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信息技術 >

國小信息技術課程教學反思

國小信息技術課程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寫教學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們的教學記錄下來,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國小信息技術課程教學反思,歡迎閲讀與收藏。

國小信息技術課程教學反思

國小信息技術課程教學反思1

誇美鈕斯説過:“興趣是創造一個歡樂和光明的教學環境的主要途徑之一。”學生愛上信息技術課,但這種愛好往往表現在愛玩遊戲,或者上網聊天、看Flash動畫。而對一些基本的知識、技能卻不願認真地學習。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精心設計導入,誘發學生學習動機,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從而達到提高效率的目的。本人在教學實踐中主要採用以下幾種方法導入課堂教學。

1、遊戲入門,自覺學習。

既然學生愛玩遊戲,那麼就讓學生通過玩遊戲來激發他們想學的願意。把計算機新課的學習寓於遊戲之中,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學生濃厚的興趣中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

例如學習指法是非常枯燥的,如果教師一開始直接講解手指的擺放要求和指法要點,學生不但學的很累,而且很不願學,更加不能強迫其練習了。我在教學中就採取遊戲引入的方法,先讓學生玩《金山打字通》,比賽誰的成績好或者與老師比賽。學生在“青蛙過河”等遊戲的實踐中發現,要取得好成績就必須練習好指法。於是就有人提出如何能夠打得又對又快。在這種情況下,老師再講解指法練習,學生學得就很認真。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後,學生們再玩這個遊戲時就感到輕鬆自如了。這樣,既保持了學生學習計算機的熱情,還可以促使學生自覺去學習計算機知識。這是相對於低年級的學生而言的。

相對於高年級的學生而言,要學習的基礎知識比較多,學生對相對枯燥的基礎知識卻普遍感到乏味,學生雖對計算機的興趣值頗高,但對教師講起理論知識卻不感興趣,任憑老師費盡口舌、筋疲力盡,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仍似是而非,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二、精心導入,激發學習興趣,使學生想學

既然學生對計算機感興趣,那麼,在講授基礎知識時,教師利用多媒體教室的.計算機、大屏幕、投影機,即可以進行重難點的講解又可以進行示範演示。課堂上演示我們在課前精心製做的PowerPoint幻燈片、Flash動畫等課件,配以優美的音響效果,學生的注意力被完全吸引到教學上來。教師再也不用為維持課堂紀律而花費過多的時間,完全可以把精力放在課堂教學的現場發揮之中,讓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獲得更多的技能。

國小信息技術課程教學反思2

本課是學生初次接觸表格。因此我在教學時,詳細講解了“表格”、“行”、“列”、“單元格”的概念。我認為這不僅對學生掌握本堂課是個出發點,同時也是對以後的教學和學習有幫助的。採用了師講解演示、學生演示和互幫互助的教學方式來完成教學。在巡視時,發現有些孩子對選定整個表格,操作方法有些不當。運用鼠標不是很靈活。

最後通過課後“試一試”的水電費統計表的'製作,發現學生對如何製作一個現成表格掌握得是很不錯的。另外部分學生對“複製”和“粘貼”的操作有點兒含糊。因此,最後我再通過學生展示來加深孩子們對本課操作的印象。同時也是對以後製作表格的一個提醒。總體來説,效果還不錯。

國小信息技術課程教學反思3

《製作課程表》是對《小小通訊錄》一課做了教材處理後產生的。剛接觸《小小通訊錄》一課,仔細專研教材,發現本課的重點是表格的學習,通過製作班級通訊錄學會在word中插入表格,以及對錶格進行美化。

但是要收集班級同學的地址,以及在word中輸入地址,工作量很大,可能一節課大部分時間都花在地址的輸入上。

所以我對教材內容做了如下處理:改由製作課程表來學習表格的知識。個人覺得本課用課程表替代通訊錄教學效果會更好。學生對課程表非常熟悉,可能都有自己製作過課程表的經歷,所以用課程表更貼近學生實際,引起學生的生活體驗。

在情境的創設上,我採用了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一貫倡導的“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生活即教育”的理念,由生活實際中的表格引入到這節課需要學習的課程表,再通過承諾將學生自己做好了的課程表打印給他們,實現了“知識來源於生活,學習為生活服務”的本節課教學理念,同時讓學生切身感受到信息技術的學習不是枯燥無味的,而是有益於生活、充滿了樂趣的。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説過:“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沒有生活做中心的學校是死學校,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書本是死書本。”“教育生活化”理念的提出,要求把生活化的教學滲透到各個學科的教育教學行為中。信息技術作為一門新的學科,在課堂教學中也要能夠充分的體現出“源於生活,寓於生活,用於生活”的新理念。

一、注重創設生活情境,讓學生獲得真實體驗

在生活化的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創設現實生活中的真實情景,可以激發學生探索新鮮事物的興趣,點燃學生對信息技術知識和技能的求知慾。因此,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應努力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去貼近學生生活,將信息技術與學生的生活、學習聯繫起來,使課堂充滿生活氣息,讓學生輕鬆愉快地掌握信息技術知識。例如,在教《飛鴿傳書》一課時,教師節給老師發郵件送教師節的問候,讓學生在體驗送問候的過程中,掌握了發送電子郵件的技能。讓他們在快樂中學習,這就是説首先要投其所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設計生活化教學內容,讓學生感悟知識

知識源於生活,又用於生活,要注重培養學生將習得的知識迴歸於生活實踐中進行運用與發展。學以致用,是學之根本。例如,在講到Word中“插入表格”一課時。我先是調查瞭解學生知道哪些表格,課上再向學生展示大量的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表格,如:課程表、值日表、作息時間表等,然後簡要介紹插入表格的基本方法,放手讓學生利用插入表格來繪製其中的一個,這樣既讓學生掌握了本節課的知識,又讓學生知道了表格在生活中的作用。這樣聯繫生活的學習,自然效果要好得多。

三、設置學習任務,讓學生體驗生活情趣

“任務驅動”教學法是信息技術課堂中常用的教法之一,以探索問題來引動和維持學習者學習興趣和動機,創建真實的教學環境,讓學生帶着真實的任務學習。任務既要使學生感興趣,又要切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充分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主動地去學習。例如在《旅遊計劃書》的教學中,教師提出任務到網上查詢杭州回紹興的火車班次。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生獲得了成功的體驗,在活躍的課堂氣氛中,學生輕鬆快樂的收穫新知。

四、教學評價生活化,服務於學生的'生活

積極提倡評價的“生活化”,即評價應注重平時的操作與實踐,注重過程性評價,以“生活”的眼光而非學科標準去評價。對學生的評價,不能用一個尺度而要用多元的尺度去衡量,要努力去發現每個學生的優點和發展的可能性,並使之得到發揮,要讓學生能夠將所學到的信息技術為生活服務,提高學生的生活質量。我們評價應是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評價的標準也就多樣化。因此,注重學生學習的評價,揭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及他們是如何解決問題的,以生活的眼光而非學科標準去評價。

生活化的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不僅僅是改變了課堂教學的模式,更重要的是讓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與現實生活緊密地聯繫到了一起,讓學生的學習和其它生活體驗一樣,在不知不覺、潛移默化中完成。只有我們更加關注課堂教學的生活化,才能提升學生課堂學習質量,才能更有效地促進每一位學生自我的發展,讓學生獲得真實的情感體驗、培養良好的信息素養,讓學生適應信息社會,提高學生的生活質量。

國小信息技術課程教學反思4

以前我總得信息技術課就是教會學生如何操作,上課時,無非是教師演示,學生再照着“葫蘆畫瓢”。其實,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效果並不好,接受能力強的學生你還沒有講完,他就會操作了;接受能力比較慢的學生還沒有弄清楚是怎麼一回事,更有部分學生走神了,壓根沒有聽見你在説什麼。這種方法很不利於學生的學習發展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信息技術是一門新課程,它對於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生對信息社會的適應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必須以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理論為指導,根據新的課程標準,探索適合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教與學的新策略和新模式來挖掘學生潛能,提高學生素質,尤其是其利用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以下方法可以嘗試:

一、活用教學形式,激發學習興趣

學生的學習動機主要來自於他們強烈的求知慾和對所學內容的興趣。興趣越大,則學習的動力越大,學習的效果就越好。學生對計算機早已有着濃厚的興趣與神祕感,渴望更深層次的瞭解它,掌握它的使用方法,幻想自己有一天能隨心所欲地操作計算機,在計算機上作動畫,上網聊天等等。信息技術課正好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如今他們已夢想成真,終於能夠直接動手操作計算機了,較多的實踐機會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的動手操作空間,這大大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好動心理。但是,如果課堂採用“教師講,學生聽”的傳統模式,是"學"跟着"教"走,只要"我説你做"就可以了,而信息技術是一門科學性、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如果仍按以前的做法,學生很容易在新鮮感和興趣感過去之後產生枯燥的消極想法。所以在教學中,對於較容易掌握的內容,我採用"先學後教"的方法。學生們邊學邊練,很快就攻克了本節的難點。用這種方法,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

二、創設和諧氛圍,保持學習情趣

信息技術教學的實踐讓我懂得,堅持鼓勵和誘導相結合,排除學生學習中各種心理障礙,克服學生的畏難情緒,創設和諧的學習氛圍,是保持他們學習情趣的有效手段。

每班學生都在三十人左右,絕大部分同學上機操作時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作為教師根本忙不過來,有時不免會挫傷沒有被輔導同學的積極性,於是,在分組的`基礎上,我讓幾位先掌握的同學學當"小老師",把他們分到各組去,這樣即可以減輕教師逐個輔導學生的壓力,也使"小老師"們得到鍛鍊,使他們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時還克服了部分學生因怕問老師問題而舉步不前的現象,從而使所有的學生各得其所。在這種分組情況下,教師並沒有失去作用,我們正好可以集中精力去輔導個別的計算機"特困生",使他們以最快的速度提高計算機操作水平。同時,在同學互相輔導學習中增進了感情,瞭解到合作的重要性,創造出合作學習的和諧氛圍。

三、嘗試以“任務驅動”的方法組織教學。

“任務驅動”是一種建立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法。建構主義教學設計原則強調:學生的學習活動必須與大的任務或問題相結合。以探索問題來引動和維持學習者學習興趣和動機。創建真實的教學環境,讓學生帶着真實的任務學習。學生必須擁有學習的主動權,教師不斷地挑戰和激勵學生前進。

“任務驅動”教學法符合探究式教學模式,適用於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信息技術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極富創造性、具有明顯的時代發展性特點的課程。“任務驅動”教學法符合計算機系統的層次性和實用性,提出了由表及裏、逐層深入的學習途徑,便於學生循序漸進地學習信息技術的知識和技能。

另外,經常利用學科中豐富的內容,為學生展示一些新知懸念,讓學生課課從電腦上有新發現、有新收穫,讓學生感受到電腦中所藴含的知識、技巧真多,激發他們的求知慾、探索欲,保持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的新鮮感和興趣感。

國小信息技術課程教學反思5

在教學中,我一如既往地採用任務驅動式教學法,啟發並引導學生完成任務。先在多媒體教學中出示學習任務,引導學生明確學習任務,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接着讓學生閲讀完成第一個任務(在紙上畫課程表)。學生對課程表非常熟悉,與他們每天的學習生活密不可分,大家都想親自動手在紙上畫出一份課程表。此時讓學生動手既有知識的儲備,也是為下一個任務做準備。

然後就是第二個任務(認識表格中的行和列),給學生介紹其理論知識,教師示範,學生看着大屏幕跟着操作,引導學生完成這一任務。當學生理解了行和列以後,從而知道了自己畫的課程表有多少行多少列。

接下來就是第三個任務(用Word製作表格),在教師介紹了表格功能的一般方法後,佈置學生將自己畫的課程表,用電腦製作出來,以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測試學習對錶格的製作方法的掌握程度。大多學生都能迅速完成了這一表格的製作,學生嘗試表格的製作成功後的喜悦。當學生在表格中輸入文字時操作速度比較慢,讓學生面對眼前的`實際問題,指導學生思考並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隨後教師示範,學生看着屏幕跟着一起解決問題,效果良好。另外,要求學生嘗試製作課程表這一殘缺不全的表格時,教師一定要巡視每個學生,必要時結合本節課的知識要點進行個別輔導,讓學得不紮實的學生也能嘗受到成功的喜悦,以達到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國小信息技術課程教學反思6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讓我們體會到:教師應在認識信息技術基本特徵、把握信息技術發展變化規律的基礎上,注重引導學生掌握具有廣泛遷移意義的知識和方法,使其在有效遷移發生的基礎上適應技術的變化。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總結和歸納不同工具平台的`使用方法、不同問題解決過程的共通之處,引導學生藉助已有經驗,通過合理的探索,發展完成對新工具和新任務的適應,從而達到利用有效遷移的發生促進學生髮展的目的。

同時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在給出任務之後,通過組織學生共同研討、分析任務,儘可能讓學生自己提出解決問題的步驟、策略與方法;還要引導學生對結果進行評價,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從而增強對信息技術發展變化的適應能力。

從當前來看,信息技術發展速度快、知識更新週期短,光靠學校的有限學習是遠遠不夠的;從未來來看,信息技術不僅是學習的對象,更是信息時代公民進行終身學習不可或缺的工具和環境。因此,培養國小生對不斷髮展、變化的信息技術的適應能力,既是當前教學的需要,也是培養信息時代公民的需要。

國小信息技術課程教學反思7

信息技術課堂教學過程中,不僅要營造好的課堂氣氛,還要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自主探究,還要注重學生綜合處理信息的能力的培養,強調以學生為主體的信息收集、處理和應用的實踐活動,為信息技術教學營造“寬鬆、主動、愉悦”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在快樂中活動,在活動中學習,在學習中創造。現淺談如下國小信息技術教學設計的幾點體會:

一、利用多媒體演示講解的教學設計,發揮教師主導作用

信息技術教學的基本原則之一是直觀性,有關信息技術基本知識與操作技能,僅憑老師的口述,學生難以形成準確的概念,因此,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的講授應精心選擇使用多媒體數據,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並在此基礎上得出正確的結論,使教學取得最佳效果。創造民主、輕鬆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二、利用發現探究的教學設計,提高教學效率

在信息技術教學中鼓勵學生用自己的頭腦去獲得知識,重視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不要把學生當作學習的.被動的接受者。其教學設計為:簡述操作要領→操作嘗試→啟發引導→操作學習→反饋指導→鞏固練習→歸納總結的教學設計。這種教學方法,一是使學生掌握知識和技能,二是發展學生的智力。如在學習word製作表格時,學生學起來很簡單。但是否很簡單,通過佈置一個任務(製作課程表),學習效果就一目瞭然了。至於鞏固練習和歸納總結,道理是很顯然的。這充分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師的教學與學生的操作時間密切結合的教學設計。

三、構建“主體—互動—探究”的教學設計,激發學生創作興趣

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老師先佈置任務,學生通過完成任務來自主的參與教學,這樣可以培養學生必要的社會性品質;有利於建立良好的教學人際關係,使學生真正成為教學的主人;可以使課堂充滿活力,使教學質量得到提高,使學生智力得到較好的發展。例如佈置任務:應用FrontPage軟件製作個人網頁,鏈入班級主頁。在大多數學生基本完成任務後,從學生製作的網頁中挑選出有代表性的作品。由學生自己介紹演示,然後讓學生互相討論,發表意見、看法,實現相互交流、學習的目的。教師在此過程中以實現預定的教學目標為目的,適當的引導討論方向。讓學生在參與中學會學習,主動研究,在參與中學會學習,學會創新,並通過師生交流的互動作用和情境探索的學習,達到自主構建知識的目的,實現學生主動發展的目標。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xinxi/3wwkq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