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文化 >

水是一種文化

水是一種文化

篇一:水文化作文

水是一種文化

流動的歷史

中國水文化淺談

從茫茫太空俯瞰地球,地球是一個閃耀着藍色光芒的水球。水是這個星球分佈最廣泛的的一種物質,是寶貴的自然資源,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條件。水是生命之源,是孕育生命的母體,是一切生命的依託,水從一開始便與人類生活乃至文化歷史形成了一種不解之緣。縱觀世界文化源流,是水勢滔滔的尼羅河孕育了燦爛的古埃及文明,奔騰不息的幼發拉底河見證了巴比倫王國的盛衰興亡,蔚藍美麗的地中海創造了絢爛多姿的古希臘文化,流淌在東方長江與黃河,則滋潤了藴藉深厚的中華文化。

水,以其原始宇宙學的精髓內涵已滲入人類文化思想的意識深層,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伴隨着人類的進化以及對自然的認知,由物質的層面昇華到一種精神的境界。水文化,既包含了物質文明方面,也包含了精神文明的內容。因此,研究水文化不僅能為社會帶來巨大的物質財富,同時也能為社會創造寶貴的精神財富,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

一、古代文明的搖籃

世界上文明古國的形成的大體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發祥於多泥沙河流,如埃及的尼羅河,中國的黃河,另一種是藉助良好的生態環境而得以發展,如幼發拉底河上發展起來的巴比倫文明。然而,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水給人們帶來無窮恩惠的同時,也給人類帶來了洪水的禍患。太史公司馬遷就曾感慨道:“甚哉,水之為利害也!”中華民族燦爛的歷史,從一定意義上講也可以説是一部生動光輝的控制河流、興修水利的歷史。傳説中的女媧氏“積蘆灰以止”,共工氏“壑防百川”崇伯鯀“作城,障洪水”,夏禹“決九川距四海”就是真實的寫照。

儘管如此,歷代文人墨客仍對水有着無限讚美與歌頌。“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還,”自唐古拉山脈發源,黃河九曲十八彎,一瀉千里,磅礴氣勢,蔚為壯觀;“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汨羅的水包含了屈子的無盡的嗟歎和深深的絕望;“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洞庭的水包含了“左拾遺”憂國憂民的淚滴。“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悲壯的旋律,殺聲震天的場面,是水的雄渾演繹了一曲曲英雄頌歌。“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革命者的幾多豪情與壯志,全融在了那滔滔江水中。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講求“天人合一”的祖先們又賦予了水一些含義深刻的哲學命題。哲人們以水論事,以水喻理,以水明志的精闢論見,堪稱華夏文化的思想寶藏。當年,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表達的是生命易逝、年華不再不慨歎心理。老子的:“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告訴我們做人應如水,滋潤萬物,但從不與萬物爭高下。這樣的品格才最接近道。水有五德,因它常流不息,能普及一切生物,好像有德;流必向下,不逆成形,或方或長,必循理,好像有義;浩大無盡,好像有道;流幾百丈山間而不懼,好像有勇;安放沒有高低不 平,好像守法;量見多少,不用削刮,好像正直;無孔不入,好像明察;發源必自西,好像立志;取出取入,萬物就此洗滌潔淨,又好像善於變化。水有這些好德處,所以君子遇水必觀。孫子認為“兵”、“水”同形:“夫兵形像水,水之形避高而趨下,兵之形避實而擊虛;水困地而流,兵因敵而制勝,故兵無常勢,水無常。”借水的形象闡述自己對戰爭規律的認識。魏徵"議政"則曰:"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把治國的道理通過水錶現了出來。

二、現代文明的基礎

水是人類社會重要的經濟資源,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命脈。沒有水就沒有工業和農業,也就不會有經濟發展速度。

之所以説水是農業的命脈,是因為沒有灌溉就沒有農業,河水灌溉農作物不僅保證農作物的正常用水量,而且灌溉之後沉澱下來的淤泥有很高的肥效,為農業增產提供了條件。另外,防旱排澇,治理水害和鹽鹼灘地同樣也是保障農業生產發展的根本條件。

水是工業生產的血液。工業用水是現代城市用水的主要組成部分,目前中國工業用水約佔城市

用水的70%。工業文明起步初期,工業文明的中心和各種工業的主要部門大都集中分佈在河流兩岸地區。研究表明,一個國家的工業用水量與其國民經濟總產值和工業產值成正比關係,因而節約用水成了工業發展中不得不考慮的重要問題。

中國的水資源並不豐富,加上分佈的不均勻和嚴重的水污染,加重了水資源的供需矛盾,水資源已成為制約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也是一大憂患。正如美國《時代》週刊曾經預言:如果説今天一些國家為爭奪石油而戰,那麼明天,挑起戰爭的將會是:水

三、現代的水文化

曾幾何時,一個主題為“環境污染”的民謠流傳開來“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洗衣灌溉,70年代水質變壞,80年代魚蝦絕代,90年代身心受害??”工業的迅速發展,帶來了中國經濟的突飛猛進,卻也玷污了河水原本澄澈的面容??

隨着人口的增長和經濟社會的發展,人類對水資源的需求急劇增加,水資源的短缺已經成為全球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制約因素。在講求和諧社會和可持續發展的今天,水文化也要可持續發展。人與環境相融、和諧的意識及其相應的新的環境價值觀念和理論道德,這就是可持續發展的靈魂。目前,世界許多國家和國際組織都在積極探索加強水資源綜合管理和促進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途徑、對策和措施。2002年頒佈的我國的新水法規定,“國家對水資源實行流域管理與行政區域管理相結合的管理體制”。流域管理是我國水資源管理體制的基礎。中國各流域自然條件、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存在着差異,所面臨的水問題各有特點。時代要求,必須樹立可持續發展觀,實現人地和諧。加強水資源綜合管理,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建立節水型社會,促進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已經成為全球水行業的必然選擇。

今天,我們欣喜的看到,中國又重新流淌出清流,秦淮河、西湖的治理已初見成效。中國的水,在經歷了一番磨難,一朝洗禮後,又恢復了它的源源本本,是中國經濟的迅速發展洗滌了它的容顏。

水是流動的歷史,它穿越了千年時光的沉澱,流淌出變遷與更迭。我們面對着水,悼古懷今,從水中汲取靈性,又去激發鬥志。這水,又將穿越今天,奔向未來,記錄着人類歷史文明。

篇二:水文化論文

淺談對水文化的理解和認識

水是萬物滋生的源泉,發展的依靠,滋養着大地萬物。無論是微小的細菌,還是龐大的大象,它們的生存都離不開水,當然也包括人類本身。故而,水文化可以説是始於地球上第一滴水的誕生。水,誕生之後,作為生命之源,為地球創造了豐富多彩的生物,與此同時也譜寫着悠久的水文化史並用其文化影響着周圍的一切事物。繼而,從古至今,人們或悲傷或快樂皆借水寄情,而且從水中體會出不少哲理和真理。現今瞭解水文化,解讀水文化,不僅是對水的研究,對水的思索,更多的是瞭解並認識水文化的發展與影響,思考水的特質與精神,並加以學習與發揚。

水已然存在於這個世界數萬年,走過了無數個春秋,藴含着豐富的水文化。這樣與我們息息相關的水,也無時無刻不在為我們犧牲為我們奉獻,而我們又對其文化了解多少呢?其實瞭解水並不難,它就在你手邊身邊,在你身體裏流淌,有生命的地方她就在!故而它的文化必將何其豐富多彩。

一、水,作為萬物之源水,滋養着大地一切生物。正如魚離不開水一樣,沒有水,就沒有生命,人也是如此。在地球表面上,除了高山、丘陵、平原之外,水要佔絕大部分,根據科學家的研究可知,地球表面70%是由水構成的,而且在生物各組織部分的元素中,水也是佔有最高的比例的。對於人類,水供給我們飲用、烹飪、洗滌,假若一天沒有水,我們的生活便會陷入困境。中國人自古對水的重要性就有深刻的體會,並且視水為宇宙間形形色色生命的根本源泉,例如,在《周禮·天官·冢宰篇》中有“凡王之饋??飲用六清”,而“六清”即為水、漿、醴、酴、醫、酏,也就是水、米湯、酒釀、涼湯、濁漿及薄粥,這説明我們最基本的“食”是與水有密切關係的。自有歷史記載開始,水就一直是農作物豐收的主宰,水量充沛,濕度適宜,自然農作物就會豐收,這樣農家就有足夠的糧食養家餬口,社會就能安定和諧。所以古人常説“瑞雪兆豐年”,這該是長期經驗累積的總括,並且具有相當寫實的實踐意義。古語有云“久旱逢甘霖”是人生四大樂事之一,並且還居於首位。試想沒有水用來活命,其他的“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及“金榜題名時”,恐怕都無從談起。

二、正因為水是生命的源泉,所以文化的發展與文明的傳承都有賴於水的滋養。古代中國人觀於水,思於水,感於水,領悟了許多有智慧的哲思,正如孔子所謂的“智者樂水”,則道盡了其中奧妙。再者,我們也可以説,水是中國人智慧的催化劑,是中國人精神食量的源頭,是中國人一切文明發展的原動力。古代中國人觀水所激發的智慧火花,值得細細品味,深入思索。

三、水的種種特質無不藴含着人生的哲學。水,寬厚能容。水,似柔軟,似沒有任何物質比它更柔軟,故而有“天下莫柔弱於水”,但水亦堅韌,且有“滴水穿石”之説,故而,水,柔中帶剛,剛柔並濟。一滴水的力量是很微弱的,既解不了口渴,又承載不了大船,但其積聚起來,力量就不容小覷了。亦如莊子説“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水積成大海,負大舟就在於它能居於下流,能容納一切,貴在“容”。由水及人,楚漢相爭中,項羽雖有智慧但不能“容才”故敗於謙卑虛己能容的劉邦。所以,人有時候不必太逞強,要像水一樣——“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水,是君子務本的典範。即使萬里長城再偉大,它也是先由一塊磚砌成的。萬事萬物總有從微小開始,才

能逐漸成就壯大。孟子説“源泉混混,不捨晝夜,盈科而後進,放乎四海,盲本者如是,是之取爾”,也就是流水奔騰入海不捨晝夜地流動,途中雖偶逢坑洞,但最終能夠奔向大海,這主要是因為其源頭生機盎然,永不幹涸,只有這樣才不會停滯不動。這就是水不懈入海的根本,就是生命永不停息的泉源,有為的君子應該有這種務本歸源的精神。只有根莖穩固,才能通達四方,生命才能長長久久,永遠芬芳,故而我們 學習“飲水思源”,“不忘本”,講求“知恩圖報”,並將其作為人的人格特質來要求。對此推本求源,竟是古人從對水的觀察中所獲得到的靈感,並如此一代傳一代,

作者簡介:馬雙(1990—),女,河南南陽人,學生,工程管理18703622579

綿延數千年而生生不息,可見有源頭才能江水長流,有源頭文化才會有強軔的生命,民族生命才能千秋萬世而常新!水,引人聯想,發人深思。杜甫面對樓外江水,聯想所見蟲雞相食,以《縛雞行》抒發宇宙萬物得失難以估量,説出人世間有得必有失,有失也必有得,得失本是相伴而隨的,人們要以“得之,我幸也,不得,我命也”的態度去面對的人生哲理。

四、水用其自身的特質或品性引導着人們,激勵着人們,與此同時她還在用自身承載着千古以來人們寄託的情感,或失意悲傷,或思鄉歸家。人生為生活,為事業,為幸福,不免要遭受挫折,或背井離鄉,或漂泊無依,種種不順必然讓人感情抑鬱,需求寄託或釋放。縱觀古今,水成為人們情感寄託或釋放的首選。孔聖人與張道濟都曾在仕途失意時,寄情於把失意的心安頓到海水中去,以海水蕩平心頭的失意。再者孟浩然,雖滿腹經綸卻無人問津,壯志難酬的失意可想而知,他亦是將此失意的情結寄託於洞庭湖水。再言杜甫觀江水奔流入海,不思其故、不戀其源,只知向前奔流,毫不猶豫,絕不回頭的決絕,不禁感念他的心與這滾滾的江水不同,江水的波濤只知流向遠方,不歸故土,而他的歸心卻不可阻攔。再有王安石的“行人無限秋風思,隔水青山似故鄉”誤把他鄉當故鄉,這是“歸心似箭”的遠遊者常具的心態。

五、水能影響人的心情,能寄託人的情感,同樣的它也影響着人的心境,或無牽無掛,或空靈,或閒適。裴迪有詩云:蒼蒼落日對,鳥聲亂溪水。緣溪路轉深,幽興何時已。溪水長,詩人遊興更長,縱使天空向晚亦不知歸,一顆無牢無掛的心,顯露淨盡,且以不繫之舟來表現心靈的無牽無掛,更是妙不可言。韋應物,在雨後初晴時於郊外溪流泛舟,“玩舟清景晚,垂釣綠蒲中。落花飄旅衣,歸流澹清風。”綠野之上,一灣清流,輕煙淡淡,盡興遊玩,心清神爽,俗務的紛擾,一併化為烏有,心境無不空靈自然。徐照,逐溪泛舟,悠然賞景:小船停槳逐潮還,四五人家住一灣。貪看曉光侵月色,不知雲氣失前山,其閒適自得之情顯而易見。

六、年華的流逝以水來比擬,似乎有異曲同工之妙,因為水無形,寸光亦無形。流水—去不回,時光亦消逝不再。水自本性似乎就與時光相契合,扯也扯不開,分也分不離。詩人杜牧佇立漢江之畔,放眼望去,江水輕渺迷濛,春水盪漾,滔滔東去,“南去北來人自老,夕陽長送釣船歸。”年華的流逝,易老的人生,“時不我待”的生命之感不禁油然而生。江水是不變的,它在月夜裏流淌,年年如斯,歲歲如斯。人生是變化着的,今天非昨日,前水非後水。以易變易逝之年華,臨永恆如斯之江水,怎不令人生起無限惆悵?何景明在《秋江詞》中,更是以向前流去的一江碧水,表露了其對於年華的逝去幾乎達到恐懼的感受。

七、水不僅系人的情感、寄人的情感,影響人的心境感悟,而且它還與人們的住宅方位風水有着一定的聯繫。正因為如此,自古至今人們對住宅等都頗注意風水,且十分注意水對其的影響。清人範宜賓在為郭璞《葬書》作注時也突出強調了風水中水的重要地位,他説:無水則風到而氣散,有水則氣止而風無。所以古人修葺宅院,廟宇,甚至是墓穴都要請風水先生給選一個風水好的位置,以免衝撞了神明給家裏帶來不幸。這之中,相水成為了重中之重,且規矩繁多,原則很強,譬如“上品之水應迴環澄清,既源遠流長,而又至此止而不流,朝對山脈的真龍”。就連人們常説的“傍山依水”都還有講究:“山以得水為面,故不得水者背也”。種種的這些足以證明水在風水中的重要地位了。

八、水孕育了生命,滋養着萬物,用它的柔哺育每一個有生命的細胞,用它的剛克服所有的稜角障礙,它的包容大度,無私奉獻,創新求知貫穿在它存在的每一個角落,鳴響在任何一個有思維的生物的耳畔。當然,水不僅孕育了生命,它還孕育了文明,豐富了文化。對於人類,它給予的不僅是包容大度的撫慰,更是無私無畏的饋贈。它以博大的對大千世界開放的胸懷,攜土拈沙,沉積泥沙,滌盪萬物,明澈乾坤,不惜為己之身驅所污,換來寰宇世界之明淨。

九、水是偉大的。千百年來,它一路走來,不曾遲疑,留下數以億計的哲思,承載不計其數的情感糾結。對它的文化的解讀仍在繼續,更多的精彩等待着你我的發現。

參考文獻:

[1] 楚流.水文化[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1995. [2] 劉四運. 水科學與水文明[M].合肥: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 2011.

篇三:水文化研究

永嘉縣楠溪江水文化建設的思考

永嘉縣水利局廖遠三

中華民族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藴,通常我們在文化中成長,所思所夢都依循文化標準,文化所重視的,我們也重視,文化所憎惡的,我們也憎惡。每項水利管理工作都受着文化和水文化的影響,文化影響人的需求、慾望、抱負。

一、文化與水文化的內涵

1、文化和水文化含義

文化,是一個應用十分廣泛而又難以把握的概念。從廣義上來説,文化是人類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或者説一切有利於人本身作為社會生活主體全面發展的人的活動及其成果。從狹義上來説,文化是指社會的意識形態,以及與之相適應的制度和組織機構,是屬於社會的上層建築。文化是一種歷史現象,每一個社會階段都有與其相適應的文化,並隨着社會物質生產的發展而發展。作為意識形態的文化,是一定社會的政治與經濟的反映,又對一定社會政治與經濟起着巨大的影響作用。

近年來,人們把文化與知識領域結合起來,使實際生活中的文化出現了明顯的組織特色。例如近年來永嘉紅蜻蜓鞋業編著了自己特色的鞋文化、作為泵伐之鄉的永嘉甌北也帶有自己特色的'泵伐文化,還有橋頭的鈕釦文化,這種行業性的文化帶有明顯的永嘉特色,反映了我縣輕工業的特點。這種組

織或行業以?文化?來冠名,其載體大都以打造品牌和媒介宣傳為主,進而實現組織或行業的目標。

水是生命之源,水文化作為一種行業文化,是人類創造的與水有關的科學、人文等方面的精神與物質的文化財產。水與民風民俗、水與鄉村園林、水與建築工程、水與山水詩詞、水與散文遊記等,構成及其豐富的內容。

2、營造楠溪江水文化的意義

楠溪江的山水文化是中國山水詩的發源地之一,深入研究楠溪江水文化是打造文化楠溪江的一項重要舉措。楠溪江具有豐富的水資源,水文化的歷史源遠流長,許多古村落還保存自己特色的古老鄉村水文化。

水文化是一種載體,通過自然水環境的、水利工程的、水利設施的、人工營造的以水為主題水景觀等,在滿足於生活、生產經營和生態環境用水的同時,豐富生活,給人以休閒的享受和知識上的啟迪、思考,激發一種水文化的精神,陶冶人的高尚情趣。營造水文化的主要作用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從物質方面來説,水作為一種資源,有着循環使用、永不枯竭的特點,是社會可持續發展中的一項重要的能源,水有調節氣候、温度、濕度的作用,可以優化調節小區內乃至一個區域、一個城市的氣候。自然中的潔淨空氣和水,有助於人的身心健康。

(2)水利事業是一種古老的事業,水作為自然的因素、生命的依託,從一開始便與人類生活以至文化歷史形成了一種

不解之緣。古人語:靠山吃山,傍水吃水。水是人類生存的基礎,人類文明的起源大多在江河流域,早期的城鎮一般都在水邊建立。水的分佈對區域的佈局有重要的影響,此外人類也通過水路來運輸和載運旅客和貨物,發展經濟。

(3)從精神方面來説,水文化能給人帶來清新自然的浪漫氣息,減輕現代都市生活帶來的種種壓力,怡養人們的情趣和心境。無論是河流、湖泊、溪流、池塘還是噴泉,都是人們樂於嚮往的休閒娛樂場所。

(4)給人以教育、啟迪。水文化有利於拓展人的思維,在給人以休閒享受的同時,通過與水相關的人文精神宣傳,能夠為開展環境教育和公眾教育提供機會和場所,給人以知識、啟迪、思考,陶冶人的高尚情操和審美情趣。

二、楠溪江水文化建設的物質基礎和有利條件

(1)營造水文化是水利可持續發展的體現

研究水文化是繼承和借鑑人類優秀文化成果的途徑之一,水文化的內容博大精深,開展水文化研究,是試圖在人、水、社會、經濟跟文化之間找到一個結合點和支撐點。水文化的研究正是要求人們以水為出發點,研究社會、發展經濟、繁榮文化,提高人們對水利設施戰略地位的認識。當今,人類對水資源的需求急劇增加,加強水資源管理,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建立節水型社會,促進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和人水和諧已經成為水行業和水利部門的必然選擇。人與環境相融、和諧的意識及其相應的新的環境價值觀念和理論道德,是可持續發展的靈魂。

人類的發展,既要考慮當前發展的需要,又要考慮未來發展的需要,不以犧牲後代人的利益為代價來滿足當代人的利益需求;可持續發展,就是人口、經濟、社會、資源和環境的協調發展。

楠溪江水資源藴藏豐富,在積極探索加強水資源綜合管理和促進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途徑、對策和措施的同時,也要挖掘出楠溪江深厚的文化底藴,使之與可持續發展的理論交融呼應。避免個別地區?依賴自然—利用自然—破壞自然—保護自然—人工再現自然?的弊病,把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水的和諧作為永恆追求的目標。

(2)營造楠溪江水文化是打造山水永嘉的具體實踐 楠溪江是國家級的著名風景旅遊區,具有水秀、巖奇、瀑多、村古、灘林美的特色。楠溪江的旅遊景觀,水是靈魂,水文化與山水文化、古村文化、耕讀文化、宗族文化的相互交融,構成了楠溪江旅遊的特色。許多地區因水利工程和水庫的建設而成為著名風景旅遊區的事實舉不勝舉,我省的新安江水庫、北京的十二陵水庫直接因水利工程而聞名於世,而嘉興的烏鎮、西塘則是以水文化的發展而成為江南水鄉古鎮。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永嘉縣委、縣政府審時度勢,提出並實施着?文化楠溪江?的戰略。水是楠溪江的靈魂,水文化的研究和發展理應成為建設?文化楠溪江?的一項重要舉措。水文化是很有開發價值的資源,在經濟活動中,文化既表現為資源、動力,又體現為激發劑、潤滑劑,文化直接影響一個地區的發展,行業文化則影響着一個行業的發展。

2002年,時任縣長率水利局考察麗水街、芙蓉村等古村落時,曾提出?探究楠溪古村水文化,強勢打造浙南‘都江堰’?的口號?。

楠溪江的許多古村落,其水利設施佈局巧妙,既具有防旱抗澇、灌溉農田,又便利生活、美化環境等綜合功能,而且其水利工程的分佈,還體現着古代社會一種特殊文化:風水文化的特點。現今,縣政府按照?水利與旅遊一體,保護與利用結合?的思路,推出鄉村水文化,打造文化楠溪江品牌,取得了明顯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挖掘楠溪江水文化歷史,應把水文化跟現行水資源開發結合起來,突出楠溪水資源的優勢和特點。在全社會樹立起一面鮮豔的?水文化?旗幟,激勵人們為發展水利事業,促進社會經濟發展。在既重視發揮自己水文化優勢的同時,也要看到自己的不足,吸取外來文化精髓,發展人民的、科學的、特色的楠溪江水文化。

(3)營造楠溪江水文化的有利條件

楠溪江屬温州市甌江北岸的唯一水源地,楠溪江的水資源量在温州縣區中最為豐富。永嘉從地理區域上講,跟其它市、縣(區)不一樣的特點,沿江平原同山區並存。沿江甌北鎮同温州市區隔江相望,帶有較強的現代都市化氣息的色彩,而上游山區西與縉雲、青田交界,北與黃巖、仙居相鄰,許多村落的生活仍富有自然經濟時代的特點,生態環境保持良好。特殊的地理形勢,在環境、用水、經濟、旅遊等方面帶來了相互和諧交融的特點。

標籤: 水是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wenhua/pkq1o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