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設計 >

壓強教學設計15篇

壓強教學設計15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化規劃教學系統的過程。一份好的教學設計是什麼樣子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壓強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壓強教學設計15篇

壓強教學設計1

《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指出:“科學探究既是學生的學習目標,又是重要的教學方式之一。將科學探究列入內容標準,旨在將學習重心從過分強調知識的傳承和積累向知識的探究過程轉化,從學生被動接受知識向主動獲取知識轉化,從而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敢於創新的探索精神。讓學生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學習科學的探究方法,領悟科學的思想和精神。”可見,探究性教學應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探究能力和實踐能力,作為教學目標的取向之一;把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和價值觀、實踐操作、解決生活中與物理學相關的實際問題的能力作為教學的重點。探究性教學的教學設計應主要圍繞學生的學習策略和學習環境這兩方面來展開、本文僅就現行的國中教科書《物理》(第一冊)第十一章中的“大氣的壓強”一節的教學設計,淺析探究性教學設計中學習策略和學習環境的有關問題。

1.設置發現問題的學習環境

觀察1 將一干燥的玻璃瓶放在酒精燈上均勻加熱一段時間,用一插有長細玻璃管的橡膠塞把玻璃瓶的瓶口塞緊,並倒插入盛水的玻璃槽中,這時玻璃管中的“水往高處走”,如圖1所示。

觀察2 在一玻璃杯中裝滿水,用一蓋玻片將其蓋住,手壓住蓋玻片,將玻璃杯口向下倒置,放開手後蓋玻片並不掉下,如圖2所示。

觀察3 把一個內徑比手指肚稍小一點的玻璃管或飲料吸管插入水中,直到全部被水淹沒。用手指堵住管子的一端並將其從水中取出,水依然保留在管中,只有當手指鬆開被堵塞的管口,水才會流出來,如圖3所示。

現象的觀察主要是為學生正確理解“大氣具有壓強”提供感性認識,引起學生注意,也就是為他們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提供一種學習環境。同時,這一環境也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激發了他們學習物理的良好慾望。

2.引導學生思考。促使學生現有概念向科學發展

物理概念的學習是物理學習的基礎,只有讓學生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才能真正掌握物理概念。科學概念的形成需要有一個構建已有事實的邏輯數學結構的過程,因此,教師還應引導學生做出玻璃管中水、蓋玻璃片的受力示意圖,進一步明確大氣壓的存在,這是把原始問題抽象成物理(或數學邏輯結構)模型,也是解決物理問題的關鍵。

3.從現象的分析與印證,促進學生現有概念向科學概念的轉化,培養思維能力和良好的思維習慣

現象的觀察與分析為學生建立了“大氣壓”的概念,但是,概念的正確與否卻需要有實驗的驗證。有步驟地進行實驗,不但增強了學生的體驗機會,更重要的是為學生概念的形成提供幫助。這時教師可以在組織學生在認真分析前面三個演示實驗的基礎上,列舉出與大氣壓強有關的自然現象或物理現象,並演示給學生看,或者説,讓學生親自參與到實驗中來。

教師也可利用物理學史中關於人類對大氣壓強的認識,幫助學生構建具有抽象意義上的“大氣的壓強”。如馬德堡半球實驗:德國物理學家奧托?格里克利用自己發明的抽氣機把兩個直徑只有26.4釐米的鐵球抽成真空。然後用8匹馬來對拉,卻怎麼也拉不開兩個鐵球,可見大氣壓強有多大。

壓強教學設計2

情景引入,趣味感知“快去救人,有人掉冰窟裏了”

這是去年冬天發生在泰安市東郊某冰凍河面上人們勇救落水兒童的場面:只見見義勇為者在冰面上平放一長木板,然後走上木板去接近落水兒童並把他拉了上來。作為知情者,我們即佩服救人者見義勇為的豪邁,同時也驚歎救人者出奇制勝的智慧。試問一下:為什麼大人站在長木板上就不會踩破冰面呢?

潛能開發,自主探索壓力

A

B

CA圖:壓路機對地面的作用力垂直壓向地面將地面壓平B圖:運動員對跳板的壓力垂直於跳板使跳板向下彎曲C圖:圖釘對牆壁的作用力垂直壓向牆壁將牆壁壓出小孔

觀察上面三幅圖可知,壓力是指__,它的作用效果是__,它的大小一定等於重力嗎?__

壓力的作用效果:

做一做:兩個手指用力夾住削尖一端的鉛筆一回兒後,觀察兩個手指肌肉的凹陷程度。討論後回答:當壓力相同時,受力面積__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讓我們共同做一個實驗來證明一下:

1 如圖所示:把兩塊或一塊磚分別按圖A、B、C三种放法放在裝有沙子的容器中,看一看哪種情況壓力的作用效果大(沙子的凹陷程度明顯)?

試回答:(1)圖A和圖C説明:當壓力相同時,受力面積越__,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

(2)圖A和圖B説明:當受力面積相同時,壓力越__,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

三、壓強:

為了表示壓力與受力面積都不相同時壓力的作用效果,我們可以用壓力與受力面積的比值來表示壓力的作用效果,物理學中把它稱為壓強,用P表示。單位帕斯卡,符號Pa。

壓強=壓力/受力面積P=F/S

猜一下:一粒西瓜子平放時對桌面的壓強大約是__,一塊磚平放時對地面的壓強大約是__,一箇中學生站在地面上時對地面的壓強大約是__。

試回答:大人們站在木板上為什麼就不容易踩破冰面呢?增大和減小壓強的方法

分析一下:以下情景中,需要增大壓強的是__,需要減小壓強的是__。1、切菜刀切菜2、背書包3、打孔器打孔4、用針縫衣服

5、蓋房時先築起比牆厚的地基6、縫衣服時用頂針7、用扁擔挑東西

想一想:以上事例中,增大壓強的方法是____,減小壓強的方法是____。動動腦:在日常生活與生產中,你還能想出哪些地方需要增大或減小固體壓強的呢?素質提升,分層訓練

如圖所示,斧頭的刃越鋒利,越容易劈開木頭,這是因為在壓力一定的情況下,減小了__從而增大了__的緣故。

如圖所示,將實驗用的“小桌”放入沙盤中,觀察陷入沙中的深度,比較圖a與圖b的情況可知,壓力的作用效果與__有關。

如圖所示,採用減少受力面積的方法增大壓強的事例是()

2

A、切刀要磨的鋒利B、書包用寬的揹帶

C、拖拉機用履帶與地面接觸D、鐵軌鋪在路枕上

4、被譽為“沙漠之舟”的駱駝站在水平砂地上,它的質量為400千克,每隻腳掌的面積為0.02平方米,問:

(1)駱駝對砂地的壓力為多大?(2)駱駝對砂地的壓強為多大?拓展視野,主動閲讀魔術師睡釘牀不受傷的道理

我們聽到或看到過魔術師躺在佈滿鐵釘的牀上而毫髮無損的現象,這是什麼道理呢?讓我們來揭開睡釘牀的謎底吧。當魔術師睡在釘牀上時,他的背與所有釘子的接觸面積的總和,可能與你睡在一般牀上時身體與牀的接觸面積差不多。這就是他不會受到傷害的原因。

魔術師躺在一顆釘子上,肯定要受傷,釘子多了,接觸面積增大,壓強就減小了。不過,他在向釘牀躺下及從釘牀上起身時,應當非常小心!你可千萬不要模仿。由此我們也可以知道:魔術是有科學道理支撐的,並非特異功能。

3

壓強教學設計3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壓強是教科版物理八年級下冊第九章第一節的內容,壓強是生產生活中應用廣泛的一個概念,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繫緊密。壓強是力學中的重要內容,學生對與壓強相關的物理現象較為熟悉,但壓強的概念學生還比較陌生。本節教材主要建立在學生學習了力的初步知識基礎上,和學習了物體運動狀態的改變和力的關係後對力的另一類作用效果的具體分析。壓強是全章的基礎,也是學生學好液體壓強和大氣壓強的重要保證。因此,搞好壓強的教學是抓好本章教學的關鍵。

2. 教學目標:

依據新課程標準、教材內容和學生學習的實際知識水平,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1)知識與技能

①知道壓力及其作用效果的影響因素。

②理解壓強的概念、公式和單位;能應用壓強公式進行有關計算,解釋簡單現象和解決簡單問題。

③知道壓強增大和減小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

經歷探究的主要環節,通過探究實驗,觀察實驗現象採集實驗數據,獲得對壓強比較深入的瞭解。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探究性物理學習,使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悦,激發學生樂於探索、勇於探究物理的興趣,增強學習自信心和積極性。

3.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壓強的概念。

壓強的概念統領全章、貫穿全章,因此壓強的概念是本節的重點。

教學難點:壓強概念的建立。

國中學生抽象思維能力不強,如何通過概括實驗結論得出壓強概念是本節的難點。

教學關鍵:實驗的成功是突破難點的關鍵。

探究影響壓力效果的因素,不僅加深了學生對壓強概念的理解,而且增強了學生科學探究的能力,所以做好感受壓力效果的實驗就顯得特別重要。

4.教學媒體:圖片及多媒體課件。

二、學情分析:

由於八年級學生具備了初步的科學探究能力,具有較強的科學探究意識,學生完全可以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影響壓力作用效果因素的探究,絕大多數學生能從教師設置的問題情境中發現問題,會對獲得的信息用科學的方法進行處理。

三、教法

為了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在教學中靈活地運用了情景法、合作探究法、啟發引導法和多媒體輔助法等多種方法,並且能按照新課標倡導的探究型課堂教學模式,設計出結合學生實際的切實可行的教學活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四、學法

根據以上教法及學生年齡特點,採用的學法主要有觀察法、合作探究法、討論交流法、自學法等。教學中不但要注重學生知識的獲得,更要注重知識的獲得過程。在具體的探究活動中,通過學生自己體驗,分析歸納,獲得對壓強概念的深入理解。

五、設計理念

本節設計總體思路是從有關壓強的生活情景引入壓強課題,通過學生分組實驗探究,感受壓力的效果,自然形成壓強概念,並用所學壓強知識解釋生活中有關壓強應用。充分體現課程標準“注重科學探究,提倡學習方式多樣化”,突出新課程“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理念。

六、教學準備

1、教學媒體準備:多媒體硬件和相關課件準備

採用多媒體作為教學的輔助,使教學聲圖並茂視聽並舉,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引起學生的無意注意,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2、實驗器材準備:海棉、橡皮泥、肥皂、氣球、磚兩塊、一隻削好的鉛筆、廢舊玻璃輸液瓶、水等。(盆盆罐罐當器材,拼拼湊湊做實驗 、讓土器材成為實驗教學的生力軍)

七、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設疑激趣

拿出一海綿,把瓶子放在其上面,用力向下壓,提問:這説明力的作用效果是什麼?

投影展示圖片:步行人和滑雪者對地面的壓力差不多,但步行人去深陷入雪中,可滑雪者卻陷入不多,兩者產生的效果不同,壓力作用效果為什麼差別這麼大?壓力作用的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呢?

回顧:瓶子放在海綿上使物體發生形變,力還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觀察圖片,並引發對此現象的思考。

二、認識壓力

演示小實驗:

向下按海綿;將鋼尺一端搭在講桌上,另一端懸空,向下壓懸空部分,讓學生觀察形變,描述力的方向。

學生觀察現象,初步理解壓力的概念。

總結:例子中的物體都受到了壓力。壓力是垂直作用在物體表面上的力。

三、認識壓強

1.探究主題的引入

教師提出問題:

壓力的作用效果可能與哪些因素有關?

針對教師的設問積極猜想:可能與施加的壓力有關;與接觸物體的大小、形狀有關等等。

抓住學生猜想中含有科學成分的部分,給予引導,逐步逼近主題。

壓強教學設計4

壓強

馬畈中學李志能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理解壓強的概念;理解壓強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能夠用壓強公式進行簡單的計;

·瞭解增大和減小壓強的主要方法。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生活中的壓強現象,理解壓強的概念;

·通過探究影響壓強大小的因素掌握壓強的定義和公式,掌握控制變量法;

·通過經歷探究的主要環節,培養學生提問、猜想、實驗和分析數據、總結概括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經歷觀察、實驗以及探究等學習活動,培養學生尊重客觀事實、善於觀察生活等科學技能和科學素養。

【教學重點】探究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理解壓強的概念。

【教學難點】通過探究實驗,學習下定義的科學方法。

【教法學法】對於壓強的概念的引入採用教師啟發式教學;對於壓強的影響因素和定義採用探究式教學;對於壓強的計算採用講授法及講練結合的方法;對於增大和減小壓強採用自主學習的方式。

【教具準備】

鉛筆,海綿,壓力小桌,砝碼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1.觀察圖片並欣賞音樂《腳印》

1

師:用物理的語言描述這些事例,找出這些事例中所包含的共同特徵。(學生思考回答,教師引導提出:相同之處,都有壓力產生,都產生了作用效果)

師:請同學們分析這些現象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學生思考回答,教師引導提出:不同之處,壓力的作用效果、力的大小、受力面積等不同)2.動手體驗

如圖,兩手指受壓時的形變和感覺有什麼不同?用力後又有何變化?

師:誰能夠根據這些現象提出一個可探究的問題嗎?(學生思考回答,教師引導提出:壓力的作用效果跟什麼因素有關?)

二、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跟壓力大小及受力面積的關係

1.猜想:壓力的作用效果和哪些因素有關呢?請説出你的理由。

2.設計實驗:

師:如何顯示壓力的作用效果?如何控制和改變壓力、受力面積等變量?

3.學生分組實驗教師巡視指導

4.小組展示

5.師總結:壓力的作用效果跟壓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積有關,我們物理學中用壓強表示壓力的作用效果。板書:壓強:表示壓力的作用效果。

三、壓強及壓強的計算

當壓力大小和受力面積大小都不同時怎樣比較壓力的作用效果呢?

生:討論並回答。(教師提示:我們是如何比較物體速度的?)

師:總結比較壓強大小時即不能夠只比較壓力,也不能夠只比較受力面積,應比較單位面積上的壓力最方便,所以我們用單位面積受到的壓力錶示壓強。

板書:物體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叫做壓強

(説明:採用啟發引導的方式進行教學,讓學生體會下定義的研究方法。)

例題:計算芭蕾舞演員和大象對水平地面的壓強

四、怎樣增大或減小壓強

通過問題和實例讓學生總結增大或減小壓強的方法

師: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需要增大或減小壓強?我們分別採用了什麼方法?(小組交流討論後回答)

五、當堂練習

1.冬天北方的河面結冰,某同學在結冰的河面上行走時突然發現冰面即將破裂,他應採取的措施是(

A.原處站立不動B.立即改成單腳站立

C.趕快向河岸跑D.就地伏下並向岸邊爬行

2.放在水平地面上的一個立方體的重力為8×103N,底面積為0.4m2,它對地面的壓強是___________Pa,若沿豎直方向切去一半,則剩餘部分對地面的壓強是___________Pa.

3.質量為100kg,底面積為2m2的木箱放在水平地面上,則地面受到的壓強是___________Pa,若把木箱放在面積為1 m2的桌面上,桌面全部被箱子蓋住,桌面受到的壓強是___________Pa.

4.某工廠要建造一個煙囱,設計總重是2×108N,地面所能承受的最大壓強是5×106Pa,則煙囱的基礎面積至少是___________m2。

六、小結:(1)本節課你學到了什麼?(2)我們主要採取了幾種研究問題的方法?(3)在研究問題時,採取了幾種思維程序?

壓強教學設計5

教學思想

1.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

自然界的神奇現象震撼人心,生活中的物理現象妙趣橫生,本節課,是留在沙灘上的腳印和捏筆時手指的不同感覺將學生帶進了壓強的學習之中,讓學生從身邊熟悉的生活現象出發,去探究並認識物理規律,這大大增加了學生學習物理的樂趣和積極性。在學生探究出了壓力作用效果跟壓力和受力面積的關係後,讓學生在課堂上嘗試按圖釘的生活體驗,使學生對生活中增大壓強和減小壓強的意義有了深刻的感知。這時利用課件展現八組學生倍感親切的生活場景,讓學生分類,並從中找出增大壓強或減小壓強的途徑,這些會使學生感到物理不是抽象而枯燥的,而是那麼的生機勃勃、趣味盎然。在課後,又引導學生通過採訪、調查、網絡查詢等多種途徑,收集相關信息,運用本學所學知識分析“國道不堪重負”的原因,並結合社會實際,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這培養了學生熱愛科學、關心社會的意識和利用正確的價值觀處理社會問題的能力。

2.自由開放,自主探究

蘇霍姆林斯基説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本節課,在設計實驗驗證猜想的環節中,打破了傳統實驗教學“照單抓藥”的模式,充分發揮學生的創新思維,給學生提供廣闊的自主探索發現的空間,表現在:一鼓勵學生自主選擇器材,甚至從身邊找一些代用品來完成實驗;二對同一探究問題,探討出多種實驗方案,擺脱了對教師和教材的依賴。探究的過程既是暴露學生各種疑問、困難、障礙和矛盾的過程,又是展示學生的聰明才智、獨特個性、創新成果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解放學生的雙眼去觀察,解放學生的雙手去實驗,解放學生的大腦去思考,解放學生的嘴巴去交流,使他們可以無拘無束地盡情發揮,充分感受科學探究的樂趣,領略探究過程的美好與和諧,體驗探究問題成功時的喜悦,呈現出一種開放的、自主的學習格局,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3.授之以漁,終身受用

古人云:“授人以魚,供一飯之需,教人以漁,則終身受用無窮”。在本節課學生經歷了“提出問題、猜想假設、設計實驗、進行實驗、分析論證、評估交流”這一較為完整的探究過程,弄清了原來未知的知識──壓力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關,這與科學家的創新發明在本質上並沒什麼兩樣。在引導學生體驗探究過程的同時,還對學生滲透求知方法的教育,正是控制變量、比值定義、類比、對比、分類、歸納等方法幫助學生丟掉“枴杖”,主動地參與到知識獲取過程中去,這些方法將成為學生終身受用的寶貴財富。

教材分析

壓強是自然科學的重要概念,在科學技術和生產中都經常用到。這一節內容着重學習的是固體的壓強,它是在學習了力及力的三要素、力的作用效果、重力、摩擦力的基礎上編排的,是國中物理教學中有關力學知識的一次較大的綜合。在本節教學內容中,“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跟哪此因素有關”,是學生培養能力、提高素質的主要載體,“什麼叫壓強”是本節的主要知識點,“怎樣增大和減小壓強”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壓強的概念,瞭解壓強的應用。此外,壓力、壓強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生產技術有着密切的聯繫,本節教材從生活場景走進物理學習,又從物理學習走進社會應用,體現了物理與生活、社會的密切聯繫。

學情分析

在本節學習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力學的基礎知識,並學習了兩個重要的力,即重力和摩擦力,這些知識都是本節學習的認知基礎;控制變量、比值定義、對比、歸納等學習方法,在以前的學習中已有所涉及,這為本節課的探究學習提供了方法基礎。另外,國中學生有一定的觀察能力,也具備了較強的獨立思維能力,但抽象思維能力尚未成熟,對於本節內容所學習的壓力,已有了壓力大作用效果明顯的思維定勢和壓力總等於重力的誤區,這也是本節課要解決的難點所在。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瞭解壓強的概念,理解什麼是壓力,什麼是物體的受力面積。

(2)理解壓強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

(3)瞭解壓強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名稱、單位及符號,知道壓強單位的物理意義和由來。

(4)瞭解增大和減小壓強的主要方法。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利用控制變量法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引導學生經歷科學探究的完整過程,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信息處理和分析能力。

(2)在壓強概念的學習中,學習運用比值定義法和類比法。

(3)瞭解改變壓強的實際意義和基本方法,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引導學生經歷觀察、實驗以及探究等學習活動,培養學生利用日常用品探索自然現象和自然規律的興趣,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和創新意識,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

(2)通過生活、物理、社會的密切聯繫,培養學生勇於探索生活中的物理學原理的精神和將物理知識應用於社會活動的意識。

重點難點

1.重點:壓強大小決定因素及其概念的理解。

2.難點:壓力與受力面積的正確理解及壓強在生活中的應用。

教法學法

教法:啟發談話與討論相結合。

學法:控制變量法、比值定義法、類比法、對比法、分類法、歸納法。

教具學具

教師用:多媒體課件。

學生用:圓珠筆、壓力小桌、砝碼、鈎碼、木板、木條、麪粉、細砂、海綿、橡皮泥、鐵釘、杯子、磚頭、紙盒、圖釘、木塊及周邊其它物品。

教學過程

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創設情景提出問題

播放一段風光片:金色的海濱,鬆軟的沙灘,人們的身後是一串串大小不等、深淺不同的腳印。

讓學生同時捏住圓珠筆的筆尖和筆帽,認真體驗手的感覺。

3.鼓勵學生從看到的、感覺到的現象中,提出自己想知道的問題。

通過觀察和體驗,提出自己想知道的問題,如

問題一:沙灘上為什麼會留下腳印?

問題二:腳印的深淺為什麼不同?

問題三:捏住筆時,手為什麼會感到疼痛?

問題四:為什麼捏筆尖的手感覺更疼一些?

……

之所以創設這樣的教學情景,一是幫助學生消除壓力都是由重力產生的、大小總等於重力的誤區;二是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感受壓力的存在與作用效果的不同;三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自主探究解決問題

1.解決初步問題

引導學生根據生活經驗及知識儲備,初步解決上述問題。

2.明確探究課題:

教師引導:既然上述現象都是由於壓力在物體上產生的效果不同引起的,那麼現在,你最想了解的問題是什麼?

3.猜想假設

引導學生根據問題情境或生活經驗進行猜想。

4.設計實驗

引導學生回顧“探究滑動摩擦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確定實驗方法:控制變量法。

5.進行實驗

巡迴指導,鼓勵學生從課桌上已備的器材或身邊的一些物品中自主選擇器材,來驗證猜想。

6.分析論證

引導學生對實驗現象進行分析。

7.交流評估

鼓勵各小組展示各自的實驗方案,並對自己及他人的實驗提出評估意見。

8.教師小結

表揚各小組的創新設計,提出改進意見或期望,並板書實驗結論。

經討論交流,使學生認識到沙灘上留下腳印是因為沙灘受到人的壓力,手感到疼是因為手受到了筆的壓力,而腳印的深淺不同,手的疼痛感覺不同,都是由於壓力在物體上產生的效果不同。

提出探究課題:壓力作用的效果跟哪些因素有關?

大膽猜想並交流

經討論,明確實驗方案:讓受力面積一定,研究壓力作用效果與壓力大小的關係;讓壓力一定,研究壓力作用效果與受力面積的關係。

相互切磋,合理分工,共同實驗,研究發現。

分析歸納,得出結論。

各小組邊演示邊講解, 相互交流、取長補短。

傾聽、感悟。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這裏不需對壓力下定義。

層層引導、步步深入,學生從自己的求知願望出發提出了探究課題,必能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

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授之以漁”,注重對學生進行方法指導

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體驗“瓶瓶罐罐當儀器,拼拼湊湊做實驗”的樂趣。

培養學生的歸納分析能力

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及語言表達能力。

使學生充分體驗成功的喜悦。

温故、知新

建立

概念

1.圍繞實驗結論,引導學生思考:當物體表面受到的壓力和受力面積均不同,將如何比較壓力的作用效果?

2.引出壓強的概念:

3.利用課件將速度的概念與壓強概念進行對比,運用類比的方法找出壓強的公式和單位。

4.簡介帕斯卡在力學方面的突出貢獻。

5.例題應用

課件出示課本例題,巡迴指導,及時反饋

小組討論,尋找方法:比較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

理解基礎上記憶。

思考並回答。

傾聽並感悟。

學生獨立解答。

由淺入深,使學生逐步建立壓強的概念。

滲透類比及比值定義的學習方法。

激發學生對科學家的崇敬和熱愛之情。

加深對壓強概念的理解。

學以致用指導生活

1.引導學生將桌上的圖釘按入木塊,體驗後,提出問題:你希望釘尖對木塊的壓強大些還是小些?希望釘帽對手的壓強大些還是小些?

2.課件展示8組生活圖片,引導學生分析:

(1)哪些生活場景需增大壓強?人們通常用哪些方法增加壓強?(2)哪些生活場景需減小壓強?人們通常用哪些方法減小壓強?

3.小遊戲:全體立正,如何迅速增大你對地面的壓強?

認真體驗並交流

學生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進行分類和歸納。

有的`迅速改為單腿站立,有的腳尖踮地,有的迅速抱起桌上的書、書包等物品……

使學生對生活中增大壓強和減小壓強的意義有了深刻的感知

充分體現了物理知識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培養學生熱愛科學、熱愛生活的情感。

既考查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又很好的調節了課堂氣氛。

暢談收穫系統昇華

引導學生回顧本節課的學習過程,從知識與技能的獲取、過程與方法的體驗、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提升三方面暢談自己的收穫和體會。

一起交流,互相促進,共同提高。

強化過程與方法的體驗,促進情感的提升。

課後延伸思維拓展

課件展示汽車超載、國道破壞的視頻資料,引導學生課後通過採訪、調查、網絡查詢等多種途徑,收集相關數據和信息,分析道路破壞的原因,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措施,以“國道不堪重負”(或其他)為題,寫一篇科學小論文。

培養學生獲取和處理信息的能力,體現“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理念。

板書設計

第一節 壓強

一、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

壓力一定,受力面積越小

受力面積一定,壓力越大

三、增大壓強:F大或S小

減小壓強:F小或S大

二、壓強

定義: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1Pa=1N/m2

壓強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液體壓強的產生。

2、理解液體內部壓強的規律。

(2)過程與方法

經歷探究液體壓強的特點的實驗過程,認識液體壓強與液體深度和密度的關係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觀察實驗能力。

教學重點:

液體內部壓強的特點液體壓強的大小連通器原理

教學難點:

液體壓強產生的原因

連通器裏裝同種液體各液麪靜止時相平的原理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教師演示實驗:(使用希沃功能的手機同屏功能,展示錄製的實驗)

通過導管從四樓向一樓的壓得很扁的水瓶注水,觀察瓶的變化。(組織學生討論)説明:水對容器底,容器壁有壓強。拓展:水柱很深,高達10米,產生的壓強很大。

(組織學生討論)液體有重力,所以對底部有壓強;液體與固體不同,有流動性。容器壁阻擋着它流動,它就會對容器壁有壓強,並且越深產生的壓強越大。

二、進行新課水對底部和側壁有壓強,水的內部是否有壓強?有。為什麼説有?

就像我們在吃火鍋時,在中間有一個隔板把辣的和不辣的分開了。假如設想一下,把隔板的一邊的水拿走,另一邊的水對側壁就有壓強。因此,我們都同意當隔板還在時,兩邊的水對它有壓強,那麼,把隔板拿走,水的內部有壓強。

(一)提出問題

液體壓強有什麼規律?或者説,液體的壓強與哪些因素有關?

(二)引導類比

咱們先看能不能把液體分成若干小液滴,(邊畫示意圖,邊講解)這些小液滴密密麻麻地擠在一起?

在這個描述中,關鍵詞是“大量、密集”。

1、直接類比

請找出日常與“大量、密集”有關的事物,請同學們想得越多越好,儘可能多地告訴我。

街上走的人羣、亂哄哄的蒼蠅、箱子中的蘋果、一袋子大米??我們從一大箱蘋果開始研究。

2、擬人類比

現在我們可以想象自己就是一隻只蘋果,被裝在箱子中。這時,你有何感受?

呼吸困難、憤怒、受到擠壓、掙扎、無奈??3、象徵類比大家的感受也就是:無奈地承受。現在以“無奈地承受”為題,説説日常哪些現象是這樣的?

在圈中的羊、在網中的魚、同學們的學習狀況??我們不妨來討論一下:我們學習狀況是如何無奈地承受?各方面的壓力,如家長、同學、親戚??;在班中的名次前後對於個人的感受也不同;同樣的成績在不同的班級或不同的學校感覺也不同。

可見,由於學習的狀況造成的無奈與壓抑,來自各個方面,並與名次、學習環境都有關係。

(説明:教師引導學生進行類比,從而使陌生的問題變為熟悉的問題。該環節是學生思維最獨特、最發散的環節。在以上的這三個環節中,學生的想法很多,發散思維得到從沒有過的訓練,他們的好多想法來自生活,他們更熟悉,更願意發表自己的看法。教師在這幾個環節中,只起組織、引導的作用。為使學生得到良好的發展,切不可為了趕進度,匆匆而過,使學生來不及思考討論,在最能鍛鍊學生能力的環節,達不到提高學生素質的目的。)

(三)適用問題

對應學習的無奈,你能否體驗液體中的每個液滴的感受?每個小液滴感受到來自各個方面的作用,這種作用與小液滴所在的位置(深度)有關,也與液體的種類有關。

(四)找到方案或建立假説

根據剛才的討論,請你談談對液體壓強有關因素的看法。液體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不同的深度壓強不同,不同的液體中同一位置的壓強也不同。

(五)檢驗論證

我們用實驗來驗證,現在有這樣一種測液體壓強的儀器──壓強計(教師簡介:我把手指壓在橡皮膜上,在右側的“U”形管中出現高度差,我們看到“U”形管中出現高度差,就知道橡皮膜上有壓強)。

請學生討論,設計實驗方案;交流。下面按照自己的想法,進行實驗。

得出結論:液體內部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壓強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同一液體、同一深度壓強是相等的。壓強還跟液體的密度有關。

(六)評估

今天的實驗只能到此為止。讓我們回顧一下今天的實驗:①實驗設計有無不合理的地方?②操作中有沒有失誤?③測量結果是不是可靠?知識應用:

請同學們閲讀書上材料,瞭解液體壓強規律的應用(邊閲讀,邊討論)。

請一位同學説明什麼是連通器?舉幾個連通器例子。

三、小結

請同學們回顧一下,我們有哪些收穫?

壓強教學設計7

第九章

第1節壓強

學校:古浪縣定寧初級中學科目:物理年級:八年級教師:劉彥文

日期:20xx年4月11日

【課題】第九章第1節壓強【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通過探究實驗,知道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

2.理解壓強的概念、公式和單位,能應用壓強知識進行有關的計算。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實驗探究進一步理解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

2.通過實驗探究、初步理解物理中的研究問題的常用方法—控制變量法。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1.通過實驗探究,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使學生認識科學方法的重要性;

2.通過對日常生活、生產中壓強現象的解釋,培養學生勇於探索日常用品中的物理學原理的精神和將物理知識應用於日常生活、生產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壓強概念。教學難點:比值定義法定義壓強。

【教學方法】

講授法、討論法、演示實驗法、列舉實例法、多媒體課件演示法

【教具、學具】

多媒體課件、一頭削尖的鉛筆、四角小桌、海綿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教師引導學生實驗

提出問題:兩個手指的受力有什麼不同?兩個手指的感受有什麼不同?觀察兩個手指的凹陷有什麼不同?

和這個實驗類似的情況生活中還有很多,我們再看一個圖片。

兩個人對雪地的壓力是差不多的,但壓力的效果相同嗎?你覺得壓力的作用效果與什麼因素有關呢?

帶領學生分析

引導:上面這些現象都與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有關。

二、新課講授

引導學生設計實驗

首先讓我們用實驗來探究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根據剛才的分析,你覺得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有什麼?

那我們要用什麼方法,來分別研究兩個因素對壓力作用效果的影響呢?我們把壓力作用面積叫做受力面積。 PPT展示實驗過程,引導學生得到實驗結論

(一)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大小和受力面積大小有關

引導:

從剛才的分析可知,如果要比較壓力的作用效果大小,怎麼辦?

那要是壓力和受力面積都不相同,怎麼辦?在前面的學習中有沒有能借鑑的方法。非常好。壓力和受力面積的比值可以定量的描述壓力的作用效果,我們給他起個新名字叫壓強。壓強是表示壓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二)壓強

1.定義:物體所受壓力的大小與受力面積之比。

用p表示壓強、F表示壓力、S表示受力面積

p。 FS壓強在數值上等於物體單位面積所受的壓力,壓強越大,壓力產生的效果越明顯。提出問題

根據壓強的公式,壓強的單位應該是什麼?

為了紀念科學家帕斯卡在物理學,特別是壓強知識上的貢獻,我們把N/m2用一個專用名稱代替:帕斯卡。 2.壓強的單位:

國際單位:帕斯卡,簡稱:帕,符號:Pa。

將一張報紙對摺一下,平鋪在地面上,對地面的壓強約為1 Pa。 1 Pa表示物體每平方米麪積上受到的壓力是1牛。 PPt展示例題

水平桌面上放一本書,書所受的重力為3 N,與桌面的接觸面積為5×10-2 m2,計算書對桌面的壓強。

引導學生完成計算,糾正計算過程中錯誤(過程略)提出問題

拖拉機在泥濘的田裏工作,為了不陷進土裏,我們用了什麼辦法減小它對地面的壓強的?類似的事例你還知道哪些?

展示各種減小壓強的事例,帶領學生分析

(三)減小或增大壓強

1.減小壓強可以減小壓力或增大受力面積;提出問題

為什麼我們會覺得坐軟沙發比坐硬板凳要舒服呢?展示各種增大壓強的事例,帶領學生分析2.增大壓強可以增大壓力或者減小受力面積。

三、課堂小結本節課我們通過實驗探究了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進而形成壓強的概念,並討論了增大減小壓強的方法和在實際生活中應用的事例。

四、反饋練習

1.如圖所示,A、B、C三個實心物體的體積、密度均相同,它們對水平桌面的壓力分別為FA、FB、FC,它們對桌面的壓強分別為pA、pB、pC。則三個壓力的大小關係是

,壓強自大到小的順序是

2.人在走路時對地面的壓力和壓強,與人站立在地面時相比較( ) A.壓力不變,壓強改變

B.壓力不變,壓強不變

C.壓力改變,壓強改變

D.壓力改變,壓強不變

3.小麗買了一隻西瓜,她用塑料袋提回家,走了沒多遠,就感到手被塑料袋勒得很痛,根據我們學過的物理知識,請你幫助她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並説明這樣做的道理。

五、板書設計:

第一節壓強

一、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大小和受力面積大小有關。

二、壓強

1.定義:物體所受壓力的大小與受力面積之比。

pF用p表示壓強、F表示壓力、S表示受力面積

S。

壓強在數值上等於物體單位面積所受的壓力,壓強越大,壓力產生的效果越明顯。 2.壓強的單位:

國際單位:帕斯卡,簡稱:帕,符號:Pa。

三、減小或增大壓強

1.減小壓強可以減小壓力或增大受力面積;2.增大壓強可以增大壓力或者減小受力面積。

六、課後反思:

壓強教學設計8

新課標新理念新課堂

——《壓強》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本章是國中物理力學內容的重點知識,而壓強概念又是本章知識結構的核心,也是生產生活中應用十分廣泛的一個概念,也是學生以後學習液體壓強、大氣壓、浮力知識的基礎。這一節內容着重學習的是固體的壓強,它是在學習了力及力的三要素、力的作用效果、重力、摩擦力的基礎上編排的,是國中物理教學中有關力學知識的一次較大的綜合。此外,壓力、壓強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生產技術有着密切的聯繫,本節教材從生活場景走進物理學習,又從物理學習走進社會應用,體現了物理與生活、社會的密切聯繫。

學情分析

在本節學習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力學的基礎知識,並學習了兩個重要的力,即重力和摩擦力,這些知識都是本節學習的認知基礎;控制變量、比值定義、對比、歸納等學習方法,在以前的學習中已有所涉及,這為本節課的探究學習提供了方法基礎。另外,國中學生有一定的觀察能力,也具備了較強的獨立思維能力,但抽象思維能力尚未成熟,對於本節內容所學習的壓力,已有了壓力大、作用效果明顯的思維定勢和壓力總等於重力的誤區,這也是本節課要解決的難點所在。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理解壓強的概念。

2、理解壓力的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關。

3、知道壓強公式中各個物理量的名稱、單位及符號且能用壓強公式進行簡單計算。

4、瞭解壓強的增大和減小的主要方法。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採用控制變量法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引導學生經歷科學探究的完整過程,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信息處理和分析能力。

2、在壓強概念的學習中,學習運用比值定義法和類比法。

3、瞭解改變壓強的實際意義和基本方法,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引導學生經歷觀察、實驗以及探究等學習活動,培養學生利用日常用品探索自然現象和自然規律的興趣,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和創新意識,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

教學重點:壓強的概念和壓強的公式。教學難點:影響壓強的因素。教法學法:

教法:啟發、講解與討論相結合。

學法:控制變量法、比值定義法、類比法、對比法、分類法、歸納法。教具學具:多媒體、海綿塊、鉛筆、啤酒瓶、水、燒杯。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課件動畫播放:冬天的北方,漫天雪花飄飄,大地披上了銀裝。想像一下,如果你在厚厚的積雪中行走,會出現什麼情況?

生甲:腳會陷到雪裏,舉步維艱。

課件動畫播放:小聰陷到雪地裏。

師:怎麼辦呢?有什麼好辦法可以讓小聰在雪地裏自由行走?

生乙:穿上滑雪板

課件動畫播放:小聰的朋友穿上滑雪板在雪地裏自由行走、滑行。

小實驗:讓學生用食指和大拇指輕輕夾着一端削尖的鉛筆,兩個手指的感受有什麼不同?

生甲:食指感覺有點疼,且肌肉凹得深;拇指不覺得疼,肌肉凹得淺。

師:你實驗做得很認真,觀察得很仔細。

以上現象都是由壓力產生的與壓力的作用效果有關。這節課我們就來認識壓力,研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什麼叫壓強等。

二、新課教學:1.壓力

師:請同學們大膽説出自己的問題或想法。生甲:人走過雪地為什麼會留下腳印?生乙:人在雪地上,對雪地的壓力差不多,為什麼一個人陷了下去,而另一個沒陷下去?生丙:筆尖和筆帽扎手時的感覺為什麼會不一樣?生乙:我認為上面的那些現象都是力作用的結果。

師:請同學們分析,人站在地面上、板擦或粉筆盒放在水平的桌面上時,人對地或粉筆盒對桌面的作用力的情況。

生甲:人站在水平地面上,對地面有一個向下的作用力,板擦或粉筆盒放在水平桌面上時對桌面也有向下的作用力,作用力的大小應等於物體的重力。

師:當我們要將釘子釘入牆面或將一枚圖釘按在牆上(也可請一名同學演示,感覺)時,釘子對牆面的作用力的情況又是怎樣的呢?生:按圖釘或釘釘子的時候,釘對牆面有垂直於牆面的作用力。

師:同學們剛才談到的幾種力的情況,它們有共同的地方嗎?生:不論是對地面、桌面的力還是對牆面的力,它們都是垂直作用在接觸面上的。作用點在地面或牆面(接觸面)上。

師:我們把這種垂直作用在物體表面上的力叫壓力。

課件播放:靜止在斜面上或從斜面滑下的物體。

師:請同學們分析物體對斜面的壓力。

生:物體對斜面的壓力垂直作用在斜面上。

總結:通過分析,學生應明確,有些壓力是由於重力的作用產生的,但大小並不一定都等於重力,只有放在水平面上的物體對支持面的壓力大小才等於重力。在很多情況下壓力和重力無關,壓力不是重力。

師:壓力的作用效果跟什麼因素有關呢?怎樣比較壓力的作用效果呢?生甲:力越大產生效果越明顯,因此壓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大小有關。生乙:用筆尖和筆帽扎手時,用的力差不多大,可用筆尖扎得很痛,而筆帽則沒有什麼感覺,説明壓力的作用效果與接觸面積有關。

生丙: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的大小和接觸面積可能都有關係。生甲:壓力的作用效果可以通過比較壓力作用下物體的凹陷程度的大小。

師:研究物理問題最好的方法就是實驗。同學們的猜想是否正確,大家可以通過實驗來驗證,如何利用桌面上的器材做實驗?同學們分組活動,教師巡視並參與學生們的活動,最後進行交流。

生甲:我們組是利用控制變量法來研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大小和受力面積大小的關係。將啤酒瓶放在海綿上,受力面積一定,通過在瓶子中加水來改變瓶子對海綿的壓力,從海綿的凹陷程度的大小可以反映壓力的作用效果的大小,得出壓力作用效果與壓力大小的關係。

生乙:我們將瓶蓋蓋緊,保持瓶子對海綿的壓力不變,通過倒放和正放來改變瓶子對海綿的受力面積,從海綿的凹陷程度大小可以反映壓力作用效果的大小,得出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受力面積大小的關係。

總結: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的大小和接觸面積的大小都有關係。 2.壓強

師:設疑:怎樣方便地比較壓力的作用效果的大小呢?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的大小和接觸面積的大小都有關係,要比較壓力的作用效果,就要取相同的面積上受到的壓力來進行比較。我們可以利用“類比法”(與如何比較物體運動快慢?——速度)及“比值定義法”等得出壓強的概念。

師:物體在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叫做壓強。生:可以説壓力越大,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教師歸納:(1)壓強的定義:物體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叫做壓強。(2)壓強的計算公式:P=F/S教師説明,在國際單位制中,力的單位是牛頓(N),面積的單位是平方米(m2)。由公式確定壓強的單位就是牛頓每平方米(N/m2)。人們給壓強規定了一個專門的單位叫帕斯卡,簡稱帕(Pa)。

師:任何物體能夠承受的壓強都有一定的限度,超過這個限度,物體就會被損壞。因此在生產生活中,有時需要增大壓強,有時又需要減小壓強。如何改變壓強的大小呢?師:請同學們看教材P40的圖。討論人們是要增大壓強還是要減小壓強,用的是什麼辦法?課件展示圖片。

生:常用的刀和剪都有一個很薄的刃,這是為了增大壓強。

生:不論是釘子還是大頭針、圖釘做得很尖,這也是為了增大壓強。

生:載重的大卡車上裝有許多很大的輪子,滑雪者的滑板做得又寬又長,這些都是為了減小壓強。

師:請同學們從舉出的這些例子中,歸納出改變壓強的方法有哪些?生:壓力一定的情況下,可以通過改變受力面積的大小改變壓強;受力面積一定時,用改變壓力的大小改變壓強。

教師歸納:可從壓強公式P=F/S分析:

F一定時,S增大,P減小;S減小,P增大。 S一定時,F增大,P增大;F減小,P減小。

三、作業課本P41

板書設計

9.1壓強

壓強

1、定義:物體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叫壓強。

2、公式:P=F/S

3、單位:帕(Pa) 1牛頓/平方米=1帕斯卡

4、增大和減小壓強的方法教學反思:

在教學過程中,我自始至終讓學生利用隨手可得的材料,親自觀察和實驗,經過分析歸納出物理概念,把學習和探索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這無疑使學生的觀察能力、探索能力、實驗能力等智能因素得到發展,有利於學生加深理解物理概念和規律。由於課堂教學時間較緊,對壓強計算花時較少,對壓力和壓強概念的類比還比較初步,這些只能在以後的教學中給予加強。

壓強教學設計9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通過實驗,能總結出流體的壓強與流速的關係。

2.能利用流體的壓強與流速的關係解釋升力產生的原因,進而解釋飛機在空中飛行的原因。

3.能利用流體的壓強與流速的關係解釋生活中的有關現象。

(二)過程與方法

經歷探究流體的壓強與流速的關係的實驗過程,感受液體的壓強。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在觀察實驗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實事求是、尊重自然規律的科學態度。

2.通過學生主動探究,讓學生體會到科學探究的樂趣和認識規律的快樂,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意識。

3.領略流體壓強差異所產生現象的奧妙,提高將科學技術應用於日常生活和社會的意識。

二、教學重難點

氣體和液體都能夠流動,稱為流體。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係,是對液體壓強和氣體壓強的拓展。本節內容由“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係”“飛機的升力”兩部分內容組成。教學的重點是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係,難點是利用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係解釋相關現象。

三、教學策略

流體壓強與流速有關,學生這方面的生活經驗並不多。因此,教學時儘量選取操作簡單、現象明顯、直觀且生動有趣的小實驗,引導學生把壓力、壓強跟流速聯繫起來,瞭解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係及其在生活中的應用。對於飛機的升力,可以通過製作小小的機翼模型並進行分析,進一步説明氣體壓強與流速的關係,讓學生體會科學原理的價值。

四、教學資源準備

多媒體課件、一角硬幣、直尺、兩個乒乓球、細線、蠟燭、火柴、兩根塑料吸管、兩張紙、機翼模型。

壓強教學設計10

《壓強》教學設計

河北省滄縣杜生鎮第一中學劉學兵

【新課程教學標準要求】

通過實驗探究,學習壓強的概念。能用壓強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知道增大和減小壓強的方法。

【教材分析】

本章是國中力學內容的重點知識,而壓強概念又是本章知識結構的核心,也是生活生產中應用十分廣泛的一個概念。在學生解釋一些自然現象中經常用到,也是學生以後學習液體壓強、大氣壓、浮力知識的基礎。因此本節課的學習要充分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的新課程標準理念,體現以探究式學習方式和合作學習方式,強調實驗的重要性。在教學過程中貫徹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理念;採取分析現象,找出原因,提出猜想,進行實驗驗證猜想的研究方法,從而理解壓強的概念和掌握控制變量法。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理解壓強的概念;

·理解壓強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能夠用壓強公式進行簡單的計;

·瞭解增大和減小壓強的主要方法。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生活中的壓強現象,理解壓強的概念;

·通過探究影響壓強大小的因素掌握壓強的定義和公式,掌握控制變量法;

·通過經歷探究的主要環節,培養學生提問、猜想、實驗和分析數據、總結概括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經歷觀察、實驗以及探究等學習活動,培養學生尊重客觀事實、善於觀察生活等科學技能和科學素養。

【教學重點】

探究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理解壓強的概念。

【教學難點】

通過探究實驗,學習下定義的科學方法。

【教法學法】

對於壓強的概念的引入採用教師啟發式教學;對於壓強的影響因素和定義採用探究式教學;對於壓強的計算採用講授法及講練結合的方法;對於增大和減小壓強採用自主學習的方式。

【教具準備】

教師準備:投影機、沙子、小桌、砝碼

學生準備:壓力小桌、沙子、砝碼共16組

【教學過程】

一、壓力作用效果

複習提問:力的作用效果;壓力

從生活走向物理:

師:出示圖片:(1)小姑娘站在雪地裏,對雪地有壓力,雙腳陷入雪裏;一大人利用雪橇站在雪地裏,對地面也有壓力,卻幾乎沒有陷入雪地;(2)用手按皮膚,手指對皮膚有壓力,皮膚被按進一些,用的力越大,陷入越深;(3)用手按圖釘帽,手對圖釘有壓力,圖釘尖扎進桌面。(4)吊有鈎碼的細繩對橡皮泥有壓力作用,細繩壓入橡皮泥

師:用物理的語言描述這些事例,找出這些事例中所包含的共同特徵?(學生思考回答,教師引導提出:相同之處,都有壓力產生,都產生了作用效果)

師:請同學們分析這些現象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學生思考回答,教師引導提出:不同之處,壓力的作用效果、力的大小、受力面積等不同)

師:誰能夠根據這些現象提出一個可探究的問題?(學生思考回答,教師引導提出:壓力的作用效果跟什麼因素有關?)

(説明:此環節的安排,充分體現從生活走向物理的新課程理念,培養學生能夠用物理語言表述生活現象的語言描述能力;使學生掌握通過比較、分析等思維方式進行探究提問的技能。)

二、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跟壓力大小及受力面積的關係

1.猜想:師:那麼,壓力的作用效果和哪些因素有關呢?請説出你的理由。(學生回答:壓力大小,受力面積大小)

師:壓力的作用效果的大小可能跟這些因素有關,我們要研究跟其中一個因素的關係採用什麼研究方法?

生:控制變量法

設計實驗:師:如何顯示壓力的作用效果?如何控制和改變壓力、受力面積等變量?

(説明:教師邊啟發邊演示完成任務,設計實驗要解決三個問題:顯示什麼,如何顯示?控制什麼,如何控制?改變什麼,如何改變?通過這樣的程式化的鍛鍊,可使學生有目的、有方法的進行實驗設計,提高課堂效率。)

生:用小桌陷入沙子的深度顯示壓力的作用效果;通過控制放在木塊上砝碼的個數控制壓力;通過小桌的正放和倒放控制受力面積。

3.學生分組實驗教師巡視指導

(説明: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把實驗完全放給學生,可以充分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讓學生親自體驗成功的喜悦,探究的樂趣。)

4.請同學們説出實驗的過程和得到的結論,教師追問:如何控制壓力不變和受力面積不變的?

5.師總結:壓力的作用效果跟壓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積有關,我們物理學中用壓強表示壓力的作用效果。板書:壓強:表示壓力的作用效果。

三、壓強及壓強的計算

師:把三塊磚放在桌面上,已知每塊磚重10N,一塊立放,立放底面積為50cm;兩塊疊起平放,平放時,底面積為200cm。請同學們判斷哪組磚對桌面的壓強大?

生:討論並回答。(教師提示:我們使如何比較物體速度的?)

師:總結比較壓強大小時即不能夠只比較壓力,也不能夠只比較受力面積,應比較單位面積上的壓力最方便,所以我們用單位面積受到的壓力錶示壓強。

板書:物體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叫做壓強

(説明:採用啟發引導的方式進行教學,讓學生體會下定義的研究方法。)

22

師板書並講授:公式:p=F/S

公式中各個符號的意義:p表示壓強,F表示壓力,S表示受力面積;單位1帕斯卡=1牛頓/平方米

1Pa=1N/m

師:請同學們用我們剛才學習的公式來計算兩組磚對桌面的壓強。

生:在練習本上完成並進行全班的交流。

四、怎樣增大或減小壓強

師:由p=F/S可知,增大或減小壓強得思路有哪些?

生:增大或減小壓力,增大或減小受力面積。

師:閲讀課本“想想議議”試舉例説明生活中是如何增大或減小壓強得。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需要增大或減小壓強?我們分別採用了什麼方法?

(説明:學生閲讀並回答,此環節體現從物理走向社會的新課程理念)

五、當堂練習

1.冬天北方的河面結冰,某同學在結冰的河面上行走時突然發現冰面即將破裂,他應採取的措施是(

A.原處站立不動

B.立即改成單腳站立

C.趕快向河岸跑

D.就地伏下並向岸邊爬行

2.請説明下列事例是如何增大或減小壓強的。

(1)鋸、剪刀、斧頭等用久了就要磨一磨,為什麼?

(2)背書包為什麼要用寬而扁的帶,而不用細繩?

(3)啄木鳥有個細長而堅硬的尖喙,這對它的生存為什麼特別重要?假如尖喙變鈍了,它還能夠成為森林醫生嗎?

六、小結:(1)本節課你學到了什麼?(2)我們主要採取了幾種研究問題的方法?(3)在研究問題時,採取了幾種思維程序?

2

壓強教學設計11

一、知識與技能

1.瞭解壓強的概念.理解什麼是壓力,什麼是物體的受力面積.

2.理解壓強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

3.瞭解壓強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名稱、單位及符號.知道壓強單位的物理意義和由來.

4.瞭解壓強的增大和減小的主要方法.

二、過程與方法

1.觀察生活中各種跟壓強有關的現象.瞭解對比是提高物理思維的基本方法.

2.通過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跟什麼因素有關.經歷探究的主要環節.通過探究實驗,觀察實驗現象.採集實驗數據.獲得對壓強比較深入的瞭解.初步學習使用控制變量,具有一定的實驗能力.

3.瞭解改變壓強的實際意義和基本方法,具有運用知識解釋簡單現象和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

4.通過實際動手、實踐如何改變壓強.具有一定的動手實踐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經歷觀察、實驗以及探究等學習活動.培養學生尊重客觀事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2.通過探究性物理學習活動。使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悦.培養學生對參與物理學習活動的興趣,提高學習的自信心.

3.瞭解壓強存在於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的廣泛性,認識科學對人類生活的重要性,有將科學服務於人類的意識.

4.感悟科學是人類創造發明的基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四、教學重點、難點教學重點:壓強概念的理解.

教學難點:壓力與重力面積的正確理解.

五、教學用具:壓力小桌、泡沫塑料、砝碼、橡皮泥、木條、彈簧秤、

六、教學設計

1 / 2

1、請同學們在草稿本上畫出下列各圖中物體對錶面的壓力示意圖。

壓力作用在受力面上,壓力的方向跟受力面垂直,指向受力面。壓力與重力的比較

2、活動10.2探究壓力作用的效果

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叫做壓強。

物理上用P表示壓強,用F表示壓力,用S表示受力面積。壓強公式:P=F/S在國際單位制中,力的單位是"牛頓",面積的單位是"米2",壓強的單位是"牛/米2"(板書:壓強的單位是"牛/米2",又叫帕斯卡。)該單位讀作"牛頓每平方米",它有一個專門名稱叫做帕斯卡,簡稱帕。

例:一台機器重1000牛頓,與地的接觸面積是2米2,這台機器對地面的壓強是多大?

3、10.3利用體重計和方格紙測量人站立時對地面的壓強猜一猜設計實驗實驗並收集數據思考與討論

4、增大和減小壓強的方法

5、佈置作業

2 / 2

壓強教學設計12

水的壓強(第一課時)

一、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節選自浙教版《科學》八年級上冊第一章第4節,屬於《科學課程標準》中的“物質科學”領域,共兩個課時。國中科學八年級上冊第一章《生活中的水》是以學生熟悉的。自然存在的客體“水”為整合點,形成“生活中的水這一主題。第一課時的主要內容是壓力和壓強的概念,課標要求讓學生學會應用壓強的公式、單位,能由公式出發得到增大和減小壓強的方法,能分析增大和減小壓強的實例。第二課時的主要內容為水的壓強,以水的壓強為載體從而推廣到一般的固體、液體的壓力、壓強的知識。通過第一課時的“壓力和壓強”概念的學習為第二課時的“水的壓強”奠定了理論基礎。而第二課時的“水的壓強”,可依據其他液體的壓強與水的壓強有共同的特點,將水的壓強的特點推廣到一般的液體上。在學習本節內容之前,學生在七年級學習摩擦力等知識時已接觸過壓力的概念,但並沒有對其進行詳細描述。故本節課的學習是對摩擦力知識的延伸。此外,本節內容下接第二課時,在整章內容中起着承上啟下的作用。

二、學情分析

本節課的教學對象為八年級學生,該年齡段的學生好奇善問、對實驗及媒體中所展示的各種現象有着濃厚的興趣,這為本節課的學習提供了方便。此外,在七年級學習摩擦力等知識時,他們已接觸過壓力,對其並不陌生,但也並非非常深入。這為學習本節課打下了良好的知識基礎;而以前學習中涉及到的控制變量、比值定義、對比、歸納等學習方法,為本節課的探究學習提供了方法基礎。此外,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其在學習過程中所具備的觀察能力和初步的探究能力,能使其猜測出壓力作用效果的相關因素,為本節課的展開提供了思路。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能正確説出壓強的概念,描述出決定壓強大小的因素

難點:正確理解壓力與受力面積的含義及能舉出壓強在生活中應用的例子。

四、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

1、寫出壓強的定義、公式、單位,掌握公式中各個物理量的名稱、符號、含義。

2、説出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相關因素及其與壓強的相互關係。

3、能舉出生活中常見的增大和減小壓強的實例。 【過程與方法】

1、在獲得壓強概念的過程中,學習運用比值定義法和類比法

2、在用控制變量法探究壓力作用效果的相關因素的過程中,發展科學探究的能力、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3、在學習改變壓強的方法的過程中,通過舉例,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深刻理解壓強概念,感受科學的簡潔與和諧美。

2、在探究影響壓力作用效果因素的過程中,養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發展發散思維和創新意識,最終獲得成功的體驗。

3、通過了解生活中的一些運用壓強的實例,體會科學來源於實踐又反作用於實踐的觀點。 【科學技術與社會的關係】

通過例舉生活中的例子來學習壓強的相關知識,不僅有利於探究精神的培養,更體現了將科學知識、社會活動和生活經驗的密切結合。

五、教學方法

為了實現上述教學目標,考慮到教學內容的特點,我採用講授法、實驗探究法、啟發式教學法,多媒體輔助法等教學方法,具體表現為講述約翰·莫雷的實驗(啟發式教學法)——媒體展示圖片(多媒體輔助法)——讓學生自主探究(實驗探究法)——敍述講解壓強的概念(講授法)。

六、教學準備

1、多媒體課件、板書。

2、實驗器材:壓強小桌、鈎碼、沙子、水槽。

七、教學過程

1、新課導入,提出問題

通過講述約翰·莫雷的實驗,提出玻璃管為什麼會粉碎這一問題,不僅能引發學生思考和學習的積極性,還能引出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壓強。

約翰·莫雷實驗的內容為:有一位名叫約翰·莫雷的海洋學家曾經做了一個有趣的實驗,他將3支不同的玻璃管兩端燒熔封閉,用帆布包緊後裝進銅管裏,銅管的上端開有小孔可以讓水進入,再把這根銅管沉到5000米的深海。當他把銅管提上來時,不禁驚呆了,帆布裏的玻璃全部變成學雪花狀的玻璃粉。

2、媒體展示,新課教學

首先通過多媒體展示課本中的三幅圖片——手對瓶子的壓力,壓路機對路面的壓力,鉗子對核桃的壓力,啟發學生對他們三者共同點的描述,引出壓力的概念及其特點。

問題1:壓力是如何產生的?分別作用在物體的哪個位置上?方向如何?在學生考慮後,教師組織學生進行討論,交流想法後得出壓力的概念與特點。 小結:壓力是物體間由於相互擠壓而產生的力;其特點是作用在物體表面,方向是與受力物體表面垂直並指向受力物體。

説明:根據直觀的實例圖形,分析歸納壓力的定義與特點,體現了知識來源於生活實際,也體現了透過現象看本質的思想。

然後請同學們舉出生活中壓力的實例,在學生彙報他們的例子後,用多媒體展示一些常見的實例(如沙灘上的腳印、桌子上的一杯水等),引導同學們思考壓力產生的效果是否都是可見的,影響壓力產生效果的可能因素有哪些。

問題1:你能舉出一些壓力的實例嗎?並分析他們的作用點和方向?問題2:壓力會產生怎樣的效果?

説明:利用多媒體的輔助可將許多不可見的現象被同學們觀察到,給人以直觀的感受,有利於教學的順利展開。

3、實驗探究,小組合作

引導學生結合壓力的特點,組織學生討論並設計探究壓力產生效果因素的實驗方案,由學生進行分組實驗觀察並記錄實驗現象,收集證據驗證實驗猜想並得出結論。(學生活動期間教師可適當參與學生活動中,做適當的輔導)

(1)明確探究課題:壓力作用的效果跟哪些因素有關?本問題是在承接問題2的基礎上提出的,較能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

(2)猜想假設:由教師引導,請同學們根據問題情境或生活經驗進行思考,積極發言,大膽猜想並交流壓力作用效果的可能因素。此步可以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和討論交流的能力。(3)設計實驗:通過引導學生回顧“探究滑動摩擦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回顧控制變量法。經討論,彙報實驗方案,並進行生生評價,不斷完善實驗方案。最終明確實驗方案:讓受力面積一定,研究壓力作用效果與壓力大小的關係;讓壓力一定,研究壓力作用效果與受力面積的關係。

(4)實驗操作:請同學們利用已有的實驗器材按所設計的方案進行實驗,來驗證猜想。(5)分析討論:引導學生對實驗現象進行分析,完成教材中的表格。此步能培養學生的歸納和分析能力。

(6)交流評估:鼓勵各小組展示各自的實驗方案,並對各組的實驗提出評估意見,取長補短。此步能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及語言表達能力。

(7)教師小結:得出實驗結論。評價各小組在活動中的表現,並提出改進意見。此步能使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悦。

小結: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積的大小有關,壓力越大,作用效果越明顯;受力面積越小,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

説明:讓學生在探究教學過程中領會探究的內涵,並學會探究的基本方法,體驗簡單的探究過程與步驟。同時在學習過程中,進行生生評價、師生評價等途徑達到共同進步,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4、敍述講解,引出概念

對上述探究結論進一步思考,當物體表面受到的壓力和受力面積均不同時,又該如何比較壓力的作用效果?從而引出壓強的概念——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之後利用多媒體將速度的概念與壓強概念進行對比,運用類比的方法找出壓強的公式和單位。 小結:壓強: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

公式:壓強=壓力/受力面積

P=F/S注意:①F是壓力而不是重力,水平支持面上靜止時F=G

②S是受力面積而不是物體的表面積或面積。

③單位統一

N/m2單位:1帕=1牛/米2

説明:本環節運用了類比的教學策略,可以加深對壓強的理解;而多媒體的運用則能吸引學生的注意。

在瞭解了壓強的相關知識後,簡單介紹帕斯卡生平。在教學中滲透科學史。

5、隨堂練習,深化理解

用課件出示課本中例題,及時反饋同學們的學習情況,這有利於加深對壓強概念的理解。例題:質量為60千克的人,每隻腳接觸地面的面積是196釐米2.當他站在地面上時。腳對地面的壓強有多大?

解:壓力F=G=mg=60千克×9.8牛/千克=588牛,受力面積S=196釐米2×2=392釐米2=0.0392米2。根據壓強的計算公式,得P=F/S=588牛/0.0392米2=15000帕=15千帕

答:人對地面的壓強是15千帕

説明:在新課教學過程中滲透發展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可以動態把握學生學習情況。並針對檢驗結果做出相應的反饋。

6、聯繫生活,學以致用

教師引導學生思考生活中什麼時候需要增大壓強,什麼時候需要減小壓強,舉出一些實例。在學生回答後用PPT展示一些實例。然後由教師提問學生2個問題。

問題1:可以採用哪些方法來增大或減小壓強?

在學生思考回答後有老師做補充完善,得到增大或減小壓強變化的方法。問題2:PPT中展示的實例是如何改變壓強大小的?

PPT中展示菜刀、靶子、駱駝、撬式起落架直升機,分別介紹各自的原理小結:

問題1:增大壓強的方法是增大壓力、減小受力面積;減小壓強的方法是減小壓力、增大受力面積。

問題2:菜刀——減小受力面積,以增大壓強、靶子——增大壓力,以增大壓強、駱駝——增大受力面積,以減小壓強、撬式起落架直升機——增大受力面積,以減小壓強。説明:

學生結合生活實際,將所學運用起來,發現身邊的增大或減小壓強的現象。有利於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提升。也體現了科學、技術與社會的思想。

7、課堂小結,反思提高小結:

1、壓力的定義與特點

2、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積的關係

3、壓強的定義、公式、單位和注意點

4、增大或減小壓強的方法

佈置作業:完成書本第18頁練習1-3題;

八、板書設計

壓力和壓強

1、壓力的成因:物體間由於相互擠壓而產生的力

特點:作用在受力物體表面上,力的方向與受力物體表面垂直並指向受力物體

2、壓力的作用效果:物體表面產生凹陷的效果

3、壓強:定量描述壓力的作用效果定義: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

公式:壓強=壓力∕受力面積,或用字母表示P=F∕S單位:帕(pa)

1Pa=1N/m2

4、增大或減小壓強的方法

增大壓強:增大壓力,減小受力面積減小壓強:減小壓力,增大受力面積

壓強教學設計13

第二節 壓力和壓強(2課時)

第1課時

(-)教學目的

1.理解壓力的概念,知道壓力的作用效果眼壓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積的大小有關,壓強 —— 國中物理第一冊教案。

2.掌握壓強的概念,知道壓強的計算公式,國際單位制中醫強的單位及其意義,會進行壓強的簡單計算。

(二)教具

演示用:壓力小桌,10×10×5釐米3的塑料泡沫,質量為200克的破碼2個,細砂、玻璃杯。

學生用:壓力小桌, 10 × 10 ×5釐米3的塑料泡沫,質量為 200克的破碼 2個(以上器材兩人一組,由實驗室準備人

(三)教學過程

一、新課引入

1.請同學們閲讀本節課文開頭的“?”和圖10—1,猜一猜兩人對雪的壓力差不多,為什麼一個人陷下去了,另一個人沒有陷下去?

2.請同學們觀察自己的書包帶子。想一想平時背書包時,覺得寬帶子好,還是細帶子好,為什麼?

對以上問題,可能同學們現在還不能得出正確結果,自己猜的是否正確,要經過事實來檢驗。同學們學習了本課的知識,就會得到滿意的回答(板書課題:第十章壓強液體的壓強第一節壓力和壓強)。

二、進行新課

1. 請同學們在草稿本上畫出下列各圖中物體對錶面的壓力示意圖。

同時請三位同學在黑板上畫,三人各畫一圖(有意識地請能正確畫出的同學,以便藉此講解壓力的概念)。同學們作圖時,教師可走到學生中去,來回巡視,瞭解學生作圖中的錯誤。

2.學生停筆後,先講評下面學生作圖情況,然後講評黑板上畫的圖,進行糾正,並用紅色粉筆把壓力突出出來。請同學們思考後舉手回答,以上圖中物體對受力表面的壓力有什麼共同特點?

啟發學生回答出:壓力作用在受力面上,壓力的方向跟受力面垂直,指向受力面。

3.教師重複一遍學生的回答(板書:壓力:垂直壓在物體表面上的力叫做壓力。)

4學生分組做課本圖10—3壓力小桌的實驗,並講述壓強的概念。

(l)介紹實驗器材、實驗步驟和要觀察的現象。

首先照圖10—3甲做,觀察壓力小桌陷入塑料泡沫的深度。然後照乙圖做,比較與甲圖有什麼不同,又有什麼相同(受力面積不同,壓力相同),觀察壓力小桌陷入塑料泡沫的深度。 最後請同學們回答圖下面的圖注中提出的問題,並得出結論。(板書:“壓力作用的效果跟受力面積的大小有關。”)

(2)照圖10-3甲那樣,放上一個破碼和放上兩個破碼,想一想塑料泡沫受到的壓力相等嗎?

塑料泡沫的受力面積相等嗎?觀察壓力小桌陷入塑料泡沫的深度。實驗後由學生得出結論。(板書:“壓力作用的效果還跟壓力的大小有關。”)

(3)講述壓強的概念

壓力作用的效果不僅跟壓力的大小有關,還跟受力面積的大小有關。為了比較壓力作用的效果,物理學中引人壓強的概念(板書:壓強)。

講述:要比較壓力作用的效果,應取相同受力面積上受到的壓力,物理學中把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叫做壓強(板書這一定義)。

(4)壓強的計算

例:一台機器重1000牛頓,與地的接觸面積是2米2,這台機器對地面的壓強是多大?

請同學們説一説該怎樣計算?

學生回答後教師總結:壓強等於壓力除以受力面積。

(教師板書:壓強= )

告訴學生,物理上用户表示壓強,用F表示壓力,用S表示受力面積。請學生在黑板上寫出用字母表示的壓強公式:

P=

(5)講述壓強的單位:在國際單位制中,力的單位是“牛頓”,面積的單位是“米2”,壓強的單位是“牛/米‘”(板書:壓強的單位是“牛/米‘”,又叫帕斯卡人該單位讀作“牛頓每平方米”,它有一個專門名稱叫做帕斯卡,簡稱帕,帕斯卡是法國科學家,為了紀念他在物理學研究方面作出的貢獻,以他的名字作為壓強單位的名稱。

1帕=1牛/米2,表示“每平方米麪積上受到的壓力是 1牛頓”。

寫出“5帕”,指導學生説出它的意思是:每平方米麪積上受到的壓力是5牛頓。列舉課文中一張報紙子放在桌面上對桌面的壓強和成年人站立在地面上時對地面的壓強。

請同學們利用剛學的壓強公式、單位,計算下面所述例題。

5.例題:

〔例題〕:根據課本圖10—4和圖10-5所給條件,比較芭蕾舞演員足尖和大象對地面的壓強,哪個大?

教師一邊念題,一邊請同學們看圖,並思考,唸完題後,請學生説出已知條件,教師寫在黑板上,利用公式P= 進行解答。

解題過程中和解題完後進行評講,強調單位必須使用規定的單位:力用牛頓,受力面積用米?,所得到的壓強單位才是帕斯卡。

三、歸納本課的內容和課堂鞏固練習

1.利用黑板上的板書,簡明扼要地把本課所學知識敍述一遍。

2.請學生對課本的圖10-1問題作出回答;再請一位學生説一説書包帶子寬的比窄的好的理由。

3.討論章後習題第5題。討論後教師補充、完善。

4.教師把玻璃杯開口向上和開口向下的兩種方式放在細砂上,請同學們説出觀察到的現象。並回答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

四、佈置作業

1.對第一節教材後的練習第1、2、3、4題進行思考,物理教案《壓強 —— 國中物理第一冊教案》。把你的思考簡要地寫在題目的旁邊,下節物理課時準備課內回答。

2.把節後練習的第5、6題做在作業本上。

提示:在做練習第6題之前,思考一下:

1米2=______釐米2,1釐米2=_______米2,那麼150釐米2=_____米2。計算時,要用科學記數法。

(四)説明

1.課本中圖10一3的實驗,如果沒有恰當的塑料泡沫,可用砂子代替,效果一樣。這一實驗,安排為學生分組實驗,其課堂效果好於演示實驗,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得出結論比看老師的演示實驗印象更深刻。

2.關於壓力和重力,在本課只就課本中所述的“壓力並不都是由重力產生,也不一定都與重力的方向相同”進行講述。不宜在本課內進行拓寬或加深。如果有學生説“壓力就是重力”,教師必須加以糾正,不要造成概念上的錯誤。至於壓力與重力的區別,可放在章未複習時進行,以免充談本課“壓強”這一重點知識。

3.關於壓強的單位“帕斯卡”,一定要讓學生懂得它的意義,在運用時才知道為什麼要把受力面積“釐米‘”或“毫米‘”換算成“米‘”的道理;同時面積單位的換算,對於八年級學生來説有一定的難度,需要在課前給予輔導,特別是採用科學記數法和涉及負指數的問題時,可能就更加困難,教師備課時應考慮到這一問題。

4.芭蕾舞演員足尖對舞台的壓強和大象對地面的壓強大小的比較這一例題,安排給學生自己在課內做,可鞏固本課所學知識。學生做後教師進行講評,在書寫格式、解題思路、公式運用和單位換算上,給予指導,這樣對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效果更佳。

5.把空玻璃杯開口向上和開口向下分別放在細砂上的演示實驗,可以佈置給學生課後回家自己做一做,並説明理由,以達到複習本課所學知識的目的。

第2課 時

(一)教學目的

1. 鞏固對壓強概念的理解。

2.知道減小和增大壓強的辦法,並能對一些簡單現象進行解釋。

3.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進一步懂得物理知識不僅有趣。更是有用的。

(二)教具

演示用:鈍刀口和鋒利刀口的剪刀各1把,斷了尖和沒有斷尖的錐子各1個,硬紙片或布條,肥皂塊,1~2釐米寬的塑料帶和細棉線各一根。

(以上器材兩人一組)

學生用:肥皂一小塊,1—2釐米寬的塑料帶和細棉線各一根。

(三)出學過程

一、複習第一課時所學知識

1.什麼叫壓力?壓力的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關?

2.什麼叫壓強?寫出計算壓強的公式和壓強的單位。

3.回答第1課時佈置的思考練習題。

4.説出你測物理課本1張紙對桌面的壓強的辦法。

以上問題,均由學生回答,由另外的學生補充、糾正。然後由教師進行評講。

二、進行新課

1.根據學生對玻璃杯開口向上和開口向下兩種情況放在細砂陷入細砂深度不同的回答,引導學生分析:玻璃杯對細砂的壓力不變,玻璃杯對細砂的受力面積發生了變化,使玻璃杯對細砂的壓強發生了變化。(板書:減小和增大壓強的辦法)

2.講述

(1)任何物體能夠承受的壓強都有一定的限度,超過這個限度物體將會被壓壞。

(2)舉例:房屋建設中,樓層修得越高,樓體對地面的壓力就越大,如果牆基的受力面積不足夠大,樓房對地的壓強就很大,可能會使地面下陷,樓房倒塌,造成損失,所以修建高樓大廈,必須加寬地基,以減小樓房對地面的壓強。

(3)讀圖:學生閲讀課本圖10一6,讀後説一説履帶拖拉機和雪上飛機是採用什麼辦法來減小壓強的?教師對學生回答補充、完善後板書“在壓力不變時,利用增大受力面積的辦法,可以減小壓強。”

3.實驗:

(1)學生隨堂實驗:

同學們桌上放有一小塊肥皂、有一條較寬的塑料帶和一條細棉線,請同學們先想一想,然後做一做,看怎樣才能較容易地把肥皂塊切斷?做完後舉手發言,説一説你的做法和你這樣做的理由。

(2)教師演示實驗:

分別用鈍刀口和鋒利刀口的剪刀剪硬紙片或布條。

用斷了尖和沒有斷尖的錐子向硬紙片穿孔。

做時請同學們觀察,什麼剪刀容易剪斷布條?什麼錐子對硬紙片穿孔較容易?

由以上學年隨堂實驗和教師演示實驗,引導、啟發學生得出結論,教師板書:“壓力不變時,利用減小受力面積的辦法,可以增大壓強。”

(3)讀圖:學生閲讀課本圖10—7,讀後説一説圖中所述的是採用什麼辦法來增大壓強的。

三、鞏固練習(課堂討論)

1.第1課時完後,佈置同學們做課文後的練習第2、3、4題。請同學們利用小組討論的機會,説一説你是怎樣答的,通過本課的學習,回答:為什麼啄木鳥關嘴變鈎了,就不能成為“森林醫生”了?為什麼説駱駝是“沙漠之舟”?

2繼續討論章後的習題第6題,比較梯子和木板,哪個對冰的壓強小?

四、歸納本課內容

1.教師複述本課的學習過程

教師複習提問~講述~同學們隨堂實驗和老師的演示實驗~同學們的分組討論。

2.學生自己歸納本課內容:説一説減小和增大壓強的辦法,並各舉1~2例。

3.教師小結:壓力不變時,利用增大受力面積的辦法,可以減小壓強;壓力不變時,利用減小受力面積的辦法,可以增大壓強。在日常生活中和生產實際中,要根據不同情況和需要採取恰當的辦法來減小或增大壓強。

五、佈置作業

1.閲讀課文,並聯系實際舉出l~2個例子。

2.把章後習題第1、2、3題做在作業本上。要求注意書寫格式規範、公式、單位正確。

3.思考第一節課文後的“想想議議”,可以互相討論,看誰説的辦法多。

(四)説明

1.本課時是在第一課時的基礎上進行,當由學生回答的,儘量讓學生回答,教師不要包辦代替,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積極主動地學習,以練習、鞏固已學過的知識。

2.本課安排的演示實驗,目的在於增強學生的實感,也可以請學生上台演示,演示後把自己的感受説給大家聽,並説明理由。然後教師再進行小結。

3.本課重點、難點都不多,課內時間也較充分,佈置的書面作業,也可以放在課內完成一部分。

壓強教學設計14

一、教學目的

1、知道液體壓強的產生。

2、理解液體內部壓強的規律。

3、培養學生觀察實驗能力,會在實驗中記錄必要的數據,能通過對數據的分析得出正確的結論。

二、教具:

兩端開口的玻璃圓筒、側壁開口的玻璃圓筒、橡皮膜、壓強計、水、鹽水。

壓強計、200mL的量筒、水、鹽水

三、教學過程

(一)舊課複習

1、什麼叫壓強?寫出壓強大小的計算公式。

2、壓強的單位是什麼?15帕斯卡表示什麼意思?

(二)新課引入

問題的提出:

放在水平面上的固體,由於受到重力作用,對支承它的物體表面有壓強。液體也受到重力作用,液體沒有固定的形狀,能流動,盛在容器內對容器底部、側壁和內部有沒有壓強?如果有壓強,會有哪些特點呢?(板書課題:第二節實驗:研究液體的壓強)

(三)進行新課

1、演示、講述

(1)演示實驗:將少量水倒在平放在桌上的玻璃板上,水在玻璃板上散開;將水倒入上端開口、下端扎有橡皮膜的玻璃圓筒內(倒水前,讓學生觀察橡皮膜表面與筒口相平),請同學們説一説,觀察到什麼現象?(橡皮膜向下凸出);把水倒入側壁開口處扎有橡皮膜的圓筒(倒水前,也讓學生觀察橡皮膜表面與側壁筒口相平),又請同學説一説,觀察到什麼現象?(橡皮膜向外凸出)。

(2)講述:根據以上實驗表明,液體由於受重力作用,對容器底部有壓強;對阻礙液體散開的容器壁也有壓強。(教師板書)

2、學生分組實驗:

(1)液體對容器底部和側壁有壓強,液體內部有沒有壓強?如果有壓強,這個壓強有什麼規律呢?下面請同學們通過實驗,自己來研究,找出液體內部壓強的規律。

(2)用手指輕輕按一按金屬盒口的橡皮膜(不宜重按,避免U形管中的水冒出管口),請同學們觀察壓強計U形管中兩管液麪出現的高度差,力稍大點,兩管液麪的高度差也增大,表明:U形管兩管液麪的高度差越大,橡皮膜表面受到的壓強也越大。

(3)講述實驗步驟:

一面講述,一面演示。接着請同學們閲讀課文中的“實驗步驟”,弄清楚應當怎樣做實驗,通過實驗要研究什麼問題。實驗時,注意金屬盒口朝着什麼方向,並要保持橡皮膜在液體(水或鹽水)中的深度相同的同時,觀察U形管兩管液麪的高度差,認真做好記錄。

(4)學生按步驟進行實驗(一部分同學用水做,另一部分同學用鹽水做)。

實驗中,教師注意指導、檢查,着重檢查橡皮膜所朝的方向、記錄數據和U形管兩管液麪的高度差,以免得出錯誤的結論。

(5)實驗完後,請同學們對實驗所記錄的數據進行分析,液體內部是否有壓強?液體內部壓強有什麼規律?分別請用水和鹽水做實驗的一組同學説一説,在同一深度處,U形管兩管液麪的高度差,兩部分同學所做實驗的U形管兩管液麪的高度差不同,説明了什麼問題?

3、課堂討論(教師問,學生答)

問:當把壓強計連着的扎有橡皮膜的金屬盒放入水中(或鹽水)時,在U形管中觀察到什麼?(學生答:U形管的兩管液麪出現高度差)

問:出現這個高度差,説明什麼問題?(學生答:表明液體內部有壓強)

問:把橡皮膜朝不同的方向,U形管兩管液麪還有沒有高度差?又説明什麼問題?(仍有高度差,表明液體內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

問:將橡皮膜保持在同一深度,朝着不同的方向,這個高度差是否相等?説明什麼問題?(學生答:這個高度差相等,表明液體內同一深度處向各個方向的壓強相等)

問:橡皮膜在3釐米、6釐米、9釐米處時,這個高度差有什麼不同?又説明什麼問題?(學生答:6釐米處這個高度差比在3釐米處大,9釐米處這個高度差更大,表明液體內的壓強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問:用水和鹽水做實驗的U形管兩管液麪的高度差,在同一深度為什麼鹽水比水大?又説明了什麼問題?(學生答:因為鹽水的密度大於水的密度,表明在同一深度處,液體密度越大的壓強也越大)

4、小結:

教師根據剛才的課堂討論、師生對話,簡要進行歸納,表揚同學們認真做實驗的情況,鼓勵同學們對問題的研究精神,然後教師再把剛才討論所得的結論簡述一遍,分別把各點結論進行板書。

四、歸納小結本課學習情況

1、講述:這節課通過老師演示實驗和同學們分組實驗,知道了液體壓強的產生和液體內部壓強的規律,同學們很有收穫,今後還要繼續努力,發揚這種研究問題的精神,認真學好物理知識。

2、請同學們整理好自己桌上的器材。

五、課堂練習

課堂討論,學生舉手發言回答對演示實驗所觀察到的現象進行解釋。最後由教師進行小結。

六、佈置作業

1、課後把剛才所做的兩個演示實驗(即第三節後練習第1題和習題第9題)的解釋寫在課本上題目的旁邊。有條件的同學回家可把這兩個實驗做一做。

2、把第三節課後練習第2題和習題第8題做在作業本上。

(四)説明

1、本課重點是讓學生通過實驗,研究液體內部壓強的規律,關鍵是要學生做好實驗。課內,老師講解實驗步驟、實驗注意事項和要研究的問題非常必要。這個實驗的操作較為困難,學生實驗時教師要多加指導。

2、實驗中量筒的內徑應大一些,否則壓強計的金屬盒不易放入,如果實驗室沒有合適的量筒,可用去頸飲料瓶代替,在飲料瓶外壁貼上帶有刻度的紙條即可。

3、按教材,是用鹽水和水比較不同液體(即密度不同)在同一深度處壓強不同的實驗,也可以用其他密度比水小的液體,如煤油或酒精(最好是在學生實驗完後,由教師演示來進行驗證),不過用鹽水是最方便的。

4、實驗中指導學生正確實驗、進行觀察,如實記錄數據,對正確得出結論,非常重要,這是實驗成敗的關鍵之所在,也是指導學生學好物理的重要方法。認真實驗,認真觀察,對提高實驗能力,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大有好處。

5、課本第三節課後練習第1題和習題第9題,演示後由學生舉手發言進行討論,可加深學生的實感,也可以鞏固練習本課所學知識,課後再把結果寫出來,這樣既訓練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也訓練了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課後,有條件的學生再做一做更好。

壓強教學設計15

《8.1認識壓強》教學設計(第1課時)

備課人:黃明靜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壓力的概念,知道壓力的作用效果跟什麼因素有關;(2)知道壓強的概念,公式和單位,能用壓強公式進行簡單計算;2.過程與方法

(3)經歷“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關”的科學探究過程,學習運用控制變量法研究問題;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經歷觀察、實驗以及探究等學習活動,培養學生尊重客觀事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教學重,難點】

重點:(1)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跟什麼因素有關;

(2)壓強概念的建立和壓強的公式。

難點:(1)壓力的大小與重力的關係;

(2)壓強的概念理解和壓強公式的運用。

【教學思路設計】

本節課的內容一般在學習了力的作用效果之後進行。這節課的設計意圖在於體現新課程標準的“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和“注重科學探究,提倡教學方式的多樣化”的理念。

首先通過生活實例,引發學生們思考其中的原因,激發學生們的求知慾。緊接着圖片展示讓學生交流討論找共同點總結出壓力的作用點在物體表面,壓力方向垂直於物體表面指向被壓物體。然後通過重物壓鋼尺和玻璃瓶微小形變感知壓力的作用效果。再次讓學生受壓氣球和手壓筆尖感知壓力的作用效果並猜想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通過學生探究實驗,使其明白其中的道理。在實驗的基礎上建立壓強的概念,最後把所學的知識應用於社會生活。

【教學方法】

討論與觀察法,實驗法、啟發式教學

【教學器材】

多媒體課件、圖釘、氣球、鉛筆,海綿,鈎碼等【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學生比一比誰先扎開奶茶,展示所用的吸管(一個平口,一個尖端)。

飲料的吸管一端為什麼要做成尖的呢?這與壓力的作用效果有關。那麼什麼是壓力呢?壓力的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關呢?

二、新課學習

(一)什麼是壓力?[教師引導]:觀察圖片,

學生思考討論:(1)三幅圖中的力有什麼共同點?(方向和作用點方面引導)

(2)壓力的大小和重力相等嗎?(演示實驗)

[師生總結]:壓力

1、定義:物理學中,把垂直作用在物體表面的力叫做壓力。

2、符號:F,單位:N

3、產生條件:相互接觸擠壓。

4、方向:垂直於受力物的表面且指向受力物。

5、作用點:受力物的表面處。 6.大小:不一定等於重力。

感受壓力的作用效果

學生實驗

1、用鉛筆的兩端分別用大小不同的力按壓手心,談感覺。

2、用手心和手指壓氣球,觀察接觸處的形變程度

(二)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

1、提出問題:

你認為壓力的作用效果可能跟哪些因素有關?

2、猜想與假設:壓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積的大小

3、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1)具體談談怎樣控制變量?

(2)根據問題引導,明確了設計思路,下面制定實驗方案並選擇合適的器材進行實驗,以小組為單位,相互交流,完成活動二。看哪一小組設計的精彩,有創意,一會兒給大家展示。

4、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學生分組實驗A.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的關係

結論:在受力面積相同時,壓力越大,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 B.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受力面積的關係

結論:在壓力相同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 [教師總結]:

1、壓力作用效果和壓力以及受力面積有關。

2、當受力面積相同時,壓力越大,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當壓力相同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

動腦筋:壓力,受力面積均不同如何比較壓力作用效果(引導類比速度的定義)引入壓強的概念

(三)壓強

學生閲讀課本相關內容,完成下列問題

1、定義:物體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叫做壓強。

2、公式:壓強=壓力/受力面積

3、單位:帕斯卡,簡稱帕,符號Pa,1Pa = 1N/m=1Nm

4、物理意義:每m面積上受到的壓力是1N。

三、課堂練習:

1、關於壓力產生的説法正確的是(D)A.壓力都是由於物體的重力產生的B.壓力的大小總是等於物體的重力C.豎直作用在物體表面上的力叫做壓力D.壓力的大小有時等於物體的重力

2、下列事實中,最能説明壓力作用效果跟受力面積有關的是(C)A.相同形狀的實心銅塊和鐵塊放在同一海綿上,銅塊產生的效果顯著

22-2B.同一個人站在水泥地上和沙坑中,在沙坑中會留下較深的腳印C.同一塊磚平放和豎放在沙面上,豎放時陷入沙中的程度較顯著D.行駛在同一泥地上的載重汽車,滿載時在泥上的留下的痕跡深

3、下列有關力學知識説法中,正確的是(B)

A.舉重運動員在將槓鈴舉高的過程中,他對地面的壓強越來越大B.短跑運動員到達終點後不會馬上停下來,是由於運動員具有慣性C.踢出去的足球在地面上越滾越慢,説明物體的運動需要力來維持

D.站在領獎台上的運動員,受到的支持力和運動員對領獎台的壓力是一對平衡力

四、課堂小結:

【師生交流】學過本節課後,你有什麼收穫?還有哪些問題?

五、作業佈置:自我評價與作業

1、2 【板書設計】

第一節認識壓強

一、壓力

定義:垂直作用在物體表面上的力方向:與受力物的表面垂直

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的大小和受壓面積的大小有關

二、壓強

物理意義:表示壓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定義:物體單位面積受到的壓力叫做壓強公式: p=F/S單位: Pa 1Pa=1N/m2

標籤: 壓強 教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sheji/prd9q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