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生物 >

生物會考知識點集錦15篇

生物會考知識點集錦15篇

上學期間,是不是經常追着老師要知識點?知識點就是掌握某個問題/知識的學習要點。哪些知識點能夠真正幫助到我們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生物會考知識點,歡迎大家分享。

生物會考知識點集錦15篇

生物會考知識點1

1、原生質:指細胞內有生命的物質,包括細胞質、細胞核和細胞膜三部分。不包括細胞壁,其主要成分為核酸和蛋白質。如:一個植物細胞就不是一團原生質。

2、結合水:與細胞內其它物質相結合,是細胞結構的組成成分。

7、自由水:可以自由流動,是細胞內的良好溶劑,參與生化反應,運送營養物質和新陳代謝的廢物。

8、無機鹽:多數以離子狀態存在,細胞中某些複雜化合物的重要組成成分(如鐵是血紅蛋白的主要成分),維持生物體的生命活動(如動物缺鈣會抽搐),維持酸鹼平衡,調節滲透壓。

9、糖類有單糖、二糖和多糖之分。a、單糖:是不能水解的糖。動、植物細胞中有葡萄糖、果糖、核糖、脱氧核糖。b、二糖:是水解後能生成兩分子單糖的糖。植物細胞中有蔗糖、麥芽糖,動物細胞中有乳糖。c、多糖:是水解後能生成許多單糖的糖。植物細胞中有澱粉和纖維素(纖維素是植物細胞壁的主要成分)和動物細胞中有糖元(包括肝糖元和肌糖元)。

10、可溶性還原性糖:葡萄糖、果糖、麥芽糖等。

11、脂類包括:a、脂肪(由甘油和脂肪酸組成,生物體內主要儲存能量的物質,維持體温恆定。)b、類脂(構成細胞膜、線立體膜、葉綠體膜等膜結構的重要成分)c、固醇(包括膽固醇、性激素、維生素D等,具有維持正常新陳代謝和生殖過程的作用。)

12、脱水縮合:一個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與另一個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相連接,同時失去一分子水。

13、肽鍵:肽鏈中連接兩個氨基酸分子的鍵(-NH-CO-)。

14、二肽:由兩個氨基酸分子縮合而成的化合物,只含有一個肽鍵。

15、多肽:由三個或三個以上的氨基酸分子縮合而成的鏈狀結構。有幾個氨基酸叫幾肽。

16、肽鏈:多肽通常呈鏈狀結構,叫肽鏈。

17、氨基酸:蛋白質的基本組成單位,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約有20種,決定20種氨基酸的密碼子有61種。氨基酸在結構上的特點:每種氨基酸分子至少含有一個氨基(-NH2)和一個羧基(-COOH),並且都有一個氨基和一個羧基連接在同一個碳原子上(如:有-NH2和-COOH但不是連在同一個碳原子上不叫氨基酸)。R基的不同氨基酸的種類不同。

18、核酸:最初是從細胞核中提取出來的,呈酸性,因此叫做核酸。核酸最遺傳信息的載體,核酸是一切生物體(包括病毒)的遺傳物質,對於生物體的遺傳變異和蛋白質的生物合成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19、脱氧核糖核酸(DNA):它是核酸一類,主要存在於細胞核內,是細胞核內的遺傳物質,此外,在細胞質中的線粒體和葉綠體也有少量DNA。

20、核糖核酸:另一類是含有核糖的,叫做核糖核酸,簡稱RNA。

生物會考知識點2

無機物

一、水:含量最多的化合物

1、人體缺乏表現:缺水10%,生理紊亂;缺水20%,生命停止

2、作用:良好溶劑、輸送、參與化學反應;水比熱大,調節體温、保持體温恆定

3、存在形式:自由水(大部分,參與上述2的作用)

結合水(少量,生物細胞組織中的成分)

二、無機鹽:離子狀態存在

1、作用:a、生物體組成成分(例子:血紅蛋白:Fe2+骨骼:Ca2+ 【缺鈣,肌肉抽搐】PO43-磷脂的組成成分、Mg植物葉綠素的必需成分、Zn多種酶的組成元素、I甲狀腺素的原料)

b、參與生物體的代謝活動和調節內環境穩定

食物中的主要營養成分的鑑定

1、糖類:澱粉(非還原性糖)——碘液(藍色)

還原性糖(葡萄糖、麥芽糖) ——斐林試劑班氏試劑(加熱後出現磚紅色)

2、蛋白質——(5%NaOH和1%CuSO4)雙縮脲試劑(紫色)

3、脂肪——蘇丹III(橘紅色)

生物會考知識點3

  一、種羣的概念和數量特徵

1、概念:在一定的自然區域內,同種生物的全部個體。

2、種羣各個特徵的關係:

(1)在種羣的四個特徵中,種羣密度是基本特徵,與種羣數量呈正相關。(2)出生率、死亡率以及遷移率是決定種羣大小和種羣密度的直接因素。

(3)年齡組成和性別比例則是通過影響出生率和死亡率而間接影響種羣密度和種羣數量的,是預測種羣密度(數量)未來變化趨勢的重要依據。

  二、種羣密度的調查方法

1、估算植物種羣密度常用方法

(1)樣方形狀:一般以正方形為宜。

(2)取樣方法:五點取樣法和等距取樣法。

2、動物種羣密度的調查方法——標誌重捕法

測量方法:在被調查種羣的活動範圍內,捕獲一部分個體,做上標記後再放回原來的環境中,經過一段時間後進行重捕,根據重捕到的動物中標記個體數佔總個體數的比例,估計種羣密度。

3、調查種羣密度的意義

農業害蟲的監測和預防,漁業上捕撈強度的確定,都需要對種羣密度進行調查研究。

  一、種羣概念和種羣數量特徵的理解

1、種羣概念的理解

(1)兩個要素:“同種”和“全部”

(2)兩個條件:“時間”和“空間”

(3)兩個基本單位

①種羣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單位。

②種羣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

2、種羣數量特徵的分析

(1)種羣密度:是種羣最基本的特徵。種羣密度越高,一定範圍內種羣個體數量越多。

(2)出生率、死亡率以及遷入率、遷出率是決定種羣大小和種羣密度的直接因素。

(3)年齡組成和性別比例則是通過影響出生率和死亡率而間接影響種羣密度和種羣數量的。

  二、種羣密度的取樣調查

1、植物種羣密度取樣調查的常用方法——樣方法

(1)步驟:確定調查對象→選擇調查地段→確定樣方→設計計數記錄表→實地計數記錄→計算種羣密度

(2)原則:隨機取樣,不能摻入主觀因素。

2、動物種羣密度調查的常用方法——標誌重捕捉法

(1)主要方法:捕獲一部分個體做上標記,放回原來環境中,經過一段時間再進行重捕。

(2)計算公式:標記總數/N=重捕個體中被標記的個體數/重捕總數(N代表種羣內個體總數)

(3)操作注意事項:

①標記個體與未標記個體在重捕時被捕的概率相同。

②調查期間沒有大規模遷入和遷出,沒有外界的強烈干擾。

③標記物和標記方法必須對動物的身體不會產生對於壽命和行為等的影響。

④標記不能過分醒目,以防改變與捕食者之間的關係。

⑤標記符號必須能夠維持一定的時間,在調查研究期間不會消失。

生物會考知識點4

1、動植物細胞全能性的區別:

1)高度分化的植物細胞具有全能性;已分化的動物體細胞的細胞核具有全能性.

2)原因分析:動物細胞是高度分化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細胞,完全具有全能性的只有未分化的受精卵,和低級分化到一定程度的胚胎細胞.當胚胎細胞繼續發育,出現胚層分化,組織,器官形成時,細胞已經喪失了全能性,只保持了部分的分化為較高分化程度的細胞的能力.例如骨髓幹細胞,雖然不具備全能性,但保持了分化為骨髓細胞,紅細胞等的能力,因此是部分全能性.而動物細胞核包含了物種的全部遺傳物質,並且在適當的條件下能夠去分化再分化,發育為完整個體,因此高度分化細胞的細胞核仍具有全能性.動物體細胞克隆就應用了動物細胞的全能性.

2、動物體細胞克隆

動物克隆是一種通過核移植過程進行無性繁殖的技術.不經過有性生殖過程,而是通過核移植生產遺傳結構與細胞核供體相同動物個體的技術,就叫做動物克隆.

生物會考知識點5

一、 生物的遺傳現象:

生物的性狀傳給後代的現象,叫遺傳。

動植物的性狀主要是通過生殖細胞而遺傳給後代的。

二、 染色體和基因:

細胞核內存在的一些容易被鹼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質,叫染色體。染色體在體細胞中染色體成對(父方和母方)存在,生殖細胞中成單存在(人體細胞23對,人的生殖細胞23條),它由蛋白質和脱氧核糖核酸(簡稱DNA)組成,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DNA中決定生物性狀的小單位,叫基因。基因在體細胞中存在,生殖細胞中成單存在。

三、 基因的顯性和隱性

當細胞內控制性狀的一對基因,兩個都是隱性(aa)時,隱性基因控制的性狀就會表現,否則(AA、Aa),為顯性性狀。

顯性(大寫A) 隱性(小寫a)

四、 禁止近親結婚

血緣關係越近的人,遺傳基因越相近,婚後所生子女得遺傳病的可能性越大。

五、 生物的變異現象

生物的親代與子代之間,以及子代的個體之間在性狀上的差異。

六、 遺傳的變異和不遺傳的變異

七、 有利變異和不利變異

變異為生物進化提供了原始材料。

八、 變異在生物進化上的意義

九、 變異在農業生產上的應用

生物的進化

一、 生命的起源:

原始的海洋是生命的搖籃,原始的生命起源於非生命的物質。

二、 生物進化的歷程:

植物進化的歷程:

原始單細胞動物

原始生命 原始苔蘚類

原始藻類 原始裸子植物

原始蕨類 原始被子植物

動物進化的歷程: 原始鳥類

原始魚類 原始兩棲類 原始爬行類 原始哺乳類

進化原則:由簡單到複雜,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陸生。

三、 人類的出現:

人類和類人猿是近親,人由森林古猿逐步進化而來。

植物從種子植物脱離水的限制,無脊椎動物從節肢動物脱離水的限制,脊椎動物從爬行動物脱離水的限制。

四、 生物進化的證據:

主要證據為化石(生物的遺體,遺物或生活痕跡由於種種原因被埋藏在地層中,經過若干萬年的複雜變化而逐漸形成的)在越古老的地層裏,成為化石的生物越簡單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而在越晚近的地層裏,成為化石的生物越複雜越高等,陸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在最古老的地層中沒有生物化石。

五、 人工選擇:

選擇者:人 結果:滿足人類的各種要求。 速度:較快。

概念:根據人類的需求和愛好,經過不斷選擇而形成生物新品種的過程。

六、 自然選擇

選擇者:自然界各種環境條件。 結果:適應環境,不斷進化。

速度:形成新物種需要漫長歲月。

概念:自然界中的生物,通過激烈的生存競爭,適應者生存下來,不適應者被淘汰掉。

第三章 生物與環境

一、 環境的含義

生物的生活環境不僅是指生物的生存地點,主要還是指存在於它周圍的影響它生活的各種因素。

二、 生態因素: 環境中影響某種生物生活的其它生物和非生物

非生物因素DD陽光、温度、水、空氣等

生物因素DD影響某種生物生活的其它生物

三、 生物與環境之間的相互關係

1、 環境影響生物

2、 生物適應環境

3、 生物影響環境

四、 生態系統的概念

在一定的地域內,生物與環境所形成的統一的整體。

五、 生態系統的組成

植物DD生產者(無機物光合作用 有機物)

生物部分 動物DD消費者(使用有機物)

細菌真菌DD分解者(有機物DD無機物)

非生物部分DD陽光、空氣、土壤、水、温度等

六、 食物鏈和食物網

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存在吃與被吃的關係,形成食物鏈,一個生態系統中,相互關聯的食物鏈形成食物網。如:草 兔 狐

七、 生態平衡

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佔的比例總是維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態,這種現象就叫生態平衡。

八、 我國的野生動植物資源

我國裸子植物的資源,佔居全世界的首位。

大熊貓、金絲猴、白鰭豚、揚子鱷、鹿,植物中的銀杉、金錢松、珙桐等為我國特有的珍稀動植物。

1、 許多野生動植物可以用作藥材。

2、 能提供大量的工業原料。

3、 為人類提供食物。

4、 具有重要的科學研究價值。

九、 環境污染

大氣污染、水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土壤污染、噪聲污染

十、 環境保護(基本國策)

為了保護自然環境和野生動植物資源,我國陸續建立了數百個自然保護區,如四川卧龍、王朗和九寨溝等自然保護區(大熊貓、金絲猴),廣西花坪自然保護區(銀杉)。對嚴重污染環境、浪費資源、影響附近居民正常生活的企業,實行限期治理或停產治理等措施。從我做起樹立環境意識,培養愛護環境的!

生物會考知識點6

1.噬菌體侵染細菌的過程?吸附→注入→複製→合成→釋放

2.什麼是基因?攜帶遺傳信息,具有遺傳效應的DNA

複製的方式和特點?半保留複製,邊複製邊解旋

複製、轉錄、翻譯的場所?細胞核,細胞核,核糖體

5.基因工程的三種必要工具?

(1)基因的剪刀—限制酶

(2)基因的化學漿糊—DNA連接酶

(3)基因的運輸工具—質粒

6.基因工程的三大分支?動物、植物、微生物基因工程

7.基因工程的基本過程?獲取目的基因,目的基因與運載體重組,將目的基因導入受體細胞,篩選含目的基因的受體細胞

8.獲取目的基因的2種方式?化學方法人工合成,從生物體細胞中分離

9.轉基因生物產品的安全性問題主要集中在那兩方面?

10.中心法則及其發展

生物會考知識點7

光合作用

(自然界最本質的物質代謝和能量代謝)

1.概念: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並釋放出氧氣的過程。

方程式:CO2+H20xx——→(CH2O)+O218

注意:光合作用釋放的氧氣全部來自水,光合作用的產物不僅是糖類,還有氨基酸(無蛋白質)、脂肪,因此光合作用產物應當是有機物。

2.色素:包括葉綠素3/4和類胡蘿蔔素1/4

色素分佈圖:

色素提取實驗:丙提取色素;

二氧化硅使研磨更充分

碳酸鈣防止色素受到破壞

3.光反應階段

場所:葉綠體囊狀結構薄膜上進行條件:必須有光,色素、化合作用的酶。

步驟:

①水的光解,水在光下分解成氧氣和還原氫H2O—→2[H]+1/2O2

②ATP生成,ADP與Pi接受光能變成ATP

能量變化:光能變為ATP活躍的化學能

4.暗反應階段

場所:葉綠體基質

條件:有光或無光均可進行,二氧化碳,能量、酶

步驟:

①二氧化碳的固定,二氧化碳與五碳化合物結合生成兩個三碳化合物

②二氧化碳的還原,三碳化合物接受還原氫、酶、ATP生成有機物

能量變化:ATP活躍的化學能轉變成化合物中穩定的化學能

關係:光反應為暗反應提供ATP和[H]

5.意義:

①製造有機物

②轉化並儲存太陽能

③使大氣中的CO2和O2保持相對穩定。

滲透作用的原理、細胞吸水、失水

1.滲透吸水:條件:半透膜、濃度差

2.植物原生質層是選擇透過性膜,當膜內外存在濃度差時細胞吸(失)水。

原則:誰濃度高誰獲得水

3.植物吸水方式:

①吸脹吸水:無液泡的細胞吸水方式(乾燥種子、根尖分生區細胞)。

②滲透吸水:成熟植物(具大液泡)細胞吸水方式。

水分的運輸、利用和散失

由根運輸到莖、葉,1-5%留在植物體內,95-99%用於蒸騰。

生物會考知識點8

語句:

1.糖類代謝、蛋白質代謝、脂類代謝的圖解參見課本。

2.糖類、脂類和蛋白質之間是可以轉化的,並且是有條件的、互相制約着的。

三類營養物質之間相互轉化的程度不完全相同,一是轉化的數量不同,如糖類可大量轉化成脂肪,而脂肪卻不能大量轉化成糖類;二是轉化的成分是有限制的,如糖類不能轉化成必需氨基酸;脂類不能轉變為氨基酸。

3.正常人血糖含量一般維持在80-100mg/dL範圍內;血糖含量高於160mg/dL,就會產生糖尿;血糖降低(50-60mg/dL),出現低血糖症狀,低於45mg/dL,出現低血糖晚期症狀;多食少動使攝入的物質(如糖類)過多會導致肥胖。

4.消化:澱粉經消化後分解成葡萄糖,脂肪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蛋白質在消化道內被分解成氨基酸。

5.吸收及運輸:葡萄糖被小腸上皮細胞吸收(主動運輸),經血液循環運輸到全身各處。以甘油和脂肪酸和形式被吸收,大部分再度合成為脂肪,隨血液循環運輸到全身各組織器官中。以氨基酸的形式吸收,隨血液循環運輸到全身各處。

6.糖類沒有N元素要轉變成氨基酸,進而形成蛋白質,必須獲得N元素,就可以通過氨基轉換作用形成。蛋白質要轉化成糖類、脂類就要去掉N元素,通過脱氨基作用。

7.唾液含唾液澱粉酶消化澱粉;胃液含胃蛋白酶消化蛋白質;胰液含胰澱粉酶、胰麥芽糖酶、胰脂肪酶、胃蛋白酶(消化澱粉、麥芽糖、脂肪、蛋白質);腸液含腸澱粉酶、腸麥芽糖、腸脂肪酶(消化澱粉、麥芽糖、脂肪、蛋白質)。

8.胃吸收:少量水和無機鹽;

大腸吸收:少量水和無機鹽和部分維生素;

小腸吸收:以上所有加上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甘油;

胃和大腸都能吸收的是:水和無機鹽;

小腸上皮細胞突起形成小腸絨毛,小腸絨毛朝向腸腔一側的細胞膜有許多小突起稱微絨毛微絨毛擴大了吸收面積,有利於營養物質的吸收。

生物會考知識點9

一、生態系統的結構

1、生態系統的概念:

由生物羣落與它的無機環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統一整體叫做生態系統。

2、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是生物圈

3、生態系統類型:

可分為水域生態系統和陸地生態系統。水域生態系統主要包括海洋生態系統和淡水生態系統。陸地生態系統有凍原生態系統、荒漠生態系統、草原生態系統、森林生態系統等自然生態系統,以及農業生態系統、城市生態系統等人工生態系統。

4、生態系統的結構

(1)成分:

非生物成分:無機鹽、陽光、熱能、水、空氣等

生產者:自養生物,主要是綠色植物(最基本、最關鍵的的成分),還有一些化能合成細菌

和光合細菌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將無機物合成有機物

生物成分消費者:主要是各種動物

分解者:主要某腐生細菌和真菌,也包括蚯蚓等腐生動物。它們能分解動植物遺體、糞便等,

最終將有機物分解為無機物。

(2)營養結構:食物鏈、食物網

同一種生物在不同食物鏈中,可以佔有不同的營養級。植物(生產者)總是第一營養級;植食性動物(即一級/初級消費者)為第二營養級;肉食性動物和雜食性動物所處的營養級不是一成不變的,如貓頭鷹捕食鼠時,則處於第三營養級;當貓頭鷹捕食吃蟲的小鳥時,則處於第四營養級。

生物會考知識點10

細胞的結構

1.細胞學説建立的過程:a從人體的解剖和觀察入手:比利時的維薩里發表了鉅著《人體構造》b顯微鏡下的重大發現:虎克用顯微鏡觀察植物的木栓組織,他是細胞的發現者,也是命名者;列文虎克用自制的顯微鏡觀察了不同形態的細菌,紅細胞和精子。C魏爾肖補充了“細胞通過分裂產生新細胞”。細胞學説的內容:A.細胞是一個有機體,一切動植物都由細胞發育而來,並由細胞和細胞產物所構成。B細胞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單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對與其他細胞共同組成的整體的生命起作用。C新細胞可以從老細胞中產生。

2.原核細胞的基本結構:如細菌的結構有:鞭毛,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核糖體,擬核,絕大多數的細菌是異養生物。藍藻的結構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核糖體,擬核,此外還有葉綠素和藻藍素,可以進行光合作用,是自養生物。

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結構的異同:相同點:都有細胞膜,細胞質,核糖體和遺傳物質DNA分子。不同點:原核細胞內沒有由核膜包被的細胞核,而有擬核,真核細胞有細胞核。

3.細胞膜的成分:主要由脂質和蛋白質組成,還有少量的糖類。生物膜的流動鑲嵌模型:基本支架:磷脂雙分子層,是流動的。蛋白質分子有的鑲在磷脂雙分子層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雙分子層中,有的貫穿於整個磷脂雙分子層,也是可以運動的。(見書本68頁圖4-6)

細胞膜的主要功能:控制物質進出細胞,進行細胞間的信息交流。細胞膜具體選擇透過性:例如,用台盼藍染色,死的動物細胞會被染成藍色,而活的動物細胞不着色,利用這個特點,可以鑑別死細胞和活細胞。

生物膜系統:細胞器膜和細胞膜,核膜等結構,共同構成細胞的生物膜系統。功能:a使細胞具有一個相對穩定的內部環境,在細胞與外部環境進行物質運輸,能量轉換和信息傳遞的過程中起着決定性的作用。B廣闊的膜面積為多種酶提供了大量的附着位點。C使得細胞內能夠同時進行多種化學反應,而不會互相干擾,保證了細胞生命活動高效,有序的進行。

4.線粒體:是細胞進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具有雙層膜,內膜向內摺疊形成嵴,基質中含有與呼吸作用有關的酶,少量DNA,RNA;葉綠體:是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是植物細胞的“養料製造車間”和“能量轉換站”具有雙層膜,有基粒(類囊體垛疊成),基質中含有與光合作用有關的酶,少量DNA,RNA。核糖體:生產蛋白質的機器。內質網:是蛋白質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質合成的“車間”。高爾基體:對來自內質網的蛋白質進行加工,分類和包裝的“車間”及“發送站”。溶酶體:是“消化車間”。細胞器之間是協調配合的:例如:分泌蛋白的合成和運輸過程,需要核糖體,內質網,高爾基體,以及線粒體供能。(見書本45,46頁的各個細胞器的結構圖)

5.細胞核的結構:核膜(雙層膜),染色質(由DNA和蛋白質組成),核仁和核孔。功能:細胞核是遺傳信息庫,是細胞代謝和遺傳的控制中心。

生物會考知識點11

1、地球上的生物,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的生物體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生物分類也就有了細胞生物和非細胞生物之分)。

2、細胞膜由雙層磷脂分子鑲嵌了蛋白質。蛋白質可以以覆蓋、貫穿、鑲嵌三種方式與雙層磷脂分子相結合。磷脂雙分子層是細胞膜的基本支架,除保護作用外,還與細胞內外物質交換有關。

3、細胞膜的結構特點是具有一定的流動性;功能特性是選擇透過性。如:變形蟲的任何部位都能伸出偽足,人體某些白細胞能吞噬病菌,這些生理的完成依賴細胞膜的流動性。

4、物質進出細胞膜的方式:a、自由擴散:從高濃度一側運輸到低濃度一側;不消耗能量。例如:H2O、O2、CO2、甘油、乙醇、苯等。b、主動運輸:從低濃度一側運輸到高濃度一側;需要載體;需要消耗能量。例如:葡萄糖、氨基酸、無機鹽的離子(如K+)。c、協助擴散:有載體的協助,能夠從高濃度的一邊運輸到低濃度的一邊,這種物質出入細胞的方式叫做協助擴散。如:葡萄糖進入紅細胞。

5、線粒體:呈粒狀、棒狀,普遍存在於動、植物細胞中,內有少量DNA和RNA內膜突起形成嵴,內膜、基質和基粒中有許多種與有氧呼吸有關的酶,線粒體是細胞進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生命活動所需要的能量,大約95%來自線粒體。

6、葉綠體:呈扁平的橢球形或球形,主要存在植物葉肉細胞裏,葉綠體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細胞器,含有葉綠素和類胡蘿蔔素,還有少量DNA和RNA,葉綠素分佈在基粒片層的膜上。在片層結構的膜上和葉綠體內的基質中,含有光合作用需要的酶。

7、內質網:由膜結構連接而成的網狀物。功能:增大細胞內的膜面積,使膜上的各種酶為生命活動的各種化學反應的正常進行,創造了有利條件。

8、核糖體:橢球形粒狀小體,有些附着在內質網上,有些遊離在細胞質基質中。是細胞內將氨基酸合成蛋白質的場所。

9、高爾基體:由扁平囊泡、小囊泡和大囊泡組成,為單層膜結構,一般位於細胞核附近的細胞質中。在植物細胞中與細胞壁的形成有關,在動物細胞中與分泌物的形成有關,並有運輸作用。

10、中心體:每個中心體含兩個中心粒,呈垂直排列,存在動物細胞和低等植物細胞,位於細胞核附近的細胞質中,與細胞的有絲分裂有關。

11、液泡:是細胞質中的泡狀結構,表面有液泡膜,液泡內有細胞液。化學成分:有機酸、生物鹼、糖類、蛋白質、無機鹽、色素等。有維持細胞形態、儲存養料、調節細胞滲透吸水的作用。

12、與胰島素合成、運輸、分泌有關的細胞器是:核糖體、內質網、高爾基體、線粒體。在胰島素的合成過程中,合成的場所是核糖體,胰島素的運輸要通過內質網來進行,胰島素在分泌之前還要經高爾基體的'加工,在合成和分泌過程中線粒體提供能量。

13、在真核細胞中,具有雙層膜結構的細胞器是:葉綠體、線粒體;具有單層膜結構的細胞器是:內質網、高爾基體、液泡;不具膜結構的是:中心體、核糖體。另外,要知道細胞核的核膜是雙層膜,細胞膜是單層膜,但它們都不是細胞器。植物細胞有細胞壁和是葉綠體,而動物細胞沒有,成熟的植物細胞有明顯的液泡,而動物細胞中沒有液泡;在低等植物和動物細胞中有中心體,而高等植物細胞則沒有;此外,高爾基體在動植物細胞中的作用不同。

14、細胞核的簡介:(1)存在絕大多數真核生物細胞中;原核細胞中沒有真正的細胞核;有的真核細胞中也沒有細胞核,如人體內的成熟的紅細胞。

(2)細胞核結構:a、核膜:控制物質的進出細胞核。説明:核膜是和內質網膜相連的,便於物質的運輸;在核膜上有許多酶的存在,有利於各種化學反應的進行。

b、核孔:在核膜上的不連貫部分;作用:是大分子物質進出細胞核的通道。c、核仁:在細胞週期中呈現有規律的消失(分裂前期)和出現(分裂末期),經常作為判斷細胞分裂時期的典型標誌。d、染色質:細胞核中易被鹼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質。提出者:德國生物學家瓦爾德爾提出來的。組成主要由DNA和蛋白質構成。染色質和染色體是同一種物質在不同時期的細胞中的兩種不同形態!(3)細胞核的功能:是遺傳物質儲存和複製的場所;是細胞遺傳特性和代謝中心活動的控制中心。

15、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的主要區別是有無成形的細胞核,也可以説是有無核膜,因為有核膜就有成形的細胞核,無核膜就沒有成形的細胞核。這裏有幾個問題應引起注意:(1)病毒既不是原核生物也不是真核生物,因為病毒沒有細胞結構。(2)原生動物(如草履蟲、變形蟲等)是真核生物。(3)不是所有的菌類都是原核生物,細菌(如硝化細菌、乳酸菌等)是原核生物,而真菌(如酵母菌、黴菌、蘑菇等)是真核生物。

16、在線粒體中,氧是在有氧呼吸第三個階段兩個階段產生的氫結合生成水,並放出大量的能量;光合作用的暗反應中,光反應產生的氫參與暗反應中二氧化碳的還原生成水和葡萄糖;蛋白質是由氨基酸在核糖體上經過脱水縮合而成,有水的生成。

生物會考知識點12

一、種羣的特徵

1、種羣的概念:在一定時間內佔據一定空間的同種生物的所有個體。種羣是生物羣落的基本單位。

種羣密度(種羣最基本的數量特徵)

出生率和死亡率

數量特徵年齡結構

性別比例

2、種羣的特徵遷入率和遷出率

空間特徵

3、調查種羣密度的方法:

樣方法:以若干樣方(隨機取樣)平均密度估計總體平均密度的方法。

標誌重捕法:在被調查種羣的活動範圍內,捕獲一部分個體,做上標記後再放回原來的環境,經過一段時間後進行重捕,根據重捕到的動物中標記個體數佔總個體數的比例,來估計種羣密度。

二、種羣數量的變化

1、種羣增長的“J”型曲線:Nt=N0λt

(1)條件:在食物(養料)和空間條件充裕、氣候相宜和沒有敵害等理想條件下

(2)特點:種羣內個體數量連續增長;

2、種羣增長的“S”型曲線:

(1)條件:有限的環境中,種羣密度上升,種內個體間的競爭加劇,捕食者數量增加

(2)特點:種羣內個體數量達到環境條件所答應的最大值(K值)時,種羣個體數量將不再增加;種羣增長率變化,K/2時增速最快,K時為0

(3)應用:大熊貓棲息地遭到破壞後,由於食物減少和活動範圍縮小,其K值變小,因此,建立自然保護區,改善棲息環境,提高K值,是保護大熊貓的根本措施;對家鼠等有害動物的控制,應降低其K值。

3、研究種羣數量變化的意義:對於有害動物的防治、野生生物資源的保護和利用,以及瀕危動物種羣的挽救和恢復,都有重要意義。

4、[實驗:培養液中酵母菌種羣數量的動態變化]

計劃的制定和實驗方法:培養一個酵母菌種羣→通過顯微鏡觀察,用“血球計數板”計數7天內10ml培養液中酵母菌的數量→計算平均值,畫出“酵母菌種羣數量的增長曲線”

結果分析:空間、食物等環境條件不能無限滿意,酵母菌種羣數量呈現“S”型曲線增長

三、羣落的結構

1、生物羣落的概念:同一時間內聚集在一定區域中各種生物種羣的集合。羣落是由本區域中所有的動物、植物和微生物種羣組成。

2、羣落水平上研究的問題:課本P71

3、羣落的物種組成:羣落的物種組成是區別不同羣落的重要特徵。

豐富度:羣落中物種數目的多少

4、種間關係:

捕食:一種生物以另一種生物作為食物。結果對一方有利一方有害。

競爭:兩種或兩種以上生物相互爭奪資源或空間等。結果常表現為相互抑制,有時表現為一方佔優勢,另一方處於劣勢甚至滅亡。

寄生:一種生物(寄生者)寄居於另一種生物(寄主)的體內或體表,提取寄主的養分以維持生活。

互利共生:兩種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

5、羣落的空間結構

羣落結構是由羣落中的各個種羣在進化過程中通過相互作用形成的,包括垂直結構和水平結構(1)垂直結構:指羣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層現象。植物分層因羣落中的生態因子—光的分佈不均,由高到低分為喬木層、灌木層、草本層;動物分層主要是因羣落的不同層次的食物和微環境不同。

(2)水平結構:指羣落中的各個種羣在水平狀態下的格局或片狀分佈。影響因素:地形、光照、濕度、人與動物影響等。

4、意義:提高了生物利用環境資源的能力。

四、羣落的演替

演替:隨着時間的推移,一個羣落被另一個羣落代替的過程。

1、初生演替:

(1)定義:是指在一個從來沒有被植物覆蓋的地面,或者是原來存在過植被,但被徹底消滅了的地方發生的演替。如沙丘、火山巖、冰川泥上進行的演替。

(2)過程:地衣→苔蘚階段→草本植物階段→灌木階段→森林階段

2、次生演替

(1)定義:是指在原有植被雖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條件基本保留,甚至還保留了植物的種子或其他繁殖體(如能發芽的地下莖)的地方發生的演替,如火災過後的草原、過量砍伐的森林、棄耕的農田上進行的演替。

(2)引起次生演替的外界因素:

自然因素:火災、洪水、病蟲害、嚴寒

人類活動(主要因素):過度砍伐、放牧、墾荒、開礦;完全被砍伐或火燒後的森林、棄耕後的農田

3、植物的入侵(繁殖體包括種子、果實等的傳播)和定居是羣落形成的首要條件,也是植物羣落演替的主要基礎。

生物會考知識點13

1.生物進化的證據有哪些?胚胎學,比較解剖學,生物化學,古生物化石。

2.生物進化的趨勢和一般規律?由簡單到複雜,由水生到陸生

3.達爾文進化學説的基本觀點

4.現代進化學説的基本論點

5.生物進化和物種形成的三個基本環節?變異、選擇、隔離

6.生物多樣性包含哪三個層次?遺傳、物種、生態系統多樣性

7.人類活動對生態系統多樣性的影響主要表現在?

8.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措施有哪三大類?就地、遷地、離體保護

生物會考知識點14

1、過程

2、特點:

單向流動:生態系統內的能量只能從第一營養級流向第二營養級,再依次流向下一個營養級,不能逆向流動,也不能循環流動

逐級遞減:能量在沿食物鏈流動的過程中,逐級減少,能量在相鄰兩個營養級間的傳遞效率是10%—20%;可用能量金字塔表示。

在一個生態系統中,營養級越多,能量流動過程中消耗的能量越多。

3、研究能量流動的意義:

(1)可以幫助人們科學規劃、設計人工生態系統,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2)可以幫助人們合理地調整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關係,使能量持續高效地流向對人類最有益的部分。如農田生態系統中,必須清除雜草、防治農作物的病蟲害。

三、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循環

1、碳循環

1)碳在無機環境中主要以CO2和碳酸鹽形式存在;碳在生物羣落的各類生物體中以含碳有機物的形式存在,並通過生物鏈在生物羣落中傳遞;碳循環的形式是CO2

2)碳從無機環境進入生物羣落的主要途徑是光合作用;碳從生物羣落進入無機環境的主要途徑有生產者和消費者的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化石燃料的燃燒產生CO2

2、過程:

3、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的關係:課本P103

四、生態系統中的信息傳遞

1、生態系統的基本功能是進行物質循環、能量流動、信息傳遞

2、生態系統中信息傳遞的主要形式:

(1)物理信息:光、聲、熱、電、磁、温度等。如植物的向光性

(2)化學信息:性外激素、告警外激素、尿液等

(3)行為信息:動物求偶時的舞蹈、運動等

3、信息傳遞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離不開信息的作用;生物種羣的繁衍,也離不開信息的傳遞;信息還能夠調節生物的種間關係,以維持生態系統的穩定。

4、信息傳遞在農業生產中的作用:

一是提高農、畜產品的產量,如短日照處理能使菊花提前開花;

二是對有害動物進行控制,如噴灑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類似物干擾害蟲交尾的環保型防蟲法。

五、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1、概念:生態系統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復自身結構和功能相對穩定的能力

2、生態系統之所以能維持相對穩定,是由於生態系統具有自我調節能力。生態系統自我調節能

力的。基礎是負反饋。物種數目越多,營養結構越複雜,自我調節能力越大。

3、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具有相對性。當受到大規模干擾或外界壓力超過該生態系統自身更新

和自我調節能力時,便可能導致生態系統穩定性的破壞、甚至引發系統崩潰。

4、生物系統的穩定性:包括抵抗力穩定性和恢復力穩定性

生態系統成分越單純,結構越簡樸抵抗力穩定性越低,反之亦然。草原生態系統恢復力穩定性較強,草地破壞後能恢復。而森林恢復很困難。抵抗力穩定性強的生態系統它的恢復力穩定就弱。

留意:生態系統有自我調節的能力。但有一定的限度。保持其穩定性,使人與自然協調發展

5、提高生態系統穩定性的措施:在草原上適當栽種防護林,可以有效地防止風沙的侵蝕,提高草原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如圖)。再比如避免對森林過量砍伐,控制污染物的排放,等等,都是保護生態系統穩定性的有效措施

一方面要控制對生態系統的干擾程度,對生態系統的利用應適度,不應超過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

另一方面對人類利用強度較大的生態系統,應實施相應的物質和能量的投入,保證生態系統內部結構和功能的協調。

6、製作生態瓶時應注意:

1、人口增長引發環境問題的實質是人類的活動超出了環境的承受能力,對人類自身賴以生存的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造成了破壞。

2、全球性生態環境問題主要包括:全球氣候變化、水資源短缺、臭氧層破壞、酸雨、土壤荒漠化、海洋污染、生物多樣性鋭減、植被破壞、水土流失、環境污染等

3、生物多樣性包括3個層次:遺傳多樣性(所有生物擁有的全部基因)、物種多樣性(指生物圈內所有的動物、植物、微生物)、生態系統多樣性。

4、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意義:生物多樣性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的基礎,對生物進化和維持生物圈的穩態具有重要意義,因此,為了人類的可持續發展,必須保護生物多樣性。

5、人口增長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1)對土地資源的壓力(2)對水資源的壓力

(3)對能源的壓力(4)對森林資源的壓力(5)環境污染加劇

6、生物多樣性的價值:潛在價值,直接價值,間接價值

7、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措施:課本P126

(1)就地保護:自然保護區和國家森林公園是生物多樣性就地保護的場所。

(2)遷地保護:動物園、植物園、瀕危物種保護中央。

(3)加強宣傳和執法力度。

(4)建立庫、種子庫,利用生物技術對瀕危物種的基因進行保護等

生物會考知識點15

1.停止光照,C3的變化及其原因?上升、CO2固定進行,C3還原受阻

2.停止供應CO2,C5的變化及其原因?上升,C3還原進行,CO2固定受阻

3.突觸傳遞的特點及原因?單向傳遞、突觸遞質的釋放為單向的

4。在甲狀腺激素分泌調節中,下丘腦,垂體,甲狀腺各自分泌什麼激素?促甲狀腺激素釋放素、促甲狀腺激素、甲狀腺素

5.細胞膜的功能由哪三點?保護細胞,控制物質進出,信息傳遞

6.婚姻法規定不能結婚的近親指什麼?直系血親及三代以內旁系血親

7.為什麼酶促反應的水浴温度為37度?酶的活性最適應

8.生命調節的特點是什麼?神經與激素共同調節

四種單體的中文名稱?腺嘌呤、鳥嘌呤、胞嘧啶、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酸

10.畫出DNA一個單體結構簡圖,並標上各部位名稱

11.生物進化的內在因素是:遺傳變異

12.生物進化的動力是:生存鬥爭

13.決定生物進化方向的是:自然選擇

14.生物進化的結果是:多樣性和適應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shengwu/6v9e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