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生物 >

生物教學教學反思 合集15篇

生物教學教學反思 合集15篇

生物教學教學反思 合集15篇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驗,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 生物教學教學反思 ,歡迎閲讀與收藏。

生物教學教學反思 合集15篇

生物教學教學反思 1

一、引入要新穎

生物學科是一門趣味性強、知識廣博、與生活聯繫密切的學科,所以在課堂上應該是愉快地、具啟發性。要把一堂課上好,新課的引入是非常重要的,經過實踐證明,引入可採用詩、視頻、歌曲、動畫、角色扮演等方式進行,以下是教學中的一些例子:

1、用詩(散文)導入

“季節向前發展了,成熟了。在新的一年裏,鮮花、樹葉、夜鶯、畫眉、金翅雀,以及諸如此類的生命短暫的生物,都出現在它們各自的崗位上了,僅僅在一年以前,這些位置都被其它的生物佔據着,而它們不過只是一些胚芽和無機體的分子。在朝陽的光照下,苞芽滋生了,長出了長條,汁液在無聲的溪流中奔湧,花瓣綻開了,在無形的噴吐和呼吸中把香氣散發出去。”節選——《苔絲》在第一章第一節生物的特徵的新課導入時我選擇了這篇文章,並帶着“這段文章描述了一個什麼景象?”因為學生一開始學習生物學還很陌生,腦海中沒有構建出學習的模式,用一些生動的語句可以把學生帶入一個生機勃勃的生物領域。引出什麼是生命?進而怎樣區分生命?

2、用視頻導入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這一節中第一個知識點是我國有七大生態系統,而用《生態系統》的視頻引入,能很直觀的給學生展現不同生態系統的特點。還能使學生記憶猶新。

3、用歌曲導入

《沒有細胞結構的微小生物——病毒》這一節重點是學習“什麼是病毒”、“病毒的結構”、“病毒與人類的關係”而病毒很小,我肉眼不能看到,所以用了一個歌曲《我不想説—我是雞》這個改編的歌曲引入。對學生而言,單調乏味的開場白往往提不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有豐富多彩、求新的活動才能使學生胃口大開。

4、用角色扮演導入

在《愛護植被,綠化祖國》這一節教學中,其中一個知識點是關於我國什麼植被情況,可以課前引導學生搞個小品劇,學生自己扮演深林中的小動物,用動物的方式去講述我們的森林在不斷減少,其中面臨了什麼問題。計算機集文字、圖形、音頻於一體,具有直觀性、多變性、知識性、趣味性等特點,能為學生提供生動逼真,豐富多彩的教學資源,是同學感到有話可説。為學生營造一個色彩繽紛,圖文並茂,動靜相融的教學情景。使學生腦、眼、耳、手、口等多種器官同時接受刺激,能大大激發學生的思維活動。交互式的教育技術為學生的主動參與提供了條件,有利於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積極性,改變了學生被動接受教育的狀況,實現了學生由被動接受知識向主動探求知識的轉變,為新課導入提供了直觀的、高效的、交互式的輔助教學。

二、注重實驗課教學

新課改也包括教材的改革,生物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所以新教材中加入了很多實驗內容,其中有探究實驗、演示實驗等等。由於學校的設備有限、課時有限,如七年級上冊的第三單元有4個大實驗、假如不作實驗,學生在理解上會有障礙,所以在儘可能開展實驗的同時,教師也要熟練課堂講授實驗。以下關於學習實驗內容的例子:預習實驗內容:這看似簡單的工作一定要提前佈置給學生,生物學的實驗內容比概念內容難記、 解,所以要讓學生大概知道實驗的目的、要求、步驟是什麼。不懂的在原文找答案,還是不懂的做好標記,上課認真聽講,並提示學生這往往是考試的難點問題,這樣可以讓學生帶着問題聽課。學生提出問題:在課堂上先讓學生再看一遍實驗,然後簡要的講解實驗的目的和要求(也可以提問)。後就實驗的步驟大家提出問題(也就是不懂的地方)。用這種形式能使不敢回答的學生也積極回答。學生自己找答案:當問題提到一定的時候,讓學生在課文中找到答案,然後能解決前面學生問題的學生可以舉手。這樣又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興趣。在學生的回答中教師起到指導修正答案的作用。

三、嘗試多種教學方式

生物學的趣味性不只是在內容上,因為生物學是所有學科中能運用教具和教學方式最多的學科,生物新教材中也是嘗試放入多種教學方法。可以總結為兩種:一種是在教室就可以完成,如資料分析、觀察、討論、演示實驗等,第二種,如調查、實踐實驗等。教師可以按照課本的提示適當選擇完成,而且以上幾種都可以作為開發教材的線索,找到每一節課到底適合什麼教學方法能達到最大的教學效果。

四、每節知識的連貫

新課改的教材特別重視章與章、節與節的連貫,只有連貫才能很好的構建知識,體系,學生也能更好的記憶、理解,而教師在備課時要注意每節課書本中的位置和重要性,特別是與前一章的聯繫。以下是教學要特別注意的:1每個新課導入或知識點導入可以用以前學過的知識。2可用聯繫的形式,用以前學過的知識。3設計提綱,知識網絡圖。

五、與學生的互動

新時代的教學,在課堂上的主角不是教師,而是學生,在新課改中教師在課堂中的地位已經發生了改變,多與學生進行互動,把教師講變為學生回答,多用設問,讓學生回答。特別注意:1越是課本的重點知識,越要讓學生自己説出來。2較難的知識可先閲讀,學生提出疑問,其他同學回答。3用討論的方式得出答案,可促進落後生積極主動的學習。4利用好課本的探究實驗。

生物教學教學反思 2

一、國中生物教學中運用教學反思的重要性

在國中生物教學中進行教學反思,除了修訂教學目標,還應在教學過程中反思在教學中的不足,尤其是自身對新課改的理解和實踐中的不足,從而針對這些不足,採取有效的措施,改進這些不足,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例如在進行《種子的結構和成分》教學時,為了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教師就應反思學生是否掌握了單子葉植物種子和雙子葉植物種子結構的探究方法,而這就需要通過實驗進行驗證,並反思採取何種方式進行驗證,才能在提高學習效率的同時提高教學質量。

二、國中生物教學中如何加強教學反思的運用

通過上述分析,我們對國中生物教學反思的內涵和國中生物教學中運用教學反思的重要性有了一定的認識,作為新課改背景下的國中生物教師,在教學中如何加強教學的運用呢?筆者認為,應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科學確定教學反思的時間

教學反思具有一定的時間性,只有對國中生物教學反思的時間進行科學的確定,才能從根本上確保反思的成效。就國中生物教學而言,教學反思應分為教學前、教學中和教學後的反思。

一是教學前的反思,主要是在備課階段進行,教師應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進行全面的預測,並針對這些可能出現的問題,採取有針對性的方式方法促進這些問題的解決,從而為教學效率的提升和教學技能的提高奠定基礎。

二是教學中的反思,也就是在教學過程中的反思,此時主要是教師對自我教學行為進行研究,並在此基礎上對學生學習過程中心理變化的揣摩和分析,主動、及時反思教學行為,在促進教學調控能力的同時提高教學質量。在加快教學方法改進的同時促進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升,從而對教學思路進行有效調整,總結教學的不足明確努力的方向。

三是教學後的反思,就是在教學活動結束後,教師應批判性地反思教學過程,結合多種信息的反饋和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總結教學經驗,促進研究能力的提升和理論素養的養成。

(二)採取有效的方式進行教學反思

一是寫好教學筆記。教學作為與學生互動的動態過程,產生的問題及體會作為第一手的實踐資料,教師應及時記錄和整理下來。

二是定期的教學反思討論交流,讓優秀的教育理論得到交流,共同探討教學中疑惑的解決之道,使得教師在教學中不斷提升理論水平,將教學理論應用到國中生物的實踐教學中。

生物教學教學反思 3

在國中生物科學的教學中,我認為最重要的是要抓住三部分:

一、國中生物科學的教育對象是面象全體學生,教學的目的是提高所有中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培養他們熱愛大自然,自覺保護環境的情操,提高他們對生物科學的興趣為今後的進步學習打下最基本的基礎。從這個觀點出發,在我的生物教學理念中,從我接觸學生的那一刻開始,我就是一直以培養他們對生物學科的興趣為主要目的的。我的每一個課堂設計,每一個活動安排都是以學生為中心,並且以培養學生基本素質中心思想。

二、作為老師,教材是必須瞭解掌握的,但是教材對於老師來説只是一個承載知識的工具,而不能作為教學的依賴。我認為教材就好比一池水,要站在高處去看才能覺得清澈見底,也就是説,要站在一個比教材更高的角度去把握教材。作為一名教師的第一就是研究教材,不僅是研究所教年級的教材,還要把整個中學階段的教材都要研究,首先要知道在整個國中階段生物課程都需要學生掌握那些知識,知識體系是怎樣安排的學生在每個學習階段需要學習哪些知識,那些能力需要得到培養和提高等。並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貫穿很多的活動。例如:做一些課堂小遊戲、調查、競賽等等,讓學生在輕鬆的學習氛圍中掌握知識。

三、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貫穿探究式活動。生物科學是一個日新月異的科學,我在課堂中會一直給學生強調一個觀念,老師在課堂中講述的甚至與書本中所寫的知識都不一定是正確的,相反,對於生物學科來説,有可能目前我們所學習到的一些理論會在今後的科學探究中發現是錯的。在教學中學生所學的知識都是前人通過科學探究發現的,因此,我認為教學並是把知識死板的教給學生。相反我的教學設計大多都是將學生置身於當時科學家們所處的環境,讓他們通過體會科學家們的探究過程,引導他們找到隱藏在各種生物現象下的本質規律。作為老師要給學生提供一個適合創造的平台。例如:可以通過寫保護生物的倡儀書、知識竟賽等方式,鼓勵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我相信這樣,學生無論在知識、能力、創新各方面都將會是最優秀的。

生物教學教學反思 4

教育評價具有激勵、導向、調整、反思、選拔、診斷等多種功能,本文中把突出激勵功能的評價稱為激勵性評價。激勵性評價是一種激發學生的內在需要和動機,鼓勵學生自覺主動地提高自身素質的價值判斷活動。

在生物教學中,靈活地運用激勵性評價,能較好地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發揮學生的潛能,有效地促進學生主動、健康地發展。本文結合國中生教材的教學實踐,在運用激勵性學生評價方面進行探討和反思。

一、激勵性評價的原則

1、有目的地激勵學生

生物教學中,對學生進行評價時,教師應根據教學的目標和要求、教學內容、學生的身心發育特點、學習的狀況,有目的、有針對性地激勵學生,讓學生從內心體驗成功,產生學習的動力。通常會有這種情況出現:學生進行某些生物探究實驗時,實驗方案設計很認真,但實驗卻失敗了。這時,教師應正確地進行評價,做好引導,充分肯定他們在實驗中積極認真的態度,同時和學生一起分析、找出原因,允許他們重做實驗,直至成功。讓學生感受教師的真心幫助,樹立起學習的信心。同時,學生也認識到成功的取得是由於努力的結果,激發學生繼續努力學習。在評價的過程中,應注意激勵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根據自身條件,確定自己的發展目標,不斷反省、不斷調整、不斷超越自我。

2、公正地評價學生

不公平的評價會拉開師生間的距離,使學生對教師產生隔閡、冷漠、消極甚至對抗的情緒。有時,還會引起班裏的其他同學冷落、孤立被評價的學生,使學生受到精神上的傷害。所以,教師要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一位學生,不偏愛優秀學生,不冷落後進生。而且,更應對後進生施以關愛,善於發現、賞識他們的閃光點,充分肯定他們所取得的點滴進步,激發他們的自信心,使之獲得“我也行”的情感體驗。

3、及時反饋評價信息

教育研究證明,信息反饋越及時,教育的效果就越好。為使學生始終保持積極向上、不斷進取的精神,評價一定要及時反饋,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在生物知識的學習中,學生通過及時的反饋,能及時瞭解自己的學習進展,及時地發現錯誤,適時調整學習的方向,促進學生進一步學習。

4、評價方式多元化

多元智力理論認為:每個人都同時擁有多種智力,這多種智力在每個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組合存在,每個人的智力都各不相同,各具特色。教師要承認學生多元智力的存在,從多個角度,以公正的、發展的眼光來評價學生,對每一位學生都抱以積極的態度,尋找和發現他們的閃光點,給予充分的肯定和欣賞。因此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為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不同的評價方式,如採用多種開放性的考試,口試、網頁製作、小發明、製作小模型、實驗設計、紙筆測試等。讓學生利用自己的優勢參與評價。多種形式的評價,能有效地開發學生的潛能,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

二、激勵性評價的策略

1。對學生全面激勵

學生的發展具有獨特性和差異性,評價應以人為本,重點放在自我發展的縱向比較上,多角度、全方位地評價學生在各個方面原有水平的進步,多關注學生的潛能,多肯定學生的優點,多采用開放性的評價方式,幫助學生認識自我、促進自我發展。為發揮學生的特長,發掘學生的潛能,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

(1)採用多種評價形式

根據國中學生生性好動的特點,多開展開放性的評價活動,可採用演講、口試、辯論、繪圖大賽、技能大賽等多種形式。如進行“人類的克隆利與弊”辯論賽,先讓學生在課前根據自己支持或反對人的克隆的觀點,以個人或小組合作的方式,收集和分析資料。上課時,將全班學生分成正方和反方兩大組,生物科代表或班幹部充當監控官,負責組織調控正方和反方辯論。辯論開始後,雙方都拿出證據來辯駁對方,辯論中途允許學生改變自己的觀點,最後能被絕大多數同學認同的觀點為勝方,並設立最佳口才獎、最佳合作獎等。通過辯論賽,學生們相互探討事實的實質,達成了共識,既獲得了有關克隆的生物學知識,亦提高了多方面的能力,如收集和分析資料的能力、信息交流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並且在道德情操、人類倫理等方面得到培養,讓學生在全面激勵中獲取進步。

(2)設立多個學習獎勵項目

學生各人的能力不同,表現各異,從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出發,評價時,設立多種的獎勵項目,如學習《生物圈為生物生存提供基本條件》時,開展"假如我是一株被帶到火星上的小草"演講賽,設立積極發言、最佳拍檔、最具創意、最有進步獎等等。

2、多主體參與評價

新課程的評價強調評價的主體多元化,評價手段多樣化,評價過程科學化,評價結果人性化。生物教學中,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評價,多開展自評和互評活動。學生主動參與激勵評價中,讓學生的人格得到充分尊重,學生才樂於接受評價,樂於主動學習。開展評價,教師、學生、家長應多方參與,以充分發揮不同主體的作用。

(1)自我反思激勵

羅傑斯説,“只有一個人能評價目標實現的程度,這就是學生自己。”評價中,應尊重被評價者的人格,讓被評價者能主動參與評價,才能樂於接受評價,評價才能有效。而且,評價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學生更易接受、評價的效果會更好。如評價學生製作的動植物細胞模型時,開展“給我的最好作品打分”的自我評價,要求學生説出作品最好的地方,好在哪裏,有哪些地方是有所改進創新的,學生通過對自己作品的分析,加深對細胞知識的理解,也認識自己的長處,在剖析自己之中完善自我。

(2)合作激勵評價

加強合作與交流,是課程改革的一個新要求。合作評價,能有效地促進學生與他人合作,互相交流,積極溝通,促進自身發展。在生物學教學中,可開展一些小組合作的活動,使學生將個人表現與小組成就相聯繫。如探究花的結構時,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競賽,對照課本的桃花基本結構圖,學生將從自家帶回來的各種植物的花進行觀察、解剖,並將花的各部分粘貼成押花畫,註明花各部分的名稱。還可設立多個獎勵方案:最佳合作獎,最準確獎,最快速度獎,最具創意獎。各小組成員分工合作,完成作品後,上講台展示,介紹本組成員間合作程度,作品好在什麼地方,接受其他小組的評議。通過小組內自評,小組互評,選出各個獎項。學生通過參與小組評價,不僅學習了花的基本結構知識,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實驗能力、創新能力,更培養了學生的團結合作、互相交流能力。又如進行綠化校園的設計評價活動時,先讓學生小組合作,設計一份校園綠化方案,然後在課堂上全班交流,從科學性、合理性、經濟角度討論後,評選出幾份優秀設計方案進行展示。交流後各小組吸取其他小組的優點,修改完善本組的方案,以最滿意的方案上交。通過初步設計→互相交流→不斷完善的評價活動,學生體會到“只有羣體的成功,才能獲得個人成就。”採取的策略多是圍繞“我們怎樣才能完成任務。”評價中,學生認識到,個人目標的達成,取決於羣體目標的實現,個人獲得成功的機會,也因其他同學的存在而增加。

(3)家長參與評價

生物教學中,家長參與學生的評價,能讓家長了解自己子女的學習情況和進步點滴,加強子女與父母之間的溝通。如開展“為長輩設計有滋有味的營養食譜”的評價活動,讓學生從長輩的健康狀況和飲食習慣出發,嘗試設計一份營養合理、經濟實惠的食譜。學生設計好菜譜,先做出預算,然後到市場採購相關食物,親自下廚,做出一份色香味俱全的營養菜式,請家長品嚐,並做出相關的評價。家長的評價能給學生極大的鼓勵。

3、泰勒説過:“評價是一種確定行為發生實際變化程度的過程”。學生評價要立足過程,促進發展應與學習過程同步。將評價作為學生主動學習的一部分,讓學生能夠參與評價、樂於接受評價,促進學生的主動發展。

(1)及時記錄學生所取得的進步

多根據學生的表現來評價學生的進步。例如參照學生進步的幅度設置學業進步表:根據前幾次的測試成績,先確定每個學生的基礎分,以此為參照,以後的測試成績以提高分來確定等級,提高30分以上的為A級,20分以上的為B級,1-10分為C級,其餘的為D級。也可將近期的幾次成績繪製成學習走勢圖,讓學生看到學習成績的進步或退步,更好地確定努力的目標和方向。開展參照評價,對優等生來説,更激發他們超越自我、追求完美。對後進生來説,"今天的我"勝過了"昨天的我",樹立學習的信心,激勵他們逐步走向成功。

(2)多采用人性化的評價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對低年級的國中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評價可採用一些靈活方式。如課堂教學中,當學生提出一些富有創意的問題和有獨特見解時,可在學生的課堂記錄本上印上智慧星,並作為期末考的考核依據。如果學生的智慧星積累到一定數量,可到教師處換取一些小禮物。這種人性化的評價方式,往往會使師生關係更為融洽。

(3)結合探究活動全過程,對學生探究能力作評價

如在開展環境條件對鼠婦生活的影響的探究活動時,注意調動學生探究的積極性,讓學生留心觀察鼠婦的生活習性,提出問題,尤其要注意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發現問題的能力。鼓勵學生設計不同的對照實驗或不同的實驗裝置,培養學生的設計實驗能力和創新精神。要求學生在探究過程中,以科學的態度,仔細觀察,認真記錄,並做好數據的分析處理以及信息的表達和交流,提高學生科學探究的能力,讓學生對自己完成的探究過程進行評價。

(4)注意過程性的評價應與終結性評價有機結合

教師要關注學生平時一系列動態的課堂評價的記錄積累,還可與期末靜態的筆試相互融合進行綜合評價,讓學生在不斷進步中得到激勵。如在學期末設置的學生生物綜合評價表:

生物教學中,運用激勵性學生評價,能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發現學生的學習潛能,發揮學生的特長,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讓學生產生成功的體驗,激勵學生不斷追求成功。能幫助學生自我認識,自我教育,促進學生主動、全面的發展。

生物教學教學反思 5

在教學中以親身實踐或以具體事物、現象以及事物、現象的逼真描繪來激起學生的感性認識,獲得生物的表象,從而促進對知識比較全面、比較深刻的掌握和理解的教學過程,稱為直觀教學。荀況説過:“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其意義主要表現在以下5個方面:

(1)、直觀教學是進行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重要手段。為了使學生獲及較全面、正確而牢固的生物學知識,不能只從抽象概念和定義出發,更不能抽象地講授生物的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而必須通過各種直觀手段使學生獲及感性認識,並在此基礎上啟發學生積極思維再上升到理性階段,形成各種概念和原理。同時隨着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藉助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學生可以感知傳統直觀教學中無法表現的事物和現象。

(2)、直觀教學是使學生加快學習速度,提高學習效率的手段。在生物學教學中正確地組織和運用最合適的直觀教學手段和方法,可以使學生的學習走近路,走直路,起到“百聞不如一見”的作用。

(3)、直觀教學是集中學生注意力,調動學生主動性和積極性,組織以學生為主體學習活動的手段。這樣就把教師的活動目的轉化為學生的活動目的,把教師所施加的影響構成學生活動的手段和對象,充分發揮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動性。如生物學教學中的實驗教學。

(4)、直觀教學是發展學生智能的有力手段。在中學生物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是十分重要的。通過觀察,學生可以獲及大量的感性材料,為進一步思維打下基礎,進而掌握規律性知識。生物教學中,通過正確的直觀手段,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和分析能力。

生物教學教學反思 6

當前,中學生物教學正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化。然而,由於會考不考生物學,有不少學生輕視生物學習,甚至把生物課看成負擔。在此情況下,怎樣從生物教學自身特點中尋找突破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搞活教學,提高質量,目前已成為生物學教師探索的問題。根據國中學生好奇、求知慾強、思維活躍、學習從興趣出發的特點,我充分利用生物學本身獨具的內容豐富、趣味性強等特點,努力挖掘各種趣味因素,創設情境,以各種教學形式誘發、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求知慾望,使他們由被動的“要我學”轉變為主動的“我要學”,從而搞活了教學,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1.設質疑,誘發興趣

渴望瞭解生物的各種生命現象及活動,揭開生命運動的本質、規律,這是學生們普遍存在的心理狀態。依據所教內容,結合學生的知識基礎,有意識地創設一些富有趣味,含有質疑性的問題,在課堂上巧妙地造成懸念,可以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種子和果實的形成》中,我先簡略介紹了大千世界中百花種種、果實繁多,然後設問:“為什麼一朵桃花能變成一個又大又甜的桃子?”“為什麼果實都結在開花的部位?”在介紹“顯性基因遺傳和子代性狀”時,提出了“為什麼有的父母都是雙眼皮或一單一雙,可子女卻是單眼皮?”

這些問題必然引起學生的好奇,開動腦筋思索,積極發言,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活躍了課堂氣氛,使他們很快進入學習狀態。

另外,也可結合生活中趣聞軼事,巧設疑點,激發學生的興趣。例如,在介紹“遺傳”時,我先給學生講了一個小故事:美國的一位舞蹈女明星,拒絕了許多風流瀟灑的公子哥們的追求,卻寫信向長相普通,不修邊幅的科學家愛因斯坦求愛。她寫道:“如果我們結婚,我相信我們的後代一定會像您那樣的聰明,像我一樣的漂亮。”請問:“如果他們結了婚,她能夢想成真,遂其心願嗎?”同學們幾乎同聲回答:“可能的。”“為什麼呢?”同學們議論紛紛,雖答不全,但對此都產生了濃厚興趣。趁此時機,我再由淺入深,層層分析基因組合的特點和結果,同學們聽來饒有興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2.巧用詩詞、成語,提高興趣

古往今來,不少文人墨客寫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詞,讚美自然界生物,課堂上有針對性地選擇一二,插入某些課中,既可豐富教學內容,又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唐詩“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形象地描述了植物的頑強生命力及根的作用。又如宋詞“雙蛾來翩翩,慕此堂上燭,附炎盡何功,自取焚如酷。”把飛蛾的夜生活習性和趨光性描述的維妙維肖。這樣的詩詞,只要我們平時注意收集,在課堂上巧借善用,能使生物課變得生動,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此外,適當引用成語、諺語,也能增強學生的興趣。例如,我引用“螳螂捕蟬,黃雀在後”來描述食物鏈的關係,通過“樹→蟬→螳螂→黃雀”這一食物鏈的有機聯繫,引伸出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和能量轉遞過程,學生聽來有趣,簡明易懂。

3.介紹趣聞、趣事,增強興趣

在動植物王國中,有着數不盡的奇聞趣事和探索不盡的奧妙。這些恰是學生極感興趣、樂於汲取的知識養料。結合教學內容,適當利用3~5分鐘時間,介紹一些植物的生活、繁殖特點,動物的覓食、爭偶、護幼、禦敵的趣事,例如物種間的競爭;鳥類的築巢、育雛方式;猩猩、猴羣的社羣生活;獅子王國;奇妙的`動物“語言”等,通過教師形象的講述,學生聽來樂此不疲,充分感受到生物學習的樂趣,同時,也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

4.課堂搶答,以賽促趣

中學生爭強好勝心理特強,將“競爭機制”引入生物教學中,對激發學生興趣有極強的催化效果。對此,我嘗試了“課堂搶答積分制”,以學生的自然分組為單位,課堂提問或複習以每組輪流回答或搶答的形式展開,答對的為該組記分並當堂公佈每組得分結果。課堂搶答,激發了學生顯示自我、爭勝好強的意識,人人積極思索,舉手搶答,課堂氣氛顯得異常活躍,學生的激情也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而且有利於鞏固知識。

綜上所述,趣味教學的目的,在於激發、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因此,教學中教師要善於將趣味性與課堂內容有機結合起來,將知識點與學生實際需要有機聯繫起來。而且應根據學生的接受能力,掌握好難易程度。否則,講課內容太簡單會使學生感覺平淡無味,激不起興趣;講得太深奧,學生一知半解,注意力容易在不理解中轉移,達不到教學效果。

實踐證明,趣味教學可以活躍課堂教學氣氛,有效地激發起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達到提高教學質量此文來自優秀之目的。

生物教學教學反思 7

推薦聽了國中生物學科的優質課之後,受益匪淺。生物學作為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科學的嚴謹性。在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不斷髮展變化的今天,我們每一位生物老師應不斷轉變教育觀念、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學模式、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使學生具有紮實的基礎知識、科學求實的態度、靈活多變的思維方式和強烈的創新意識。這就要求我們在課堂教學中不斷學習,不斷反思在學習反思中不斷前進。

一、注重理論聯繫實際

在生物課堂教學中,要切實抓好生物概念、生物規律等基礎知識的教學,在具體教學中,要搞清生物要領的形成過程,講清生物概念的定義、含義及特性等,有時要通過舉例、作圖等手段讓學生加深對抽象生物要領的理解。對生物規律的講解中,要注意引導學生通過分析、概括、抽象、推理、歸納等思維活動得出結論,同時要講清生物規律的適用條件和範圍及生物規律中各生物量之間的關係,必要時對其相關的概念規律要加以比較區別,消除學生對生物概念規律的模糊感。

生物課堂教學應理論聯繫實際,注重應用,這既是生物學科特點的必然體現,也是適應素質教育的迫切需要的表現。在課堂講授中,教師應儘量列舉大量的生活、生產中的實例,向學生介紹現代科技知識,這樣可拓展學生的視野,提高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此外,在習題的講析中,選例除了要注重習題的典型性外,更要注意習題的實用性,以及滲透相關學科知識的結合性。加強課堂演示實驗教學,除了課本上必做的演示實驗外,教師應當善於觀察,挖掘生活實例中的生物原則,設計一些實驗裝置在課堂上演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注重方法引導

教師在課堂講授中,應根據課程結構設置內容特點、課型特徵以及學生的實際和教學環境,採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達到最佳教學效果。知識方法教育要靈活,在課堂上,教師應根據不同的課型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法,思維方法訓練要靈活。在解決生物問題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從不角度、不同側面去分析問題,做到一題多思,一題多變,一題多解,多題一解,教師應當有目的對學生進行各種思維訓練。

三、轉變觀念創新教育

在教學裏經常會遇到這種情況:學生之間存在很大的個體差異有的對教材講述的內容已經非常熟悉有的則很陌生有的則完全不感興趣在這樣的課堂上要關注全體學生的感受很不容易的一般的情況下對知識比較淵博的部分學生邀請他們發言可以使這部分學生能夠保持關注。但有時也會出現相反的情況因為學生的很多認識模糊不清的他雖然知道但講不明白甚至有錯誤反而引起其他同學的反感於我儘量把同樣的知識利用不同的教學方法進行比如本節課講“化石年代順序”時用的標圖比賽的方式通過同學的動手活動使已經具有這部分知識的同學積極參加競賽對這部分知識比較陌生的同學可以通過觀摩來學習知識我也經常會精心引進一些相關的課外知識,既保持了新鮮感又達到了同樣的教授知識和訓練技能的效果。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注重教學統一,二者相輔相承,層層遞進,求實是基礎,求活是關鍵,求新是目的,只有具備紮實嚴謹的基礎知識,才能轉變成靈活的思維方法,最終表現出獨特的創新能力。

生物教學教學反思 8

在生物教學中巧妙地輔以一些與生物知識有關的妙語,往往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提高課堂教學效益能起到妙不可言的作用。

下面就簡單列舉幾例在生物教學的妙語妙用。

(1)詩詞

在生物課堂中適當穿插運用,可為學生創造出一種詩情畫意般的教學情境,這不僅能活躍課堂氣氛,而且可陶冶學生情操。如在“生物與環境”中,導入時可引用“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讓學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喚起學生珍惜美愛護環境的意識;還可以用“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峙桃花始盛開”來突出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又如用“滿園春色關不住,一支紅杏出牆來”來引出“植物的向光性”。

(2)成語

與生物學相關的成語往往藴涵着一定的生物學原理。如“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它把生物的捕食形象地表達了出來。還有“飛蛾撲火”——昆蟲的趨光性、“葉落歸根”——生態系統的物資循環、“望梅止渴”——條件反射等等。在課堂教學中抓住時機靈活運用,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抓住知識精髓,理解知識的效果甚佳。

(3)迷語

把生物主要特徵或本質規律概括起來,形成生物學謎語,或收集民間相關生物學謎語,在課堂中抓住契機,適時應用,能激起學生積極的學習熱情,教學中會產生“投石激浪”的效果。如“不勞而獲”——寄生、“玉帝聖書”——神經、“三教九流都來往”——雜交等等。又如用花生的謎語“麻屋子,紅帳子,裏面坐個白胖子”,可以使學生很容易抓住果實與種子的本質特徵,從而不易混淆“果皮”和“種皮”兩個概念。

(4)諺語

諺語是前人用精練、押韻的語言歸納而成,反映事物或現象的本質、規律,並廣為流傳的妙語。課堂中適當選擇運用,能增強學生的無意注意,從而提高其學習效率。如“一山難容二虎”——種內鬥爭、“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條件反射、“大樹底下好乘涼”——蒸騰作用、“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生物的遺傳等等。

(5)順口溜

一些零散難記憶的知識內容,抓住其知識重點,編成具有一定的音韻和節奏感的順口溜。在課堂適當運用,既可縮小記憶容量,便於記憶,又能活躍課堂氛圍。如幾種無機鹽缺乏症:“鈣、磷不夠疏鬆症,小兒還患佝僂病;成人缺碘甲狀腫,幼兒必患呆小症;嬰兒缺鋅食不振,生殖發育要緩行;血紅蛋白鐵組成,缺少就患貧血症”。這樣把幾種常見無機鹽缺乏症歸納在一起,利用押韻特點,使無機鹽與相應缺乏症在學生的頭腦中形成較持久的聯繫。

生物教學教學反思 9

國中生物學,以辯證唯物主義為指導,講述了各種生命現象和規律。在國中如何幫助學生能舉一反三、全面系統準確地掌握概念,並從各個概念中找出生命活動的規律,將知識融會貫通,這是生物教學中的一個難題。採用比較法教學能較好地解決這一難題。作用是多方面的,具體來説,大致有如下幾方面:

(1)可使學生在已知概念的基礎上,迅速而準確地由此及彼,去認識未知概念,獲得新的知識;擴大原有知識範圍,加深原有知識的程度。

(2)可使學生牢固地建立起知識的內部聯繫,把一些零碎的知識組織起來,使之系統化。

(3)可使學生準確地掌握概念的內涵和外延。

(4)比較法能起到或加強直觀作用。

(5)比較法是培養提高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重要方法。

生物教學教學反思 10

摘要:新課程改革後,生物學科的地位得到很大的提升,但同時也給廣大生物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快速地適應這一轉變,教學反思就是一種很好的手段。通過教學反思,可以促進教師主動地去學習新課程理念,反省教學中的不足,從而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

關鍵詞:教學反思;新課程;高中生物

20世紀80年代,在歐美國家率先興起培養教師們的教學反思的能力,然後迅速波及世界各個範圍。所謂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對教學實踐的再認識、再思考,並通過總結來進一步地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隨着生物課程的改革,關注教師的思維,培養反思型的生物教師也成為了必然。因此,筆者試圖從如何對教學觀念、教學過程以及教學課後等方面進行反思展開了初步的分析。

一、教學觀念的反思

在很長一段時間裏,很多教師認為把生物知識教給學生,學生掌握、理解並會解題就算完成了教學任務。而新課程中,教師不單單要教給學生知識,而且要培養學生的科學能力和情感,這一理念轉化為新課程的三個維度:即知識、能力、情感與價值觀。新教材在很多章節裏,設計了“問題探討”“資料分析”“與生活聯繫”“科學—技術—社會”等等,這些設計無不滲透了新課程的理念。生物新課程的改革,不僅提高了生物在大學聯考中的地位,更重要的是為生物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如果我們教師觀念還停留在傳統知識灌輸模式下,那麼新課程所倡導的提高學生生物科學素養就無從談起。因此,教師要積極地去反思自身的教學觀念,是否與新課程相接軌,只有這樣才能不斷促進自己主動去學習並理解新課程理念。例如必修三第二章第四節《免疫調節》,這一節免疫學概念多,免疫過程複雜,單純地把這些知識灌輸給學生,學生不但學習起來吃力,甚至會產生厭學的心理。如果教師嘗試着把生活實例與知識聯繫起來,如“用給被不同毒蛇咬傷的病人注射不同的抗蛇毒血清的例子來幫助學生理解抗體的特異性”,“用艾滋病患者體內淋巴T細胞數量變化的數學曲線圖來理解T細胞在免疫過程中的作用”,這樣學生不僅在愉快的氣氛中習得概念,而且還注重了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繫。

二、教學過程的反思

提高學生生物科學素養作為新課程的基本理念,應該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如何實現這一點呢?在美國國家科學教育標準中,探究性學習不僅作為教學策略,而且還上升到科學教育的八大內容之一,從科學本質出發,倡導探究性學習符合科學自身的特點,對於學生理解科學的本質大有幫助。在開展探究性教學時,教師應當反思:

第一,討論的問題是否具有探究的價值。如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中關於“植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有的同學提出問題“植物細胞會出現失水的情況嗎?”,顯然這個問題沒有探究的意義,因為日常生活中植物失水的現象屢見不鮮,比如放鹽後蘿蔔會有水分滲出。如果引導學生透過現象去看本質,“植物細胞在什麼情況下會失水?”“是否跟哺乳動物紅細胞失水一樣?”“原生質層相當於一層半透膜嗎?”,通過討論讓學生明白探究的目的,從而選擇具有探究價值的問題。

第二,在探究過程中是否體現了小組合作精神。科學探究不僅是讓學生去認識科學的本質,也是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精神的一個過程。教師可以通過設計有效的小組活動,讓學生較為完整地掌握生物學知識和技能。通過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探究,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學生蒐集資料、調查訪問、評價和合作學習的能力均得到提高。由於學生在教學中總是主動積極地參與,所以他們的主體性也得到了最大限度的發揮。學生在小組學習中相互配合、相互學習,促進了學生學習方式發生了轉變,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第三,探究過程中是否及時有效地修正與評價。評價應以激勵與嚮導為主,特別要重視對學生探究能力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進行評價,通過評價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

高中生物可以探究的問題很多,但過分地強調探究教學,事實上很多探究活動開展起來難度較大,甚至可能沒有必要去探究,這就有可能花了時間卻達不到效果。在有限的45分鐘課堂裏,教師應當追求課堂質量而不是數量,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靈活地選擇不同的教學方式,恰當地使用好教學輔助手段,從而保證教學的有效性。

三、教學課後的反思

課後反思是最常見的一種形式,課後反思側重於在每節課後對自己教學的成功與不足進行較深入的思考和總結。每一節課都會有一些驚喜與亮點,把這些一點一滴地記錄下來,通過長期的積累,就會成了自己一筆寶貴的財富,這些財富可能就是以後教學中的“法寶”。當然,更重要的是反思教學中的不足,對不足的地方進行有系統的整理與回顧,並對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吸取教訓並加以改正,使今後的教學更加合理,更具有效性。下面筆者以實際教學中《免疫調節》這一節在教學後的一則反思為例:免疫調節這一節課涉及的概念多,內容抽象,學習起來難度大,因此首先應該激發學生的興趣,例如舉一些生活的病例和實例,讓學生明白免疫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我們應該去學習它。本節課的教學難點是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這兩個過程是比較複雜的,我運用了現代多媒體手段———動畫演示的方式把複雜的過程形象化,然後讓學生以小組合作形式完成概念圖的構建,而在實際課堂中,學生思維活躍,主動參與討論,感受到了獲得知識後的樂趣。另外通過對艾滋病資料的獲取以及對小男孩大衞事例的分析,讓學生在習得概念的同時,也完成了對其情感的教育。但在組織教學時,由於時間緊張,對非特異性免疫以及免疫的系統組成的處理略顯簡潔。另外發現在小組討論過程中,有些同學還缺乏合作意識。

參考文獻:

[1]劉加霞,申繼亮.國外教學反思內涵研究述評[J].比較教育研究,2003,161(10):30.

[2]曹京.生物教學應注重教學反思[J].基礎教育參考,2011(2):60.

[3]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研究所.生物教師培訓手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生物教學教學反思 1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初步學會探究的一般過程,通過探究環境對生物的影響,提高合作學習的能力;

(2)培養學生掌握科學探究方法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1)根據“以學生髮展為中心”的教育理念,教學過程中教師以引領者、組織者、合作者的身份參與指導教學,創設情景,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中學會學習;

(2)教學過程包括課前充分準備,課題的選擇,實驗方案的設計、實施,記錄結果,課堂上以小組為單位的成果展示、彙報、提高,課後實驗探究的延伸。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實驗探究的分工合作,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責任感與團隊精神;

(2)通過實驗探究,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設計思路〗

1、設計理念

在新課程“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的核心理念指導下,教師要以引領者、促進者、合作者的角色為學生實驗、探究營造寬鬆、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從而凸顯學生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使他們的自主性、獨立性、能動性和創造性得到真正的張揚與提升,學生不僅將成為學習和教育的主人,而且還將成為生活的主人,成為獨立的、積極參與社會和有責任感的人,從而真正實現“以學生髮展為本”的目的。

2、設計思路與意圖

課前,學生自願分成8個探究實驗小組,組員有分工,共同商定本組的探究課題並收集相關的資料、信息,研究設計完成實驗探究,做好記錄,以備課堂上彙報展示。教師在這一過程中注意協調,將能力稍差的學生平均安排在各小組。

課堂上分三個環節進行:

第一環節是設計一個小演示,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創設懸念,激發學生探究的慾望,同時點明課題。

第二個環節是以小組為單位的探究成果展示彙報,其他組同學認真聆聽、積極思考、勇於質疑,形成一種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氛圍。在學生們互動、展示、交流、質疑的過程中,使實驗設計得到進一步完善與創新,增強學生們的合作意識與創新精神,敢於質疑、求真務實的科學態度。教師以引領者、合作者的身份適當點撥,調控時間的進程。

最後一個環節是以學生自主閲讀,歸納整理最後一部分教學內容“生物因素的影響”這樣學生能更全面地理解環境對生物的影響。

整個教學的重心放在第二環節上,讓學生在展示交流中增強自信,在實驗探究中培養能力,在提問質疑中有所創新,真正實現以學生髮展為本的目的。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二十八中原是齊齊哈爾市熱點校之一。生物實驗室是學生們進行實驗探究的空間,兩個微機室為學生上網查詢、下載資料提供了方便,電子備課室是教師經常光顧的場所。這些都為新課程的教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學生絕大部分來自城市,機關、幹部、知識分子家庭的學生相對較多,所以相關資料多,如《十萬個為什麼?》《少年百科全書》等,也有條件在家裏上網,查詢、下載資料、信息、圖片等。學生通過國小自然常識的學習和生活經驗的積累,知道在温暖潮濕的環境中食物容易長毛髮黴;也見過橘子皮、麪包上長的黴菌。七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是好奇心強,動手能力稍差,但勇於回答問題,好表現自己。這些都為學生學習這部分知識奠定了基礎。

〖教學過程〗

在同學們企盼的目光中,老師捧着魚缸走上講台。同學們帶着滿腦子的問號看着老師從魚缸中往外取水。隨着水越來越少,魚幾乎遊不動了,學生越看越着急。這時老師將水又都重新倒回魚缸中,魚兒又歡快地游來游去了。學生們也鬆了口氣。

師:從剛才的現象中,你們悟出了什麼道理?

生1:魚兒離不開水。

生2:環境的改變影響生物的生存。

師:對。這也是我們今天要研究的課題。環境中影響生物的形態、生理、分佈的因素叫生態因素。那麼大家分析一下,影響魚的生態因素有哪些?哪些屬於生物因素?哪些又屬於非生物因素呢?

生1:水草、魚蟲、人。

生2:水、温度、氧氣、陽光。

師:好,下面我們就通過實驗來探究非生物因素對黴菌生活的影響。雖然課前我們都以實驗小組為單位進行了分工,但在彙報之前還有幾個問題需要請大家幫助明確:

1、日常生活中見沒見過發黴?

學生不假思索地説:見過。

2、在哪兒見過?學生們爭着搶着發言。

生1:饅頭放時間長了就會長黴。

生2:我在家裏倉房中的舊皮鞋上見過黴菌。

生3:放久了的橘子皮上愛長黴菌,我見過。

生4:我家的牆角上長了一片很難看的黴菌。

3、什麼時候,什麼環境中物品容易長黴菌?

生1:夏天,尤其是下雨天。

生2:在温暖、潮濕的環境中,即使是冬天也會長毛髮黴。

4、誰知道影響黴菌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有哪些?

生1:水、空氣。

生2:還有陽光、温度、濕度。

師:哪一組同學願意彙報你們的探究成果與大家共同分享呢?

彙報結束後,其他組成員可針對他們的實驗設計或結果進行質疑、評價。

第一小組率先登場,組長張揚利用實物投影邊展示邊講解。我們組的研究課題是:探究空氣對黴菌生活的影響。作出假設:空氣影響黴菌的生活。實驗材料:兩塊鮮饅頭。具體做法是:將饅頭分別裝在兩個塑料袋中,一個有通氣孔,另一個隔絕空氣。再把兩個裝置放在廚房的窗台上,進行觀察記錄。前三天,每天作一次觀察記錄,兩袋中都沒有什麼變化。第四天,通氣袋中饅頭上長出了白毛狀物(黴菌)。第五六天白色變成綠、黃、黑色斑塊。最後連成一片黑了。而真空袋中的饅頭都七八天了,也沒什麼變化。根據分析結果,我們得出結論:空氣影響黴菌的生活。

同學們聽得認真、仔細。

張亮:請問你們實驗設計的變量是什麼?

記錄員劉鵬自信地答道:空氣。

鄧林同學:我想請教個問題:你們是怎樣將塑料袋做成真空的?

計時員高萌萌説:這並不難,首先用蠟將塑料袋口封住,然後用注射器將袋內空氣抽空,最後再用透明膠帶將針孔封上就行了。

王宇瑩若有所思地問:放在真空袋中的饅頭多久也不會長黴或壞掉嗎?

這個問題問得第一組同學措手不及,有的同學説會長黴或壞掉,有的説不會。其他組的同學也參與到爭論中來,這時老師對提出問題的同學投以讚許的目光,並沒有直接將答案告訴學生,而是將球又重新拋給了學生:開動腦筋,再想想辦法,看誰的想法最有創意。有人説上網查,有人説問專家,這時王菲説:超市裏的許多密封很嚴的食品袋上都標有保質期,如果時間過長,食品就會變質,但會不會長黴我不知道。不如讓第一組同學接着將實驗做下去。劉偉紅搶着説:讓事實説話吧!大家都認為這個提議最好。王菲同學話音剛落,教室裏就響起熱烈的掌聲。

第四組同學説,我們與第一組同學的課題、實驗設計及結果都相同。只不過我們選擇的實驗材料是米飯。其他的就不多説了。

第三組王琳同學代表小組做彙報發言。我們的課題是:濕度對黴菌生活的影響。假設是:濕度會影響黴菌的生活。實驗材料是用烘乾的饅頭片和潮濕的饅頭片。實驗過程是這樣設計的:將幹饅頭片和潮饅頭片分別放在透明塑料袋中,紮緊口。再將裝幹饅頭片的裝置放到温暖的廚房裏,另一套裝置放在比室温低6℃的冰箱裏,結果三四天過去了。兩個塑料袋中都沒有出現我們預期的結果。誰能幫助我們分析一下,問題出在哪裏?猶如一石激起千層浪,教室裏立即沸騰起來,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展開了熱烈討論。最後一致認為:這個探究實驗的變量應該只有一個――濕度。所以兩個裝置都應該放在温暖的環境中,這樣也有了對照實驗。就在第三組同學情緒低落時,老師不失時機地説,有一句話要送給你們: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我們注重的是探究過程,而不只是結果,相信你們在大家的共同幫助下,實驗設計會更加完善。你們一定會將探究進行到底。

第七組同學代表王輝發言:我們選擇的課題是:温度對黴菌生活的影響。作出的假設與選擇的實驗材料、方案設計都與教材上是一致的,雖然大家會誤會我們照本宣科沒有新意,但我們在記錄實驗現象時搞了點創新:我們認為利用表格和文字來記錄這個實驗現象不形象也不生動,所以我們採用照彩色照片的方法來做記錄,實驗材料每有一點變化就照一組照片。請看這是我們組記錄員劉紅的傑作。同學們在搶着看照片的同時沒忘了報以讚揚的掌聲。

師:由於時間關係,實驗方案與彙報的小組相似的,我們課下抽時間再來探討。下面大家把書翻到第16頁,快速閲讀16頁至17頁的課文,思考從書上的文字和圖片中你獲得了哪些信息?

生:這部分內容介紹了有關生物因素的知識。

生:同種生物間的影響可以是互助,也可以是相互鬥爭。

生:不同種生物間,或是互惠互利,或是捕食關係。

師:在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生物對環境形成了多種多樣的適應。

師:通過本節課的《《生物與環境的相互影響(》第一課時教學實錄及教學反思》這一教學反思,來自!<

學習,根據我們所做的實驗探索共同歸納一下:

1、實驗法應包括哪幾個步驟?

2、進行實驗設計時最關鍵的是要注意什麼?

3、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體會與收穫?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討論,然後選代表發言。

生1:我們認為我們所做的實驗包括以下幾個步驟:提出問題,作出假設,設計實驗方案,實施實驗並記錄,分析實驗現象,得出結論。

生2:我們組認為實驗設計時應注意的是,實驗的變量應該只有一個,而且要設置對照實驗。

生3:我們同意前兩組同學的觀點,下面我談談我們的感想: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不但掌握了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而且在實驗中鍛鍊了能力,同時體會到了合作探究的樂趣。

師:同學們談得都非常好,通過實驗探究掌握了方法,那麼我們就可以繼續對神祕的生命世界進行進一步的探索,希望同學們繼續探究食品種類不同對黴菌的生活有沒有影響,這也是我們的課外探究課題。

〖教學反思〗

課程改革與新教材的運用,為老師提供了一個提升自我的平台,為學生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這節課是學生進入國中學習新教材的第一堂探究實驗課,我覺得最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合作探究的方法,體驗探究的過程而不是隻重探究的結果。所以,課前學生自願分組,自主選擇探究課題,設計實驗方案,實施實驗並記錄實驗結果。課堂上以組為單位彙報展示探究成果,同時其他組同學傾聽、互相交流,探討更加完善、創新的實驗設計。在這一過程中,老師的角色是:少發言,多參與,少講解,多指導,多觀看,多與學生合作。所以課堂氣氛融洽,輕鬆愉快,學生樂意上這樣的探究實驗課。

同時注意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發展。關注每一位學生,是對學生個性的張揚及精神世界給予充分的信任和尊重。如學生自願分組時,老師不過多參與意見,但注意做好將能力稍差,又不愛動手,不愛表現的學生分散到各個小組的協調工作,讓他們在與同伴的交往、合作、探究中培養自信,增強能力。

由於班額大,課堂上真正將每一位學生的積極性都調動起來確實是件難事,所以教學中難免有一些設計不周之處,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要加以改進不斷完善。

〖教學點評〗

本節課是新教材中的第一節探究實驗課。探究實驗對學生來説是一種複雜的、主動的學習方式,有其特殊的學習條件、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對教師而言,在組織教學時,要注意考慮全局、審時度勢和精心組織,充分利用學校、家庭、社會資源。高老師在課的引入時就注意了全局性,演示實驗使學生悟出環境的改變會影響生物的生存,進而引入主題。由於課前已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自願分組,主動設計並實施實驗,所以學生很輕鬆就總結出探究實驗的步驟。學生的彙報體現出高老師給學生足夠的探究空間和活動空間,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同時也給了學生了解自身能力的機會。學生真實地記錄了觀察到的、有價值的現象、數據,學生面對實驗中出現的問題,敢於大膽地猜測分析,敢於面對困難,實事求是地評價自己。

探究活動具有較強的開放性,探究過程中出現的不確定因素很多,高老師在學生探究過程中及時適度地具體指導,對於學生明確探究目標,準確到位地完成每一探究步驟,達到較高的探究水平,奠定了基礎。

學生的疑問:放在真空袋中的饅頭多久也不會長黴或壞掉嗎?高老師在教學中的處理使我們看到,她早已認識到,一個問題、一次挑戰、嘗試新事物的一個願望,都是推動學生優化設計活動方案的動力。“開動腦筋,再想想辦法,看誰的想法最有創意”“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食物在温暖潮濕的環境中容易長毛髮黴,那麼我們大家能否用實驗的方法來探究食品的種類對黴菌的生活有沒有影響?”她用這些話語讓學生明確:探究實驗只是一種學習方法,而學習是一段旅程,對知識的探求永無止境,而這段旅程可以從任何時候開始;探究實驗也許不會得到完全的答案,只要不放棄,不斷地探究下去,不斷積累知識,到那時我們就會成才。看似簡單的教學無處不滲透着教師對學生能力的培養。

建議:由於班額大,不可能每一組(每一位學生)都闡述自己的觀點,學生可以把自己的觀點或疑問記錄在成長筆記(檔案袋)中,便於教師瞭解學生和改進教學。

生物教學教學反思 12

一、身臨其境,實例分析,導入新課

電腦播放一幅幅美麗的大自然圖片,並配以優美的音樂,讓學生用心感受大自然的美麗,同時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珍愛生命的情感。就在學生沉迷於自然美景時,教師用沉重的語氣説到:“的確,大自然太美麗了,然而在自然界中也往往會出現一些不和諧的現象。下面是我精選的三個小資料,大家分析一下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注:資料1:狼與鹿的故事,資料2:娛樂帶來的災難,資料3:新聞調查播放的節目《河流與村莊》——河南省沈丘縣周營鄉癌症多發村]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分析資料、最後得出:在一定區域內一種生物的出現或消失以及環境的改變都會引起其它生物發生變化,甚至死亡。老師鼓勵學生用一句話描述生物與環境是什麼關係,從而引出生態系統的概念,導入新課。

二、自學探究,説成組成

師説:“在一定區域內,生物與環境形成的統一整體叫生態系統。同學們請列舉幾個生態系統”學生列舉後,教師評價:“僅由動物和植物就能組成一個生態系統嗎?”教師電腦出示自學提綱[1、動物自己能製造有機物嗎?2、這個腐爛的蘋果最終會消失嗎?3、植物又“吃”什麼呢?4、如果你的父母在方便麪廠上班,他們是生產者嗎?]學生自學,教師就此要鼓勵學生:“自學是我們一生中非常重要的學習方法,要會學就要在學習中善於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愛因斯坦説過,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把你知道的告訴大家,把你不知道的提出來。”學生自學討論後,收集有價值的問題,討論並解決。最後得出生態系統的組成。電腦出示表格,學生填寫,強調重點。

三、動手參與,認識食物網

電腦展示一個草原生態系統,師問:“同學來看看生物之間有什麼關係?”學生答出有競爭、合作、吃與被吃等關係。教師以草→鼠→貓頭鷹為例引導學生得出食物鏈的概念。學生知道食物鏈的後,動手參與連接課本上生態系統中有多少條食物鏈。之後學生敍述所連的食物鏈,老師指出:箭頭應指向捕食者,一條食物鏈應從生產者數到最後的消費者。教師又問:“你連接之後的生態系統象什麼?”生答:“網”。師説:“食物鏈交織成網狀就稱食物網。”從而使學生認識食物網。

四、聯繫實際,提高生物科學素養

教師聯繫在南方有些人吃蛇成風的習慣問學生這樣會造成什麼危害?我們又應該怎麼做呢?學生分析得出由於人的因素造成生態環境失去平衡,最終危害的又是人類自己。

在本節課結束時給學生布置兩個作業:

1、收集各種有關生態環境的公益廣告詞。

2、學生小組參與社會活動,調查馬寨小河幾十年發生了什麼變化?為第二課時生態系統具有一定調節功能做準備。

教學反思:在課堂教學中,我們應致力於學生的發展,不能把目標僅僅定為學完任務即可,應按照新課標的要求,注重學生的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因此,在課堂上應使教學成為師生雙方共同的享受,在師生的共同參與、體驗、感悟的過程中盡情綻放出生命的色彩。而且新的教學思想要求我們是用課標上課,而不是依照教材照本宣科。所以教材要求一課時的內容我分兩課時講,並重新組織教學內容,目的是突出人類活動對自然界造成的危害,突出人與生物圈的關係,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觀點。通過人與生物圈之間的相互影響、相互作用,有利於形成辯證唯物主義觀點,提高學生科學素養。在本節課中我以資料分析導入,實例分析,自學探究,動手參與,聯繫實際等多種方法就是改變學生過去的學習方式,使學生積極參與,主動探究,在學生興趣高昂的狀態下不僅輕鬆掌握了知識,還發展了學生的各種能力,同時也培養了學生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生物教學教學反思 13

從大學的校園走進中學的校園,我曾許下諾言,盡我所能,努力改變課堂的厚重生冷,讓自己與孩子們一樣活潑絢爛起來。轉眼間,做一個快樂的教育工作者,已經有12個年頭了。回頭看了看,我忍不住笑了起來,那些悠悠往事咂摸起來很有味道。

感冒了,帶病上課着實精神可嘉。可是就在我忍着鼻涕滔滔不絕的時候,一個泡泡調皮的鑽出鼻孔。我一時間囧住了,這個可惡的傢伙窺探這個世界足有5秒,才縮了回去。四十多雙純潔的眼睛在看着我呢。那一刻,我知道地洞的價值所在了。一個小女生強忍笑,遞給我一張餐巾紙,“老師,擦擦吧。”“……”苦心經營的偉大形象頃刻間倒塌。

人體內含水量是60%~70%。同學們覺得不可思議。我打趣道:賈寶玉説女人是水做的,男人是泥巴做的。其實,從生物學的角度來講,此話有誤導之嫌,男人也是水做的哈。男生們鼓起掌來,彷彿被壓抑許久的悲憤終於爆發出來了。女生們針鋒相對,老師,女生是清水造的,男生是渾水做的。一場性別大戰火藥味濃濃的升騰起來。很明顯,班級裏女權高高在上。我找出人體的染色體圖。指着性染色體説,同學們,看到這個Y染色體了嗎,它明顯比X染色體短了一大截,據專家檢測,以前Y染色體有200多個基因,到目前為止,只剩下40多個了,而且未來它將繼續縮短,預計到500萬年後,Y染色體就消失了,那就意味着男人就不存在啦!全班譁然。既然Y這麼脆弱,我們要善待男生。此後男生女生關係更加和諧,凝聚力超強。

講泌尿系統的時候,我點了一下憋尿的壞處。此時,一個女生跑到我的跟前,面部有些扭曲,我嚇的一愣一愣的,這是怎麼了,也不喊報告。“老師,我想上廁所。”“……”我一時不該怎麼辦的時候,她已經飛奔出去了。這時已經有人捂着肚子趴下了。這是那個平時安靜矜持的女生麼?不一會兒,她笑容滿面的進來了,已經恢復了正常,“報告。”“解決完畢了。”“嗯。”“舒服吧。”“嗯。”……我很佩服孩子們現學現用的本領和無比疼愛自己的品格。“以後,希望同學們課堂醖釀好後,課下解決。學校明文規定,除非特殊情況,不允許上課去廁所的。”

諸如此類的趣事可以裝幾麻袋。閒暇時,取出幾件,傻乎乎樂一番,發覺我也被孩子們的天真可愛給同化了。

生物教學教學反思 14

脱離探究、實踐的生物教學不能適應將來新課標的要求,只有經過認真探究、親身實踐,學生的生物能力才能得以切實提高。以探究、實踐為核心組織教學的基本策略是:

(1)從一個實例(或現象)入手,使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然後分組進行探究。

(2)每組學生認真分析實驗現象,對所提出的問題作出假設,然後提出可行性的設計方案。

(3)方案的實施。各小組對設計方案進行分析或實驗,然後小組得出結論。

(4)師生共同對各小組結論進行分析,最後探究出結果。在整個探究過程中,鼓勵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但對於整個探究過程選題要量力而行,做到小而實,一定是先發散,後集中。

如《生長素髮現》一節的教學,可以窗台上的植物彎向光源生長,引導學生觀察現象提出問題→作出假設→設計方案→實施方案→得出結論→交流結果。這樣以探究、實踐為核心,完全擯棄了老師的講解與分析,將學生推到了課堂主人的地位,能夠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開發學生學習生物的潛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從而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生物教學教學反思 15

在課堂教學中適當設計一些情境,尤其是問題情境,能更好地觸發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習興趣,取得好的教學效果。

在教“營養繁殖”時,可設計這樣的情境:有人種了一棵蘋果樹,上面結了許多蘋果,竟然有不同的外觀和色澤,吃起來口味也不同,這個人是怎樣種出這棵與眾不同的蘋果樹的呢?引導學生帶着饒有興趣的問題去閲讀“營養繁殖”,學生會積極思考,認真在書中尋找答案,必然會取得好的學習效果。

情境的創設有時非常簡單,如:教學“種子萌發的條件的探索”,就可以巧妙地利用實際的情境——兩組種子萌芽的標本:一組萌發狀態良好,另一組則種子沒有萌發。這充滿矛盾的情境,自然會引發學生的興趣和思考。

標籤: 教學 反思 生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shengwu/4el7p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