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設計 >

《壓強》教學設計

《壓強》教學設計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對學業業績問題的解決措施進行策劃的過程。那麼問題來了,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壓強》教學設計,歡迎閲讀與收藏。

《壓強》教學設計

《壓強》教學設計1

水的壓強(第一課時)

一、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節選自浙教版《科學》八年級上冊第一章第4節,屬於《科學課程標準》中的“物質科學”領域,共兩個課時。國中科學八年級上冊第一章《生活中的水》是以學生熟悉的。自然存在的客體“水”為整合點,形成“生活中的水這一主題。第一課時的主要內容是壓力和壓強的概念,課標要求讓學生學會應用壓強的公式、單位,能由公式出發得到增大和減小壓強的方法,能分析增大和減小壓強的實例。第二課時的主要內容為水的壓強,以水的壓強為載體從而推廣到一般的固體、液體的壓力、壓強的知識。通過第一課時的“壓力和壓強”概念的學習為第二課時的“水的壓強”奠定了理論基礎。而第二課時的“水的壓強”,可依據其他液體的壓強與水的壓強有共同的特點,將水的壓強的特點推廣到一般的液體上。在學習本節內容之前,學生在七年級學習摩擦力等知識時已接觸過壓力的概念,但並沒有對其進行詳細描述。故本節課的學習是對摩擦力知識的延伸。此外,本節內容下接第二課時,在整章內容中起着承上啟下的作用。

二、學情分析

本節課的教學對象為八年級學生,該年齡段的學生好奇善問、對實驗及媒體中所展示的各種現象有着濃厚的興趣,這為本節課的學習提供了方便。此外,在七年級學習摩擦力等知識時,他們已接觸過壓力,對其並不陌生,但也並非非常深入。這為學習本節課打下了良好的知識基礎;而以前學習中涉及到的控制變量、比值定義、對比、歸納等學習方法,為本節課的探究學習提供了方法基礎。此外,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其在學習過程中所具備的觀察能力和初步的探究能力,能使其猜測出壓力作用效果的相關因素,為本節課的展開提供了思路。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能正確説出壓強的概念,描述出決定壓強大小的因素

難點:正確理解壓力與受力面積的含義及能舉出壓強在生活中應用的例子。

四、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

1、寫出壓強的定義、公式、單位,掌握公式中各個物理量的名稱、符號、含義。

2、説出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相關因素及其與壓強的相互關係。

3、能舉出生活中常見的增大和減小壓強的實例。 【過程與方法】

1、在獲得壓強概念的過程中,學習運用比值定義法和類比法

2、在用控制變量法探究壓力作用效果的相關因素的過程中,發展科學探究的能力、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3、在學習改變壓強的方法的過程中,通過舉例,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深刻理解壓強概念,感受科學的簡潔與和諧美。

2、在探究影響壓力作用效果因素的過程中,養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發展發散思維和創新意識,最終獲得成功的體驗。

3、通過了解生活中的一些運用壓強的實例,體會科學來源於實踐又反作用於實踐的觀點。 【科學技術與社會的關係】

通過例舉生活中的例子來學習壓強的相關知識,不僅有利於探究精神的培養,更體現了將科學知識、社會活動和生活經驗的密切結合。

五、教學方法

為了實現上述教學目標,考慮到教學內容的特點,我採用講授法、實驗探究法、啟發式教學法,多媒體輔助法等教學方法,具體表現為講述約翰·莫雷的實驗(啟發式教學法)——媒體展示圖片(多媒體輔助法)——讓學生自主探究(實驗探究法)——敍述講解壓強的概念(講授法)。

六、教學準備

1、多媒體課件、板書。

2、實驗器材:壓強小桌、鈎碼、沙子、水槽。

七、教學過程

1、新課導入,提出問題

通過講述約翰·莫雷的實驗,提出玻璃管為什麼會粉碎這一問題,不僅能引發學生思考和學習的積極性,還能引出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壓強。

約翰·莫雷實驗的內容為:有一位名叫約翰·莫雷的海洋學家曾經做了一個有趣的實驗,他將3支不同的玻璃管兩端燒熔封閉,用帆布包緊後裝進銅管裏,銅管的上端開有小孔可以讓水進入,再把這根銅管沉到5000米的深海。當他把銅管提上來時,不禁驚呆了,帆布裏的玻璃全部變成學雪花狀的玻璃粉。

2、媒體展示,新課教學

首先通過多媒體展示課本中的三幅圖片——手對瓶子的壓力,壓路機對路面的壓力,鉗子對核桃的壓力,啟發學生對他們三者共同點的描述,引出壓力的概念及其特點。

問題1:壓力是如何產生的?分別作用在物體的哪個位置上?方向如何?在學生考慮後,教師組織學生進行討論,交流想法後得出壓力的概念與特點。 小結:壓力是物體間由於相互擠壓而產生的力;其特點是作用在物體表面,方向是與受力物體表面垂直並指向受力物體。

説明:根據直觀的實例圖形,分析歸納壓力的定義與特點,體現了知識來源於生活實際,也體現了透過現象看本質的思想。

然後請同學們舉出生活中壓力的實例,在學生彙報他們的例子後,用多媒體展示一些常見的實例(如沙灘上的腳印、桌子上的一杯水等),引導同學們思考壓力產生的效果是否都是可見的,影響壓力產生效果的.可能因素有哪些。

問題1:你能舉出一些壓力的實例嗎?並分析他們的作用點和方向?問題2:壓力會產生怎樣的效果?

説明:利用多媒體的輔助可將許多不可見的現象被同學們觀察到,給人以直觀的感受,有利於教學的順利展開。

3、實驗探究,小組合作

引導學生結合壓力的特點,組織學生討論並設計探究壓力產生效果因素的實驗方案,由學生進行分組實驗觀察並記錄實驗現象,收集證據驗證實驗猜想並得出結論。(學生活動期間教師可適當參與學生活動中,做適當的輔導)

(1)明確探究課題:壓力作用的效果跟哪些因素有關?本問題是在承接問題2的基礎上提出的,較能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

(2)猜想假設:由教師引導,請同學們根據問題情境或生活經驗進行思考,積極發言,大膽猜想並交流壓力作用效果的可能因素。此步可以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和討論交流的能力。(3)設計實驗:通過引導學生回顧“探究滑動摩擦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回顧控制變量法。經討論,彙報實驗方案,並進行生生評價,不斷完善實驗方案。最終明確實驗方案:讓受力面積一定,研究壓力作用效果與壓力大小的關係;讓壓力一定,研究壓力作用效果與受力面積的關係。

(4)實驗操作:請同學們利用已有的實驗器材按所設計的方案進行實驗,來驗證猜想。(5)分析討論:引導學生對實驗現象進行分析,完成教材中的表格。此步能培養學生的歸納和分析能力。

(6)交流評估:鼓勵各小組展示各自的實驗方案,並對各組的實驗提出評估意見,取長補短。此步能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及語言表達能力。

(7)教師小結:得出實驗結論。評價各小組在活動中的表現,並提出改進意見。此步能使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悦。

小結: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積的大小有關,壓力越大,作用效果越明顯;受力面積越小,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

説明:讓學生在探究教學過程中領會探究的內涵,並學會探究的基本方法,體驗簡單的探究過程與步驟。同時在學習過程中,進行生生評價、師生評價等途徑達到共同進步,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4、敍述講解,引出概念

對上述探究結論進一步思考,當物體表面受到的壓力和受力面積均不同時,又該如何比較壓力的作用效果?從而引出壓強的概念——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之後利用多媒體將速度的概念與壓強概念進行對比,運用類比的方法找出壓強的公式和單位。 小結:壓強: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

公式:壓強=壓力/受力面積

P=F/S注意:①F是壓力而不是重力,水平支持面上靜止時F=G

②S是受力面積而不是物體的表面積或面積。

③單位統一

N/m2單位:1帕=1牛/米2

説明:本環節運用了類比的教學策略,可以加深對壓強的理解;而多媒體的運用則能吸引學生的注意。

在瞭解了壓強的相關知識後,簡單介紹帕斯卡生平。在教學中滲透科學史。

5、隨堂練習,深化理解

用課件出示課本中例題,及時反饋同學們的學習情況,這有利於加深對壓強概念的理解。例題:質量為60千克的人,每隻腳接觸地面的面積是196釐米2.當他站在地面上時。腳對地面的壓強有多大?

解:壓力F=G=mg=60千克×9.8牛/千克=588牛,受力面積S=196釐米2×2=392釐米2=0.0392米2。根據壓強的計算公式,得P=F/S=588牛/0.0392米2=15000帕=15千帕

答:人對地面的壓強是15千帕

説明:在新課教學過程中滲透發展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可以動態把握學生學習情況。並針對檢驗結果做出相應的反饋。

6、聯繫生活,學以致用

教師引導學生思考生活中什麼時候需要增大壓強,什麼時候需要減小壓強,舉出一些實例。在學生回答後用PPT展示一些實例。然後由教師提問學生2個問題。

問題1:可以採用哪些方法來增大或減小壓強?

在學生思考回答後有老師做補充完善,得到增大或減小壓強變化的方法。問題2:PPT中展示的實例是如何改變壓強大小的?

PPT中展示菜刀、靶子、駱駝、撬式起落架直升機,分別介紹各自的原理小結:

問題1:增大壓強的方法是增大壓力、減小受力面積;減小壓強的方法是減小壓力、增大受力面積。

問題2:菜刀——減小受力面積,以增大壓強、靶子——增大壓力,以增大壓強、駱駝——增大受力面積,以減小壓強、撬式起落架直升機——增大受力面積,以減小壓強。説明:

學生結合生活實際,將所學運用起來,發現身邊的增大或減小壓強的現象。有利於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提升。也體現了科學、技術與社會的思想。

7、課堂小結,反思提高小結:

1、壓力的定義與特點

2、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積的關係

3、壓強的定義、公式、單位和注意點

4、增大或減小壓強的方法

佈置作業:完成書本第18頁練習1-3題;

八、板書設計

壓力和壓強

1、壓力的成因:物體間由於相互擠壓而產生的力

特點:作用在受力物體表面上,力的方向與受力物體表面垂直並指向受力物體

2、壓力的作用效果:物體表面產生凹陷的效果

3、壓強:定量描述壓力的作用效果定義: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

公式:壓強=壓力∕受力面積,或用字母表示P=F∕S單位:帕(pa)

1Pa=1N/m2

4、增大或減小壓強的方法

增大壓強:增大壓力,減小受力面積減小壓強:減小壓力,增大受力面積

《壓強》教學設計2

一、地位和作用:

“大氣的壓強”是壓強概念的鞏固和延伸,也為下一章學習“氣體浮 力”作必要的準備。本節內容是在學生比較熟練掌握了壓強,液體的壓強的基礎上進行的,為某些知識的轉移和類比作了鋪墊。本章內容的編排是在認識大氣壓強存在的基礎上,步步深入,循序漸進的,因此符合八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

二、教學目標:

結合學生特點和大綱要求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知道什麼是大氣壓強,能説出幾個大氣壓強存在的事例。

2.理解大氣壓強產生的原因。

3.會用大氣壓強解釋簡單的現象。

4.知道大氣壓強的值是托裏拆利實驗測定,記住大氣壓強的值約為105帕。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實驗、觀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從實驗研究思考獲得知識的能力。

思想目標

讓學生掌握由實驗探討物理知識的認識過程,樹立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和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

三、教材重點和難點處理:

1.大氣壓強的存在是重難點。

依據:教學目的和其在教材中的作用,學生基礎和思維水平。

處理:做好演示實驗,使學生通過直觀現象感知大氣壓的存在。

2.托裏拆利實驗及原理是難點。

依據:教材只要求像課本中那樣簡單説明大氣壓強支持着玻璃管內的水銀柱就行,而學生難於理解和接受。

處理:利用演示實驗與水柱類比突破此難點。

四、教材的看法:

課本以馬德堡半球實驗引入新課,儘管故事很吸引人,但是由於文117中已解釋原因,對部分預習過的學生來説,已經失去神祕感,沒有了懸念。如果教師以此實驗引入,這部分學生滿足於已有的答案,不能最大限度調動他們的積極性,集中他們的'注意力。因此我採用取硬幣的思考題,由於學生沒見過,因此每個同學都積極思考,卻又得不出正確答案,因此好奇心更大,觀察實驗更仔細、認真。

五、教學方法:

演示實驗、學生實驗、多媒體、啟發式引導等多種教學法。

教學過程中重點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雙邊活動,每一個結論都讓學生參與探索,教師因勢利導。

六、教學過程安排:

為了達到上述的目的,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最大限度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對一些主要環節採取了以下安排:

1.實驗引入新課(約5分鐘)

①. 出示思考題:

把一塊硬幣放在平底大盤裏,倒上紅墨水,剛好淹沒硬幣,請同學們把硬幣拿出來而不沾濕手。然後讓學生討論,此時氣氛活躍,學生得出各種結論,教師不作解釋,讓學生觀察。

演示:

把點燃的紙放入杯子,倒扣在硬幣附近的盤子裏,實驗效果明顯,水全被吸入杯子,學生一片驚訝、好奇,這就迅速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

②.紙片託水實驗:先空杯,再裝水,兩次實驗結果不一樣,原因是什麼?

此時創設教學情境,引導啟發學生思考,過渡到本節的學習。

2.大氣壓強(約15分鐘)

①. 講述大氣壓強的定義。

②.氣體與液體類比找出大氣壓強產生的原因以及大氣壓的方向。液體壓強產生的原因是因為液體受到重力的作用,氣體也受到重力,因此氣體也能產生壓強;液體具有流動性,因此液體壓強的方向是向各個方向,氣體同樣具有流動性,所以氣體壓強的方向也向各個方向。

③ .演示紙片託水實驗,旋轉不同的方向,證明大氣壓的方向也是向各個方向的。

④.馬德堡半球實驗。

大氣壓強的存在是本節的重點和難點,因此要做好演示實驗。首先讓學生閲讀課文問號,然後師生共同演示馬德堡半球實驗(因為實驗室的馬德堡半球容易漏氣,師生共同參與,有利於教師控制場面)。接着,師生共同分析此實驗的作用:首次證明了大氣壓強的存在。最後,引導學生分析馬德堡半球很難打開的原因。

⑤.學生實驗:用皮碗模擬馬德堡半球實驗。提問學生實驗時的感覺,以及此實驗證明了什麼問題。通過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因此學生積極思考,樂於接受知識。為了加深學生對大氣壓強存在的認識,此時再看一段錄象。

⑥.錄象演示瓶子吃雞蛋的實驗(即課本圖11-4)。啟發學生此實驗證明了什麼?教學進行到這裏,學生已經完全接受了大氣壓強存在的事實,這時教師趁機引導,轉入大氣壓大小的教學。

3.大氣壓的大小(約15分鐘)

由紙片託水實驗,知道大氣壓可支持水柱,換用量筒,發現大氣壓可支持一量筒水,那麼到底大氣壓可支持多少水柱,歷史上有人用10米長的玻璃管做實驗,發現玻璃管仍充滿水,還是沒測出大氣壓的值,説明用水測大氣壓不方便。此時,引導學生由P=ρgh分析得出用密度大的水銀來實驗,引出托裏拆利實驗。

①. 介紹實驗裝置。

②. 模擬操作過程。

③. 錄象演示操作過程。

④.分析:為什麼大氣壓支持的是76cm高的水銀柱?如果玻璃管上端有進氣口,將會出現什麼結果?

⑤.演示(用水類比):用兩端開口的玻璃管,在水槽中裝滿水,用一手堵住一端的開口,從水中把玻璃管提起,讓學生觀察水柱。然後把手慢慢鬆開,讓學生觀察哪段水柱由大氣壓強支持。通過此實驗,學生很容易接受哪段水銀柱是由大氣壓支持的,

因此可得出:

P大氣=ρ水銀gh=13.6×103千克/米3×9.8牛/千克×0.76米=1.01×105帕≈105帕。

⑥.講述大氣壓1.01×105帕的物理意義。同時提問學生大氣壓很大,為什麼我們感覺不到,為什麼房子不會被壓垮。

4.大氣壓強的應用(約8分鐘)

①.解釋取硬幣的實驗。

②.演示噴泉實驗,讓學生解釋。

本節第一個實驗引起學生極大的興趣,此時學生已經知道為什麼。但是物理語言的駕馭能力還比較差,此時教師引導學生抓住問題的關鍵,規範這類簡答題的答法。噴泉實驗,讓學生自己解答。

5.小結和作業(約2分鐘)

回顧講解的知識點、研究問題的方法,讓學生體會實驗是學習物理的重要手段。

作業:練習1、2、3。

《壓強》教學設計3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液體的壓強》是人教版九年級物理第十四章《壓強和浮力》的第二節,本節課既是壓強知識的延伸擴展,又是學習大氣壓強知識的基礎和鋪墊。本節安排了 “設計實驗感受液體壓強存在”和“探究影響液體壓強大小因素”的活動,讓學生在自我探究過程中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能力,激發學生的探究意識,引領學生以積極的心態參與研究性學習活動。

本節課用兩個課時完成

第一課時,探究液體內部壓強的特點,引導學生探究液體內部壓強的計算公式的推導。

第二課時,連通器的原理,船閘。

下面我説的是第一課時的內容。

(二)教學目標: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指出:“有效的學習始於準確的知道希望達到的目標是什麼。”所以準確、易懂、可行、可測的目標能使學生明確學習的方向和任務,從而選擇正確的學習方法進行有效的學習。我依據《物理課程標準》相關要求,同時針對國中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水平,結合教材,本着面向全體學生髮展的原則,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與技能:

(1) 通過實驗觀察,使學生認識到液體內部和液體對容器底部、側壁都有壓強。

(2) 通過實驗探究,瞭解影響液體內部壓強大小的因素。

2、過程與方法:

(1)讓學生初步瞭解探究學習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2)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和創造性思維

(3)培養學生分析實驗結果,從中得出規律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讓學生體驗探究過程,感悟研究物理的過程和方法,享受學習的愉悦。

(2)密切聯繫實際,提高科學技術應用於日常生活的意識。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1)重點:本節重點放在知道液體壓強的特點,因為這是解釋社會生活中相關現象的基礎知識。

(2)難點:公式P=ρgh的理論推導的理解。

難點的突破,通過演示實驗模擬液柱對底面的壓強來建立模型液柱,通過求解液柱對底面的壓強來推出液體內部壓強的一般公式,讓學生從具體實物到抽象的理想化模型,從感性認識提升到理性認識。有助於學生思維的過渡,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

二、學情分析:

九年級的學生通過一年多的.物理學習,他們已經具備了初步觀察實驗、分析實驗的能力。對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已不再陌生。但在具體操作方面還需要教師適當的引導。

三、教法學法分析:

(1)教法:本節課主要採用科學探究式和啟發式教學法。

(2)學法:學生通過實驗探究,分析歸納,得出結論。

四、教學程序設計

教學程序 教師主導 學生主體 設計意圖及依據

(一)創設問題情境,激發探究慾望。

1、首先請一位同學上台演示實驗:當把小桶拉高時,我們看到與小桶連通的小瓶瓶底的橡皮膜被漲破了。

思考:小桶拉高時為什麼小瓶瓶底的橡皮膜會漲破?

2、利用多媒體展示三個問題情景讓學生思考:

情景1:你見過活的深水魚嗎?為什麼?

情景2:潛水員下潛不同的深度為什麼要使用不同的潛水服 ?

情景3:為什麼水壩總是上窄下寬?

思考問題

通過這個實驗馬上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體現了從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

(二)感受液體壓強的存在

(1)準備多樣器材,讓學生自主選擇完成實驗:如塑料手套、兩側和底部都扎有橡皮膜的PVC管、空飲料瓶、錐子、盛水的水槽等。

(2)設計完畢,個別組展示設計方案。

(3)想一想

a. 為什麼液體對容器底和側壁有壓強?

b.液體內部壓強有哪些特點? 動手實驗

思考並回答

打開學生的思維空間,使學生的創造潛能得到最好的發揮,既有利於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又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實驗創新能力。

(三)分組實驗:探究液體內部壓強的大小

1.提出問題 液體壓強大小與什麼因素有關?

提出問題 培養學生理論聯繫實際,發現問題的能力。

2.猜想假設 鼓勵學生根據實驗現象和生活經驗大膽進行猜想。

為了讓學生提出合理的猜想,我設計了兩個演示實驗:

實驗①.將四面貼有橡皮膜的立方體豎直放入水中,可看到立方體四面的橡皮膜都有不同程度的向框內凹陷。

實驗②.將兩側扎孔,分別裝有紅色的鹽水和水的兩個礦泉水瓶放入水槽中,使瓶內、外液麪相平時,鬆開堵在小孔的手指,可看見紅色的鹽水從小孔噴出,而紅色的水沒有噴出。通過這兩個實驗學生很容易猜想到液體的壓強可能與深度和密度有關。

接着讓學生説出其它猜想因素和猜想依據,老師對學生的猜想進行分類整理,學生的猜想可能有:

猜想1:液體壓強的大小可能與液體深度有關;

猜想2:液體壓強的大小可能與液體密度有關;

猜想3:液體壓強的大小可能與液體重力有關;

猜想4:液體壓強的大小可能與方向有關。

……

根據現有的實驗器材和有限的課堂時間,我確定液體深度、密度和方向三個因素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實驗探究。 學生猜想,並説出猜想依據

1.培養學生根據實驗現象和生活經驗進行合理猜想,而不是胡猜、瞎猜。

2.讓學生掌握“科學猜想”的方法。

3.設計實驗

3.設計實驗

(1)實驗器材:水槽、U形管壓強計、水、鹽水、刻度尺等。

(2)教師出示U形管壓強計,簡單解釋其結構、原理及使用方法。

(3)學生説出設計實驗思路,師生共同討論尋找最佳的實驗方案:

探究一:研究在水下同一深度處液體壓強的特點。

實驗步驟:把金屬盒固定在水下一定深度,改變橡皮膜的朝向,分別記錄橡皮朝上、下和側面時U形管中液麪的高度差,改變金屬盒在水下的深度再做兩次。

探究二:研究在水下不同深度處液體壓強的特點。

實驗步驟:把金屬盒放入水中不同深度時,分別記錄U形管中液麪的高度差。

探究三:研究液體內部壓強大小與液體密度的關係。

實驗步驟:保持金屬盒在液體中的深度不變,把金屬盒分別放入水和鹽水中,記錄U形管高度差,改變深度再做兩次。

(四)、推導液體的壓強公式

1. 教師演示模擬液柱對底面的壓強實驗。

2. 啟發學生採用物理模型的方法,在教材圖中截取一段“液柱”利用壓強定義公式結合質量、密度、重力公式推導液體壓強公式。

3.讓學生自己做課本例題,感受液體壓強與受力面積無關。

5.舉出幾例讓學生理解公式中“h”的含義。

觀察

推導公式

練習 1.物理模型的方法是學生比較生疏的方法,教師通過演示實驗模擬液柱對底面的壓強來建立模型液柱,通過求解液柱對底面的壓強來推出液體內部壓強的一般公式,讓學生從具體實物到抽象的理想化模型,從感性認識提升到理性認識。有助於學生思維的過渡,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

2.讓學生通過實例深入理解液體壓強與受力面積無關以及“h”含義,突破難點。

五、應用拓展

聯繫生活實際回答新課引入中的三個情景問題:

情景1:你見過活的深水魚嗎?為什麼?

情景2:潛水員下潛不同的深度為什麼要使用不同的潛水服 ?

情景3:為什麼水壩總是上窄下寬的?

回答 1.首尾呼應

2.通過對生活實例的進一步分析,讓學生享受到學習知識所帶來的樂趣,感受到應用簡單的物理原理解決問題的成就感。

3.體驗“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

六、課堂小結:

讓學生小結通過這堂課的學習有何收穫?

有利於學生對新知識及時鞏固,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七、板書設計

第二節 液體的壓強

一、液體壓強的特點:

1、液體對容器底部、側壁和內部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

2、液體內部的壓強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3、在同一深度,液體向各個方向的壓強相等;

4、不同液體的壓強還跟它的密度有關。

二、液體壓強的大小:p=ρgh

《壓強》教學設計4

第九章壓強第一節壓強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

(1)瞭解壓強的概念。理解什麼是壓力,什麼是物體的受力面積。(2)理解壓強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3)瞭解壓強公式中各個物理量的名稱、單位及符號,知道壓強單位的物理意義和由來,能用壓強公式進行簡單計算。(4)瞭解壓強的增大與減小的主要方法。 2.過程與方法

(1)觀察生活中各種跟壓強有關的現象,瞭解對比是提高物理思維的基本方法。

(2)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跟什麼因素有關?經歷探究的主要環節,通過探究實驗,觀察實驗現象、採集的實驗數據,獲得對壓強比較深入的瞭解,初步學習使用控制變量法。(3)通過實際動手,實踐如何改變壓強。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經歷觀察、實驗以及探究等學習活動,培養學生尊重客觀事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2)通過親身的體驗和感悟,使學生獲得對壓強的理解1感悟認識,為深入理解和應用這些知識打基礎。(3)通過探究性物理學習活動,使學生獲得成功的愉悦,培養學生對參與物理學習活動的興趣,提高學習的自信心。

(4)感悟科學是人類創造發明的基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教學重點:壓強的大小跟壓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積的大小有關●教學難點:壓強的計算及單位●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出示課件1引入壓力的作用效果。

二、引入課題:出示課件2思考:圖中的茶杯對桌面,圖釘對牆面,木塊對斜面是否有作用力?方向如何?認識壓力。出示課件3-4理解壓力與重力的關係。

(一)壓力:

杯子垂直壓在地面上的力圖釘垂直壓在牆面上的力木塊垂直壓在斜面上的力

1、定義:垂直壓在物體表面上的力叫做壓力。

2、方向:與接觸面垂直並指向接觸面。

3、作用點:受力物體的接觸面。

4、壓力與重力的關係:有時等於重力(水平放置時)、有事不等於重力,但與重力有關;有時與重力無關。

(二)壓強

1、壓力作用的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

學生實驗:用兩手指擠壓使用過的鉛筆或圓珠筆。出示課件:5—6手指受壓的感覺有什麼不同?用力後這種感覺有何變化?

2、利用探究實驗進行壓強的學習。出示課件(7—8)(1)提出問題(2)進行假設和猜想(3)設計方案(實驗)(4)進行實驗(學生探究)(5)分析現象

(6)歸納總結得出規律或結論

3、壓力的作用效果(壓強p)不僅跟壓力的大小有關,還跟受力面積的大小有關。

4、壓強:出示課件9(1)物理意義:壓強是表示壓力作用的效果。(2)定義:物體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叫做壓強。(3)公式是壓強=壓力/受力面積P=F/S(4)符號的意義及單位:P---壓強---帕斯卡(Pa)(簡介帕斯卡。)

F---壓力---牛頓(N)

S---受力面積—平方米(㎡)

1Pa = 1N/㎡

(5)1Pa的物理意義:

它表示每平方米麪積上受到的壓力是1N。

5、講解例題課本31頁,出示課件10,

使學生能真正理解壓強及有關計算(特別是公式的應用和單位的統一)

6、增大壓強或減小壓強出示課件11-12-13舉相關的實例(啄木鳥、圖釘、刀等),提出問題,怎樣減小或增大壓強?讓學生結合自己生活感受、經驗進行討論並總結和歸納:減小壓強的方法:(1)壓力不變時,增大受力面積(2)受力面積不變時,減小壓力(3)減小壓力的同時,增大受力面積

增大壓強的方法:(1)壓力不變時,減小受力面積(2)受力面積不變時,增大壓力(3)增大壓力的同時,減小受力面積

7、出示課件14練習:小李的質量是65Kg,其雙腳與地面的接觸面積大約是4.5dm2,當小李在水平地面上行走時,他對地面產生的壓強大約是多少?三.小結:讓學生小結本節課的知識,談談本節課的收穫。五.佈置作業:課本P32----2/3/4

六.附板書設計:

一、壓力

二、壓強

三、增大或減少壓強

1、定義

1、物理意義

1、增大壓強的方法

2、方向

2、定義

2、減小壓強的方法

3、作用點

3、公式

4、單位

《壓強》教學設計5

教材分析:壓強是自然科學的重要概念,在科學技術和生產中都經常用到。這一節內容着重學習的是固體的壓強,它是在學習了力及力的三要素、力的作用效果、重力、摩擦力的基礎上編排的,是國中物理教學中有關力學知識的一次較大的綜合。在本節教學內容中,“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跟哪此因素有關”,是學生培養能力、提高素質的主要載體,“什麼叫壓強”是本節的主要知識點,“怎樣增大和減小壓強”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壓強的概念,瞭解壓強的應用。此外,壓力、壓強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生產技術有着密切的聯繫,本節教材從生活場景走進物理學習,又從物理學習走進社會應用,體現了物理與生活、社會的密切聯繫。

學情分析:在本節學習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力學的基礎知識,並學習了兩個重要的力,即重力和摩擦力,這些知識都是本節學習的認知基礎;控制變量、比值定義、對比、歸納等學習方法,在以前的學習中已有所涉及,這為本節課的探究學習提供了方法基礎。另外,國中學生有一定的觀察能力,也具備了較強的獨立思維能力,但抽象思維能力尚未成熟,對於本節內容所學習的壓力,已有了壓力大作用效果明顯的思維定勢,這也是本節課要解決的難點所在。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

1、理解壓強的概念;

2、理解壓強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3、能夠用壓強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

4、瞭解增大和減小壓強的主要方法。過程與方法:

1、通過觀察生活中的壓強現象,理解壓強的概念;

2、通過探究影響壓強大小的因素掌握壓強的定義和公式,掌握控制變量法;

3、通過經歷探究的主要環節,培養學生提問、猜想、實驗和分析數據、總結概括的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實驗以及探究等學習活動,培養學生尊重客觀事實、善於觀察生活等科學技能和科學素養。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壓強大小決定因素及其概念的理解。

教學難點:壓力與受力面積的正確理解及壓強在生活中的應用。教具準備:

課件、氣球、釘子、鉛筆、小刀、橡皮泥、勾碼、海綿、細繩、小桌教學過程

1.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1).小實驗:如課本P142圖8-2所示,讓學生用食指和大拇指輕輕夾着三角尺,兩個手指的感受有何不同?

生:食指感覺有點疼,且肌肉凹得深;拇指不覺得疼,肌肉凹得淺。師:實驗做得很好,講得也很好。

(2).請同學們再看圖8-1滑雪,説説為什麼雪地行走,腳容易陷入積雪中,有了寬寬的滑雪板,運動員不僅不會陷入雪裏,而且還能在雪地上滑行?生:在雪地上行走,對雪地壓力比較大,所以腳容易陷入積雪,用寬寬的滑雪板滑雪,對雪地的壓力比較小,所以運動員不會陷入雪裏。

生:在雪地行走,腳與雪地接觸面積比較小,所以會陷下去,而用寬寬的滑雪板滑雪時與雪地的接觸面積比較大,所以不會陷下去。

師:很好,通過本節的學習,我們將得到一個滿意的答案。上述現象均由壓力的作用產生,這一節我們先來認識壓力,研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及什麼叫壓強等。 2.新課教學(1).壓力的概念

放映幻燈片:茶杯放在桌面上;木塊放在斜面上;往牆上按圖釘。請同學們畫出三種情況下壓力的示意圖。

學生畫壓力示意圖,教師巡視,瞭解情況。師:請幾位同學將壓力示意圖拿上來投影,交流。師生共同討論,得出三種壓力的示意圖。(放映幻燈片)

通過畫出以上三種壓力的示意圖,同學們能交流概括出什麼是壓力嗎?生:垂直作用在物體表面上的力叫做壓力。

師:同學們歸納得很好。下面請同學們畫出以上三種情況下物體所受重力的示意圖,壓力和重力一樣嗎?

學生畫重力的示意圖,教師巡視。生:8-4圖中茶杯對桌面的壓力是由它的重力產生,壓力與重力方向相同。8-5圖中木塊對支持它的斜面的壓力也是由重力產生的,但壓力與重力方向不同。8-8圖中圖釘對牆的壓力與重力無關,壓力方向也與重力方向不同。

所以,有些壓力是由重力作用產生,但大小不一定都等於重力,方向也不一定相同,有些壓力與重力無關。我們可以得出壓力的產生及壓力大小與重力的關係。(放映幻燈片)(2).壓力的作用效果

師:我們來觀看一幅有趣的插圖。壓力相同時,壓力的作用效果可以不一樣,壓力的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關?怎樣比較壓力的作用效果?

生:⑴壓力的作用效果跟壓力大小有關,壓力越大,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 ⑵壓力作用的效果跟物體間接觸面積有關。 ⑶壓力的作用效果跟壓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積都有關。

⑷可以通過比較壓力作用下物體凹陷的深度來比較壓力作用效果。師:你們準備如何設計實驗、驗證你們的猜想呢?

生:可以象課本P143圖8-3,圖(a)(b)(c)那樣,將磚放在海綿狀泡沫塑料上,第一次一塊磚平放,第二次兩塊磚平放,第三次一塊磚豎放,比較(a)(b)觀察海綿狀泡沫塑料的凹陷深度,來比較當受力面積相同時,壓力作用效果與壓力大小的關係;比較(a)、(c)觀察海綿泡沫塑料凹陷深淺來比較當壓力相同時,壓力作用效果與受力面積的關係。師:實驗設計很好,我們把這種方法叫什麼?生:控制變量法。師:很好,同學們如果沒有不同意見,可以分組進行實驗,並討論得出實驗結論。學生分組實驗、討論,教師巡視。師:請各組交流實驗結論。

生:我們通過實驗得到的實驗結論是:當受力面積相同時,壓力越大,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當壓力相同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

生:我們的實驗結論與他們組相同,通過實驗驗證了我們的猜想是正確的。

師:祝賀同學們通過實驗得出正確結論。現在我們知道壓力作用效果的決定因素:壓力的.大小、受力面積的大小。 (3).壓強的概念

師:壓力的作用效果跟壓力大小和受力面積大小都有關,要比較壓力的作用效果,最簡單的是比較相同面積上受到的壓力。請同學們比較如圖壓力作用效果的大小。(放映幻燈片)生:(幻燈片)左圖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是100N,(幻燈片)右圖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是80N。

師:物理學中引入壓強用來表示壓力的作用效果。在物理學中,把單位面積上所受到的壓力大小叫做壓強。

由壓強的定義可以得到壓強的計算公式:壓強=壓力/受力面積。通常用P來表示壓強,F表示壓力,S表示受力面積,則壓強公式為P=F/S。師:壓強的單位:在國際單位制中,力的單位是牛頓,面積的單位是平方米,由公式確定壓強的單位是牛每平方米。人們給壓強規定了一個專門的單位叫帕斯卡,簡稱帕,符號Pa。這是為了紀念法國科學家帕斯卡在物理研究方面作出的傑出貢獻。1Pa=1N/㎡。師:1Pa的壓強很小,相當於把3粒芝麻壓成粉,均勻地分佈在1c㎡的面積上所產生的壓強。下面有一些小數據可以讓同學們對1Pa形成具體的概念。(放映幻燈片)(4)壓強的計算

師:請同學們根據今天所學完成下面的例題(投影例題)。

師:(投放例題答案)請同學們把自己的計算情況與答案對比一下,看看有啥問題。並思考如何增大或減小壓強(結合壓力作用效果的影響因素)。 3.歸納小結及學習過程評估

師: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學到什麼?

生:(1)我知道了壓力是垂直作用在物體表面上的力,壓力不是重力。

生:(2)我知道了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大小、受力面積大小有關,用壓強來表示壓力的作用效果,物理學中,把單位面積上所受到的壓力大小叫做壓強。計算公式:P=F/S,壓強的單位是Pa.師:同學們表現很棒,歸納得很好。 4.課後作業

板書設計本節板書我採用提綱挈領式的板書,板書簡單明瞭,重點突出明確。教後反思講完《壓強》這節課後,針對教學設計我仔細回顧了教學的全過程,結合評課老師的點評,有了如下的認識和體會。

一、壓強是生活中應用廣泛的一個概念,它不僅貫穿本章的學習,還是後面學習液體壓強、大氣壓強、浮力的基礎,所以壓強的概念在國中佔具着重要的位置,因此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是壓強的概念。壓力概念是學習壓強概念的基礎,雖然我把握住了重點和難點,但設計時輕視了對壓力概念的認識。

二、本節課我利用“破氣球”實驗引入新課,出人意料的結果創設出討論問題的情景,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望,大大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意識。

三、關於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大小和受力面積的關係”,我讓學生自選實驗器材自己動手準備實驗、做實驗,這是部分後進生的強項,讓他們也展示一下自己的能力,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克服畏難心理,拉進教師和後進生的距離,充分調動全體學生的主動性和能動性,讓他們感受到“實驗就在我們身邊”。但在施教的過程中,我給學生交流的廣度和深度不夠,沒有照顧到可能有不同想法的這一部分同學來進一步發表意見,師生共同探討,以讓問題進一步拓展和延伸。

四、壓強的知識學生生活中接觸比較多,但對概念很陌生,我在教學中通過類比速度概念的方法讓學生去歸納,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但在施教中引導學生時,沒有及時把壓強就是壓力的作用效果這一聯繫結合探究實驗進一步強化,幫助學生構建壓強概念,給學生自主學習帶來一定的困難。由於這一缺陷,迫使教師又帶領學生進一步分析歸納,用時過多。

五、在增大壓強和減小壓強的方法的講解中,從現象出發,並結合實例分析、運用來鞏固。並讓學生舉出在生活中減小或增大壓強的例子,進一步落實“生活——物理——社會”總體而言,我這堂課從設計和施使中還是突出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和主動性,但細節把握不夠好,對學生不放心,説的有點多,有待進一步改進和提高。

《壓強》教學設計6

情景引入,趣味感知“快去救人,有人掉冰窟裏了”

這是去年冬天發生在泰安市東郊某冰凍河面上人們勇救落水兒童的場面:只見見義勇為者在冰面上平放一長木板,然後走上木板去接近落水兒童並把他拉了上來。作為知情者,我們即佩服救人者見義勇為的豪邁,同時也驚歎救人者出奇制勝的智慧。試問一下:為什麼大人站在長木板上就不會踩破冰面呢?

潛能開發,自主探索壓力

A

B

CA圖:壓路機對地面的作用力垂直壓向地面將地面壓平B圖:運動員對跳板的壓力垂直於跳板使跳板向下彎曲C圖:圖釘對牆壁的作用力垂直壓向牆壁將牆壁壓出小孔

觀察上面三幅圖可知,壓力是指__,它的作用效果是__,它的大小一定等於重力嗎?__

壓力的作用效果:

做一做:兩個手指用力夾住削尖一端的鉛筆一回兒後,觀察兩個手指肌肉的凹陷程度。討論後回答:當壓力相同時,受力面積__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讓我們共同做一個實驗來證明一下:

1 如圖所示:把兩塊或一塊磚分別按圖A、B、C三种放法放在裝有沙子的容器中,看一看哪種情況壓力的作用效果大(沙子的凹陷程度明顯)?

試回答:(1)圖A和圖C説明:當壓力相同時,受力面積越__,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

(2)圖A和圖B説明:當受力面積相同時,壓力越__,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

三、壓強:

為了表示壓力與受力面積都不相同時壓力的作用效果,我們可以用壓力與受力面積的比值來表示壓力的作用效果,物理學中把它稱為壓強,用P表示。單位帕斯卡,符號Pa。

壓強=壓力/受力面積P=F/S

猜一下:一粒西瓜子平放時對桌面的壓強大約是__,一塊磚平放時對地面的壓強大約是__,一箇中學生站在地面上時對地面的壓強大約是__。

試回答:大人們站在木板上為什麼就不容易踩破冰面呢?增大和減小壓強的方法

分析一下:以下情景中,需要增大壓強的是__,需要減小壓強的是__。1、切菜刀切菜2、背書包3、打孔器打孔4、用針縫衣服

5、蓋房時先築起比牆厚的地基6、縫衣服時用頂針7、用扁擔挑東西

想一想:以上事例中,增大壓強的方法是____,減小壓強的方法是____。動動腦:在日常生活與生產中,你還能想出哪些地方需要增大或減小固體壓強的呢?素質提升,分層訓練

如圖所示,斧頭的刃越鋒利,越容易劈開木頭,這是因為在壓力一定的情況下,減小了__從而增大了__的緣故。

如圖所示,將實驗用的“小桌”放入沙盤中,觀察陷入沙中的深度,比較圖a與圖b的情況可知,壓力的作用效果與__有關。

如圖所示,採用減少受力面積的方法增大壓強的事例是()

2

A、切刀要磨的鋒利B、書包用寬的揹帶

C、拖拉機用履帶與地面接觸D、鐵軌鋪在路枕上

4、被譽為“沙漠之舟”的駱駝站在水平砂地上,它的質量為400千克,每隻腳掌的面積為0.02平方米,問:

(1)駱駝對砂地的.壓力為多大?(2)駱駝對砂地的壓強為多大?拓展視野,主動閲讀魔術師睡釘牀不受傷的道理

我們聽到或看到過魔術師躺在佈滿鐵釘的牀上而毫髮無損的現象,這是什麼道理呢?讓我們來揭開睡釘牀的謎底吧。當魔術師睡在釘牀上時,他的背與所有釘子的接觸面積的總和,可能與你睡在一般牀上時身體與牀的接觸面積差不多。這就是他不會受到傷害的原因。

魔術師躺在一顆釘子上,肯定要受傷,釘子多了,接觸面積增大,壓強就減小了。不過,他在向釘牀躺下及從釘牀上起身時,應當非常小心!你可千萬不要模仿。由此我們也可以知道:魔術是有科學道理支撐的,並非特異功能。

3

《壓強》教學設計7

河北省滄縣杜生鎮第一中學劉學兵

【新課程教學標準要求】

通過實驗探究,學習壓強的概念。能用壓強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知道增大和減小壓強的方法。

【教材分析】

本章是國中力學內容的重點知識,而壓強概念又是本章知識結構的核心,也是生活生產中應用十分廣泛的一個概念。在學生解釋一些自然現象中經常用到,也是學生以後學習液體壓強、大氣壓、浮力知識的基礎。因此本節課的學習要充分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的新課程標準理念,體現以探究式學習方式和合作學習方式,強調實驗的重要性。在教學過程中貫徹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理念;採取分析現象,找出原因,提出猜想,進行實驗驗證猜想的研究方法,從而理解壓強的概念和掌握控制變量法。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理解壓強的概念;

·理解壓強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能夠用壓強公式進行簡單的計;

·瞭解增大和減小壓強的主要方法。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生活中的壓強現象,理解壓強的概念;

·通過探究影響壓強大小的因素掌握壓強的定義和公式,掌握控制變量法;

·通過經歷探究的主要環節,培養學生提問、猜想、實驗和分析數據、總結概括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經歷觀察、實驗以及探究等學習活動,培養學生尊重客觀事實、善於觀察生活等科學技能和科學素養。

【教學重點】

探究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理解壓強的概念。

【教學難點】

通過探究實驗,學習下定義的科學方法。

【教法學法】

對於壓強的概念的引入採用教師啟發式教學;對於壓強的影響因素和定義採用探究式教學;對於壓強的計算採用講授法及講練結合的方法;對於增大和減小壓強採用自主學習的方式。

【教具準備】

教師準備:投影機、沙子、小桌、砝碼

學生準備:壓力小桌、沙子、砝碼共16組

【教學過程】

一、壓力作用效果

複習提問:力的作用效果;壓力

從生活走向物理:

師:出示圖片:(1)小姑娘站在雪地裏,對雪地有壓力,雙腳陷入雪裏;一大人利用雪橇站在雪地裏,對地面也有壓力,卻幾乎沒有陷入雪地;(2)用手按皮膚,手指對皮膚有壓力,皮膚被按進一些,用的力越大,陷入越深;(3)用手按圖釘帽,手對圖釘有壓力,圖釘尖扎進桌面。(4)吊有鈎碼的細繩對橡皮泥有壓力作用,細繩壓入橡皮泥

師:用物理的語言描述這些事例,找出這些事例中所包含的共同特徵?(學生思考回答,教師引導提出:相同之處,都有壓力產生,都產生了作用效果)

師:請同學們分析這些現象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學生思考回答,教師引導提出:不同之處,壓力的作用效果、力的大小、受力面積等不同)

師:誰能夠根據這些現象提出一個可探究的問題?(學生思考回答,教師引導提出:壓力的作用效果跟什麼因素有關?)

(説明:此環節的安排,充分體現從生活走向物理的新課程理念,培養學生能夠用物理語言表述生活現象的語言描述能力;使學生掌握通過比較、分析等思維方式進行探究提問的技能。)

二、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跟壓力大小及受力面積的關係

1.猜想:師:那麼,壓力的作用效果和哪些因素有關呢?請説出你的理由。(學生回答:壓力大小,受力面積大小)

師:壓力的作用效果的大小可能跟這些因素有關,我們要研究跟其中一個因素的關係採用什麼研究方法?

生:控制變量法

設計實驗:師:如何顯示壓力的作用效果?如何控制和改變壓力、受力面積等變量?

(説明:教師邊啟發邊演示完成任務,設計實驗要解決三個問題:顯示什麼,如何顯示?控制什麼,如何控制?改變什麼,如何改變?通過這樣的程式化的鍛鍊,可使學生有目的、有方法的進行實驗設計,提高課堂效率。)

生:用小桌陷入沙子的深度顯示壓力的作用效果;通過控制放在木塊上砝碼的個數控制壓力;通過小桌的正放和倒放控制受力面積。

3.學生分組實驗教師巡視指導

(説明: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把實驗完全放給學生,可以充分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讓學生親自體驗成功的喜悦,探究的樂趣。)

4.請同學們説出實驗的過程和得到的結論,教師追問:如何控制壓力不變和受力面積不變的?

5.師總結:壓力的作用效果跟壓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積有關,我們物理學中用壓強表示壓力的作用效果。板書:壓強:表示壓力的作用效果。

三、壓強及壓強的計算

師:把三塊磚放在桌面上,已知每塊磚重10N,一塊立放,立放底面積為50cm;兩塊疊起平放,平放時,底面積為200cm。請同學們判斷哪組磚對桌面的壓強大?

生:討論並回答。(教師提示:我們使如何比較物體速度的?)

師:總結比較壓強大小時即不能夠只比較壓力,也不能夠只比較受力面積,應比較單位面積上的壓力最方便,所以我們用單位面積受到的壓力錶示壓強。

板書:物體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叫做壓強

(説明:採用啟發引導的方式進行教學,讓學生體會下定義的研究方法。)

22

師板書並講授:公式:p=F/S

公式中各個符號的意義:p表示壓強,F表示壓力,S表示受力面積;單位1帕斯卡=1牛頓/平方米

1Pa=1N/m

師:請同學們用我們剛才學習的公式來計算兩組磚對桌面的壓強。

生:在練習本上完成並進行全班的交流。

四、怎樣增大或減小壓強

師:由p=F/S可知,增大或減小壓強得思路有哪些?

生:增大或減小壓力,增大或減小受力面積。

師:閲讀課本“想想議議”試舉例説明生活中是如何增大或減小壓強得。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需要增大或減小壓強?我們分別採用了什麼方法?

(説明:學生閲讀並回答,此環節體現從物理走向社會的新課程理念)

五、當堂練習

1.冬天北方的河面結冰,某同學在結冰的河面上行走時突然發現冰面即將破裂,他應採取的措施是(

A.原處站立不動

B.立即改成單腳站立

C.趕快向河岸跑

D.就地伏下並向岸邊爬行

2.請説明下列事例是如何增大或減小壓強的。

(1)鋸、剪刀、斧頭等用久了就要磨一磨,為什麼?

(2)背書包為什麼要用寬而扁的帶,而不用細繩?

(3)啄木鳥有個細長而堅硬的尖喙,這對它的生存為什麼特別重要?假如尖喙變鈍了,它還能夠成為森林醫生嗎?

六、小結:(1)本節課你學到了什麼?(2)我們主要採取了幾種研究問題的方法?(3)在研究問題時,採取了幾種思維程序?

2

《壓強》教學設計8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通過實驗,能總結出流體的壓強與流速的關係。

2.能利用流體的壓強與流速的關係解釋升力產生的原因,進而解釋飛機在空中飛行的原因。

3.能利用流體的壓強與流速的關係解釋生活中的有關現象。

(二)過程與方法

經歷探究流體的壓強與流速的關係的.實驗過程,感受液體的壓強。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在觀察實驗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實事求是、尊重自然規律的科學態度。

2.通過學生主動探究,讓學生體會到科學探究的樂趣和認識規律的快樂,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意識。

3.領略流體壓強差異所產生現象的奧妙,提高將科學技術應用於日常生活和社會的意識。

二、教學重難點

氣體和液體都能夠流動,稱為流體。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係,是對液體壓強和氣體壓強的拓展。本節內容由“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係”“飛機的升力”兩部分內容組成。教學的重點是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係,難點是利用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係解釋相關現象。

三、教學策略

流體壓強與流速有關,學生這方面的生活經驗並不多。因此,教學時儘量選取操作簡單、現象明顯、直觀且生動有趣的小實驗,引導學生把壓力、壓強跟流速聯繫起來,瞭解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係及其在生活中的應用。對於飛機的升力,可以通過製作小小的機翼模型並進行分析,進一步説明氣體壓強與流速的關係,讓學生體會科學原理的價值。

四、教學資源準備

多媒體課件、一角硬幣、直尺、兩個乒乓球、細線、蠟燭、火柴、兩根塑料吸管、兩張紙、機翼模型。

《壓強》教學設計9

《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指出:“科學探究既是學生的學習目標,又是重要的教學方式之一。將科學探究列入內容標準,旨在將學習重心從過分強調知識的傳承和積累向知識的探究過程轉化,從學生被動接受知識向主動獲取知識轉化,從而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敢於創新的探索精神。讓學生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學習科學的探究方法,領悟科學的思想和精神。”可見,探究性教學應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探究能力和實踐能力,作為教學目標的取向之一;把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和價值觀、實踐操作、解決生活中與物理學相關的實際問題的能力作為教學的重點。探究性教學的教學設計應主要圍繞學生的學習策略和學習環境這兩方面來展開、本文僅就現行的國中教科書《物理》(第一冊)第十一章中的“大氣的壓強”一節的教學設計,淺析探究性教學設計中學習策略和學習環境的有關問題。

1.設置發現問題的學習環境

觀察1 將一干燥的玻璃瓶放在酒精燈上均勻加熱一段時間,用一插有長細玻璃管的橡膠塞把玻璃瓶的瓶口塞緊,並倒插入盛水的玻璃槽中,這時玻璃管中的“水往高處走”,如圖1所示。

觀察2 在一玻璃杯中裝滿水,用一蓋玻片將其蓋住,手壓住蓋玻片,將玻璃杯口向下倒置,放開手後蓋玻片並不掉下,如圖2所示。

觀察3 把一個內徑比手指肚稍小一點的玻璃管或飲料吸管插入水中,直到全部被水淹沒。用手指堵住管子的一端並將其從水中取出,水依然保留在管中,只有當手指鬆開被堵塞的管口,水才會流出來,如圖3所示。

現象的觀察主要是為學生正確理解“大氣具有壓強”提供感性認識,引起學生注意,也就是為他們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提供一種學習環境。同時,這一環境也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激發了他們學習物理的良好慾望。

2.引導學生思考。促使學生現有概念向科學發展

物理概念的'學習是物理學習的基礎,只有讓學生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才能真正掌握物理概念。科學概念的形成需要有一個構建已有事實的邏輯數學結構的過程,因此,教師還應引導學生做出玻璃管中水、蓋玻璃片的受力示意圖,進一步明確大氣壓的存在,這是把原始問題抽象成物理(或數學邏輯結構)模型,也是解決物理問題的關鍵。

3.從現象的分析與印證,促進學生現有概念向科學概念的轉化,培養思維能力和良好的思維習慣

現象的觀察與分析為學生建立了“大氣壓”的概念,但是,概念的正確與否卻需要有實驗的驗證。有步驟地進行實驗,不但增強了學生的體驗機會,更重要的是為學生概念的形成提供幫助。這時教師可以在組織學生在認真分析前面三個演示實驗的基礎上,列舉出與大氣壓強有關的自然現象或物理現象,並演示給學生看,或者説,讓學生親自參與到實驗中來。

教師也可利用物理學史中關於人類對大氣壓強的認識,幫助學生構建具有抽象意義上的“大氣的壓強”。如馬德堡半球實驗:德國物理學家奧托?格里克利用自己發明的抽氣機把兩個直徑只有26.4釐米的鐵球抽成真空。然後用8匹馬來對拉,卻怎麼也拉不開兩個鐵球,可見大氣壓強有多大。

《壓強》教學設計10

一、教材來源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教科書

二、內容來源

國中八年級物理下冊第九章壓強

三、主題

壓強

四、課時

一課時

五、授課對象

八年級學生

六、設計者

雁鳴湖中學慕智勇

七、目標確定依據

課程標準要求:通過實驗理解壓強,知道生活中增大減小壓強的方法。

八、教材分析

壓強是力學中的一個重要概念,是對壓力的作用效果的進一步描述,是國中物理課程的重要教學內容。本節由“壓強”和“怎樣減小或增大壓強”兩部分內容組成,本節教材從生活場景走進物理學習,又從物理學習走進社會應用,體現了物理與生活、社會的密切聯繫。本節內容集情感體驗、實驗探究、計算、應用於一體,涉及的知識多、綜合性強。

九、學情分析

壓強的概念較為抽象,學生初學極易與壓力的概念混淆不清,為讓學生較好的理解壓強與壓力的區別,做好探究壓力作用效果有關因素的實驗是本節課的關鍵,為提高學生的探究學習興趣,可讓學生自行設計各種各樣的實驗,通過不同的實驗最後達到同樣的目的(老師要提前為學生準備豐富多樣的實驗器材)。另外本節可的內容與生活聯繫較為緊密,應讓學生充分列舉日常生活中的與壓強有關的現象,並加以解釋,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可加深學生對壓強概念的理解。

十、學習目標

(一)、能舉例説明壓力和重力的區別。

(二)、通過實驗,探究影響壓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

(三)、能熟練應用壓強的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

(四)、會解釋和分析增大和減小壓強的方法。

十一、評價任務

(一)、通過圖片、學生舉例和列表格的方式來檢測目標一達成

(二)、通過實驗探究學生觀察和分析實驗結果來檢測目標二的達成。

(三)、通過例題和學生練習來檢測目標三的達成。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修改點

複習提問

展示教學目標

導入新課

進行新課目標(一)壓力1.什麼是壓力

2.壓力與重力的關係

目標(二)壓強1.壓力的作用效果

2.探究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目標(三).1、壓強計算公式

2、習題練習

目標(四)怎樣減小或增大壓強

習題檢學部分

課堂小結

作業展示

力的作用效果是什麼?

1.播放本節節首圖。

2.指導學生閲讀課本第29頁“想想議議”。

1.師生共同分析以下幾種情況物體表面受到壓力的情形,並畫出表面所受壓力的示意圖。問:它們所受的`壓力有什麼共同特點?(引導學生回答壓力的作用點和方向)2.總結什麼是壓力及相關知識:(1)壓力定義:垂直壓在物體表面的力叫壓力。(2)壓力作用點:被壓物體的表面。(3)壓力方向:垂直於受壓物體表面且指向受壓物體內部。(4)壓力產生條件:物體之間接觸且互相擠壓(壓力本質是彈力)。

3.請同學們分別畫出上面幾種下物體所受重力的示意圖。4.講述並總結壓力和重力的關係:

5.演示:壓氣球。問:力的作用效果是什麼?壓力的作用效果是什麼?(使物體發生形變)

6.演示:指導學生分別用較小的力和較大的力壓氣球,觀察形變程度。問:形變程度與壓力大小有什麼關係?7.指導學生按圖所示用筆尖和筆尾扎手。問:兩手的感覺有什麼不同,説明了什麼?

8.講述受力面積,瞭解壓力作用效果與受力面積的關係。

9.探究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1)指導學生閲讀課本第30頁有關內容,認識實驗器材,設計實驗方案,完成實驗。(2)思考、討論並回答:

①本實驗中怎樣比較壓力的作用效果?(比較海綿的形變程度)

②甲圖和乙圖相比,哪個因素相同?哪個因素不同?壓力的作用效果有什麼不同?是哪個因素造成的?③乙圖和丙圖相比,哪個因素相同?哪個因素不同?壓力的作用效果有什麼不同?是哪個因素造成的?

(3)總結:受力面積相同時,壓力越大,效果越明顯;壓力大小相同時,受力面積越小,效果越明顯。

10.講述:根據實驗結果,要比較壓力的作用效果,既要比較壓力,又要比較受力面積。物理學中,物體所受壓力大小與受力面積之比叫做壓強。

11.指導學生根據壓強定義並利用課本寫出壓強公式:p=F/S

認識各字母的含義。

12.(1)指導學生利用壓強公式計算:一輛推土機重200000N,

兩條履帶與地面的接觸面積為5m2

,求推土機對水平地面的壓強是多少?推土機每平方米對水平地面的壓力是多少?

(2)講述:①壓強的國際單位是帕斯卡(Pa),1Pa=1N/m2

②壓強在數值上等於物體在單位面積上受的壓力。

13.師生共同分析解答課本第31頁例題。

14.提出問題:(1)釘子、縫衣針為什麼要做得很尖?刀刃為什麼要磨得很薄?(2)鐵軌下面為什麼要鋪放枕木?推土機為什麼要裝寬大的履帶?15.老師:壓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體發生形變,對物體的壓強越大,物體的形變就越大。任何承受的壓強都有一定限度,超過這個限度,物體就會破壞(例)。

16.指導學生閲讀課本第31頁和32頁有關內容,回答:哪些地方要增大壓強?哪些地方要減小壓強?各用什麼方法?17.總結:(1)增大壓強的方法:①增大壓力,②減小受力面積。(2)減小壓強的方法:①減小壓力,②增大受力面積。18.討論:為了把菜切斷,可以用力切,也可以把刀磨一磨,你喜歡用哪種方法?(利用公式講述,在壓強一定時,減小受力面積可以省力)

師生總結本節主要內容

回答問題

閲讀、體驗、思考。

聆聽、分析、畫

圖、總結。

聆聽、總結、記筆記。

實驗、觀察、思考。

聆聽、記筆記。

閲讀、實驗、總結。

聆聽、記錄、閲讀。

解答,分析。

分析解答。

帶着問題閲讀,思考並回答。

總結、思考。

複習相關知識。

創設情景,吸引學生興趣,引出課題。

學習從實例中總結知識。

學習壓力和重力的關係,進一步理解壓力概念。

瞭解壓力作用效果及影響因素。

教學要求,培養學生實驗能力

教學要求。

學習利用實例歸納物理知識。學習用壓強公式解題。

學習增大和減小壓強的方法。

讓知識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

第九章第1節壓強

(一)壓力

1.定義:垂直壓在物體表面的力。

壓力的作用效果:使物體發生形變。

2.壓力與重力的關係:

(二)壓強

1.探究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1)意義:表示壓力的作用效果。

(2)定義:物體所受壓力大小與受力面積之比叫做壓強。

2.公式:p=F/S

3.單位:帕斯卡(Pa),1Pa=1N/m2

(三)怎樣減小或增大壓強

1.增大壓強的方法

①增大壓力;②減小受力面積。

2.減小壓強的方法

①減小壓力;②增大受力面積。

《壓強》教學設計11

第九章

第1節壓強

學校:古浪縣定寧初級中學科目:物理年級:八年級教師:劉彥文

日期:20xx年4月11日

【課題】第九章第1節壓強【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通過探究實驗,知道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

2.理解壓強的概念、公式和單位,能應用壓強知識進行有關的計算。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實驗探究進一步理解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

2.通過實驗探究、初步理解物理中的研究問題的常用方法—控制變量法。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1.通過實驗探究,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使學生認識科學方法的重要性;

2.通過對日常生活、生產中壓強現象的解釋,培養學生勇於探索日常用品中的物理學原理的精神和將物理知識應用於日常生活、生產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壓強概念。教學難點:比值定義法定義壓強。

【教學方法】

講授法、討論法、演示實驗法、列舉實例法、多媒體課件演示法

【教具、學具】

多媒體課件、一頭削尖的鉛筆、四角小桌、海綿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教師引導學生實驗

提出問題:兩個手指的受力有什麼不同?兩個手指的感受有什麼不同?觀察兩個手指的凹陷有什麼不同?

和這個實驗類似的情況生活中還有很多,我們再看一個圖片。

兩個人對雪地的壓力是差不多的,但壓力的效果相同嗎?你覺得壓力的作用效果與什麼因素有關呢?

帶領學生分析

引導:上面這些現象都與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有關。

二、新課講授

引導學生設計實驗

首先讓我們用實驗來探究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根據剛才的分析,你覺得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有什麼?

那我們要用什麼方法,來分別研究兩個因素對壓力作用效果的影響呢?我們把壓力作用面積叫做受力面積。 PPT展示實驗過程,引導學生得到實驗結論

(一)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大小和受力面積大小有關

引導:

從剛才的分析可知,如果要比較壓力的作用效果大小,怎麼辦?

那要是壓力和受力面積都不相同,怎麼辦?在前面的學習中有沒有能借鑑的方法。非常好。壓力和受力面積的比值可以定量的描述壓力的作用效果,我們給他起個新名字叫壓強。壓強是表示壓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二)壓強

1.定義:物體所受壓力的大小與受力面積之比。

用p表示壓強、F表示壓力、S表示受力面積

p。 FS壓強在數值上等於物體單位面積所受的壓力,壓強越大,壓力產生的效果越明顯。提出問題

根據壓強的`公式,壓強的單位應該是什麼?

為了紀念科學家帕斯卡在物理學,特別是壓強知識上的貢獻,我們把N/m2用一個專用名稱代替:帕斯卡。 2.壓強的單位:

國際單位:帕斯卡,簡稱:帕,符號:Pa。

將一張報紙對摺一下,平鋪在地面上,對地面的壓強約為1 Pa。 1 Pa表示物體每平方米麪積上受到的壓力是1牛。 PPt展示例題

水平桌面上放一本書,書所受的重力為3 N,與桌面的接觸面積為5×10-2 m2,計算書對桌面的壓強。

引導學生完成計算,糾正計算過程中錯誤(過程略)提出問題

拖拉機在泥濘的田裏工作,為了不陷進土裏,我們用了什麼辦法減小它對地面的壓強的?類似的事例你還知道哪些?

展示各種減小壓強的事例,帶領學生分析

(三)減小或增大壓強

1.減小壓強可以減小壓力或增大受力面積;提出問題

為什麼我們會覺得坐軟沙發比坐硬板凳要舒服呢?展示各種增大壓強的事例,帶領學生分析2.增大壓強可以增大壓力或者減小受力面積。

三、課堂小結本節課我們通過實驗探究了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進而形成壓強的概念,並討論了增大減小壓強的方法和在實際生活中應用的事例。

四、反饋練習

1.如圖所示,A、B、C三個實心物體的體積、密度均相同,它們對水平桌面的壓力分別為FA、FB、FC,它們對桌面的壓強分別為pA、pB、pC。則三個壓力的大小關係是

,壓強自大到小的順序是

2.人在走路時對地面的壓力和壓強,與人站立在地面時相比較( ) A.壓力不變,壓強改變

B.壓力不變,壓強不變

C.壓力改變,壓強改變

D.壓力改變,壓強不變

3.小麗買了一隻西瓜,她用塑料袋提回家,走了沒多遠,就感到手被塑料袋勒得很痛,根據我們學過的物理知識,請你幫助她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並説明這樣做的道理。

五、板書設計:

第一節壓強

一、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大小和受力面積大小有關。

二、壓強

1.定義:物體所受壓力的大小與受力面積之比。

pF用p表示壓強、F表示壓力、S表示受力面積

S。

壓強在數值上等於物體單位面積所受的壓力,壓強越大,壓力產生的效果越明顯。 2.壓強的單位:

國際單位:帕斯卡,簡稱:帕,符號:Pa。

三、減小或增大壓強

1.減小壓強可以減小壓力或增大受力面積;2.增大壓強可以增大壓力或者減小受力面積。

六、課後反思:

《壓強》教學設計12

教學思想

1.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

自然界的神奇現象震撼人心,生活中的物理現象妙趣橫生,本節課,是留在沙灘上的腳印和捏筆時手指的不同感覺將學生帶進了壓強的學習之中,讓學生從身邊熟悉的生活現象出發,去探究並認識物理規律,這大大增加了學生學習物理的樂趣和積極性。在學生探究出了壓力作用效果跟壓力和受力面積的關係後,讓學生在課堂上嘗試按圖釘的生活體驗,使學生對生活中增大壓強和減小壓強的意義有了深刻的感知。這時利用課件展現八組學生倍感親切的生活場景,讓學生分類,並從中找出增大壓強或減小壓強的途徑,這些會使學生感到物理不是抽象而枯燥的,而是那麼的生機勃勃、趣味盎然。在課後,又引導學生通過採訪、調查、網絡查詢等多種途徑,收集相關信息,運用本學所學知識分析“國道不堪重負”的原因,並結合社會實際,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這培養了學生熱愛科學、關心社會的意識和利用正確的價值觀處理社會問題的能力。

2.自由開放,自主探究

蘇霍姆林斯基説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本節課,在設計實驗驗證猜想的環節中,打破了傳統實驗教學“照單抓藥”的模式,充分發揮學生的創新思維,給學生提供廣闊的自主探索發現的空間,表現在:一鼓勵學生自主選擇器材,甚至從身邊找一些代用品來完成實驗;二對同一探究問題,探討出多種實驗方案,擺脱了對教師和教材的依賴。探究的過程既是暴露學生各種疑問、困難、障礙和矛盾的過程,又是展示學生的聰明才智、獨特個性、創新成果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解放學生的雙眼去觀察,解放學生的雙手去實驗,解放學生的大腦去思考,解放學生的嘴巴去交流,使他們可以無拘無束地盡情發揮,充分感受科學探究的樂趣,領略探究過程的美好與和諧,體驗探究問題成功時的喜悦,呈現出一種開放的、自主的學習格局,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3.授之以漁,終身受用

古人云:“授人以魚,供一飯之需,教人以漁,則終身受用無窮”。在本節課學生經歷了“提出問題、猜想假設、設計實驗、進行實驗、分析論證、評估交流”這一較為完整的探究過程,弄清了原來未知的知識──壓力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關,這與科學家的創新發明在本質上並沒什麼兩樣。在引導學生體驗探究過程的同時,還對學生滲透求知方法的教育,正是控制變量、比值定義、類比、對比、分類、歸納等方法幫助學生丟掉“枴杖”,主動地參與到知識獲取過程中去,這些方法將成為學生終身受用的寶貴財富。

教材分析

壓強是自然科學的重要概念,在科學技術和生產中都經常用到。這一節內容着重學習的是固體的壓強,它是在學習了力及力的三要素、力的作用效果、重力、摩擦力的基礎上編排的,是國中物理教學中有關力學知識的一次較大的綜合。在本節教學內容中,“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跟哪此因素有關”,是學生培養能力、提高素質的主要載體,“什麼叫壓強”是本節的主要知識點,“怎樣增大和減小壓強”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壓強的概念,瞭解壓強的應用。此外,壓力、壓強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生產技術有着密切的聯繫,本節教材從生活場景走進物理學習,又從物理學習走進社會應用,體現了物理與生活、社會的密切聯繫。

學情分析

在本節學習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力學的基礎知識,並學習了兩個重要的力,即重力和摩擦力,這些知識都是本節學習的認知基礎;控制變量、比值定義、對比、歸納等學習方法,在以前的學習中已有所涉及,這為本節課的探究學習提供了方法基礎。另外,國中學生有一定的觀察能力,也具備了較強的獨立思維能力,但抽象思維能力尚未成熟,對於本節內容所學習的壓力,已有了壓力大作用效果明顯的思維定勢和壓力總等於重力的誤區,這也是本節課要解決的難點所在。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瞭解壓強的概念,理解什麼是壓力,什麼是物體的受力面積。

(2)理解壓強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

(3)瞭解壓強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名稱、單位及符號,知道壓強單位的物理意義和由來。

(4)瞭解增大和減小壓強的主要方法。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利用控制變量法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引導學生經歷科學探究的完整過程,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信息處理和分析能力。

(2)在壓強概念的學習中,學習運用比值定義法和類比法。

(3)瞭解改變壓強的實際意義和基本方法,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引導學生經歷觀察、實驗以及探究等學習活動,培養學生利用日常用品探索自然現象和自然規律的興趣,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和創新意識,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

(2)通過生活、物理、社會的密切聯繫,培養學生勇於探索生活中的物理學原理的精神和將物理知識應用於社會活動的意識。

重點難點

1.重點:壓強大小決定因素及其概念的理解。

2.難點:壓力與受力面積的正確理解及壓強在生活中的應用。

教法學法

教法:啟發談話與討論相結合。

學法:控制變量法、比值定義法、類比法、對比法、分類法、歸納法。

教具學具

教師用:多媒體課件。

學生用:圓珠筆、壓力小桌、砝碼、鈎碼、木板、木條、麪粉、細砂、海綿、橡皮泥、鐵釘、杯子、磚頭、紙盒、圖釘、木塊及周邊其它物品。

教學過程

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創設情景提出問題

播放一段風光片:金色的海濱,鬆軟的沙灘,人們的身後是一串串大小不等、深淺不同的腳印。

讓學生同時捏住圓珠筆的筆尖和筆帽,認真體驗手的感覺。

3.鼓勵學生從看到的、感覺到的現象中,提出自己想知道的問題。

通過觀察和體驗,提出自己想知道的問題,如

問題一:沙灘上為什麼會留下腳印?

問題二:腳印的深淺為什麼不同?

問題三:捏住筆時,手為什麼會感到疼痛?

問題四:為什麼捏筆尖的手感覺更疼一些?

……

之所以創設這樣的教學情景,一是幫助學生消除壓力都是由重力產生的、大小總等於重力的誤區;二是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感受壓力的`存在與作用效果的不同;三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自主探究解決問題

1.解決初步問題

引導學生根據生活經驗及知識儲備,初步解決上述問題。

2.明確探究課題:

教師引導:既然上述現象都是由於壓力在物體上產生的效果不同引起的,那麼現在,你最想了解的問題是什麼?

3.猜想假設

引導學生根據問題情境或生活經驗進行猜想。

4.設計實驗

引導學生回顧“探究滑動摩擦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確定實驗方法:控制變量法。

5.進行實驗

巡迴指導,鼓勵學生從課桌上已備的器材或身邊的一些物品中自主選擇器材,來驗證猜想。

6.分析論證

引導學生對實驗現象進行分析。

7.交流評估

鼓勵各小組展示各自的實驗方案,並對自己及他人的實驗提出評估意見。

8.教師小結

表揚各小組的創新設計,提出改進意見或期望,並板書實驗結論。

經討論交流,使學生認識到沙灘上留下腳印是因為沙灘受到人的壓力,手感到疼是因為手受到了筆的壓力,而腳印的深淺不同,手的疼痛感覺不同,都是由於壓力在物體上產生的效果不同。

提出探究課題:壓力作用的效果跟哪些因素有關?

大膽猜想並交流

經討論,明確實驗方案:讓受力面積一定,研究壓力作用效果與壓力大小的關係;讓壓力一定,研究壓力作用效果與受力面積的關係。

相互切磋,合理分工,共同實驗,研究發現。

分析歸納,得出結論。

各小組邊演示邊講解, 相互交流、取長補短。

傾聽、感悟。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這裏不需對壓力下定義。

層層引導、步步深入,學生從自己的求知願望出發提出了探究課題,必能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

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授之以漁”,注重對學生進行方法指導

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體驗“瓶瓶罐罐當儀器,拼拼湊湊做實驗”的樂趣。

培養學生的歸納分析能力

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及語言表達能力。

使學生充分體驗成功的喜悦。

温故、知新

建立

概念

1.圍繞實驗結論,引導學生思考:當物體表面受到的壓力和受力面積均不同,將如何比較壓力的作用效果?

2.引出壓強的概念:

3.利用課件將速度的概念與壓強概念進行對比,運用類比的方法找出壓強的公式和單位。

4.簡介帕斯卡在力學方面的突出貢獻。

5.例題應用

課件出示課本例題,巡迴指導,及時反饋

小組討論,尋找方法:比較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

理解基礎上記憶。

思考並回答。

傾聽並感悟。

學生獨立解答。

由淺入深,使學生逐步建立壓強的概念。

滲透類比及比值定義的學習方法。

激發學生對科學家的崇敬和熱愛之情。

加深對壓強概念的理解。

學以致用指導生活

1.引導學生將桌上的圖釘按入木塊,體驗後,提出問題:你希望釘尖對木塊的壓強大些還是小些?希望釘帽對手的壓強大些還是小些?

2.課件展示8組生活圖片,引導學生分析:

(1)哪些生活場景需增大壓強?人們通常用哪些方法增加壓強?(2)哪些生活場景需減小壓強?人們通常用哪些方法減小壓強?

3.小遊戲:全體立正,如何迅速增大你對地面的壓強?

認真體驗並交流

學生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進行分類和歸納。

有的迅速改為單腿站立,有的腳尖踮地,有的迅速抱起桌上的書、書包等物品……

使學生對生活中增大壓強和減小壓強的意義有了深刻的感知

充分體現了物理知識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培養學生熱愛科學、熱愛生活的情感。

既考查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又很好的調節了課堂氣氛。

暢談收穫系統昇華

引導學生回顧本節課的學習過程,從知識與技能的獲取、過程與方法的體驗、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提升三方面暢談自己的收穫和體會。

一起交流,互相促進,共同提高。

強化過程與方法的體驗,促進情感的提升。

課後延伸思維拓展

課件展示汽車超載、國道破壞的視頻資料,引導學生課後通過採訪、調查、網絡查詢等多種途徑,收集相關數據和信息,分析道路破壞的原因,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措施,以“國道不堪重負”(或其他)為題,寫一篇科學小論文。

培養學生獲取和處理信息的能力,體現“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理念。

板書設計

第一節 壓強

一、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

壓力一定,受力面積越小

受力面積一定,壓力越大

三、增大壓強:F大或S小

減小壓強:F小或S大

二、壓強

定義: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1Pa=1N/m2

《壓強》教學設計13

《9.1壓強》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能説出壓力的概念及壓力的方向,正確地畫出壓力的示意圖。 2.能夠通過實驗,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跟壓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積的關係,並能描述壓強概念的建立過程。 3.能熟練寫出壓強公式、單位,並能應用壓強知識進行有關計算。 4.會利用增大或減小壓強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過程與方法

1.經歷實驗探究過程,學習控制變量法。 2.在壓強概念的學習中,理解比值定義的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實驗探究,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使學生認識科學方法的重要性。

2.通過對日常生活、生產中壓強現象的解釋,培養學生勇於探索日常用品中的物理學原理的精神和將物理知識應用於日常生活、生產的意識。

重點:壓強概念的理解和壓強公式的應用。

難點:壓力和受力面積的正確解釋。

教學準備:壓強小桌、鈎碼、細沙、海綿、鉛筆、課件等。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1、列舉生活中的實例:生活中用的針、要磨得很尖,刀要磨得很快。我們的書包帶都比較寬,載重汽車的輪子比小轎車的輪子多。大家都注意到這些現象了嗎?你知道這些物體為什麼這樣設計嗎?

2、指導學生看課本29頁的插圖。

師:這些現象都與壓強的知識有關,今天我們來學習壓強這一節。(板書課題——壓強)

二、新課教學。

過渡:要學習壓強,需要先認識壓力。

(一)壓力:

舉例分析:(媒體播放圖例)

1、粉筆盒放在桌子上,粉筆盒對桌子有壓力。

2、向牆上摁圖釘,圖釘對牆有壓力。

3、將木塊放在斜面上,木塊對斜面有壓力。

師問:這幾個力有什麼共同點?

學生獨立思考後,在小組內交流。

學生展示觀點。

師生共同歸納總結板書:概念----壓力是垂直作用在於壓物體表面的力。

師再問:壓力與重力有什麼關係呢?可根據上面三個事例,畫出各物體對支持面的壓力和各物體的重力,區分壓力和重力。

學生小組交流:

1、重力方向怎樣?壓力方向怎樣?

2、物體受的壓力一定是重力產生的嗎?

3、如果壓力是由重力產生,壓力和重力是什麼關係?

4、什麼情況下壓力等於重力,這時能否説壓力就是重力?

歸納總結:壓力是物體間的擠壓作用,壓力不一定是由重力產生的。壓力的方向是垂直於受壓物體表面指向受壓物體。只有在物體處於水平面上時,壓力大小才會等於重力大小。

過渡:我們已經瞭解了壓力的大小,壓力的方向,前面我們已經知道分析一個力,需要從力的三要素來分析,那麼壓力有什麼樣的作用效果呢?壓力的作用效果又與哪些因素有關呢?

(二)壓力的作用效果

問題1:分析節首圖,人走過,雪地上留下什麼?為什麼?(人走後,雪地上留有腳印,腳印是人對雪地的壓力作用形成的,説明壓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體發生形變。)

問題2: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通過實際體驗——筆戳手、課本29頁“想想議議”引導學生猜想影響壓力的作用效果)學生猜想:壓力的作用效果可能與受力面積和壓力的大小有關。對於如何設計實驗驗證猜想,可通過以下幾個問題引導:1.如何顯示壓力的作用效果? 2.探究過程中應採取什麼方法? 3.如何改變壓力大小和受力面積的大小? 提供的'實驗器材有:壓強小桌、鈎碼、細沙、海綿、橡皮泥等。引導學生可不同的小組選用不同的器材,如小桌、砝碼與細沙;木塊、砝碼與海綿;木板、砝碼與氣球等(旨是觀察效果,歸納結論)。

學生分組進行實驗。

實驗後,各小組代表台前展示實驗方案,並説出觀察到的現象,分析歸納總結實驗結論。

教師板書: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和受力面積有關。

教師引入:在物理學上,壓力的作用效果用壓強來表示。(板書:壓強)

(二)壓強:

問題3:現在你會比較壓力的作用效果了嗎?當壓力和受力面積的大小都不相同時,我們如何比較壓強的大小呢?比如,怎樣比較一塊橡皮和一本字典對書桌的壓強呢?

(提示:在前面學習速度時,當我們遇到時間、路程各不相同的兩個個體,在比較他們的速度大小時,我們比較的是單位時間所通過的路程。那麼現在比較壓力、受力面積各不相同的兩個物體對桌面壓強大小時,我們是否同樣可以比較在單位面積上的壓力大小呢?)

由此引出壓強的定義:物體所受壓力與受力面積之比叫壓強。學生閲讀課本30頁下面的內容,自學壓強的公式、符號、單位,(抽學生板書),並仿照1米/秒的物理意義説出1帕的物理意義:某物體在1m的面積上受到的壓力為1N。

教師補充:帕是很小的單位:兩張作業紙對桌面的壓強約為1帕。一個人雙腳站着對地面壓強為1萬多帕。點撥:S指受力面積,不是接觸面積,也不是物體的表面積。(課件圖示不同:受力面積是物體間發生擠壓部分的接觸面積。)

例題:水平桌面放一本書,書所受重力為3N,與桌面的接觸面積為5×10﹣m,計算書對桌面的壓強。

解:已知書對桌面的壓力等於它所受的重力,即F=G=3 N,桌面的受力面積S= 5×10﹣m

所以書對桌面的壓強P=F/S=3 N/5×10﹣m =60Pa書對桌面的壓強為60Pa. (這部分計算,小組間通過課本自學,而後討論,自己完成,然後小組互評,教師最後點評,深化答題規範意識,加強對於壓強知識的進一步掌握和應用.)過渡:知道了什麼是壓強,生活中怎樣減小或增大壓強呢?

(三)怎樣減小或增大壓強

列舉課本31頁實例,結合“想想議議”,引導學生根據公式p=F/S進行分析,它們各自是需要增大壓強還是減小壓強?主要是通過改變什麼量來實現的?你還能舉出哪些生活中控制壓強的例子?學生先自己討論,再共同歸納總結:

1.壓力一定時,減小受力面積可增大壓強;受力面積一定時,增大壓力可以增大壓強。

2.壓力一定時,增大受力面積可以減小壓強;受力面積一定時,減小壓力可以減小壓強。教師補充説明:任何物體所能承受的壓強都有一定的限度,超過這個限度,物體就會被損壞。所以,路面、橋樑上會有限重標誌。

三、課堂小結

1、壓力

(1)定義:物理學中把垂直壓在物體表面上的力叫做壓力。(2)大小:只有在物體處於水平面上時,壓力大小才會等於重力大小。其他情況與重力大小無關。

(3)方向:垂直作用於物體表面並指向被壓物體。(4)作用點:作用於被壓物體表面。(5)壓力的作用效果:使物體發生形變

影響壓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1)與壓力的大小有關(2)與受力面積有關。

2、壓強:(1)、定義:物體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叫做壓強。

(2)、公式:p=F/S(3)、單位:帕斯卡(Pa)(4)、增大或減小壓強的方法。

四、課堂練習

1、關於物體所受的重力和物體對支持面的壓力的關係,下列説法中正確的是()

A.壓力就是物體所受的重力。 B.壓力一定等於物體所受的重力。 C.壓力和重力不可能是同一個力。 D.壓力和重力的方向都是豎直向下的。

2、一個木箱放在斜面上,如圖所示,能夠正確表示斜面受到木箱的壓力F的是()

3、小明同學在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大小的關係”時,做了如圖甲、乙所示的實驗。

(1)實驗能夠得出的結論是

。(2)若想繼續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受力面積大小但關係”,應再做圖

(選填“丙”或“丁”)所示實驗。

4、如圖所示,將一塊磚平放、立放、側放時,它對地面的壓強(

A.平放時最大。 B.立放時最大。 C.側放時最大。

D.平放、立放、側放時一樣大。

5、在生物進化的過程中,動物身上的各種器官不斷地完善,以適應生存環境。我們所瞭解的下列事例中,有減小壓強功能的是(

A.號稱“森林醫生”的啄木鳥,長有細長而又堅硬的尖喙,便於啄開樹皮。

B.人口腔裏的牙齒根據咀嚼功能的不同,分出了切牙、尖牙等。 C.駱駝的體重比馬的體重大不了一倍,腳掌面積卻是馬蹄的三倍。 D.大象長有兩個大耳朵,即可以發揮聽覺功能,還可用於散熱。

6、一個物體放在斜面上,請用力的示意圖畫出物體受到的重力和斜面受到的壓力。

五、作業:課後練習

1、

2、

3、4

駐馬店實驗優質課評選

《9.1壓強》教學設計

遂平縣槐樹鄉中

二0一四年五月

《壓強》教學設計14

新課標新理念新課堂

——《壓強》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本章是國中物理力學內容的重點知識,而壓強概念又是本章知識結構的核心,也是生產生活中應用十分廣泛的一個概念,也是學生以後學習液體壓強、大氣壓、浮力知識的基礎。這一節內容着重學習的是固體的壓強,它是在學習了力及力的三要素、力的作用效果、重力、摩擦力的基礎上編排的,是國中物理教學中有關力學知識的一次較大的綜合。此外,壓力、壓強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生產技術有着密切的聯繫,本節教材從生活場景走進物理學習,又從物理學習走進社會應用,體現了物理與生活、社會的密切聯繫。

學情分析

在本節學習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力學的基礎知識,並學習了兩個重要的力,即重力和摩擦力,這些知識都是本節學習的認知基礎;控制變量、比值定義、對比、歸納等學習方法,在以前的學習中已有所涉及,這為本節課的探究學習提供了方法基礎。另外,國中學生有一定的觀察能力,也具備了較強的獨立思維能力,但抽象思維能力尚未成熟,對於本節內容所學習的壓力,已有了壓力大、作用效果明顯的思維定勢和壓力總等於重力的誤區,這也是本節課要解決的難點所在。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理解壓強的概念。

2、理解壓力的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關。

3、知道壓強公式中各個物理量的名稱、單位及符號且能用壓強公式進行簡單計算。

4、瞭解壓強的增大和減小的主要方法。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採用控制變量法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引導學生經歷科學探究的完整過程,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信息處理和分析能力。

2、在壓強概念的學習中,學習運用比值定義法和類比法。

3、瞭解改變壓強的實際意義和基本方法,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引導學生經歷觀察、實驗以及探究等學習活動,培養學生利用日常用品探索自然現象和自然規律的興趣,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和創新意識,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

教學重點:壓強的概念和壓強的公式。教學難點:影響壓強的因素。教法學法:

教法:啟發、講解與討論相結合。

學法:控制變量法、比值定義法、類比法、對比法、分類法、歸納法。教具學具:多媒體、海綿塊、鉛筆、啤酒瓶、水、燒杯。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課件動畫播放:冬天的北方,漫天雪花飄飄,大地披上了銀裝。想像一下,如果你在厚厚的積雪中行走,會出現什麼情況?

生甲:腳會陷到雪裏,舉步維艱。

課件動畫播放:小聰陷到雪地裏。

師:怎麼辦呢?有什麼好辦法可以讓小聰在雪地裏自由行走?

生乙:穿上滑雪板

課件動畫播放:小聰的'朋友穿上滑雪板在雪地裏自由行走、滑行。

小實驗:讓學生用食指和大拇指輕輕夾着一端削尖的鉛筆,兩個手指的感受有什麼不同?

生甲:食指感覺有點疼,且肌肉凹得深;拇指不覺得疼,肌肉凹得淺。

師:你實驗做得很認真,觀察得很仔細。

以上現象都是由壓力產生的與壓力的作用效果有關。這節課我們就來認識壓力,研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什麼叫壓強等。

二、新課教學:1.壓力

師:請同學們大膽説出自己的問題或想法。生甲:人走過雪地為什麼會留下腳印?生乙:人在雪地上,對雪地的壓力差不多,為什麼一個人陷了下去,而另一個沒陷下去?生丙:筆尖和筆帽扎手時的感覺為什麼會不一樣?生乙:我認為上面的那些現象都是力作用的結果。

師:請同學們分析,人站在地面上、板擦或粉筆盒放在水平的桌面上時,人對地或粉筆盒對桌面的作用力的情況。

生甲:人站在水平地面上,對地面有一個向下的作用力,板擦或粉筆盒放在水平桌面上時對桌面也有向下的作用力,作用力的大小應等於物體的重力。

師:當我們要將釘子釘入牆面或將一枚圖釘按在牆上(也可請一名同學演示,感覺)時,釘子對牆面的作用力的情況又是怎樣的呢?生:按圖釘或釘釘子的時候,釘對牆面有垂直於牆面的作用力。

師:同學們剛才談到的幾種力的情況,它們有共同的地方嗎?生:不論是對地面、桌面的力還是對牆面的力,它們都是垂直作用在接觸面上的。作用點在地面或牆面(接觸面)上。

師:我們把這種垂直作用在物體表面上的力叫壓力。

課件播放:靜止在斜面上或從斜面滑下的物體。

師:請同學們分析物體對斜面的壓力。

生:物體對斜面的壓力垂直作用在斜面上。

總結:通過分析,學生應明確,有些壓力是由於重力的作用產生的,但大小並不一定都等於重力,只有放在水平面上的物體對支持面的壓力大小才等於重力。在很多情況下壓力和重力無關,壓力不是重力。

師:壓力的作用效果跟什麼因素有關呢?怎樣比較壓力的作用效果呢?生甲:力越大產生效果越明顯,因此壓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大小有關。生乙:用筆尖和筆帽扎手時,用的力差不多大,可用筆尖扎得很痛,而筆帽則沒有什麼感覺,説明壓力的作用效果與接觸面積有關。

生丙: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的大小和接觸面積可能都有關係。生甲:壓力的作用效果可以通過比較壓力作用下物體的凹陷程度的大小。

師:研究物理問題最好的方法就是實驗。同學們的猜想是否正確,大家可以通過實驗來驗證,如何利用桌面上的器材做實驗?同學們分組活動,教師巡視並參與學生們的活動,最後進行交流。

生甲:我們組是利用控制變量法來研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大小和受力面積大小的關係。將啤酒瓶放在海綿上,受力面積一定,通過在瓶子中加水來改變瓶子對海綿的壓力,從海綿的凹陷程度的大小可以反映壓力的作用效果的大小,得出壓力作用效果與壓力大小的關係。

生乙:我們將瓶蓋蓋緊,保持瓶子對海綿的壓力不變,通過倒放和正放來改變瓶子對海綿的受力面積,從海綿的凹陷程度大小可以反映壓力作用效果的大小,得出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受力面積大小的關係。

總結: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的大小和接觸面積的大小都有關係。 2.壓強

師:設疑:怎樣方便地比較壓力的作用效果的大小呢?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的大小和接觸面積的大小都有關係,要比較壓力的作用效果,就要取相同的面積上受到的壓力來進行比較。我們可以利用“類比法”(與如何比較物體運動快慢?——速度)及“比值定義法”等得出壓強的概念。

師:物體在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叫做壓強。生:可以説壓力越大,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教師歸納:(1)壓強的定義:物體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叫做壓強。(2)壓強的計算公式:P=F/S教師説明,在國際單位制中,力的單位是牛頓(N),面積的單位是平方米(m2)。由公式確定壓強的單位就是牛頓每平方米(N/m2)。人們給壓強規定了一個專門的單位叫帕斯卡,簡稱帕(Pa)。

師:任何物體能夠承受的壓強都有一定的限度,超過這個限度,物體就會被損壞。因此在生產生活中,有時需要增大壓強,有時又需要減小壓強。如何改變壓強的大小呢?師:請同學們看教材P40的圖。討論人們是要增大壓強還是要減小壓強,用的是什麼辦法?課件展示圖片。

生:常用的刀和剪都有一個很薄的刃,這是為了增大壓強。

生:不論是釘子還是大頭針、圖釘做得很尖,這也是為了增大壓強。

生:載重的大卡車上裝有許多很大的輪子,滑雪者的滑板做得又寬又長,這些都是為了減小壓強。

師:請同學們從舉出的這些例子中,歸納出改變壓強的方法有哪些?生:壓力一定的情況下,可以通過改變受力面積的大小改變壓強;受力面積一定時,用改變壓力的大小改變壓強。

教師歸納:可從壓強公式P=F/S分析:

F一定時,S增大,P減小;S減小,P增大。 S一定時,F增大,P增大;F減小,P減小。

三、作業課本P41

板書設計

9.1壓強

壓強

1、定義:物體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叫壓強。

2、公式:P=F/S

3、單位:帕(Pa) 1牛頓/平方米=1帕斯卡

4、增大和減小壓強的方法教學反思:

在教學過程中,我自始至終讓學生利用隨手可得的材料,親自觀察和實驗,經過分析歸納出物理概念,把學習和探索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這無疑使學生的觀察能力、探索能力、實驗能力等智能因素得到發展,有利於學生加深理解物理概念和規律。由於課堂教學時間較緊,對壓強計算花時較少,對壓力和壓強概念的類比還比較初步,這些只能在以後的教學中給予加強。

《壓強》教學設計15

壓強教學設計

課型:新授課

主備:李煜平(第一課時)

審核:八年級物理備課組

教材分析:本節的教學內容是圍繞壓強概念進行的而壓強概念又是本章知識結構的核心,也是生活生產中應用十分廣泛的一個概念。在學生解釋一些自然現象中經常用到,也是學生以後學習液體壓強、大氣壓、浮力知識的基礎。因此這節課的學習充分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的新課標理念,體現以探究式學習方式和合作學習方式。在教學過程中貫徹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理念。

另外學生之前沒有接觸過壓力的概念,雖然知道存在壓力,但對壓力的理解不夠,作為壓力的學習也是本節課的主要內容之一。而本節課中的重中之重為壓強的概念,這是國中學生第一次接觸比值式的概念(之前的密度是個性質概念),

教學目標分析

1、知識與技能

(1)瞭解壓強的概念。理解什麼是壓力,什麼是物體的受力面積。(2)理解壓強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3)瞭解壓強公式中各個物理量的名稱、單位及符號,知道壓強單位的物理意義和由來。

(4)瞭解壓強的增大與減小的主要方法。

2、過程與方法(1)觀察生活中各種跟壓強有關的現象,瞭解對比是提高物理思維的基本方法。(2)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跟什麼因素有關?經歷探究的主要環節,通過探究實驗,觀察實驗現象、採集的實驗數據,獲得對壓強比較深入的瞭解,初步學習使用控制變量法。

(3)解讀課本圖,瞭解壓強存在於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的廣泛性。

(4)解讀課本圖的內容,瞭解改變壓強的實際意義,瞭解改變壓強大小的基本方法。

(5)通過實際動手,實踐如何改變壓強。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經歷觀察、實驗以及探究等學習活動,培養學生尊重客觀事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2)通過親身的體驗和感悟,使學生獲得對壓強、浮力基本知識理解的感悟認識,為深入理解和應用這些知識打基礎。

(3)通過探究性物理學習活動,使學生獲得成功的愉悦,培養學生對參與物理學習活動的興趣,提高學習的自信心。

(4)感悟科學是人類創造發明的基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4、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建立並理解壓強的概念。難點:(1)壓力的作圖(實際上是對壓力的三要素的考核)。

(2)壓強的概念理解(不明白比值法定義壓強)及相關的計算。

教學用具:釘板、砝碼、石粉、鉛筆、海棉、橡皮泥、鐵釘等

前置作業:

用你手上的`筆去掉筆帽用兩隻手指壓住筆的兩端,然後將你感受的東西寫下來,再試試大力壓住和小的力壓有什麼不同。

教學過程:

第一節:(主要學習壓力,以及知道壓力作用效果與什麼有關,提出壓強的概念。)教學過程:

學習活動一:創設情景,引起興趣(2min)

教師演示:坐(站)釘凳。提出問題:為什麼會沒事?引起學生興趣。

學習活動二:感受壓強的不同。

學生活動:

用手指夾住筆的兩頭,小力擠壓,説説兩隻手指的疼痛感受是否相同,另外如果加大力量會怎麼樣。(提出問題)

提出問題:

1.兩隻手指的感受有什麼不同?

2.兩隻手指受到的壓力大小是否相同?為什麼?

3.用力大些,會有什麼感覺。

學習活動三:通過實驗,理解壓強。

演示實驗:

1.準備裝釘的木板(一面只有三根釘,另一面佈滿釘),用佈滿釘的那面壓水球,觀察水球。

2.用三根釘的那一面壓水球,觀察水球。

思考問題:

1.兩次實驗中,木板質量相同,對水球的壓力____。(選填“相同”、“不相同”。

2.假設木板和釘子1.5N,木板壓在水球上的時候,木板對水球的壓力是___N。

3.第一次放置方式,假設有30根釘與水球接觸,平均每根釘子對水球的壓力為____N。

4.第二次放置方式,有3根釘與水球接觸,平均每根釘子對水球的壓力為____N。

5.通過上面的分析,你知道為什麼用多釘那面壓水球,水球沒有破?

操作與要求:

1.學生先觀察實驗,再獨立完成問題,

2.學生互相交流並展示。其他同學記錄不同並質疑與補充。 3.教師總結,得出壓強概念。單位面積上受到壓力的大小。

任何物體所能承受的壓強都有一定的限度,超過這個限度,物體就會被損壞。

學習活動四:猜想壓強大小與什麼有關。

活動要求:

1.學生進行猜想,並提出猜想的依據。 2.學生展示。 3.教師補充。

學習活動五:利用壓強知識解決問題

播放《南極大冒險》片段,學生邊看邊思考哪些現象與壓強有關。

學習活動六:課堂練習並解釋坐釘凳問題。(略)

學習活動七:課堂小結。

學生回顧本節課內容,並請同學説説這節課學到的知識。

(第一節完後佈置關於畫壓力示意圖和實驗相關的作業)

標籤: 壓強 教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sheji/v5d6k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