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讀後感 >

《論語.里仁篇》讀後感

《論語.里仁篇》讀後感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論語.里仁篇》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論語.里仁篇》讀後感

《論語.里仁篇》讀後感1

《里仁》第二十章子曰:“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本章表明孔子對孝的理解。《論語·學而》章有語:“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直譯為:父親在世時,人們可以審視孩子的志向如何,父親不在世要看孩子的所作所為,並且三年不改變父親的處事之道,可以説他是守孝的。

比較正確的理解是孔夫子生活的時代屬於以家族血緣紐帶為核心家天下的社會。由家臣到氏族,由氏族到諸侯國,再到周天下的農耕樹根狀社會組織結構。由此可見,春秋時代的家是社會組織的基本單位,一家之主就是父親,父親即家長。父親不僅擔負着養家盡忠的責任,還有培養教育子女的義務。再考察“孝”時,“孝”為上下結構,上為半“老”,下為“子”,“子”承“父”業,“子”撐“父”命即為“孝”,而孝字結構的頭又從土,土是根。由此可以説孔子之語實則説明了春秋時代的父子之間的天倫之義,自然之則。

或許有人問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如果父之道保守、落後、邪惡呢?還需要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嗎?那麼這個問題實質是問什麼是為子之道?看來夫子之道不僅在於“父慈子孝”的現實倫理之道,還在於子承父業,為人子向為人父的角色轉換、身份認同的`做人之道。如果進一步考察孔夫子時代的教育現實,就會發現孔夫子是第一個辦私學的教師,是絕對的少數派。而公辦學校是掌握在諸侯貴族手裏的,而貴族身份是繼承製的,屬於大多數,讀書者也是貴族子弟。禮崩樂壞的時代,庶族子弟就有了上學的機會。無論是私學,還是公學,讀書人是少數,因此,子女的教育大都落在父母身上了,孔夫子時代的教育還多屬於家庭教育。由此可推斷,父對子有引導作用,子對父也有繼承學習的自然關係。而父而子、子而孫的傳承模式就成了那個時代最自然的家庭、社會組織傳承模式了。而這種模式也是春秋時代的一種傳承禮制,而這種禮制在孔子看來卻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大概這才是夫子所謂的“三年無改於父之道”的緣由吧。

然而,孔夫子並非是一個絕對保守落後的人,對歷史傳承損益的規律還是有一定程度的把握的。“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後來多有解讀,正解就是:父之道善則終生守之,若不善,又何待三年改之呢?如是而已。善與不善的原則就是中庸之道、也就是智仁勇之義。

《論語.里仁篇》讀後感2

首先、《里仁》第十八章 子曰: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

本章旨在講子女與父母的家庭關係。幾諫是關鍵詞,《説文解字》雲:“?祝?⒁玻??病薄!兑住は蕩恰酚杏錚骸凹剛擼???ⅲ???燃?咭病薄S衷疲骸熬?蛹?付?鰨?毀怪杖鍘!薄端滴慕庾幀方饈停骸擺桑?ひ病!薄凍?恰て呲尚頡酚杏錚骸擺燒擼??病!薄噸芾瘛に沮傘紛ⅲ骸擺桑?陶?病R緣勒?誦小薄J賂改訃崗刪褪鞘譚罡改敢?⒕矗?綣?改贛寫恚?蛞??竦厝八蹈改福?詞垢改覆惶?擺桑?慘?3侄願改傅男⒕矗?灰?ケ掣改贛胱優??淶睦褚牽?凳翟讜詰厥譚罡改覆灰?納?裨埂?/p>

錢時曰:《融堂四書管見》卷二:“迎其未形,便當救止。既形則過,已顯無及矣。微察其不然,便不敢拂。才拂則意已傷,難再進矣。既能如此委曲,又須勞而不怨。所謂怨者,非必形之辭色也。心之隱微稍有不足,便不可為人子者,所宜深體。”

《朱子語類》卷二十七“問幾,微也。微諫者,下氣、怡色、柔聲以諫也。見得孝子深愛其親,雖當諫過之時,亦不敢伸己之直,而辭色皆婉順也。‘見志不從,又敬不違’才見父母心中不從所諫,便又起敬起孝,使父母歡悦。不待父母有難從之辭色,而後起敬起孝也。若或父母堅不從所諫,甚至怒而撻之流血,可謂勞苦。亦不敢疾怨,愈當起敬起孝。此聖人教天下之為人子者,不惟平時有愉色、婉容,雖遇諫過之時,亦當如此。甚至勞而不怨,乃是深愛其親也。曰‘推得也好’又云‘又敬不違’者,上不違微諫之意,切恐唐突以觸父母之怒;下不違欲諫之心,務欲置父母於無過之地。其心心念念,只在於此。若見父母之不從,恐觸其怒,遂止而不諫者,非也。欲必諫遂至觸其怒亦非也。南升”

可能當下的社會,夫子關係、母子關係最難把握,父慈子孝的儒家倫理也很難被現代人所接受,如果拿朱夫子的標準去約束現代人,許多人會認為是強人所難、迂腐之至。其實,無論是春秋戰國時代,還是宋明時期,儒家在把握父子、母子的關係時無非是一個敬字。無論是父子、母女關係,還是父母子女關係,都是一面鏡子,照在不同的角色身上,自有不同的倫理價值在那裏。當一個人脱離家庭,心中不再有家庭的觀念時,家庭成員的那面鏡子便不復存在了,家中那份敬也就沒有了,或許變成了公民的責任和義務,但是無論如何都不如那份敬來得親切。正因如此,我們的文化才有了一份從容、一份深沉、一份歷史的使命。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duhougan/424er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