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節日範例 >重陽節 >

【精華】重陽節的作文四篇

【精華】重陽節的作文四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重陽節的作文4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華】重陽節的作文四篇

重陽節的作文 篇1

金秋十月,丹桂飄香,九九重陽作文。在這個美好的十月,我們又迎來了一個敬老、愛老的節日——重陽節。

杜甫曾在這個節日,面對天穹,吟下了“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這樣的千古絕唱。

我原本以為,敬老、愛老,無非就是給老人買些補品,敬一杯香茶,捶捶腰、捏捏腿,這樣就是愛老了。可是在比我小的妹妹身上,我看到了重陽節裏金子般的一顆心。

重陽節這天,遠在異鄉的妹妹熙熙,寄來了兩條圍巾,一張卡片。卡片上歪歪扭扭的寫着幾行字:“爺爺奶奶,伯爸伯媽,姐姐好,我是熙熙。圍巾是我在活動課上織的,卡片是在剪紙課上學的。我們栽了一棵搖錢樹,祝伯爸888,發發發;祝爺爺奶奶重陽節快樂。”

雖然這禮物不如姐姐的補品貴重,不如爸爸的豆漿機實惠;不如姑姑的紫砂茶具典雅,也不如我的香茶味兒美。但這兩條圍巾令人感到温暖,令人感到愛暖暖的味道;這張卡片雖然薄,但它凝聚了妹妹對爺爺奶奶沉甸甸的愛!

從那天起,我就讀懂了老人們的`孤獨和對兒女的思念。我更願意和爺爺奶奶在一起了,因為我知道,他們不只需要物質上的充實,更需要有人和他們聊聊天,説説話。每當看到爺爺奶奶上揚的嘴角,我總會欣慰地一笑——老人們不孤單了!

尊老、愛老、敬老,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我們應該把這樣的好風格發揚下去。在此,我祝全天下老人重陽節快樂!

重陽節的作文 篇2

今天是登高節。登高節是為了紀念元稹,元稹,字微之,河南洛陽人。他與白居易倡導新樂府運動,所作樂府詩雖然不及白氏樂府之尖鋭深刻與通俗流暢,但在當時頗有影響,世稱“元白”。因得罪宦官,貶江陵士曹參軍,轉通州司馬。通州就是現在的達州。他在任期間,由於為官清廉併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深受百姓的擁護和愛戴。某年陰曆元月初九,他任滿離任,當他離去的時候,百姓們依依不捨,紛紛前去送他,當看不見遠去的船時,便登山遠望。漫山遍野都是百姓,蔚為壯觀。為了紀念他,以後沒年初九,都要登高遠望。這形成了登高節。

今天是個晴朗的日子。清晨,我們一家三口沒有來的及吃飯就下樓準備找飯館吃飯,可是飯館沒有一個開店,公路上人山人海。我們餓着肚子找車。好不容易找了兩輛摩托車。隨着一陣涼風,我們到了兵兵哥哥家,兵兵哥哥的爺爺煮了面,給我們吃,吃完後便登山。隨着石階小路,我們不知不覺就走上了公路。公路拐彎處有些警察在檢查,維持次序。我們一邊走一邊跑,感覺越來越熱。停下來喝口雪碧,又走。大概走了四十分鐘,我們感覺好像要到山頂了,但是轉彎一看,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

遠處聳立着一座更高的高山這才是真正的我們要登的王家山,有些人喘着粗氣準備打退堂鼓了。但是我們不斷攀登高山,最後終於登上王家山…………

重陽節的作文 篇3

今天,就是九九重陽節。我想給爺爺奶奶一個大驚喜,所以一大早就起來做準備了。

我總是想不好該送什麼?突然我眼睛一亮,心想:自己做的才有意義,我可以做個愛的早餐。説做就做,我學着媽媽平時做飯的樣子,繫上圍裙,想給奶奶爺爺做個荷包蛋。可我平時很少接觸煤氣,我努力的想着媽媽平時開煤氣的動作,伸出顫抖的手慢慢打開煤氣,火終於點着了。我往鍋裏放了一些油,油“吱吱”地響了起來,我拿着蛋,學着媽媽的樣子,在灶台上輕輕一碰,然後在鍋裏一掰,“譁”油星四濺,我用鏟子翻了翻,一會兒,荷包蛋就做好了,我嚐了啊沒放鹽。我又按照同樣的動作,又做了兩份這次可沒忘記放鹽。

我把那兩份放在餐桌上,奶奶爺爺看了感動極了,直誇我是好孩子。還説:“我們不喜歡吃荷包蛋,還是你吃吧。”我聽了立刻到廚房裏拿出沒放鹽的荷包蛋,説:“我們一起吃吧!”我吃着沒放鹽的荷包蛋心裏鹹鹹的。

重陽節的作文 篇4

重陽節的懷念

重陽節又到了,我想起了我的奶奶。

奶奶在我12歲的時候就離開了的人世,每年到她生日那天我都會到她的墳前祭奠。奶奶很愛我和我的兩個姐姐,我們也愛我們的奶奶。

奶奶是世界上最好的人,最好的老人,愛聽戲,愛給我們講故事。

不知道奶奶在天堂過的好嗎,她一定很幸福的,沒有疾病,沒有痛苦,奶奶操勞一輩子也沒怎麼過傻瓜好日子,在好日子來到的時候卻突然的離開了我們。奶奶過世多年,她的照片我一直在我的相冊裏保存着。

我喜歡奶奶笑,喜歡抱着奶奶的胳膊睡覺。奶奶的腳是舊社會時候裹的小腳,直到離開也沒有恢復過來。

奶奶她在天堂笑了。

標籤: 四篇 重陽節 精華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jr/chongyang/5vwjm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