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生物 >

生物教學反思(集合15篇)

生物教學反思(集合15篇)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生物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生物教學反思(集合15篇)

生物教學反思1

高中生物新教材充滿着時代氣息,充分體現了教育改革的新成果,生物教學工作反思。新教材在吸納原有教材優點的基礎上,更尊重同學多樣化發展的需求;更貼近社會實際和同學的生活經驗;更多地反映生物科學和技術的新進展;更重視發展同學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更強調學習是一個主動建構知識、發展能力、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過程。新教材突出了以同學為中心,全面開發同學潛能為目的的新方向。高中生物實施新課程教學,要轉換教學方式,貫徹現代教育思想,建立起體現師生交流互動,同學探究學習的新模式,促進同學自主學習,滿足同學發展的需要,達到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為同學終身學習的發展奠定基矗

1.挖掘新教材圖文內涵激發同學的學習興趣和動機

高中生物新教材每章首頁圖文並茂、詩情畫意,引言發人深剩新教材以優美的畫面、名人名言或對生命活動的生動描述,為教師開展直觀教學,引導同學領略生命科學的魅力,調動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習興趣和動機創造了良好條件。例如,“走進細胞”這一章引用了美國細胞生物學家威爾遜的話:“每一個生物科學問題的答案都必須在細胞中尋找”。“細胞的能量供應和利用”一節,繪製了蚱蜢與綠葉的畫面,編者附上一段生動活潑的文字描述:“新葉伸向和煦的陽光,蚱蜢覬覦綠葉的芬芳。他們為生存而獲取能量,能量在細胞裏流轉激盪”。別開生面,內涵豐富的圖文開闊同學的視野。教師應引導同學在欣賞優美圖文的基礎上,要認真思考領悟其中豐富的內涵,讓他們欽佩於科學家睿智的思想和獻身科學造福人類的崇高品格,迫不及待地想要去揭開生命科學神祕的面紗,從而在內心噴發出主動要求學習和探索生命科學的強烈慾望和動機,教學反思《生物教學工作反思》。

2.充分利用教材設置的各種欄目創設問題情境

新教材與老教材相比較,最大的一個改變就是增加了許多提供同學思考的問題,在每一節裏都設置了諸如“問題探討”、“本節聚焦”和“思考與討論”等欄目。這些欄目的設置與安排,不僅為同學更好地獨立自主學習,充分發揮主體性起到啟發和提示的作用,也為教師引導同學參與教學,創設問題情景提供了素材。教師應把學習的自主權交回到同學手上,課堂教學要安排充足的時間組織同學思考和討論,要讓同學知道需要解決的問題和應該達到的目標。因此,教師應認真鑽研教材,充分利用教材設置的這些欄目藴含的信息,巧妙地設計問題,精心創設問題情景,讓同學帶着問題去學習。例如,“細胞膜——系統的邊界”一節中的“問題探討”欄目提出“你是怎樣區分氣泡和細胞的?光學顯微鏡下能看見細胞膜嗎?”點出同學原有知識中的疑惑,將同學的思維帶回到曾經學過的有關細胞知識中,激起同學對有關細胞膜問題的思考。藉此,筆者取一個雞蛋並打破置於培養皿中,並指導同學觀察,告訴同學“卵黃是雞的卵細胞,卵黃膜是卵細胞的細胞膜”。接着根據:“科學家用電子顯微鏡清晰地觀察到細胞膜之前,已經能夠確定細胞膜的存在了”,啟發同學推測,科學家是怎樣確定細胞膜存在的。這種問題情景的設置引起同學的思考和大膽推測、討論,甚至爭論,為進一步探究細胞膜的學習打開興趣之門。3.開發教材藴含的合作學習因素培養同學團隊協作精神

教材設置了“技能訓練”的欄目以及提供的“資料分析”使同學的思維活動不斷處於積極狀態。筆者分析了這些欄目的信息,大多提示以同學小組合作學習形式來完成教學為佳。因此,課堂教學以合作學習小組(3-4人)為單位,組織指導同學討論,相互幫助,解決自學過程中碰到的疑難。教師解疑,有時則向其他小組的同學“請教”,由願作“導師”的同學解疑答難,教師則當“旁聽生”。同學可以暢所欲言,給同學足夠自由的空間和活動的機會,師生平等、寬鬆舒暢的小組合作學習,把課堂變為“師生共同交流信息和切磋學問的論壇”。筆者也曾驚喜地發現,在小組合作學習和交流中,有些同學的發言表現其探究意識和創新精神,經常性開展同學小組合作學習,必然會強化同學的發散思維能力,有列於培養同學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同時在潛移默化中養成同學的團隊協作精神。

4.利用新教材編排的探究實驗開展探究式學習

新教材突出了生物學科的特點,根據新課程理念,針對同學實際,安排設置了探究實驗,如探究影響酶活性的因素、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模擬探究細胞表面積與體積的關係、探究植物生長調節劑對扦插枝條生根的作用、探究培養液中酵母種羣數量的動態變化等。其目的是要求教師執行教學時切實貫徹探究性學習理念,讓同學在探究實驗活動中獲得直接經驗的同時,學會開展生物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高中生物新課程教材圖文並茂,迎合同學的學習心理;內涵豐富,適合於不同層次的同學學習應用;多種欄目設置,有利於教師組織開展探究學習和同學進行自主、主動學習。生物學教師應充分發揮教材的功能,通過挖掘教材的豐富內涵,以問題為契機,精心設計,釋疑解惑,幫助同學完成探究活動,實現課程教學目標。

生物教學反思2

本節教學過程中,主要圍繞兩個主題進行:一是單細胞生物的結構和生活,二是單細胞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其中第一主題又是第二主題進行的基礎。

環節點評:

第一主題以探究草履蟲的外形和運動為起點,調動了學生對單細胞生物的研究熱情。在這一環節中,同學們不但觀察了草履蟲的獨特外形,還發現了草履蟲大多時候都是身體旋轉前進,凹陷的口溝迎向水流,只有在遇到障礙物的時候才會後退,調整方向後再次前進。為了能清楚的看到草履蟲,實驗中我們用到了棉花纖維。棉花纖維的用量很關鍵,太多了會影響視野,草履蟲在棉花纖維間若隱若現;太少了又難以起到阻礙作用。有學生髮現如果取到的草履蟲培養液恰巧存在有機物團的話,就會吸引很多草履蟲前來取食,這樣即使不放棉花纖維,草履蟲也會“乖乖”聚集在一團,很容易觀察研究。個別學生甚至還利用照相機等器材拍到了草履蟲的活動情景。所以在後續班級的實驗中,我改變了取表層培養液的方法,而是將培養液搖晃均勻,這樣在取培養液的時候也能取到底部的沉積物,便於學生在觀察時能看到取食中的草履蟲,大大提高了實驗效果。

在分析單細胞生物特點時,學生對於生物類羣的認知已達到三界分類(植物、動物、菌類)的水準,但具體哪

些形態結構特點屬於植物,哪些是動物,哪些是菌類則仍停留在感性認識,並不系統和準確,所以本節課中有必要明確一下生物的形態結構分類標準(具體內容見教學設計),幫助學生體會各種類別生物在細胞層次上的不同和由此決定的基本生活方式的差異,從而發現單細胞生物在結構和生活方式上的多樣性,並以此為基礎,在程度較高的班級引出五界分類,提高認知程度,是一次積極有效的嘗試。

第二主題單細胞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以學生為主體進行。在課前查閲單細胞生物的相關資料的基礎上,學生已經對很多種類的單細胞生物的生活環境和生活方式有所瞭解,所以這部分是對資料的抽提和昇華,從生物的結構特點和生活方式推導出它們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各班學生中均有人能指出單細胞生物中既有衣藻這樣的生產者,也有草履蟲這樣的消費者,亦有酵母菌這樣的分解者;既能起着積極作用,也能釀成生態災難(赤潮等)。在不強調與人類關係的前提下,同學們更能全面的分析單細胞生物的生態作用。

探究性:

1.自主探究

本節教學中,我們做了幾點嘗試,如單細胞生物的相關資料在課前準備環節完成,既能產生相關思考,又能為課堂上留下更多的交流討論時間;教材觀察草履蟲實驗要求加棉花,這節課則則由學生自己決定是否使用;允許學生使用照相機等電子器材,留下自己認為有可取點的照片及視頻資料,第二課時在班級中分享,温故知新。

2.模擬探究

在五界分類的內容上,不直接給出標準,而是以書上眼蟲等單細胞生物為例,分析它們的結構和生活的特性,不同於以往對於植物和動物的認知,從而提出原生生物的概念;在對大腸桿菌的分析過程中,引出細菌和真菌的不同,提出原核生物的概念;這部分內容通過模擬新概念的產生過程,引導學生了解科學研究的一些思路,使學習更貼近科學研究。

生物教學反思3

隨着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網絡資源愈加豐富,多媒體課件的使用範圍也變得越來越廣。在生物學教學中,大量的網絡信息、多媒體技術的運用,極大地豐富了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有效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如在教學有絲分裂的過程時,筆者運用多媒體教學,將抽象的內容動態化、直觀化,並受到了學生的讚揚。但是,當筆者在批改作業時,卻發現上課時通過多媒體呈現的一道極其簡單的題目,竟然只有幾位學生做對了。驚訝之餘,筆者開始反思:一堂深受學生歡迎的多媒體課堂,為何教學效果會如此不理想?

一、內容多不等於大容量

筆者執教的是高二生物,它的主要任務是完成全部的必修課和選修課,不僅內容多、課堂容量大,而且課時有限。多媒體教學可以節省大量的板書時間,這正是教師所需要的。但是,教師不能把內容多與大容量等同起來。首先,新課程理念強調教學是教與學的互動,師生之間共同探究,同學之間相互合作,然後歸納總結,得出結論。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學生可以真正參與到教學當中,求得新的發現,從而實現教學相長。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把握好教學內容的容量。如果一堂課中,教師傳授的知識點太多,每個知識點便很難在學生的腦海中留下深刻印象。如在教學“有絲分裂”時,筆者預先設計的教學思路是既講有絲分裂的內容,又涉及一些相關知識。但是,筆者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大多數學生根本消化不了這麼多的內容。所以,筆者得出一點體會:真正的課堂大容量就是讓學生在整個課堂上不停地思考、探究、總結,不斷地有所收穫,並不是內容多就好。教師不如選擇某一個重點問題,引導學生挖深、吃透,讓學生充分領悟,完全掌握。

二、整合多種課程資源

雖然教學課件具有表現力強、信息量大等優點,但是從網上下載的課件並不完全符合教師的教學思路,難以滿足教學的需要,所以教師應適當地自主開發課件,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選擇相應的教學資源。如在教學細胞分裂、光合作用時,教師用動畫、錄像或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辯證地看待傳統和現代教學手段

多媒體教學有一個優點,就是呈現板書的速度較快,但是這對學生來説有個缺點,因為幻燈片呈現的時間太短,學生往往來不及記筆記,這容易造成學生只聽不記,或只記不聽的惡性循環,影響教學效果。因此,在多媒體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放慢速度,多留給學生動腦筋、動筆頭的時間,並且開展討論式教學。筆者發現,在使用多媒體的過程中,教師也可以適當地採用“粉筆+黑板”的模式,讓板書發揮幫助學生梳理知識結構、回憶和識記知識重點的作用。因此,在教學過程中,筆者會讓學生在黑板上寫出答案,充分展現學生獨特的見解或者暴露他們在思維過程中的問題,然後引導全班學生一起訂正,其目的是讓每個學生都能真正弄懂。經過教學檢驗,這種教學方式能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

雖然多媒體在創設問題情境方面有其他教學工具所無法比擬的優勢,但也有它的弱勢。如它完全依賴於前期的教學準備,靈活性較差,無法記錄師生互動交流建構的知識結構,而傳統教學模式可以彌補這一缺憾。所以,教師應辯證地看待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的關係,取長補短,充分發揮兩者的優勢,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總的來説,雖然現在新的教學工具層出不窮,但教師還是應該在新課程改革理念的正確指引下,努力開發和利用網絡課程資源,並不斷完善多媒體教學存在的問題,使其能跟上時代的發展,更好地發揮自身優勢,達到增強教學效果的目的。

生物教學反思4

一、國中生物的教育對象是面向全體學生的,他的目的並不是要培養生物學家培養生物人材,國中生物教學的目的是提高所有中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培養他們熱愛大自然,自覺保護環境的情操,提高他們對生物科學的興趣,為一部分今後要從事生物事業的人打下最基本的基礎。也就是説,國中生物教學的目的是全面、基礎、科學素養教育,從這一觀點出發,在我的生物教育理念中,從我接觸學生的那一刻開始,我就是一向以培養他們對生物學科的興趣為主要目的的。我的每一個課堂設計、每一個活動安排都是以學生為中心,並且以培養學生基本素質為中心思想。在課堂教學的準備中,我會多注意選取與書本知識相關的課外知識,例如在講生態環境時做關於生物圈二號計劃,絕時會讓學生觀看中國拒絕的宣傳片等。總之,豐富學生知識、提高學生對生物學科的興趣,培養他們的生物科學素養是教學理念的中心。

二、作為老師,教材是務必要了解掌握的,但是,教材對於老師來説只是一個承載知識的工具,而不能作為教學的依靠。我認為,教材就好比一池水,要站在高處去看才能覺得清澈見底,也就是説,要站在一個比教材更高的角度去把握教材。作為一名教師的第一步就是研究教材,不僅僅是研究所教年級的教材,還要把整個中學階段的教材都要研究,首先要明白在整個國中階段,生物課程都需要學生掌握些什麼知識,知識體系是怎樣安排的,學生在每一個學習階段需要學習哪些知識,那些潛力需要得到培養和提高等等。在我的教學中,通常我都是把教材中的知識透過自己的安排糅合成一個一個專題,然後再根據學生的具體學情合理安排教學進度。並且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貫穿很多的活動,例如一些課堂小遊戲、調查、競賽等等,讓學生在簡單的學習氛圍中掌握知識。

三、提高學生的創造潛力,在教學過程中貫穿探究式活動。生物科學是一個日新月異的科學,我在課堂中會一向給學生強調一個觀念,老師在課堂中講述的甚至與書本中所寫的知識都不必須是正確的,相反,對於生物學科來説,有可能目前我們所學習到的一些理論會在今後的科學探究中發現是錯誤的。在教學中,學生所學習的知識都是前人透過科學探究發現的,因此,我認為教學並不是把知識死板的教給學生。相反,我的課堂設計大多都是將學生置身於當時科學家們所處的環境,讓他們透過體會科學家們的探究過程,引導他們找到隱藏在各種生物現象下的本質規律。同時也鼓勵學生對老師、對書本提出質疑,鼓勵他們透過自己的實踐去證實自己所學到的知識。對於學生提出的一些新的想法,作為老師要給予肯定,持續孩子的一顆創造心是最可貴的。並且作為老師,要給學生帶給一個適合創造的平台,例如,我能夠透過辦手抄報、知識競賽等方式,鼓勵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肯定他們在這些活動中的一些創新,我相信,在這樣一個簡單、愉快又充滿鼓勵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學生,無論在知識、潛力、創新各方面都將會是最優秀的教學反思。近幾年來,我們在教學中,注意了讓學生在學習生物學知識、培養生物學潛力的同時,有意識地對學生滲

透了一些創新的啟蒙教育,本學期我仍堅持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潛力為重點,加強教學常規管理,深化課堂教學改革,認真落實課程計劃,落實教學改革措施,大力推進素質教育,從而爭取提高教學質量。

生物教學反思5

盧靈花在課堂上,要克服學生的各種惰性現象,提高課堂師生教與學的效率,實現教學效果的最優,教學效益的最好,課堂教學方法是關鍵。作為教學過程重要組成部分之一,選擇最佳教學方法成為課堂教學設計的核心內容至關重要。在此,我想結合我在教學過程中的一些經驗和心得,談談我在課堂教學中的一些新認識——高效課堂,指課堂授課的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

一、充分做好課前準備保障高效的課堂。

老師在設計教學過程時,一定要針對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能力水平與思想水平,符合學校現有的實際條件。這樣設計出的教學方案才切合實際,俗話説“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要實現課堂高效,必須下足課前準備功夫,備課不是單純地寫教案,而必須備教材、備學生,不僅要花功夫鑽研教材、理解教材,仔細琢磨教學的重難點,更要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設計教學活動,要設計高質量的有針對性的課堂練習,根據教學過程的設計和教學的實際需要製作好教學所必須的教學用具或導學案等。仔細考慮課堂教學中的細節問題,對於課堂上學生可能出現的認知偏差要有充分的考慮,針對可能發生的情況設計應急方案,確保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

二、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和感興趣的問題切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一節優秀的課,必須重視導引的設計。探究性教學的導引設計,必須引起學生對學習內容的探究興趣,同時符合學科的特點及教材自身的性質。

如在學習微生物——菌類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時,可以這樣設計導課:出示製作好的酸奶、泡菜、米酒等發酵食品,讓學生品嚐並思考問題:這些發酵食品的製作過程和需要的菌類是什麼?這樣可以讓學生帶着問題進行活動,促使學生在好奇與思考中獲得知識,並發現新的問題。又如:在講人與環境的這一章節時,老師可先用投影的方式列舉出各種環境問題的圖片,用這些觸目驚心的事實教育學生,讓他們意識到環境重要性。從

而也願意去探究自己生活的環境是怎樣的,以致於努力去改變和保護環境。

通過各種方式,努力把生物教學與學生們的生活聯繫起來,去實現從生物學到生活,從生活到社會的跨越。學生們會把在生物課中學到的知識應用於生活,也會用生物學知識參與社會活動。

三、優化“學、講、練”時間安排,促進課堂學習的實效性。

時間就是效率。抓緊時間,用好時間才能保證課堂的高效率。我們要改變觀念,變教室為學室,變教時為學時;要樹立責任感,老師老摒棄我的課堂可以隨意支配的觀念。

一堂課一般由學習、講解和練習三部分構成。講的時間不宜超過20分鐘,練的時間不宜少於15分鐘。這裏的練包括教學過程中的訓練。課堂上要精講多學多練,教師要精心安排學、講、練的內容,以保證各個環節的時間。練習到位、當堂檢測、鞏固課堂教學效果,就要求教師還必須在課堂練習題的設計和靈活使用上下功夫。生物課堂教學中安排學生練習的時間要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需要靈活掌握,可以安排在剛上課的複習鞏固時,可以穿插在新知識的傳授過程中,也可以放在課堂教學內容完成後。及時反饋是高效課堂必須要考慮的一個策略,作為高效課堂教學,嘗試、探索、自學成為課堂教學的主旋律,老師作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促進者,完全可以對學生進行當堂的面批面改,反饋當堂化能夠迅速檢測效果,通過反饋的作用又可及時看到自己的缺點和錯誤,及時糾正並激發上進心。教師可以據此調整教學節奏,及時進行矯正教學等。這對確保生物課堂教學優質、高效十分必要。

四、充分開發利用資源,上出生物課堂教學的學科特色。

採用“多元化”教學模式,以實物、掛圖、模型、多媒體、網絡技術等多種教學工具以及結合教師的多種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實際操作能力、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教師在生物課堂上,合理地選擇、組合和使用掛圖、模型、投影、錄像等直觀手段,展示或再現不同的生物及其生命活動的情況,不僅可以形象、直觀地向學生傳授生物學知識,而且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還能打破時空的限制,增加課堂

信息容量。這些都有利於提高生物課堂教學效率。教師在安排觀察、實驗內容的教學時要重視和設法克服教學內容、時間與自然季節不相符的困難。必須有計劃地做好觀察和實驗材料的採集、培植、飼養和保存等工作,否則過了適宜的季節,也就錯過了最佳的教學時機。

課堂教學是一個龐大而又複雜的教學環節,教學效率受許許多多因素的影響、制約,現代的課堂知識是多元化的,具有多樣性的,然而追求教學的高質量、高效益,培養高素質的人才是每位老師的願望,在教學中應根據學生的特點和學習的一般規律,製作合適自己也適應孩子們的一套教育方法,這套方法不僅具有傳統教育的優點更需要高效實用,使之能夠引起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幫助學生高效學習,早日成才。

生物教學反思6

進行教學反思,是提高教育教學能力的有效手段,是加快教師成長的重要途徑。在實施新課程改革的今天,作為生物學教師,為提升自身素質,在教學中有必要圍繞以下六個方面進行教學反思:

反思一、教學過程中,我們教師的教學有沒有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

反思二、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是否保持有效的互動;

反思三、教學過程中,教師是否為學生的主動建構提供了學習材料、時間及空間上的保障;

反思四、教學過程中,學生對知識是否真正的理解;

反思五、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否獲得對生物學科學習的積極體驗與情感;

反思六、教學過程中,教師是否引導學生有對自己的學習以及他人的學習進行了反思。

生物教學反思7

一學期的生物教學工作已接近尾聲,反思整個教學過程及結果,有時會發覺生物教學效果或目的與預期的設計有較大差異,細細分析,在於進行教學時忽視了對教學實踐的反思,因而也就難以使知識在實際應用時難以發揮出所預想的作用。生物學作為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科學的嚴謹性。在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不斷髮展變化的今天,我們每一位生物老師應不斷轉變教育觀念、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學模式、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使學生具有紮實的基礎知識、科學求實的態度、靈活多變的思維方式和強烈的創新意識。這就要求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應牢牢把握“求實、求活、求新”的教學三原則,不斷取得新的教學成果。

一、目標的反思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制定學習目標。紮紮實實抓好生物概念、生物規律等基礎知識的教學,在具體教學中,要搞清生物要領的形成過程,講清生物概念的定義、含義及特性等。另外教學應理論聯繫實際,注重應用,這既是生物學科特點的必然體現,也是適應素質教育的迫切需要的表現。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儘量列舉身邊的生活、生產中的實例,向學生介紹現代科技知識,這樣可以開拓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現狀反思

學生方面:

1、學生的口頭、文字表達能力太差,在課堂上,部分同學對學習不感興趣,不能積極思考問題;還有一些同學,能積極思考問題,對答案也心知肚明,就是不知怎麼用語言來表達,表達出來的意思往往詞不達意。

2、學生的閲讀能力差,閲讀只停留在表面,不能深入思考,甚至有時連主旨也把握不好。導致做題時馬虎大意,會做的也做錯。

教師方面:教材中有的課難度大,學生難以理解,有些問題用合作探究的方式解決不了,作為教師要適當講解,問題設計要淺顯些,儘量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貼近,便於學生理解。三.改進措施:

1、轉變學生學習態度。針對一部分基礎較差的學生,我要拉近與他們的關係,走進他們的心理,找出根源,轉變學生對學習的錯誤認識,消除學習中的消極情緒。給予他們學習方法的指導。

2、努力提高自己。平時多看一些有關教學方面的資料,特別是與自己所教年級有關的。多聽課,多向有經驗的老師學習。

3、虛心向其他老師請教,進一步提高教學成績,加強學生能力的培養,實現優生成績的提高。

4、加強課堂教學的靈活性,用書要源於教材又不拘於教材;要服務於學生又要不拘一格;加強課堂教學中的尋求規律的教學。這樣,不僅使學生學到知識,而且還培養了學生探究規律的科學精神和創新精神。

5、認真備課,精選試題保證學生學足,學精

總之,一個稱職的生物教師,決不能“教書匠”式地“照本宣科”要在教學中不斷反思,不斷學習,與時共進。

生物教學反思8

《表裏的生物》一文,敍述了作者小時候一段幼稚可笑的經歷。他認為“凡能發出聲音的,都是活的生物”,聽到父親的懷錶發出清脆的聲音,就認為裏面也是一定有一個小生物。這使他充滿了好奇,可是父親不許他動,這又使他的心很痛苦。一次父親打開表蓋讓他看,並説這擺來擺去的小東西是蠍子尾巴,他信以為真,見人就説父親有一個小蠍子在表裏。文章敍述質樸,就像與人傾心交談自己童年的一件難忘的趣事,所以教師授課時儘量營造這種親切的氛圍,讓學生津津有味地學,興致勃勃地説。

本課教學我把朗讀擺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強調“以讀為本、以講助讀”,我認為學習語言的過程,實際上是一個外部語言不斷內化的過程,實現這一內化的過程最重要、最根本的手段就是朗讀。所以我鼓勵學生自讀自悟,避免老師講的多,提問多,大力提倡“以讀為主,以讀代講,以講帶動讀、以問促進讀”。讓學生自讀自悟、邊讀邊思、相互討論、邊讀邊想象中去學習朗讀,去理解詞語,去培養語感,去接受潛移默化的語言薰陶。“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與親。”因此“入境悟情”是我始終追求的教學境界。

遺憾之處:1、學習第一自然段中的並列句式時,教學中,我覺得學生能夠很容易領會,沒有帶領學生加以引導,部分學生對並列句式根本不理解,因此對教學效果略有影響。

2、教學調控不夠靈活有效,教學機智有待提高。今後在這方面要加強學習。

生物教學反思9

1.放慢速度,注重基礎,順利過渡。

高三新教材知識資料多,剛進入高三,知識突然增多,難度加大,學生會覺得不適應。學習的難度雖大,但是仍然注重考查基礎知識,這時就應放慢教學速度,使學生在課堂理解的基礎上加深記憶,幫忙學生慢慢過渡,逐漸適應高三的生物學習。

要認真理解生物學的各個概念、定律。看書解決不了問題,實際上學生們對概念的要點一般都是清楚的,對概念還需要理解,要下工夫研究理解,不要搞題海。學生做題裏面的錯誤一般都是概念的理解錯誤,或者理解錯了,或者概念模糊,這樣造成的錯誤是超多的,而且這些錯誤如果不去發現,不去真正的搞懂它,你會錯很多次,而自己還不明白怎樣錯的,所以要弄清楚概念,要把概念搞清楚,錯了一道題,要明白到底錯在什麼地方?是概念哪些地方理解的不到位,只有經過這樣艱苦的思索的過程,才能有所提高。沒有反覆思考,對概念的理解就深入不進去。不要匆匆忙忙做題,對於典型的題目,過去大學聯考代表性的題目要很好的思考,看看應用哪個概念以及規律?怎樣用?只有這樣才能把概念搞清楚。高三複習階段切忌脱離課本,利用超多的參考書和練習冊。教科書是最精練和全面的,對它要讀熟、吃透

2.以舊代新,建立知識體系。

高三第一學期的教學任務主要是第三冊書,但是高三的新教材知識是在高二知識的基礎上聯繫實際的一些深入的應用,從大學聯考的最終任務出發,最好方法就是以舊代新,把高二兩本教材的資料加進來,先複習,逐步深入,再引出高三教材的新知識,這樣複習舊知識,學習新知識的同時,還能夠幫忙學生建立完整的知識體系。此外還應注意,此刻的學生,國中學習的生物知識所剩無幾,高中課本對這些知識的涉及也很少,但是大學聯考對知識的考查十分全面,複習時應有目的的把一些重要的國中知識整合到高中所學得知識中,幫忙學生全面的複習。

3.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提高學習興趣,降低教學難度。

由於高三教材中需要學生記憶的知識比較多,資料相比較較抽象,課堂教學中要把握住運用多媒體的過程,我針對教學的資料查閲了超多的可利用的教學資源,按照自己的教學意圖修改後,運用於課堂教學,例如框圖,表格,圖片,錄像等媒體方式,能夠把抽象的知識形象直觀的呈現出來,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更有利於學生理解新知識,同時也節省了課堂寫板書的時間。

4.加強理論與實際的聯繫,關注生物學科研究的熱點問題。

近幾年來,生物大學聯考愈發注重社會生活中的熱點問題,如人類基因組計劃、克隆、基因工程、生物多樣性與可持續發展等。對於理論聯繫實際的考察也逐漸增多,例如:無土栽培與植物的礦質代謝、癌變與生物的變異、環境與生態學知識、光合作用與糧食增產等等。所以要求我們引導學生去關心跟生物有關的社會熱點問題,並且學會將學到的生物理論知識應用於解決一些實際問題中。

5.加強對學生實驗潛力的培養。

連續幾年的大學聯考試題都十分強調考生的實驗潛力。有的題目是改正錯誤的實驗步驟、有的是要求設計實驗步驟、有的要求預測實驗結果或分析實驗現象等。這些題目從方案到結果的分析都是開放的,有利於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和創新精神,真正是在考潛力。教師講實驗,學生背實驗肯定不行;照着教材的實驗設計依樣畫葫蘆做實驗也不行。在實驗教學中我們務必讓學生真正弄懂實驗原理,弄清實驗中每一步設計的科學依據。要讓學生掌握整個中學階段生物學實驗所涉及到的一些科學實驗的基本方法,如比較實驗法、單因子實驗法等。同時應增加一些探索性的、開放性的實驗,放手讓學生自己設計方案、動手操作,切實提高學生的實驗潛力。

(二)教訓:

1.精簡習題

精選精練,不搞題海戰術。有的學生手裏有超多的參考書,好的教學輔導書一本足夠,練習冊一本足夠。高三的時間很緊,要做的題太多,把所有的大學聯考題都做一遍是不可能、不現實的,做題之前必須精選具有代表性的、經典的題型或資料,讓學生學會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每次考試後有的學生就急於明白答案,把正確答案記在卷子相應的位置就完事大吉了。其實重要的是要知其然,發、更要知其所以然。此刻理綜考試,強調考的是用知識,用的是潛力,而不是死記硬背,要把知識活學活用,才能解好這個題。考完試後講評很重要,要讓學生分析自己做的題的對錯在什麼地方,把知識點深挖、吃透。不能簡單的歸於馬虎或者粗心大意,根本的問題還是對概念的理解和運用的不夠。在大學聯考前,學生做過的試卷就是複習重點,尤其是以前做錯的題,不就應羞於拿出來,實際是學生積累的一筆財富。

重點突出,全面複習,不能“押寶”。有人説做歷年的大學聯考題,能預測大學聯考的出題方向。大學聯考資料顯然是主要考主幹知識,但不可能避免個別偏題、怪題,涉及細枝末節的知識點。複習要把握複習主幹知識,但不能忽略小節。猜測或給學生猜測考哪部分資料是不可取的。大學聯考年年考實驗題,但是考的知識點,考的方式、角度是不同的複習務必全面。從實驗的目的、原理、實驗材料、處理、觀察記錄結果、現象分析、得出結論都要認真分析。

佈置給學生的練習必須要精簡,不能圖多,否則學生做了很多題,任務重,卻抓不住重點,效果反而不好。精選習題就需要老師去做很多題,並且細緻的整理,歸類。例如有針對性的找出不同的難度的題目適合學生在不同的時期去練習,某一類型的題不圖做得多,弄懂綜合的一道題,一系列題目都能夠掌握。

2.鼓勵學生多討論,多思考,培養分析潛力

教學中不能只顧自己講解,一味的.講授式,使學生長期的只是被動的理解,不利於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分析問題的潛力。更多的就應讓學生主動的思考,並且去交流討論,找到自己的問題,帶着問題去理解老師的講解,同時一些簡單的問題,同學討論就可解決,老師不必題題講解,耽誤課堂時間。

不要限制學生的思維。有些教師盲目地拿着答案來對,凡是跟“答案”一樣的就算對,不一樣就算錯。實際不管是老教師還是新教師,把題拿給學生之前,最好自己先認真做一下,多聽聽學生的“答案”,有無道理,是否恰當,有沒有新意。學生的思維活躍、創造力強,有時,會有意想不到的結果。就應多鼓勵學生、欣賞學生。這樣才能教學相長,是教師自己得到提高。

(三):推薦措施:

1.強調審題的重要性

大學聯考中非選取題所佔比重比較大,學生在平時的練習中遇到的問題就是,自己的答案和正確答案偏差較大,但是並不明白如此答題的原因。做再多的題,仍然不會思考。原因在於學生不會審題,針對這個問題,平時練習中,注重訓練學生在題目中劃出關鍵詞,找出考察的知識點,有針對性地思考,並寫出分析後的答案,使學生找到答案唯一的原因。

2.注重基礎知識的落實

大學聯考試題雖然難度大,對潛力要求高,但是考察的方向依然是注重學生對於基礎知識的掌握,沒有知識的積累,潛力是很難構成的,所以教學中仍然要注重落實基礎知識。高三下學期我們要做超多的練習,講評試卷的環節十分重要,我再講題的時候,不是在講某一道題為什麼選A,更多的是,利用每一道題的4個選項,將所涉及到的所有知識點,不厭其煩的帶着大家重複,去複習,為的就是讓學生對於反覆去熟悉這些基本知識,熟悉的基礎上才能靈活運用。

3.訓練學生學會歸納總結

高三下學期,練習模擬題十分多,如果只是機械的做題,講題,題目越做越多,錯題越來越多,做過的再做也仍然出錯,學生感覺收穫並不大。這樣就需要老師教會學生對做過的習題有目的的歸納總結,例如:針對考試説明,找出大學聯考考察的知識點,把比較重要的幾套題目分別進行整理。同一個知識點,能夠考察的方法很多,能夠正向推理,也能夠逆向思考,放在一齊進行歸納總結,難點就更容易突破,學生印象也比較深刻,總結的資料也有利於後邊的複習。

生物教學反思10

根據教學實踐,對國中生物教學做如下反思:

1、教師的提問很重要,透過有效的提問能夠到達對新舊知識的銜接,在教學過程中較好的問題設計能夠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所以在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必須要預先設計好問題方案做到在不同環節中設置難易適度的問題。

2、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不僅僅關注學生學習狀況而且要注重學生的思想動態。我們教師在教學中更多的是關注優秀學生的學習狀況而忽略學困生的表現,導致這部分學生更強烈的逆反表現從而使師生間出現矛盾,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照顧全面用不同手段來激發他們,千萬不要讓他們覺得老師忽略了他們。

3、要突出學生的主題地位從注重教法向注重學法方面轉化,讓學生充分參與到教學過程當中來,從而實現真正好處上的師生間、生生間的交流、溝通與合作。要做到突出學生主體教師就務必給自己很好的定位,我們在頻繁的考試中可能已經背離了我們的教育目標,用簡單的分數來衡量一個學生從而把他們看作學習的機器弱化了對他們的情感目標和潛力目標的教育,所以我們首先放下“鞭子”融入他們,讓自己成為學習活動的組織者、聆聽者、協調者、啟發者,切實實現有重知識向重培養學生潛力方面轉化(動手潛力、觀察潛力、實驗潛力、探究潛力、實踐潛力、創新潛力、思維潛力、想象潛力、實驗設計潛力等等)並要善於捕捉課堂上的信息隨機生成出來。4、要重視探究實驗的教學,其關鍵是要教給學生進行探究實驗的方法步驟思路,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對於結果或者結論無須多研究。

5、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學會用教材去教,而不是教教材。也就是説,凡是適應新課程理念的又與學生日常生活實際相聯繫的資料教師教師都要去挖掘都要去教,讓學生到達能利用所學知識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即所謂的學以至用。學生也會在不斷的利用生物知識去解決問題過程中學習興趣倍增。

6、利用好多種教學手段,課堂教學除了利用好多媒體以外,教師的板書、板畫、肢體語言也十分重要,要充分利用起來,另外教師的講課要有情感的投入。

7、教師要經常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學,反思自己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及解決這些問題的有效途徑、辦法,在不斷的積累中才會進步。

8、國中生正處於思維的活躍和叛逆時期,所以要加強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與互動,要善於激發學生不要壓抑學生,同時還要關注學生個體之間的交流。能夠説沒有交流,教學就無從談起。因為教學過程是師生雙方分享智慧與情感的過程,在溝通中,師生雙方分享彼此的思考、見解、知識、經驗,交流情感與理念,求得新發現,實現教學相長,共同發展。”説到底教師的教是為了學生的學,課堂上絕對不允許就知識論知識,要教會學生學習――也就是説要把獲取知識的方法教給學生。

生物教學反思11

儘管國中生物內容比較簡單,卻是學生接觸到的第一科理科學科,這對於培養學生的理科的學習興趣和理科學習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我們每一位生物教師應該不斷轉變教育觀念,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學模式。改變教學方法和手段。適應新課標的要求。生物新課標要求我們制定每節課的教學目標時,要注意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即三位目標----知識、能力、情感和價值觀。

一、知識性目標的反思:

紮紮實實抓好生物概念、生物基礎知識的教學,在具體教學中要高清生物要領的形成過程。講清生物概念的定義、含義及特性等。知識的學習,我大多使用問題激發學生的互動學習。例如在學習《綠色植物與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時,演示普利斯特利所做的實驗時,我提出這樣的問題:(1)實驗1中小白鼠死亡和蠟燭熄滅的原因是什麼?(2)實驗2中,為什麼植物能長期存活,蠟燭也沒有熄滅?(3)實驗3中,植物和小白鼠為何能正常存活着…….一系列問題的提出,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更好的掌握知識.。同時對知識的系統梳理是掌握知識的重要途徑。教師要引導學生髮現知識的系統規律,及時對知識進行梳理。

二、能力目標的反思

生物課堂教學應理論聯繫實際,注重應用。這既是生物學科特點的必然體現,也是適應素質教育迫切學要的表現。在課堂教學中,教師 要儘量例舉身邊生活和生產中的實例,向學生介紹身邊科技知識,這樣可以拓寬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七年級開展的用顯微鏡觀察洋葱表皮細胞的裝片,發現學生動手能力很強,而且對實驗也都充滿興趣,及時給與表揚,也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教學中,教師還要精心設置情境,鼓勵學生設計簡單的實驗方案,這有助於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思維能力。在學生掌握了一定的生物學知識後,可讓他們 親自設計實驗。在實驗條件許可的情況下,都可讓他們去試一試。學生自己設計實驗和按書用做的感覺和效果是不太一樣的,通過這些過程,既能培養他們獨立且科學地思考問題的能力,又能培養他們觀察、實驗、思維、自學等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

三、情感和價值觀反思

情感和價值觀必須有機的融入到課堂教學內容中去,並有意識地貫穿於教學過程中,使其成為課堂教學的血肉,成為教學過程的靈魂。在學習七年級生物最後一課,《愛護植被,綠化祖國》時,我給他們展示的是一些具有教育意義的圖片,讓他們感慨道綠色植物的重要性,激發他們要愛護環境,保護地球。

生物學作為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研究生命現象和生命活動規律的學科,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嚴謹的科學性。同時生物學以技術應用廣泛、知識創新快的特點,具有廣泛的應用性和不斷的創新性。在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不斷髮展變化的今天,我們每一位生物老師應不斷轉變教育觀念、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學模式、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使學生具有紮實的基礎知識、科學求實的態度、靈活多變的思維方式和強烈的創新意識。這就要求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應牢牢把握三維目標的尺度,不斷提高我們的教學水平。

生物教學反思12

在生物教育教學工作,必須做好教學反思,這樣才能有序的實現學習,實踐,獲得進步!課堂教學重在準備,做到有備而教,教而有思,思而有得。也就是在教學設計中,要有較強的預見性。在教學過程中的趣味性,學生好奇心,學習動力的調動方法也應作相對調整;考慮到這些問題的,如何來解決這些問題?即時的找出解決的方法,這就要求有非常明確的教學計劃。理清思路,對症下藥,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針對學生的現有的學習情況,在知識點掌握方面,找出學生原本存在的不足;

2、對教材大綱的準確把握,明確哪些是重點難點,特別是在會考當中常考的熱點;當然,這其中也包括了哪些內容只要求做到熟悉這個知識點,而不用花過多精力,加深習題練習,這也是減輕學生學習壓力,明確目標的有途方法;在回顧已學知識時,與新課在授課方式上的區別,如何組織複習課上的提問設計,組織形式,反饋信息等;

3、總體評價也是在反思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環,通過課後反思,能更清晰地明確,學生的不足與進步,而自己在教學過程中,還有哪有更行之有效的方法?總結經驗,提升教學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實現最重要的一個環節------進步!對於學生,在新課時,仍然存在較多知識點的遺漏,甚至沒能完全掌握。這是許多學生覺得頭痛的問題,無法對相關知識有一個清晰的理解,或者只會背一些條款,卻不知道靈活運用。這也是在第二點中要着重強調的。當然除了這些情況外,還有一部份學生是在學習過程中,掉以輕心,。這部分學生有着好學之心,但是知識差距較大。這部份人也是最讓老師頭痛的人,一方面,我個人奉行着“一個都不能少”“有教無類”的原則,但是現實是這部分的學生玩心較重,三分鐘熱度,需要時時督促。而且舊知識遺漏較多,補起來相對更困難。但是,老師是不會拒絕任何一個有求學之心的人的,所以只能利用平時多關注,盡力幫他們補救。也是自己面臨的最大的問題。具體如何解決,也只能説是在摸索中,有了一點小的見解:首先要通覽教材,鳥瞰全局;其次,精讀教材,把握兩點(重點和難點);再次,泛讀教材,這個情況下,就只能靠自己做大量的題,多涉獵。增加參考書的數量,老師只有做的題目,對於最新的題型接觸遠遠多於學生的時候,才能遊刃有餘的解決複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這樣也能對一些內容進行必要的刪減、調換和補充;才能分析教材中呈現的排列順序能否直接作為教學順序。在教學重、難點上教學目標與學生實際有否差異等。如在制定學期教學進度計劃時,就把教材中的排列順序做適當的調整。

還有,就是仔細研讀考綱,檢驗自己對教材的認知,認真聽取有着豐富的教學經驗教師的意見。平時多問,多聽課,多討論,把自己心中存在的問題,更可能也是學生存在的問題,迅速解決。在聽課時,學習教學的思維亮點。作好聽課記錄,再轉化為自已的內容。養成記小筆記的習慣,一個新的問題,一個新的教學思路,即時記下來,及時解決。

4、課後反思,課後反思我認為是最有效的提升自己的途徑,它能讓自己有比較充裕的時空,對自己教學的得失進行較深入的思考和總結。這時不僅要對課堂的事件進行客觀的描述,對事件的發生進行細緻的分析,還要對相關問題提出研究方案。這樣才能使教學經驗理性化,以指導、改進以後的教學。

生物教學反思13

生物學七年級(下)課本中的第四章第三節心臟,這節知識點多,聯繫複雜。學生學習時困難重重。在利用直觀教具等教學手段加深學生理解的同時,我和學生一起找規律,並編成順口溜,以此指導學生記憶,教學效果明顯提高。

心臟四腔,右手對左腔,左手對右腔,房在上,室在下,上下相通有瓣膜。左室壁厚送全身,右室壁薄送肺近。心室射血去動脈,靜脈血液迴心房。左室送血,右房回;右室送血,左房回。肺體循環心連心,血液氧量不一樣。

生物教學反思14

所謂“高效課堂”就是用盡可能少的時間獲取最大教學效益的教學活動。開展“高效課堂”研討,其指導思想歸納起來就是兩個減輕兩個提高:減輕教師的教學負擔,減輕學生的學業負擔,提高教師教學效益,提高學生學習效益。最終達到提高學校整體教育教學質量的目的,也是“建設和諧校園”的需要。對於“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有哪些標準?是否有公認的標準”的問題,現在許多學者都一致認為,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特徵(或表現)可以列舉很多,但最核心的一點是看學生是否願意學、主動學以及怎麼學、會不會學,教學的效率高不高,產生的學習效果如何。因此,高效課堂應具備:

1、“導”的有效性

如何解決“導”的有效性?面對“增肥”了的新教樣處理?面對一片題海,哪個該講?面對基礎不同的學生,怎樣分層講解?教師應該儘快從學科本位走出來,用大課程觀解決教教材的問題;用整合觀解決教學內容的選擇問題;用師生互動解決教學方式單一的問題;用學情研究解決重複訓練的問題;實施選課制度下的分層次教學,用學科分層解決學生的需求差異問題。

2、“練”的有效性

要加強“有效訓練,分層作業”的研究。教師要為學生精選適合不同學生層次發展的個性化作業。課內作業主要解決課標要求,課外作業滿足差異自主發展需求。避免機械重複訓練,引導學生跳出題海,切實減輕學生過重的學業負擔,做到辛苦教師一人,解放學生一片。

3、“學”的有效性

要解決學生有效自主學習的問題。學生的自主時間多了,如何規劃學生的課餘生活,讓學生實現自我管理、學會自主學習是擺在教師和家長面前的共同課題。學校應注重創建滿足學生充分發展需求的教育環境,構建學生充分參與學校教育活動的機制,開發學生自主發展的課程,充分體現學生在自主學習、自我教育和自主管理等方面的主體性。學校要調整管理的方式,解決對學生管理過死、過硬的問題,由被動約束式管理向學生自主主動式管理轉變,逐步培養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由學校包辦式管理向學校、社會、家庭多元協作式管理轉變,引導學生學會習、規劃人生。

4.“檢測”的有效性

目前,不少學校已明確要求教師課堂教學中安排學生練習的時間不少於15分鐘。這就要求教師還必須在課堂練習題的設計和靈活使用上下功夫。生物課堂教學中安排學生練習的時間要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需要靈活掌握,可以安排在剛上課的複習鞏固時,可以穿插在新知識的傳授過程中,也可以放在課堂教學內容完成後。課堂練習題的提前設計和課堂上的靈活使用,能當堂檢測,鞏固課堂教學效果。教師可以據此調整教學節奏,及時進行矯正教學等。這對確保生物課堂教學優質、高效十分必要。

例如,在講解非條件反射和條件反射的概念時,列舉嬰兒吮奶、寒冷使人打哆嗦、談虎色變、望梅止渴等反射活動,請學生辨別等,其檢測和鞏固效果都非常好。練習到位,當堂檢測、鞏固課堂教學效果,是實現生物課堂教學高效率的有力保證。

生物教學反思15

我從事生物教學也有好幾年了,在教學過程中有很多收穫。也經常在教學過程中不斷進行反思。思考在教學過程中存在哪些不足,有哪些地方是可以改進的。然後再應用到課堂教學中去。通過這幾年的磨練,我對國中生物教學有一些心得:

第一:我認為必須從教學實踐出發

分析如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學會合作學習,獨立完成作業,讓新課程理念下的生課堂充滿生機活力,提高教學效率。新的課程標準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教師要從一個支配者的權威地位,向生物課堂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的角色轉換,表面上看似乎壓縮了教師的“空間”,實際上是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的生物教學只是告訴學生“是什麼”和“如何做”就行了。現在則要求“從學生實際出發,創設有利於學生自主學習的問題情景,引導學生實踐、思考、探索、交流,經歷生物知識的形成和應用的過程,並在這個過程中鼓勵學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促進學生個性發展,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第二:國中生物科學的教學對象是面向全體中學生的

他的目的並不是要培養生物學家培養生物人材,國中生物教學的目的是提高所有中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培養他們熱愛大自然,自覺保護環境的情操,提高他們對生物科學的興趣,為一部分今後要從事生物事業的人打下最基本的基礎。也就是説,國中生物教學的目的是全面、基礎、科學素養教育,從這一觀點出發,在我的生物教育理念中,從我接觸學生的那一刻開始,我就是一直以培養他們對生物學科的興趣為主要目的的。我的每一個課堂設計、每一個活動安排都是以學生為中心,並且以培養學生基本素質為中心的。在課堂教學的準備中,我會多注意選擇與書本知識相關的課外知識,例如在講生態環境時做關於生物圈二號計劃的專題講座,在講拒絕毒這一講時會讓學生觀看中國拒毒的宣傳片等。總之,在國中生物教學過程中,要進行不斷的教學反思,一切以豐富學生知識、提高學生對生物學科的興趣,培養他們的生物科學素養的教學理念為指導。

第三:作為老師,教材是必須要了解掌握的

,但是,教材對於老師來説只是一個承載知識的工具,而不能作為教學的依賴。我認為,要站在一個比教材更高的角度去把握教材。作為一名教師的第一步就是研究教材,不僅是研究所教年級的教材,還要把整個中學階段的教材都要研究,首先要知道在整個國中階段,生物課程都需要學生掌握些什麼知識,知識體系是怎樣安排的,學生在每一個學習階段需要學習哪些知識,那些能力需要得到培養和提高等等。在我的教學中,通常我都是把教材中的知識通過自己的安排糅合成一個一個專題,然後再根據生的具體學情合理安排教學進度。並且在整個教學過程第四:生物課堂教學應以問題為主線,通過創設問題情境來調動學生思維的參與,激發其內在動力,使學生真正參與學習活動之中,達到掌握知識、訓練思維的目的。眾所周知,生物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嚴密的邏輯性和廣泛的應用性,被公認為“鍛鍊思維的體操”。因此,如何在生物教學活動中加強學生的思維訓練,就成了生物教學改革的重要課題。在教學活動中,學生總是以“問題中心”的心理參與學習活動的,教學過程也就是解決有關問題的過程。通過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一方面可以激發國中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習知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產生學習的內在動力,使其智力活動達到最佳激活狀態並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另一方面可以激發學生的思維活動、誘發思維、引導思路,交給學生如何思維的策略和方法,從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教師必須認識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中貫穿很多的活動,例如一些課堂小遊戲、調查、競賽等等,讓學生在鬆的學習氛圍中掌握知識。

標籤: 反思 教學 生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shengwu/mqy7o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