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生物 >

生物實驗課教案

生物實驗課教案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我們應該怎麼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生物實驗課教案,歡迎閲讀與收藏。

生物實驗課教案

生物實驗課教案1

目的要求:

1、設置一個適於蚯蚓生存的環境並飼養蚯蚓。

2、觀察蚯蚓的外部形態,

3、觀察蚯蚓的運動。

材料用具:

活蚯蚓、玻璃板、糙紙、棉球、放大鏡、製作飼養蚯蚓的裝

置的用具材料。

方法步驟:

1、根據你的經驗創造一個蚯蚓的生存環境,並觀察蚯蚓的生活習性和食性。建議參考課本上的插圖製作飼養和觀察使用的工具。

2、觀察蚯蚓的外部形態。

(1)取一條活蚯蚓放在玻璃上,觀察他的身體外形是否分節,數數從蚯蚓的頭部到環節帶共有多少節?

(2)用手觸摸蚯蚓體壁,覺察體表是否有黏液?

(3)用手指觸摸蚯蚓體節近腹面處,你有什麼感覺?並用放大鏡觀察,你所看到的腹面許多小突起就是剛毛。

3、觀察蚯蚓的運動。

(1)將蚯蚓放在糙紙上,觀察他的運動,注意其身體的`粗細長短的變化。想想這些變化是怎樣發生的?

(2)、將蚯蚓放在玻璃板上,觀察他的運動及身體變化,並與它在糙紙上的運注意:在觀察過程中,應該常用浸水的濕棉球輕擦蚯蚓體表,使體表保持濕潤。動作比較。

討論:

1、蚯蚓適於在什麼樣的環境生活,習性是怎樣的?

2、在實驗過程中,為什麼要使蚯蚓體表保持濕潤?大雨過後,為什麼蚯蚓會紛紛爬到地面上來?

3、身體分節有什麼意義?蚯蚓的體節和剛毛在運動中各起什麼作用?

4、為什麼蚯蚓要在潮濕的土壤深層穴居?

生物實驗課教案2

一、實驗目的:

清晰地看到無機物和有機物。

二、該實驗在中學生物教學中的地位與作用:

“認識有機物和無機物”是人教版《生物學》七年級上冊第50頁的一個實驗。無機物和有機物是構成細胞的.重要物質,為了讓學生能更深入地認識無機物和有機物,更好地瞭解細胞的生活,我設計了該實驗。

三、教材實驗不足之處:

1、取材不理想,選用了小麥種子。

2、實驗結果不明顯,種子燃燒後看不到有機物,只能領會到被燒掉的是有機物。

四、實驗創新與改進之處:

1、取材方面:選用了大魚肋骨。

2、實驗方面:由一個實驗——燃燒小麥種子,改為了兩個實驗,即骨的煅燒及骨的脱鈣。

3、通過實驗,能讓學生清晰地看到無機物和有機物。

五、實驗步驟:

1、用鑷子夾取魚骨在酒精燈上煅燒,觀察骨的顏色變化,並聞煅燒過程中的氣味。骨的煅燒

2、將大魚肋骨放入盛有質量分數為15%的鹽酸的燒杯中,約過15分鐘左右,將大魚肋骨用鑷子取出,並在清水中洗去肋骨上的鹽酸,觀察骨的變化特點。

六、實驗結果:

1、骨煅燒後,燒掉了有機物,剩下了硬脆的無機物。

2、骨在鹽酸中浸約15分鐘後,溶解了無機物,剩下的是有機物,而且將剩下的有機物用鑷子取出後,再用清水沖洗,能用手將這一根大魚肋骨彎曲並打成結。

所以,整個實驗效果非常明顯。

七、小結:

該實驗效果明顯,取材容易,操作時間短,簡單明瞭,設計嚴密。通過實驗能夠給學生直觀而真切的感受,使其認識更深刻,理解更透徹。

生物實驗課教案3

一、使用教材

我説課的題目是《探究酸雨對生物的影響》,是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生物第七章第二節內容。

二、使用器材

25%左右的硫酸溶液,嫩白菜葉或樹的嫩芽,清水,燒杯,鑷子,石棉網

三、實驗改進

1、原實驗用食醋和清水配製,現改用25%的硫酸溶液。酸雨大多為硫酸型改用硫酸現象更明顯。

2、原探究種子的發芽率實驗短時間內不可完成,改用嫩白菜葉或樹尖嫩芽材料易找,還可在短時間內完成。

3、實驗為模以探究實驗,但七年級學生實驗能力有限,我採用教師引導探究,教師演示實驗,學生課堂探討的形式開展更可行。

四、實驗原理

1:酸雨是PH小於的雨水,能影響植物的生長髮育,嚴重時使植物死亡。

2:酸雨影響某些動物的生長髮育,甚至使之死亡。

五、實驗目標

1、通過探究酸雨對植物生長的影響了解酸雨對生物的危害。

2、讓學生認識環境保護的重要性。

六、實驗內容

1、課標要求

通過模以酸雨對生物的影響的實驗,使學生了解到酸雨的危害性,從而認識到控制酸雨的必要性。培養學生保護環境的意識。

2、學生情況

七年級學生通過一年的實驗練習,實驗技能從無到有,具有一定的實驗探究能力,但實驗中有硫酸,從安全角度考慮,教師演示學生探討更可行。

七、實驗步驟

1、將新鮮的白菜葉平均分成兩份,分別投入等量的稀硫酸和清水中; 分鐘後,撈出葉片,分別放在兩個石棉網上; 3、比 較葉片顏色、形態的變化;

4:引導學生提出問題,作出假設,現象記錄等探究過程。

(2)影響實驗成功的.主要因素

1、硫酸的濃度要合適,太濃所需時間太短,太稀所需時間太長。時間大約二十分鐘為宜。

2、選取的葉片要新鮮,葉片上沒有蠟質層。

3、實驗前對學生進行指導。

八、實驗效果評價

1:實驗用25%左右的硫酸溶液模以酸雨,用新鮮的白菜葉代替種子或幼苗實驗現象明顯。

2:實驗的時間縮短,一節課內不僅完成探究還完成本節內容的講授。

生物實驗課教案4

教學目標

科學知識目標

知道種子發芽需要一定的條件。

科學探究目標

1.能夠使用對比實驗的方法設計種子發芽實驗,研究種子發芽所需條件的過程。

2.能夠結合自己的實驗計劃開展實踐研究,觀察並記錄種子發芽狀況的活動。

科學態度目標

1.表現出對種子發芽條件進行科學探究的興趣。

2.感受對比實驗對變量控制的嚴格要求,發展嚴謹的科學思維。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

意識到植物生長與環境的關係。

教學重難點

重點:能夠科學地設計對比實驗,研究種子發芽需要的條件。

難點:經歷設計種子發芽實驗的過程,設置對比實驗中的公平條件。

教學準備

為學生準備:玻璃皿、綠豆種子、土壤、滴管、水、紙巾、標籤紙、學生活動手冊。

教師準備:蘋果、教學課件。

聚焦

1.引入:

(教學提示:出示從中間切開的蘋果剖面。)大家看到蘋果中間幾顆小小的黑色物體了嗎?你們認為它們是什麼?(預設:蘋果的種子。)

2.提問:許多植物的新生命是從種子發芽開始的。種子發芽需要條件嗎?(預設:需要。)需要哪些條件呢?(預設:空氣、水、適宜的温度;空氣、水、土壤、陽光;……)

3.揭題:大家的想法有些不同,到底誰的觀點正確呢?看來我們需要通過實驗研究去尋找答案了。(板書:種子發芽實驗)

【設計意圖】由於學生已經觀察過鳳仙花種子的萌發,對種子發芽的條件有了一定的認識,所以再通過常見的蘋果種子來引發學生思考會更具有針對性,也將學生引向用科學的方法研究種子發芽的條件,揭示了課題。

探索與研討

探索一:預測綠豆發芽所必需的條件

1.提問:(教學提示:出示綠豆種子。)如果想要這些綠豆種子發芽,你們剛才提到的那些條件中哪些是必需的呢?(預設:水、陽光、土壤和空氣。)

2.追問:大家的回答中提到土壤是種子發芽的必需條件,你們打算如何用實驗去驗證呢?(預設:將一部分綠豆種子種在土壤裏,另一部分不種在土壤裏,觀察種子的發芽情況。)

3.講解:看來,我們需要設置兩個實驗組來進行對比,而且在實驗中我們只能改變要研究的條件,同時保證其他條件不變。像這樣的實驗叫作對比實驗。接下來請大家分組討論實驗方案。

【設計意圖】每個學生的生活經驗不同,對種子發芽的條件猜測也會有所不同。保留學生的不同猜測,從而激發學生用實驗進行驗證的興趣。

探索二:設計並制訂實驗方案

1.交流:請大家分組討論,如何探究土壤是否為種子發芽的必需條件。

2.活動:引導學生根據小組的討論結果確定研究方案,並參考教材P2的實驗計劃範例寫出自己小組的實驗計劃。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通過設計對比實驗,討論兩組實驗條件的'異同,再通過對實驗細節的分析,讓學生對接下來的操作做到心中有數。

探索三:實驗並持續觀察和記錄

1.過渡:

(教學提示:出示玻璃皿、土壤、滴管和水等材料。)完成了實驗計劃,準備好了實驗材料,接下來讓我們根據實驗計劃動手操作起來。

2.活動:給各小組分發材料,指導學生進行操作。操作完成後提醒學生堅持每天觀察和記錄。

【設計意圖】觀察是學習《科學》的重要方法,也是探究的基本方法,其中持續性觀察可以引導學生有效地進行科學探究,發現事物的發展變化規律。

研討彙報

拓展與小結

1.拓展:對於種子發芽必需的其他條件,我們可以怎樣制訂實驗計劃呢?請大家組內商量選定一個其他條件,討論並制訂實驗計劃。

【設計意圖】讓學生再次設計對比實驗,再以研討的形式將問題逐一解決,培養學生在設計實驗過程中的嚴謹性和科學性。

板書設計

1.1種子發芽實驗

猜測種子發芽的條件:土壤、水、空氣、温度、陽光……

對比實驗:設置兩組或兩組以上的實驗,且只改變一個條件,其他條件不變

教學反思

本課先引導學生對種子發芽的必需條件進行大膽猜想,再引入對比實驗的概念,指導學生對“土壤是否為種子發芽的必需條件”進行交流,設計實驗方案並動手實踐,然後對這個實驗計劃進行充分討論,加深學生對對比實驗和控制變量的理解。有了前面的充分討論,最後設計探索其他因素的影響的實驗時,學生基本能做到舉一反三了。

課後作業

見“狀元成才路”系列叢書《創優作業100分》對應課時訓練。

生物實驗課教案5

一、實驗在教材中所處的的地位與作用

本實驗出自蘇教版七年級生物上冊第五章《綠色植物的一生》的一個觀察實驗。該實驗的目的通過觀察大豆種子的結構能夠描述出植物種子的主要結構。既培養了學生的實驗觀察操作能力,又為學好種子的萌發過程奠定了基礎。

二、實驗原型及不足之處

原實驗的實驗材料僅僅只有一種大豆種子,大豆種子只能代表雙子葉植物種子這一類種子的結構。書本對玉米、小麥、水稻等單子葉植物種子的結構,未設計實驗進行觀察,其實對學生了解種子的種類以及結構是不利的。

三、實驗創新與改進之處

將實驗材料換成了綠豆種子和玉米種子,學生可通過觀察綠豆和玉米種子的結構,比較單子葉植物和雙子葉植物的的異同。

四、實驗器材

浸泡過的綠豆種子和玉米種子、碘酒、刀片、放大鏡

五、實驗原理及裝置説明

澱粉遇碘變藍

六、實驗過程

1、分別取三粒綠豆種子和玉米種子,放置在吸水紙上

2、將一粒綠豆種子的'種皮剝開;另外一粒綠豆種子剝去,並用手掰開的兩片子葉;

3、將一粒玉米種子的果皮剝開;另外一粒玉米種子用刀片進行縱切,並在剖面滴加碘液。

4、先用肉眼對種子的外形進行觀察,然後用放大鏡對種子的結構進行對比觀察。

七、實驗效果

1、通過觀察發現玉米種子一層皮即果皮剝去後,裏面還有層皮,就是種皮,使學生親眼看到我們平時所説的玉米種子其實是果實。而綠豆只有一層皮即種皮,所以綠豆是種子。

2、通過對比觀察兩種種子的結構,瞭解到像玉米這種單子葉的植物和綠豆這種雙子葉植物的結構的異同。

八、自我評價

通過實驗創新改進,我認為是成功有效的,主要體現如下:

1、學生通過親眼觀察瞭解到我們食用的許多農產品有些是果實有些是種子。

2、通過增加對玉米種子的觀察,更加形象生動的補充了學生對種子的種類及結構差異性的漏缺。

3、更好的培養了學生的實驗觀察操作能力和學生處理信息、歸納總結的能力。

生物實驗課教案6

提出問題:鳥的身體有哪些適於飛行的特點?

作出假設:鳥的身體輕,受到地心引力小、鳥有翅膀、鳥的肌肉發達。

提示:

1、你所觀察的鳥(如家鴿,或其他善飛行的鳥)的體型是怎樣的?這與它的飛行有什麼關係?

2、將鳥的翅膀輕輕展開,你能否識別出在飛行中其主要作用的羽毛?這些羽毛在結構上有什麼特點?它們在排列上是彼此重疊還是相互間留有間隙?想想這是為什麼?鳥的翅膀成什麼形態?這與飛行有什麼關係?

3、摸摸鳥的胸部肌肉,與其他部位的.肌肉相比,肌肉的發達程度怎樣?

4、看看鳥的骨骼,可以發現胸部的骨頭很突出,將胸骨特點與這塊骨上附着的肌肉聯繫起來考慮,你會做出怎樣的推測?

5、你所提出的假設都能通過觀察來檢驗嗎?如果不能,請你查找資料。

(見課本提供的資料,對你理解鳥的飛行會有所幫助。)

得出結論:

你得出的結論是:

表達和交流:

標籤: 實驗課 教案 生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shengwu/7row4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