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信息技術 >

基於信息技術的博物館全息營造研討論文

基於信息技術的博物館全息營造研討論文

摘要:近年來,隨着全球範圍內新建及改擴建博物館數量的增加和接待人數的逐年增多,博物館需要不斷提高展示藝術、技術及社會教育服務的水平。基於信息技術在博物館的合理應用角度,分析博物館整體設計中的全息營造理念和方式,為博物館探尋新的、更多的發展空間。

基於信息技術的博物館全息營造研討論文

關鍵詞:信息技術;博物館;全息營造;互動體驗式

1概述

博物館作為負責徵集、典藏、陳列、研究文物的非營利永久開放機構,主要通過陳列展覽向觀眾傳播歷史文明、先進文化等知識信息,積極地為社會發展提供公共教育服務,以達到欣賞、教育、學習、休閒的目的。博物館依託館藏系統豐富的藏品資源,串聯過去、現在、未來,搭建傳統與創新、審美與實用、觀念與技術的橋樑。特別是信息技術的運用日益滲透到博物館工作的多個方面,讓博物館的建築及展陳設計起到聯繫觀眾參與互動、跨越時間與空間、營造全息參觀體驗的作用。

2博物館與信息技術探究

國際博物館協會將博物館定義為:博物館是一個為社會及其發展服務的、面向公眾開放的非營利性常設機構,為教育、研究、欣賞的目的徵集、保護、研究、傳播並展出人類及人類環境的物質及非物質遺產[1]。博物館建築設計需從功能要求、結構技術、建築材料、裝飾材料和藝術表現形式等方面滿足收藏展示各業務部門、行政管理部門及室內外空間環境的綜合需求,遵循系統和整體的設計原則。博物館陳列藝術設計即陳列的形式設計指在室內展廳空間中,以文物展品、標本和輔助展品為基礎,依據陳列主題思想和內容結構,經過科學、藝術、技術手段的序列組合,展示地域文化、社會文明、自然歷史或科學技術等發展過程的藝術創作活動。處於信息時代的博物館,開展工作需要獲取、處理、傳輸、存儲、使用與管理行政、藏品、研究、展陳、公共服務等方面的信息,特別在陳列藝術設計中可以合理運用計算機與智能技術、傳感技術、通信技術、控制技術等來開發、安裝、實施信息系統及軟件應用,結合藝術設計的方式和藝術表達的形式,簡化圖像及圖形的製作,有選擇地設計和使用音頻、視頻、觸摸屏、場景合成、虛擬現實、情景交互、全周全息幻像、複合動態全息、數字導覽、網絡展示的數字媒體技術。採用成熟的硬件設備或軟件產品進行合理的轉化、整合及應用[2],更好地詮釋陳列展覽的主題和內容,營造全息的展廳空間及環境氛圍和全新全方位的觀眾參觀體驗,成為具備傳播文化信息、審美觀賞功能,直接為社會提供文化交流溝通和文化休閒服務的展示實體及場所。

3博物館與全息理念探究

1947年英國物理學家丹尼斯加博爾提出了全息原理,在全息攝影時記錄光波本身以及二束光由實物與參考光線之間位置差異形成的相對位相。但是在全息照片中看不到干涉條紋上的物體成像,必須使用具有凝聚力的激光來準確瞄準目標照射全息片,再現出物光的全部信息。後來班頓又發現了激光記錄技術,通過運用更為簡便的白光還原影像方法,從而使這項技術逐漸走向實用階段。美國《國家地理雜誌》首次使用白色光全息片粘貼在雜誌封面時,銷售量由1000萬份增加到再版後的1600萬份。這一技術後由美國傳到歐洲及其他國家,激光全息攝影技術也因此風靡全世界[3]。由於信息技術的迅速推進,使得全息技術在諸多領域有了新的發展。全息理念被引入展示設計是博物館發展的必然環節,主要包括全息投影。全息投影即虛擬成像技術的應用,在不同的方位和角度觀察照片,可以看到被拍攝物體的不同的角度,因此記錄得到的圖像可以產生立體之感。全息技術的引入可以合理地滿足博物館信息技術下的展示需求,例如採用全周全息幻像數字媒體技術對真實珍貴文物進行激光三維掃描及數據採集,再通過後期的計算機信息技術和全息幻像系統的處理,向觀眾展示如同真實文物的實體模型。這些技術手段和藝術形式不同於傳統單向灌輸式的展覽模式,既有效解決了文物不便運輸、修復保護、重點展示的問題,又給不同層次的觀眾帶來了全新的視覺感官體驗,使展覽變得可參與、可互動、可體驗、可分享。

4博物館設計的全息營造

4.1博物館建築外觀可視導視化

結合信息技術,可以將全息產品應用在博物館的外觀設計中,讓觀眾未進博物館建築內部就能提前認知與感受展覽所傳遞的文字、圖片、視頻信息。全息技術的應用主要通過以下2個方面展現:①結合部分建築外立面牆體設計全息的展示櫥窗和宣傳海報,根據展覽主題和宣傳推廣的形式來進行具體設計,既能創新豐富博物館的外觀裝飾效果,又能提供展現相關的展覽內容;②結合可互動的全息地圖和全息電子書技術,實現新的互動模式以及全新的視聽方式。這些全息信息技術相比傳統博物館建築外觀主要考慮牆體材料、使用功能而言,重點將展示設計可視化,吸引觀眾進入展廳參觀併產生濃厚的興趣[4]。

4.2博物館室內展示互動體驗式

博物館室內展示設計需要體現內容與形式的統一,以藏品資源展示為主,數字媒體等展示為輔,在有限的展廳空間內適當融入觀眾參與互動的信息技術需求,以博物館教育、廣泛傳播和觀眾的實際需求為根本出發點,圍繞重點展品及其展示細節的內容進行信息化處理,瞭解掌握觀眾參觀時的興趣點與注意力,調動觀眾的參觀積極性。利用音視頻及觸摸屏存儲和傳遞不便於展示的大量信息,以此滿足成年及未成年觀眾可視聽感受、可觸摸操控的體驗模式,實現公共教育服務功能的最大化,達到寓教於樂的目的。還可以將硬件設備及軟件產品設計成情景交互式、立體式宣傳導覽的系統。例如,運用無縫拼接牆體融合多通道影像系統的技術,實現多屏幕圖像的連接,形成沒有任何割裂感的完成整畫面,環幕影屏技術也可以形成同樣的效果來吸引觀眾的視線,帶給觀眾完美的`視覺享受與體驗;360°幻影成像即全息影像技術可以虛擬三維畫面懸浮在實景半空中,無需佩戴眼鏡觀賞奇特的臨場效果,營造亦真亦幻的意境與感受。這就是信息技術的魅力所在,不僅展示最具真實震撼與觀眾互動體驗的場景,還可以更好地保護不適合長期展出的極其珍貴的文物,使文物“活”起來,從而增強互動式的體驗感,營造多元化全息的立體展示空間。

4.3沉浸式全息數字博物館應用

博物館展示設計從最初的靜態展示到融入動態展示,再到結合互動參與的方式,不斷增強展示的表現力,在展示闡釋和傳播知識的同時,啟發鼓勵觀眾主動思考並探索發現博物館的奧祕,建立博物館展覽與觀眾之間的聯繫,吸引觀眾更好地欣賞、學習和體驗博物館所詮釋的地域文化、人文歷史、時代文明、民族藝術、傳統技藝等大量豐富的文化信息。沉浸式全息數字博物館[5]通過信息技術及數字多媒體技術的手段,以音視頻講解、實景及場景模擬、立體呈現等多種形式,讓觀眾不僅僅通過網絡展示欣賞珍貴展品,還可以在展廳實地觀賞感受展覽的現場氣氛。主要根據展覽主題內容、展品信息及互動教育的目的,採用場景合成、虛擬現實、複合動態全息、情景交互或動感仿真交互等數字媒體技術進行重點文物展品歷史背景、大量圖像、音視頻信息及場景復原的全息展示方式。例如,在有限的展廳面積及空間環境內再現考古遺址遺蹟、石窟寺、古建民居等大型建築場景、古代造紙流程等工藝技術、非遺傳承技藝表演等展演一體的效果,增強細節的表現和情景意境的表達,帶領觀眾“穿越時空”感受虛擬與現實、“真實”而強烈地浸入式臨場體驗,從而激發觀眾的參觀興趣,不斷為博物館的展陳設計注入活力。

5結束語

博物館引入信息技術和成熟的硬件設備、軟件產品都需要經歷轉化、整合、適應過程。通過科學、合理、有效地應用這些技術以符合博物館整體設計的需求,服從陳列展覽主題和內容的闡釋、詮釋模式,客觀真實、準確生動地傳播歷史文化及知識信息,增強展示設計的藝術性與技術性、可視化與互動參與性,實現真正的智慧型公共教育服務,營造全息及全新、全方位、沉浸式的參觀體驗,引導觀眾更好地融入到博物館之中。

參考文獻:

[1]TimothyAmbrose,CrispinPaine.博物館基礎[M].南京:譯林出版社,2016.

[2]陸建鬆.博物館展覽策劃:理念與實務[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6.

[3]楊茂華.淺談全息攝影技術[J].宿州學院學報,2005(05):100-101.

[4]閆東.全息技術下的博物館展陳交互設計——以紅山文化牛河梁女神廟遺址為例[J].科技展望,2016(02):264.

[5]高薇華,劉姣,韓瀟.“沉浸式”全息數字博物館應用展望[J].文化學刊,2015(10):153-155.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xinxi/3q90o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