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設計 >

設計師心得體會

設計師心得體會

在平日裏,心中難免會有一些新的想法,不妨將其寫成一篇心得體會,讓自己銘記於心,這樣就可以通過不斷總結,豐富我們的思想。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設計師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設計師心得體會

設計師心得體會1

四年的大學生活,使我走進了設計這個領域。以下是我從事平面設計這三年中對設計工作心得和體會。

首先來説説設計的定義,設計是一種創造性的活動,嚴格意義意義上講,設計具有策劃和表現兩種含義。設計是有目的的策劃,平面設計是這些策劃將要採取的形式之一,在平面設計中需要用視覺元素來傳播你的設想和計劃,用文字和圖形把信息傳達給受眾,讓人們通過這些視覺元素瞭解你的設想和計劃。但設計與美術不同,因為設計即要符合審美性又要具有實用性、替人設想、以人為本,設計是一種需要而不僅僅是裝飾、裝潢。

設計沒有完成的概念,他需要精益求精,不斷的完善,需要挑戰自我,向自己宣戰。設計的關鍵之處在於發現,只有不斷通過深入的感受和體驗才能做到,打動別人對與設計師來説是一種挑戰。設計要讓人感動,足夠的細節本身就能感動人,圖形創意本身能打動人,色彩品位能打動人,材料質地能打動人、……把設計的多種元素進行有機藝術化組合。設計是科技與藝術的結合,是商業社會的產物,在商業社會中需要藝術設計與創作理想的平衡,需要客觀與剋制,需要借作者之口替委託人説話。

第二,平面設計是一種與特定目的有着密切聯繫的藝術。 他一定要傳達某種東西,這就象是作品的靈魂。第一次要讓受眾一看圖就能看出主題設計還是根據受眾來分的,有的受眾喜歡視覺效果,有的受眾喜歡內心震撼等,視覺衝擊是表面的一種藝術,它給人帶來的是視覺的享受。一張好的平面作品不論從版式構圖還是從字體 的選用、行距、字距上必須是極其講究。也就是説看圖的受眾一定要從中感覺到協調。感覺到美的存在。這些不是充分條件。而是必要條件。是一張好的作品所必須的。

第三,平面設計的根本是設計師將思想融入作品中的表現。

平面設計師所擔任的是多重角色,你需要知己知彼,你需要調查對象,你應成為對象中的一員,卻又不是投其所好,誇誇其談,你的設計代表着客户的產品,客户需要你的感情去打動他人。一個再棒的平面設計師,不論他對色彩瞭解多少。對構圖掌握多深。如果沒有靈感,做的東西沒有靈魂。那它也只能是一堆垃圾。充其量是一堆技術含量高的垃圾。

設計師更應該明白嚴謹的態度自身更能引起人們心靈的振動。 必須是具有寬廣的文化視角,深邃的智慧和豐富的知識;必須是具有創新精神知識淵博、敏感並能解決問題的人,應考慮社會反映、社會效果,力求設計作品對社會有益,能提高人們的審美能力,心理上的愉悦和滿足,應概括當代的時代特徵,反映了真正的審美情趣和審美理想。優秀的設計師有他們“自己”的手法、清晰的形象、合乎邏輯的觀點。

但現在的平面設計前景不容樂觀。設計中本為創意而來,但現卻向抄襲低頭。 本為設計而來,卻成為鍵盤操作手。

做設計,路很長,最後祝所有的設計同仁越走越好。

設計師心得體會2

四年的大學生活,使我走進了設計這個領域。以下是我從事平面設計這三年中對設計工作心得和體會。

首先來説説設計的定義,設計是一種創造性的活動,嚴格意義意義上講,設計具有策劃和表現兩種含義。設計是有目的的策劃,平面設計是這些策劃將要採取的形式之一,在平面設計中需要用視覺元素來傳播你的設想和計劃,用文字和圖形把信息傳達給受眾,讓人們通過這些視覺元素瞭解你的設想和計劃。但設計與美術不同,因為設計即要符合審美性又要具有實用性、替人設想、以人為本,設計是一種需要而不僅僅是裝飾、裝潢。

設計沒有完成的概念,他需要精益求精,不斷的完善,需要挑戰自我,向自己宣戰。設計的關鍵之處在於發現,只有不斷通過深入的感受和體驗才能做到,打動別人對與設計師來説是一種挑戰。設計要讓人感動,足夠的細節本身就能感動人,圖形創意本身能打動人,色彩品位能打動人,材料質地能打動人、把設計的多種元素進行有機藝術化組合等。設計是科技與藝術的結合,是商業社會的產物,在商業社會中需要藝術設計與創作理想的平衡,需要客觀與剋制,需要借作者之口替委託人説話。

第二,平面設計是一種與特定目的有着密切聯繫的藝術。 他一定要傳達某種東西,這就象是作品的靈魂。第一次要讓受眾一看圖就能看出主題設計還是根據受眾來分的,有的受眾喜歡視覺效果,有的受眾喜歡內心震撼等,視覺衝擊是表面的一種藝術,它給人帶來的是視覺的享受。一張好的平面作品不論從版式構圖還是從字體 的選用、行距、字距上必須是極其講究。也就是説看圖的受眾一定要從中感覺到協調。感覺到美的存在。這些不是充分條件。而是必要條件。是一張好的作品所必須的。

第三,平面設計的根本是設計師將思想融入作品中的表現。

平面設計師所擔任的是多重角色,你需要知己知彼,你需要調查對象,你應成為對象中的一員,卻又不是投其所好,誇誇其談,你的設計代表着客户的產品,客户需要你的感情去打動他人。一個再棒的平面設計師,不論他對色彩瞭解多少。對構圖掌握多深。如果沒有靈感,做的東西沒有靈魂。那它也只能是一堆垃圾。充其量是一堆技術含量高的垃圾。

設計師更應該明白嚴謹的態度自身更能引起人們心靈的振動。 必須是具有寬廣的文化視角,深邃的智慧和豐富的知識;必須是具有創新精神知識淵博、敏感並能解決問題的人,應考慮社會反映、社會效果,力求設計作品對社會有益,能提高人們的審美能力,心理上的愉悦和滿足,應概括當代的時代特徵,反映了真正的審美情趣和審美理想。優秀的設計師有他們“自己”的手法、清晰的形象、合乎邏輯的觀點。

但現在的平面設計前景不容樂觀。設計中本為創意而來,但現卻向抄襲低頭。 本為設計而來,卻成為鍵盤操作手。

做設計,路很長,最後祝所有的設計同仁越走越好。

設計師心得體會3

關於招貼。基本上,招貼(海報)有兩種類型,1)資料提供(informative),2)説服引導(persuasive)。資料提供式招貼協助觀眾獲得必要的知識。最好用獨特的方式,比如利用圖像或比喻來讓招貼裏的資料易懂易記。説服引導則是挑戰觀眾去在某個事物上有偏向某個方向的觀念,也可利用資料提供來達到這個目的。招貼是個獨特的東西,它給你非常大的面積與空間來發揮,但是很多人往往不去利用這一優勢,還按照設計書皮的思路來設計招貼,這樣的完成品最後看上去只會像一張放大了的書皮,失去了招貼應有的活力。一般來講,招貼有三個可讀入的層次。遠距離時,它應該有一定的特徵把你吸引過來,中距離時,你應該能夠了解這張招貼是關於什麼的,非常近距離時,則應該可以讀到其他的細節。招貼有它自己獨特的使命,把握好的話,發揮是無限的。

那天翻出最初學設計時的作品草稿,覺得那時候真的是什麼都不懂。現在回想起來,這一年來學到的最重要的有兩點。

一、每個設計構思都有適合它自己的語言。風格不應該只是一種死板的美觀的外表,而應該利用來表現思想。有的人偏愛數字化的效果,所以什麼東西都做成那種樣子,這種習慣性的東西使本來的特點麻木,喪失代表性與意義,成為純裝飾的玩意兒。我以前一直以為好的設計都有一個特定的所謂的樣子,比如很酷,很細的線條,模糊的文字等,其實如果這些東西沒有任何實際用途的話,濫用它們只不過會使你的作品降質。

二、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擅長,這才使設計作品豐富多彩。面對一個設計問題時,要考慮尋找自己最能發揮的解決方法。而且要做就要做到最好,不能馬虎。有時候,有的想法最適合用影像合成來表現,但是如果自己沒有信心與能力做得像,做得有説服力的話,不如另找自己可以表現的想法。作為學生,我們經常以為把自己想要做的告訴老師就可以了,初學設計的學生經常會拿着一張潦草的手稿説到,"雖然你們看不太出來,但是我想的是這兒有一個跑步的人,後面有旋風,還有特別酷的色彩效果。"老師只好説,"你説的很好,為什麼不做出來?"然後他才發現原來他沒有能力做出他想像的東西。設計並不只是一個想法的問題,也是一個製作的問題。有效的結合兩者,才能得出好作品。

這兩天都忙着印出最後的完成品,再貼到可以展示的板子上。我真是服了我自己了,都做過不知多少次了,還是會把板子裁歪,把表面弄髒,更笨的是,還又把手指頭削掉一點。我們班裏有少數的一兩個人每當做這些最後的完工時,都會到專業的印刷店讓那裏的人全包,印啊,帖板啊,裁剪啊,據説做兩張大海報一共要花約$60。在我們學校裏印才$10,當然還得自己買板子什麼的。她們覺得挺值得的,做出來都專業極了,亮亮的。可是我總覺得在學習作業最後加這麼道程序,有點。反正明年的展覽模型課要小心不要和她們一組。

去年夏天在北京買了一本非常好的書,“構思與創造—寫作技巧論”,潘大華著。本來是想用來提高自己的中文水平,但是越讀發現書裏的許多內容其實對我學習設計也有不少幫助。通過不同的方式,設計與寫作都是在表達,在溝通。好的設計可以講一個故事,好的寫作可以讓人看到一幅畫不出來的畫。這本書講到很多非常有意思並且非常關鍵的概念,例如看見與發現的不同,獲得靈感的基礎是信息,知識,與經驗的積累,比喻與象徵,烘托和對比,如何觀察與表現生活的大角度和多角度,疏密與虛實的關係—主題和節奏的需要等等。雖然是一本關於寫作的書,但是我覺得任何做跟創作有關的人讀來都會受益。這讓我又意識到,這個世界上互通的東西實在太多了,幾乎什麼都可以和什麼聯繫起來,真是越想越有意思!回想起來,直到幾年前,我是完全不喜歡學習的。作業就是任務,做完做好就扔在腦後了,知識全部都是為了應付考試,考完後什麼都記不起來了。不確定什麼時候開始,我對學習的看法好像完全改變了。我現在覺得學習就像在做遊戲,在解一個很大很大的迷。解不解開不是關鍵,關鍵是,只要我學習,往前走,我之前積攢的點點滴滴零零碎碎就會漸漸地自己拼湊起來,而我看着它們就會覺得非常有意思。而且學習再也不代表上課聽講,已經和生活混為一體了。這個變化和我在日本的半年生活體驗有關,和大學裏的教育方式有關,和很多事情有關,而我看着它們就會覺得非常有意思。

這個變化和我在日本的半年生活體驗有關,和大學裏的教育方式有關,和很多事情有關,而且和我學習設計非常有關。説不太上來,但是這短短的幾個學期的設計課一定是影響了我很多,我開始學着去思考,去尋找,去理解,去欣賞,去評價,去表達。

做設計時,他人往往只能看到完成品,但是作品一般都不是一天就能完成的,這中間有許多不同的過程,大部分都是在完成品上看不到的。這些過程相當的重要,因為就連想法也是逐漸成熟的。

最近真忙啊。這學期我一共拿了三節課,一節是網絡設計,一節是形象設計,還有一節是一個特殊的與清華大學設計系交流文化的設計活動,主題是水意識。形象設計的課程對我們來説是一個前所未有的嘗試和挑戰。過去這節課的內容是研究各類企業形象,然後摹擬一套視覺系統。但是今年出現了一個有意思的狀況,正好我們大學裏的綜合學院需要一個新的形象,而老師想,那來做設計的再好不過的人選就是我們這些設計系的本科學生啦!同學們都為次感到很興奮,因為這不但相當於一項真實的設計工作,而且如果成功的話,我們一起努力的成果將會出現在學校的信箋上,網站上,宣傳單上,紀念品上......真正設計形象標徵前,我們要做很多調查和研究,蒐集各類相關資料,再仔細分析它們。不但要準確理解這個新形象的需要,還要確定它所代表與能夠代表的特徵。我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請來綜合學院的系主任,訪問他對這個新形象的期待與要求。我們當時問的主要問題包括,這個綜合學院是什麼?與其他學院或其他學校的綜合學院有什麼不同?如果它是一個人,是個什麼樣的人?它的觀眾都是誰?等等。在這裏斬時脱離一下設計,講一下當時系主任對我們學院的教育方針的形容,因為我覺得很有意思,也很有價值。他説我們學院是學習學院,不是教學學院。所謂的教學學院就是老師主要負責傳授已有知識,而在學習學院裏,學生來學習如何學習,是一種積極探索的環境。在這種學習學院裏,很多課程的基礎是研究和試驗,沒有固定的課程內容,因為新的理論和知識不斷地在被發現。據他説,學問也分兩種,一種是基本學問,還一種是應用學問我們學校大部分的分學院都是應用學問的學院,是相對更有目標的學習,比如醫學院是為了醫治疾病,建築學院是為了完善建築結構等。而綜合學院包涵很多以基本學問為主的子學院,例如天文學院,美術學院,音樂學院。知道地球如何在宇宙裏運轉斬時並不會對我們有什麼直接的影響,做出各種獨特的藝術品也不會改變世界和人們的生活習慣。但是這種對基本知識的渴望來自於我們人類的好奇心本性,而我們的綜合學院非常鼓勵這種天生的好奇心,以及對學習和表達的熱愛。系主任最後説的一句話讓我印象很深,他説:如果你們畢業時發覺自己懂得更少了,對知識的渴望更強了,那我們的努力就沒有白費了。

設計師心得體會4

我把設計主要分為操作員和設計師兩種水平,操作員:只有運用軟件的能力,沒有設計理論的基礎。設計師:有分析產品特性的能力,能準確表達產品概念的設計者。

看到很多初學者詢問很多考證的問題,我想説那些是商家騙錢的手段而已,這種行業看中的是綜合實力,adobe的證件我以前也考過,社會的風評卻對這個證件一直很差,可以説從工作初期到現在做為設計師的人只是依靠實力。

對於設計有了軟件功底後最主要還是學習印刷,這是一個上升階段必須經歷的主題,其次應該從版式設計和色彩心理學入手,脱離操作員的水平。

平面設計是個服務性行業,屬於間接由商家宣傳到消費者,而設計師就是將這些商業信息傳達給市場的人。這個行業社會階層屬於中流,因為做的人比較多市場競爭也十分激烈,所以很多自身待遇是難保證的,社會需要有發展的行業,而設計是已經處於飽和階段。

有市場的地方就會有設計,所以設計是一種被動的行業,但是好的設計可以帶動市場,所以設計也是一種可以主動改變市場的行業。初學者們不要讓別人來誤導自己的眼睛和方向,生活就是要我們找到捷徑,活用前人留給我們的知識,在他們的`路上我們其實可以走的更遠。

剛畢業的時候我也就一操作員的水平,每個月100元跑到大公司裏去打工,什麼也學不到這是真的,只能一點點的摳,整天在裏面打轉也只是一頭霧水。公司裏沒有什麼真正的朋友,在同樣的競爭環境裏,沒有誰希望自己的那一份被後來有居上的年輕人們超越過去,所以即來之則安之,別打着燈籠找天使大姐,除了自己沒人會幫你。

有時候許多人想過放棄,就像以前的很多前輩們一樣,站在岔路口上,過了一年半載就對自己失去了信心,然後另劈新路重新尋找自己的目標,也許那時候你會發現,這些時間已經過去,而你只是站在那裏發呆而已。所以忠告大家,要清楚自己的位置在決定你要去的方向,在油膩的生活裏迷路真的比死亡還要可怕。

至少在設計圈裏,有些人想要一步登天想要好高務遠是不可能的,丟失了自己對工作和別人的尊重就等於丟失了一切。如果可以的話再去買些好書看看,經驗就是積累,急不來的。

一個作品反映的是一個人的生活,對於生活的選擇和決定,對於事物的看法,對於情感的理解,不懂得適時做出正確的選擇,就不能做出正確的決定。就像設計不懂得搭配色彩找到明快的節奏,如果心裏沒有答案,只有方向,作品就會變的油膩、模糊。

節奏,説到節奏就要説到音樂,音樂有很多種類,我們也可以從音樂裏找到色彩的節奏,不聽歌詞,只想這個節奏,他是什麼顏色,讓我能看到微笑和勇氣。每個人對於一件事的看法可以用很多種,對於一張圖片就是對一件事情看法的體現,你有多少種對事的理解有多少種,所做的圖片就有多絢麗,也可以將自己認為最正確的一種答案用最簡單的方式敍述,作品是展露自己的窗口,讓別人理解自己內心的窗口,不要讓讀者沒有方向沒有選擇。

學習設計就是學習選擇自己該走的路,沒有答案就應該勇敢的尋找,説出自己想要的,也許有些東西一直在身邊可是沒有發現,因為自己總是不會滿足,在簡單的生活裏找到滿足,在複雜的世界裏發現生活,找到自己對人對事明確的路,其實我覺得這就是設計,把對事的看法用線麪點來表達。

距離可以產生美,點的距離和節奏有時候會產生微妙的變化,在堅實的物體周圍加上弧形圍繞的字體,就會產生和諧,不和諧的節奏就會讓人眼睛發痛,我覺得不和諧是因為自己的對事的疑惑,因為不完美又想找到答案,如果殘缺要比完美能讓自己感到輕鬆一些,那我會選殘缺。如果心裏沒有答案就應該坦誠的表達,要做自己,這比什麼都應該重要。

顏色有自己的生命體系,每個人都有一樣的顏色,可是總會有或輕或重的偏好,如果我可以這樣理解生命。單一的顏色是沒有生命的,只有寂靜。兩個以上的顏色在一起才能表現出自己對事情的看法,誰輕誰重,問自己對這件事的看法,把他變成顏色,用單一的顏色表達一種態度,兩種以上的態度得到選擇。每一個點線面的拼接也許都是一個概念、一個詞語,我們把這些單一的元素拼貼起來自然就會有答案。

有時候人會做夢,有好的也有不好的,有人説夢是一種願望,解夢也就是解答心裏的願望,每天勞碌的生活過後,疲勞就會讓人容易做夢,自己對事情的理解就會通過願望在夢裏以另一種方式體現。

有一天,當我們漫漫張大面對一個家的責任……我們才會知道自己已經張大,20多年的歷程寫下的經歷不要忘記,翻開日記我們依然黑白分明,有一天,你會從零開始然後繼續寫這可笑的故事。

設計師心得體會5

我把設計主要分為操作員和設計師兩種水平,操作員:只有運用軟件的能力,沒有設計理論的基礎。設計師:有分析產品特性的能力,能準確表達產品概念的設計者。

長看到很多初學者詢問很多考證的問題,我想説那些是商家騙錢的手段而已,這種行業看中的是綜合實力,adobe的證件我以前也考過,社會的風評卻對這個證件一直很差,可以説從工作初期到現在做為設計師的人只是依靠實力。

對於設計有了軟件功底後最主要還是學習印刷,這是一個上升階段必須經歷的主題,其次應該從版式設計和色彩心理學入手,脱離操作員的水平。

平面設計是個服務性行業,屬於間接由商家宣傳到消費者,而設計師就是將這些商業信息傳達給市場的人。這個行業社會階層屬於中流,因為做的人比較多市場競爭也十分激烈,所以很多自身待遇是難保證的,社會需要有發展的行業,而設計是已經處於飽和階段。

有市場的地方就會有設計,所以設計是一種被動的行業,但是好的設計可以帶動市場,所以設計也是一種可以主動改變市場的行業。初學者們不要讓別人來誤導自己的眼睛和方向,生活就是要我們找到捷徑,活用前人留給我們的知識,在他們的路上我們其實可以走的更遠。

剛畢業的時候我也就一操作員的水平,每個月100元跑到大公司裏去打工,什麼也學不到這是真的,只能一點點的摳,整天在裏面打轉也只是一頭霧水。公司裏沒有什麼真正的朋友,在同樣的競爭環境裏,沒有誰希望自己的那一份被後來有居上的年輕人們超越過去,所以即來之則安之,別打着燈籠找天使大姐,除了自己沒人會幫你。

有時候許多人想過放棄,就像以前的很多前輩們一樣,站在岔路口上,過了一年半載就對自己失去了信心,然後另劈新路重新尋找自己的目標,也許那時候你會發現,這些時間已經過去,而你只是站在那裏發呆而已。所以忠告大家,要清楚自己的位置在決定你要去的方向,在油膩的生活裏迷路真的比死亡還要可怕。

至少在設計圈裏,有些人想要一步登天想要好高務遠是不可能的,丟失了自己對工作和別人的尊重就等於丟失了一切。如果可以的話再去買些好書看看,經驗就是積累,急不來的。

一個作品反映的是一個人的生活,對於生活的選擇和決定,對於事物的看法,對於情感的理解,不懂得適時做出正確的選擇,就不能做出正確的決定。就像設計不懂得搭配色彩找到明快的節奏,如果心裏沒有答案,只有方向,作品就會變的油膩、模糊。

節奏,説到節奏就要説到音樂,音樂有很多種類,我們也可以從音樂裏找到色彩的節奏,不聽歌詞,只想這個節奏,他是什麼顏色,讓我能看到微笑和勇氣。每個人對於一件事的看法可以用很多種,對於一張圖片就是對一件事情看法的體現,你有多少種對事的理解有多少種,所做的圖片就有多絢麗,也可以將自己認為最正確的一種答案用最簡單的方式敍述,作品是展露自己的窗口,讓別人理解自己內心的窗口,不要讓讀者沒有方向沒有選擇。

學習設計就是學習選擇自己該走的路,沒有答案就應該勇敢的尋找,説出自己想要的,也許有些東西一直在身邊可是沒有發現,因為自己總是不會滿足,在簡單的生活裏找到滿足,在複雜的世界裏發現生活,找到自己對人對事明確的路,其實我覺得這就是設計,把對事的看法用線麪點來表達。

距離可以產生美,點的距離和節奏有時候會產生微妙的變化,在堅實的物體周圍加上弧形圍繞的字體,就會產生和諧,不和諧的節奏就會讓人眼睛發痛,我覺得不和諧是因為自己的對事的疑惑,因為不完美又想找到答案,如果殘缺要比完美能讓自己感到輕鬆一些,那我會選殘缺。如果心裏沒有答案就應該坦誠的表達,要做自己,這比什麼都應該重要。

顏色有自己的生命體系,每個人都有一樣的顏色,可是總會有或輕或重的偏好,如果我可以這樣理解生命。單一的顏色是沒有生命的,只有寂靜。兩個以上的顏色在一起才能表現出自己對事情的看法,誰輕誰重,問自己對這件事的看法,把他變成顏色,用單一的顏色表達一種態度,兩種以上的態度得到選擇。每一個點線面的拼接也許都是一個概念、一個詞語,我們把這些單一的元素拼貼起來自然就會有答案。

有時候人會做夢,有好的也有不好的,有人説夢是一種願望,解夢也就是解答心裏的願望,每天勞碌的生活過後,疲勞就會讓人容易做夢,自己對事情的理解就會通過願望在夢裏以另一種方式體現。

有一天,當我們漫漫張大面對一個家的責任……我們才會知道自己已經張大,20多年的歷程寫下的經歷不要忘記,翻開日記我們依然黑白分明,有一天,你會從零開始然後繼續寫這可笑的故事。

設計師心得體會6

經過了四年的理論學習,使我對設計有了基本掌握,對於設計這個專業也有了一個系統的學習和掌握。但是在學校裏所學的理論知識,都必須要放到客觀實際中去,才能真正成為自己學到的技能,所以我們要走進社會,走進公司,在實踐中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以便能夠拓展自身的知識面,擴大自身與社會的接觸面,為將來立足社會做好準備。

設計是一門需要全才的學科。不僅需要紮實的功底,還要善於理解客户心理,同時也要對管理學、是市場營銷、文學歷史等有所涉獵。這些都是靠平時的生活與學習中有目的地日積月累而成的。而實習則有助於我們明白什麼知識才是對我們的設計最有幫助的。

在為期一個月的實習工作的鍛鍊中,我學到了許多課本上無法學到的經驗,因為在學校中我們的創意和設計都只侷限於作業之中,但如果在公司裏,我們的創意還必須得到客户和主管的認同,這是嚴格許多的。我們必須儘量發揮自己的創意,同時也要兼顧客户的要求和市場的效益。要多與客户溝通,多向主管詢問意見,多向身邊同事請教。

平時,主管和經理也時常在談話中教育我們如何成為一個設計師、如何做人。當我們出來社會實踐,首先要明確自己的價值、自己能為別人創造什麼,其次也要了解對方、瞭解別人的需求。設計師最重要的就是創造力,因為只有創新才能使事物升值。除此之外還要有自我學習的精神,在不斷地自我升值中積累資本,提升自我人格的魅力。要不驕不躁、勤勉自勵,思想上有追求。這些品質都是設計師在成功路上的墊腳石。博學多才能使設計作品更加深刻和有內涵。而注意自我品格的修養則能使自己善於溝通、善於交際。

這一個月的實習對我來説受益匪淺,讓我學會從客觀的角度來審視自己的作品,在審美方面更加成熟;通過與同事的相處,我的人際交往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通過與經理的交流,我對設計師應有的職業素養有了進一步的瞭解。這些經驗都讓我得到了成長,讓我在以後的工作中更加成熟、更加順利。

設計師心得體會7

學設計第一個要認識到的就是設計不是藝術。我就是一開始沒有分清這個概念,在第一次上設計課時可苦大了。設計是溝通,是傳達,而藝術是表現,是創作。這並不是説設計裏沒有表現的成份,更不是説藝術是不在乎溝通的。但是兩者放在這兩項上的重視是有較大差別的。設計是不能憑感覺做的,要考慮各種因素,要尋找最隹的表達方法,要把自己的感覺翻譯成大眾能夠理解的有效視覺語言。

決定一個設計作品的質量的往往是它的細節,例如字體的選擇,圖形的構造,顏色的差異等等。這些細微的差別 (nuance) 在體現作品整體上起着相當大的作用。無論一個設計的想法有多好,如果製作粗糙,便會失去魅力。另外,如果我們要求自己注意這些細節和它們的影響,很可能會從中發現一些新的靈感和方向。

從一開始學設計時,老師就不斷地強調變化 (variation) 的重要。做一項作業時,我們從來不會去專門尋找它所謂的正確答案,而是試着把自己的各種想法整理出來,儘量用不同的方式來表達,從中再探索,不斷地讓一個想法把自己帶到另一個想法。這樣可以擴大我們的想像力,看到不同的可能性。雖然最後的成果很重要,但是過程更重要。這個探索的過程是無法用任何東西取代的。 今天老師提到 variation (變化) 和 alternative (替換) 的區別,我覺得挺重要的。變化是尋找同一種表達方式的各種表現方法,而替換則是尋找另一種表達方式。比如説吧,音樂符號,五線譜,樂器都是音樂的不同變化表達方式,而替換的表達方式可能包括提示音樂氣氛的顏色,知名音樂家等。有時如果一個想法好像總是做不好的話,也許該尋找一個替換的想法,而如果找到了合適的想法的話,便應該看看它都可以有什麼變化的表現方式,以得出最隹的解答設計。變化和替換的界限往往並不是很清楚,但是如果有個大概概念的話,還是會有些幫助的。

我覺得學設計與做設計最大的好處就是會接觸到許多不同的領域。像我們的作業題目曾經包括污染,城市變化,爵士樂宣傳,未來建築的趨勢,水的問題等等。通常都是讓我們自己在題目裏選擇一個角度,然後做出有説服力的視覺作品。要想表達好自己的觀點,必須先蒐集很多的相關資料,對題目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完成品可以是抽象的表現,但是想法必須是有形,有根據的。很多人認為設計就是在電腦上做出漂亮的東西,其實完全不是這樣的。我們學設計的一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到處尋找資料,研究以及消化它們,然後再試着從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與自己想表達的概念。沒有完全理解某個問題時,是不可能有效地表達它的。如果連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想説什麼,不管完成品有多好看,也是白紙一張,因為它沒有清楚的內容。通過最近這幾個學期,我的研究能力提高了,也重新認識了設計的含義。

你知道設計師最好的朋友是誰嗎?是照相機和複印機。它們是做設計必不可少的工具與玩具。圖庫的圖像畢竟有限。最怕的就是由於圖庫裏沒有完全合適的圖像,所以只好妥協一張一般的,這樣本來很好的想法也無法發揮到最隹。只要有機會,最好都用自己拍攝的圖像。常出去拍照也是一大娛樂呢。那複印機呢?太多人低估它的價值了。死死板板地複印文件只是複印機的最基本功能。我們可以複印平面的東西,立體的東西,拼湊的東西。可以放大,縮小。可以重疊反覆地在同一張紙上印。可以邊複印邊挪動裏面的物件,會得出很多獨特的意想不到的效果喔。複印機裏出來的東西通常都有一種它特殊的質量,利用好了,可以使設計作品增添光彩。電腦當然也是我們的朋友了。但是你稍不留意,它可能就會變成壞朋友。我們太依賴電腦了。有時候連想都不想就會按鍵做個效果,因為實在是太方便了。但是這些自動化的功能經常會讓我們錯過一些探索的機會,也常得出被科技所驅使缺乏特性的完成品。電腦不應該是答案,它與照相機,複印機同樣的只是一個工具。它能夠幫助我們省掉很多麻煩,做出別的地方做不出來的效果,但是電腦做出來的東西未必就都是好的。拉下 photoshop 裏的工具選單前,一定要想一想,這是我唯一的選擇嗎?

那天在電視裏看到一個偶像歌手在台上唱歌,一會兒朝下面招手,一會兒跑來跑去,歌詞空間的地方還忙着跟大家打招呼,一點也沒有認真唱歌。突然覺得他和實力歌手的區別就跟一個自以為是設計師的人與專業設計師一樣。前者只注意着表現自己,而後者卻是在專心表達某些事物。有時候,把一個普通的東西,例如地鐵時間表,或者雜誌文章分頁,設計的太漂亮,太突出,太與眾不同反而會失去它的基本功能。那些多餘的花花捎捎的東西影響人們去讀真正的內容,就跟我從來都記不住偶像歌曲一樣。

有一次一個老師對我説的話讓我一下子對設計明白了很多。他告訴我我當時做的東西是圖像驅使 (image driven),而不是思想驅使 (idea driven) 的。那時我很喜歡在 photoshop 裏隋便拼湊一些圖像,自己覺得看起來很酷,以為加上個標題就成了一個作品。但是老師看了説這些只是一些拼湊的圖像,你並沒有給它們輸入任何意義,所以對別人也不會有意義。要想超越這個層次,作品必須讓思想優先,圖像應該服從與支持你的想法,而不只是獨立的裝飾品。

這是一個有意思的比喻:文字排列設計 (typography) 應該像玻璃。它應該正確地反映文字的個性與特徵,但是同時應該透明得可以讓人看穿。如果字體或文字的形狀本身所説的,比文字中所要表達的還多還強烈的話,這種設計選擇就等於自己把自己鎖起來了。

設計師心得體會8

最近參加了公司組織的UI培訓,頗有收穫,總結了一下自己在UI設計方面存在的誤區,和大家共勉。

1、界面並非"炫"了就好

一個設計成功的界面都是簡單大方、容易識別的,畢竟界面是供用户操作完成工作,而非拿來娛樂休閒的,尤其是我們這種管理系統界面。一個色彩絢麗、讓人眼花繚亂的界面不僅不能增加美感,更會給用户的操作帶來不便,降低效率。

2、界面佈局不要盲目追求"越滿越好"

良好的界面佈局是吸引客户的一個亮點,是客户評估應用軟件的一個重要指標。好的佈局不僅給人耳目一新的良好視覺享受,更可以幫助用户快速的熟悉軟件,間接的成為用户的操作指南。

界面佈局要在邏輯合理、便於用户操作的基礎上儘量的美觀,無需堆砌內容。有時候我們為了使界面看起來比較充實,不顯得空曠,硬生生的把一些不相關的功能拼湊到一起,其結果是用户操作時像走迷宮一樣,這樣的界面只能增加不必要的複雜度,讓用户眩暈,碰到個脾氣暴躁的人,估計要拍桌子了吧。

3、界面設計不要完全依靠"經驗主義"

目前很多項目都存在着這樣一個現象:開發和設計人員並不能跟用户直接溝通,所有的需求都是來自二手材料。這種情況下,開發和設計人員並不能詳細的瞭解用户的操作習慣等重要信息,()只能根據自己的經驗來進行設計和開發。等產品出來客户驗收時,往往發現我們生產出來的東西和客户的原始需求有一定的誤差,造成返工,增加了項目成本。

課上老師曾經説過這樣一句話讓我記憶深刻:"把自己變成用户"。在做設計和開發時,我們大多數是把自己當成設計開發人員,而不是用户。如果把自己變成用户,站在用户的角度來進行設計開發,我想我們的產品對用户需求的符合度一定會大大提升。如果有條件的話,能夠去用户的工作環境去體驗一下相信對我們的設計開發一定會大有裨益的。

4、同一系統界面切忌"百花齊放"

界面風格是產品的形象標識,是產品的臉面。成功的界面設計都有自己的獨特風格,或清新活力,或時尚優雅。當前出現頻率較多的一個詞就是"創新",創新是企業的生命力,於是在界面風格方面也出現了大刀闊斧的改革。

但是界面設計的創新卻切忌一個系統出現多種界面風格,尤其在維護舊有的產品時。有些產品使用已久,完全推翻舊有的風格不僅人力不足,成本也太大,不太划得來,但是舊有的風格又不能滿足需要,於是出現了這樣一種現象:甲在維護時將自己維護的界面改成了風格甲,乙維護時將新增功能界面改成了風格乙。隨着維護的增加,原來的系統已面目全非,界面風格是"百花齊放",用户操作時如同進了迷魂陣中。所以,保持系統風格的一致性非常重要,不能為了趕時髦,而將自己的系統變成了"雜牌軍"。

成功的界面設計是以用户為中心的界面設計,用户對界面的滿意度是評價界面的主要標尺,只有把自己變成用户,才能設計出更加符合用户需要的界面。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sheji/rkp55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