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設計 >

《設計學概論》讀後感

《設計學概論》讀後感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設計學概論》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設計學概論》讀後感

《設計學概論》讀後感1

一個男孩扮演成老頭兒模樣,揹着一個大籮筐,步履蹣跚地邊走邊唱:“白鬍子的老爺爺,揹着一個大籮筐,走一步來看一看,不知他在找什麼?找什麼?找什麼?他説他在找‘童年’。”童年是多麼美好啊,可高爾基的童年呢,真可謂“窒息的天地,苦難的童年”,童年應該是他的一段悲慘遭遇,一段深情的回憶!

可憐的阿廖沙三歲喪父,被帶到外祖父家。外祖父是一個瀕臨破產的小染坊主,他性格暴躁,自私貪婪;兩個舅舅也粗野不堪,自私至極。阿廖沙每天看到的是令人作嘔的醜事:爭奪財產、打架鬥毆、愚弄毒打兒童等。在這個典型的俄羅斯小市民家庭中,層出不窮的暴行和醜事壓得幼小的阿廖沙喘不過氣來。但仍有許多善良、正直的人們給了他正確的指引和支持,使他看到了光明。他們都是阿廖沙的良師益友。正是這些善良、平凡的人哺育了阿廖沙對生活的積極態度和反抗精神。也就在臨近尾聲之時,十一歲的作者被外祖父殘忍地趕出了家門,走向了人間……

“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在聲聲叫着夏天。草叢邊的鞦韆上,只有蝴蝶停在上面……”熟悉的《童年》又在耳邊響起,童年已經逝去,步入國中的我回憶起童年是多麼美好的時光啊,讀了高爾基的《童年》後,才知道什麼是童年,什麼是幸福童年,什麼叫做珍惜童年。

《設計學概論》讀後感2

大千世界中多樣的造物藝術已經是司空見慣的了。然而,當我們生活在一切需要之物齊全的環境裏,對這些無時無刻不接觸的造物藝術裏的存在以為都是天經地義的。於是便視而不見、熟視無睹。

第一章設計學的研究範圍及其現況中提到的:

設計學的'目的永遠是功能性與審美性。然而,研究設計理論就必須要研究相關的工程學、材料學和心理學1977年英國成立了設計史協會、美術史學上19世紀的兩位巨人:森鉑和裏格爾奠定了見識的設計史研究基礎、20世紀的佩夫斯納和吉迪恩也是及有貢獻的美術史家和建築史家

20世紀80年代,將混沌理論運用到設計領域成了一件時髦的事,反對將設計看作是單一和有次序的觀點,主張設計家應當努力探求混沌的文化潮流。但是,對於設計史研究者而言,創造性的混沌不是一場設計運動,而是後現代主義所提出的多元主義理論的一個方面

第二章設計的多重特徵:

一、設計與藝術的淵源:設計概念產生於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最初的意義是素描、繪畫,將設計、色彩、構圖及創造並稱為繪畫四要素。設計指控制併合理安排視覺元素,如線條、形體、色彩、色調、質感、光線、空間等,它涵蓋了藝術的表達、交流以及所有類型的結構造型。二、設計的藝術含量:從古到今,設計的藝術追求都在設計品中體現出來的。隨着歷史發展和社會進步,創造純精神產品的藝術逐漸從物質生產中分離出來。當設計解決了物質技術產品的技術課題與使用功能,藝術便成為它永無止境的追求。

在今天,設計不僅以科學技術為創作手段,還以科學技術為實施基礎,然而這並沒有損害設計的藝術特性,反而使得現代設計具有了科技含量很高的現代藝術特性,這就為藝術拓展了大片的新天地,為生活增加了很多新情趣。三、設計的藝術手法設計的藝術手法主要有:借用、解構、裝飾、參照和創造。四、不同設計的藝術特徵:定義:就批量生產的工業品而言,憑籍訓練、技術知識、經驗及視覺感受而賦予材料、解構、形態、色彩、表面加工以及裝飾以新的品質和資格,叫做工業設計。

視覺傳達設計的構成要素:

1、文字:文字主要有象形、表意和表音三種類型。在人類的信息傳達與交流活動中,文字是最普遍使用的視覺符號元素。

2、標誌:相對文字符號,標誌表現為一種圖形符號,具有更直觀、更直接的信息傳達作用。

標誌有多種類型。按性質分類,標誌可分為指示性標誌和象徵性標誌。指示性標誌與其指示對象有確定的直接的對應關係,而象徵性標誌不僅可以表示某一事物及其存在性,而且可以表現出包括其目的、內容、性格等方面的抽象概念。

按使用主體,標誌可分為公共標誌和非公共標誌。公共標誌指公共共同使用的標誌,非公共標誌是指專屬某機構、組織、會議、會計、私人和物品使用的標誌。

3、插圖:有繪畫插圖、影像插圖和複合插圖三種。繪畫插圖表現手法靈活,富有個性;影像插圖比手工繪製速度快捷,真實感強;符合插圖製作手法新穎,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標籤: 讀後感 概論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sheji/yr60r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