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設計 >

《空氣》教學設計

《空氣》教學設計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空氣》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空氣》教學設計

《空氣》教學設計1

一、教學目標:

1、知道大氣污染指數是衡量空氣質量的標準,並明白大氣污染指數、空氣級別與空氣質量的關係;

2、瞭解當今世界面臨的大氣環境問題,增強環保意識;

3、使學生初步認識到人類不合理的活動會污染大氣,被污染了的大氣又會反過來危害人類;並能夠説出防治大氣污染的一些措施;

二、教學重點:

1、大氣污染指數;

2、空氣污染的原因和危害;

三、教學方法:

角色扮演等參與式;

四、教學手段:

cai輔助教學;

五、教學過程及説明:

(一)課前播放關於環境保護的歌曲《讓綠色聽得見》,烘托氣氛。

(二)教學過程:

1、“合格地球人”考查的由來──“方舟計劃”:使學生認識如果人類再不停止對自然的破壞,人類將失去自己的家園,強化學生對本節課所學內容的關注和興趣,同時也使長期以來的“合格地球人”考查更引起學生的關注;

2、“合格地球人”的考查:三個題目一步步將話題引向主題,同時從大處着眼,使學生明白目前人類面臨的嚴峻局勢;

3、兩次著名的大氣污染事件(錄像):創設情境,使學生從感性上了解大氣污染的危害,引出大氣污染指數的教學;

4、大氣污染指數:通過讀圖及圖例瞭解大氣污染指數的含義及怎樣閲讀空氣質量預報(總結規律以便記憶),瞭解不同質量的空氣與人體健康的`關係,同時通過讀圖瞭解我國各城市某一天空氣質量情況,認識到南北方空氣質量不同,引導學生分析原因,指導學生讀圖──找規律──分析、查資料──寫論文;

5、我國污染現狀:學生合理推理後,老師用材料引出,引起學生生成對我國大氣質量的瞭解和憂慮;

6、活動:根據課下收集到的資料,按老師提供的情境進行角色扮演:使全體學生明白大氣污染的危害及成因,同時增強演員學生對收集資料的處理能力、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應變能力;

7、防治大氣污染的措施:發散思維,各抒己見,提出防治大氣污染的措施,最後通過觀看錄像總結措施,培養學生通過資料獲取知識的能力;

(三)小結: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培養學生總結自己所學知識的能力;

(四)作業:

任選其一:

1、繪製宣傳畫:以“我們需要潔淨的空氣”為主題,繪製一幅廣告宣傳畫,呼籲人們行動起來,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大氣,將課堂所學發展到課外;

2、分析我國南北方空氣質量不同的原因,並形成小論文,培養學生查找資料並整理成文的能力。

《空氣》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能在語言環境中認識“鹿、深、汽、癢、呼、吸、喘、專、店”是個生字。

2、積累詞語:“高樓林立、燈火通明、人流如潮、車水馬龍、鬱鬱葱葱、高大挺拔”等。

3、能在老師的指導下在田字格里正確描寫漢字“呼吸”。

4、指導空氣污染有害健康,美化環境有助健康。

教學重點:

1、能熟練運用音序查字法在字典中查找“喘”字,並理解文中“喘”的意思。

2、正確朗讀課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注意讀長句子時能做適當的停頓。

教學難點:

區別“汽”與“氣”。

結合課文內容,在媒體創設的情境中,聯繫生活經驗理解“偏僻的深山、繁華的城市、專賣店”的意思。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準備:

學生:課前查找“環境污染”和“環境保護”相關資料(有能力的可製成ppt)

教師: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學習課文第一節,揭示課題。

1、今天老師為大家介紹一位新朋友,它是誰?

(媒體顯示:小花鹿圖及相關文字)

讀詞語,學習生字:鹿

仔細看看畫面,它長得怎麼樣呀?

2、可愛的小花鹿從哪裏來,到哪裏去呢?它又看到了什麼?

(媒體顯示:課文第一小節)

自由讀,個別讀

3、(媒體顯示:偏僻的深山畫面及文字)這就是小花鹿的家鄉。看,它的家鄉有些什麼?誰能介紹一下?

理解:偏僻的深山

4、(媒體顯示:一組圖片。車水馬龍、高樓林立、繁華的城市)

理解:繁華的城市

誰來説説,小花鹿來到了一座怎樣的'城市?

再讀第一節,學習“汽”“樓”“深”

5、揭示課題

a、(媒體顯示:佈告:

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我開了一家“新鮮空氣專賣店”,歡迎光臨! 小花鹿)

b、學生自讀;理解“專賣店”

C、揭示課題,齊讀課題。

二、整體感知

接龍讀課文,正音。

三、小組合作學習課文2——4小節

師:小花鹿怎麼會有賣空氣這個有趣的想法的呢?原來它剛在城裏住了沒幾天就發生了一件事。

1、小組合作讀課文2——4節,一名學生演一演醫生。

2、完成填空(媒體顯示:小花鹿在城裏才住了幾天,就得了(),它()癢癢的,()乾乾的,()不舒服)

3、你知道小花鹿怎麼會得空氣污染過敏症的嗎?(學生交流收集來的關於空氣污染的資料)

4、讀醫生的話,學習:呼吸

5、指導朗讀

四、學習5——7小節。

1、自己讀一讀5--7小節,思考:你覺得小花鹿賣空氣的生意怎麼樣?

a、在學生竟到老奶奶的話時,學習“喘”,通過查字典理解字義,指導朗讀老奶奶的話。

b、在學生講到如今城市的變化時展示我搜集來的綠地圖片並讓學生交流為何空氣會變好。

2、指導朗讀。

五、鞏固、拓展。

1、複習生詞:(媒體顯示:遊戲“考考你”)

2、(媒體顯示:告示

如今,城市裏的環境好了,人們不用買我的新鮮空氣了。我想改行開別的專賣店,希望大家向我多提寶貴建議!

小花鹿)

3、説説:你覺得小花鹿來上海開一家“什麼專賣店”比較好?

反思:

1、在一開始我就通過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了小花鹿的圖片,讓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歷着手,引導學生觀察畫面,説説他們感興趣的小花鹿,生字“鹿”的教學滲透其中。教師在啟發學生仔細觀察的同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通過觀察圖片,説一説,理解“偏僻的山村”和“繁華的城市”

偏僻的深山對於如今我們這些生活在上海的孩子來説是相對陌生的,而在課文中對於它的理解卻十分重要。運用直觀的現代教育手段幫助學生理解“偏僻的深山”避免了空洞的説教,寓詞語的理解與生動、形象中。

雖説天天生活在上海這個繁華的大都市,但是一年級的學生對於“繁華的城市”這一詞組的理解還是有侷限性的,通過一系列的畫面及相應的文字説明,使孩子自主學習獲得答案,無形中讓學生在學習時獲得更多的成就感。這與前文的“偏僻的深山”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指導朗讀不再生硬。

3、由於課前向學生提出了預習要求,學生把收集來的相關資料做成了ppt,在課堂上展示。即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又為學習課文理解難點起到重要作用。

4、多媒體制作的複習生詞遊戲,畫面精美形式活潑深受學生喜愛,既彌補了複習生詞的枯燥感,又能活躍課堂氣氛,使課堂活動達到又一個高潮。

以上四點是我認為我這堂課中與信息技術整合的感受希望大家多提寶貴意見。

《空氣》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 、能借助物體覺察冷熱空氣流動的規律。

2 、指導同體積的熱空氣比冷空氣輕以及熱空氣上升的原理。

3 、指導熱氣球、孔明燈是利用熱空氣上升的原理製成的。

4 、知道地球表面空氣的冷熱不均是形成自然風的主要原因。

教學重點與難點:

1 、教學重點是認識冷熱空氣的流動規律。

1 、教學難點是理解風的成因。

教學準備:

蠟燭、火柴、紙蛇、長吸管、大小相同的紙杯兩隻、細線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 、上節課我們認識了空氣的什麼性質?

2 、空氣會流動麼?

3 、想一想:空氣受熱或冷卻以後會向哪兒流動?

二、學習新課

(一)研究熱空氣是怎樣流動的

1 、談話:那空氣受熱後會怎樣流動呢?

①實驗一:點燃一支蠟燭,用手分別放在靠近蠟燭火焰的各個方向,感覺熱空氣向哪裏流動?

②分組實驗

③學生彙報:熱空氣在火焰的上方,向上流動。

④ 小結:説明熱空氣向上流動。

2 、我們還可以藉助其他物體觀察熱空氣的流動。

①實驗二:把紙蛇放在蠟燭火焰的.上方,觀察有什麼現象發生?

②分組實驗

③學生彙報:紙蛇在轉動、紙蛇在跳舞

④是什麼力量讓蛇轉動的呢?

⑤ 小結:空氣受熱會向上流動、熱空氣上升。

3 、通過以上兩個實驗,我們發現熱空氣向哪兒流動?

(二)探究熱空氣上升的原因

1 、談話:空氣受熱為什麼會上升呢?

2 、學生猜測

3 、實驗三:在長吸管兩端各掛一隻大小相同的紙杯,使木棍保持平衡;用手扶住木棍的一端,用燃燒的火柴烤熱另一端紙杯內的空氣;一開燃燒的火柴,同時鬆開扶住木棍的手,觀察有什麼現象發生。

4 、彙報實驗結果。

5 、為什麼底下點火柴的紙杯會上翹?

6 、討論、彙報

7 、小結:點燃火柴後,使紙杯裏的空氣變熱,熱空氣比同體積的冷空氣輕,就會上升,上升的熱空氣就推着紙杯往上升了。

8 、在我們的生活和生產中,經常會利用熱空氣向上升的原理來做事,你知道嗎?舉例説説。

9 、演示:我們也來做一個“熱氣球”:用酒精燈給薄塑料袋加熱,薄塑料袋加熱升起。説説為什麼會升起?

(三)研究冷空氣是怎樣流動的

1 、那冷空氣又是怎樣流動的呢?

2 、學生猜測

3 、實驗四:按要求做實驗,觀察冷熱空氣的對流。

4 、分組實驗、討論

5 、彙報交流:熱空氣向上升,冷熱空氣向下流動。

6 、小結:熱空氣向上升,冷空氣向下流動。

7 、在生活中,你見過熱空氣向上升,冷熱空氣向下流動的情況嗎?舉例説説。

(四)探究風的成因

1 、憑我們的經驗,想一想我們周圍的空氣是怎樣流動的?

2 、看P8的風形成圖,討論風是怎樣形成的?

3 、彙報:風是怎樣形成的?

4 、小結:地面上各個地方的空氣都有冷熱的不同,熱空氣向上升,升到高空會變冷,冷空氣向下降,補充到熱空氣上升後留下的空間裏。這樣,空氣就流動起來了。空氣總是在循環流動的,流動的空氣就是風。也就是説,空氣流動形成了風。

5 、試畫空氣流動圖

《空氣》教學設計4

【教材簡析】

《空氣的熱脹冷縮》是教科版五年級下冊《熱》單元的第四課。本課是學生在研究了液體熱脹冷縮之後,開始關注並研究空氣的熱脹冷縮現象。本節課內容包含兩個活動。活動一:研究空氣的熱脹冷縮。教材從液體的熱脹冷縮的知識出發,引出“空氣是否熱脹冷縮”的探究問題,啟發、引導學生開動腦筋自己想出辦法來觀察。學生們利用教師提供的實驗器材合理選擇搭配,然後分別放進熱水、常温水、冰水,靜置觀察現象。同時聯繫到水的熱脹冷縮,兩者進行比較找到不同之處。活動二:解釋空氣的熱脹冷縮。教材選擇模擬遊戲生動表現了空氣“微粒”的運動,從而解釋空氣的熱脹冷縮性質。

學生通過本課的學習,為下節課研究金屬的熱脹冷縮性質以及進一步認識大多數物體都有熱脹冷縮的性質起到承前啟後的作用。

【學情分析】

在經過本單元前面三課的學習後,學生們已經對固體和液體的熱脹冷縮現象有了一定的認識。因此對於探究空氣的熱脹冷縮現象還是具有一定基礎的。因此,本課選用了學生較為熟悉的空氣為例,感知空氣的熱脹冷縮。同時與水的熱脹冷縮進行比較,發現不同之處。但對於五年級的學生來説,解釋熱脹冷縮現象還存有一定的困難。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目標

1.空氣受熱以後體積會膨脹,受冷以後體積會縮小。

2.初步瞭解熱膨脹現象和物體內部微粒的運動有關。科學探究目標用多種方法觀察空氣的熱脹冷縮現象。

3.嘗試用“模型”解釋現象。科學態度目標

對熱脹冷縮現象產生更濃厚的探究興趣。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

意識到空氣的熱脹冷縮性質在生活中的具有廣泛的用處。

【教學重難點】

重點:用多種方法觀察空氣的熱脹冷縮現象。難點:用“模型”解釋熱脹冷縮現象。

【教學準備】

分組準備:每組3個燒瓶、1個錐形瓶、1只氣球、熱水、常温水、冰水、實驗記錄單等。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一袋空氣。

【教學過程】

一、問題聚焦(預設5分鐘)

1.複習舊知

回顧上節課“液體的熱脹冷縮”的知識。

(1)一些液體具有熱脹冷縮的現象。

(2)實驗室裏的温度計是利用酒精的熱脹冷縮原理製成的。

2.引出新問題

教師出示一袋空氣。提問:現在袋子裏面裝滿了空氣,它是否也和水一樣具有熱脹冷縮的現象?

【出示PPT1】

3.師生交流討論。

二、探究新知(預設30分鐘)

探究一:觀察空氣的熱脹冷縮

1.追問。

空氣無色無味,而且也看不見,我們怎麼知道它的體積是否發生了變化呢?

【出示PPT2】

2.教師出示實驗器材(學生分組器材),提問:能否設計實驗,清楚地觀察空氣的'熱脹冷縮現象?

【出示PPT3】

(1)學生獨立思考設計實驗。

(2)全班交流設計實驗。

(3)教師小結並明確實驗探究方案,同時出示實驗要求。

3.實驗要求:

(1)3個燒杯中,每個燒杯都大約盛放半杯水(熱水、常温水、冰水)。

(2)將裝置依次放入盛水(熱水、常温、冰水)的燒杯中,直至沒有明顯變化時再拿出。

(3)小組合作實驗,完成記錄單。

(4)注意安全!空錐形瓶套上氣球放入實驗現象(採用圖文結合的記錄方式)

實驗結論

4.學生實驗,教師巡視指導。

(二)研討一

1.實驗中我們小組觀察到了什麼現象?(套在錐形瓶上的氣球在熱水杯中鼓起來了,在常温水杯中癟下去了,在冰水杯中更加癟了。)

2.我們怎麼解釋這種現象呢?(空氣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出示PPT4】

3.和上節課水的熱脹冷縮現象相比,空氣的熱脹冷縮有什麼不同?

【出示PPT5】(空氣比水的熱脹冷縮現象更加明顯。)

(三)探究二:解釋空氣的熱脹冷縮

1.提問:温度變了,水和空氣的體積都會發生變化,這是怎麼回事?

2.學生嘗試解釋。(關於微粒的解釋如有困難,可加入教材模擬空氣微粒運動的遊戲。)

3.學生根據自己理解:畫空氣微粒和水的微粒受熱後運動變化圖。

【出示PPT6】

空氣微粒

熱水常温水冰水受熱

《空氣》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過程與方法:

△學習用觀察、實驗、思考、閲讀資料的方法分析空氣的成分.

△培養初步的化學實驗技能.

2、知識與技能:

△知道空氣是由不同氣體混合而成的,空氣中包括氧氣和二氧化碳.

△知道氧氣支持燃燒、二氧化碳能是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瞭解氧氣和二氧化碳的用途.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的品質和合作交流的科學態度.

〖教學重難點〗

1、重點:瞭解空氣的成分.

2、難點:掌握往燒杯中傾倒二氧化碳的.實驗操作技能.

〖教學準備〗

蠟燭、水槽、集氣瓶、杯子、石灰水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今天我們繼續來了解空氣.

2、蠟燭的燃燒能離開空氣麼你怎麼知道的

3、現在老師這裏有三個蠟燭,分別放在空氣中,小杯子、大杯子裏,蠟燭能燃燒嗎

4、他們的燃燒情況會不會有什麼不同

5、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2.國小科學課中的運動的快慢如何體驗

《空氣》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一)知識

1.描述空氣質量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2.通過網絡收集並整理有關當地空氣質量的信息

3.通過測算空氣中的塵埃粒子,去探究周圍的空氣質量。

(二)能力

1.嘗試通過網絡收集並整理有關當地空氣質量的信息,培養學生獲取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

2.運用五點取樣法,採集和測算空氣中的塵埃粒子,探究周圍的空氣質量,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資料分析以及採集和測算空氣中的塵埃粒子,學生明白自己的健康就與周圍的空氣質量有密切的關係,愛護環境就等於愛護自己。

教學重點和難點

通過收集和分析資料,瞭解空氣質量對人體健康有哪些影響。通過測算空氣中的塵埃粒子,探究周圍的空氣質量,並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意見和建議。

教學準備

教師:自制生物校園網網頁、檢查多媒體網絡教室。

學生:調查當地幾種大氣污染源,查找有關空氣質量影響人體健康的資料,提高計算機操作能力。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設計

學習內容

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

導入新課

以20xx年12月重慶開縣天然氣井噴事故為例,啟發學生思考造成198人死亡的主要原因。

一、空氣質量影響人類的健康

二、調查造成空氣污染的主要原因

三、討論大氣污染的防治

四、瞭解當地的空氣污染

1.調查交流北京地區空氣污染情況

2.採集和測算空氣中的塵埃粒子

第二課時

1.採集空氣中的塵埃粒子,在顯微鏡下觀察和記數。

2.表達與交流

作業:實踐活動

學生分析回答:大量有毒氣體排放到空氣中,造成空氣污染。

學生操作計算機,利用校園網查找有關信息,通過小組討論分析空氣質量影響人類的健康的資料,關注空氣質量。

通過查找資料進行交流,學生認同大氣污染對人類的影響是巨大而深遠的,沒有空氣就沒有生命,大氣污染直接危害人體健康,使人發生急慢性中毒和致畸致癌作用等。大氣污染也使植物生長受阻、發育不良等,在一些化工廠附近,大片的森林植被枯焦死亡。

學生彙報“造成空氣污染的主要原因”的調查結果:

1、工廠排放的濃煙

2、汽車排放的大量有害氣體和粉塵

3、燃燒含硫的燃料

4、焚燒生活垃圾、樹葉、廢舊塑料

5、焚燒工業廢棄物

6、吸煙

7、炒菜做飯時廚房的煙氣

8、垃圾的腐爛釋放出有害氣體

9、工廠有毒氣體的泄漏

10、居室裝修材料緩慢釋放出的有毒氣體

12、路面揚塵

13、農業上噴灑有毒農藥

14、使用噴發膠等使用化學稀釋劑的的產品

15、複印機、電視等電器產生的有害氣體等等。

學生交流調查結果,彙報造成空氣污染的主要原因。

討論解決大氣污染的防治方法。

學生再一次利用校園網,查找北京地區空氣污染情況,並進行交流。瞭解到目前北京市發佈的空氣污染物指數有5項: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臭氧和可吸入顆粒物。其中二氧化硫主要是燃煤的排放物,氮氧化物主要是汽車尾氣排放物,一氧化碳既由燃煤排放也由汽車尾氣排放,臭氧是氮氧化物的二次化合污染物,可吸入顆粒物則是揚塵和其他幾種污染物的混合生成物。

學生採集和測算空氣中的塵埃粒子,瞭解空氣受污染的程度。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確定要探究的問題,制訂探究計劃,進行分工。

學生根據上節課小組討論,確定採集地點、時間、方法和組員間的分工,按照計劃利用課下時間去做。及時收回樣本,本節課在顯微鏡下觀察和記數。

學生分小組彙報:1、本組要探究的問題

2、本組的探究計劃

3、本組的探究結果

學生會環保組在校園設空氣質量播報牌。

演示20xx年12月重慶開縣天然氣井噴事故中,受有害氣體侵害死去的民眾。使學生受到觸動,認同空氣質量直接影響人類的健康,引入新課。

組織學生查找有關信息。啟發學生髮布和分析有關空氣質量影響人類的健康的信息。

學生彙報調查結果,教師板書。

教師以“造成大氣污染的原因分析”為主題,組織學生討論:哪些污染對我們生活影響最大?造成這些污染的原因是什麼?有什麼解決方法?我們自身應該如何去做?

在學生的討論過程要注意進行適當的引導和啟發。討論性發言結束後,對同學討論的關鍵問題進行評價和總結。肯定學生的成果,鼓勵其積極參與身邊的環境保護活動,從每一件小事,每一個細節做起。

師生總結大氣污染的防治要採取綜合措施:調整能源結構,合理規劃工業發展和城市建設佈局;綜合運用運用各種防治污染的技術和措施;制定大氣污染標準、加強大氣質量監測;採用生物技術,改善生態環境,植樹造林,充分利用環境的自淨能力。

小結:大氣污染的治理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和支持。在我國,先後有幾十個城市開始定期發佈城市空氣質量報告,為人們提供環境質量信息。

演示全國部分城市空氣質量日報。

教師演示五點取樣法:先確定對角線的中點作為中心抽樣點,再在對角線上選擇四個與中心樣點距離相等的點作為樣點。

在採集和測量空氣中的塵埃粒子的探究活動中,為了排除偶然性因素造成的誤差,應該設置重複組。

指導學生在顯微鏡下觀察和記數空氣中的塵埃粒子。

介紹抽樣記數的方法:塵埃數以小方格邊線以內的記數為準,正好在邊線上的只記兩條邊線的,即記上不記下,記左不記右。

教師組織學生就每組實驗設計方案的科學性和測算結果展開討論。

教學過程設計

引言:20xx年12月重慶開縣天然氣井噴事故中造成198人死亡,你們知道造成198人死亡的主要原因嗎?

學生回答:大量有毒氣體排放到空氣中,造成空氣污染。

教師:演示事故中受有害氣體侵害死去的民眾。使學生受到觸動,認同空氣質量直接影響人類的健康,引入新課。(板書:第三節 空氣質量與健康)

一、空氣質量影響人類的健康

學生操作計算機,利用校園網查找有關空氣質量影響人類的健康的信息,

教師組織學生查找資料進行交流,啟發學生分析有關空氣質量影響人類的健康的信息。學生認同大氣污染對人類的影響是巨大而深遠的,沒有空氣就沒有生命,大氣污染直接危害人體健康,使人發生急慢性中毒和致畸致癌作用等。大氣污染也使植物生長受阻、發育不良等,在一些化工廠附近,大片的森林植被枯焦死亡。

二、調查造成空氣污染的主要原因

學生交流“造成空氣污染的主要原因”的調查結果:

1.工廠排放的濃煙

2.汽車排放的大量有害氣體和粉塵

3.燃燒含硫的燃料

4.焚燒生活垃圾、樹葉、廢舊塑料

5.焚燒工業廢棄物

6.吸煙

7.炒菜做飯時廚房的煙氣

8.垃圾的腐爛釋放出有害氣體

9.工廠有毒氣體的泄漏

10.居室裝修材料緩慢釋放出的有毒氣體

11.路面揚塵

12.農業上噴灑有毒農藥

13.使用噴發膠等使用化學稀釋劑的的產品

14.複印機、電視等電器產生的有害氣體等等。

教師以“造成大氣污染的原因分析”為主題,組織學生討論:哪些污染對我們生活影響最大?造成這些污染的原因是什麼?有什麼解決方法?我們自身應該如何去做?

學生交流討論示例:

1、硫的氧化物與氮的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所以要調整能源結構、減少直接使用煤、石油、天然氣等石化燃料。工業生產中產生的廢氣經淨化處理後才能向大氣排放。

2、臭氧層受到氟氯烴,氮的氧化物等氣體的破壞。二氧化碳、臭氧、甲烷、氟氯烴等氣體能產生“温室效應”,使全球變暖,對人類正常的生活帶來很大的影響。要防止臭氧層繼續遭到破壞,防止“温室效應”進一步增強,可以採取以下措施:一、節約能源,減少使用煤、石油、天然氣等礦物燃料,更多地利用太陽能、風能、地熱等潔淨能源。限制並逐步停止氟氯烴的生產和使用,大力植樹造林,嚴禁亂砍濫伐森林、保護濕地等。

3、廚房空氣裏既有燃料燃燒時釋放出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氣體,又有煎炒食物時產生的氣體和懸浮物(油煙)。所以要保持室內空氣的流通,在廚房安裝抽油煙機。新蓋及新裝修的居室也會有大量的有害氣體,

4、吸煙危害健康,同時也污染環境。

三、討論大氣污染的防治

師生討論交流大氣污染的防治的方法。歸納起來主要有:採取綜合措施;調整能源結構,合理規劃工業發展和城市建設佈局;綜合運用運用各種防治污染的技術和措施;制定大氣污染標準、加強大氣質量監測;採用生物技術,改善生態環境,植樹造林,充分利用環境的自淨能力。

演示全國部分城市空氣質量日報。啟發學生思考看到這組數據有和感想?

小結:大氣污染的治理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和支持。在我國,先後有幾十個城市開始定期發佈城市空氣質量報告,為人們提供環境質量信息。

四、瞭解當地的空氣污染

1.調查交流北京地區空氣污染情況

學生再一次利用校園網,查找北京地區空氣污染情況,並進行交流。瞭解到目前北京市發佈的空氣污染物指數有5項: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臭氧和可吸入顆粒物。其中二氧化硫主要是燃煤的排放物,氮氧化物主要是汽車尾氣排放物,一氧化碳既由燃煤排放也由汽車尾氣排放,臭氧是氮氧化物的二次化合污染物,可吸入顆粒物則是揚塵和其他幾種污染物的混合生成物。

這幾種污染物都是看不見摸不着的氣體,它們對人體的危害有一個共同之處:影響人的呼吸系統。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的影響是長期漸變的,在這兩種污染物濃度高的地區,較長時期後會出現某些疾病的高發生率。

而氮氧化物的影響卻會在短時間內迅速表現出來,交通高峯時人們如果正好在污染濃度高的要道邊及路口,會很快感覺到眼、口、鼻難受。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臭氧。大氣中的臭氧本來很稀少,而且起到過濾紫外線、保護人類和植物的有益作用,因此“保護臭氧層”已成為全球共同努力的目標。但如果地面的臭氧濃度超標,卻會迅速而強烈地刺激人體呼吸系統,引起易感人羣(老人、小孩及心、肺功能不強者)疾病發作,甚至造成死亡。

地面的臭氧濃度怎麼會超標呢?這是因為氮氧化物在陽光下與其他氣體發生化學反應,轉化為臭氧和其他氧化物。而這些物質在大氣中達到一定濃度,就形成光化學煙霧。世界第一例光化學煙霧於1952年發生在美國洛杉磯,當時城內人們普遍感到眼睛流淚、口鼻難受、胸悶,老人及心肺疾病患者的發病率直線上升,幾天內死亡人數就達數百人。

2.採集和測算空氣中的塵埃粒子

教師演示五點取樣法:先確定對角線的中點作為中心抽樣點,再在對角線上選擇四個與中心樣點距離相等的點作為樣點。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確定要探究的問題,制訂探究計劃,進行分工。在採集和測量空氣中的塵埃粒子的探究活動中,為了排除偶然性因素造成的誤差,應該設置重複組。學生課下進行採樣。

第二課時

一、採集空氣中的塵埃粒子,在顯微鏡下觀察和記數。

學生根據上節課小組討論,確定採集地點、時間、方法和組員間的分工,按照計劃利用課下時間去採樣。及時收回樣本,本節課在顯微鏡下觀察和記數。

教師指導學生在顯微鏡下觀察和記數空氣中的塵埃粒子。介紹抽樣記數的方法:塵埃數以小方格邊線以內的記數為準,正好在邊線上的只記兩條邊線的,即記上不記下,記左不記右。

二、表達與交流

教師組織學生就每組實驗設計方案的科學性和測算結果展開討論。學生分小組彙報:

本組要探究的問題

本組的探究計劃

本組的探究結果

演示本組記錄表

學生探究部分示例:

1、探究問題:樓層越高塵埃粒子越少。

樣本1

樣本2

樣本3

平均值

1層

20層

2、探究問題:教室內與教室外塵埃粒子數一樣多。

樣本1

樣本2

樣本3

平均值

室內

室外

3、探究問題:樹林中的塵埃粒子數比馬路邊少

樣本1

樣本2

樣本3

平均值

樹林中

馬路邊

教師組織學生就每組實驗設計方案的科學性和測算結果展開討論。

課後實踐活動:學生會環保組在校園設空氣質量播報牌。

教學後記:

《空氣》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認識到空氣可以被壓縮、壓縮空氣有彈性,初步感受壓縮空氣有彈力。

2、進一步提高對實驗中某一現象提出自己推測的能力以及實驗能力。

3、大膽提出自己的猜想,並能仔細傾聽他人的意見。

教學流程:

一、猜謎遊戲導入,進入活動主題。

1、猜謎引入:“看不到,摸不着,聞不到,可是人人都需要。”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學習和探究興趣,激活課堂氣氛。

2、請學生談談自己對空氣的瞭解以及知識的來源。

設計意圖:瞭解學生掌握的知識狀況。同時讓學生了解信息的來源可以是多渠道的,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

二、通過活動,感知什麼是壓縮空氣。

進行“可以把你的發現告訴我們嗎?”的活動(材料準備:每個小組有一杯水,每個學生有一個注射器)。

教師出示活動計劃:

1、注射器中裝了水,堵住出口,活塞還能往下壓嗎?

2、如果裝的是空氣呢?進行簡單的對比實驗,讓學生髮現二者的不同:水不能被壓縮,而空氣可以被壓縮。

3、可以把你的發現告訴我們嗎?

4、正式向學生介紹注射器這一生活常見的物品,因為在以後的很多探究活動中都會使用到它。

設計意圖:在這一環節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對教材作了靈活的處理:以藉助注射器感知水不能被壓縮的活動替換了教材安排的拍足球遊戲,通過與隨後進行的藉助注射器感知空氣可以被壓縮的實驗的對比,使學生在感受到空氣可以被壓縮的同地時能正確地認識壓縮空氣的概念,教學效果非常好。

三、開展拍球比賽活動,引領學生做出假設。

1、進行拍球比賽,引導失敗的學生找原因。

2、啟發學生提出假設:球能彈起,手感受到的彈力可能是壓縮空氣作用的結果。

設計意圖:利用遊戲激發學生繼續深入探究問題的興趣,使課堂氣氛異常活躍。

四、探究活動“看誰能説服我”。

1、教師:用你們手中的注射器説服我,被壓縮的空氣有彈性和彈力。

2、學生進行更深入的探究活動,尋找説服老師的方法,並進行表述和記錄。

設計意圖:號召學生想辦法來説服老師,其實是引導他們驗證壓縮空氣具有彈性和彈力。這種方式讓學生感受到了挑戰,想要説服老師的心情使學生對探究內容更為關注,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發揮。

五、彙總小結,課後延伸。

設計意圖:通過這一環節,幫助學生解決了對“學習這些知識有什麼用”的疑問,使學生體會到學習科學知識的`意義。

教學反思:

能較合理地使用教材,能大膽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材進行加工使之更適合課堂教學,從而使學生把較為抽象的知識與生活實際相聯繫,更好地體會了學習的意義。

在最後的探究活動上,低估了學生的能力,對學生探究的工具進行了規定(注射器),從某種程度上束縛了學生的思維。如果教師不限制使用的器材,讓學生自由設計驗證活動(比如利用塑料袋、氣球等),教學效果也許會更好,可以使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思維方式發展呈多樣化,看待問題的角度更寬,從而真正體現新課程理念。

《空氣》教學設計8

一、教學內容

本教學內容是國小自然第七學期第九單元《熱脹冷縮》中的第一課時。在這之前已經學習了加熱和傳熱的知識。第二課時要學習固體的熱脹冷縮性質。這一單元主要讓學生初步知道一般物體都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初步知道物體的熱脹冷縮性質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運用物體熱脹冷縮的性質,讓學生動手製作簡單的温度計,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初步學會用實驗與推理的科學方法來研究物體和認識物體;培養學生自行探究、團結合作的良好習慣,為今後的進一步學習打下基礎。

二、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2、激發學生對科學的熱愛。

3、培養學生自行探究、團結合作的良好習慣。

4、科學探究目標

5、初步學會用實驗與推理的科學方法來研究物體和認識物體。

6、通過設計實驗,探究和感受空氣受熱體積會脹大,遇冷體積會縮小的變化。

7、科學知識目標

1、知道一般物體都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1)知道液態的水一般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2)知道氣態的空氣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2、培養學生自己設計實驗

3、初步學會用實驗與推理的科學方法來研究物體和認識物體。

4、培養學生自行探究、團結合作的良好習慣。

三、教學對象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對空氣和水的熱脹冷縮的知識已經有了不少了解,所以教學重點不放在這個知識上,而是讓學生通過自己設計的實驗來進一步驗證和感知空氣和水的熱脹冷縮現象,培養學生用實驗與推理的科學方法來研究物體和認識物體。

四、教學策略

通過範例教學水會熱脹冷縮的實驗,引導學生設計實驗來證明空氣也有熱脹冷縮的性質。提出的這個實驗設計比學生現有的知識能力水平略高一些,讓學生既感到實驗設計的難度,又感到自己還是有能力來完成這個設計的,使學生產生解決問題的迫切需要。從心理學角度來看:每個人都有着對未知知識領域探究的慾望,但是否會化為這個人的行動,這完全取決於這人對自己現有能力的估判,如果能力有可能完成任務,那才會產生與之相對應的行動。在這個行動過程中,越是接近完成,越是會具有行動的迫切需要性。由於有了成功的範例,學生對這個知識的初步瞭解,所以會感到這個實驗設計還是可以做到的。這樣學生就會對設計實驗的內容產生興趣,設計實驗也就成為學生自己興趣的需要。興趣是學習和其它一切相關行為的重要起因,也會成為行為的一個持久動力。使學生對自己所學的東西產生興趣當然就變得至關重要了,這個設計實驗的內容本身就已經吸引了學生,因為有大量的實驗用材料(塑料袋、針筒、氣球、玻璃杯、乒乓球……),通過豐富的材料讓學生產生興趣。

隨着課改的推進,我們都關注起了學生的主動學習和自主探究,但一味強調自主,忽視了教師的指導,容易造成學生不知所從或盲目探究的情況。教師要把活動或問題具體化,讓學生有明確的目標,知道做什麼,怎麼做,以適應學生具體思維的特點。另外,對學生提出的各種問題、設想也需要老師幫助整理、選擇,對學生探究過程中碰到的困難、問題需要老師幫助分析、解決,引導學生思維。只有這樣,才能既保證學生的自主發揮,又避免學生的探究停頓、受阻,使學生獲得更好發展。當然,指導還要因人而異,對學生熟悉的、身邊常見的,較簡單清楚的內容可少講少指導一些,對一些較抽象,學生平時接觸瞭解較少的,影響因素較多較複雜的內容,則應多作一些指導。在讓學生設計實驗證明空氣會熱脹冷縮前,教師先幫助學生分析這個實驗的難點,教師提出:“空氣看不見,摸不着,它若是變大了或是縮小的,我們怎樣才能知道呢?”的問題,以點明實驗設計中的難點問題。然後逐步引導學生髮現可以將空氣裝在密閉的容器中,這個容器的容量可變大變小,這樣空氣的變大變小可以通過觀察容器形狀的變化而得知。進而引出也可以在某些容器口裝上“門”,觀察“門”的開關情況以瞭解空氣體積變化的情況。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思維大大活躍起來,找出了許多可以幫助觀察空氣體積變化的容器,再配以各種加熱或冷卻的方法,便設計出了許多實驗的方法。

五、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活動一:水會熱脹冷縮

1、教師出示投影片,然後問“為什麼水會溢出水壺呢?”

2、教師啟發學生:加熱前,水壺裏裝的是滿滿的一壺水,但沒有溢出,為什麼加熱後同樣多的水會溢出呢?可能是什麼原因?對於學生的假設,教師不要給予肯定或否定的答覆,可以問學生有什麼方法來證明自己的想法,要求學生設計實驗。

3、同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設計思想,逐步引導他們想到事先準備的實驗方法上。如向學生介紹實驗裝置的名稱和作用時,要告訴學生為了便於觀察,教師在瓶子裏裝的是紅色的水,並在玻璃細管液麪處作上記號。然後要求學生仔細觀察玻璃細管內液麪的高度是否變化(上升),並想一想“為什麼”?

4、在排除水量多的假設基礎上,告訴學生:水受熱後體積比原來大,即體積膨脹了,燒瓶裏容納不下,就順着玻璃細管上升了。

5、教師請學生解釋“爐子上被加熱的水壺水為什麼會溢出?”

6、教師提出:“如果水壺裏的水沒有裝滿,加熱後會怎樣?”

7、教師提出:“水受熱體積會脹大,如果水受冷,體積又會怎樣呢?”

學生觀看投影片,由學生髮現水溢出的現象。

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想法。把學生講的幾種可能逐一提出來討論,激發學生的思維活動和學習興趣。

在教師的幫助、啟發下,學生自己設計簡單的實驗來研究一些常見的自然現象。

四年級的學生可能會回答燒瓶裏的水比原來“多”了。這時,教師讓學生回憶實驗過程並指出:實驗中沒有往瓶中加過水。

學生可以得出結論:一般情況下,水受熱體積會脹大。

學生解釋。

學生根據已有知識明白:由於水受熱會膨脹,水面會上升。

學生討論。

學生根據實驗的結果,概括出科學結論:水在一般情況下具有熱脹和冷縮的性質。

活動二:設計實驗證明空氣會熱脹冷縮

1、教師問:“水有熱脹冷縮的性質,其他物體是否也有這樣的性質呢?例如我們周圍的空氣?”

2、由於空氣是無色透明的,不能直接觀察,這一點上,教師應該啟發學生如何觀察空氣體積的變化。引導學生髮現可以將空氣裝在密閉的可形變的透明容器內來幫助觀察。分析各種加熱或冷卻的方法。

3、教師就可以提供大量有結構的材料(塑料瓶、大針筒、保温瓶、氣球、塑料袋等),讓學生選用。

4、實驗時教師加強巡視指導。

5、教師小結,並重點指出空氣的熱脹冷縮比水大的多。

6、教師進行倒噴泉實驗。充分利用這個實驗,積極引導學生人人蔘與推理,鞏固已經學過的科學知識。教師出示倒噴泉實驗裝置後,要求學生仔細觀察,推測該怎麼做,會發生什麼現象。教師實驗,驗證學生推測的結論。

學生自己推測,讓他們模仿剛才的實驗去設計新的實驗來驗證自己的推測。

設計實驗。

學生模仿研究水的熱脹冷縮的方法進行空氣是否有冷縮性質的實驗,驗證自己推測的結論。

學生實驗以後,學生彙報實驗結果,共同議論得出結論:空氣也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學生根據已有的科學知識推測實驗結果。

《空氣》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空氣有一定的重量,但是重量很輕。

過程與方法:

初步學習設計簡單實驗驗證自己的想法,培養學生的動手實驗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

培養與他人合作的良好習慣及尊重事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養成教育訓練點】

培養與他人合作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通過實驗知道空氣有一定的重量,但是重量很輕。

【教學難點】

難點:能設計實驗來驗證空氣有重量。

【教學準備】

教具:演示實驗材料:1個皮球、1個托盤天平

學具:1根細長木條、3根細線、2個氣球、2個夾子、一份實驗報告單

【教學過程】

一、空氣有重量嗎

謎語引入:看不見,摸不着,沒有顏色沒味道,動物、植物都需要,一時一刻離不了。(謎底:空氣)

1.(出示一個石頭)這個是?(出示一瓶水)這個瓶子裏裝的是?(出示一瓶空氣)這瓶呢?

2. 石頭和水有重量嗎?那空氣有沒有重量呢?(幻燈片展示課題)説説你是怎樣想的。

3. 學生説出自己的想法。

4. 大家都説得很有道理,那能不能用實驗來證明你的想法呢?

5. 學生根據實驗報告單,小組交流實驗方案。

6. 教師幫助學生梳理實驗過程(幻燈片展示),並演示實驗。

7. 小組內展開實驗,把結果記錄在實驗報告單上。

8. 説説你們看到了什麼現象?

9. 説明了什麼?(擦去“嗎”)得出結論:空氣有重量。

二、改進小天平的.測量效果。

1. 在實驗中,小木棒傾斜,使我們知道了空氣有重量,怎樣才能讓小木棒的傾斜度更大,讓我們能明顯地感覺到空氣有重量呢?

2. 看書82頁內容,找出書中是怎樣説的,你們小組準備怎麼做?

3. 小組內展開實驗.

三、天平稱量皮球的重量。

1.(出示充滿氣的皮球)現在我們已經知道了空氣是有重量的,那麼這個球裏的空氣有多重呢?

2.(出示天平)這個工具叫做天平(板書:天平),是用來稱量物體的重量,這裏有刻度可以讀出物體有多重,它的單位是克。

3. 演示實驗:稱量充滿氣的皮球的重量,再移動遊碼使小天平平衡。讀數.(記錄在黑板上);稱量放氣後皮球的重量,再移動遊碼使小天平平衡。讀數。(記錄在黑板上)

4. 兩次稱量的結果相同嗎?誰來幫我們算算這個球裏的空氣有多重呢?

5.(出示石頭、一瓶水、一瓶空氣)石頭有重量,水有重量,空氣?空氣的重量和沙、水比較怎樣?(板書:空氣的重量很輕)

四、拓展應用

1. 填寫石頭、水、空氣對比表。

2. 這三種物質,有哪些特徵是相同的,有哪些不同。

3. 根據這些特徵由此把它們劃分為固體、氣體和液體。

五、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

《空氣》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通過實驗,使學生了解空氣的組成;並對空氣的污染和防治有所認識。

能力目標:

初步培養學生觀察實驗,分析問題的思維能力;查閲蒐集資料的技能;表達與交流能力。

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教材分析與建議

國中生在學習化學之前,對空氣和氧氣已有較為豐富的常識。這些是他們以前積累的知識,但從化學學習的角度來看,就顯得零碎、不夠深入。課前應瞭解學生有關的具體知識情況,以便從學生現有的發展水平出發,在教學過程中,恰當的外理教材及採用適宜的教學方法。

課的開始,建議除檢查學生對緒言重點內容的理解程度之外,還應檢查他們掌握的有關空氣常識的情況,以針對性的引起學生學習的動機。

在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的演示實驗時,不僅要使學生學習實驗操作步驟和操作技術,還要指導鍛鍊學生觀察、分析的能力;此外,要引導學生掌握這種科學的思維方式,並把它推廣到其它實驗。即把驗證性的實驗改成探究性的實驗。先不把結果告訴學生,而是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提出新的問題,然後通過設計實驗來研究此問題,並逐漸的解開疑點,找出答案。

在通過實驗推斷空氣組成成分的基礎上,對於200年來,人類對空氣認識的歷史過程的教學,重點應放在:當時的科學家是怎樣進行科這研究的,應介紹他們所具有的抓住事物間的微小差異而做出判斷的唯物主義觀點和作風。使學生受到對任何事物都必須有一個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的教育。同時也應敍述一下,從那時起,科學家把“天平”用於研究工作,使化學研究走向定量化。

教材通過講述空氣對人類的危害和對自然資源的破壞,介紹了有關環境保護方面的知識。教師應該有意齊全的積累一些有關大氣污染事件的報道資料,尤其應對當地的.環境污染情況作些調節器杳,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有關大氣污染的防治可作為課外討論專題。

在講述過程中,也應介紹大氣的自淨作用。啟發學生在各自的崗位承擔起環保的義務。

對稀有氣體,通過簡史介紹,啟發學生科學研究新領域總是在不斷髮展,科學思維也不能是一成不變的。就接受新事物,在學習中適當發展求異思維,而不能盲目的接受甚至產生僵死或孤立片面的思想。在介紹稀有氣體的用途時,可以演示稀有氣體在放電管中的放電現象,以增另學生的感性認識,提高他們學習化學的興趣。

本節課後,可介紹幾種元素符號,以分散元素一節的教學難點。

關於空氣成分的教學:

在知道空氣是氮氣、氧氣、稀有氣體、二氧化碳其它氣體雜質組成的後,在本節中需注意,關於氧氣,將在下一節學習,氮氣將到高二學習,二氧化碳在本冊第五章學習,本節不做深入學習。

關於稀有氣體,要指出過去,人們認為這些氣體不和其它物質發生化學反應,曾叫它們“惰性氣體”,但科技的發展,例這種“惰性”也不是絕對的。在一定條件下,有些稀有氣體也能和某些物質發生化學變化。聯繫它的化學不活動性,介紹稀有氣體的用途。

關於污染的形成,介紹一般來説,空氣的成分是比較固定的。整個大氣本身有自淨作用,但當大氣中的有害氣體和雜質超過了大氣的自淨能力,就形成了污染。

教學設計示例

目的:

1。使學生了解空氣的組成。

2。使學生認識空氣是一種寶貴的自然資源。

3。使學生初步瞭解空氣污染的後果和防止污染的重要意義。

4。初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查閲蒐集資料的技能;表達與交流能力;為學生提供展示特長和才幹的機會。

重點:增強環保意識。

課時:1課時

準備:

1。蒐集資料

在本課前2~3周動員學生多方面蒐集有關空氣的素材,包括課外讀物、科普書籍、雜誌、報紙、照片、錄像、漫畫、實物等。例如:

課外讀物:環境知識讀本、關於空氣的知識、大氣污染方面的文章

照片:風景地的藍天、本地的晴天和污染天氣、學生外出旅遊、交通堵塞、工廠煙囱冒煙

雜誌(或照片):酸雨、太空、臭氧層空洞、水災等照片

漫畫:大氣污染的嚴重後果

剪報:某一期的《大氣質量週報》或《大氣質量日報》、大氣污染報道等

錄像:空氣、酸雨、保護臭氧層、温室效應

2。課外預習和調查

結合蒐集的素材,閲讀課文,查閲有關資料,為在課堂上介紹有關知識做準備。

3。課前活動(見學生頁)

(1)[觀察]煙氣觀測活動。

(2)[小實驗]哪兒的塵土多?

(3)[調查活動]交通流量與空氣質量的關係。

4。佈置教學環境組織學生編寫環境牆報、圖片、漫畫、小論文等,佈置教室。

教學過程:

1。引言

教師用簡明的語言説明本節課的意義及教學活動的方法。

2。觀看錄像《空氣》

3。課堂展示

學生按自選專題,根據課前的準備發言、討論(一人中心發言,其他人補充)。

4。討論(選擇以下部分題目討論)

●你願意在樹林裏還是願意在室內活動?

●吸煙會不會污染空氣?

●焚燒樹葉、莊稼秸稈會不會污染空氣?

●有哪些減少空氣污染的方法?

●家庭最主要的空氣污染來自哪些活動?

●每天開窗通風換氣有什麼好處?

●新裝修的居室有沒有刺激性氣味?

●你能為保護空氣質量做哪些事?

5。專題討論“造成空氣污染的原因”

6。課堂小結教師對學生髮言及討論作必要的補充,鼓勵、表揚學生認真自學,積極探索,獨立思考、勤於實踐態度和方法。實驗的結果和結論並不重要,不要求有統一的結論,重要的是每個學生積極參與及在活動中受到教育和啟發。

7。佈置作業指導舉辦關於大氣的環境專刊、演講比賽,組織野外活動、參觀等。

學生活動1:

煙氣觀測活動

在你居住地或學校附近有沒有高大的煙囱?這些煙囱每天冒煙嗎?冒幾次?什麼時間冒?冒出什麼顏色的煙?是鍋爐房的煙囱還是工廠的煙囱?如果是工廠的煙囱,這個工廠生產什麼產品?記錄煙囱冒煙的時間,煙的顏色等。如果能把煙囱冒煙的景象拍攝下來,則更能説明問題。

高大x囱排煙的地點、時間、顏色、煙塵的濃度、所屬工廠等記錄在表1中。

表1:煙氣觀測記錄表

姓名

《空氣》教學設計11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國中生物新教材第四單元《生物圈中的人》中的第三章《人體的呼吸》的第一節內容。本節內容放在人體的營養一章之後講述,呼吸是人生存的另一個基本生理活動。學生本身知道只要人活着就必須進行呼吸作用,鼻子是用來呼吸的器官,但對呼吸時還有哪些器官參與,這些器官對吸人的氣體有什麼作用,瞭解的比較少。通過學習本節內容,學生可以明確呼吸系統的組成,呼吸道對吸人的氣體所起的作用有一定的認識,同時從科學的角度認識空氣質量的好壞與人體健康的關係。

二、教學目標

1.描述人體呼吸系統組成,説出呼吸道的作用。

2.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分析相關資料,通過分組討論合作,提高分析問題。歸納總結的能力。

3.認同人體呼吸道對空氣處理的能力是有限的,並關注空氣質量與人體健康的關係。

三、教學重點

通過資料分析,歸納出呼吸道的作用。

四、教學難點

呼吸道作用的分析與總結。

五、課前準備

呼吸系統組成模式圖、直尺、分組5~6人/組

六、誤時分配1課時

七、教學過程

學習內容學生活動教師活動設計意圖

引言:為什麼一個新生兒總是啼哭着來到人間

一、呼吸系統的`組成

由呼吸道和肺組成。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氣管、支氣管

二、呼吸道作用

資料分析

討論題:

1.呼吸道有什麼結構能保證氣流通暢

2.呼吸道除了保證氣流的通暢外,還有哪些作用?這些作用是如何實現的?

3.有了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人體就能完全避免空氣中有害物質的危害嗎?

4.痰是怎樣產生的?為什麼不要隨地吐痰

5.北歐的冬天非常寒冷,在那裏生活的人和在赤道附近的人相比,鼻子的形狀可能有什麼特點?為什麼?

(1)保證氣體通暢

(2)處理吸入的氣體(但處理能力有限)

分析題:

1.吞嚥與呼吸的關係

2.聲音的發出

 三、課後練習

1.在對溺水者進行人工呼吸以前為什麼要先清除口、鼻內的污物?

2.由細菌、病毒引起的急性支氣管炎、肺炎是怎樣傳播的?敍述這些致病的微生物從外界到達發病部位的“旅程”

動腦思考問題,自由發言

1.閲讀課文中關於呼吸系統組成的信息

2.觀察圖4-25呼吸系統的組成,並根據呼吸的常識,填出呼吸道組成的器官名稱

3.學生自由發言,説出各自觀點,相互評價

有的學生會問:“嘴也可以用來呼吸,用嘴呼吸和用鼻子呼吸有什麼區別以小組為單位,閲讀資料分析,圍繞討論題進行分析,嘗試解決問題。

各組選派代表對已經解決的問題發表意見,其他各組適當補充和修改,統一答案:對未解答的問題在教師的提示和啟發下,再進行思考、分析,歸納出正確答案。

思考上面學生提出的問題,根據剛才對付論題的分析所掌握的知識,嘗試解答問題,得出正確答案把分散的知識進行歸納總結觀察“吃飯時大笑會嗆着”的小漫畫。

1.觀察吞嚥與呼吸關係圖

2.用尺測量吞嚥與呼吸時會厭軟骨位置的變化,分析問題

3.談體會及家長對此事的看法

4.觀察“聲帶拉緊和鬆開”的圖示

5.敍述聲音的發出

運用所學知識思考問題,舉手回答,互相完善,認識到呼吸道各器官之間是有聯繫的引導發言,促使學生説出啼哭標誌着呼吸作用的開始,引出課題。

1.指導學生進行閲讀,識圖、填出呼吸道的組成的名稱。

2.組織學生回答呼吸系統的組成,鼓勵學生回答,表達各自觀點,統一正確答案。

教師對這一問題不作解答,建議學生繼續學習之後再作解答

指導各組有效地進行分析。

在討論之後,討論題中的第1題採用搶答的方式回答,要協調好課堂紀律;其餘的題組織各組選派學生代表回答。

在回答討論題第2題之後提醒學生回答用嘴呼吸和用鼻子呼吸哪一個好。

討論題中的第3題要注意引導學生認識到人體對空氣的處理能力是有限的,並通過讓學生舉例分析,最終形成空氣質量的好壞。

與人體健康有着很大的關係的觀念。

討論題第5題注意提醒學生根據人體體温恆定和討論題第2題中相關的知識來回答。

引導學生歸納呼吸道的作用,給以適當的鼓勵和評價。

1.提問:為什麼在

吃飯時不能大聲説笑?

2.指導學生測量吞嚥與呼吸時會厭軟骨與食道之間距離的變化數值

3.鼓勵學生髮言,談體會

指導看圖

鼓勵發言

提出問題,組織學生回答,並引導學生注意到如果支氣管炎不及時治療,會患上肺炎創設情境,引入課題,激發學習積極性。

利用教材中信息及呼吸作用的常識,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培養學生自學、觀察、思考等能力。

留有懸念,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的慾望,促進主動學習。

以組為單位討論問題,促進學生之間的協作、交流,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採用搶答的方式可以活躍課堂的教學氣氛,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馬上利用所學的知識來解決學生感興趣的問題,進一步促進學生學習的慾望。

對難度較大的問題,教師不直接説出答案,而是適當進行啟發,可以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及時總結,有助於學生加深印象,便於記憶。

明確邊説邊吃的危害,確立良好習慣;培養學生測量、觀察等技能,學會利用恰當的方法來解決問題。

培養觀察、敍述的能力。

檢測掌握情況,及時反饋信息,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運用,並同現實生活相聯繫,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

《空氣》教學設計12

教育理念指導

1 、科學課堂迴歸生活。教育家杜威曾説過:“教育即生活”,教育的目的就是為了更好地生活。同時,新課程標準體現的教育理念之一也指出課程要回歸生活。本課的教學設計就是以學生生活為基礎,以學科知識為支撐的,透過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問題情景,驅動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在解決生活問題的過程中獲得科學知識,明白科學道理,從中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意識到生活中隨時隨處有科學。

2 、注重評價,於細節處導行。國小科學課程是以培養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科學素養的形成不是靠“説”靠“教”養成的,而是以各種課堂活動作為載體,以學生的試驗設計、認真觀察、科學記錄、條理表達、樂於合作、善於傾聽、客觀評價等能力的訓練作為切入點,於每一個細節之中,逐步規範學生的學習習慣和探究習慣而長期形成的。

教學內容:蘇教版國小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二課《空氣是會流動的嗎》

教學方法:討論、教師演示、學生自主動手實驗

學情分析:學生自三年級學習《科學》以來,初步學習了一些科學常識,具備了一定的科學學習方法。但是本冊四年級的科學學習將進一步深入,學生的動手能力可能較差。

教學目標:

1 、探究過程和方法:

①通過實驗學會由看風向來了解冷熱空氣的對流

②會分析風的形成和流動,熱空氣上升

2 、知識與技能:

①知道空氣是會流動的,空氣的流動形成了風

②知道熱空氣上升,冷空氣下降

③瞭解熱氣球和孔明燈的`升空原理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有興趣研究空氣的其他性質

②樂於親近自然,有研究自然的慾望

教學重難點

空氣的冷熱空氣對流形成了風

教學準備

氣球、蠟燭、紙蛇、水槽、蚊香,有關孔明燈及熱氣球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 、複習鞏固

提問:上節課我們發現了空氣的什麼性質?這節課我們研究什麼呢?

2 、進行猜測質疑:

提問:看到這個問題,説説你看到這個課題是怎麼想的呢?板書課題《空氣是流動的嗎》

3 、那你們的想法對不對呢?我們做個小試驗吧。

二、自主學習

1 、風的形成

(1)分組試驗

提出問題:如果請一個同學來吹個氣球,並且對着臉放掉氣球中的氣,會有什麼感覺?

讓學生彙報:

歸納總結:空氣是會流動的

(2)講解:這樣流動的空氣就是風,風的形成是空氣的流動造成的

(3)驗證試驗結果

提出要求:同學們想想還可以用什麼方法來驗證空氣會流動嗎?

(4)鼓勵學生:

祝賀同學們,我們已經知道了空氣是會流動的,而且流動的空氣就是風。那課題的問題已經解決了啊。

2 、空氣的流動

提出問題:自然界中的空氣又是怎麼流動的呢?

(1)研究熱空氣的流動,演示P6實驗二

①空氣也是分冷空氣和熱空氣的,我們先來研究熱空氣的流動

②我這裏有個會“跳舞”的紙蛇,先來看看蛇是怎麼“跳舞”的

③是什麼力量讓蛇“跳舞”的呢?

④把手放在蠟燭上方和側面,你感覺到了什麼?有能説明什麼呢?

⑤通過這2個實驗,你發現了什麼?

總結歸納:熱空氣是上升的

(2)研究冷空氣的流動

①質疑:熱空氣是上升的,你猜想冷空氣會是怎樣流動的呢?

②結合生活實際推論:生活中,你看到過冷空氣的流動嗎?打開冰箱冷藏室

③的吃結論:冷空氣是下沉的

3 、冷熱空氣的對流

(1)質疑並提出問題:熱空氣上升,冷空氣下沉,怎麼能形成風呢?想個辦法,讓我們大家能看到空氣的對呢?

(2)演示P7實驗,用蚊香的煙霧流動表示

(3)提問:你發現了什麼?為什麼?你能説説冷熱空氣是怎麼對流的?

(4)瞭解冷熱空氣對流圖並歸納總結

4 、熱空氣的用途

(1)如果在地面上各個地方的空氣冷熱不同,它們會怎樣?風是怎麼形成的嗎?

(2)利用熱空氣上升的原理有人發明了一些可以飛行的物體,你知道有什麼嗎?

(3)請學生介紹熱氣球和孔明燈的升空原理

三、課外拓展

1 、動手製作,提高學生興趣。讓學生合作製作熱氣球、孔明燈。

2 、把自己所學到的知識向爸爸媽媽彙報。

設計特色簡述:

本教學設計根據新課程標準,結合我校實際,具體分析學情。運用適當的教學方法,教師演示實驗結合小組合作實驗,讓學生自主動手,從中得到實驗結果,學到科學知識;結合生活實際,讓學生列舉生活實例,從而加深印象,鞏固所學知識。讓學生在合作中、討論中快樂的學習。

板書設計

冷空氣和熱空氣

空氣是會流動的熱空氣上升

冷空氣下沉

熱氣球孔明燈

學生實驗記錄單:

1、空氣是怎樣流動的?

手放在點燃的蠟燭上的感覺:

紙蛇轉動説明:

2 、熱空氣上升的原因是什麼?加熱一隻紙杯裏的空氣,鬆開扶住木棍的手後

《空氣》教學設計13

一、教學目標

1.瞭解空氣的主要成分。

2.瞭解氧氣、氮氣、稀有氣體的主要物理性質和用途。

3.初步瞭解空氣污染的危害,知道空氣是一種寶貴的自然資源,養成關注環境、熱愛自然的情感。

4.培養學生的化學興趣。

二、教學重點 培養學生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和興趣

三、課時安排 一節課

四、教學方法 師生互動

五、教具準備 投影器

六、教學過程

1.課前準備:鼓勵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針對空氣,找你最想知道的或是與同學有爭論的問題,一一列出,也可以找出有關空氣的科普知識小故事。由班長組織進行根據學生興趣進行投票,選出幾個得票高作為同學們學習的課題。課題提出者作為組長,自行組成小組。

2.課堂情況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引言)同學們,在上課之前。我們先來看一組圖片,想想為什麼風會動?植物為什麼在空氣流通的情況下會長得更快?

看圖思考

創設情境,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

可見空氣無時不刻不在我們的身邊,對於我們來説是很重要的。那它們究竟是一種什麼物質呢?以下我們就來開始我們今天的學習,看看它究竟是何物。請同學們看課本。板書

板書,看書,思考

切入主題

上一堂課已經要求大家去準備了,那現在由各個小組推選一個人起來談談你們討論的結果

根據自己找出的資料,各自談談了他們最想知道的和最有興趣的,並且組與組之間進行討論

發揮學生的積極性,給他們一個空間去選擇自己的喜歡的東西

肯定學生的結果,重點講那些學生感興趣的和有疑問的。我們現在一起來看看化學家是如何通過實驗得出結論的

二百多年前,法國化學家拉瓦錫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氣的成分,先看看他所用的裝置圖,課本圖2-2

找圖,看圖

進一步引進內容

由拉瓦錫得出的結論是:空氣中含有氧氣和氮氣,其中氧氣佔1/5;後來陸續發現稀有氣體等其他成分。

觀看空氣成分示意圖

那你們想不想來親眼看一下上面的結論是否正確?

齊聲叫好,期待實驗

初次接觸實驗,增強興趣

教師介紹實驗儀器,操作實驗並提醒學生觀察實驗現象的變化

細心觀看,跟着老師的操作思考

讓學生初識儀器,有利於以後做實驗,增強學生的'有意識認知

提問:實驗現象有什麼變化?

學生舉手發言

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而不是被動的聽課

解釋現象:瓶內增加水約瓶的1/5,説明消耗了氧氣。板書:紅磷+氧氣→五氧化二磷(加熱)重點

提出疑問,為什麼只消耗氧氣而不消耗氮氣?

肯定學生的觀察仔細,善於思考。現在證明氧氣和氮氣的性質:取一瓶氧氣一瓶氮氣,讓學生觀察其顏色,聞起味道,然後示範操作的規則,請兩位同學上來自己操作。取兩根帶火星的火柴,分別伸進瓶中,發現氧氣能支持燃燒,氮氣不能

觀察實驗現象

讓學生親眼去觀察,以利於學生從實驗中去解答的自己所產生的疑問

空氣是一種寶貴資源,所包含的氧氣,氮氣和稀有氣體在我們生活中都有很大的作用,能不能想出日常的例子

學生自由發言

給學生一片天地,讓他們有自己的空間

先由圖片引出,用以來證明前面的學生的回答的正確與還可以補充他們想不到的或沒有見過的。讓學生自己去想各種空氣成分的作用

看圖思考,記筆記

通過生動的圖片講解,有利於引起學生的無意注意

1、氧氣用途:潛水、醫療 ;鍊鋼、氣焊; 化工生產 ; 宇宙航行

2、氮氣 用途:化工原料(硝酸、化肥);保護氣(焊接金屬、充入燈泡、食品防腐); 醫療、麻醉; 超導材料 性質 無色、無味、性質不活潑 3、稀有氣體 : 保護氣(焊接金屬、充燈泡);各種用途的電光源;激光技術 ;製造低温環境 (氦); 醫療麻醉 (氙)

學生認真做筆記

使學生了解空氣的用途,知道空氣是一種寶貴的自然資源,培養學生關注環境,熱愛自然的情感。

保護空氣:分小組討論,讓學生自由討論5分鐘,環境的變化,例如談談郊區的空氣與市區空氣的不同

通過討論,由小組推選一個人回答

關注環境 保護環境 養成環保意識 增強社會責任意識

投影圖片,形成對比

解釋圖片。

回憶自己身邊的環境與圖片中哪個比較相近

形成對比,容易引起注意

放映《後天》電影片段

通過片段,讓學生懂得如果環境遭到破壞,受害的始終是我們人類。

緩解壓力

3.

課後作業:學生自行分組,設計研究方案,採取調查、採訪、實驗、統計等方法,共同研究本社區的空氣情況,並完成調查報告。

《空氣》教學設計14

一、教材分析:

《健康需要新鮮空氣》是科教版《科學》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健康生活》中的一文。旨在通過教學活動,使學生對人體的呼吸器官和功能有一定的瞭解,知道呼吸實際上就是人體通過呼吸器官同外界進行氣體交換,吸進新鮮空氣,呼出廢氣。教材共分2個部分:第1部分是我們每時每刻都在呼吸,第2部分是比較吸進的氣和呼出的氣有什麼不同。重點讓學生經歷呼吸的過程,感受愛護環境、潔淨空氣對健康生活的重要性。難點是通過實驗驗證人體呼出和吸進的氣體有什麼不同。

二、 教學對象分析:

不管是四年級不是五年級的學生,他們都知道一些呼吸的習慣,但都是生活上的基本認識,並不知道其中的科學原理。學習本節內容會使他們的認識得到提升,形成更科學的結論,孩子們會更喜歡他們的科學課。

三、 設計理念

根據科學課程標準的'相關要求和本節學習內容的特點,我在教學中不僅想通過觀察、實驗引領學生認識人體呼吸器官、知道呼吸意義這些科學知識,突出以探究為核心的科學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科學素養,更想好好把握本節的教學內容的特點,營造一個和諧的教學課堂,潤物無聲地讓學生體驗健康生活。

探究目標

科學知識

科學探究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認識人體的呼吸器官,知道它們在身體上的位置,瞭解呼吸全過程;

2、瞭解呼吸的基本功能。

1、能通過觀察、體驗等活動認識呼吸器官和了解呼吸過程;

2、親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能提出和呼吸相關的問題,並運用已有知識對“吸進的空氣和呼出的氣體是否相同”作出假設,並用實驗證據驗證自己的假設;

3、能根據假設和實驗獲取的證據進行分析,對人的呼吸作出解釋,形成科學結論;

4、能積極參與集體交流,對他人的實驗設計和研究結論提出質疑。

5、保持和發展對自然事物善於質疑的好奇心;

6、養成尊重事實、事實求是的科學態度;

7、尊重他人意見,善於提不同見解,樂於合作交流。

探究重點

經歷呼吸的過程,感受愛護

環境、潔淨空氣對健康生活

的重要性。

探究難點

實驗比較人體呼出和吸進的氣體。

四、探究準備

教師準備

1、課件、記錄表、

2、保鮮袋

3、澄清石灰水、飲料管、氣泵

學生準備

1、記錄表、

2、保鮮袋、

3、澄清石灰水、飲料管、氣泵

五、探究過程

探究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體驗激趣導入

1、憋氣體驗,引入課題:健康生活需要空氣。

ppt出示科學家的研究結果

試着憋氣(支持不了,可停下來。交流感受,體驗生命離不開空氣。

讓學生親身感受、交流,使科學的論證與實踐相結合。

(二)、多層面體驗呼吸,認識呼吸器官,瞭解呼吸過程

1、出示人體呼吸器官平面圖認識各呼吸器官

2、播放人體呼吸過程flash,驗證猜測、講解補充。

3、反覆呼吸一袋新鮮空氣。深入點明課題:健康生活需要新鮮空氣。

1、説出:鼻、氣管、肺等參與呼吸的器官名稱。

2、正確找到呼吸器官的位置。

3、封閉狀態下呼吸體驗,深入認識生活需要新鮮空

通過動畫把抽象的呼吸通過視覺的衝擊使過程更具體化。

(三)、比較吸進的氣體和呼出的氣體

1、確定探究題目:比較新鮮氣體和不新鮮的氣體有什麼不同。

2、提供實驗材料,交流實驗方法

3、學生實驗,交流發現

4、閲讀表格,形成結論

5、根據已有知識以驗進行假想,提出自己的假設。

6、各組明確實驗注意事項、分工合作。

7、學生實驗、彙報結果。用實驗證據驗證假設,進行解釋。(同組補充後其它小組就不同發現加以補充)

8、學生仔細閲讀,並比較科學家對氣體的分析和自己的實驗結果,説説想法。

——討論得出實驗注意的事項及演示實驗使學生後來的實驗開展起了促進作用。

(四)、運用新知、解決問題

1、出示科學趣味題,問:面對需要,我們可以怎樣潔淨、創造。

2、請隨音樂畫面,享受大自然給予我們潔淨的環境、新鮮的空氣。

3、聯繫生活各抒已見

4、看圖賞樂,欣賞大自然給予我們的優美環境。

運用新知,解決問題,學以致用。

欣賞圖片,給學生美的薰陶。

(五)、小結延伸

新鮮的空氣使我們的生活更健康!關於健康生活還有哪些需要,我們有機會再來分享!

附1:板書設計

健康生活需要新鮮空氣

氧氣 二氧化碳

新鮮 多 少

不新鮮 少 多

《空氣》教學設計15

一、教學目標

1、 通過資料分析,瞭解空氣質量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2、 嘗試瞭解身邊的空氣質量及空氣質量的相關知識。

3、 通過學習討論,瞭解造成空氣污染的主要因素及防治知識,進而樹立學生的環保意識。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1、 通過收集資料和分析資料,瞭解空氣質量對人體健康有哪些影響。

2、 瞭解當地的空氣質量,並明確空氣污染的主要因素及防治。

三、教學設計目標和思路

本課目的在於讓學生明確空氣質量與人體健康的密切關係,讓學生關注空氣質量。為此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設計“資料”及利用課本資料來創設學習情境,讓學生從中體會空氣質量與人體健康的關係,特別是使學生明確空氣污染對人體健康的嚴重危害,進而樹立環保意識。而對“當地空氣質量”的教學,一方面組織學生課前進行調查,利用課上時間進行交流討論來學習,另一方面則通過“空氣質量日報”、補充資料來加以拓展,使學生增加對空氣質量知識的認識。教學中設計“污染空氣的主要因素”的討論,旨在讓學生了解空氣污染的多樣性、嚴重性,進而為空氣污染防治的學習埋下伏筆;而讓學生完成“倡議書”,主要是加深對所學知識的體會,確立環保意識,增強社會責任感,並通過評比展出來宣傳環保意識,服務社會,使全社會關注人類的生活環境,共同參與環境的保護。最後以詩的形式結束新課,可提高學生對學習的興趣,便於掌握所學知識,同時也為學生指明瞭今後努力的方向。

四、教學過程

師:前面學習了人體的呼吸,我們知道了人每時每刻都在進行着呼吸,使外界氣體不斷進入肺部,又使體內氣體不斷排到體外。那麼,你知道人每天呼吸多少次?又呼進呼出多少空氣?(生感興趣但又困惑。)

師:回憶上課內容,我們每分鐘呼吸多少次?

生:16次。

師:對,那麼16乘上每天的分數就可以計算了吧!同學們算一下。

生;(計算)23 040次

師:很好,如果每次呼吸500毫升,那麼一天呼吸多少氣體呢?

生:(計算)11 520 000毫升(即11 520升)。

師:人一天呼吸一萬多升氣體,可見空氣跟我們的關係十分密切。下面請同學們閲讀資料並思考。

投影:你知道嗎?

(1)小明同學家在20xx年3月建了新房,於去年9月對新房進行了裝修和油漆,可新房裏住了沒幾天小明和爺爺就覺得身體不適,不久他倆就生病住院了。你能説出其中的理由嗎?

(2)清晨,當你行走在一片樹林中,你會覺得空氣特別新鮮,心情格外地舒暢,精神也為之振奮,你能説出其中的理由嗎?

(生閲讀思考並小組討論,代表發言。)

生:油漆中的有害物質揮發到空氣中,人把它吸入體內後而引起的。

師:好。

生:小孩與老人的抵抗力較差,所以小明和爺爺生病了。

師:對!生病與抵抗力也有關。

生:裝飾材料中也會揮發出有害物質,影響身體健康,從而致使他倆生病。

師:很好!有沒有其他的看法呢?

生:是房間裏沒有通風透氣,使有害物質不能及時擴散而造成的。如果讓有害物質全部擴散後,再住到新房裏就不會得病了。

師:有道理。那麼第二題呢?

生:是因為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併產生了大量的氧氣。

師:對!

生:樹林的空氣裏沒有灰塵等顆粒,也沒有有害氣體。

師:很好。

生:植物能釋放出一些物質,有的可以殺菌,有的可以使空氣新鮮。

師:對!同學們都回答得很好,從上面的討論學習中我們可以發現空氣質量的好壞與人的身體健康關係很大。請同學們閲讀課本“資料分析”(1)(2)(3)並談談從中你知道了什麼?獲得了哪些信息?説出你的理由?

(生閲讀思考、小組討論並回答,代表發言。)

生:我知道了城市街道的空氣污染較公園等園林處嚴重,所以交通警察的發病率比園林工人高。城市工業區的污染比非工業區嚴重,因而工業區的發病率就高。吸煙對人的身體健康危害十分嚴重,但吸煙的人數在增多。

師:你講得很好。

生:我知道了呼吸系統的發病率越來越高,那是因為空氣被不斷污染,質量越來越差而造成的。

生:呼吸系統的發病率升高是因為空氣的污染越來越嚴重。

師:對!由以上事實我們不難發現空氣污染對人體健康的危害。那為什麼還有那麼多的人吸煙呢?同學們能否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呢?

生:可能他們不知道吸煙的`危害,或吸煙已經習慣了。

生:他們已經吸煙上癮了,無法戒掉。

生:可能吸煙時有一種快樂的感覺吧。

生:吸煙是為了一些工作的需要,人際的交往或出於被迫無奈。

師:你們分析得都很有道理,但必須明確吸煙是危害健康的。那麼,有沒有哪位同學因好奇也吸過煙呢?請舉手。

(有好幾個學生舉起了手,師甚感驚訝但又很沉着。)

師:噢!我班有好幾位學生也吸過煙呢!那麼,請你們談談吸煙的感受與體會。

生:我吸了一口就吐掉了,吸煙很嗆。

生:吸煙喉部難受,不舒服。

生:我吸了半口就咳嗽起來,嗆人。

生:吸煙不僅嗆人,而且薰得我流淚。

師:以上同學們講出了自己的體會,謝謝你們能坦誠地告訴老師。吸煙不僅危害自己,同時也會影響他人的健康,所以同學們不能再吸煙。“中學生守則”也明文規定:生活儉樸,講究衞生,不吸煙,不喝酒,不隨地吐痰。同時,你們回家還要勸阻你們的父母及親戚朋友少吸煙或不吸煙,多宣傳吸煙的危害,讓更多的人避免吸煙的危害,好不好?

生:好!

師:空氣污染會影響人體的健康,課前老師要求同學們回家調查你們父母的工作單位及你們身邊有沒有空氣等污染,你們調查了嗎?請你們説一下。

生:我父親是司機,經常在路上開車,有污染;母親種田沒有污染。

生:我父親母親都是教師,空氣污染應該不大。

生:我母親在××公司上班,是電腦管理員,有電器產生的污染;父親是駕駛員,有污染。

生:我父母都是種田的,應該沒有污染。

生:我父母都是開店經商的,在馬路旁,有污染。

師:你們調查得很認真,從你們的調查發言中大家已經知道我們的身邊或多或少地產生了空氣污染,以及其他的污染。隨着社會生活不斷髮展,這種污染也變得越來越嚴重,就像前面資料反映的信息一樣,那麼請同學們請分析思考目前造成空氣污染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生分組思考討論,小組代表發言。)

生:工廠產生的廢氣排放到空氣中能污染空氣,還有焚燒垃圾、稻稈麥稈,吸煙等。

生:車、船排放的尾氣。

生:有毒氣體的排放以及污水的排放。

生:煤氣的漏氣。

生:食物腐爛變質產生的異味。

生:亂扔垃圾廢物,農藥化肥的大量使用。

生:揚塵和揚沙。

師:還有嗎?可聯繫剛上課時的兩個討論思考思考。

生:油漆、裝飾材料釋放的有害化學物質。

師:對!剛才你們思考分析得很全面,污染空氣的因素有很多,還有金屬加工時產生的金屬粉塵、電器產生的污染物等。目前,隨着人們認識水平的提高,空氣質量的好壞已引起了人們的高度重視,空氣質量的好壞也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一個城市生活水平的重要標準,許多城市已經通過新聞媒體定期發佈空氣質量報告,以便人們能及時瞭解情況。下面來學習相關知識,請閲讀課文“我國部分重點城市的空氣質量日報”,並思考空氣質量日報主要包含哪幾項內容。(生閲讀。)

生:有污染指數、首要污染物、空氣質量級別、空氣污染狀況。

師:對!下面介紹相關的知識。

投影:

空氣污染指數──是將常規測定的幾種空氣質量污染物濃度轉化成數值(0~300以上),並通過分級(一般為五級)來表示空氣污染程度和空氣質量狀況。

0~50,表示空氣污染濃度為空氣質量日均值一級標準,空氣質量為“優”;

51~100,表示空氣污染濃度為空氣質量日均值二級標準,空氣質量為“良”;

101~200,表示空氣污染濃度為空氣質量日均值三級標準,空氣質量為“輕度污染”;

201~300,表示空氣污染濃度為空氣質量日均值四級標準,空氣質量為“中度污染”;

超過300的空氣污染濃度為空氣質量日均值五級標準,空氣質量為“重度污染”。

師:空氣質量為“優”,其實並不是指沒有污染,而是指相對污染程度較小,你們明白了嗎?

生:知道了。

師:造成空氣污染除了氣體,還有可吸入顆粒物,而“揚沙”與“沙塵暴”是主要原因。下面介紹有關知識。

投影:揚沙、沙塵暴與浮塵

揚沙與沙塵暴都是由於本地或附近塵沙被風吹起而造成的。其共同特點是能見度明顯下降,出現時天空混濁,一片黃色。兩者大都在冷空氣過境或雷雨影響時出現,北方都是在春季容易出現。所不同的是揚沙天氣風較大,影響的能見度在1公里到10公里之間;而沙塵暴風很大,能見度小於1公里。而浮塵是由於遠地或本地產生沙塵暴或揚沙後,塵沙等細粒浮游空中而形成,俗稱“落黃沙”,出現時遠方物體呈土黃色,太陽呈蒼白或黃色,能見度小於10公里,大致出現在冷空氣過境前後。

師:以上我們學習了一些空氣質量的知識。污染的空氣不僅會影響健康,使人致病,嚴重時還會致人死亡,因此我們必須努力防治空氣污染。下面請同學們説説可以採取哪些方法來防治空氣污染?

(生分組思考討論,代表發言。)

生:不焚燒垃圾廢物、不吸煙,工廠不排放有害廢氣、煙霧,汽車等機動車不排放尾氣。

生:汽車不排放尾氣是不行的,應減少尾氣中的有害物質,可以使用無鉛汽油、使用無污染的燃料或使用電能作動力。

師:你説得很好。還有嗎?

生:不亂扔垃圾,不大量使用農藥化肥。

生:不使用有污染的(即不合格)裝飾材料和油漆,因為它們會釋放有害物質,造成污染空氣。

生:要保護植被,愛護樹木,開展植樹造林活動。

師:同學們説得都很對,你們已經講出了主要的防治方法和措施,當然,防治空氣污染的方法很多,還有不隨地吐痰等。此外,我們還要注意個人的呼吸衞生,如用鼻呼吸,打掃衞生時要注意灑水,房間、教室要經常通風透氣,揚沙或沙塵天氣要戴口罩,等等。

師:通過以上的學習,你們已經知道了空氣的質量與人的健康的關係了嗎?

生:知道了。

師:哪位學生來簡述一下。

生:空氣的質量好壞跟人的健康關係很大,空氣污染越嚴重,對人體的危害也就越大,導致人生病甚至死亡。

師:好!通過本課的學習,大家知道了空氣污染對人體的危害,也懂得了保持健康的身體,必須有優質新鮮的空氣,空氣污染的防治十分必要。老師建議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寫一份倡議書,號召全校師生一起來防治空氣污染,字數在200~300左右,下一節課我們一起來討論交流,評出最優秀的倡議書2至3份,在學校櫥窗展出,你們認為好不好!

生:好!

師:希望同學們課後能認真完成。本課的學習就到這裏,最後,老師想獻上一首老師自己寫的詩,與同學們共勉,希望大家有一個健康的身體,美好的明天。

投影:

平時呼吸不用嘴

運動鍛鍊深呼吸

課間活動不追逐

房屋教室勤通風

廢物垃圾不亂扔

吸煙害人又害己

植樹造林空氣新

呼吸衞生要牢記

附板書:空氣質量與健康

1、 污染(影響)空氣的主要因素。

吸煙、焚燒生活垃圾及秸稈、農藥化肥的大量作用、汽車船舶有害尾氣的排放、工業廢氣的大量排放、有害化學物質的釋放(油漆、裝飾材料)、揚沙和沙塵暴、亂扔垃圾、食物腐爛變質等。

2、 防治空氣污染的方法。

不吸煙、減少汽車船舶等尾氣的排放、不焚燒生活垃圾及秸稈、不排放工業廢氣、不大量使用農藥化肥、不使用不合格的裝飾材料、保護植被、植樹造林等。

3、 呼吸衞生。

標籤: 教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sheji/per5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