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讀後感 >

《論語》里仁篇讀後感

《論語》里仁篇讀後感

《里仁篇》是《論語》的第四章,是論語核心思想“仁”的重點闡述,在《論語》中佔據着重要位置。其闡述了仁的最基本的存在範圍,如何去做一個有仁德的人,君子與小人之別,都是圍繞“仁”這一是非辨別標準進行的。

《論語》里仁篇讀後感

開篇,孔子便提到, “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孔子説:“住的地方,要有仁德這才好。選擇住處,沒有仁德,怎麼能是聰明呢?”裏,為動詞,居住也。仁,並非只能存在大道理中,也是存在生活瑣事之中的`。居住的地方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居住地人們的修養,都可以上升為仁。人與人之間形成社會,社會之風氣來自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之道,這便是仁最本初意思。因而,要提升到仁的地位,必須要有一個良好的氛圍。這讓我想起了,我學院所組織的學風建設月活動,創造優良的學風,首先要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知者利仁。”孔子説:“沒有仁德的人是不能長期安於貧困的,也不能長期處在安樂之中。有仁德的人安心在生活中,處處講究實行仁德之道,聰明的人知道實行仁道對己對人對社會都有好處。”沒有仁德修養的人,在逆境中只會失意忘形,在順境中得意忘形。而有仁德修養的人則會安貧樂道,富貴不淫。真正的智慧,修養達到“仁”的境界,無論處於貧富之際,得意失意之間,都會樂天知命,安之若素。此種仁的修養,是要成為堅持不懈的信念才可達成。

子曰:“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孔子説:“君子關心道德,小人關心田地;君子關心刑律法制,小人貪圖財利實惠。”君子是對於違背道德事情堅決反對,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而小人對於物質利益可以不擇手段,不考慮法律的制裁。這也可以聯繫到個人修養,對於眼界的問題,也是對自制力的一種沉澱。很多人犯罪,並非不擔心法律懲罰的後果,而是被利益所矇蔽雙眼,看不到。其實小事也是如此,學生雖然知道曠課,無節制的玩遊戲不利於身心,但是無法自拔於眼前的快樂,也只能接受自身前途的坎坷。我們作為思政工作者,應該儘自我所能去提升自我眼界,完善自我,提升學生眼界,教書育人。

“仁”,説起來很容易,但是實施起來任重而道遠。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duhougan/yloe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