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生物 >

生物實驗教學的啟示

生物實驗教學的啟示

從實施新教材以來,我努力改變教育理念,探索生物實驗教學的方式方法,嘗試讓學生主動地參與生物實驗教學中。幾年來的實驗教學中,學生變了,課堂也變了,自己從學生身上看到很多東西,也學到了很多,獲得了很多的啟示。

生物實驗教學的啟示

一、在探究活動中,從學生身上看到了勇於創新的閃光點

1、學生的動手能力讓我刮目相看

在進行“魚鰭在游泳中的作用”的探究實驗時,實驗方案的制定、實驗材料和用具的選擇,這都是實驗成敗的關鍵。舊教材上是用剪掉魚鰭的實驗方案,材料和用具的選擇比較容易些,而新教材強調的是保護動物、人文關懷,材料和用具的選擇比較困難,而且用活蹦亂跳的鯽魚做實驗、全身黏呼呼的,操作起來十分麻煩,這一切都是需要考慮的。對是否讓學生動手做此實驗,我真可謂寢食難安。做演示,還是學生分組實驗?我猶豫了好久,最後決定權讓給了學生,他們全體都希望做分組實驗,而且李飛等幾個男生主動攬下準備活鯽魚這個重任。學生們興致如此高,最終我決定讓學生試一試。這一試可謂讓我對學生們刮目相看了,同時更堅定了讓學生主動參與實驗探究課的信心。

星期一早上李飛果然提來了一桶活蹦亂跳的鯽魚,他告訴我這全是他和幾個同伴捉的,我當場表揚了他。探究課上,學生們拿出早已準備好的各式各樣用具,有薄木板、線繩、橡皮筋、紗布等,每個小組選派一名學生去取活鯽魚,李飛等幾個學生的動作確實令我吃驚,他們迅速地捲起袖子,三下二下地把選中的魚捉到了實驗盆中,速度之快、動作之精彩,不愧為“捉魚能手”,我不由得朝李飛伸出了一個大拇指。

學生們興致勃勃地動手了,雖然魚在水中亂蹦亂跳,把水花濺得很高,但他們沒有一個躲得遠遠看眼的,他們好象事先有分工似的,你捉魚,我纏線,合作得非常好,課堂秩序比我想象得好多了。儘管如此,這個實驗太難操作了,平時做魚時,洗的是死魚,都不容易握住,別説這次用得是活蹦亂跳的、滿身全是黏液的活魚,於是我禁不住加緊了巡視,生怕學生出現問題,恨不能一一替他們完成這一過程,但看着學生小心翼翼的樣子,我還是忍住了。

過了一小會,讓我驚奇的是,其它小組的學生正圍在一起手忙腳亂的時候,而李飛那組正興奮地討論着什麼,我急忙過去一看,呀!盆中兩條魚正遊着呢,其中一條正悠閒自得地在水中游着,而另一條尾部像拖着個“大包袱”,正東一頭西一頭地亂撞,再看那大包袱,設計得夠精巧。我忍不住問“你是怎樣操作的?”

李飛告訴我,他從小就喜歡捉魚摸蝦,魚的身體表面有一層黏液,特別是尾鰭上黏液最多,要想把尾鰭捆住不是件易事,於是他就想到用紗布首先把鰭固定住,然後用類似魚尾鰭形狀的小薄木片放在上面,最後用橡皮筋固定,橡皮筋有彈性,既不能傷着魚,又不易滑脱。“你太聰明瞭”我不由自主地伸出了兩個大拇指,接着請他為全班同學演示了這個實驗,他的操作動作,我自歎不如,在他的帶動下,各小組很快圓滿地完成了實驗。他們實驗中精益求精,細心仔細,嚴格操作,嚴謹的態度儼然一個個小科學家,怎麼能不讓我對他們刮目相看呢?

美國學者蘭·本達認為,科學是一種“探究意義的經歷”。發現意義、領會意義是經歷體驗和參與的結果。學生在實驗過程的探索中,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創造力,在不斷改進實驗的操作步驟中獲得了對事物的感性認識,通過學生之間的討論,形成了對實驗步驟的規範化,從而上升為科學的實驗操作過程。教師只有大膽地嘗試,才能充分讓學生髮揮大腦裏的那份具有創造力的天分,才能真正讓學生展示操作能力。

2、學生的創造能力讓我無話可説

在探究“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的實驗課上,各小組的實驗正在進行中,他們探討得非常激烈,小組成員人人蔘與,沒有一個在玩的。我在巡視學生活動的過程中,發現王磊和徐荊兩個小組的試管全部變藍了,我心中很失望——試驗失敗了!

我剛要幫他們分析實驗失敗的原因,徐荊卻將兩隻變藍的`試管分別加入了2ml唾液和清水,放在水浴中加熱。我心裏很氣憤,為什麼不等澱粉消化完後再加碘液觀察?但我極力剋制自己,耐住性子,讓徐荊解釋清楚,待聽完她的解釋後,我無話可説,心中倒抽了一中冷氣,幸而沒發火,否則後果不堪設想,那豈止是授課的失敗,簡直是對學生創新的扼殺!這兩個小組的學生做得多好,他們能想到,也能做到,真是難能可貴。幾年來,我一直是讓學生照着書本將兩隻盛有饅頭屑的試管各加入2ml水和唾液後,再放在水浴中加熱,冷卻後加碘液觀察是否變藍。

我怎麼就不曾想到可以先加碘液讓兩隻試管都變藍,再分別加入2 ml水和唾液,放在水浴中加熱,然後慢慢觀察兩隻試管顏色的變化,其中一隻試管的顏色會逐漸褪去呢?這一探究方法,不僅節省了時間(約6分鐘就可以完成,原來需要10分鐘),而且實驗過程更加直觀化、動態化(顏色由藍變淺,最後完全褪去)。於是,我當堂表揚了王磊和徐荊兩個小組的學生,並鼓勵其他學生要大膽創新。在許多的實驗設計和實施過程中,學生的發明和發現,無不體現了他們的思考和創新。實驗課上他們大膽的想象,勇於探究,善於觀察,敢於創新的精神,我佩服得五體投地,還有什麼話可説的呢!

陶行知先生説:“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學生的創新能力必須在活動中培養,只有讓學生主動參與,才能激發創新熱情,增長創新意識,發展創新人格。探究性活動無疑為學生營造了創新氛圍,創設了創新情境,提供了創新實踐的機會,促使他們積極思維。

3、他們的分析能力讓我讚歎不已

在探究“魚鰭在游泳中的作用”實驗中,我問學生:“每個小組最少取幾條鯽魚做實驗?為什麼?”學生們馬上回答,“最少兩條,為了做對照。”“那麼這兩條魚各有什麼特點?”我又問,討論了一會兒,有學生回答:“這兩條魚在品種、大小、形態、健康狀況等方面要相似。”“為什麼?”我緊追不放,學生也不甘示弱,又有學生回答“保證只對單一因素進行觀察,而限制其他因素的干擾。”聽到學生們這些討論、回答,暗喜中能不夾雜着佩服嗎?

如果説實驗前的分析給了我太多的喜悦,那麼實驗後結果的分析,帶給我更多的則是震撼。實驗完畢,我組織全班進行交流和討論。交流完畢,我問學生:“三組同學將鯽魚的尾鰭和胸鰭同時捆綁後,發現鯽魚身體側翻、前進方向不定、速度明顯減慢,由此得出的結論是:胸鰭能保持身體平衡,尾鰭能保持前進的動力和決定運動的方向。

三組同學的操作及結果分析對嗎?”學生們愣了一下之後,馬上展開了熱烈的討論:“對,現象和結論都對。”“不對,操作方式不對,同時捆紮尾鰭和胸鰭,出現兩個變量,變量不唯一。”“要想同時探究胸鰭和尾鰭的作用,應選用三條鯽魚,分別捆紮尾鰭和胸鰭。”同學們爭先恐後發表着自己的見解,分析回答得可謂是滴水不漏。

我接着問:“有人説,魚只靠鰭進行運動,這種説法完全嗎?”我話音剛落,有的學生就搶着回答,“不完全,我發現有時魚在游泳的時候,鰭不動,而身體在動。”“我發現,當魚的軀幹部和尾部使勁地擺動幾下,速度明顯加快,這説明魚類的運動主要靠軀幹部和尾部的擺動而產生前進的動力,鰭只是起輔助作用。”學生們分析回答得可謂頭頭是道,處處是理。面對他們充滿了哲理的分析,怎麼能不讓我對他們讚歎不已呢!

學起于思,思源於疑。疑問是思維的起點,疑問是創造的源泉,問題是培養創新意識的基石。在實驗教學過程中,教師不斷設疑,可以開啟學生的思維,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讓學生以研究者的姿態參與學習活動,把分析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才能加強思維策略的訓練,逐步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從探究活動中得到的啟示

面對學生學習行為的可喜變化,自己也樂在其中;但靜下心來,更多的卻是反思。課改前,對實驗探究活動,從實驗前的準備到實驗的結論,教師包攬了實驗的絕大部分過程,甚至全部包辦代替;總是自覺或不自覺地尋找各種藉口將學生實驗改為教師的演示實驗;即便是學生實驗,也是讓學生先預習,然後必須按課本上的實驗步驟做,上一步做什麼,下一步做什麼,實驗現象如何,書上寫得很明白,無須什麼太多的思維,學生只是通過實驗操作學會用所學的知識解釋實驗現象,這樣的實驗枯燥無味,學生興趣很低;實際上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個性的發展,久而久之學生會對實驗失去激情,對生物學興味索然。

課改後,教師的教育理念發生了變化,教師教學一切行為也隨之發生了改變,教師不再一味地包攬了,而是放開手腳讓學生主動參與——實驗前為學生提供信息,讓學生自己準備,實驗過程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操作讓學生自己動手,實驗現象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實驗中出現的問題讓學生自己思考分析,實驗結論讓學生自己去總結。

課堂更多地出現師生互動、平等參與的生動局面。實驗操作讓他們充分展示能力和技巧,實驗現象讓他們感到驚喜和激動,實驗分析讓他們產生自信和自豪,實驗結論讓他們充滿興趣和樂趣,課堂氣氛在他們的渲染下高漲了,情趣更高了,學習的積極性更強了,對生物學的學習興趣提高了。

從課改前、後學生學習行為的變化的對比,我從中得到了這樣的啟示。

1. 學生的學習過程不僅是一個接受知識的過程,而且也是一個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這個過程一方面是暴露學生產生各種疑問、困難、障礙和矛盾的過程,另一方面是展示學生髮展聰明才智、形成獨特個性與創新成果的過程。正因為如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應關注學生的情緒和情感。

2. 教師是學生能力的培養者。教師再也不能把知識的傳授作為自己的主要任務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檢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上,而應成為學生學習熱情的激發者、促進者,各種能力和積極個性的培養者,把教學的中心放在如何促進學生的“學”上,從而真正實現教是為了不教,使學生成為“會學習”的人。

3. 學生是發展中人,是學習的主體,他們有巨大的發展潛能。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角色定位的轉換,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為學生髮展的促進者。只有這樣,學生的自主性、獨立性、能動性和創造性才能得到真正的張揚。學生不僅應成為學習和教育的主人,還應成為生活的主人,成為獨立的、積極參與社會的、有責任感的人。

新課改以來,我的觀念變了,課堂也變了,放手讓學生參與,學生就會給你驚喜,就會令你刮目相看。學生的思維是活躍的,是具有創新性、開拓性的。新的時代不正是需要這種創新性人才嗎?新課改給了學生自由馳騁的空間,讓學生主動參與,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如果你用心地去體驗,去課改,你就會愈來愈覺得放開手腳天地寬。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shengwu/l5kwq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