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讀後感 >

生活的藝術讀後感國中

生活的藝術讀後感國中

生活的藝術關於生活的藝術,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每個人都有自己對人生的感悟,不同的背景,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際遇,造就了不同的人生。如下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生活的藝術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作用。

生活的藝術讀後感國中

  生活的藝術讀後感篇【一】

生活這個詞語,我們究竟理解多少其中的含義?也許我們不得而知。但我知道真正的生活一定不是一直拼命地想要獲得些什麼,或者將自己緊緊地束縛於某些東西之中,亦或是過分地追求完美。

在林語堂《生活的藝術》這本書中,我看到的是一個坐在躺椅上,烹茶煮酒,神情安逸,在煙霧繚繞中把那些名家的生活真諦娓娓道來的人。在這本書中,林語堂從生活,家庭,文化,旅行,思想,宗教等各方面寫下一種藝術。

在我們一生中,有很多失敗和成功,也許我們還在為一時的成功沾沾自喜;或者又為一次小小的失敗懊惱不堪。但是我們到底懂不懂什麼才是失敗,什麼才是成功呢?很多東西都會成為過往雲煙,不復存在。今天這個時代,有多少人被名利這些瑣碎的東西蒙蔽了雙眼?這些人的一生是可悲的,因為他們不懂得生活。名利這些虛浮的東西都不應該成為我們生活的重心,這些東西只不過讓生命失去應有的價值,甚至讓我們失去更多可貴的東西。林語堂傳承着那一份“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智慧。

看到“放棄”二字,很多人就蹙緊眉頭。我們緊緊抓着一些東西,回首的時候,我們得到了什麼?所以有時候放棄是一種智者的表現。對於許多人來説,放棄手中的錢財,功成名就的地位等一些無疑是最艱難的抉擇。可是這些都是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東西,這些似乎看上去是讓你的生活富足了,可是你的心卻累了。放棄往往比佔有會擁有更多。放下了羈絆和痛苦,才會有自由可言。“享受悠閒生活當然比享受奢侈生活便宜得多。要享受悠閒的生活只要一種藝術家的性情,在一種全然悠閒的情緒中,去消遣一個閒暇無事的下午。”林先生這樣説。親近大自然,珍惜我們身邊的人,安靜地閲讀一本好書,品嚐美味佳餚……得到的就是最簡單最質樸的快樂。

以前就很嚮往周遊世界的旅行,在沒有看這本書之前,我認為這樣就是旅行。其實不然,“一個真正的旅行家必是一個流浪者,經歷着流浪者的快樂、誘惑,和探險意念。旅行必須流浪式,否則便不成其為旅行。旅行的要點在於無責任、無定時、無來往信札、無嚅嚅好問的鄰人、無來客和無目的地。一個好的旅行家決不知道他往那裏去,更好的甚至不知道從何處而來。他甚至忘卻了自己的姓名。”現在並沒有這樣的機會去旅行,但是這才是一種人生的態度,不束縛自己,讓自己的心更加自由。雖然很難到達這樣的境界,但並不是一定要追求這樣的效果,這也是林先生告訴我們不要凡事都追求完美的理由吧。只要我們領悟這層意思,我們試着去靠近,這才是最真實的生活。

這個年紀的我們,沒有太多的閲歷,生活二字也不會有很多的感悟。但是合上這本書的那一刻,又明白了不少,此時自己的心愈發地澄明。《生活的藝術》彷彿是一束光,指引我們從庸俗到優雅,我們的靈魂從卑微走向高貴,從理智走向情感。

其實無論你現在是以何種生活方式生活着,但是切勿讓自己痛苦,掙扎,被牽絆。快樂地度過每一天才是最重要的。

  生活的藝術讀後感篇【二】

讀完林語堂先生《生活的藝術》一書後,我的靈魂很舒服地在泥土裏蠕動,覺得很快樂。當一個人悠然陶醉於土地上時,他的心靈似乎那麼輕鬆,好像天堂一般。在林語堂那裏,享受人生,不拘一格,不管物質的還是精神的都同等重要,抑或根本就不分哪是物質哪是精神,而是“心物合一”、“靈肉一體”。這種打破物質和精神的二分法,從而給感性、理性以更合乎人性的界定的看法,奠下了林語堂人生哲學的底色。

在林語堂看來,中庸哲學的近情是基於個人主義內涵的。正是基於個人主義之上的情感,才是判斷取捨的重要依據,而集體脾性和民族性格則是由各個個人的情感匯聚形成的。天才並非像中世紀神學的“靈魂”那樣一個神話實物,而僅僅是一個比喻;國家天才不過是它的行為的一種性質和做事的方法罷了,天才的作用不過是在國家危急時的選擇與取捨傾向,決定着國家的最後行動途徑。

在林語堂那裏,人類文化最高的`、最合理的理想就是近情精神。近情的國家將生活在和平之中,近情的夫妻能生活在快樂之中,近情的生活是享受快樂的生活。近情精神是中國所能貢獻給西方的一件最好的禮物。在西方人,凡是隻須合於健全邏輯的,便認為是很充足的,但在中國人雖然在邏輯上已是很對時,也還不能認為很充足,同時還須求其近於人情,作為士大夫一族的林先生學貫中西,着述頗豐。

他的文字舒緩而有靈心,幽默而不乏睿智,平和而充滿深情,淺顯而深藏着哲思。他懷着一顆仁慈之心引領着我們從迷茫中走出來,以曠達的態度去面對現實,以淡漠之心去對待名利,以火熱般的情感去擁抱生活。他是文學家,是哲學家,是思想家,也是一個會生活的人;他從哲學和藝術的高度俯視生活,以平常之心體悟生活。

在他看來,人一旦追尋生活的意義,追求人生完美的理想,就會失去生活的快樂。他説:“我們不去追求完美的理想,不去追尋那勢不可得的事物,不去窮究那些不可得知的東西;……最重要的問題是怎樣去調整我們的人生,是我們得以和平地工作,曠達的忍耐,幸福的生活。”這是否要我們放棄理想和追求呢?非也!依愚之見,理想和追求必須是基於現實生活的快樂原則的,換言之,理想與追求必須是在“好玩之心”的驅使下,順其自然地一步步實現的。

何謂“好玩之心”呢?樂於做一件事,樂於讀一本書,樂於交一個朋友,樂於吃一種食品,以至忘我的程度,則可稱之“好玩之心”。這種樂是沒有任何道理可言的,就像一首流行歌中唱到的“莫明我就喜歡你,深深地愛上你,沒有理由沒有原因”。顯而易見,快樂是對個人而言的一種感受,如影隨形的常常是痛苦。痛苦的根源就來自於過度地追求名利,來自於完美而根本不可能實現的理想,來自於以有限的生命去窮究那無窮的未知,來自於為生活而生活的忙碌,來自於太多的理智。

生活就是一件藝術品,我們就是藝術家——這句話看似很深奧,但是縱觀我們走過的人生軌跡不難發現,其實很簡單,我們就是藝術家,在精心的編織着我們的生活,工作、學習、家庭、孩子、父母、親人、朋友以及陌生人,我們都是像藝術家一樣的融合着所有的人和事情。人們四處尋找幸福和快樂,卻沒有意識到幸福和快樂一直伴隨着自己,這句話對於容易滿足的人是很容易的做到,但是將自己的人生軌跡定的很高的人是怎麼樣都不會意識到的,面對着生活當中出現的種種問題,誰能説出幸福和快樂始終就在自己身邊呢?

也許真的讓自己輕鬆一些就能簡單的獲得幸福和快樂,對身邊人不要刻薄,對自己不要有太高的期望,要對身邊的生活充滿信心,相信這個社會,相信這個世界。心裏銘記:每一天都是一年當中最好的一天,多少文學大家對生命的理解、對生活的理解都給出了十分樂觀的看法,但是往往到了世人這裏就變的舉步維艱,讓我們在生活當中充滿樂觀向上的態度是十分困難的,人們只能通過不停的充電,不停的學習來感受生活當中的一切,將生活當作是一次藝術創造,精心的用自己所有的能力去完成它,將每一天太陽升起的時候當作是生活當中最美好的一天,一年下來你會有365個美好的一天。

林先生《生活的藝術》是一本指引我們走向健康人生,引導我們快樂生活不可多得的教科書。閲讀此書能使我們被塵世的塵沙所遮蔽的心靈走向澄明,能使我們曾經自暴自棄的卑微的靈魂走向高貴,能使我們從庸俗走向優雅,從理智走向情感;在苦難中找到快樂,在忙碌中找到閒適;對於消弭名利紛爭,走向社會和諧不無現實意義。

標籤: 讀後感 國中 藝術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duhougan/9lgql.html