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信息技術 >

淺談巧用信息技術增強國小語文教學效果

淺談巧用信息技術增強國小語文教學效果

多媒體教學應用得當,以活動的圖像,真實的音響來吸引人的視覺和聽覺,如給傳統教學插上一雙翅膀,使有限的課堂時間內營造課堂結構的“小高潮”或“大起伏”,從而形成一個動靜和諧、勞逸結合的訓練過程,來增強教學效果,提高課堂教學實效。

淺談巧用信息技術增強國小語文教學效果

一、巧用信息技術,激發學生學習情感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有興趣的地方就沒有智慧和靈感。興趣是一種具有積極作用的情感,而人的情感又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的。如果在上課一開始就能吸引學生的全部注意力,使他們對將要學習的內容有濃厚的興趣,就會對本節課的教學產生很大的影響。多媒體教學採用圖形、圖像、文本、聲音、動畫等多種媒體信息,以形象的、有趣的、可聽的、可視的動感內容,刺激學生的多個感官,使學生大腦處於興奮狀態,調動了他們的學習興趣與探究的慾望。如教學《桂林山水》一文,先播放一段灕江兩岸迷人風光的圖像,再配上清新典雅的樂曲,讓學生飽覽桂林山水的“奇、秀、險”和“靜、清、綠”,親身感受一下“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奇妙感受。這樣,學生的身心一下就會自然地沉浸到課文描寫的情景中去,學習興趣也得到了極大的激發。

二、巧用信息技術形象、直觀的效果,解決難點

藉助計算機教學能有效地化抽象為具體,把難以理解的內容或者對理解課文起重要作用的內容,用計算機展現出來,調動學生視覺功能,通過直觀形象、生動的感官刺激,讓學生最大限度地發揮潛能,在有限的時間裏,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提高教學效率,激活學習的內因。如教《海底世界》一課,課文的重點是要使學生了解,海底景色奇異在什麼地方,學生很難理解這一點,為了平緩教學的坡度,突破這個難點,更好地激活學生的學習氣氛,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運用錄像這一信息技術媒體,讓學生觀察海底世界的景色,並輔之以配樂解説,讓學生真切地體味海底景色的神奇與絢麗。又如《蝙蝠與雷達》是一篇常識性課文,其教學的難點是飛機在飛行過程中是如何辨別障礙物和方向的。這一原理源於蝙蝠,用語言進行描述的話很難使學生全面、正確地理解。為此我們製作了動畫,將“(蝙蝠飛機)在飛行過程中發出超聲波,超聲波遇到障礙物立即反射回來”這一原理直觀地再現出來,使學生一看就懂,有效地解決了學習中的難點問題,提高了課堂效率。

三、巧用信息技術,有助於學生對古代詩歌的'理解

現行的國小語文教材中,古代詩歌佔有一定的比重。這些詩歌語言精煉,意境優美,寓意深邃。但由於國小生知識面狹窄,生活閲歷淺,表象儲備貧乏,對詩歌中所描繪的社會時代、人物思想、風土人情感到疏遠,因而古詩教學一直是小語教學中的一大難題。古詩教學中採用電化教學媒體併合理地運用,不僅有助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發展學生想象能力,促進學生對古詩的學習理解,還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審美情操。如古詩《望廬山瀑布》“日照香爐生紫煙”中的“生”字用得十分絕妙,但僅憑教師口頭講解,學生始終難以理解、體會。而錄像地恰當運用就解決了這一難題。教學時,教師先提問:“生”字是什麼意思?詩人為什麼不用“升”而用“生”呢?緊接着引導學生帶着問題觀看錄像,畫面上:草木葱籠,蒼翠欲滴,危峯兀立,山巒疊障,而香爐峯此時正被煙霧籠罩,在陽光的照耀下,一團團紫煙不斷從山谷中升起,景象美不勝收,錄像將古詩中抽象的文字轉化為具體的動態畫面,給學生以美享受。學生學習興趣極為濃厚,他們積極觀察、思索,很快從香爐峯的雲霧源源不斷地升騰的動態畫面中領悟到“生”字的妙處:“升”字僅僅只能看到煙霧升起,不一會就散去;而“生”字還含有“產生”的意思,這説明香爐峯始終處於雲霧級繞之中。通過此環節的教學,學生不僅理解了語言文字的表層意思,而且使他們體會到語言文字的深層含義及感情色彩。

四、巧用信息技術,激發學生樂於寫作

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選用視聽媒體創設情景,強化學生情感體驗,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例如:我聽過一位老師的一節指導學生描寫景物的作文課。老師在指導學生寫《人民公園文化廣場》一文時,他先教給學生觀察景物、描寫景物的方法,然後通過放映有關人民公園文化廣場視頻,讓學生思索可以抓住哪些景物描寫,拓寬了學生的思維。隨着悠揚的音樂聲,學生眼前出現了惟妙惟肖的雕塑,美麗壯觀的音樂噴泉,雄偉的舞台,逼真的塑像,美麗的花壇,碧綠的草地。打鐵須趁熱,老師通過指導,第二次放映視頻,要求學生抓住自己喜歡的景物特點進行觀察,然後讓學生自由發言,互相點評。最後,教師及時進行總結,指導描寫景物的寫作方法。

由於電教媒體直觀形象,表現力和可控性強,絢麗的色彩,迷人的畫面,極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學生觀察事物的興趣。所以,學生興趣濃,訓練積極性高。學生通過觀察,又展開豐富的想象繪聲繪色地描繪了中山公園文化廣場的美麗景色。這樣,一篇優美的文章一揮而就,既練口,又練筆,一舉兩得。

五、巧用信息技術,再現情境,培養思維的獨創性

在閲讀教學中,計算機作為一種認知工具,將學生的思維過程與動畫演示有機結合,運用求異思維,培養觀察力和想象力,使學生顯示出與眾不同的帶有個性的答案來。

六、巧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自主發現、探索學習能力

蘇霍姆林斯基説:“人的內心深處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求,總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計算機教育發展到今天,它的功能不只是停留在製作的多媒體課件上,學生也不是課件的“看客”,要充分發揮其學習工具的作用,為發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提供更廣泛的學習環境。

在對課文語言充分感悟的基礎上再來指導朗讀,更能激發學生愛祖國、愛家鄉的思想感情。學生們體驗到學習的愉悦,覺得值得自己去主動參與和實踐。再比如,在學習生字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設置漢字輸入的窗口,學生可以把自己喜歡的詞語、句子輸入到計算機中。這種方便快捷的學習方式,改變了“教”與“學”的方式,在激活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果。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xinxi/2ew6m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