感覺到眼、口、鼻難受。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臭氧。大氣中的臭氧本來很稀少,而且起到過濾紫外線、保護人類和植物的有益作用,因此“保護臭氧層”已成為全球共同努力的目標。但如果地面的臭氧濃度超標,卻會迅速而強烈地刺激人體呼吸系統,引起易感人羣(老人、小孩及心、肺功能不強者)疾病發作,甚至造成死亡。

地面的臭氧濃度怎麼會超標呢?這是因為氮氧化物在陽光下與其他氣體發生化學反應,轉化為臭氧和其他氧化物。而這些物質在大氣中達到一定濃度,就形成光化學煙霧。世界第一例光化學煙霧於1952年發生在美國洛杉磯,當時城內人們普遍感到眼睛流淚、口鼻難受、胸悶,老人及心肺疾病患者的發病率直線上升,幾天內死亡人數就達數百人。

2.採集和測算空氣中的塵埃粒子

教師演示五點取樣法:先確定對角線的中點作為中心抽樣點,再在對角線上選擇四個與中心樣點距離相等的點作為樣點。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確定要探究的問題,制訂探究計劃,進行分工。在採集和測量空氣中的塵埃粒子的探究活動中,為了排除偶然性因素造成的誤差,應該設置重複組。學生課下進行採樣。

第二課時

一、採集空氣中的塵埃粒子,在顯微鏡下觀察和記數。

學生根據上節課小組討論,確定採集地點、時間、方法和組員間的分工,按照計劃利用課下時間去採樣。及時收回樣本,本節課在顯微鏡下觀察和記數。

教師指導學生在顯微鏡下觀察和記數空氣中的塵埃粒子。介紹抽樣記數的方法:塵埃數以小方格邊線以內的記數為準,正好在邊線上的只記兩條邊線的,即記上不記下,記左不記右。

二、表達與交流

教師組織學生就每組實驗設計方案的科學性和測算結果展開討論。學生分小組彙報:

本組要探究的問題

本組的探究計劃

本組的探究結果

演示本組記錄表

學生探究部分示例:

1、探究問題:樓層越高塵埃粒子越少。

樣本1

樣本2

樣本3

平均值

1層

20層

2、探究問題:教室內與教室外塵埃粒子數一樣多。

樣本1

樣本2

樣本3

平均值

室內

室外

3、探究問題:樹林中的塵埃粒子數比馬路邊少

樣本1

樣本2

樣本3

平均值

樹林中

馬路邊

教師組織學生就每組實驗設計方案的科學性和測算結果展開討論。

課後實踐活動:學生會環保組在校園設空氣質量播報牌。

教學後記:

空氣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 能在閲讀過程中認識生字8個,正確書寫生字6個,認識筆畫豎折撇。結合課文內容和生活認識理解“偏僻”“繁華”的意思。

2. 繼續練習音序查字法,熟練查找“專,坪”兩個字。

3. 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能做到讀長句時適當停頓。

4. 初步瞭解植物有淨化空氣的作用,知道綠化與城市環境之間的作用。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學習生字“汽”

1. 出示謎語,師讀 小朋友們,在上課前,請你們猜一個謎語,注意聽。

2.出示小花鹿圖片,師板書“小花鹿”

3.你們喜不喜歡小花鹿?你能用一個詞語來讚美它嗎?(交流:美麗的、可愛的、漂亮的、聰明伶俐的)

4.今天這頭小花鹿可真奇怪,他不賣衣服不賣鞋,卻——賣空氣。 師板書“賣空氣”,齊讀課題。

5、學習生字“汽” 課文中有一個生字和空氣的“氣”音同字不同。它是——“汽”。 組詞區別汽與氣。指導“汽”三點水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二、質疑引趣,整體感知

1.有一個字和“賣”字形和讀音都很相近,它是——“買”(板書“買”)。做買賣就是做生意。小花鹿是怎麼在城裏做買賣的呢?

2.出示句式:小花鹿把(什麼)從(哪裏)賣到(哪裏)。 指名讀清句式。 出示自讀要求:藉助拼音,讀通課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

3、交流自讀所得。 出示:(哪裏)的(什麼)被小花鹿賣到了(哪裏)。 兩句話的意思是一樣的。

4、學習生字“城、市”。

5、出示圖片,理解“偏僻” 小花鹿住在偏僻的深山裏,那是一個什麼地方呢?(荒僻、交通不便)

6、結合生活實際,理解“繁華”即“熱鬧”,出示圖片。(南京路、外灘等)

三、學習2-4小節,理解原因

1.指名三人分讀2-4小節,邊聽邊思考:小花鹿為什麼要去繁華的城市裏賣空氣嗎?

2.出示病歷卡,明示內容。 病歷卡: 病人姓名:(姓名) 症狀:(身上有什麼不舒服的地方) 醫生診斷:(什麼病) 處方:(治好病的辦法) 出示小組合作要求: 小組合作學習2-4小節: 學習生字“鮮、運”。幫小花鹿填完病歷卡。小花鹿想出了什麼好主意?

3.小組合作成果交流。

(1)學習生字“鮮”。(加一加,換一換,找朋友)注意左右結構,大小基本相等。 學習生字“運”。(整體認讀,加一加,換一換)

(2)完成病歷卡。

(3)指導長句朗讀 交流句子,出示,要求畫出句子。 這次的看病經歷使小花鹿意識到城裏的空氣可真不好。他靈機一動,想出了一個好主意——(指名讀,學生評議) 出示停頓符號,指導長句朗讀。指名讀——小組讀——齊讀。 這句話的意思是:我要把——(山裏的新鮮空氣運到城裏去賣)

3.現在你能説説小花鹿為什麼要賣空氣了嗎? 指名概括。

四、學習2-7小節

1.小花鹿是怎樣賣空氣的呢?去第5、6小節找一找小花鹿具體是怎樣賣空氣的句子,用曲線劃出。 2.交流。出示二句話。

(1)學習第一句,停頓,生字“消” 標號停頓符號,指導朗讀。 老奶奶吸了小花鹿的新鮮空氣以後怎麼樣了?齊讀。 學習生字“消”

(2)學習第二句,生字“專” 過渡:小花鹿做的買賣造福了城裏人,於是他開了一家“新鮮空氣專賣店”。 學習“專”。認識筆畫“豎折撇”。(一共有幾筆?第3筆是?) 查找字典,理解“專”意思。知道什麼叫“專賣店”。

3.過渡:小花鹿的.新鮮空氣專賣店開了好幾年,造福了很多城裏人。可是幾年以後,卻沒有人再來買小花鹿的新鮮空氣了,為什麼呢? (出示圖片組)帶着這個問題,我們一起看看城市這幾年的變化。

4.看了城市的變化,你有什麼想説的?

5.出示小節,引讀:是啊,如今城市裏到處是綠樹、草坪和鮮花,多美啊,人們再也不用買小花鹿的新鮮空氣了。(有感情的讀好這一小節。)

6.學習生字“坪”,音序查字法查找字典理解。

五、拓展學習,深化環保意識

1.過渡:城市環境變好了,小花鹿結束了自己買賣新鮮空氣的生意,並在店門外貼了告示,告訴大家他的新工作。我們快去看一看。 出示,指名讀。

2.你們想不想當環保宣傳員?你們知道環保宣傳員要做些什麼嗎? 交流。 出示圖片介紹。

3.小結:這些環保舉措大都是我們日常能夠做到的。只要我們懂得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就能為保護環境、保護家園出一份力。

空氣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知道空氣的組成、各成分的性質及用途,能用實驗説明空氣是混合物。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實驗探究空氣的組成,瞭解探究的一般過程;聯繫生活經驗,認識純淨物和混合物;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空氣的組成的實驗探究,激發學習和探究的興趣,培養合作和勤于思考的科學作風,體驗探究成功的樂趣。

重點、難點:

重點:知道空氣的組成,掌握各成分的性質及用途。

難點: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

課型:探究型,多媒體

實驗準備:

試管、針筒、打氣筒、錐形瓶、集氣瓶、水槽、燃燒匙、橡皮塞、燒杯、導管、止水夾、酒精燈、紅磷、硫酸銅、澄清石灰水、火柴。

教學過程:

1、情景導入:出示一幅驛亭風景圖片,教師感覺空氣清晰。

討論1:收集一瓶驛亭清晰空氣的方法。(請同學收集)

討論:空氣有哪些成分組成。

新課探究:

一、空氣的組成成分及性質

1、演示實驗:無水硫酸銅遇水顯藍色

引導學生思考:

1、將這一現象應用實驗證明“空氣中含有水蒸氣”;

2、根據平時的觀察,生活還有哪些現象能證明空氣中含有水?

學生:

1、冰過的.瓶子外面有水珠

2、冬天教室窗上有一層水霧

3、置於空氣中的餅乾會受潮

2、演示實驗: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引導學生設計實驗證明空氣中含有二氧化碳

結論:空氣中含有二氧化碳含量較少

3、演示實驗:取一瓶空氣和一瓶氧氣,把一根燃着的木條先後插入兩個集氣瓶中,觀察木條在兩個集氣瓶中燃燒的劇烈程度是否相同。

結論:空氣中氧氣含量並不高

4、探究:氧氣在空氣中佔多大比例

實驗原理:紅磷在密閉容器內充分燃燒,消耗了空氣中的氧氣,生成五氧化二磷固體,容器內壓強減小,大氣壓將燒杯中的水壓入集氣瓶中,水的體積正好填補消耗掉氧氣的體積,從而確定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

現象:紅磷燃燒產生大量的白煙,反應停止後,水槽中的水沿導管進入集氣瓶中,約佔瓶內體積的1/5

結論:紅磷燃燒消耗氧氣,氧氣約佔空氣總體積的1/5。

討論1:通過實驗得出的結論是氧氣約佔空氣總體積的1/5,而在這個實驗中,為什麼有時氣體減少的體積小於1/5呢?導致結果偏低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1)紅磷的量不足;

(2)瓶內氧氣沒有耗盡;

(3)裝置漏氣(如塞子未塞緊、燃燒匙與橡皮塞之間有縫隙等),使外界空氣進入瓶內;

(4)未冷卻至室温就打開彈簧夾,使進入瓶內的水的體積減少。

討論2:該實驗中有時氣體減少的體積大於1/5,又是為什麼呢?

(1)點燃紅磷後,插入燃燒匙時,瓶塞子塞得太慢,使得瓶中空氣受熱膨脹,部分空氣溢出。

(2)實驗開始時,沒有夾或沒夾緊止水夾。

討論3:我們能否用碳來代替紅磷進行上述實驗?

紅磷燃燒後生成固體五氧化二磷,使集氣瓶中空氣的壓強變小,小於外界大氣壓。在外界大氣壓的作用下,燒杯中的水進入集氣瓶。

二、空氣的組成體積分數

三、空氣的利用(學生自主學習)

四、課堂練習

結束語。

空氣教學設計9

《找空氣》一課是蘇教版科學一年級下冊三單元《空氣》的第一課。本單元的學習內容屬於《課程標準》課程內容中的“物質科學領域”。在探究技能的培養方面,繼續強調觀察和描述物體的特徵,一年級學生雖然朦朦朧朧的知道空氣的存在,但對於空氣這種物質,尤其是空氣的基本特徵還缺乏明確的認識。本課從簡單易行又生動有趣的“找空氣”這個遊戲出發,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帶領學生充分感知空氣的存在,初步認識空氣的特徵,體會空氣的重要性。學生與家人合作,引導學生感知我們周圍有空氣,知道人類的生存離不開空氣。讓學生了解空氣雖然看不見摸不着,但是我們有很多的辦法把它找出來。憋氣活動及觀看視頻,讓學生了解了人類的生活離不開空氣,空氣無處不在,培養學生的認知能力。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者,從而從心底裏萌發愛科學的情感。

學情分析

一年級學生感知事物有明顯的隨意性和情緒性,缺乏目的性,他們的思維以形象思維為主,所以他們對事物的思考和想象往往需要藉助具體、直觀、形象的實物來實現。他們雖然也知道空氣的存在,但是對於空氣這種物質,他們腦海中概念還是模糊的,尤其是對於我們的周圍存在着空氣這種現象缺乏認識,《找空氣》這一課是引導學生探究空氣這種自然物質的開門課。其目的是引領學生通過科學探究活動,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對空氣形成科學的認識。讓學生感知空氣雖然看不見也摸不着,但是我們有很多的辦法把它找出來,為後面的學習打下基礎。憋氣活動讓學生理解了生命離不開空氣,瞭解空氣的重要性,讓學生在玩中學、做中學、體驗中學習。

教學目標

1.通過不同地點“裝”空氣的活動,發現我們周圍有一種看不見摸不着能將袋子撐得鼓鼓的東西。

2.通過將袋子裏的空氣放出來的活動,調動多種感官,感知空氣的存在。

3.通過憋氣活動,知道人類的生存離不開空氣。

教學重點: 知道我們的周圍有空氣

教學難點: 運用多種方法、調動多種感官,感知空氣的存在。

教學準備:

教師材料:PPT、相關視頻

學生分組材料:塑料袋、安全圖釘、口哨(其它發聲的小玩具)、水槽、抹布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師:小朋友們好,歡迎大家來到科學課堂。(PPT出示兩個同樣外形的透明塑料袋:一個裝滿空氣,一個壓扁)請同學仔細觀察,看看它們有什麼不同?猜猜袋子裏究竟有什麼?

(學生自由猜測,引導學生去發現袋子裏裝有一些看不見摸不着的物質)

師談話:那你能讓這樣一個癟癟的袋子也能像旁邊的'袋子一樣鼓起來嗎?同學們試一試吧.

師:你們是怎樣做的呢?是不是像老師這樣(示範操作):用手撐開袋子,在空中兜一下,快速收緊袋口,再擰轉幾圈,這樣袋子就鼓起來了。(強調擰緊袋口,目的在於增強袋子的封閉性,提高實驗的科學性)師談話:通過剛才的活動,同學們發現我們很輕鬆的就將書桌旁這種看不見摸不着的東西裝進袋子裏,使袋子變得鼓鼓的,那除了我們的書桌旁,我們還能在家裏的哪些地方找到它們呢?大家趕緊拿起袋子找一找、裝一裝吧!

二、空氣無處不在

師:同學們找到了嗎?通過尋找,我們發現(PPT出示家庭裏不同的地方)在客廳裏、廚房裏、書桌上、甚至櫃子裏……家裏每一個角落都能找到它。它就在我們的周圍。

師:除了我們的家裏有這種東西,那你們覺得這些地方呢?(PPT出示户外一些場所)猜猜看,也會有嗎?(學生思考回答)是的,也會有,現在同學們肯定知道這種東西是什麼了吧!沒錯,它就是空氣。我們的周圍到處都有空氣,雖然我們看不見它、也摸不着它,但是我們依然可以藉助袋子找到它。這就是我們今天科學課要學習的內容《找空氣》(板書)。

三、利用多種感官感知空氣

1.師談話:如果我們把剛才袋子裏的空氣慢慢放出來,你有什麼辦法讓你身邊的小夥伴或者家人感受到這個空氣的存在呢?(學生思考回答。)

2.根據學生的回答分別引導學生做以下活動:

師:很多的小朋友可能會這樣做(PPT出示小朋友對着臉頰鬆開袋口),臉頰有什麼感受呢?(生自由回答)由於袋口比較大可能有的同學感覺不是太明顯,你也可以這樣做(示範操作):用安全圖釘給袋子扎一個小孔,再將小孔對着臉頰擠壓袋子感受空氣的流出。同學們也試着動手做一做吧!(提醒用釘子時要注意安全。)操作結束學生談談感受(涼涼的,好像有風吹過。)

通過剛才的活動我們通過皮膚的感覺,感受到了空氣的存在,那現在能不能讓我們的眼睛也“看”到空氣呢?當然我們需要藉助一些材料(PPT出示水槽,安全圖釘,塑料袋),如果給你這些材料,你有辦法“看”到空氣“跑”出來嗎?你準備怎樣做呢?跟小夥伴或者家人説説你的想法吧!你們的想法究竟是否科學呢?讓我們來看一段視頻(視頻播放正確的操作方法)師:你們“看”到空氣了嗎?塑料袋有什麼變化呢?是的,我們看到有許多的氣泡從水裏冒出來,袋子變小了,這些氣泡其實就是袋子裏的空氣跑進去了。同學們是不是也想試一試呀,(提醒學生使用釘子注意安全,扎孔的位置在袋子的下方,小孔的位置要沒入水中),讓我們一起動手操作吧。學生動手操作並觀察實驗現象:有大量氣泡冒出。

通過以上剛才的活動我們分別藉助我們的皮膚和眼睛感受到了空氣的存在,那你們有什麼辦法讓我們的耳朵也“聽”到空氣呢?(學生思考)師:這次你們準備藉助什麼工具呢?老師也想到一個好辦法,工具很簡單,一個會發出聲響的哨子和一個塑料袋就行了,大家一起來看一看,(沒有口哨也可以用其它發出聲響的物品替代)視頻播放正確的操作方法,師:同學們聽到口哨發出的聲音了嗎?是什麼讓它發出聲音的呢?同學們説的非常正確,是袋子裏的空氣使口哨發出了聲響,你們會了嗎?大家也來做一做吧!學生動手操作,使學生通過“聽”的方式感受到空氣的存在。

3.教師小結:通過以上幾個活動我們發現雖然空氣看不見也摸不着,但是我們可以藉助不同的物體通過不同的方法“看到”“聽到”“感覺到”空氣的存在,空氣就在我們的周圍。在活動過程中,小朋友們都積極地動手動腦,表現非常棒,老師為你們點個大大的贊。

四、空氣的重要性

1.師談話:雖然空氣看不見也摸不着,但是我們的周圍到處都有它,那我們人類能不能離開空氣呢?

2.遊戲:憋氣30秒(講解規則,提醒學生感到不適時及時停止遊戲)讓學生談談在憋氣活動中的感受,師:我們憋氣短短30秒就感覺很難受,假如我們憋氣一分鐘、五分鐘甚至時間更長一些我們又會怎樣呢?引導學生了解人的生命離不開空氣。

3.師:空氣對人類如此重要,那長期在水中訓練的游泳運動員們,他們在運動時又是如何呼吸的呢?讓我們來看一段視頻吧!請仔細觀察運動員的頭部和嘴巴(播放游泳運動員水中游泳視頻)談談運動員為什麼要將頭露出水面嘴巴張開?(為了大口呼吸空氣)

4.除了游泳和我們的日常生活,還有哪些情況下可以讓我們知道人是離不開空氣的?一起來看一段視頻吧(視頻播放宇航員和潛水員工作場景)不管是日常的工作,還是一些特殊的行業,我們的生活都離不開空氣

5.在日常的生活當中同學們有下面這些行為習慣嗎?PPT出示圖片(小朋友用被子矇頭睡覺,躲在封閉的汽車裏……)小朋友這樣做好不好?這樣做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呢?學生自由討論,師:讓我們一起看看吧?(視頻播放不良行為的危害性)

6.小結:通過視頻我們發現,人類如果長時間離開空氣,我們的生命就會面臨危險。所以為了我們的身體健康,在日常生活中不管是在家裏,還是在學校裏,都不要長時間藏在空氣不流通的狹小空間裏.要經常打開門窗通風透氣。

五、課外延伸

師:這節科學課小朋友們有哪些收穫呢?是的,今天我們一起認識了一個新朋友,它就是空氣,雖然我們看不見它,也摸不着它,但是它一直在我們的周圍,不僅我們人類離不開它,動物植物也需要它。想不想把我們的新朋友介紹給你的小夥伴呢?由於期間小朋友出不了門,感興趣的小朋友可以通過畫畫或者講故事的方式介紹你的新朋友,再讓家人通過手機或者電腦分享給大家吧!

空氣教學設計10

一、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是國中生物新教材(人教版)第四單元《生物圈中的人》中的第三章《人體的呼吸》的第一節內容。本節內容放在人體的《營養》一章之後講述,為進一步學習下節課《發生在肺內的氣體交換》打下基礎,做好知識鋪墊。呼吸是人體生存的基本生理活動,學生本身知道只要人活着就必須進行呼吸作用,鼻是用來呼吸的器官,但對呼吸時還有哪些器官參與,這些器官對吸入的氣體有什麼作用,瞭解比較少。所以,教材內容由三部分組成,即描述結構、資料分析、補充資料。要想使學生初步認識到呼吸道是保證氣體順暢通過的結構,但是呼吸道並不僅僅是氣體的通道,還能對吸入的氣體進行處理,使到肺部的氣體有温曖、濕潤、清潔的作用,不過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能力是有限的,因此,保持環境中空氣新鮮,清潔是非常重要的,從科學角度認識空氣質量的好壞與人體健康的關係。

二、設計理念

新課程要求教學過程要突出“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突出生活與健康這一主題,使學生通過本課的學習,知道怎樣使自己更健康,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強調對學生非智力因素及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強調學生探究性學習,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標準》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教學過程中力求以問題意識為先導,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注重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交流與合作能力的培養。充分利用本節內容提供的文字、圖片、數據、以及音像等資料,引導學生有目的的開展分析活動,達到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學情分析

根據七年級年級學生年齡和心理特點,表現為學生心理上的發育還不成熟,思維模式仍然有明顯的形象思維痕跡,對於枯燥的和深奧的描述更是缺乏由感性認識到理性思維過渡的經驗,對交流的本質的分析尚不夠深入,不能主動透徹的去分析和總結現有的資料,但學生的好奇心很強。應該採取各種手段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從學生的學習動機和態度上着手,給學生留有獨立思考,自主學習和創造的時間和空間,突出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要多引用資料、圖片,結合運用多媒體,多聯繫貼近生活的事例,盡力通過學生的切身感受和體驗發展他們的思維能力。

四、教學目標

1、描述人體呼吸系統的組成,説出呼吸道的作用。

2、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分析相關資料,通過分組討論合作,提高分析問題,歸納總結的能力。

3、認同人體呼吸道對空氣處理的能力是有限的,並關注空氣質量與人體健康的關係。

五、教學重點

通過資料分析,歸納出呼吸道的作用。

六、教學難點

呼吸道作用的分析與總結。

七、課前準備

呼吸系統組成模式圖,直尺,分組,5—6人一組。

八、教學課時

1節課。

九、教學過程

內容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

引言播放視頻資料,展示新生兒啼哭的多媒體畫面,並提出問題,引入本章學習的主題——《人體的呼吸》。

問題1:為什麼新生兒總是啼哭着來到人間?

問題2:如果自己用手捏鼻子和閉喘,有何感受?大家晚上睡覺是否也要進行呼吸呢?

師:同學們説得好,嬰兒第一聲啼哭標誌着呼吸作用的開始,我們每個人一來到人間就離不開空氣需要,不斷呼吸,要不斷的從空氣中獲得氧氣,並排出體內產生的二氧化碳,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方面的知識。

引導學生認真觀看視頻資料,積極動腦,思考問題,討論後自由發言。

回答1:啼哭標誌着呼吸作用的開始,表明人生活需要呼吸空氣。

回答2:憋氣不能呼吸,每個人每時每刻都要進行呼吸。

貼近生活,創設情景,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入課題,自然過渡。

呼吸系統的組成既然我們每個人時時都要進行呼吸,就必須依靠呼吸系統來完成。

1、指導學生進行閲讀,識圖,填出呼吸道的組成名稱。

2、教師出示人體呼吸系統教學掛圖,指導學生如何識別圖的方法和技巧。

3、組織學生回答呼吸系統的組成,鼓勵學生參加回答,表達各自的觀點,統一正確答案。

1、學生認真閲讀課文中關於呼吸系統組成的信息。

2、觀察掛圖及教材4——25呼吸系統的組成,根據呼吸的生活經驗常識,填出呼吸道組成的器官名稱。

3、學生自由發言,説出各自觀點,相互評價,形成統一答案。呼吸系統是由呼吸道和肺組成。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氣管、支氣管組成。利用教材中的信息及呼吸作用的常識,讓學生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培養學生自學、觀察、思考等能力。

呼吸道的作用請同學們試一試,捏鼻子,張嘴;不捏鼻子,閉嘴;捏鼻子,閉嘴,這三種方式,你們有什麼感覺?

想一想:嘴也可以呼吸,用嘴呼吸和用鼻子呼吸有何區別?

指導學生認真閲讀教材44——45頁的圖片和文字資料,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討論。

問題1:呼吸道有什麼結構能保證氣流通暢?(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演示氣管C型的軟骨,喉部的軟骨,鼻骨與軟骨。)

問題2:呼吸道除了保證氣流通暢外,還有哪些作用呢?這些作用是如何實現的?

師:同學們經過認真的學習,效果很不錯。鼻是呼吸系統的起點,有叢生的鼻毛,豐富的毛細血管和粘膜,能夠對吸入的空氣有過濾、濕曖、清潔的作用。請同學們思考:人用鼻呼吸好,還是用嘴呼吸好呢?

師:我們平時要用鼻呼吸,以便減少不清潔空氣對呼吸道和肺的刺激,有利於人體健康。當然,跑步等運動時,只用鼻呼吸將滿足不了人體對氧的需要量,跑步時要注意掌握呼吸動作的節奏,適當張口協助鼻進行呼吸。

問題3:有了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人體就能完全避免空氣中有害物質的危害嗎?為什麼?誰來談談你所查閲到的有關呼吸系統的疾病?

問題4:痰是怎樣產生的?為什麼不要隨地吐痰?

師小結:痰是由氣管和支氣管內表面的粘膜所分泌的粘液,以及被粘液所粘着的灰塵和細菌等組成。它通過粘膜表面上的纖毛不斷地擺動,逐步推向喉部,然後經咳嗽排出體外。

痰中含有大量的病菌,隨着塵埃飄浮在空氣中,易引起人體疾病的傳播,同時也不文明。

問題5:北歐的冬天非常寒冷,在那裏生活的人和在赤道附近的人相比,鼻子的形狀可能有什麼特點?為什麼?

師:人類在長期的進化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這適應環境的特點。

教師小結:同學們,通過上同一系列問題的討論,呼吸道主要作用是,保證氣體的通暢,同時對人體吸入的氣體有濕潤,温曖和清潔的作用。但處理能力是有限的。讓學生親身體驗,然後讓學生談自己的感受,對於“想一想”,讓學生談觀點,不作統一答案,讓學生學完後面的知識,自然能夠科學的解釋。

指導學生認真的觀看並進行討論。

生答:骨與軟骨作支持,使整個呼吸道暢通。

生1:可以清潔空氣。

生2:有濾過空氣的作用。

生3:鼻腔中有豐富的毛細血管,對空氣有濕潤的作用。

回答:當然鼻呼吸比嘴呼吸好,因為鼻腔對吸入的空氣有濾過,濕潤,温曖的作用。

生:我們跑步時既可用鼻呼吸,又可用嘴呼吸,能夠獲得更多的氧氣。

組織小組學生進行交流,彙報呼吸系統疾病,如哮喘,塵肺、肺炎等。學生討論得出:呼吸道的作用是有限的,如果生活在空氣污染較嚴重的環境,就可能患呼吸系統疾病,如塵肺等。因此,我們要保護好環境,減少空氣污染,尤其是不要隨地吐痰。

引導學生根據上面提出問題的討論分析所掌握的知識,完成解答問題,得出正確的答案。

生:痰是灰塵和粘液所組成的,因為痰中會有病茵,易傳播疾病,所以不能隨地吐痰。

生答:北歐人的鼻鼻端較尖和大,這可能與禦寒有關。知識點的自然過渡,進一步讓學生親身體驗,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活躍課堂,同時故設懸念,培養學生動腦的能力。

以組為單位討論問題。促進學生之間的協作交流,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活躍課堂的教學氣氛,但要落實組內職責,加強課堂紀律的協調管理。

馬上利用所學知識來解決學生感興趣的問題,進一步促進學生的學習慾望。

充分讓學生產生問題的爭論,從而得出答案。對於難度較大的問題,教師適時點拔,並進行歸納總結,便於學生理解。

重在培養學生對問題的解決,歸納能力,並注重聯繫人們的生活實際。

聯繫學生的生活常識,加強對新知識的理解運用,並加強社會公共道德教育。

主要是對知識遷移能力的運用。

咽喉的作用

組織學生認真閲讀觀察教材第45——47的文字及圖片,並進歸納總結。

1、觀察“吃飯時大家會嗆着”的小漫畫,並提出問題,為什麼在吃飯時不能大聲説笑?

2、演示呼吸與吞嚥的關係多媒體課件,指導學生測量吞嚥與呼吸時厭軟骨與食道之間距離的變化數值。

3、觀察“聲帶拉緊和鬆開”的圖示,討論聲音的發出。

師:聲音是由喉部之聲帶發出的,呼吸時兩條聲帶是分開的,當兩條聲帶拉緊,中間的空隙縮小時,從肺部呼出的氣流振動了聲帶,就發出了聲音。學生認真地討論回答:吃飯時大聲説笑,就會使會厭軟來不及蓋下,食物進入氣管引起咳嗽。

小組為單位,用尺測量吞嚥與呼吸時會厭軟骨位置的變化,根據測量數據進行分析問題。

生答:人體的發音是從喉部的聲帶發出的。

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實驗操作能力,以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課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們都掌握了哪些知識?對呼吸道的作用有哪些新的認識,引導學生總結。培養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

鞏固練習

1、在對溺水者進行人工呼吸以前為什麼要先清除口、鼻內的污物?

2、由細菌、病毒引起的急性支氣管炎,肺炎是怎樣傳播的?敍述這些至少的微生物從外界到達發病部位的“旅程”。

3、人體的呼吸系統由哪些器官構成?呼吸道的'主要作用是什麼?

(略)對學習知識鞏固訓練。

掌握基本的生物學知識。

十、課後反思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幫助者,引導者,促進者和支持者,學生是學習的主動探究者,交流合作者,新知識的生成者。整個教學過程是師生共同合作的過程,師生是合作探究學習的“共同體”。

學生的想象力是無窮的,學生的潛能也是無限的,不同的學生會有不同的思維方式和思考問題的角度,只要教師創設合理的情境,就會有意外的收穫。本節課以問題呈現為中心,突出情境創設——閲讀資料——提出問題——交流解答——總結反饋——鞏固訓練的教學環節,使教學過程有序進行,注重知識的邏輯性,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由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的過程。

培養學生的生物學素養,不是以學會生物學知識為本,而是以人為本,注重學生的興趣,過程,心理和動機,注意對學生學習的激勵,有利於促進學生注動發展,有利於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實現文本向人本的轉化。通過閲讀教材和提出問題的教學環節,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讓學生通過閲讀教材自學,通過提出問題而獲得的知識最牢固的,印象最深刻的。通過合作分析問題和表達交流,解決問題的教學環節,讓學生自己描述,而是教師直接講出來,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腦用嘴説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注意了討論式教學,研究性學習,並能注重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不急於成果化。課堂教學學生參與面廣,參與的程度深,參與的形式多,參與的力度大,重視學生的主動參與和主動探索。通過歸納總結,鞏固訓練,學以致用的教學環節,讓知識點由學生找出,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性和主動性,做到人人有事做,人人張口説。教師引導學生將知識進行分析提煉,提高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既面向全體學生,又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只要教師充分相信學生,尊重學生,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為前提,以轉變學生學習行為為重點,以促進學生智能提高為核心,把學生作為課堂的主人,就能使學生逐步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從而得到健康發展。

空氣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瞭解空氣的主要成分;

(2)瞭解氧氣、氮氣、稀有氣體的主要物理性質和用途;

(3)初步認識純淨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區分—些常見的純淨物和混合物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對“測定空氣裏氧氣含量”實驗的操作、觀察、分析,瞭解空氣的組成;

(2)通過對空氣、氧氣等幾種常見物質的比較,瞭解混合物和純淨物的概念;

(3)通過對空氣污染情況的調查,知道空氣污染的危害,學會一些簡單的防治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初步瞭解空氣污染給人類帶來的嚴重危害;

(2)知道空氣是一種寶貴的自然資源;

(3)養成關注環境、熱愛自然的情感。

【內容分析】

本單元是學生學習的第一大類物質。空氣是人人都離不開的物質,由於看不見,摸不着,學生只知其重要,卻又不十分清楚空氣到底是什麼。

本單元選擇空氣和氧作為國中化學中接觸具體物質知識的開端,不僅因為國小自然課中對空氣和氧氣的知識已有過介紹,如空氣有體積、有質量、形成大氣壓、空氣流動就形成風等;更重要的是因為它們在自然界分佈極廣、是自然界維持生態平衡的重要條件、是化工生產的廉價資源;它與人類的生活關係最為密切,是人類須臾不可離開的天然物質;還因為氧氣是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元素,它能與多種金屬和非金屬元素化合形成氧化物或含氧化合物。通過對它們的認識和了解,可以比較順利地引導學生進入化學世界來探索物質的奧祕。

選擇以空氣為題,開始這一單元的教學活動,是符合“從學生熟悉的事物入手,進行科學教育”的原則的。學生對空氣已有一定的知識基礎,因此內容的安排既不能與國小自然課中的知識重複,又應以此為基礎。本課題包含了三部分,即“空氣是由什麼組成的”、“空氣是一種寶貴的資源”、“保護空氣”。

這三部分內容相互密切聯繫,並逐步深入。空氣是由什麼組成的(氮氣、氧氣、稀有氣體、二氧化碳等)、空氣是一種寶貴的資源(氧氣、氮氣、稀有氣體的用途)、保護空氣(污染與保護)總的看來,本課題教學是很容易引起學生學習興趣的,可以説不存在什麼教學難點。

本課題主要研究空氣的成分及空氣污染的有關知識。國小自然課中學過有關空氣的知識,學生有一定的知識基礎。“從熟悉的事物入手”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興趣。把“空氣”作為較系統地學習和研究化學的開始,有利於引導學生進入化學殿堂。

【教學模式】

調查與討論,實驗探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流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創設情境:

引入課題:

利用電腦播放一段身邊美麗的自然環境,藍天、白雲、溪水、綠樹、陽光,引出我們須臾離不開的空氣

請大家做個深呼吸,你能用一個簡單的實驗或實例來説明無色無味不易察覺的空氣確實存在嗎?

討論發言:

能夠説明空氣確實存在的實驗或實例。

學生互相評價。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放鬆心情,暗示化學與生活緊密聯繫。

引導學生探究,激發探究慾望,激活學生的思維。

實驗導學探究原理

(過渡) 出示拉瓦錫的照片以及拉瓦錫研究空氣成分所用裝置的圖片,並講述拉瓦錫發現空氣組成的故事。

仿照這個着名實驗的原則,我們也來測定空氣裏氧氣的含量。

[實驗2—1]所需的儀器,並組織學生搶答下列問題:

1、有關儀器的名稱;

2、集氣瓶中有物質嗎?

3、誰能説出空氣的成分有哪些?要求學生按教材中圖2—3連接裝置並實驗,適時指導學生觀察實驗現象、記錄實驗結果。

聽故事、思考問題:

拉瓦錫在實驗過程中是如何發現氣體減少了1/5的?

搶答有關問題。

連接裝置,進行實驗,觀察現象並及時記錄。

通過搶答,鞏固舊知,為新知識的學習奠定基礎。同時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知道實驗是學習化學的.基礎。通過學生自主的實驗探究過程,體驗實驗過程中的成功與失敗。

觀察記錄分析討論

你在實驗過程中看到了什麼現象?你能分析原因嗎?請把看到的現象及你的分析與同組的同學交流一下。

引導學生從兩方面來分析:

1、實驗成功,描述現象;

2、實驗失敗,尋找原因。

(小結)

由於紅磷燃燒消耗了瓶內的氧氣,導致集氣瓶內的氣壓減小,因而水倒流。

1、描述實驗現象;

2、小結並交流成功的經驗;

3、尋找並分析失敗的原因。

讓學生在觀察與討論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從中培養科學觀察、規範表達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樹立實事求是、嚴謹務實的科學態度。

分析討論

1、根據拉瓦錫的研究結果,氧氣約佔1/5,而我們在實驗中,為什麼氣體減少的體積小於1/5?可能的原因有哪些?紅磷熄滅後瓶內還有沒有殘餘的氧氣?

分組討論、交流結果:

1、水面上升不滿1/5的原因有:①裝置漏氣或紅磷不足等;②當氧氣含量低時,紅磷不能繼續燃燒。

2、沒有對實驗現象作進一步的分析、探究,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

形成歸納總結概念:

在上述探究活動的基礎上,師生共同歸納空氣的主要成分:由與紅磷反應的氣體(氧氣)和與紅磷不反應的氣體(氮氣)組成。

閲讀教材的有關內容,歸納空氣的組成成分,形成反應的文字表達式、化學符號。

引導學生對所獲得的事實與證據進行歸納,得出結論。培養學生的規範表達能力。

觀看課件

播放課件空氣的成分測定

觀看思考

通過課件,加深學生對空氣成分的測定的認識

收:

分析討論

合 :

得出結論

(比較)氮氣、二氧化碳、紅磷、空氣、河水、礦泉水等物質,哪些是混合物,哪些是純淨物?(小結)

空氣是由多種成分組成的,這樣的物質叫混合物。而氧氣是由一種物質組成的,它屬於純淨物。

比較各物質的異同,歸納混合物和純淨物的概念。

讓學生學會運用比較的方法,通過比較,可以清晰地掌握概念。

總結

回憶歸納總結本課題知道了哪些知識?

引導總結本課題內容要求。

讓學生了解空氣的成分。

空氣教學設計12

一、教材分析:

《健康需要新鮮空氣》是科教版《科學》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健康生活》中的一文。旨在通過教學活動,使學生對人體的呼吸器官和功能有一定的瞭解,知道呼吸實際上就是人體通過呼吸器官同外界進行氣體交換,吸進新鮮空氣,呼出廢氣。教材共分2個部分:第1部分是我們每時每刻都在呼吸,第2部分是比較吸進的氣和呼出的氣有什麼不同。重點讓學生經歷呼吸的過程,感受愛護環境、潔淨空氣對健康生活的重要性。難點是通過實驗驗證人體呼出和吸進的氣體有什麼不同。

二、 教學對象分析:

不管是四年級不是五年級的學生,他們都知道一些呼吸的習慣,但都是生活上的基本認識,並不知道其中的科學原理。學習本節內容會使他們的認識得到提升,形成更科學的結論,孩子們會更喜歡他們的科學課。

三、 設計理念

根據科學課程標準的相關要求和本節學習內容的特點,我在教學中不僅想通過觀察、實驗引領學生認識人體呼吸器官、知道呼吸意義這些科學知識,突出以探究為核心的科學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科學素養,更想好好把握本節的教學內容的特點,營造一個和諧的教學課堂,潤物無聲地讓學生體驗健康生活。

探究目標

科學知識

科學探究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認識人體的呼吸器官,知道它們在身體上的位置,瞭解呼吸全過程;

2、瞭解呼吸的基本功能。

1、能通過觀察、體驗等活動認識呼吸器官和了解呼吸過程;

2、親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能提出和呼吸相關的問題,並運用已有知識對“吸進的'空氣和呼出的氣體是否相同”作出假設,並用實驗證據驗證自己的假設;

3、能根據假設和實驗獲取的證據進行分析,對人的呼吸作出解釋,形成科學結論;

4、能積極參與集體交流,對他人的實驗設計和研究結論提出質疑。

5、保持和發展對自然事物善於質疑的好奇心;

6、養成尊重事實、事實求是的科學態度;

7、尊重他人意見,善於提不同見解,樂於合作交流。

探究重點

經歷呼吸的過程,感受愛護

環境、潔淨空氣對健康生活

的重要性。

探究難點

實驗比較人體呼出和吸進的氣體。

四、探究準備

教師準備

1、課件、記錄表、

2、保鮮袋

3、澄清石灰水、飲料管、氣泵

學生準備

1、記錄表、

2、保鮮袋、

3、澄清石灰水、飲料管、氣泵

五、探究過程

探究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體驗激趣導入

1、憋氣體驗,引入課題:健康生活需要空氣。

ppt出示科學家的研究結果

試着憋氣(支持不了,可停下來。交流感受,體驗生命離不開空氣。

讓學生親身感受、交流,使科學的論證與實踐相結合。

(二)、多層面體驗呼吸,認識呼吸器官,瞭解呼吸過程

1、出示人體呼吸器官平面圖認識各呼吸器官

2、播放人體呼吸過程flash,驗證猜測、講解補充。

3、反覆呼吸一袋新鮮空氣。深入點明課題:健康生活需要新鮮空氣。

1、説出:鼻、氣管、肺等參與呼吸的器官名稱。

2、正確找到呼吸器官的位置。

3、封閉狀態下呼吸體驗,深入認識生活需要新鮮空

通過動畫把抽象的呼吸通過視覺的衝擊使過程更具體化。

(三)、比較吸進的氣體和呼出的氣體

1、確定探究題目:比較新鮮氣體和不新鮮的氣體有什麼不同。

2、提供實驗材料,交流實驗方法

3、學生實驗,交流發現

4、閲讀表格,形成結論

5、根據已有知識以驗進行假想,提出自己的假設。

6、各組明確實驗注意事項、分工合作。

7、學生實驗、彙報結果。用實驗證據驗證假設,進行解釋。(同組補充後其它小組就不同發現加以補充)

8、學生仔細閲讀,並比較科學家對氣體的分析和自己的實驗結果,説説想法。

——討論得出實驗注意的事項及演示實驗使學生後來的實驗開展起了促進作用。

(四)、運用新知、解決問題

1、出示科學趣味題,問:面對需要,我們可以怎樣潔淨、創造。

2、請隨音樂畫面,享受大自然給予我們潔淨的環境、新鮮的空氣。

3、聯繫生活各抒已見

4、看圖賞樂,欣賞大自然給予我們的優美環境。

運用新知,解決問題,學以致用。

欣賞圖片,給學生美的薰陶。

(五)、小結延伸

新鮮的空氣使我們的生活更健康!關於健康生活還有哪些需要,我們有機會再來分享!

附1:板書設計

健康生活需要新鮮空氣

氧氣 二氧化碳

新鮮 多 少

不新鮮 少 多

空氣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1、意識到空氣對生命的意義,意識到保護空氣清新的重要性。

2、能夠用測量降塵的方法考察當地空氣污染的情況。

3、瞭解空氣污染的含義、原因、危害及養活空氣污染的方法。

4、關心空氣環境、並能提出保護空氣的建議。

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是讓學生了解我們怎樣為淨化空氣作貢獻。

教學難點是調查居室空氣污染的原因。

教學準備:

1、課前準備:學生課前上網收集空氣污染給人類、動植物造成的災害資料、人們保護空氣所採取的措施。

2、課前調查:用三面小玻璃鏡,在鏡面塗搽面油脂,分別置於陽台外、卧室、客廳,幾天後,看哪個地方污染最嚴重。

3、課前調查:和家長一同在路邊感受汽車污染。

教學過程:

一、認識空氣也是生命之源

1、做憋氣活動,體會憋氣時有什麼感覺?

2、人憋氣時感覺很難受,這説明什麼?(空氣的重要,人離不開空氣)

3、登山運動員登山時要攜帶氧氣瓶、抽掉玻璃罩裏的空氣,植物會枯萎、給金魚缸裝上增氧泵,這些都説明了什麼?(空氣的重要,人、動植物離不開空氣)

4、你還知道生命離不開空氣的例子嗎?

5、小結:人、動植物都離不開空氣,空氣十分重要。所以説,生命離不開空氣,空氣和水、陽光一樣,都是生命之源。

6、板書課題:空氣是生命之源

二、認識空氣的污染、污染原因及危害

1、看書第13頁上面兩幅圖,你經歷過這兩種環境嗎?你喜歡哪樣的空氣環境?為什麼呢?閲讀13頁的資料,瞭解清潔空氣對健康的好處和污染空氣的危害

2、彙報課前調查情況:

(1)我們周圍的空氣是否受到了污染?

(2)什麼地方的空氣污染最嚴重?

(3)我們居室的空氣質量怎樣?

3、經過調查,你對我們目前的`空氣狀況有感想?

5、小結:通過考察,我們發現,我們周圍的空氣質量不令人滿意。汽車多、建築施工多、能源消耗多,人們對更舒適的生活的追求,反而不斷的加劇對空氣的污染。空氣污染已威脅着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成為全世界共同面臨的重大問題。

三、探究保護空氣的措施

1、看書14頁的圖,閲讀資料。

(1)森林有什麼作用?

(2)汽車尾氣對人有什麼危害?

(3)焚燒垃圾有什麼危害?

2、我們能夠為淨化空氣,做些什麼事?結合生活實際談談。

四、總結

1、空氣是生命之源,我們所有的生命都離不開空氣。

2、我們要為淨化空氣做些事情。

五、作業

1、針對南京錦湖輪胎廠對我們周圍空氣造成的污染狀況,請你提出合理的整治意見。

2、繼續關注我們周圍的環境。

空氣教學設計14

一、啟發談話,引入新課

二年級時我們學習了《空氣》這一課,誰來説説空氣是什麼樣的物體?你知道哪些地方有空氣?

這節課,我們要在掌握了空氣的上述性質的基礎上,學習研究空氣的另一條性質,這條性質需要通過同學們觀察、實驗自己探索出來。

二、觀察實驗,學習新知

師:(出示空文具盒)問:文具盒裏有文具嗎?師講述:文具盒裏沒有文具,這塊空着的地方叫做空間。

師:將鉛筆放滿文具盒,問:同學們看一看現在誰佔據了文具盒的空間?

師:(出示書包並裝滿文具)同學們再看一樣你們熟悉的東西,問:“書包裏有什麼?誰佔據着什麼?”(找三個學生説,然後給予評價)

師:同學們看老師在幹什麼?(教師往燒杯裏倒滿水)師講述:鉛筆、學習用具、水佔據空間,其實在日常生活中還有很多很多的'物體佔據着空間,你能舉幾個例子嗎?(學生説完後,給予鼓勵)

師問:以上的事實説明了什麼?(學生回答,教師板書:物體都要佔據空間)

師:(出示一塊板擦,一個砝碼)問:它們所佔據空間的大小一樣嗎?

師講述:所以準確地説應是物體都要佔據一定的空間。這個“一定”指物體的大小,物體佔據空間的大小叫體積。(將上述板書補充完整)師:現在你們自己親手做個實驗,用實驗來驗證:“物體都要佔據一定的空間”這一結論。請同學們看實驗步驟。

1、實驗步驟:(掛出小黑板)。

(1)把燒杯放在盤子裏。

(2)往燒杯裏倒滿水。

(3)用手提着拴着砝碼的線。

(4)把砝碼慢慢放入裝滿水的燒杯中。

2、找一名學生大聲朗讀實驗步驟,教師提醒學生,水要倒滿,放砝碼時要慢。

3、要求:帶着問題進行實驗,出示觀察思考題:

(1)實驗中,你看到了什麼現象?

(2)你怎麼解釋這種現象?

4、彙報實驗結果。師導引:由上面的觀察實驗,我們知道了固體形態的砝碼和液體形態的水都要佔據一定的空間,那麼氣體形態的空氣是不是也要佔據一定的空間呢?現在我們就帶着這個問題做幾個有趣的實驗。

1、掛出小黑板,出示實驗步驟:

實驗一:

①把紙團緊緊塞在玻璃杯底部。

②把玻璃杯倒立豎直壓入水槽裏。

③把杯子提出水面,用毛巾擦杯口外圍。觀察,你看到了什麼現象?

2、找一名學生朗讀實驗步驟。

3、教師進行演示實驗。

4、學生分組實驗。

5、學生彙報實驗結果:紙團沒濕。下面請同學們再做一個實驗,請看小黑板:

實驗二:

①把紙團緊緊塞在玻璃杯底部。

②把玻璃杯倒立豎直壓入水槽裏。

③把杯子慢慢傾斜。學生彙報實驗結果:把紙團緊緊塞壓玻璃杯底部,把玻璃杯倒立豎直壓入水槽裏,然後把杯子慢慢傾斜時,看到有氣泡冒出,紙團濕了。

師:下面請同學們討論小黑板上的問題:

①你怎麼解釋這兩種現象?

②實驗説明了什麼?學生彙報討論結果:第一次把玻璃杯倒立豎直壓入水槽裏,把杯子提出水面,發現紙團沒濕,説明水沒有進到杯子裏去。空氣佔據了玻璃杯的空間。第二次把玻璃杯倒立壓入水槽裏,把杯子傾斜時,發現紙團濕了,還有氣泡從杯子裏跑出來,説明水進到杯子裏去了,空氣讓出了部分空間。這兩個實驗説明了“空氣佔據空間”。師:通過這個實驗,我們知道了空氣佔據杯子的空間,下面我們再做一個實驗,驗證這個結論。

實驗三:

①拿一隻瓶子。

②瓶口塞緊帶漏斗的塞子。

③把水倒進漏斗裏。

學生彙報觀察結果:發現水沒進到瓶子裏。

師點撥:把塞子塞緊時看到水沒進到瓶子裏,下面把塞子鬆一鬆,試一試結果會怎樣呢?同時思考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學生彙報實驗結果:當把塞子鬆動後,水流進瓶子裏去了。瓶口塞緊時,空氣跑不出來,水流不進去,説明空氣佔據瓶子的空間。瓶塞鬆動後,空氣跑了出來,讓出了一部分空間,水流進去了,也説明空氣佔據瓶子的空間。

師小結:我們通過觀察、實驗得出了“空氣佔據空間”這一結論。

現在我們用所學的知識解決課文中的思考題。教師出示粉筆問:粉筆內有空間嗎?粉筆內的空間被什麼物體佔據着?你能設計一個實驗來證明你的想法嗎?實驗説明了什麼?讓學生回答,然後叫一位同學到講台上做一做,説説自己的想法,然後予以評價。

小結:“空氣佔據空間”這條重要性質是同學們自己通過實驗、觀察、歸納概括出來的,每個同學都圓滿地完成了這節課的學習任務。老師祝賀你們!

空氣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通過在不同地點裝空氣的活動,發現我們周圍有一種能將袋子撐得鼓鼓的東西。

通過做將袋子裏的空氣放出來的活動,調動多種感官,感知空氣的存在。

通過憋氣活動,知道人類的生存離不開空氣。

重點:

知道我們的周圍有空氣。

難點:

運用多種方法、調動多種感覺器官,感知空氣的存在。

教學準備:

塑料袋、安全圖釘、口哨、水槽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新課

1、師出示一個大的塑料袋,請同學們認真觀察,用眼睛看,用手摸,再猜一猜裏面裝着什麼?

學生討論交流,引入新課

二、活動與探究

(一)組織學生在不同地點找空氣

1、引導學生進行合理猜測“你知道哪裏有空氣嗎?你是怎麼知道的?”

2、學生討論交流

3、帶領學生用塑料袋裝空氣

4、師小結:在操場上、樹林裏,還是在教室裏、桌肚裏,都能把袋子裝得鼓鼓的。

(二)用不同的方法將空氣從塑料袋裏面放出來

1、讓學生在袋子上戳一個洞,將洞口對着自己的`臉擠壓時,可以感覺到有東西拂過面頰。

2、當學生在塑料袋口裝一個小哨子,擠壓袋子時可以聽到有東西吹響口哨。

3、當學生將紮了孔的塑料袋壓入水中時,可以看見有氣泡冒出。(提醒學生孔要紮在淹沒在水中的塑料袋上)。

4、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實驗。

5、師小結

(三)通過憋氣活動以及對一組圖片的分析,知道人類的生存離不開空氣。

1、讓學生用手捏緊鼻子,不能偷偷用嘴呼吸,感受空氣的重要性。

2、結合圖片討論人離不開空氣。

三、拓展延伸:

1、師播放視頻向同學們展示不要長時間呆在空氣不流通地方的危害性。

2、課外作業:睡覺時能不能把頭埋在被子裏面呢?讓孩子們回家親自感受,並在下次課堂上討論交流。

作業佈置:完成學生活動手冊第7頁。

板書設計:

找空氣

找空氣

空氣的重要性

標籤: 教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sheji/4lgqw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